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农村循环经济知识交流

打造农村循环经济知识交流

打造农村循环经济知识交流
打造农村循环经济知识交流

打造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现代生产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打造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现代生产》。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所以我想以我所服务的和林村为实例,将我的关于农村循环经济的一点浅见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向大家说明一下,什么是农村或者说是农业的循环经济。其实很简单,咱们以前农村的生产方式就是一种微缩版的循环经济。以前在我们的工业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农村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有机肥料,也就是人畜粪便和一些生活垃圾经过处理还田作为肥料利用。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农村的垃圾极少,并且产出的农产品也是有机无公害的。换个说法,以前我们的农业生产是真正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

但是有人要问,离开化肥农药,农业的生产还能做到现代化吗?还能达到高效高产吗?这就要说到下面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依赖于生产的规模化和生产资料的工业化。确实。从经济的角度讲,搞现代农业一般都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这当然有合理性:但如果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来看,越是规模化的大型现代种植业、畜牧业,造成的污染越严重。如规模化、产业化的粮食棉花生产,必然

要大规模施用化肥、除草剂。改用化学农业方式的结果也造成了污染。另外,我国的国情在客观上使得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大面积的土地上只有17万个农场主,而中国的土地上却密密麻麻地聚集着约380万个自然村,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地起伏,水网密布,人口分散,在这样的地方搞农业规模化生产,不仅经济成本高昂,而且地理条件也不允许。

综上所述,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要从乡村一级的以农业生态化生产为目的的循环经济着手。这是我们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业生产当中,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和意义就说到这里,现在我以和林村为例,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说出来供大家一起探讨。

和林村的可耕地面积不小,但是并不集中,村民居住也是相对分散,由于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农村的高度重视和投入,本村很多农户都打造了沼气池,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猪沼果”或“猪沼菜”的生产模式,这也是一种循环经济,但是这样的循环经济没有相对集中优势。这种方式主要是农户为载体,在资源的回收利用当中也存在着粗放、浪费的现象。

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现有的农业循环生产方式存在着规模小而分散,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将现行的“猪沼果”或“猪沼菜”这

样三位一体的以农户经济为载体的模式改为以生态农业合作社为基础,就可以搞六位一体——以厕所和沼气池为中心,加上畜禽集中养殖、温室蔬菜,再加上鱼塘和果园。人畜的排泄物全部进入沼气池,可以百分之百循环利用。这样既有利于生产规模的适度集中,也能达到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现在和林村的农业合作社还仅有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且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在和林村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生产,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以生态农业发展为理念的、综合性的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的专业方向应着重于畜禽的集中饲养,之所以以此为重点,原因在于本村的农户一般都在小规模的散养家禽和生猪,技术上有较强的适应力,还有就是规模养殖有利于牲畜粪便的集中采集,有利于回收利用。但我们也并不是放弃现在的蔬菜合作社,而是将其纳入到更高级的生态化综合化的合作社当中,我们建立的合作社生产服务方向不仅包括现有的蔬菜种植,而且还要向水稻种植和制种、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木种植方向扩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合作社在循环农业生产当中的积极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如何去建立这样的合作社?

我个人的意见首先是理念上更新,思想上的重视,方向上的明确。生态化合作社的建立所投入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都是不小的数目。每一步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去摸索,所遇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一个个的去克服。如果我们不在理念上更新,不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突破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便不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在思想上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1 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Wang Mingyua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Beijing 100084)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的状况,随后分析了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概念废弃物 在我国,循环经济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2,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循环经济概念。因此,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立法工作的角度看,都需要首先对这一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和明确界定。 综合看来,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启示 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3。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4。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在于,采用传统的填满方式处理废弃物时占地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促使其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和节约资源而走上了针对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之路。而这种对废弃物的管理要求又必然涉及生产与流通环节,导致这些 1世界银行资助“循环经济立法”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整个项目的最终观点。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3-64页。 4参见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0页。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 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 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 ,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 ,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XX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 A、6.50% B、7.50% C、8.70%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经济危机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XX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形V“、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倒“U”形 D、“U”形 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

农村循环经济进展

农村循环经济进展 本文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到云南省农村经济中来,对研究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促进党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循环经济内涵 农村循环经济可以定义为: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工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资源开发、生产活动、产品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通过相关技术推广、财税政策鼓励、市场机制推动、优化产业组织,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生态建设得以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农村自然景观得到保护、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农村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一)系统论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其中生态环境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进步是目的。 (二)协同论 从循环经济协同论来看,一个具有内在发展机制的经济系统必须是一个有差异、非均匀、非平衡态的经济系统,它要求改革僵化的经济体制,扩大系统内的势能差,加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补,从而使系统具有自组织作用和内在动力。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循环经济最主要的指导原理就是生态系统原理。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 三、农村循环经济的层次与结构 农村循环经济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农业循环经济、农村生活循环经济和农村工业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三个组成部分按照循

循环经济院士行活动方案(建议版).(优选)

附件一: “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今年1月1日起,《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目的是发挥院士专家的群体优势、技术优势、知识优势,更好地总结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探究发展模式,树立榜样,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同时扩大宣传,加强推广力度。特别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解决试点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方案,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二、组织形式 (一)主办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 (二)工作方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牵头协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负责“专家行”的

具体组织工作。 (三)人员组成:由院士、专家、新闻记者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有关领导、工作人员组成。其中:院士3名以上,每个调研单位循环经济方面的院士1名以上,专业方面的院士1-2名,从中推选1名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5-6名,从中指定专家组组长助理1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各指定1名专门负责人员负责日常事务。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对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提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挖掘典型经验;开展技术诊评和咨询,帮助试点单位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完成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提高试点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宏观决策咨询,与试点单位决策层面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组织新闻媒体随行报道,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介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循环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预期成果 (一)循环经济专家行总结报告,包括现状调研、典型案例诊断、媒体宣传总结等方面内容;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建议。 五、具体调研安排 (一)调研对象:原则上是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循环

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

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

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 时红秀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课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它的出发点是想解决城市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问题。城市环境保护对城市地方政府,尤其城市政府来说,它是需要花费代价的,是一个公共事业,是个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我们考虑现在很多城市的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引入一些让它可投资、可回报的这些项目,这就是循环经济,说白了是从垃圾当中寻找资源。应循环经济的发展,使这些从事城市环境保护的行业有经济回报,从而具备可持续性。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城市化进程非常快,我们

现在从数据上看,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2%,已经一半多的中国人在城市生活,可是,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严重的城市生活垃圾。像在海淀区,总共是300多万常住人口,其垃圾量达到每天2400到2600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垃圾围城的问题。我们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一旦城市环境保护不好,垃圾处理不好,城市不会让生活更美好,而是更糟,近年来,各大城市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 具体城市生活垃圾来说包括这么几类,一个是城市生活垃圾,叫日常用品,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一类叫厨房有机垃圾,还有一类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这些公共垃圾,除了这些垃圾之外还有建筑垃圾、电子垃圾,科研与医疗垃圾等很多种类。 城市导致垃圾越来越多,这是个自然现象,因 17

为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城市生活,平均每个人在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我们排放的垃圾在0.8公斤到1.4公斤的样子,是这么个量。所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产生量也会越来越增加。我们也有一些数据表明,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累计的量已经达到70亿吨,占据了城市800多万亩的土地,城市的土地也都非常宝贵的。白白地被垃圾所占,而且垃圾周边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大大地降低,导致的地价体现不出来,所以在很多各地的城市政府对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堆放都非常关注,据框算,每年仅仅因为垃圾占地导致的损失有300多亿元,而且这个以4.8%的速度在每年递增。有一个数据讲全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量是1.6亿吨,而全世界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是4.9亿吨,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量占到全世界城市生活垃圾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全国有600多座城市(除了县 17

循环经济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建议 [摘要]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成就;问题;建议 一、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都散落在相关法律之中。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1997年《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和资源保护罪、环境监管渎职罪。至今国家已制定和修改了《环境保护法》等8部环境保护法律以及《森林法》等12部资源法律。即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此外,还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30多部国家行政环境法规,以及90多部部门规章。国家环保局(现在的环境保护部)制定了400多项环境保护标准,启动对试点和示范区的评估工作,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动态监督管理。2007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转《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有了明确标准。这样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二)确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国家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近十年企业层面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并分3个阶段实施。与此同时,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和模式,纷纷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以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取得进展。1999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先后开展了2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共178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从重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产业园区和省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完整版)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第一篇: 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为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四节一利用和3911工程,xx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编制《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xxx 规划》,督促各循环经济试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工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明确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各试点单位要落实主管领导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循环经济推动工作,完善试点循环经济单位通讯员网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指标统计考核体系,督促试点单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考核制度。 3.淘汰落后,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业,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制止和减少各种污染源的产生;按照《湖州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工艺、设备和产品;出台取缔和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规划,争取尽快分步实施;拆除机立窑12座,拆除粘土砖瓦窑32座;力争散装量达到800万吨,散装率65%以上,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建造一批新型墙材示范工程;抓好禁用实心粘土砖工作。

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专项项目,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加大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建立循环经济专家服务库,培育循环经济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咨询等提供优质服务。 5.广泛开展节能工作。逐步制定九大行业主要产品的消耗定额。重点推广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照明节电等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推进纯低温余热发电、变频调速、小型高背压汽轮机替代电动机节电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5项,节电2亿千瓦时。完成2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监测任务,加大能源监测和检查处罚力度,会同技术监督部门抽查能效标识制度执行情况;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每季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6.继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组织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确保35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培育3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市级绿色企业,2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印染、造纸、化工行业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印染、化工行业推进水循环回用试点,在造纸行业中积极推行白水回用,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进一步推动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重点督促热电企业安装脱硫装置。

【纸业公司循环经济案例报告】 循环经济平台是骗局

【纸业公司循环经济案例报告】循环经济平台是骗局 纸业工作循环经济案例报告前言:**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林业建设开发、制浆造纸、港口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为**造纸厂。公司有资产总值187亿元,年浆纸总生产能力已超190万吨,拥有可控林地面积500万亩、芦苇基地10万亩。 多年来,泰格林纸集团围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大力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有了明显改善,成功突破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纤维资源、环保两大瓶颈,并将制约因素转化为优势,初步构建了“林、浆、纸”闭路循环的良性发展产业链。xx年,公司继续狠抓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产量比上年增加14%,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6%,水耗及污染物排放下降7%左右,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显著上升,基本实现了树皮、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和部分污泥的资源循环利用。 一、与本案例相关的国内外背景情况 1994年, ___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与粮农组织在曼谷组织召开亚太地区研究会,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院(IIED),提出了“造纸圈”这个概念,意指从森林种植、开采、利用以及非木材纤维原料的利用,制浆造纸过程的污染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处置,纸的使用与消费,废纸回收利用,能源的消

耗等形成的系列循环子圈,并共同组成以原料、产物为核心的大循环,以期找出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这是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最早雏形。 现代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较之造纸圈的概念更加完善,是一种具有实施循环经济良好客观条件, 并已取得较多经验的产业,其主要经济特点有:主要原料木材纤维和非木材纤维都属于可以再生的植物, 最主要的木材资源, 只要培育、采伐更新的管理得法即不虞原料枯竭; 绝大部分纸和纸制品用后废弃形成的大量废纸, 均能经过回收处理, 作为造纸纤维原料重复利用, 既能大量节约天然植物原料,又能大量减少社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担; 制浆造纸业用电、用汽量虽大但较均衡,适合自建热电站, 实现热电联产,降低一次能源消费的节能实效; 通过日益完善的制浆碱回收系统,实现高效回收碱这一主要化学品及生产自用能源,可达到节能、降耗治污的多层目的;制浆造纸业虽然用水量大,但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技术,可达到生产用水的高度循环回用,大幅度降低**用量。能源回收是提高浆纸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一些现代化的商品浆厂都有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统,可使其所需达到自给有余。一些连浆带纸的综合工厂也能达到能源自给57%。 美国在近20年间, 凭借其制浆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下降了20% , 自产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提高16 个百分点,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继续教育90分试题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3.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4.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 A )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 B.工业 C.农业 D.环保事业 5.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

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8.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D)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9.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0.( B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1.(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2.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产业区案例借鉴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园区: 概况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和教育部先后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和“中国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天津)”。 规划图 图片 a

图片 b 区位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南部,与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接壤。距离天津市区60公里,距离北京市区15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60公里,距离天津新港90公里,与京沪、京九、京广、天津机场、天津新港形成了立体式、综合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 三区联动

总体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近期开发建设50平方公里。设有工业区21平方公里、科研居住区9平方公里、林下经济带20平方公里。实现了国际国内合作,一二三产交融,产业产品对接,资源优势互补的经济社会大循环。 四位一体 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和“全天候、无缝隙、保姆式”的服务体系,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数字化跟踪,严格控制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五大特色 在科学发展中,实践“循环子牙”;在绿色文明中,创建“生态子牙”;在推进两化融合中,实现“智慧子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构筑“宜居子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打造“便捷子牙”。

六大产业 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橡塑加工、精深加工再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等六大产业。形成了“静脉串联”、“动脉衔接”、产业间“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子牙模式”。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23卷 第6期2010年6月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f Envir on mental Sciences Vol .23,No .6June,2010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案例分析 石 磊1 ,周宏春 2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北京 100010 摘要:随着国家循环经济试点进入评判阶段,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判体系尤为重要.在评述现有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发展内涵,提出了“目标-结构-响应”3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表明,1996—2008年国家试点城市———邯郸市资源生产力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达713%,而同期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年均下降率达415%;生产函数计量结果表明,资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2004年的34%降至2005─2008年的21%.说明邯郸市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与资源输入和环境排放显著脱钩,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结构和响应层面的指标证明了目标层面上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可持续转型;邯郸市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10)06-0799-06 C ircu l a r Eco nom y Eva l ua ti o n I nd i ca t o r S ys tem D e s i gn and C a se S tudy fo r the N a ti o na l P il o t C iti e s SH ILei 1 ,Z HOU Hong 2chun 2 1.Key Laborat ory of Eco 2industry,M inistry of Envir on mental Pr otecti on,Depart m ent of Envir on 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Depart m ent of Social Devel opment,Devel 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Beijing 100010,China Abstract:W ith p r ogressive intensificati on of the nati onal circular economy p il ot schemes,it is particularly i m portant t 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 m f or evaluating circular economy devel opment patterns .Based on a revie w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and evaluati on indicat or syste m s,this paper p resents a three 2tiered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 on indicat or system,“targets 2structure 2res ponse,”according t o the p rinci p les underly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Handan City,one of the nati onal p il ot cities,showed a shar p 713%rise in average annual gr owth rate of res ource p r oductivity and a substantial 415%decline in carbon intensity during the peri od 1996220081M ean while,the p r oducti on functi on measure ment showed that natural res ource contributi on t o econom ic gr owth during the peri od 200022004was 34%,and decreased t o 21%during the peri od 2005220081This de 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decoup ling bet w een econom ic gr owth,res ource inputs and envir on mental e m issi ons in the “Eleventh Five 2Year ”peri od in Handan City .Thus,Handan transf or med fr om a res ource 2dependent pattern t o res ource 2efficient pattern .The indicat ors at the structural level and the res ponse level clearly p r oved significant changes at the target level .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evaluati on indicat ors;sustainable transiti on;Handan City 收稿日期:2009-12-02 修订日期:2010-01-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1037);国家“十一五”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64B01) 作者简介:石磊(1972-),男,山东沂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 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研究,sl one@tsinghua .edu .cn . 1999年,倍感消费废物处置压力的上海市率先将循环经济纳入“我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和“十五”规划中.2001年,贵州省贵阳市开始在城市层面开展循环经济的系统实践,辽宁省和江苏省在省级层面上制订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2005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 同年,第1批国家试点启动.2007年,第2批国家试点启动.2008年8月,《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由此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在经历不到10年的试点示范后转入到法制化规范阶段.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判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贯穿于整个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随着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深入以及国家试点陆续进入实施评估阶段,有必要对该课题进行重新审视.文献回顾表明,现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难以反映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大会策划

策 划 书 策划单位:甘肃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制研究中心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目录 一、论坛主题及内容 (3) 二、时间 (3) 三、论坛目的 (3) 四、组织单位 (3) 五、论坛嘉宾 (4) 六、论坛流程 (4) 七、论坛宣传 (4) 八、论坛接待 (5) 九、论坛记录资料整理 (6) 十、工作人员组织调度 (7) 十一、物品采购 (7) 十二、论坛预算 (7) 十三、会议赞助 (7) 十四、会议办公资料 (7) 十五、论坛所需物品 (9) 十六、工作流程 (9)

一、论坛主题及内容 (一)主题 (二)内容 二、时间 三、论坛目的 (一)理论研讨 (二)实践实务 四、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 甘肃省循环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二)协办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民商院、法学院、科研处、校办、车队) 甘肃省人大法工委 甘肃省政法委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分会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五、论坛嘉宾 专家、学者、期刊编辑、循环经济行业、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六、论坛流程 (一)开幕式 (二)交流讨论——围绕各主题开展报告、交流讨论 (三)闭幕式 (四)合影

工作:会场布置、办公用品资料发放、知识竞赛、摄影录像、记录整理、新闻发布会 七、论坛宣传 (一)宣传范围——全国 (二)宣传内容 (三)宣传方式 1.横幅——会场驻地(大门、会场内部) 2.海报 3.报纸 4.网站 5.微信 工作:会议录影、摄像会后新闻通知新闻发布会 八、论坛接待 (一)论坛开展场地 1.要求 会议驻地合一/分离 2.地点 党校、飞天大酒店、翠英大酒店 (二)工作人员安排 (三)车队安排 1.学校车队 2.租车 3.学校老师接人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区域经济】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 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王 艳 尹建中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城市循环经济是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城市循环经济 理论和实践现状进行综述,从理论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特定类型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城市试点实践进行了概述,从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67-03作者简介:王艳(1987-),女,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 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 发展”。近几年,城市循环经济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城市循环经济理论综述(一)城市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 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潘鹏杰(2010)从对城市的界定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本质对城市循环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为出发点,以3R (reduce ,reuse recycle )为原则,使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消费方式由过度型向节约型的根本转变,经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另有一种观点将城市循环经济纳入城市生态学的范畴,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城市生态学原理,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用生态链条把行业与行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有机结合起来,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和城市管理统一组织为 生态网络系统。 (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国内外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也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从循环经济的不同角度,或者从城市内涵的界定、城市经济社会构成等切入点进行分析。 张旭(2003)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应该从政府、企业、技术、社会公众等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从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张世英等(2006)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态环境因素,提出了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应包括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企业内部循环圈和企业之间循环圈。张鹏等(2008)认为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成包括社会保障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绿色产业系统,主张完善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城市循环经济类型1.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面临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国内对于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典型矿业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等。 李梅等(2007)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炭城市循环经济要从煤炭资源整个生命过程中按照“3R ”原则生产运作和管理,实现全程生态化。这一观点是循环经济在煤炭型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将煤炭型城市循环经济在广度上进行了延伸。王志磊(2011)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5R 发展模式(即Rethink 、 Reduce 、Reuse 、Recycle 、Re-7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