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完整word版)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完整word版)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完整word版)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年、月、日,季父

..( ),使建中远.( )具..( )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 )哀致诚

时羞.(通: )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 ),及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句式: )。中

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

..( )孤苦,

..( )江南。零丁

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句式: )汝来省吾。止.( )一岁,请归取.

( )其孥.( )。明年

..( ),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句式: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 )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

..( )汝遽.

..( )而致.( )汝。呜呼!孰谓

(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

..(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

( )京师,以求斗斛

..( )之禄。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通: )。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吾不

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

..( )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死,而汝抱无涯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固定句式:)信也,吾兄之盛.

( )德而夭.( )其嗣乎?汝之纯明

..( )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

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

..( )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句式: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 )其嗣矣!汝之纯明

宜业.( )其家者,而不克蒙

..( )其泽!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 )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 )益衰.

( ),志气

..(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 )有知,其几何离;其..( )日益微.( ),几何

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

之。”未始

..( )以为

..( )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极

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句式: );耿兰之报无月日。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 )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通: )不凭其棺,窆.( )不临其穴。吾行负.( )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句式: )!彼苍者天,曷.(通: )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 )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 )!

文化常识: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句子翻译: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5、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6、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

克蒙其泽乎?

《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所有用法

.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1)称代人、事或物,多用为领属性定语,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其,代嫂嫂)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同上)——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其,代韩会)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同上)——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其信然邪?其梦邪?(同上)——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其,代死讯)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同上)——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其,代十二郎) 3、指示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同上)——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同上)——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副词 1、用于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语气。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同上)——唉!大概是真的了! (2)表示反问,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同上)——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同上)——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2、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可译为“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同上)——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同上)——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 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 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 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 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 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 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 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 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 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青春无悔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解析 “其”是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15个重点文言虚词之一,用法灵活、语意多变。《祭十二郎文》(后文简称〈〈祭〉〉)一文中“其”前后出现了34次,但课下注释仅有6处(只有4 处解释得清楚明白)。同时〈〈教师教学用书〉(后文简称〈〈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室编着)所供参考译文对“其”翻译亦语焉不祥。“其”字的意义与用法便成了〈〈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地弄清“其”在本文的意义与用法,使学生有所适从。 一、作人称代词,既可代人亦可代物。 (一)一般作第三人称,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兼语或领属性定语。在句中可译为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或他的(她的、它的);或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如: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5)汝之纯明宜业起家者而不可蒙其泽矣。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1)(2)(3)(4)(5)句中的“其”均作领属性定语,(1)译为“她的”,(2)(3)(4)(5)皆译为“他的”,(6)(7)(8)句中的其均作兼语(6)(7)译作“他们”,(8)译为“她们”。 (二)代词的特殊用法—第三人称代词的活用。 (9)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10)诚知其如此,虽万事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1)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2)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上述四例中加点“其”的用法较为灵活,“其”原本作第三人称,但在《祭》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则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9)(11)(12)三句中的“其”均活用为第二人称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你的”。(10)句中的“其”也活用为第二人称,但在句中作兼语可译为“你”。代词的这种活用在第二册《游褒禅山记》中已出现过,该句为“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里的“其”便是活用为第一人称反身代词,译为“自己”。 二、在句中作连词。作连词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示假设,译为“如果”;或表示选择,译为“还是”。如果在疑问句中连用可译为“是……还是”。如: (1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4)其然乎?其不然乎? (1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16)其无知,悲不几时? (13)(14)(15)三例中均是在疑问句中连用,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或“是……还是……还是”。(16)句中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二,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 (今义)在对立的意见或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

(今义)数学类 ⑨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 ⑩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义) (今义)男子结婚 ⑾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 (今义)连词 ⑿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⒁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古义) (今义)停止;阻拦 三,词类活用 业其家 东亦客也 毛血日益衰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未始以为忧也 四,一词多义 ⒈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⒉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其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其信然矣 ④其无知,悲不几时 ⑤又可冀其成立 ⑥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5.然 ①其信然矣!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 ③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6.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③汝殁以六月二日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7.始 ①始来京城 ②始速祸焉 ③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④未始以为忧也 8.诚 ①诚知其如此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9.而 ①死而有知 ②少者强者而夭殁 ③往往而剧 10.之 ①如吾之衰者;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宜业其家者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选修P91)1年、月、日,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 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 ..【含,怀着。补充:引申义为怀恨、憎恨】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失怙:丧父。补充成语:怙恶不悛quān,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孤苦 ..【谋生】江南。零丁 无靠】孤苦,未尝 ..【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初次】来京城。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贬义】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 ..【不如,不及、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词,安家】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祭十二郎文》公开 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 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坐元载党祸被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韩愈随往,年仅十岁。次年,韩会卒于任所。郑氏于是举家北归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韩愈也依随郑氏生活,直到十九岁时赴长安应进士试才离开宣州。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本为韩介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精心安排讲课稿

《祭十二郎文》教案 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马金龙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多么残酷。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的她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对于作者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而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也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前人读罢此文的评价: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文体介绍: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

1 / 4 译文: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以为即使暂时分离,终究会长久团聚。所以丢下你到京城谋生,来求得微薄的俸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诚(假设连词,如果真的、如果确实)知其(代词,那、那样做)如此,虽(即使)万乘(本义借代大国,此指及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公卿宰相),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表承接)就(动词,往、去,指就职上任。)也。 译文: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xx元 去年,孟东野往。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形容视力模糊),而发苍苍(形容头发花白),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身体健壮)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无穷无尽的)之戚也!”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孰谓少者

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这里指死的早)而病者全(保全)乎!谁料年轻的你先死而年长的我还活着,强壮的你夭折而病弱的我却保全了呢?呜呼!其信然(真实,确实)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克蒙(蒙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2 / 4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身旁)也? 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先人的家业),不克(能够)蒙其泽矣! 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

《祭十二郎文》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 ①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②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

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字词汇总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重点实词 衔〔含着〕哀致〔表达〕诚掇汝而就〔就职上任〕 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不克〔能够〕蒙其泽 吊〔抚慰〕之孤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 重要虚词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

《祭十二郎文》字词讲解 //沈磊贤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助词,取独?)七日,乃(副词,才、这才)能衔(含,怀着。)哀致(表达、献出)诚,使建中远(形作状)具(备办、准备)时(形容词,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指示代词,这、这一类)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在天之灵):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从远处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及(介词,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明白、知道,不省人事)所(所动结构,所怙=怙的人=父亲)怙(依靠失怙:丧父。),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为前置宾语,后为动词)。 译文: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中年兄殁(死亡,同“没”。)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 译文: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到江南宣州谋生,孤苦伶仃,没有依靠,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时(副词,当时)犹(副词,还、尚)小,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不复(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译文: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只有一个男子,连身影也显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摸着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不再记得了;我当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词: 1、吾去汴州 古:离开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明年,丞相薨 古:第二年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3、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而齿牙动摇 古:松动。 今:立场不坚定。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过不了多久 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 6、未可以为信也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7、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古:没有心思 今:不是有意的 8、志气日益微 古:精气神 今: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9、然后惟其所愿 古:这样之后 今:作连词,与“先”、“首先”相呼应 三、重点实词 1、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请归取其孥(妻子儿女) 5、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也可作“垗”,墓地) 8、窆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其又何尤(怨恨) 四、重点字词: 季父(叔父) 具(备办、准备) 孤(幼而丧父) 殁(死亡) 承(继承、接续) 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 佐戎(辅佐军务) 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五、重点虚词: 其: 1、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3、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旅食(在外地谋生) 辍(停止,指丢下、离开) 无涯(边际、极限) 戚(哀伤) 宜(应该) 毛血(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 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吊”) 幸(希望,“幸可广问讯”)

《祭十二郎文》中“而”的用法

祭十二郎文》中“而”字用法分析 全文出现“而”的句子一共有24处,它们是: 1、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连词,表修饰,“而”字前面的东西是修饰后面的内容的,是在描写怎样“言”。) 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连词,表承接,“才”之意。) 3、将成家而致汝(连词,表承接,先“成家”再“致汝”,一个动作完成后再做另一动作。) 4、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连词,表并列,“而”字前后文意思一样。) 5、故舍汝而旅食京师(连词,表并列,“而”字前后文意思一样,“舍汝”就是指“旅食京师”) 6、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连词,表并列,在文中“辍汝”意思就是去“就职”) 7、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前一个为转折连词,“但是”之意;后两个为并列连词,可不翻译。) 8、年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连词,表转折) 9、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连词,表转折) 10、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连词,表转折,意思为“却”)

11、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连词,表转折) 1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连词,表并列,属两者对举) 13、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连词,表并列) 14、几何不从汝而死也(连词,表修饰,“从汝”:跟在你之后,修饰“死”) 1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连词。前者通“如”,表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意为“但是”) 16、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能冀其成立邪(连词,表并列,“而”字前后词词性相同) 17、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连词,表修饰,意为“常常发痛”) 1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连词,表因果,前后文有因果逻辑关系) 19、则待终丧而取以来(连词,表承接,先守完丧,再接过来) 2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连词,表因果,前为“因”,后为“果”)

祭十二郎文教案公开课

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的 1、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叙事中的抒情 难点:体会“邪”“也”“乎”“矣”等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 媒体设计:录音播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解题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用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特色。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①听读。放录音或教师范读(最好是背诵),要求学生注意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深沉真挚的感情。 感悟文章的抒情基调:悲哀凄楚。 ②诵读。要求学生带感情地诵读全文,然后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调动直觉思维,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③查读(预读)。重点查学生字、词、句学习情况。养成学生充分利用注解阅读课文并注重词句积累的好习惯。 2、具体研读 ①这篇祭文共分为几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文按祭文体例由三部分构成:引语——主体——结语。引语即第一段,结语为最后一句。主体部分可分为5层:第一层(从开头到“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写丧兄仗嫂,孤苦伶仃,与十二郎相依为命。第二层(从“吾年十九”至“吾不以一日辍泣而就也”)写外出谋生,与十二郎谋面时少,哪料十二郎过早夭亡。第三层(从“去年”至“呜呼哀哉”)写少

《祭十二郎文》详细注解版讲课讲稿

《祭十二郎文》详细注解 (1)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助词,取独)七日,乃(副词,表间隔之长,才、这才。作“这才”解时有的表条件,“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能衔(含,怀着。衔恨、衔冤)哀致(表达、献出,致敬、致谢、致歉、致辞)诚,使建中远(形作状)具(备办、准备)时(形容词,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又“珍”。)之(指示代词,这、这一类)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在天之灵):(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及(介词,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明白、知道,不省人事)所(所动结构,所怙=怙的人=父亲)怙(依靠,怙恶不悛,失怙:丧父。),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为前置宾语,后为动词,翻译时要 调整语序。惟利是图、惟命是从、惟才是举、惟你是问、惟马首是瞻。相同情形的是“之”:惟其疾之忧、惟此之慎、惟鱼之念、惟陈言之务去、惟命之从)。中年兄殁(死亡,同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是“既而”的省略。)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 早世(通逝)。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时(副词,当时)犹(副词,还、尚)小,当(副词,表情理上应该如次,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 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副词,初次、第一次)来京城。其(代词,那)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视、省视)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停留,“望门投止”)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指家属,“妻孥怪我在”)。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侯王死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复合虚词,一作未果,表事实与预料不相符合,“没有能够”、“没有实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来。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停职)去(离 精品文档

中学语文:《祭十二郎文》教学实录

《祭十二郎文》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祭十二郎文》,完成本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首先,在第一个自然段中你有没有有疑惑的地方?(朗读) 生:“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这句,抚慰十二郎的孩子我可理解,为什么还有“乳母”这个人? 师:发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乳母这个角色在古代在地位上属于那个阶层? 生:奴婢。 师:在情感上与主人却有着血浓于水的深情。比如:东汉安帝曾封自己的乳母为“野王君”,顺帝封乳母宋氏为“山阳君”,到了明朝,成祖封乳母为“保重贤顺夫人”。所以,韩愈要去抚慰其乳母。 生:还有“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守丧之人为什么还要有奴婢? 师:奴婢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无外乎就是主人财产的一部分,既然是财产,当然可以自由支配。命运不济之奴婢,想守丧的机会都没有,主人亡故后,他们如主人其他物品一样殉葬了。殉葬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用活人陪葬。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率百官与后宫妃嫔、夫人,护送死皇帝灵车,浩浩荡荡前往骊山。到了陵地,一干人等将棺椁送入地宫,秦二世突然下令:“先帝后宫人等,未生子者,出焉不宜,应该殉葬!”后宫佳丽达万余人,绝大部分未曾生子,故此令一下,众女号啕大哭,声震四野。众佳丽魂飞魄散之际,墓圹的石门已被工匠关闭,并用土封死。无数的美女,就这样到地下继续陪伴死皇帝去了。胡亥,把以活人殉葬的“皇家礼制”推向顶峰。 生:这段中“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力”是尽力的意思,是一种承诺;我记得在文章中这已经算是第三次提到了扶灵柩回到祖先的墓地,现在也有很多家族墓地,我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在死后都有这样的情怀? 师:这当然属于中国的叶落归根情结。所以人们对墓地的选择极为重视,在这方面来讲,中国被称为风水宝地的是哪些城市? (众说纷纭) 师:我给大家说两座古都,一是南京,一是西安。 南京被诸葛孔明称为“帝王之宅”,城东谓之盘龙,城西谓之卧虎。帝王与贵族的陵寝在此地有30多座,这其中有名扬天下的明孝陵与中山陵。 西安墓地当首讲唐十八陵,以西安为中心,300多座陵寝绵延150多公里,跨6个县,气派无人可及,李世民陪葬墓就有200多座,是世界上陪葬最多的帝王陵。

《祭十二郎文》的公开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的公开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的公开课教案 【知识目标】 一、培养诵读文言文的技巧与习惯,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二、能借助工具书与上下文读懂词句,重点掌握词语。 三、熟读成诵,赏析本文边诉边泣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一、借鉴本文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培养在阅读文本语境中揣摩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一、体会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正确认识作者凄楚的人生感慨。 【重点难点】 一、读懂词句,掌握积累文言词句,体会至真至诚的骨肉亲情,是学习的重点。 二、品析本文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的写法,正确认识哀痛之中凄楚的人生感慨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常识

1、韩愈 2、祭文格式及本文特点 二、整体感知 1、十二郎与韩愈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他的去世为什么如此悲痛? 2、在回忆中死者生前与作者的感情如何?最让作者哀痛的事情 是什么? 3、作者怀念死者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三、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结合《导学》“知识盘点”在文本中发现疑难词句,并做相应的笔记〗 四、复述第一至第四语段,理解掌握重点词句 【在诵读与复述中启发学生拓展思维,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 了哪些悲情?在首段中有哪些语词概括了这些情感? 五、练习实践 诵读全文,巩固词句,增强语感,理解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述第五至结尾重点语段,理解掌握重点词句 【在诵读与复述中启发学生拓展思维,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1、第五段主要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怎样感慨?作者在悲痛之余 还有怎样的情感? 〖感叹人世无常——悲怨而无奈〗 信——兄盛德夭其嗣,汝纯明不蒙泽——未可信 其信然邪,其梦邪少强夭殁,长衰全存

国家一等奖选修《祭十二郎文》 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品味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了解文章“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在讨论中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上课的学生是高二文科实验班的学生,整体文言基础比较扎实,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较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文章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分析出蕴含在情感后的文人失意之悲。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一声凄切的悲号“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喊出了多少的悔恨与无奈,韩愈因何人何事如此肝肠寸断?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活动2【活动】梳理概括课文内容 各小组代表展示预习任务,即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概括,对文章有整体认知。 活动3【活动】感悟文章,体会情感 请各小组的同学挑出自己小组最喜欢的也是文本最感人的段落,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时间5分钟。 活动4【活动】教师小结 通过整理,大家发现这篇文章的情感有: 1.家世之悲。 2.仕途之悲。

3.痛悔之悲。 4.无常之悲。 5.失侄之悲。 全文围绕一个“悲”字,形成文章“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活动5【活动】衔接拓展,了解规律 在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这样的语气词的使用,大家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各组句子表达了什么语气,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举例: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比分析原文语句,了解语气助词的作用。 活动6【活动】教师总结 语气助词在平时看来无关紧要,它不太影响我们对文意的理解,可是对于情感抒发,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动7【活动】教师小结 所谓“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读完整篇文章,我们仿佛能看到韩愈在用他的生命,用他全部的情感写就了这篇千年绝调。最后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再次感受韩愈的真情。请大家一起诵读第11段。 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祭十二郎文》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言文怎么教?我一直很困惑。去年在市里的研讨会上我上了一节《祭十二郎文》和《项脊轩志》的对比阅读,重点是将两篇文章的情感进行梳理,对比分析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悲伤,由这两位大家的文章看出中国文人的一种怜己悲人的情怀,解读文人身上的仕途失意之悲。授课效果比较理想,上课的模式突破了我们文言文课堂上逐字逐句翻

祭十二郎文句式及词语

一.古今异义 1、吾去汴州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明年,丞相薨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3、而齿牙动摇古:松动。今:立场不坚定。 二.词类活用 1、汝又不果来:名词动用,实现, 2、莫如西归:名词做状语,向西 3、而视茫茫:动词活用为名词,视力 4、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5、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动用法,使……夭折。 四.特殊句式 1、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 2、吾又罢去(被动句) 3、汝从(吾)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4、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5、何为而在吾侧也(宾语前置) 五、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3、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4、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5、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6、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7、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这,代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祭十二郎文》其字的用法

《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例谈(人教版高二必修)代词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第三人称代词,她的,指韩愈的嫂嫂 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韩会家族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孩提 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指奴婢们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二、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9、止一岁,请归取其孥。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11、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三、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些)”“那(些)” 1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指示代词,那 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指示代词,那,指代前面一句话 14、呜呼!其信然矣!指示代词,这 15、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指示代词,那(些) 副词

一、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16、呜呼!其信然矣!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1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二、表反诘,同“岂”,可译为“难道” 18、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副词,表示反诘,难道 19、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表示反诘,难道,还 20、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表示反诘,难道 连词 一、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2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如果 22、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连词,表假设,如果 二、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2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还是…… 24、其然乎?其不然乎?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2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助词 2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音节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与“曷”连用,表疑问语气。 27、梦也,传之非其真也,用作形容词词头,一般不译。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