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

课时:5

具体内容:

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

一、思维的概述

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想象的概述

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它借助语言、表

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间接性

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

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例如,把轮船、飞机、自行车、小汽车等一类事物概括为交通工具,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对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性,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和深度。

所谓概括的反映是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其个别特征,而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在原始思维和幼儿的思维中,可以看到概括水平很低的具体思维。随着思维的发展,逐渐出现较高水平的概括。从不同形状的枣树都可以叫做枣树,到把枣树、杨柳、海棠等等都叫做树;以后更把树和花、草等一并叫做植物,这是不同水平的概括。概括性的水平反映着思维的水平,概括的水平越高,人就能深入地反映事物的内部的本质特征。

思维的概括是借助于词,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如果没有一定物质形式的词(说出的、听到的或看到的),那么,由个别事物概括出来的一般的东西,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依靠。

正是由于思维的概括的、间接的性质,通过思维,人就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种种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

二、思维的过程(略)

思维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实现的,这些思维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心智操作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思维活动中,其他思维的心智操作都是由其派生出来的,都以分析与综合为基础。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思

维过程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这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事物的结构、特征和属性,可以分出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使认识深化;可以分出课题的情境、条件和任务,便于解决思维问题。通过综合,人们可以完整地、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如果只有分析,思维是支离破碎的;如果只有综合,思维则是一种源于表面的笼统模糊的认识活动。二者的理想关系是在综合的前提下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

可见,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分析—再综合—再分析而不断前进的,随着分析和综合的不断转化,人对事物认识的层次也不断深入。

(二)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从众多选择中找出一个,做出恰当的判断。

根据比较对象不同,可分为同类事物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前者有利于把对象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区分出来。后者是指相似、相近或相关事物的比较,使得相比对象的本质特征更加明确,而且还能确切地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

分析综合是比较的基础,比较又是抽象概括的必要前提。

分类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即必须根据对象的某种属性或关系来进行分类。客观上,事物有多种属性,有多种联系,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主观上,由于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不同,人们对分类标准的掌握也有差异。

(三)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前者指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后者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三、思维的种类

(一)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也称实践思维。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聋哑人靠手势与摆弄对象的动作进行交往,也属于动作思维。

成人有时也出现动作思维,但成人的动作思维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中

介,并在整个动作思维中由词进行调节和控制,与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幼儿的动作思维不同。动作思维是人与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但是人的动作思维与动物的动作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的思维形式是这种形象思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常成人虽然以概念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象思维,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表象有助于思维过程的顺利进行。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的。科学家进行科学推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人们通过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它使我们的思维摆脱了动作与具体的形象,因而是抽象的。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先出现动作思维(1岁左右),后出现形象思维(3岁左右),抽象逻辑思维最后出现(6、7岁左右)。

但是在正常成年人身上,上述三种思维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只单独使用一种思维来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极为罕见的,但成人中哪一种思维占优势却并不表明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作家、诗人、艺术家、设计师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但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亚于主要运用抽象思维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所以人的每一种思维都可以得到高度的发展,都可能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同。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有聚合思维。聚合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这种思维是无一定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的、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又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己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这种思维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种思维往往缺乏新颖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等。

四、思维的生理机制

研究表明,思维是整个大脑参与活动的结果。

第二节思维的形式

无论分析、综合还是抽象、概括过程,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思维形式,并体现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一般认为,概念、判断、推理是基本的思维形式。

一、概念

(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用词来标志的,它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性。如果没有词,概念就不可能存在。但概念并不等于词,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赋予词以一定的意义和内容。但是,概念是心理现象,词是概念的物质标志,两者不能混淆。不同的词可代表同一概念;同一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有些词甚至不表示概念,只表示关系或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将心理现象和物质现象等同起来。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且经历了不同水平的概括和抽象阶段,概念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才有了今天的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概念。今后还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宇宙空间研究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丰富。

概念的形成经历着不同水平的概括和抽象阶段。

从个人的角度看,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概念的过程,也就是概念掌握的过程,即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在一组,把有不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不同组别之中,再把这些组和不同的名称联系起来的过程。

(三)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概念的掌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

1.过去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两者内涵一致时,会促进。

2.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对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念的错误。

3.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掌握科学概念。

感性材料的丰富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有助于深入地掌握概念。

二、判断与推理(略)

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个思维形式是互相联系的。概念的形成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判断推理过程,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关系,而判断的获得通常需要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如果要保证结论正确,则前提要真实,另外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这是推理必备的两个条件。

推理主要有两种:

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知识的前提——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那些不能直接完成,但可以间接地用已有知识处理的事情,就叫问题。解决问题是以推理形式为主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因此,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的分析,也可以研究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思 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的每张卡片都是两面的,其中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你的任务是决定哪张卡片需要翻到另一面以检验以下规则:“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你应该翻以下哪两张卡片?() A.G和7 B.A和7 C.A和G D.A和4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学家沃森用来研究推理的“卡片选择任务”。如果想要证明原命题:“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的正确性,既需要检验原命题,也需要检验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不是偶数的卡面的,背面不是元音”。因此,答案为B。 2.在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中(Wason,1968),()证实倾向(证实偏见)变小。 A.当任务包含字母与数字时 B.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时

C.当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寻找证据时 D.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熟悉的领域时 【答案】D 【解析】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请参见第1题。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显示当人们想要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时,往往倾向于证实原命题,即从正面进行验证,而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学推理:既验证原命题,也验证其逆否命题(从反面验证),这种倾向被称为证实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采用被试熟悉的领域作为研究任务时,即当卡片任务概念化于被试的一个熟悉领域时,被试也能从反面进行验证,即证实倾向变小。 3.看到锤子用于锤打的功能之后,看不到它能够压纸、防身等其他特殊功用,这种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 A.知识表征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功能固着 【答案】D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而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4.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思考,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阶段是()。 A.准备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 一、单选题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 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 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3、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14、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会议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 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16.在看小说时,脑中产生出小说描写的场景,这个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幻想D.表象形成17.Wason通过“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结果证明,人们有:() A.验证倾向 B.虚伪倾向 C.证实倾向D.证伪倾向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doczj.com/doc/8f9540665.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第七篇—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 (一)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

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 1.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2. 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或解决某个问题叫做理论思维。 (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 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和跳跃性的特点。如灵感。 2.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活动。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思维)【圣才出品】

10.1复习笔记 一、问题解决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功能固定化 (1)功能固定化是指只看到某种物体常用的功能,而很少认为它还有别的用途。 (2)在功能固定化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2.定势 (1)定势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 (2)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3.噪声 Glass等人认为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1)实验过程 ①实验中共有4种噪声条件:强噪声、弱噪声、事先告诉有噪声、事先不告诉有噪声。 ②在这4种条件下,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能解决的,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2)实验结果 ①对于能够解决的猜谜问题,4种噪声条件下各被试需要尝试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②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料到有噪声时被试能更长时间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③在没有料到有噪声的情况下,被试的这种努力就大大减少了,并且还出现了交互作用:

当噪声可被预料时,它的强度是不重要的。但当噪声不能预料时,强噪声比弱噪声影响更大。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1.出声思维 (1)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2)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的计算机模拟进行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2.计算机模拟技术 (1)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称为“符号操作系统”或者“物理符号系统”。 (2)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 3.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1)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不同。 (2)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3)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进行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二、推理 推理是思维的形式,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一)推理的理论 1.心理模型理论

实验心理学--思维

第九章思维 思维是最高级、最难把握的心理过程之一。人们凭借思维,可以把握那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推测其发展,认识其本质。 思维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这为思维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早在1911年,桑代克(Thomdike, E. L.)就研究了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尝试错误学习,而后,格式塔学派的苛勒(K?hler, W.)又研究了猩猩的思维顿悟现象。20世纪50年代起,思维的研究开始涉及深层认知机制方面,如:对问题空间和算子的探讨;对有限理性和启发式策略的探讨等。近年来,思维研究领域又兴起新一轮的浪潮,其中有关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是极具活力的热点。前者使人们对思维内部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入;而后者则广泛用于对各种思维理论的模拟、检验上,以期提供理论上的启发。 第一节 思维的研究方法 思维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沿用的主要方法是行为测量,所遵循的事实上是行为主义的研究思路。此后,认知心理学逐渐取代行为主义,研究者们不再将心理学仅仅局限于行为观察,他们认为内省式的言语报告应该同行为测量一样,也可以作到科学化,于是,在这一阶段,言语报告便连同行为测量一起成为两大主要的研究工具。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模式的不断深入,一种着力于整合实验结果以探讨思维的内部心理机制与表征的研究方法----建构认知模型----也应运而生了。 一、行为测量

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显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通过对观察数据或行为指标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测被试的内在思维过程。它与行为主义着重外显行为的研究思想一脉相承。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早期的一些研究,比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实验和苛勒的顿悟实验,大多以观察数据作为推测内在思维过程的依据。而随着行为测量的发展,以及研究者对内在思维过程的推断要求更为精密、准确,所以各式各样的行为指标,比如:答对的人数、解题时间等等,便逐渐完善起来。当然,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隔,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采用观察数据的实验,往往不对因变量作明确规定,而是笼统地对被试行为作观察;而采用行为指标,则需要在实验设计中规定某些因变量指标,并针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 (一)观察数据 观察数据即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后所获得的数据。行为主义的主要研究思想就是要对外在可观察的行为进行观察,而忽略对内部心理机制的探讨。早期的思维研究者们借用了行为主义观察外显行为的思想,获得了许多有关思维的观察数据。然而,他们并未仅仅停留在数据积累上,而是根据所获得的观察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推断,形成了有关思维的理论。现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实验和苛勒的顿悟实验为例来说明研究者是如何使用具体的观察数据形成早期思维理论的。这两个实验都采用了动物被试。虽然直到今天为止,仍有部分研究者对于动物是否拥有思维持怀疑态度,事实上这一问题也仍存有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桑代克和苛勒的工作在思维研究中占据了无可争议的经典地位,并清晰地阐明了行为测量在思维研究领域的应用。 1911年,桑代克以猫为被试研究了思维过程中的尝试错误现象。他把猫关进特制的迷箱中,箱外放有食物,猫必须拉动迷箱中的绳子,才能把门打开,逃出迷箱,得到食物。桑代克观察并描述了猫在迷箱中的行为,又以每次猫逃出迷箱的时间和成功解决问题前所犯的错误作为行为测量的指标。结果发现:在逃出迷箱得到食物之前,猫往往会经历一段在迷箱中乱抓乱咬、四处碰壁的过程,它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一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这样各处理下结果的不同就只能归因于自变量而非顺序。 常用的平衡设计技术:(1)ABBA设计(2)拉丁方设计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的情况,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A在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假设被试内设计的顺序误差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变化,那么在ABBA设计中,被试接受A、B两种处理的平均顺序是一样的(A处理的总顺序是1+4,而B处理则是2+3)。 ABBA法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平衡的拉丁方设计(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十章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认识,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一、问题解决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解决。当我们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思维活动。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有较长的历史。试误说与顿悟说 功能固着(定势) 功能固着研究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注意:

(1)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而不是通常用途。 (2)问题情境设计必须要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宜过难,解决方案必须是被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发现的。 蜡烛问题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人面对问题是怎样试图发现其解决方式的是怎样试图发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符号操作系统,而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独粒钻石棋的计算机模拟 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其次,研究者将不同位置的棋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三种策略进行形式化。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一.名词解释 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分散思维合取概念析取概念人工概念问题空间功能固着表象遗觉像想象创造想象灵感理想幻想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只是一本书!!!),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 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 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P273页)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A.算法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第二节科学与实验 一、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 (一)发现规则 所谓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建构理论 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 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十章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认识,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一、问题解决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解决。当我们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思维活动。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有较长的历史。试误说与顿悟说 功能固着(定势) 功能固着研究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注意:

(1)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而不是通常用途。 (2)问题情境设计必须要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宜过难,解决方案必须是被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发现的。 蜡烛问题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人面对问题是怎样试图发现其解决方式的是怎样试图发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符号操作系统,而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独粒钻石棋的计算机模拟 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

普通心理学思维与想象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思维与想象》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物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能力强(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4、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6、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再造思维 D.创造思维 7、运用以前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需要更改地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8、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9、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10、梦是()的极端形式()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空想 11、发散思维的程度由变通性、流畅性和()的能力来揭示() A.求同性 B.求异性 C.反应性 D.独特性

实验心理学 重点总结

第一章引论 1、实验法与自然观察法的区别: 研究者在使用自然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只能使用观察仪器被动地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变化,而不能有任何人为的干扰;而在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研究可以根据需要创设实验情景引发所需的事件,对被观察者进行更加精细地观察,同时,为了验证,还可以创设相同的实验情景进行重复观察。 2、实验法的优点: ①在实验法中,实验者可以根据其意愿创设实验情景,引发所需的事件进行精细地观察; ②在实验法中,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对其进行验证; ③在实验法中,可以系统地改变实验条件,追究与之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3、几位实验心理学先驱的贡献: Hermann von Helmholtz 赫尔姆霍兹 1821 – 1894 Measured speed of neural impulses Ernst Weber 韦伯1795 – 1878 Discovered Weber’s law, which relates the size of an increase in physical stimulation to the 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 Gustav Fechner 费希纳1801 – 1887 Extended Weber’s law (Fechner’s law) and founded psychophysics Wilhelm Wundt 冯特1832 – 1920 Established first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n 1879 Hermann Ebbinghaus 艾宾浩斯1850 - 1909 Wrote On Memory in 1885, showing complex 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 studied 4、自变量:又称为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5、因变量:又称为依从变量,是自变量的结果,是被试的反应变量,是主试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6、自变量的种类: ①刺激特点的自变量;②被试特点的自变量; ③环境特点的自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间差别。 7、额外变量:是指在有关变量中,被试不拟研究的变量称之为额外变量。 8、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①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形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 实验期望。 ②要求特征:指在实验中,被试的反应过分敏感的特征,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9、实验报告的内容: ①题目;②摘要;③引言;④方法;⑤结果;⑥分析与讨论;⑦结论;⑧参考文献; ⑨附录。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1、实验效度:是指实验设计所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即实验设计能够验证假设、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使实验结果的推论能够解释和预测其他同类现象的程度,即实验效度。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征 定义: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间接 的和概括的反映。 内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 概括性: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类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概 括。

间接性:感性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时空性:不受时空的限制 加工水平:更高级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探索和发现新物 的心理过程。 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 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 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智力操作 抽象和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它们与其它属性、次要特征分离的智力操作。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联系起来的智力操作。 思维种类 ◆按性质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 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岁前) ◆具体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学前 期)。 ◆语词逻辑思维;人们面临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抽象的 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按创造性 ◆再生性思维(常规思维):只要重现过去类似情景中已学 会的方法便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新的、发明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 维

◆按思维形式 ?辐合性思维:(又叫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出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凭借物 ?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按遵循逻辑 ?形式逻辑思维:有明确的逻辑形式的思维。又叫分析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形式,不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例如直觉思维

实验心理学 课程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心理学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 学分:4(其中:理论学分2;实践学分2)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面向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开课院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的属性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方法学基础,主要讲授如何将实验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实验心理学属于学科基础课程,其的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理解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质,为学生理解心理学实验报告、做好心理学实验打基础。本课程以方法论结合范例的形式讲授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供研究方法论的入门知识,适合于初步接触心理学课程的大学生。 2. 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科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思想,掌握感觉、知觉、注意、学习和记忆等领域的实验理论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心理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方法学基础。 (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2: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3:综合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证的心理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课程目标5: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心理学的实证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 课程目标6: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实验模型的素

养;能用准确、简明、规范的实验心理学语言表达心理学实验思想的素养; 课程目标7:深入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用实验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对各种问题能以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道路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 3.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1.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支撑的课程目标

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创造 题库

试题库 第七章思维与创造 西南石油大学杨勋 西华大学唐利平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1分/题,共12分) 1、(A)是在心理上操纵我们所选择的物体、活动和情境的内部表征过程。 A.思维 B.推理 C.问题解决 D.决策 2、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 A.超常儿童 B.常态儿童 C.超常与常态儿童 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是由(B)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的。 A.特征 B.定义性特征 C.特异性特征 D.本质特征 4、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B)。 A.思维 B.推理 C.问题解决 D.决策 5、(A)就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也可以说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A.演绎推理 B.三段论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性质上的相同,推出它们在别的性质上也相同的推理形式是(D)。 A.演绎推理 B.三段论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7、尝试错误的实验是由__D__在1911年做的。 A.苛勒 B.斯金纳 C.华生 D.桑代克 8、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D) A.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 B.一定时期的放弃 C.不同的环境 D.功能固着 8、顿悟的最基本的成分是___D____信息编码、整合和比较。 A.机械地 B.死记硬背地 C.功能性地 D.有选择地

10、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__C____的特点。 A.辐合思维 B.演绎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尝试-错误法 1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问题的提出方式会影响个体的推理,这种效应叫做(C ) A.代表性启发式 B.可得性启发式 C.框定 D.概率推理 12、采取措施一步一步地降低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直至解决问题,这种策略叫(B )。 A.顿悟法 B.爬山法 C.逆向工作法 D.手段—目的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共7题,2分/题,共14分) 1、特征表说中概念规则指具体整合定义特征的规则,包括(ABCD) A 简单规则 B 合取规则 C 析取规则 D 关系规则 E 一般规则 2、下面哪些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BCDEF) A 问题本质 B 问题表征 C 心理定势 D 功能固着 E 呈现刺激的模式F知识经验 3、创造者具有什么样的思维特点?(ABCD) A 思维流畅性 B 思维的变通性 C 思维的独特性D思维的敏感性E思维的跳跃性 4、任何问题必备的主要成分是:(AD) A算法 B 初始状态 C 中间状态 D 目标状态 E 程序 5、下面哪些是问题解决的策略:(ABCDE) A爬山法 B 手段—目的分析 C 逆向工作法 D 类比法 E 试误法 6、下面属于演绎推理有(ABE) A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以乳哺育幼体的,而鲸鱼是哺乳动物,所以,鲸鱼是以乳哺育幼体的。 B如果今天下雨了,则运动会取消。今天下雨了,因此没有开运动会。 C金、银、铜、铁、锡,还是别的什么金属,都是导电的,而从来没有遇到过不导电的金属,于是,人们便得出一个结论:一切金属都导电。 D地球和火星都是行星、绕轴自转、有昼夜、被大气包围、有水等;又已知:地球上有生物。由此推出结论: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 E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某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某同学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7、下面哪些是思维的特性:(A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