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1.在300K 和100kPa 压力下,用惰性电极电解水以制备氢气。设所用直流电的压强为5A ,电流效应为100%。如欲获得13m 2()H g ,需通电多少时间?如欲获得13m 2()O g ,需通电多少时间?已知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为3565Pa

解:已知300K 的饱和蒸汽压3565Pa ,外压为100kPa 则放出气体的分压为: 100 3.56596.435kPa -= 则放出2H 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V P n O H 66.38300

314.81

435.9622)(=??=

=

放出2O 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V P n O O 66.38300

314.81

435.9622)(=??=

=

38.66296500

Q ZF ξ==??

238.66296500414.5()53600

438.66496500

829()53600

Q t h I O Z Q t h I ??===?=??∴=

==?而的 2.用电解NaCl 水溶液的方法制备NaOH ,在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了浓度为

31.0mol dm -?的NaCl 溶液30.6dm ,在与之串联的铜库伦计中析出了30.4()gCu s 。试计算

该电解池的电流效率。

解: 22Cu e Cu +-+??

→ Q zF ζ=实际 ξ=

Cu Cu M W =

1

30.40.47863.6g

mol g mol -=? 2965000.47892254()Q C =??=实际

Q zF ζ=理论 22222H O e H OH -

-+??

→+

ξ?=

2

6

.00.1?=0.3 mol 2965000.357900()Q C =??=理论

电流效率为:

57900

100%62.8%92254

Q Q =?=理论实际 或者由于电流经过溶液与库仑计,直接由两者物质的量求出电流效率,但两者得到的电子数应一致,每析出1molCu ,理论上得到2molNaOH 。

电流效率为:Cu n n NaOH

21

=?478

.03

.0100%=62.8%.

3.用银电极来电解3AgNO 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g 的()Ag s 析出。经分析知道阳极部含有水23.14g ,3AgNO 0.236g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的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3AgNO 0.00739g 。试计算+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 电解出Ag 的物质的量为mol n 41023.79

.107078

.0-?==

电解时阳极部分的+Ag 向阴极部分移动

阳极部分的+Ag 变化的物质的量为 后前n n -(设水在电解后质量不变)

30.0073923.14

1.0110169.9n mol -?=

=?前

40.236

1.3910169.9n mol -==?后

阳极 )()(aq s Ag e Ag +-→- 迁电前后又n n n n -+=

则 mol n n n n 44431043.31039.11023.71001.1----?=?-?+?=-+=后电前迁 所以 +

Ag 的迁移数为:47.010

23.71043.34

4=??==--+

电迁n n t Ag 53.047.0113

=-=-=+-Ag NO t t

4.在298K 时,以Ag AgCl 为电极,电解KCl 的水溶液。通电前溶液中KCl 的质量分数为310494.1)(-?=KCl w ,通电后在质量为120.99g 的阴极部溶液中

3109404.1)(-?=KCl w ,串联在电路中银库仑计有160.24mg 的()Ag s 沉淀出来。试分别

求+K 和-Cl 的迁移数

解:在298K 时,Ag AgCl 为电极,电解KCl 的水溶液 在阴极部()()()AgCl s e Ag s Cl aq -+--→+ 通电前后,阴极部+K 的迁移量为

6

.74104941.199.1206.74109404.199.1203

3--??-??=-=前后迁

n n n

34

(3.147 2.423)107.2410mol --=-?=?

mol n 310485.19

.10716024

.0-?==

+

K 的迁移数488.010485.11024.73

4)

(=??==--+电迁n n t K 512.01)()(=-=+-K Cl t t

∴ +K 和-Cl 的迁移数分别为0.488、0.512。

5、在298K 时,用()Pb s 作电极电解32()Pb NO 溶液,该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g 水中含有32()Pb NO 16.64g 当与电解池串联库仑计中有0.1658g 银沉积后就停止通电。已知阳极部溶液质量为62.50g ,经分析含有32()Pb NO 1.151g 。试计算2Pb +的迁移数。

解:30.1658

1.5410,()107.9

Ag Ag Ag

W n mol Ag e Ag M -+-=

=

=?+→ 通电后,阳极部的2Pb +向阴极移动,电极上22Pb e Pb -+-→。 阳极部水的质量为:62.5 1.15160.985g -=

通电前后水的质量不变,则通电前32()Pb NO 的质量为:

16.64

60.985 1.0151000

g ?

= n n n n =-+后迁前电,n n n n =+-迁后电前

34441 1.015 1.151(1.5410)()7.710 4.110 3.610()2331.2

n mol -----=?+=?-?=?迁

2Pb +

的迁移数为:4

4

3.6100.4687.710

n n --?==?迁电 6、以银为电极电解氰化银钾()KCN AgCN +溶液时,()Ag s 在阴极上析出,每通过

1mol 电子的电荷量,阴极部失去1.40mol 的Ag +和0.8mol 的CN -,得到0.6mol 的K +。试求:

(1)氰化银钾络合物的化学表示式[()]z n n Ag CN -中,,n m z 的值; (2)氰化银钾络合物中正负离子的迁移数。 解:(1)Ag 为电极()Ag e Ag s +-+→

同时[()]z n n Ag CN -作为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每通过1mol 电子的电荷量,析出

1molAg 。所以[()]z n n Ag CN -中Ag 的物质量为1.410.4mol -=。

:0.4:0.81:2n m ==

因为0.6

()0.61

t K +==

([()])10.60.4z n m t Ag CN -∴=-=

n ∴值为1, m 值为2, z 值为1.

(2)氰化银钾络合物中正离子的迁移数0.6; 负离子的迁移数0.4。

7、在298K 时,用铜电极电解铜氨溶液。已知溶液中每1000g 水中含4CuSO 15.96g ,

3NH 17.0g 。当有0.01mol 电子的荷量通过以后,在103.66g 的阳极部溶液中含有4CuSO 2.091g ,3NH 1.571g 。试求:

(1)23[()]x Cu NH +离子中的x 值; (2)该络合物离子的迁移数。

解:(1)通电后,103.66g 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103.66 2.091 1.571100()g --= 通电前,100g 水中含4CuSO 的质量为15.96

1.59610

g = 物质的量为:0.01n mol =前

含有3NH 为1.7g 。物质的量为0.1mol 。

注:不能用通电前23/10NH Cu n n +=作为x 的值,因为3NH 可能过量,只能通过

23[()]x Cu NH +的移迁来计算x 的值。

通过0.01mol 电子的电荷量,阳极部发生22()Cu e Cu aq -+-→

0.01

0.0052

n mol =

=电 2Cu +的变化由于Cu 电极中的Cu 变成2Cu +,同时23[()]x Cu NH +向阳极移动。 n n n n =+-后迁前电

30.010.0050.0131 1.910n n n n mol -=+-=+-=?迁后前电

233()3()

7.610/41.910

NH Cu x n n +--?∴===?迁迁 (2)3

3

1.9100.38510

n t n --?===?迁电 8、298K 时,在用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的数的迁移管中,首先注入一定浓度的某有色离子水溶液,然后在其上面小心地注入浓度为30.01065mol dm -?的HCl 水溶液,使其间形成一明显的分界面。通入11.54mA 的电流,历时22min ,界面移动了15cm ,已知迁移管的内径为1.0cm ,试求H +离子的迁移数。

解:240.01065 1.5(0.05) 1.2510()n c V mol π-=?=??=?迁

3411.54102260

1.5810()196500

Q n mol zF --???===??电

4

4

1.2510()0.791.5810n t H n -+

-?∴===?迁电

9、在用界面移动法测定H +离子的电迁移率(淌度)时,在历时750h 后,界面移动了4.0cm 。已知迁移管两极之间的距离为9.6cm ,电位差为16.0V ,设电场是均匀的。试求H +离子的电迁移率。

解:H +离子的运动速度为:

1160.04()0.096750H dE r u u m s dl +-++=?

=?=? 72110.040.096 3.210()75016u m s V ---+=?=???

10.某电导池内装有两个直径为0.04m 并相互平行的圆形银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12m ,若在电导池内盛满浓度为0.133AgNO dm mol 的-?溶液,施以20V 电压,则所得电流强度为0.1976A 。试计算电导池常数、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3AgNO 的摩尔电导率

解:溶液的电导

S V A U I G 31088.9201976.0-?===

电导率 31220.129.88100.9443.14(2.010)

t m

G s s m A m κ---=?

=??=??? 电池常数 195.55cell K m G

κ

-=

=

摩尔电导率为 21331044.910

1.0944

.0m mol s c k m ???=?==

Λ-- 11、用实验测定不同KCl 溶液的电导率的标准方法为273.15K 时,在(1),(2)两个电导池中分别盛以不同液体并测其电阻。当在(1)盛()Hg l 时,测得电阻为0.99895Ω[1Ω是273.15K 时,截面积为21.0mm 、长为1062.936mm 的()Hg l 柱的电阻]。当(1),(2)中均盛以浓度为31.0mol dm -?的KCl 溶液时,测得电阻为17565Ω试求:

(1)电导池(1)的电导池常数;

(2)在273.15K 时,该KCl 溶液的电导率。 解:(1)电池(1)的3

616

1062.93610 1.06310110

cell

l K m A ---?===?? cell k

K R G

κ=

=? (1),(2)盛有相同浓度的24H SO 溶液,κ相同。

(1)1(2)

2cell cell K R K R =

6512

(2)(1)1

1.063100.107811 1.14610()cell cell R K K m R -=?

=??=? (2)KCl 溶液的5(2)

1(2) 1.14610 6.524()17565

cell cell K G K S m R κ-?=?===?

12.291K 时,已知KCl 和Na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

221KCl 1.296510S m mol m ∞--Λ=???()和221NaCl 1.086010S m mol m ∞--Λ=???()

,K +和Na +的迁移数分别为0.496K t +=,0.397Na t +=。试求在291K 和无限稀释时:

(1)KCl 溶液中K +和Cl -的离子摩尔电导率; (2)NaCl 溶液中Na +和Cl -的离子摩尔电导率。

解:(1) ()()()m m m KCl K Cl ∞∞+∞-

Λ=Λ+Λ

()()

m K m K t KCl +

∞+

Λ=Λ ()()m m K

K t KCl +∞+∞

Λ=?Λ

2213210.4961.296510S m mol 6.4310S m mol ----=????=???

()()()m m m Cl KCl K ∞-∞∞+

Λ=Λ-Λ233211

.296510 6.4310 6.5410S m mol ----=?-?=??? (2)同理()()m m Na

Na t NaCl +∞+∞Λ=?Λ 2213210.3971.08610S.m .mol 4.3110S m mol ----=??=???

2321()1

.08610 4.3110 6.55S m mol m Cl ∞----Λ=?-?=??. 13、298K 时,在某电导池中盛以浓度为30.01mol dm -?的KCl 水溶液,测得电阻R 为

484.0Ω。当盛以不同浓度的NaCl 水溶液时测得数据如下:

3(/)c NaCl mol dm -? 0.0005

0.0010 0.0020 0.0050 /R Ω 10910

5494

2772

1128.9

已知298K 时,在某电导池中盛以浓度为30.01mol dm -?的KCl 水溶液的电导率为

1()0.1412KCl S m κ-=?,试求:

(1)NaCl 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时的摩尔电导率()m NaCl Λ;(2)()m NaCl Λ

图,求Na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

NaCl ∞Λ。 解:(1)电池常数10.14248468.728cell K R m G

κ

κ-==?=?=不同浓度下NaCl 的κ值

为:

3

0.0005c mol dm -=?,11168.728

0.0063010910

cell

K S m R κ-===? 3

0.0010c mol dm -=?,12268.728

0.012515494

cell

K S m R κ-===? 3

0.0020c mol dm -=?,13368.728

0.024792772

cell

K S m R κ-===? 3

0.0050c mol dm -=?,14468.728

0.060881128.9

cell

K S m R κ-===? ()m NaCl Λ为111

()0.01260m NaCl S mol c κ

-'Λ==?

12

,22

0.01251m S mol c κ-Λ=

=?

13

,33

0.01240m S mol c κ-Λ=

=?

14

,44

0.01218m S mol c κ-Λ=

=?

(2

)对强电解质来说,(1m

m ∞Λ=Λ- m Λ

m

∞Λ,约为210.0127S m mol -??。 14、在某电导池中先后充以浓度为30.0010mol dm -?的HCl ,NaCl 和3NaNO ,分别测得电阻为468Ω,1580Ω和1650Ω。已知3N a N O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

221

3()1.2110m N a N O S m

m o l --

Λ=???,设这些都是强电解质,其摩尔电导率不随浓度而变。

试计算:

(1)浓度为30.0010mol dm -?3NaNO 溶液的电导率; (2)该电导池的常数cell K ;

(3)此电导池如充以浓度为30.0010mol dm -?3NaNO 溶液时的电阻及该3NaNO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3NaNO 溶液的电导率为:

23213() 1.21100.00110 1.2110m NaNO c S m κ---=Λ?=???=?? (2)该电导池常数211.2110165019.97cell K R m κ--=?=??= (3)此浓度下,HCl 的电导率为2119.97

4.2710()468

cell K S m R κ--===?? 摩尔电导率为:221, 4.2710HCl

m HCl S m mol c

κ--Λ=

=???

33,,,,2

2

2

1

(4.27 1.21 1.26)10 4.2210()

m HNO m HCl m NaNO m NaCl

S m mol ---Λ=Λ+Λ-Λ=+-?=???

3HNO 的电导率为

23213() 4.22100.00110 4.2210()m HNO c S m κ---=Λ?=???=?? 电阻为:2

19.97

473.2()4.2210

cell

K R κ

-=

=

=Ω? 15、298K 时,测得4SrSO 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4211.48210SrSO S m κ--=??,该温度时水的电导度为2411.49610H O S m κ--=??。试计算在该条件下4SrSO 在水中饱和溶液的浓度。

解:4224211.48210 1.49610 1.46710()SrSO H O S m κκκ----=-=?-?=??溶液

该盐的溶解度很少224441111()()()()2222m m m

m SrSO SrSO Sr SO ∞∞+∞-

Λ≈Λ=Λ+Λ 322141

()(5.9467.98)10 1.39310()2

m SrSO S m mol ---Λ=+?=???

2

33442

4()1 1.46710() 1.05310()12 1.39310()2m

SrSO c SrSO mol dm SrSO κ----∞?===???Λ 434411

()() 5.26610()22

c SrSO c SrSO mol dm --==??

16、298K 时,所用纯水的电导率为412() 1.6010H O s m κ--=??。试计算该温度下

4()PbSO s 饱和溶液的电导率。已知4()PbSO s 的溶液溶度积为81.6010sp K θ

-=?,

23211()7.0102m Pb S m mol θ+--Λ=???, 232141()7.98102

m SO S m mol

θ---Λ=???。 解: 41()2m PbSO θΛ=21()2m Pb θ+Λ+241()2

m SO θ-Λ 337.0107.9810--=?+?3211.5010S m mol --=???

41()2

C PbSO =42()C PbSO

=422 1.2610-=??432.5310mol dm --=?? 4()PbSO κ=41()2C PbSO ×41

()2m

PbSO θΛ= 42312.53101.5010 3.810S m ----=???=??

该温度下 ()κ=溶液4()PbSO κ+2()H O κ3431 3.8101.610 3.9610S m ----=?+?=??

17、291K 时,

纯水的电导率为41

2() 3.810.H O S m κ--=??当)(2l O H 解离成-+OH H 和并达到平衡时,求该温度下)(2l O H 的摩尔电导率、解离度和+H 的浓度。已知这时水的密度为36.998-?m kg

解 :1353

108025.16

.9981

6.9982

--?-??==

?=mol m V m kg O H m 则水ρ 22653.810 1.802510m H O m H O V κ--??Λ=?=??? =12111085.6--??mol m S

222221

()() 3.49810 1.9810 5.47810m H O m m H OH S m mol ?∞∞+∞-----Λ=Λ+Λ=?+?=???

解离度9211

1025.110

478.51085.622---∞???=??=ΛΛ=

O

H m O H m α 解离很少 3

52

6)(1094.610

478.5108.3222----∞???=??=Λ=

=+m mol K C C O

H m O H O H H 18、根据如下数据,求)(2l O H 在298K 时解离成-+OH H 和并达成平衡时的解离度

和离子积常数w K Θ

。已知298K 时,纯水的电导率为612() 5.510H O S m κ--=??,

221() 3.49810m H S m mol ∞+--Λ=???,221

() 1.9810m OH S m mol

∞---Λ=???,水的密度为 3997.09kg m -?。

解:222221

()() 3.49810 1.9810 5.47810m H O m m H OH S m mol ?∞∞+∞-----Λ=Λ+Λ=?+?=???

2

6112123

()

5.510 1.00410()997.0910

18.0

m H O H O S m mol c

κ?---?Λ=

==???? 解离度

9

22()

1.81210()

m m H O H O α-∞

Λ=

=?Λ

64373

22

2()

5.510 1.00410() 1.00410() 5.47810H m H O c mol m mol dm

H O κ+

-----∞-?===??=??Λ? 272143()(1.00410) 1.00410w H K c mol dm +Θ

---==?=??

19、在298K 时,浓度为30.01mol dm -?的3CH COOH 溶液在某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2220Ω,已知该电导池常数为136.7cell K m -=。试求在该条件下3CH COOH 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解:3CH COOH 溶液的电导率为

2136.7

1.65102220

cell K S m R κ--=

==?? ()

()κκ溶液水,3()()CH COOH κκ≈溶液

23

3211.651010 1.65100.01

m S m mol c κ

----??Λ===???

33

,,,4221

(349.840.9)10 3.90710()

m CH COOH m H m CH COO S m mol +-

∞∞∞

---Λ=Λ+Λ=+?=???

该条件下3CH COOH 的解离度为:

32

1.65100.042

3.90710m m α-∞-Λ?===Λ? 33CH COOH

CH COO H -++

开始 c 0 0 平衡 (1)c α- c α c α

2

530.01 1.841101c K mol dm αα

--=

=??- 20、画出下列电导滴定的示意图

(1)用NaOH 滴定65C H OH ;(2)用NaOH 滴定HCl ; (3)用3AgNO 滴定24K CrO ;(2)用2BaCl 滴定24Tl SO 。 解:(1)电导变化与溶液中离子有关

(1)为强碱滴定弱酸;(2)为强碱滴定强酸;(3)为沉淀反应;(4)为反应后的两种产物的均为微溶性的盐。

21、298K 时,在某一电导池内充以浓度为30.1mol dm -?、电导率为10.14114S m -?的

KCl 溶液,测得其电阻525Ω。若在该电导池内充以30.1mol dm -?的32NH H O ?溶液时,测得电阻为2030Ω,已知此时所用水的电导率为41210S m --??。试求:

解:(1)10.1411452574.10cell

K

R m κ-=?=?=

324

()()()

74

2

2

2

1

1.981073.410

2.71410()

m NH H O m m NH OH S m mol +-∞∞∞?-----Λ=Λ+Λ=?+?=???

324221()3

74.1

3.6510()20300.110

cell m NH H O K S m mol c

R c κ

∞---?Λ=

=

==?????? 42

23.6510 1.34510

2.71410m m α--∞-Λ?===?Λ? (2)2()cell K H O R κ=?,5

4

274.1 3.70510()()210

cell K R H O κ-===?Ω? 22、298K 时,已知:

221

() 1.08610m

NaCl S m mol ∞--Λ=???,

221

() 2.17210m

NaOH S m mol ∞--Λ=???和

221

4() 1.29810m NH Cl S m mol

∞--Λ=???;又已知32NH H O ?在浓度为30.1mol dm -?时的摩尔电导率421

3.0910m S m m o l

--Λ=???,浓度为30.01mol dm -?时的摩尔电导率为4219.6210m S m mol --Λ=???。试根据上述数据求32NH H O ?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解:32NH H O ?的32()m NH H O ∞?Λ

324()()()()

2222221

2.17210 1.29810 1.08610 2.38410()

m NH H O m NaOH m NH Cl m NaCl S m mol ∞∞∞∞

?------Λ=Λ+Λ-Λ=?+?-?=???

当32NH H O ?的浓度为30.1mol dm -?时,解离度为

4

322

32() 3.90100.013() 2.38410

m m NH H O NH H O α-∞-Λ??===Λ?? 324NH H O

NH OH +

-?+

开始 0.1 0 0 平衡 0.1(1)α- 0.1α 0.1α

2

530.1 1.71101c K mol dm αα--==??-

32NH H O ?的浓度为30.01mol dm -?时,

4

322

32()9.60100.0404

() 2.38410m m NH H O NH H O α-∞-Λ??===Λ?? 2

530.01 1.70101c K mol dm αα

--==??-

23、291K 时,在一电场梯度为11000V m -?的均匀电场中,分别放入含H +、K +、Cl -

的稀溶液,试求各个离子的迁移速率。已知保溶液中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

离子

H + K + Cl -

321/(10)m S m mol --Λ??

27.8

4.8

4.9

解: 1mol 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与离子电迁移率的乘积为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m m m A e u F u ++

Λ=??=?

m m m dE dE

r u dl F dl

++Λ∴=?

=?

3()4127.8101000 2.8810()96500m H H dE r

m S F dl ++

-+

--Λ?=?=?=??

3

()514.8101000 4.97410()96500m K K dE r

m S F dl ++

-+

--Λ?=?=?=??

3()514.9101000 5.07810()96500

m Cl Cl dE r

m S F dl --

-+--Λ?=?=?=??

24、分别计算下列各溶液的离子强度,设所有电解质的浓度均为10.025mol kg -?: (1)NaCl ;(2)2MgCl ;(3)4CuSO ;(4)3LaCl ;

(5)NaCl 和3LaCl 的混合溶液,浓度各为10.025mol kg -?。 解:(1)NaCl 2

111(0.0250.025)0.025()22B B I m z mol kg -=

?=+=?∑ (2)2MgCl 2

2111(0.02520.02521)0.075()22B B I m z mol kg -=?=?+??=?∑

(3)4CuSO 2

22111(0.02520.0252)0.10()22B B I m z mol kg -=?=?+?=?∑

(4)3LaCl 2

22111(0.02530.02531)0.15()22B B I m z mol kg -=?=?+??=?∑

(5)3NaCl LaCl +

2

2222111(0.02510.02510.02530.0751) 1.75()22B B

I m z mol kg -=

?=?+?+?+?=?∑ 25、分别计算下列两个溶液的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离子平均活度a ±,浓度

均为10.01mol kg -?:

(1)(0.904)NaCl γ±=;(2)24(0.715)K SO γ±=;(3)4(0.444)CuSO γ±=;(4)

36[()](0.571)K Fe CN γ±=

解:(1):NaCl

1

1

1

1

1212

()()(11)0.01110()B m m m m mol kg ννννν

ν

νν+

-+-

--±+-+-=?=?=??=??

220.9041100.90410m a m

γ--±

±±Θ=?

=??=? 224()(0.90410)0.81710B a a ν--±==?=?

(2)24:K SO

1

1

12

1213

()()(21)0.01 1.58710()B m m m m mol kg ννννν

ννν+

-+-

--±+-+-=?=?=??=??

220.715 1.58710 1.13510m a m

γ--±

±±Θ=?

=??=? 234()(1.13510) 1.46210B a a ν--±==?=?

(3)4:CuSO

1

1

1()()0.01()B m m m m mol kg ννννν

ννν+

-+-

-±+-+-=?=?=?

23

0.44410 4.4410m a m

γ--±±±Θ

=?

=?=?

325()(4.4410) 1.97110B a a ν--±==?=?

(4)36[()]:K Fe CN

1

1

13

214

()()(31)0.01 2.28010()B m m m m mol kg ννννν

ν

νν+

-+-

--±+-+-=?=?=??=??

220.571 2.2810 1.30210m a m

γ--±

±±Θ=?

=??=? 248()(1.30210) 2.87010B a a ν--±==?=?

26.有下列不同类型的电解质:(1)HCl ;(2)2MgCl ;(3)4CuSO ;(4)3LaCl ;(5)243()Al SO 。 设它们都是强电解质,当它们的溶液溶液浓度分别都是0.0251-?kg mol 时,试计算各种溶液的(1)离子强度;(2)离子平均摩尔浓度±m ; (3)用D e b y e H u c k e l -公式计算离子平均活度因子±r ;(4)计算电解质的离子活度±a 和电解质的活度B a

解::HCl (1)2

1110.025(11)0.02522

B B

I m Z mol kg -==??+=?∑ (2)11

()0.025v v v

B B m v v m m mol kg

+

-±+

-

=?==?

(3)Debye Huckel -公式

lg |0.509110.0805A Z Z γ±+-=-=-??=- 0.831γ±=

(4) 0.8310.0250.0208a m m θ

γ±±±=?=?= 24(0.0208) 4.31610v

B a a -±===?

2MgCl :(1)2

22111(0.02520.051)0.07522

B B

I m Z mol kg -=

=?+?=?∑ (2)±m =03969.04)12()(3

3

121

==?=?-++

B B B v

v v m m m v v

(3)Debye Huckel -公式

lg |0.50920.2788A Z Z γ±+-=-=-?=- 0.526γ±=

(4) 0.5260.039690.835a m m θ

γ±±±=?=?= 3(0.835)0.582v

B a a ±===

其余结果如下:

2MgCl 4CuSO 3LaCl 243()Al SO

1/B m mol kg -?

0.025 0.025 0.025 0.025 1/I mol kg -?

0.075

0.10

0.15

0.375

m ±

B B m

B B

γ±

0.526 0.227 0.256 0.0135 a ± 0.835 0.227 0.584 0.0344

B a

0.582

0.0515

0.116

84.8110-?

27、试用Debye Huckel -修正公式计算298K 时浓度为10.001mol kg -?的36[()]K Fe CN 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已知实验值为0.808)。 解:离子强度为

222111(3113)0.0010.00622

B B I m Z mol kg -==?+??=?∑

lg 0.1098

γ±=

=

=- (在298K 时,A 取1

1

2

0.509()mol kg --?离子半径与β的积近似为1。)

0.777γ±=

28、在298K 时,某溶液含2Mg C l 和4ZnSO 的浓度均为1

0.002m o l k g -?。试用

Debye Huckel -极限公式求4ZnSO 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

解: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22222111[(1221)0.002(1212)0.0020.01422

B B I m Z mol kg -==?+??+?+??=?∑

lg |0.509220.2409A Z Z γ±+-=-=-??=-

0.5742γ±=

29. 298K ,2()CO g 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411.8710S m --??,已知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616.010S m --??,假设只考虑碳酸的一级解离,并已知该解离常数71 4.3110K θ-=?。试求2()CO g 饱和水溶液的浓度。

解:2()CO g 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c ,(23H CO 的浓度与其相同)

464123()()() 1.8710 6.010 1.8110H CO S m κκκ----=-=?-?=??溶液水

233

()()()

23221() 3.498210 4.44810 3.94310S m mol m HCO m H m HCO +-∞∞∞----Λ=Λ+Λ=?+?=???只考虑一级解离

2323()()

m H CO H CO c

κΛ=

① 2323()()

m H CO m H CO α∞

Λ=

Λ

把①式代入②式得:α=

2323()

()

m H CO H CO c

κ∞

Λ

?

代入数值得:α=c

m mol 3

31059.4--??

又∵027

/4.31101c c K ααΘ

-?=?=-=×α

αα-??1c =αα

-??-11059.43

∴59.3910α-=? 348.88C mol m -=?

30、在298K 时,醋酸HAc 解离平衡常数为51.810K Θ-=?,试计算在下列不同情况下醋酸在浓度为11.0mol kg -?时的解离度。

(1)设溶液是理想的,活度因子均为1;

(2)用Debye Huckel -极限公式计算出r ±的值,然后再计算解离度。设未解离的

HAc 的活度因子为1。

解:(1)理想稀溶液,浓度与活度相同

HAc

H Ac +-+

开始 1 0 0 平衡 1α- α α

解离平衡有:2

51.8101K αα

Θ

-=

=?- 解得33.33510α-=?

(1)由(2)得31[][] 3.33510H Ac mol kg +---==?? 溶液中离子强度为: 2

11 3.3352

B B I m Z mol kg -=

=?∑ 由Debye Huckel -公式,在298K 时

lg 0.2409A Z Z γ±+-=-=-=-

0.935γ±= 2()(

)(

)

H Ac Ac H a HAc

a a m m K a m

m

γ+-

-+±Θ

Θ

?=

=

(未解离的HAc 活度因子为1,H m +与HAc m 相比很小。)

22()a K a γ±∴=

5221.810(0.935)a -?=?

34.5410a -=?

31、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对平均活度因子都是有影响的。用

Debye Huckel -公式计算下列强电解质NaCl ,2MgCl 和3FeCl 在浓度分别为41110mol kg --??时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

解:NaCl : 41110m mol kg --=??时,2

4111102

B B I m Z mol kg --=

=??∑

lg 0.00509A Z Z γ±+-=-=-=-

0.988γ±=

41510m mol kg --=??时,2

4115102

B B I m Z mol kg --=

=??∑

lg 0.01138A Z Z γ±+-=-=-=-

0.974γ±=

2MgCl :41110m mol kg --=??时,2

4113102

B B I m Z mol kg --=

=??∑

lg |0.50920.01763A Z Z γ±+-=-=-?=-

0.96γ±=

41510m mol kg --=??时,2

311 1.5102

B B I m Z mol kg --=

=??∑

lg 0.50920.09343A Z Z γ±+-=-=-??=-

0.913γ±=

3FeCl 41110m mol kg --=??时,2

4116102

B B I m Z mol kg --=

=??∑ 0.917γ±=

41110m mol kg --=??时,2

311 3.0102

B B I m Z mol kg --=

=??∑ 0.825γ±=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都影响平均活度。

32、在298K 时,2PbCl 在纯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浓度为10.01mol kg -?。试计算2

PbCl 在10.1mol kg -?的NaCl 溶液中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

(1)不考虑活度因子的影响,即设1γ±=; (2)用D e b y e H u c k e l -公式计算2PbCl 的γ±后,再求饱和溶液的浓度(计算中可作

合理的近似)。

解:(1)不考虑活度因子的影响,即设1γ±=

2PbCl 在水溶液中的活度积为

2231

()()2

w Pb Cl Cl K a a a +--=?=

222PbCl Cl a a c -==

3361

(2)4(0.01)4102

w K c -==?=?

加入到NaCl 溶液中Cl -的浓度是NaCl 电离出Cl -与2PbCl 电离出Cl -之和。

2226()410sp PbCl PbCl NaCl K a a a -=?+=?

26(0.1)410a a -+=? 0.1a << 26(0.1)410a -∴=? 41410m a mol kg --==??。

(2)溶液离子强度

2

12B B

I m Z =∑ 2PbCl m 很低 10.1NaCl

I m mol kg -∴==?

lg 0.50920.3219A Z Z γ±+-=-=-?=-

0.4765γ±=

纯水中,离子强度很小,近似为0,r ±近似为1。

326()()410sp K m m γ-±+-=?=?

222PbCl m m m -+== 3364410m γ-±∴?=?

212.1010m mol kg --=??

33、试根据Debye Huckel -极限公式,计算298K 时3AgBrO 在下列溶液中所形成饱

和溶液浓度。已知在该温度下3AgBrO 的溶度积65.7710sp K a a Θ

-+-=?=?(计算中可作合

理的所似)。

解:(1)在纯水中, 1γ±≈。溶解度很小m a a +-==

2

6(

) 5.7710sp m K a a m

Θ

-+-Θ=?==? 317.6010m mol kg --=??

溶解度为

3337.6010235.810 1.79101m M

m M m M

---?≈?=???=?-?

(2)在10.01mol kg -?的3KBrO 溶液中,

3KBrO 完全电离、溶液的离子强度为332

12

B B KBrO AgBrO I m Z m m =

=+∑ 3AgBrO m 为所求,但由于3KBrO 的浓度很少,对3AgBrO 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内容 电解质溶液属第二类导体,它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能导电的阴、阳离子。若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电极/溶液的界面上必然发生氧化或还原作用,即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法拉第定律表明,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若通电于几个串联的电解池,则各个电解池的每个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相同。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可以用离子迁移速率、离子电迁移率(即淌度)、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离子摩尔电导率等物理量来定量描述。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遵循科尔劳乌施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该定律可用来求算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此外,在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据此,可用外推法求算无限稀释时强电解质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稀溶液的行为,以及解决溶液中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的困难,引入了离子强度、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等概念。对稀溶液,活度因子的值可以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进行理论计算,活度因子的实验值可以用下一章中的电动势法测得。 二、重点与难点 1.法拉第定律:nzF Q =,式中法拉第常量F =96485 C·mol -1。若欲从含有M z +离子的溶液中沉积出M ,则当通过的电量为Q 时,可以沉积出的金属M 的物质的量n 为: F Q n Z += ,更多地将该式写作F Q n Z =,所沉积出的金属的质量为:M F Q m Z = ,式中M 为金属的摩尔质量。 2.离子B 的迁移数:B B B Q I t Q I ==,B B 1t =∑ 3.电导:l A κl A R G ρ=?== 11 (κ为电导率,单位:S·m -1) 电导池常数:cell l K A = 4.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 Λκ== (c :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m -3, m Λ的单位:2 -1 S m mol ??) 5.科尔劳乌施经验式:m m (1ΛΛ∞=-

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 Λ∞,1<Λ∞,2<Λ∞,3<Λ∞,4 (2)κ1=κ2=κ3=κ4 (3)Λ∞,1=Λ∞,2=Λ∞,3=Λ∞,4 (4)Λm,1=Λm,2=Λm,3=Λ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 (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 (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a-b;(B) 2a-b+2c; (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 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10-2;(B) 2.684×10-2; (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1.在300K、100kPa压力下,用惰性电极电解水以制备氢气。设所用直流电的强度为S A,电流效率为100%。如欲获得1m'H,C剖,需通电多少时间?如欲获得1m'O,C剖,需通电多少时间?已知在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5Pa。 2.用电解NaCl水溶液的方法制备NaOH,在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了浓度为1.0mo!?dm-3的Na OH溶液0. 6dm3,在与之串联的铜库仑计中析出了30.4g Cu(s)。计算该电解池的电流效率。

3.用银电极来电解AgN O,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g的Ag(s)析出。经分析知道阳极部含有水23.14g、Ag N Oa o.236g o已知原来所用溶液的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 N03 0.00739g,试分别计算A矿和N03的迁移数。 4.在298K时,用Ag I AgCl为电极,电解KC!的水溶液,通电前溶液中KC!的质量分数为四(KCl) =l.4941×10-3,通$..后在质量为120.99g的阴极部溶液中四(KCl)=l.9404×103,串联在电路中的银库仑计中有160.24mg的Ag沉积出来,求K+和Cl的迁移数。

5.在298K时,用Pb(s)作电极电解Pb(N0,)2溶液,该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g水中含有Pb(N03)2 1 6.64g,当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银沉积时就停止通电。已知阳极部溶液质量为62.50 g,经分析含有Pb(N0,)2l.151g,计算Pb2+的迁移数。 6.以银为电极电解氧化银饵(KCN+AgCN)溶液时,Ag(s)在阴极上析出。每通过1mol电子的电荷量,阴极部失去 1.40mol的Ag+和0.8mo!的CN一,得到0.6mol的K+,试求: (1)氧化银何配合物的化学表达式[Ag”CCN)m J?中n、m、z的值3 (2)氟化银饵配合物中正、负离子的迁移数。

《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电解质在水中解离产生荷电的离子,因而其水溶液具有导电性能。解离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从解离产物形成水合离子放出的水合能来补充。电解质的解离程度可用解离度来表示,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的分子总数之比。 α原有分子总数已解离的分子数= (2-1) 解离度α习惯上用百分率来表示,其大小可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即△T f 、△T b 或П,或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等求得。 解离度大小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溶剂性质及温度有关。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从结构上,强电解质为离子型(如NaCl 、CuSO 4等)或强极性分子(如HCl 等)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成离子,不存在解离平衡。如 NaCl Na + + Cl - (离子型化合物) HCl H + + Cl - (强极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解离度α<5%,如HAc 、NH 3·H 2O 等。它们在水溶液中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解离生成的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动态的解离平衡。例如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HAc H ++ Ac -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它们的解离度应为100%。但实验测得的解离度小于100%,该解离度称为表观解离度(apparent dissociation degree)。 德拜(Debye)和休克尔(H ückel)提出的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ion interaction theory)解释了表观解离度小于100% 的原因: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全部解离的;离子间 由于静电力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周围都被较多 图2-1 离子氛示意图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A) m·s-1 (B) m·s-1·V-1 (C) m2·s-1·V-1 (D) s-1 2.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A) 发生电子传导(B) 发生质子传导 (C) 离子荷质比大(D)离子水化半径小 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t i) 与离子淌度(U i) 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25℃时,0.1 mol·dm-3 NaOH 中Na+的迁移数t1 与0.1mol·dm-3 NaCl 溶液中Na+ 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相等(B) t1> t2 (C) t1< t2 (D) 大小无法比较

4.在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Ag 电极电解AgNO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的浓度增加了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Ag 库仑计上有y mol 的Ag 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A) x/y (B) y/x (C) (x-y)/x (D) (y-x)/y 5.298 K时,无限稀释的NH4Cl水溶液中正离子迁移数t+= 0.491。已知Λm(NH4Cl) = 0.0150 S·m2·mol-1 ,则: (A)λm(Cl-) = 0.00764 S·m2·mol-1 (B) λm(NH4+ ) = 0.00764 S·m2·mol-1 (C) 淌度U(Cl-) = 737 m2·s-1·V-1 (D) 淌度U(Cl-) = 7.92×10-8 m2·s-1·V-1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和0.1 mol/kg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W 和500 W,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 CaCl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Λ∞(CaCl2) = λm(Ca2+) + λm(Cl-) (B)Λ∞(CaCl2) = 1/2 λm(Ca2+) + λm(Cl-)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___10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1.把下列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换算成pH和pOH。 (1)[H+]=3.2×105-mol·dm3-;(2)[H+]=6.7×109-mol·dm3-; (3)[OH-]=2.0×106-mol·dm3-;(4)[OH-]=4.0×1012-mol·dm3-。 解 2.把下列pH、pOH换算成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 (1)pH=0.24;(2)pH=7.5; (2)pOH=4.6;(4)pOH=10.2 解 3.已知298K时某一弱酸的浓度为0.010 mol·dm3-,测得其pH为4.0。求Kθ 和α及稀 a 、α和pH。 释至体积变成2倍后的Kθ a 解 4.将1.0dm30.20 mol·dm3-的HAc溶液稀释导多大体积时才能使Hac的解离度比原溶液

增大1倍?解 5.求0.10 mol·dm3-盐酸和0.10 mol·dm3-H2C2O4混合溶液中的C2O-2 4和HC2O- 4 的浓 度。 解 6.计算0.010 mol·dm3-的H2SO4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已知H2SO4的Kθ 2 为1.2×102-。解

7.有一混合酸溶液,其中HF的浓度为1.0 mol·dm3-,HAc的浓度为0.10 mol·dm3-,求溶液中H+,F-,Ac-,HF和HAc的浓度。 解 解 解

解 8.将1.0 mol·dm3-Na3PO4和2.0 mol·dm3-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解 解 解

14.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酸。 SO-2 4,S-2,H2PO- 4 ,NH3,HNO3,H2O 答 15.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碱。 HAc,H2O,NH3,HPO-2 4 ,HS- 答 16.举列说明酸碱电子理论中有哪几类常见反应。

第10章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二、选择题 1.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 a NH3, NH 2- b NaOH , Na+ c HS- , S2- d H2O , OH- 2.100ml 0.1mol/dm3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固体,则溶液的pH值:_______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判断 3.对于可逆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a. 相等 b. 两者之和等于1 c. 两者之积等于1 d. 两者正负号相反 4.在稀醋酸溶液中,加入等物质量的固体NaAc,在混合溶液中不变的量是:___ a. pH b. 电离度 c. OH-离子的浓度 d. 电离常数 答案:1.B;2.B;3.C;4.D 5.已知AgPO4的K sp?为8.7×10-17,其溶解度为( ) A. 1.1×10-4mol·L-1 B. 4.2×10-5 mol·L-1 C. 1.2×10-8 mol·L-1 D. 8.3×10-5 mol·L-1 6. 下列有关分步沉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度积小者一定先沉淀出来 B.沉淀时所需沉淀试剂浓度小者先沉淀出来 C.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出来 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的先沉淀 7. SrCO3在下列试剂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A.0.10mol·L-1HAc B.0.10mol·L-1Sr(NO3)2 C.纯水 D. 0.10mol·L-1Na2CO3 8 欲使CaCO3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1.0mol·L-1 Na2CO3 B.加入2.0mol·L-1 NaOH C. 0.10mol·L-1CaCl2 D.降低溶液的PH值 9 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gCl的溶解度增大 B 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 C AgCl的K sp增大 D AgCl溶解度增大 10 已知K(ZnS)=2×10-2。在某溶液中Zn2+的浓度为0.10 mol·L-1,通入H2S气体,达到饱和c(H2S)=0.10 mol·L-1, 则ZnS开始析出时,溶液的PH值为( ) A. 0.51 B. 0.15 C. 0.13 D. 0.45 11 将等体积的0.20 mol·L-1的MgCl2溶液与浓度为4.0 mol·L-1的氨水混合,混合后溶液中c(Mg2+)为混合前浓度的多少倍(已知K(Mg(OH)2=5.1×10-12)( ) A.1.54×10-3 B 9.7×10-4 C. 1.54×10-4 D. 6.86×10-4 12 为除去PbCrO4中的SO42-杂质,每次用100 mL去离子水洗涤,一次作三次洗涤后PbCrO4的损失分别是( ) A.1.7mg, 5.1mg B..017mg, 0.051mg C..17mg, 3.4mg D..17mg, 5.1mg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I 、选择题 1、298 K 时,当H 2SO 4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从0.01mol/kg 增加到0.1mol/kg 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将( ) A 、κ减小,Λm 增加 B 、κ增加,Λm 增加 C 、κ减小,Λm 减小 D 、κ增加,Λm 减小 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质量摩尔浓度为m 1 = 0.01 mol/kg 和m 2 = 0.1 mol/kg 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R 1 = 1000Ω,R2 = 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1:Λm, 2( ) A 、1:5 B 、5:1 C 、10:5 D 、5:10 3、298 K 时,在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溶液中,离子的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Al 3+ B 、Mg 2+ C 、H + D 、K + 4、CaCl 2的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 、Λm, CaCl2 = Λm, Ca 2+ + Λm, Cl - B 、Λm, CaCl2 = 1/2 Λm, Ca 2+ + Λm, Cl - C 、Λm, CaCl2 = Λm, Ca 2+ + 2 Λm, Cl - D 、Λm, CaCl2 = 2 (Λm, Ca 2+ + Λm, Cl -) 5、 已知+A 、0.82 B 、0.18 C 、0.34 D 、0.66 6、298K 时,有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001 mol/kg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 ) A 、CuSO 4 B 、CaCl 2 C 、LaCl 3 D 、NaCl 7、质量摩尔浓度为1.0 mol/kg 的K 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15 mol/kg B 、10 mol/kg C 、7 mol/kg D 、4 mol/kg 8、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FeCl 3溶液(设其能完全解离),平均活度因子为γ±,则FeCl 3的活度a 为( ). A 、)(4 m m ±γ B 、44)(4 m m ±γ C 、)(44 m m ±γ D 、44)(27 m m ±γ 9、298K 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种溶液中Na +的迁移数t +和t -之间的关系为( ) A 、t + = t - B 、t + > t - C 、t + < t - D 、无法比较 10、NaCl 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与Na +,Cl -的电迁移率u +,u -之间的关系为( ) A 、Λm = u + + u - B 、Λm = u +/F + u -/F C 、Λm = u +F+ u -F D 、Λm = u + × u - 11、Al 2(SO 4)3的化学势μ与Al 3+,SO 42-的化学势μ+,μ-之间的关系为( ) A 、μ = μ+ + μ- B 、μ = 2μ+ + 3μ- C 、μ = 3μ+ + 2μ- D 、μ = μ+ × μ- 12、强电解质MgCl 2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a ±与电解质活度a B 之间的关系为( ) A 、a ± = a B B 、a ± = a B 3 C 、a ± = a B 1/2 D 、a ± = a B 1/3 13、AgBr(S)在纯水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是0.1mol/kg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中: (1) NaNO 3 (2) NaI (3) Cu(NO 3)2 (4) NaBr (5) H 2O AgBr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1) < (2) < (3) < (4) < (5) B 、(4) < (5) < (2) < (1) < (3) C 、(5) < (2) < (4) < (1) < (3) D 、(4) < (5) < (1) < (3) < (2) 14、四种质量摩尔浓度都是0.01 mol/kg 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因子最小的是( ) A 、NaCl B 、MgCl 2 C 、AlCl 3 D 、CuSO 4

【北京大学】《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electrolyte )在化学和生产中经常遇到,与人体的关系也很密切。它常以一定浓度的离子形式广泛存在于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如Na +、K +、Ca 2+、Mg 2+、Cl ﹣、HCO 3-、HPO 42﹣、H 2PO 4﹣、SO 42﹣等,其含量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性质,对医学科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解离度 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 )和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解离或近乎全部解离成离子,以水合离子的状态存在,如NaCl 和HCl 等。 NaCl ?? →Na ++Cl ﹣ HCl ?? →H ++Cl ﹣ 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其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如HAc 与NH 3·H 2O 等。 HAc H + + Ac ﹣ NH 3 + H 2O NH 4+ + OH ﹣ 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通常用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来表示。解离度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分子总数之比,表示为: 100%α=?已解离的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 (2-1) 例如:在25℃时,0.10mol ·L -1HAc 的α=1.34%,表示在溶液中,每10000个HAc 分子中有134个解离成H +和Ac -。电解质的解离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极性强弱、溶液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对于不同的电解质,其解离度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将质量摩尔浓度为0.10mol ·㎏-1的电解质溶液中解离度大于30%的称为强电解质,解离度小于5%的称为弱电解质,介于30%和5%之间的称为中

学二学期物理化学章节习题电解质溶液

1 / 5 1、欲要比较各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大小,更为合理应为 ( ) A 、 电解质的电导率值 B 、 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值 C 、 电解质的电导值 D 、 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值 2、在一般情况下,电位梯度只影响 ( ) A 、离子的电迁移率 B 、离子迁移速率 C 、电导率 D 、离子的电流分数 3、在CuSO 4溶液中用铂电极以0.1 A 的电流通电10 min ,在阴极上沉积的铜的质量是: ( ) A 、19.9 mg B 、 29.0 mg C 、 39.8 mg D 、 60.0 mg 4、在饱和 AgCl 溶液中加入 NaNO 3,AgCl 的饱和浓度如何变化 ? (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判定 5、当一定的直流电通过一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金属的量正比于: ( ) A 、阴极的表面积 B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C 、通过的电量 D 、电解质溶液的温度 6、在298 K 的无限稀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 、 CH 3COO - B 、 Br – C 、 Cl - D 、 OH - 7、按物质导电方式的不同而提出的第二类导体,下述对它特点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 A 、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其导电的原因是离子的存在 D 、当电流通过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反应发生 8、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 0.01 mol ·kg -1和 0.1 mol ·kg -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 1000 Ω 和 500 Ω,则 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 A 、 1 : 5 B 、 5 : 1 C 、 10 : 5 D 、 5 : 10 9、室温下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 、 ?La 3+ B 、?Ca 2+ C 、NH 4+ D 、 OH - 10、浓度为 1.0 mol ·dm -3 的强电解质溶液,它的摩尔电导率数值近似于: ( ) A 、 与电导率相等 B 、是电导率的 103倍 C 、是电导率的 10-3倍 D 、 是电导率的 102倍 11、Al 2(SO 4)3的化学势 μ 与Al 3+ 和 SO 42 - 离子的化学势 μ + ,μ-- 的关系为: ( ) A 、 μ = μ + + μ-- B 、 μ = 3μ + + 2μ-- C 、 μ = 2μ ++ 3μ--- D 、 μ = μ +·μ--- 12、对于0.002 mol ·kg -1 的Na 2SO 4溶液,其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是: ( ) A 、3.175×10-3 mol ·kg -1 B 、2.828×10-3 mol ·kg -1 C 、1.789×10-4 mol ·kg -1 D 、4.0×10-3 mol ·kg -1 13、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 ) A 、 发生电子传导 B 、 发生质子传导 C 、 离子荷质比大 D 、 离子水化半径小 14、用0.1 A 的电流,从200 ml 浓度为0.1 mol ·dm -3的AgNO 3溶液中分离Ag ,从溶液中分离出一半银所需时间为:( ) A 、10 min B 、 16 min C 、 100 min D 、 160 min 15、对于德拜-休克尔理论,下述哪一点说法是正确的?( ) A 、认为离子严格讲不是独立单元 B 、只适用于饱和溶液 C 、只适用于过渡元素的离子 D 、只适用于水溶液 16、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 (t i ) 与离子淌度 (U i ) 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 25℃时,0.1 mol ·dm -3 NaOH 中 Na +的迁移数 t 1 与 0.1mol ·dm -3 NaCl 溶液中 Na + 的迁移数 t 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 ) A 、 相等 B 、 t 1> t 2 C 、 t 1< t 2 D 、 大小无法比较 17、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 ( ) 一、选择(40小题)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一、学习提要: 本章是电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导电能力的表示方法,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与导电率之间的关系、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和平均浓度。学习中应弄清楚以下内容: 1、1、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2、明确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5、弄清楚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和平均浓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6、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并会使用德奉——休克尔极限公式; 二、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1、法拉第定律:Q=nZF m=ZF Q M 适用于电解池和原电池; 2、离子的迁移数:t +=-+++Q Q Q =-++ +U U U t -=-+-+Q Q Q =-+- +U U U t ++t -=1 适用于一定温度,一定外电场下只含一种正离子和一种负离子。 3、电导及电导率:G=R 1=k L A

4、摩尔电导率:∧m =C k 5、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m =∧∞m -A C 适用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6、离子独立移动定律:∧∞m =λ∞m1++λ∞m1- 7、弱电解质的离解度 α=m m ∞Λ Λ 8、 a ±v = a +v +·a -v - γ±v =γ+v +·γ-v - 适用于强电解质溶液 b ±v =b +v +·b -v - 9、I=21 ∑b B Z B 2 适用于强电解质溶液 10、lg γ±=-A1Z +·Z -1I 三、判断、说明原因: 1、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2、电解池通过1F 电量时,可以使1mol 物质电解; 3、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4、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5、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m 由∧m -C ,作图外推法求得; 6、德律——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传感器技术》习题答案第10章

第十章气敏和湿敏传感器 1. 答:按照半导体变化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阻型和非电阻型两种。电阻型半导体气敏元件是利用半导体接触气体时,其阻值的改变来检测气体的成分或浓度,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气体传感器之一,按结构分:烧结型、薄膜型和厚膜型三种,敏感体一般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正常工作,保证测量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加热器是不可缺少的。这类气敏器件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对气体浓度变化响应快;即使在低浓度(3000mg/kg)下,灵敏度也很高。其缺点在于:稳定性差,老化较快,气体识别能力不强;各器件之间的特性差异大等,在使用中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需要改进。。 非电阻型半导体气敏元件根据其对气体的吸附反应,使其某些有关特性发生变化,对气体进行直接或间接检测。这类器件的制造工艺成熟,便于器件集成化,因而其性能稳定且价格便宜。利用特定材料还可以使器件对某些气体特别敏感。 2. 答:导电机理可以用吸附效应来解释。在半导体表面原子性质特别活跃,很容易吸附气体分子。当气体分子的亲和能(电势能)大于半导体表面的电子逸出功时,吸附分子将从半导体表面夺取电子而变成负离子吸附,被称为氧化型气体,是电子接收性气体,如氧气、氧化氮等。当N型半导体表面形成负离子吸附时,表面多数载流子(电子)浓度减少,电阻增加;对于P型半导体,则表面多数载流子(空穴)浓度增大,电阻减小。若气体分子的电离能小于半导体表面的电子逸出功时,则气体供给半导体表面电子,形成正离子吸附,被称为还原型气体,是电子供给性气体,如H2、CO、C2H5OH(乙醇)及各种碳氢化合物。当N型半导体表面形成正离子吸附时,多数载流子(电子)浓度增加,电阻减小;对于P型半导体,则多数载流子(空穴)浓度减少,电阻增加。利用半导体表面电阻变化就可以检测出气体的种类和浓度。 3. 答:传感器均由三部分组成:敏感体及其依附的基底、加热器以及信号引出电级,按其结构不同分为烧结型、薄膜型和厚膜型三种。

医用化学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习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E (5)E (6)D (7)B (8)B D 2.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酸 H 2PO 4- — H 3PO 4 HPO 42-— H 2PO 4- H 2O — H 3O + CO 32-—HCO 3- NH 2-—NH 3 NH 3+CH( R)COO ----- NH 3+CH( R)COOH 3. 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碱 H 2PO 4- --- HPO 4- H 3O + --- H 2O H 2O--- OH - NH 3+CH( R)COO ----- NH 2CH( R)COO- [Al(H 2O)6]3+---[Al(H 2O)5OH]2+ HS ----S 2- 4.解: pK b1= pK w - pK a2=14-12.90=1.10 pK b2= pK w - pK a 1=14-7.05=6.95 ∴S 2-> NH 3>HS - 5.解: (1) [OH -]=c K b ?= 1 3 5 10 34.11.010 8.1---??=??L mol pOH=87.2]lg[=--OH pH=14-POH=14-2.87=11.13 α=c K b =1.0108.15-?=1.34% (2)加入NH 4Cl 后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此时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为: [][ ]1 310.010.0-- ?≈-= L mol OH NH ;[][]1 4 10.010.0-- +?≈+=L mol OH NH [][][] [ ][]1 5 34 10 8.110 .010.0--- - - +??==??== L mol K OH OH NH OH NH K b b 25 .975.4=?==pH pK pOH b []4 5 10 8.110 .0108.1--- ?=?== c OH α (3)同离子效应是氨的解离度减小了。

第7章 电解质溶液解析

第7章电解质溶液 从本章开始,分三章讨论电化学问题。电化学是研究电现象与化学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平衡和不可逆电极过程等,既有热力学问题,又有动力学问题,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现象与化学现象之间的联系,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都必须经过电化学装置才能实现。电化学装置有电池和电解池两类。在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对外提供电流,结果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解池中情况相反,外界提供电流使化学反应发生,结果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无论是电池还是电解池,除了都包含两个电极外,还必须包含电解质溶液,也就是说电解质溶液是电化学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专门讨论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1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特性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相应溶质即为电解质。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例如HCl在水中是电解质,但在苯中则为非电解质;葡萄糖在水中是非电解质,而在液态HF中却是电解质。因此在谈到电解质时决不能离开溶剂。一般把完全解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部分解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这种分类方法只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并没有反映出电解质的本质。原因是电解质的强弱随环境而变。例如乙酸在水中为弱电解质,而在液氨中则为强电解质。LiCl和KI都是离子晶体,在水中为强电解质,而在醋酸或丙酮中都变成了弱电解质。目前,在电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溶液是电解质水溶液,本节主要讨论电解质水溶液的基本特性。 1. 正、负离子的静电相互作用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除了具有像中性分子之间的那种相互作用之外,根据库仑定律,还存在着静电相互作用,即同性离子相互排斥,异性离子相互吸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一、 选择题 1. 关于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m 3导体的电导 (B) 两个相距为1m 的平行电极间导体的电导 (C) 面积各为1m 2且相距1m 的两平行电极间导体的电导 (D) 含1mol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2. 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 ) (a) 0.1mol ·dm -3 NaNO 3 (b) 0.1mol ·dm -3 NaCl (c) H 2O (d) 0.1mol ·dm -3Ca(NO 3)2 (e) 0.1mol ·dm -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 (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 3. z B 、r B 及 c B 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B 种离子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 B 离子迁移数 (t B ) 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 ) (A) │z B │ 愈大, t B 愈大 (B) │z B │、r B 愈大,t B 愈大 (C) │z B │、r B 、c B 愈大 ,t B 愈大 (D) A 、B 、C 均未说完全 4.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La 3+ (B)Mg 2+ (C)NH 4+ (D)H + 5. 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 (A)6.0×10-3 mol ·kg -1(B)5.0×10-3 mol ·kg -1 (C)4.5×10-3 mol ·kg -1(D)3.0×10-3 mol ·kg -1 6.在浓度为c 1的 HCl 与浓度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 (A) λm (H +)/[λm (H +) + λm (Ba 2+) + 2λm (Cl -)] (B) c 1λm (H +)/[c 1λm (H +)+ 2c 2λm (? Ba 2+)+ (c 1+ 2c 2)λm (Cl -)] (C) c 1λm (H +)/[c 1λm (H +) + c 2λm (Ba 2+) + λm (Cl -)] (D) c 1λm (H +)/[c 1λm (H +) + 2c 2λm (Ba 2+) + 2c 2λm (Cl -)] 7.已知Λ()K O H m 291,2∞=4.89×10-2 -12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 (A )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 )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8. 已知Λ()K O H m 291,2 ∞=4.89×10-2 -12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练习题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一、是非题[1] 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愈大,其解离度一定也愈大。() [2] 如果将NaOH及NH3·H2O溶液均稀释一倍,则两溶液中c(OH- )均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3] 因为难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它们都是弱电解质。()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对于反应HCN + H 2O H3O+ + CN-来说,H2O和CN-都是碱。() [5] 计算H2S饱和溶液的c(H+ )时,可只按K(H2S)计算。因此,当H2S溶液中加入Na2S 时,将不改变H2S溶液中的c (H+ )。() 二、选择题[1] pH = 2.00的溶液与pH = 5.00的溶液,c (H+ )之比为()。 (A) 10;(B) 1000;(C) 2;(D) 0.5。 [2] pH = 1.00的HCl溶液和pOH = 13.00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1.00;(B) 13.00;(C) 7.00;(D) 6.00。 [3] 通常,在HAc (aq)平衡组成计算中,常取K(HAc) = 1.75 ×10-5,是因为()。 (A) K与温度无关; (B) 实验都是在25℃条件下进行的; (C) 温度为25℃,溶液浓度为1.0 mol·L-1时,K(HAc) = 1.75 ×10-5; (D) K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4] 某一弱碱强酸盐MA,其标准水解常数K=1.0 ×10-9,则相应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K 为.()。 (A) 1.0 ×10-23;(B) 1.0 ×10-5;(C) 1.0 ×10-9;(D) 1.0 ×10-14。 [5] 已知:K(HCN) = 6.2 ×10-10,则NaCN的标准水解常数为()。 (A) 1.6 ×10-6;(B) 6.2 ×10-10;(C) 6.2 ×10-24;(D) 1.6 ×10-5。 [6] 下列各种盐在水溶液中水解但不生成沉淀的是()。 (A) SnCl2;(B) SbCl3;(C) Bi (NO3 )3;(D) NaNO2。 [7] 在HAc溶液中,加入适量NH4Ac来抑制HAc的解离,这种作用为.()。 (A) 缓冲作用;(B) 同离子效应;(C) 盐效应;(D) 稀释作用。 [8] 下列溶液中,pH值最大的是()。 (A) 0.1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HCl; (B) 0.1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NaOH; (C) 0.1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 (D) 0.1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NaAc。 [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同一种物质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为两性物质; (B) 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一切非水溶液; (C) 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D) 酸可以是中性分子和阴离子、阳离子。 [10] 醋酸在液氨和液态HF中分别是()。 (A) 弱酸和强碱;(B) 强酸和强碱; (C) 强酸和弱碱;(D) 弱酸和强酸 [11]Debey 和Huckel提出了离子相互作用的离子氛理论。离子氛的实质是()。 (A) 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B) 分子间力; (C) 离子极化力;(D) 弱的共价键。 [12] 向含有AgCl (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大纲内容: (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 (2)水合氢离子、pH值、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pH值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3)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的水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4)酸碱中和的计算。 (5)强酸强碱溶液的中和滴定。 (6)以铜锌电池为例说明原电池的原理、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金属的防护(覆盖保护层和电化学保护法)。 (7)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说明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立式隔膜电解槽、铝的冶炼(反应原理、电解槽简介)、电镀。 (8)胶体: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胶体的应用。 说明: (1)要求应用电离平衡和平衡移动的原理来解释氢氧化铝具有两性的原因。 (2)只要求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等概念;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的概念和应用,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使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及盐类水解的实质和应用,掌握酸碱中和的概念和计算; 初步学会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和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的一般方法。 (4)通过本章实验及有关原理的推理、论证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并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5)认识胶体的概念和他的一些重要性质,初步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6)通过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特别是胶体的光学性质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独立实验的能力。 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目的要求: 1.从电解质电离程度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认识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3.认识有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互换反应能发生的原理。 4.认识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过程中电离平衡能够发生移动。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