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近就地利用,减少畜禽粪便输送利用成本和二次污染,按照“适度规模”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实行规模养殖场的规模限制,即按照一个养殖场辐射200亩土地为标准,对大型养殖场,采取在规划范围内建立分场的形式进行建设。对肉鸡、蛋鸡、羊、兔、鹅等液体粪污较少,而且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具有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及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由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查通过,可以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各种畜禽养殖场的规模为:

猪:1200头/场,奶牛:100头/场,肉牛:160头/场,蛋鸡:8600只/场,肉鸡:13000只/场,肉鸭:12400只/场,羊:2000只/场,兔:12000只/场,鹅:10000只/场。

(四)种养结合

养殖场应建立在种植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需要有机肥量较多的蔬菜种植区,原有规模养殖场周围应尽量调整为蔬菜生产基地,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应尽量建力在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动物疫病,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大量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又为种植业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形成种养立体结构,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力争实现“零排放”。

(五)分类指导

对分散养殖户,采取6头(存栏)/户的措施予以限养,同时配合农村沼气化建设,通过户用沼气池对养殖粪污进行处理;对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小区,根据周边种植业面积、品种、数量核定养殖规模,同时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整治,确保畜禽粪污的有效利用,充分削减养殖污染负荷,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环境容量空间。

二、规模养殖场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要点

实施“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固体粪便采用静态发酵堆肥技术模式,液体尿污采用沼气池或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田园利用技术模式,实施两种技术模式组合,根据模式工艺流程进行粪便污水一并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一)干湿分离:就是通过改圈舍设施实现干粪与尿水干湿分离,同时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在畜禽圈舍内将干粪收集装袋,采用采用静态好氧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

1、实行畜禽粪便的干湿分离

因规模养殖场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粪尿,而农作物施肥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限制,如果不实行干湿分离,每天产生大

量的粪尿直接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很容易过剩而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实行畜禽粪便的干湿分离。

对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肉鸭等畜禽:采用干式清粪的方式,即在圈舍中直接收集干粪,将收集到的干粪装袋后进入发酵车间进行静态堆肥发酵,液体尿污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田园利用。

2、固体粪便静态发酵堆肥技术

修建发酵车间,发酵车间应建立在养殖场的化粪池或储粪池上面,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筑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多余的液体部分通过化粪池或储粪池的板缝流到了化粪池或储粪池里,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可以自然干燥,降低干燥和发酵成本,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配套通气管道和风机等设备进行人工干燥和发酵。对因条件限制不能将干粪进行装袋发酵的,则应在发酵车间修建多级发酵槽进行发酵。在常温条件下,冬季需2—3月、夏季需1月以上才能充分腐熟。

3、工艺特点

(1)采用通风与翻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好氧发酵,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2)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通过生物质材料进行除臭,即固体粪便在发酵过程中添加EM等生物质材料,不仅可以除臭,还可以防止蚊蝇的兹生。

(3)堆肥高度高达2米,以保证充分发酵和冬季能正常运行。

(4)将固体粪便装袋进行发酵,一是有利于环境卫生,避免固体粪便散落;二是有利于码堆发酵,便于操作、装车和运输;三是有利于固体粪便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发酵;四是养殖场每天都有大量装饲料的废弃口袋供装固体粪便使用,不会增加成本。

(二)雨污分流:就是在畜禽养殖场内分别修建雨水沟和污水沟,实行雨污分流,液体粪污进入沼气池或化粪池,经厌氧发酵处理以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地表水和雨水为明沟,这些清洁无污染的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对畜禽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和冲洗圈舍的污水,则通过地下预埋管道进入沼气池,通过沼气发酵处理,一方面可以使粪尿腐熟,减少对农作物的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杀灭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使粪尿符合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有机肥料的质量卫生标准,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的清洁能源——沼气,排出的沼液进入液体肥料贮存池(沼气池中可定期少量加入固体粪便,以增加粗纤维,有利于产气,同时也大大控制了粪污的排放量,减轻了环保压力)。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修建沼气池,应修建化粪池对尿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节水养殖:就是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推广自动饮水器等节水养殖技术,减少粪污量。

1、畜禽自动饮水器的推广应用

在规模养殖场应大力推广畜禽自动引水器,使用自动饮水器一是可以节约用水;二是可以保证畜禽引用水的质量卫生和安全,保证其符合无公害绿色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三是方便从饮水中添加预防和消毒药物,保证用药的剂量准确和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四是减少因为用水浪费而增加的污水排放量,减少环保压力。

2、推广节水养殖技术

(1)对刚上圈的猪、牛、羊等,要在上圈的头几天养成定点排泄的良好习惯,形成条件反射,以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

(2)在打扫圈舍卫生时,应尽量做到多动笤帚少用水冲或者尽量不用水冲。因为成都平原属于四川盆地,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应尽量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为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经常用水冲洗圈舍,这样圈舍湿度更大,在夏天更加闷热,在冬天更加寒冷,不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而且容易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就相当于做“水牢”一样。在炎热的夏天,如需淋水降温,应采用圈舍屋顶淋水降温的办法,不仅不会增加圈舍的湿度,而且可以循环用水,也不会增加污水量,同时也减少环保压力。禁止使用水冲洗圈舍的办法进行降温。

3、正确使用消毒药物。在对畜禽圈舍进行清圈消毒时,应勤换消毒药物,以避免因长期使用单一消毒药物细菌病毒产生抗药性而降低消毒效果;同时禁止使用各种禁用消毒药

物,禁止使用烧碱、生石灰等强酸、强碱类容易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严重损害的消毒药,以保证畜禽粪尿能有效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利用。

(四)循环利用:就是对经沼气池或化粪池厌氧发酵处理的液体粪污经过自成体系的“U”型渠等配套设施直接输送到贮粪池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实现粪污“零排放”。

1、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与种植基地应有一定的落差,通过“U”型渠将液体肥料贮存池里经过沼气池或化粪池发酵、腐熟后的液体粪污直接输送到种植基地,根据种植基地的实际情况,以50亩或100亩农田为辐射范围,分别修建50——100立方米的储粪池(储粪池应用火砖水泥等进行硬化处理,以防粪污渗漏,储粪池周围应修建0.8-1.2米高的护栏或者围墙,以保证安全),并在储粪池配套房屋、道路、配电等设施,以方便农户利用污水泵对腐熟粪尿的就地使用。输送液体粪污的U”型渠应自成体系,不能与原有的灌溉渠混合使用,以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2、工艺特点

(1)养殖场液体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灌溉利用,真正实现零排放。

(2)处理工艺简单,一次性投资费用较低。

(3)利用养殖场与种植基地的自然落差,液体粪污自流到种植基地,基本上无运行费用。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自流

到的少量田地,在需要施肥的时候用污水泵进行提灌,其费用也较低。

(4)以50—100亩土地为辐射范围修建50—100立方米的储粪池,方便农户对液体粪污就地就近利用,基本无运行费用。

三、新建规模养殖场和原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

(一)新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

1、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首先必须进入种养结合规划区,并严格按照规划的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建设,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兽医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和兽医卫生影响评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通过环评并取得《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2、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本指南的技术规范,严格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要求进行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和兽医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

(二)原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

1、调整养殖规模

原有规模养殖场必须按照本指南的技术要求,根据周边种植业面积、品种和数量,对其养殖规模进行调整,以保证畜禽粪污能够被有效利用,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

2、进行技术改造

对原有规模养殖场必须应该按照本指南的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原则进行改造,以保证畜禽粪污能够被有效利用,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可编辑-完整版 编制单位:xx市工程咨询中心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4) 1.3结论 (8)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 2.1项目建设背景 (10) 2.2项目发起缘由 (11)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及价格预测 (16) 3.1项目市场分析 (16) 3.2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19)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4) 4.1项目建设规模 (24) 4.2项目产品方案 (25) 第五章项目场址选择 (26) 5.1场址现状 (26) 5.2场址条件 (27)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30) 6.1项目工程设计原则 (30)

6.2项目工程技术特点 (30) 6.3项目工艺流程及说明 (30) 6.4项目生产设备方案 (39) 6.5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44) 第七章原、辅助材料及能源供应 (46) 7.1项目原、辅助材料消耗 (46) 7.2项目能源消耗 (46) 7.3主要设备能源消耗指标 (47) 第八章总图布置与公用、辅助工程 (49) 8.1项目总图布置 (49) 8.2场内外运输 (50) 8.3项目建筑设计 (51) 8.4公用、辅助工程 (51) 第九章项目节能节水 (55) 9.1项目节能节水的必要性 (55) 9.2项目节能措施 (55)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9) 10.1环境质量标准 (59) 10.2场地环境现状 (59) 10.3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60) 10.4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方案 (62)

最新生态循环农业的五大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的五大模式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自然的本质是循环。 循环农业并非一个新鲜事物,在中国农村,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有循环农业的实践。当前,循环农业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一、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有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

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该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 典型: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三、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典型:兔-蚯蚓-鸡(猪)循环养殖 兔子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一部分兔粪饲养蚯蚓,蚯蚓长成后用来饲养土鸡,一部分经过发酵后用来饲养土猪。成兔屠宰后,兔皮经过鞣制加工成裘皮服装直接销售,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的概况 一、项目名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项目的主管单位:XXX市中心医院、XXX市医保处、XXX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三、项目的建设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XXXXO本园是饲养鸡、鸭、鱼,种植有机蔬菜、观景林、果树林,产、供、销1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园计划年产土鸡 1.2万只,土鸡蛋2万斤,各类蔬菜、瓜果20余吨,并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利用节假日接待游客。 五、项目建设地点:XXX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六、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2017年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年产土鸡1.2万只; 2、年产土鸡蛋2万斤; 3、水产养殖面积10亩; 4、种植园200亩(其中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20亩); 5、建一座30KW光伏发电站; 6、发展休闲-生态-农庄旅游。 八、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2.项目资金的来源 项目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扶贫单位双方出资4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50 万元,先期扶贫资金20万元;余下的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社积累滚动供给。 九、项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测算,(1)生产、销售正常后, 年销售收入为221. 8万元。其中:土鸡(含鸡蛋)产值150万元,水产养殖20万元,种植业21. 8万元,餐饮服务10万元,光伏发电20万元。(2)带动与辐射本村近200户农民走新型种养结合之路。(3)将在种养业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内休闲-生态普-农庄旅游度假。 十、环境评估 本项目属种、养循环利用,鸡为全天候放养,放入果园、观景林、油茶园。鸡粪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使用纯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这样,整个园区无臭无味。改善了人、禽生活环境,对当地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然后变废为宝,为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动物与植物间的良性循环。也加大了土地的绿色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12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第五种: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千克。 第六种: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经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100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 第七种: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牛粪也能“变废为宝”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牛粪也能“变废为宝” 随着丰都肉牛产业的崛起和壮大,牛粪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对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丰都利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的方式,从牛粪里淘金,取得了良好成效。 提到牛粪,很多人会率先想到环境污染。不可否认,牛粪处理不好,的确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牛粪如果排入人类水源地,会严重影响饮水质量。牛粪如果未经处理排入河流、沟渠,会造成异味污染让当地居民感到不适。 但是,如果处理得当,牛粪也能“变废为宝”。在美国、法国等地,牧场利用产生的粪尿,进行固液分离并使用污水产沼和发电,供牧场和附近的家庭使用。在荷兰,对牛粪简单干湿分离后即可直接还田。 如今,丰都用牛粪做原料,利用高科技生产有机肥,既能充分利用牛粪这个生物质再生资源,又可解决肉牛养殖带来的污染难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养牛业走上良性循环经济的轨道,是一种实现环保与效益并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途径。 将用牛粪制成的有机肥用于种植双孢菇、红心柚等,不仅价格比碳铵等化肥便宜,肥效高,肥力持久,还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一举两得。 此外,丰都还将牛粪用于喂养蚯蚓。经过蚯蚓肠道消化吸收后,牛粪成为“蚯蚓粪”,基本没有了臭味,也是一条解决粪便污染问题的较好出路。 总之,在科学与商业模式如此发达的今天,更应该鼓励创新,欣赏探索,容忍缺点和不足,改善前行。丰都巧用“牛粪”做循环经济,不仅能带给丰都良好的环境,还能有效带动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是牛粪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好办法,也是打通丰都肉牛产业链的有力举措,值得点赞和推广。 现代农业生态监控解决方案 一、概述 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托普云农依照《农业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实施方案》,以智能化信息支撑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方向,采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建设控水、控肥、控病、控湿、控温、

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改环资[2016]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办、局),林业局(厅),有关单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食品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农林牧渔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遵循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化优先和资源化利用。强化源头减量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促进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和示范推广。在农作物秸秆、农林产品加工副产物、林业废弃物、废旧农膜、畜禽粪便、水体富营养化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培育、总结、凝练一批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大推广力度。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和产业融合。各地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产业基础、主体功能定位等实际,合理规划布局,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四是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化导向。强化政府的有序引导、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龙头企业、农垦、牧区、渔区、林区的带动效应,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广泛参与,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和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林业和工农复合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潜力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材料

第一章项目的概况 一、项目名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项目的主管单位:市中心医院、市医保处、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三、项目的建设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吕晓海。本园是饲养鸡、鸭、鱼,种植有机蔬菜、观景林、果树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园计划年产土鸡1.2万只,土鸡蛋2万斤,各类蔬菜、瓜果20余吨,并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利用节假日接待游客。 五、项目建设地点: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六、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2017年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容 1、年产土鸡1.2万只; 2、年产土鸡蛋2万斤; 3、水产养殖面积10亩; 4、种植园200亩(其中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20亩); 5、建一座30KW光伏发电站; 6、发展休闲-生态-农庄旅游。 八、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固

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2.项目资金的来源 项目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扶贫单位双方出资4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先期扶贫资金20万元;余下的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社积累滚动供给。 九、项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测算,(1)生产、销售正常后,年销售收入为221.8万元。其中:土鸡(含鸡蛋)产值150万元,水产养殖20万元,种植业21.8万元,餐饮服务10万元,光伏发电20万元。(2)带动与辐射本村近200户农民走新型种养结合之路。(3)将在种养业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休闲-生态普-农庄旅游度假。 十、环境评估 本项目属种、养循环利用,鸡为全天候放养,放入果园、观景林、油茶园。鸡粪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使用纯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这样,整个园区无臭无味。改善了人、禽生活环境,对当地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然后变废为宝,为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动物与植物间的良性循环。也加大了土地的绿色覆盖率,提高了废弃山坡地的利用率,将为全市开创健康种植养殖的新河,对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理论

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相辅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和农业工作者们先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虽然,这两种农业的名称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其模式也相差无几,就某种意义而言,循环农业也可以看作是生态农业。 关键词: 生态循环低排放高效率相辅相成 引言:为了发展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并且逐步取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针对于这两种不同名称的农业,有些认为它们是不相同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笔者通过对比这两种农业的概念,生产模式,遵循的原理,可以大致认为它们是相同的。 1、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概念 由于石油农业带来的化肥和农业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农产品的质量大幅下降,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在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人们为了摆脱困境,先后提出了生物农业(西欧各国)、精久农业(英美及第三世界国家)、狭义生态农业(欧美及亚洲国家)、有机农业(美国、日本)等类型的替代农业或循环农业,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这些农业尽管提法上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概念上是一致的[1]。 马世骏等人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它应用生态系统和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和近代科学成就,根据当地资源,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等的比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2]。周震峰把循环农业定义为: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3]。这两者概念的表达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可以看出,其内涵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对资源的投入,并且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比二者的发展模式 单一的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需求,现在的生态农业已不单单是简单的种植业,它已经将种植业、渔业、林牧业、加工业等各个方面相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效率高的生产系统,并且做到了对环境的最低(零)污染,最大限度的诠释了“生态”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生态农业的模式发展到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林立体养殖模式,在果树下面养鸡,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模式,但是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树下面的空间给鸡提供了一个自由、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土壤功能弱化、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因此,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据此建立一个BPEIR概念模型,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图1)。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消费量减少,则循环总量会增大,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多,促使其有效利用量下降,则会带来土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演示教学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园中间建设标准化鸡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和自动饮水装置。 4、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xiyue61@https://www.doczj.com/doc/27312866.html, 摘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 曹建祥 “一栏猪、十亩田,一笼鸡、过好年”,这是几千年以来庄稼人小农经营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传统养殖对庄稼生产的重要性,也说明养殖业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转移进城,传统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步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种田的用化肥,养殖的靠饲料,种养脱节既造成资(肥)源浪费,又加重了环境压力,甚至造成污染。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也是惠及全省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农业、农村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和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新使命。 一、现阶段种养分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种植和养殖业是构成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源。两者紧密相联,循环利用。但是随着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民转移进城,农村家庭传统养殖基本萎缩,尤其是我省养猪业,规模养殖场迅

速发展,以新余市为例: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71.3万头,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08户,存栏能繁母猪3.35万头,出栏生猪55.5万头,分别占全市存栏母猪、出栏生猪的53.4%、77.8%。在808户规模养殖户中,种养结合的不到15%,而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10户,出栏生猪占全市近50%。 从种植业讲,除了受耕地限制,规模种粮、菜的发展速度不如养殖业,但以开发山(旱)地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规模种植户比比皆是。全省果业、茶叶、油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经济林)产业布局、区域特色明显,基本在红壤丘陵地带,土壤条件差,除赣南果业部分农户采用“猪—沼—果”模式外,大部分规模种植户生态种养结合不够,有机肥缺乏。以新余果业为例,全市100亩以上果业规模种植户551户(500亩以上46户),占全市果园总面积的83%。全市果园养猪年出栏6万头,只占全市生猪年出栏8.4%。全市80%果园缺乏自给有机肥,而真正做到猪—沼—果的不到5%。当前,种养业规模化生产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养殖业排污问题,80%以上养殖场,不兼种植,尤其是养猪业,大部分没有标准排污设施,部分养殖场既使近几年已经列入生态养殖小区和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支持,实施了改造(全市06年以来共40家)。由于猪场与种植区太远,沼肥、沼气也基本没有合理利用。

浅谈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312866.html, 浅谈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作者:王爱娜玄兆强 来源:《教育改革与实践》2013年第03期 随着畜牧业从散养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以及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不断推进,由于没有形成农牧结合的良性机制,农牧业经营一直是一种线性的单向流动发展模式,即:“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污染浪费”,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产品的高产出、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以及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其实质是对农牧业采取掠夺性经营,使农牧业生产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是当前发展畜牧业乃至整个高效生态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循环经济”是近来出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高频词语,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陈瑞清,2007)。在发展农牧业上引入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污染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1、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1.1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这些污染物一方面会造成水质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污染皱胃空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对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压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已经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需要面对的基础问题之一。 1.2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 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会增加环境中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化的农牧业,是有效防止各种畜禽流行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传宝的有效方式之一。 1.3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资源日益缺乏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开发、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资源过早废弃,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是缓解畜牧业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2、农牧业经济的循环模式 2.1 “畜禽饲养-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绿色农产品”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 业技术模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左右、有机质含量%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园中间建设标准化鸡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和自动饮水装置。 4、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沼气池:猪场沼气池容积以存栏1头猪配套建设沼气池容的标准来确定猪场规模和沼气池的容积的配比。 发酵堆沤池:在生猪养殖圈舍旁边配套建设干湿分离间和密闭式厌氧发酵堆沤池若干立方。一般建设体积40m2的下沉式发酵堆沤池,发酵堆沤池采用砖混结构,上方预留便于操作的窗口。发酵堆沤池建设数量依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可建4-5个,可使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对池内物料进行厌氧发酵,作为果园有机肥料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