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9019157770.html,]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

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设计第【2】篇〗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观看情景动画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4.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

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三、知识运用

作业:读书第16页、第17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

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

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而后又从*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掌握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 3.理解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4.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1.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2.基准数和基数的掌握。 3.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数位分解的掌握。 2.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5分钟) 1.引出数的概念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请同学数一数此时课桌上有多少小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数? 教师简单地介绍数是用来表示数量大小的工具,类比于同学刚刚数小球的过程。并且让学生感性认识数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2.讨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教师简单地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用来计数和计算的方法。将同学能够计算的一些数字告诉他们,请同学尝试描述这些数字的组成与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由来与十进制计数法的关系,简单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二、新知输入(25分钟) 1.数的基准数和基数 教师出示数轴,引导学生找一下0、10、100、1000……这样的数字,将他们称作10的倍数,简单介绍10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提出数的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并辅以实例的阐述,如518,500就是这个数的基准数,18就是这个数的基数。 2.数位和数位分解 教师出示数字523,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这个数字,进而引出数位的概念。 教师提出数位分解的定义和方法。简单阐述数位分解的好处以及常用的数位分解方法。 三、知识扩展(25分钟) 1.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看图说话,带领学生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简单阐述在书写时,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范性的重要性。 2.补足位数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8+9,引导学生发现它等于17,然后将17的另一种写法11+6展示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尝试理解17这个数字的组成方法。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理解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对应的计数单位。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方,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假如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假如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动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理解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假如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6~1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记数的方法及阿拉伯数字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感知亿以上的 数和对应的计数单位,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经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了解数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根据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导入 1.导入。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2.了解古代记数方法。 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打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 的多少,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课件出示图片: 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 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刻道记数和结绳记数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记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体会学好数字知识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 数的产生 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记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1.记数符号。 师: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课件出示: 马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了解不同的记数符号。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所 以逐渐统一成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大约在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大约在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 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2.认识自然数。 自学教材P17关于自然数的知识。 师:你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生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生2:0也是自然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8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 【教学目标】: 1. 2..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 二、自 1.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 (3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 2.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 3.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 (2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一 (3 (4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 教师指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 (5)观察比较: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 1. (1)一百亿里有()个十亿,( 〖JP3〗(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十亿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

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感受到学生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尝试主动查阅资料的热情。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初步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含反思)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用迁移的方法完善数位顺序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了解数的产生的相关知识。 2.在合作与操作的过程中生成数位顺序表,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学文化,知道中国古代数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的产生及数字的演变过程。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及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数位顺序表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导入: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了解数吗?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过去人们又是怎么计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操作指导 创设问题情境,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学习数的产生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提问: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用实物

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或文字等 2.师小结:无论人们采用哪种方法计数,都要把数的实物与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活动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1.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地区的数字是不同的。课前大家也收集了相关信息,结合教材16页内容和17页“你知道吗?”,说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一下,再全班交流。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评学生的分享,再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教材上介绍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生2:在钟表上、习题卷中见到过罗马数字。 生3:古人很聪明,发明了记数符号,这样计数就简单多了。 生4:可是各个地区的记数符号不同,交流起来不方便。 生5:阿拉伯数字竟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是阿拉伯商人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 生6:数的产生是因为有了计数的需要,然后随着人们的进步,计数方法也进步了。 3.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数字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数学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活动3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1.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材17页上面的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 1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什么作用?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自然数表示? 3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吗? 4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 5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6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观看情景动画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4.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 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学生研究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研究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

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根蒂根基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出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渐渐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进修的主如果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进修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需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常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规模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心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按次表及相应的计数单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六课时数的产生 人教版

数的产生(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3.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知道数的产生 教学难点:知道数的产生 学科育德、习惯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建议:通过探索、思考、 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使学生了解中国古 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学习力这么多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在跟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了老朋友。到目前为止,你们都学过了哪些数? (生简单举例) 师:我们已经这么了解数了,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老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一)数的产生 师:在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求,人

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你们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生:实物计数、结绳计数、刻道计数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谁能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具体说说这三种方法是怎么表示物体个数的? 生:表述/借助道具演示 师:听了同学们的表述,你对古人的计数方法有什么看法?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小结:人们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计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与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计数方法与现在的计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方便,但是也表现出来古人的智慧。 (二)介绍各国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PPT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引导学生观察各国数字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三)讲解自然数

教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最新)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4)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是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它们是0,1,2,3,4……)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是1)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是0)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其他进制。 在古罗马没有进位制,古代美洲的玛雅人用的是二十进制,古巴比伦人用的是六十进制,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是只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进位制有很多种,因为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十进制计数法”。 提问: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千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设计意图: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激发我们的求知热情】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空。 (1)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第一单元_第07课时_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活动中回顾旧知,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增加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巧妙的引入了新课】 1.课件图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数。 爷爷今年已经70岁了。 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吃了其中一份,吃了这个西瓜的1/4。 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5元。 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平均为384401千米。 1.学生自由阅读课件中的文字和数字。 2.思考: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数? 预设:我们已经学习过分数、小数、现在学的大数、还有像1、2、3......这样的数。 师引导:像1、2、3......这样的数是阿拉伯数字。你知道它们是谁发明的吗? 3.师引导:你知道它们是谁发明的吗? 观看视频明确阿拉伯数字其实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导入课题:数是怎样产生的?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 点 数的产生过程。 难 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把计数单位拓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为后续学习亿以上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3.揭示课题:为了读写方便,人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写。 学习任务一:探究数的产生历程 【设计意图: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对数的产生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性质。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活动经验。】 一、了解计数历史 1.课件呈现古代计数方法主题图 用实物计数 结绳计数 刻道计数 (1)师引导: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 举例: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教师介绍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求,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他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的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实物计数)、在木条上刻道( 刻痕计数)、在绳子上打结(结绳计数)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一只羊,就摆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时,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2.数字的出现 课件呈现: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师引导: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就叫做数字。 思考:不同地区数字不同,会出现什么问题? 总结: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二、认识自然数 1.教师明确指出: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2.小组讨论:关于自然数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 问题引导: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预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 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 (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追问:哪些数是整数?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教学计数单位。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 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 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是一亿。这时计数单位是什么? 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 l? ③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 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亿?十亿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l0个十亿是多少亿?谁能说一说,这里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 ①小结: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顺序说——说有哪些计数单位。 2.说明十进制计数法。 刚才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l?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 追问:怎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在十进制计数法有哪些计数单位?

四年级数学上册1大数的认识第五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范文(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课件演示】()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

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动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所以,人们就用有限的数字来表示无限的数。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进位制,包括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然而,由于十进制计数的便利性,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才有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即“十进制计数法”。 在巩固练中,我们可以尝试解决p28第1题,并找出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此外,可以让同桌互相写一个多位数,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在课堂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让学生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 提问: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技术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来数物体的个数,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人们

是怎样记数的吗?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介绍) 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数的产生过程。 你们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这样太不不方便了) 师:计数法现在看来很麻烦,但在当时数还没有产生的情况下,能创造这样的计数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表现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 2、各国的记数符号: 师: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课件演示)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 小资料: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 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 拉伯数字”。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3、自然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板书:1、2、3、4、5、6、7、8、9、10、11)这些数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它们叫自然数。 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数字计算的发展,才出现了“0”,同桌讨论一下:0是不是自然数 呢?(“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学生回答后板书:0) 师:学生独立看黑板观察、思考、交流一下。 思考题: 1、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小到大) 2、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3、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4、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