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想象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创造想象是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最直接的心理基础。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①有强烈的创造动机

②有相应的专门知识

③灵感与毅力

(3)幻想

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

来的想象。

幻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相应形成理想与空想。

积极的幻想可成为学习、工作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动力。

第二节概念的学习

一、概念与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例:三角形的概念

二、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

(一)概念形成

1.什么是概念的形成

指个体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属性。

2.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见153-154)

(二)概念同化

(见154-157)

三、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学习

1.要具备丰富的感性材料

2.必须正确运用变式

3.正确运用下定义的方法

4.将概念运用于实践

第三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一)知觉情景

解决问题往往受刺激模式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景的影响。

(二)定势

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定势有的表现为受经验习惯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受事物固定功能的影响。

(三)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

产生正迁移的条件:

(1)抓住对象的共同因素

(2)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分析与概括的智力技能

(4)在巩固和掌握的基础上转入新的学习

(5)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四)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

1.变通性

2.独特性

3.流畅性

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行为是否有以上的特征,从而判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

第四节青少年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一、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他们能够

把自己对问题的推测看作尚待验证的假设,认真地加以检查,去

伪存真,甚至推翻整个假设。

(三)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规律。

(四)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

(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特点显著

(四)想象丰富,富于创造而又富于幻想

三、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激发求智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二)创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

(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好奇心

(二)丰富想象力

(三)训练发散思维

(四)鼓励直接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复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通

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和。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 和。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与。

4.幻想是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________ 和。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思维、______ 思维和思维。

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

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

成的经验的过程。()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

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灵感

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 )。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判断 D.推理

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

A.顿悟 B.观察能力 C.灵感 D.原型启发

4.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记忆表象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

A.表象的直观性 B.思维的间接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想象的有意性

6.在教学中,教师先举许多实例,然后再引出基本概念,这是思维的( )。

A.分析综合 B.比较判断

C.具体化 D.抽象概括

7.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 )。

A.变势 B.适应 C. 定势 D. 态度

8.语言是思维的 ( )。

A.内容 B. 工具 C.结果 D.原因

9.问题解决的最佳动机水平应当是 ( )。

A.最强 B.中等强度 C.弱 D. 没有动机

10.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 ( )。

A.直观行动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

C.再现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1.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概念和一般原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 ( )。

A.系统化 B. 具体化 C.抽象和概括 D.比较

12.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 )。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13.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什么是创造?创造思维有哪几个阶段?

4.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1.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西方的“圣人”,其著作被奉为“经典”不容置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推动一个物体的力取消后,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他看到这个事实:有人推辆小车走,如果他忽然停止推动,小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走一段路,要使路面平滑,还会走得更远。他由此进一步推论:如果毫无摩擦,小车将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个观点为后来牛顿的运动第一定理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另一些的观点,如: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也提出了有根有据的质疑。结果通过事实推翻了亚氏的“圣言”,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这是什么思维品质,有什么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举例说明。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及各自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 惠斯通电桥 学院: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_________ 学号: 实验地点:___________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11周星期4上午10点开始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实验原理: (1) 惠斯通电桥原理 惠斯通电桥就是一种直流单臂电桥,适用于测中值电阻,其原理电路如图 7-4所示。若调节电阻到合适阻值时, 可使检流计 G 中无电流流过,即 B 、D 两点的电位相等,这时称为“电桥平衡”。电桥平衡,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 相当于无BD 这一支路,故电源 E 与电阻R ,、R x 可看成一分压电路;电源和电阻 R 1 上面两式可得 R 2 桥达到平衡。故常将 R 、R 2所在桥臂叫做比例 臂,与R x 、R S 相应的桥臂分别叫做测量臂和比 较臂。 V B C 点为参考,贝y D 点的电位V D 与B 点的电位V B 分别为 R 2 R S R S V D R X 因电桥平V B V D 故解 R 2、R S 可看成另一分压电路。若以 R x 为 E 待测电阻,则有 R>< R X R S 上式叫做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电桥平衡时,四个臂的阻值间成比例关系。如果 1 10,10 1等)并固定不变,然后调节 金使电

(2)电桥的灵敏度

n R S R S 灵敏度S 越大,对电桥平衡的判断就越容易,测量结果也越准确。 此时R s 变为R s ,则有:R x R2 R s ,由上两式得R x . R s R s 三、 实验仪器: 线式电桥板、电阻箱、滑线变阻器、检流计、箱式惠斯通电桥、待测电阻、低压直流电源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将箱式电桥打开平放,调节检流计指零 2. 根据待测电阻(线式电桥测量值或标称值)的大小和 R 3值取满四位有效数字原则,确定比例臂的取值,例如 R 为数千欧的电阻,为保证 4位有效数字,K r 取 3. 调节F 3的值与R <的估计 S _____ S 的表达式 R S R S S-i S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ES R i R 2 R s R x 1 R E % R i R 2R X Rg 2 R x R s R 2 R - R E 2 R R s R x (3) 电桥的测量误差 电桥的测量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标准量具引入的误差, 二是电桥灵敏度引入的误差。为减少误差传递, 可采用交换法。 交换法:在测定R x 之后,保持比例臂 R -、R 2不变,将比较臂 R s 与测量臂R x 的位置对换,再调节 R s 使电桥平衡,设 电桥的灵敏程度定义: R i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DS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线性表 2.1 填空题 (1)一半插入或删除的位置 (2)静态动态 (3)一定不一定 (4)头指针头结点的next 前一个元素的next 2.2 选择题 (1)A (2) DA GKHDA EL IAF IFA(IDA) (3)D (4)D (5) D 2.3 头指针:在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储头结点的地址;在不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 头结点:为了操作方便,在第一个元素结点前申请一个结点,其指针域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数据域可以什么都不放; 首元素结点:第一个元素的结点。 2.4已知顺序表L递增有序,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void InserList(SeqList *L,ElemType x) { int i=L->last; if(L->last>=MAXSIZE-1) return FALSE; //顺序表已满 while(i>=0 && L->elem[i]>x) { L->elem[i+1]=L->elem[i]; i--; } L->elem[i+1]=x; L->last++; } 2.5 删除顺序表中从i开始的k个元素 int DelList(SeqList *L,int i,int k) { int j,l; if(i<=0||i>L->last) {printf("The Initial Position is Error!"); return 0;} if(k<=0) return 1; /*No Need to Delete*/ if(i+k-2>=L->last) L->last=L->last-k; /*modify the length*/

职业高中心理学第六章练习题

心理第六章 一、选择 1、()是以词为基本单位。 A言语 B语言 C交流 D讨论 2、“动物”、“水果”等词,当人们说出某些词时,其他人都理解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体现了哪一功能() A、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 B概括功能 C交流功能 D讨论功能 3、“狗”这个词既代表这李家的黄狗,也代表着王家的花狗,是一切具体狗的总称,体现了哪一功能() A符号固着功能 B概括功能 C交流功能 D讨论功能 4()是指从听说为主的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5、聊天、座谈、讨论等属于哪种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6、报告、讲课、演讲等属于哪种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7、儿童最先掌握哪种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8、书面言语通常以()的形式进行 A对话 B独白 C讲述 D报告 9()是使用书面言语的手段 A识字 B阅读 C写字 D兴趣 10()是自己思考问题时所用的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 A内部言语 B外部言语 C口头言语 D书面言语 11()的特点是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A内部言语 B外部言语 C口头言语 D书面言语 12、()以后,婴儿不哭时开始发音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3、()以后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 A出生两周 B1-3个月 C4-8个月 D9-12个月 14、()人们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为“牙牙学语” A、1-3个月 B、4-8个月 C、8-9个月 D、12-24个月 15、()婴儿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肇 庆 学 院 肇 庆 学 院 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 学院 普通物理实验 课 实验报告 级 班 组 实验合作者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老师评定 实验题目: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特点。 2.学会用自组电桥和箱式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测出若干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1.桥式电路的基本结构。 电桥的构成包括四个桥臂(比例臂R 2和R 3,比较臂R 4,待测臂R x ),“桥”——平衡指示器(检流计)G 和工作电源E 。在自组电桥线路中还联接有电桥灵敏度调节器R G (滑线变阻器)。 2.电桥平衡的条件。 惠斯通电桥(如图1所示)由四个“桥臂”电阻(R 2、R 3、R 4、和R x )、一个“桥”(b 、d 间所接的灵敏电流计)和一个电源E 组成。b 、d 间接有灵敏电流计G 。当b 、d 两点电位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指针不偏转,此时电桥平衡。所以,电桥平衡的条件是:b 、d 两点电位相等。此时有 U ab =U ad ,U bc =U dc , 由于平衡时0=g I ,所以b 、d 间相当于断路,故有 I 4=I 3 I x =I 2 所以 44R I R I x x = 2233R I R I = 可得 x R R R R 324= 或 43 2R R R R x = 一般把 K R R =3 2称为“倍率”或“比率”,于是 R x =KR 4 要使电桥平衡,一般固定比率K ,调节R 4使电桥达到平衡。 3.自组电桥不等臂误差的消除。 实验中自组电桥的比例臂(R 2和R 3)电阻并非标准电阻,存在较大误差。当取K=1时,实际上R 2与R 3不完全相等,存在较大的不等臂误差,为消除该系统误差,实验可采用交换测量法进行。先按原线路进行测量得到一个R 4值,然后将R 2与R 3的位置互相交换(也可将R x 与R 4的位置交换),按同样方法再测 一次得到一个R ’ 4值,两次测量,电桥平衡后分别有: 43 2R R R R x ?= ' 42 3R R R R x ?= 联立两式得: ' 44R R R x ?= 由上式可知:交换测量后得到的测量值与比例臂阻值无关。 4.电桥灵敏度 电桥灵敏度就是电桥偏离平衡状态时,电桥本身的灵敏感反映程度。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便于灵敏度 I 2 I x c

普通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分别介绍如下: ①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 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然而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意识现象,它对人的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病人,其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 ①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等。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②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③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解释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④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是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出现了神经系统之后才真正产生的。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人的一生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⑤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又会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资料讲解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分享 作者:雪已被分享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为节省大家时间,特从网上搜相关答案供大家参考!(按咱做实验顺序) 2.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预习思考题】 1.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模拟的条件是什么?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是:对稳恒场而言,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唯一地决定了场的结构或分布,若两种场满足相同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则它们的结构也必然相同,静电场与模拟区域内的稳恒电流场具有形式相同的微分方程,只要使他们满足形式相同的边界条件,则两者必定有相同的场结构。模拟的条件是:稳恒电流场中的电极形状应与被模拟的静电场中的带电体几何形状相同;稳恒电流场中的导电介质是不良导体且电导率分布均匀,并满足σ极>>σ介以保证电流场中的电极(良导体)的表面也近似是一个等势面;模拟所用电极系统与被模拟电极系统的边界条件相同。

2.等势线和电场线之间有何关系? 等势线和电场线处处相互垂直。 3.在测绘电场时,导电微晶边界处的电流是如何流动的?此处的电场线和等势线与边界有什么关系?它们对被测绘的电场有什么影响? 在测绘电场时,导电微晶边界处的电流为0。此处的电场线垂直于边界,而等势线平行于边界。这导致被测绘的电场在近边界处受边界形状影响产生变形,不能表现出电场在无限空间中的分布特性。 【分析讨论题】 1.如果电源电压增大一倍,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布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如果电源电压增大一倍,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电场强度增强,电势的分布更为密集。因为边界条件和导电介质都没有变化,所以电场的空间分布形状就不会变化,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但两电极间的电势差增大,等势线的分布就更为密集,相应的电场强度就会增加。 2.在测绘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电场时,什么因素会使等势线偏离圆形?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实验3.8 惠斯通电桥

A B C D G R 1 R 2 R s R x E I 1 I 2 3.8 惠斯通电桥 【实验简介】 惠斯通电桥是一种精确测量电阻的装置。 电桥法测电阻的实质是将被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相比较,从而确定待测电阻的阻值。制造高精度的电阻比较容易,因此电桥法测电阻容易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直流电桥主要分为单臂电桥(又称惠斯通电桥)和双臂电桥(又称开尔文电桥)。 单臂电桥用于测量中值电阻(10Ω-106 Ω),双臂电桥用于测量1Ω以下的低值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2.了解电桥的灵敏度,学习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减小系统误差。 【预习思考题】 1. 调电桥平衡的技巧是什么? 2. 使用检流计有哪些注意事项 3. 调节电桥平衡的过程中,如何使用保护开关K 和滑线变阻器r ? 4.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三种? 【实验仪器】 检流计、电阻箱、干电池、滑线变阻器、保护开关、待测电阻、导线、开关。 【实验原理】 1. 电桥的基本原理和平衡条件 惠斯通电桥的基本电路如图 3.8.1所示。电阻1R 、2R 、s R 、x R 组成电桥的四个桥臂,C 、D 两点间接有检流计将两点的电位直接进行比较,当两点电位相等时,检流计G 中无电流通过,我们称电桥达到平衡。这时有 x s R I R I R I R I 212211,== 由上两式得出电桥的平衡条件: 平衡时,若已知1R 、2R 、s R 则可求得: (3.8.1)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x R x 时,首先要调电桥的平衡。本实验中1R 、2R 、s R 均用电阻箱 x s R R R R = 21s x R R R R 1 2= 图3.8.1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 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 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 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 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 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 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 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 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 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 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第七章思维 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 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 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 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 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8、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和策略。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要点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pdf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惠斯通电桥 实验名称:惠斯通电桥 学院:眼视光学院专业班级:眼视光151班学生姓名:许春芸学号:6303615024 实验地点:210座位号:30 座实验时间:第8周星期6上午10点10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惠斯通电桥的电路四个电阻 R1.R2.R3.Rx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对角 A 和 C 加上电源 E,对角 B 和 D 之间连接检流计 G,所谓桥就是指 BD 这条对角线,它的作用就是将桥的两个端点的电势直接进行比较。当 B.D 两点电势相等时,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电桥达到了平衡,这时有:R2/R1=Rx/R3,即*Rx=(R2/R1)R3。若 R1.R2.R3 均已知,则 Rx 可由上式求出。 电桥电路可以这样理解,电源 E.R2.Rx 是一个分压电路,Rx 上的电压为[Rx/(R1+R2)]·E,又 E 和 R1.R3 也是一个分压电路,R3 上的电压等于[R3/(R3+R1)]·E,现在用检流计来比较 Rx 和 R3 的电压,根据电流方向,可以发现哪一个电压更大些。当检流计指零时,说明两电压相等,也就得出*式。 三、实验仪器: 线式电桥板、电阻箱、滑线变阻器、检流计、箱式惠斯通电桥、待测电阻、低压直流电源。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标准电阻 Rn 选择开关选择“单桥”档; 2、工作方式开关选择“单桥”档; 3、电源选择开关选在有效量程里; 4、G 开关选择“G 内接”; 5、根据 Rx 的估计值,选好量成倍率,设置好 R1R2 值和 R3 值,将位值电阻 Rx 接入 Rx 接线端子(注意 Rx 端于上方短接片应接好); 6、打开仪器市电开关、面板指示灯亮; 7、建议选择毫伏表作为仪器检流计,释放“接入”键,量程置“2mV”挡,调节“调零”电位器,将数显表调零。调零后将量程转入 200mV 量程,按下“接入”按键,也可以选择微安表做检流计; 8、调节 R3 各盘电阻,粗平衡后,可以选择 20mV 或 2mV 挡,细调 R3,使电桥平衡;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能就是热量吗? 答:不是,热是能量的一种,而热力学能包括内位能,内动能,化学能,原子能,电磁能,热力学能是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热与过程有关。 2.若在研究飞机发动机中工质的能量转换规律时把参考坐标建在飞 机上,工质的总能中是否包括外部储能?在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系统中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否包括氢氧的化学能? 答:不包括,相对飞机坐标系,外部储能为0; 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系统的热力学能要包括化学能,因为系统中有化学反应 3.能否由基本能量方程得出功、热量和热力学能是相同性质的参数 结论? 答:不会,Q U W ?为热力学能的差值,非热力学能,热=?+可知,公式中的U 力学能为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 4.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图2-1 所示。若将隔板抽去,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若隔板上有一小孔,气体泄漏入 B 中,分析A、B 两部分压力相同时A、B 两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 答:将隔板抽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w=所以容 =?+其中0 q=0 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不变。若有一小孔,以B 为热力系进行分析

2 1 2 2 222111()()22f f cv j C C Q dE h gz m h gz m W δδδδ=+++-+++ 只有流体的流入没有流出,0,0j Q W δδ==忽略动能、势能c v l l d E h m δ=l l dU h m δ=l l U h m δ?=。B 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增量为U ? ,A 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为U ? 5.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是否可以写成下列两种形式: 212121()()q q u u w w -=-+-,q u w =?+的形式,为什么? 答: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不可以写成题中所述的形式。对于 q u w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功w 可以写成pv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针对任何情况的定律,不具有w =pv 这样一个必需条件。对于公式212121()()q q u u w w -=-+-,功和热量不是状态参数所以不能写成该式的形式。 6.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有时写成下列两种形式: q u w =?+ 2 1 q u pdV =?+? 分别讨论上述两式的适用范围. 答: q u w =?+适用于任何过程,任何工质。 2 1 q u pdV =?+? 可逆过程,任何工质 7.为什么推动功出现在开口系能量方程式中,而不出现在闭口系能量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普通心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层次:专科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 1、B 2、D 3、C 4、A 5、D 二、填空 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4、1879 冯特 三、简答 1、个性简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并分别对此进行解释。 2、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分别进行解释。 第二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一、选择 1、B 2、C 3、A 4、D 5、A 6、C 7、A 8、C 9、D 10、A 二、填空 1、性格能力 2、需要动力 3、生物社会 4、生理性社会性 5、物质精神 6、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7、认知审美 8、正负 9、指引激励 10、生理性社会性 11、追求成就回避失败 12、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项活动 13、向往追求

14、信念最高调节器 三、简答 1、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基本特征。分别进行阐述。 2、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对此进行简单描述。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它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对此进行阐述。 3、动机是为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一种个性倾向性,它引发、指引和激励人的活动。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前者是需要,后者是诱因。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第三章注意 一、选择 1、C 2、C 3、A 4、D 5、C 6、B 7、B 二、填空 1、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变化 2、无意有意 3、定向反射大脑皮层 4、熟练内在联系 5、经验知识 三、简答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 注意具有三个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功能。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选择 1、A 2、C 3、B 4、D 5、C 6、A 7、D 8、C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B 二、填空 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2、提高降低 3、明度饱和度 4、音高音响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doc

云南农业大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惠斯通电桥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2)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了解电桥灵敏度的概念及其对电桥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滑线式电桥,箱式电桥,检流计,电阻箱,滑动电阻器,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 1.惠斯通电桥的测量原理 如图1所示,由已知阻值的三个电阻R 0、R 1、R 2和一个待测电阻R x 组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在对角A 、B 之间接入电源E ,对角C 、D 之间接入检流计G 。适当调节R 0、R 1、R 2的阻值,可以使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即C 、D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桥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态。电桥的平衡条件为 1 002 x R R R KR R = = (1) 式中比例系数K 称为比率或倍率,通常将R1、R2称为比率臂,将R0称为比较臂。

2.电桥的灵敏度 式(1)是在电桥平衡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而电桥是否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是由检流计指针是否有可察觉的偏转来判断的。检流计的灵敏度是有限的,当指针的偏转小于0.1格时,人眼就很难觉察出来。在电桥平衡时,设某一桥臂的电阻是R ,若我们把R 改变一个微小量ΔR ,电桥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就会有电流流过检流计,如果此电流很小以至于我们未能察觉出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我们就会误认为电桥仍然处于平衡状态。为了定量表示检流计的误差,我们引入电桥灵敏度的概念,它定义为 n S R R ?= ? (2) 式中,ΔR 为电桥平衡后电阻R 的微小改变量,Δn 为电阻R 变化后检流计偏离平衡位置的格数,所以S 表示电桥对桥臂电阻相对不平衡值ΔR /R 的反应能力。 3.滑线式惠斯通电桥 滑线式惠斯通电桥的构造如图2所示。A 、B 、C 是装有接线柱的厚铜片(其电阻可以忽略),A 、B 之间为一根长度为L 、截面积和电阻率都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丝上装有接线柱的滑键可沿电阻丝左右滑动,按下滑键任意触头,此时电阻丝被分成两段,设AD 段的长度为L 1、电阻为R 1,DB 的长度为L 2、电阻为R 2,因此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有 111 000221 x R L L R R R R R L L L = ==- (3) 式中,L 1的长度可以从电阻丝下面所附的米尺上读出,R 0用一个十进制转盘式电阻箱作为标准电阻使用。另外电源E 串联了一个滑线变阻器RE ,对电路起保护、调节作用。为了消除电阻丝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可用交换R 0与R x 的位置重新测量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在测定R x 之后,保持R 1、R 2不变(即D 点的位置不变),将R 0与R x 的位置对调,重新调 节R 0为0R ',使电桥达到平衡,则有 221 000 111 x R L L L R R R R R L L -'''= == (4) 所以 221 000 111 x R L L L R R R R R L L -'''= == (5) 由式(5)可知,Rx 与R1、R2(或L1、L2)无关,它仅取决于R0的准确度。可以证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