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

第一章诸论

名词解释

(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

(名词识记p2 )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应。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

1.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

系统综合;

2.对变态心理的治疗: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治疗的发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

(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

1心理动力学派

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

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行为主义模型

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蒋不会再学习就的不适应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

4认知学派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5(领会)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谁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第三节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

(领会p10)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领会p10)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

前问题的资料史。它的大多数的临床工作的核心,也是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学家和其他精神卫生方面专家经常使用的评估手段。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3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思维、感觉和行为。这种评估方法非常适用于测量那些年龄不够大的或者没有足够能力去报告自己的问题和经验的个体。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是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比较典型的有投射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精神测验等几种形式。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包括两类:一类涉及对大脑结构的检验;另一类是通过探测大脑的血流或新陈代谢情况来检查大脑的工作过程。

P12 心理障碍诊断的功用:方便、简洁、了解病因、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便科学研究。

P12心理障碍诊断系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MD-3)是我国使用的诊断标准,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

P13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导致诊断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行为发生的情境、诊断者的预期、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文化环境等。

(识记p1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MD-3)的10种分类:

CCMD-3 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名词解释:

(P17)幻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器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形式。

(P19)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P25)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一节心理病理现象的概述

(综合应用p15):1.如何判断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3)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而且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它对精神活动其他方面的影响。

(综合应用p16)2.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

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

哪些症状是继发的,即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的;

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

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

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

(识记p16)1.精神症状的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领会P16)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造成某一症状的表现不典型;

2.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症状表现。这些因素往往

会对病人症状的发生、发展及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

(识记p16~25)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10种分类)

(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及慢性疼痛障碍)

(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多见于谵妄病人)1感知觉障碍幻听(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有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其他幻觉:幻视(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幻嗅、幻味、幻触等(精神分裂症,伴随被害妄想)

视物变形症

感知综合障碍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知觉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思维迟缓(抑郁症,极端形式是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思维中断(精神分裂症),持续言

语(痴呆、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痴呆、癫痫、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思维松弛(精神分裂症),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精神分裂症)

2思维障碍妄想:被害妄想(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关系妄想(多伴随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精神分裂

症),夸大妄想(片断短暂不坚持不荒谬的—)躁狂症;持久而荒谬的—〉精神分裂症),嫉妒与钟情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嫉妒,多男性,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钟情,多女性,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非血统妄想、

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疾病妄想)

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对立观念

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症)

(p18)正常的思维具有具体性、目的性、实际性、实践性、逻辑性等特点,在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思维障碍。

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妄想,疑病症),注意减退(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注意转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病人)

4记忆障碍:记忆减退(严重的痴呆;神经衰弱病人减退较轻),记忆增强(轻躁狂状态,偏执状态),遗忘(顺行性遗忘,脑器质性病变;逆行性遗忘,头部外伤;选择性遗忘,心因性有关的精神障碍),错构(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外伤性精神障碍),虚构(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

(记忆的4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能发育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痴呆(全面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部分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6情感障碍:高涨(躁狂),抑郁(抑郁症),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恐怖(社交恐怖),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情感脆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倒错(精神分裂症)。

7意志障碍:意志增强(精神分裂症,夸大妄想),意志减退(抑郁症),意志缺乏(精神分裂症),意向倒错(精神分裂症),矛盾意向(精神分裂症)

8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轻躁狂状态)、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紧张型也会兴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违拗症-主动性/被动性)、缄默症(精神分

裂症,癔症,儿童期的选择性缄默)),作态与特殊姿势(精神分裂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精神分裂症),抽动(儿

童期抽动障碍),强迫行为,冲动与攻击行为(精神障碍)

9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4种主要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朦胧状态(癫痫,头部外伤,急性酒中毒),谵妄(幻觉,多幻视,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意识改变状态(出神,附体)

10(领会p25)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临床上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领会p17)幻觉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

(名词)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有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幻听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其他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幻视多出现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幻嗅、幻味与幻触较少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这些虚幻的感觉大多是不愉快的,一般与被害性质的妄想相伴随。幻触的感觉可以是电击感、虫爬感、针刺感,有时甚至可以十分离奇。

(简单应用)幻觉的临床含义

幻觉,是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其中,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是幻听。

幻觉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领会p19)妄想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

(名词)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临床的妄想分为几种:

1)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

2)关系妄想:多与被害妄想伴随;

3)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了自己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控制,丧失了自主支配的能力。

4)夸大妄想: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片断、短暂、不坚持、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症,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嫉妒和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其他妄想:包括非血统妄想、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等。

(简单应用)妄想的临床含义

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妄想总是自我为中心的,及妄想的内容对病人本人至关重要。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

(简单应用p25)自知力在临床上的作用:

(名词)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人。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承认有病,不主动就医,拒绝看病、吃药、住院。在精神疾病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很困惑,意识到自我的急剧改变,却说不清原因。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精神症状的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节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识记p25)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的种类:

●幻觉妄想综合征:幻觉为主,多幻听。特点:幻觉和妄想密切配合相互影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自动综合征:假性幻觉、被控制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的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紧张综合征:紧张性木僵和兴奋交替出现。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郁症、脑

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

●Cotard综合征: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的综合征。抑郁。

第三章神经症性障碍

名词解释:

(P29)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有时出现更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

(P31)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p32)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P35)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P35)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第一节神经症的概述

P29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识记p29)神经症的主要类型: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障碍(属疑病症)。

第二节焦虑症

(识记)主要类型: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P29)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产生焦虑的原因:1)遗传的生物易感性;2)成长中形成的心理易感性;3)生活中感受到太多的压力。

1.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有时出现更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

(领会)临床描述:1)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2)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

3)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在1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担忧再次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即可认为患有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有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2~3倍。发病期平均25~29岁。

原因:遗传的对压力的易感性;对未来惊恐发作的担忧;对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童年经历过的亲人丧失或分离性焦虑。

治疗: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能使惊恐发作的症状得到缓解。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比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加稳定和持久。

2.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领会)临床描述:1)情感上感到无助,对生活缺乏控制感;

2)认知上总预料到会出现某种可怕的事情,但说不清楚要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3)生理上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额叶β波增强。

原因:生物学因素、对危险的过度敏感、缺乏问题解决的技巧。

治疗: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治疗的短期效果是一样的,若从长期效果考虑,应该选择心理治疗。

第三节恐惧症p32 (领会)临床描述

(名词)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识记)主要类型: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P33)CCMD-3中,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一、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会焦虑恐惧症。

(领会)临床描述: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过于害羞,通常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简单应用)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领会)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生物易感性;来源于消极生活事件的压力;直接经验社会创伤;心理易感性等。

治疗:药物治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 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SSRI)。

心理治疗:角色扮演和认知治疗。

(综合应用)对社交恐惧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二、特定的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诊断标准:具有由特定事物或情境引发的明显且持久的恐惧;认识到其恐惧是过度的、不合理的,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开引发恐惧反应的情境。

主要类型:动物恐惧症,自然环境恐惧症,情境恐惧症,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

原因:经历过一种非同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在特殊情境中体验虚假的恐惧;观察他人体验极度的恐惧;在真实的情境下被告知有危险。社会文化因素。

治疗:分等级的暴露练习。

三、场所恐惧症:通常发生在惊恐情境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部分由惊恐发作开始;二是个体害怕的不是广场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而是害怕自己会在那些场所出现惊恐发作,并害怕得不到帮助。

治疗:有惊恐发作的场所恐惧症,通过药物消除惊恐发作的可能性,然后暴露疗法;不伴有惊恐发作,不能用药。

第四节强迫症P35 (领会)临床描述

(识记)强迫症包含两个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名词)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名词)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简单应用P35)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2)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3)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强迫症的可能原因:

1.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

成功抵抗焦虑。

2.认知行为观点: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

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于是会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学观点:强迫症是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作有威胁的

事物和情境。

三种观点互相补充,描绘了一幅有关强迫症的完整画面。

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扣带回的损失手术

(综合应用)对强迫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强迫症与正常持续想法的区别:

1.强迫观念通常是痛苦的和不受欢迎的;

2.强迫观念来源于个体内部;

3.强迫观念很难被控制。

第五节神经衰弱P37

(领会)临床描述: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怒和心情紧张);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

治疗:药物治疗:抗焦虑剂;心理治疗:心理谈话疗法。

第六节疑病症p38 (领会)临床描述

(识记)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

(简单应用)疑病症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1)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2)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症的解释,但不是妄想;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疑病症的原因:

1.个人的疑病倾向。

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

患病会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

1)按照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医生的诊断使之合法化)豁免病人一定的社会责任;

2)社会公认病人不能靠自己的意志而直接康复;

3)在病人看来,患病对他不利,因而病人有康复以及得到帮助的愿望和权利;

4)病人有义务就医、并且与医生合作。

治疗:采取积极的心理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必须非常审慎。

(综合应用)对疑病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名词解释

(P45)癔症性躯体障碍该病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P47)癔症性精神障碍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P5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第一节癔症的概述

(识记)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识记)癔症的主要类型: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精神障碍、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癔症的诊断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1项综合征,如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等;

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3.社会功能受损;

4.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第二节癔症性躯体障碍P45

(识记)癔症性躯体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识记)诊断标准:1.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2.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3.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

4.病人经常漠视躯体的损伤;

5.病人并不自愿控制症状。

(识记分类)(领会临床描述):

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

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

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3.癔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声、失明、

耳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诊断的障碍有:诈病:诈病的症状受意识控制,诈病的人从他的症状中能获得明显的好处。

伪装障碍:病人自愿产生疾病的症状;不是产生于内心潜在的焦虑,而是产生于一种生理的捏造。

它除了使病人获得医疗服务外,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

形成的原因:

心理动力学理论精神分析观点认为,潜意识的冲突引起焦虑,这种冲突转换成躯体的症状来抵抗焦虑,同时作为冲突的象征。

沟通理论癔症是病人以一种可接受的和易理解的方式,即躯体症状,与他人交流痛苦。

知觉阻滞理论知觉阻滞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焦虑,或是表达痛苦的需要,或是焦虑减弱的强化。治疗:心理治疗:面质、建议、领悟和家庭疗法。药物治疗。

(简单应用)对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癔症性精神障碍P47

(名词识记)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解离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识记)癔症性精神障碍主要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领会)癔症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描述:癔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分离过程:

1.记忆缺失:即个体生命中的一段重要时期被遗忘了;

2.人格解体:即个体感到自己与自己分离,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灵魂出窍”;

3.现实感丧失:即个体对所处的时间空间失去了真实感,像身在梦境一样;

4.身份混乱:即个体怀疑或不知道自己是谁;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核心是,人们在经历过巨大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深远而长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的一些部分被撕裂或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了。

癔症性精神障碍与癔症性躯体障碍一样,被认为是为防止潜在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

(领会)癔症性精神障碍形成的原因p58

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研究者对它们知之甚少,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推测。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类型,在诊断过程中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一、癔症性遗忘:也称分离性遗忘症,分为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癔症性遗忘不同于器质性遗忘症,器质性遗忘症有其躯体基础,多由已知的神经系统的损失所导致,而且没有癔症性遗忘所表现出来的多种类型。

(领会临床描述)特点:不能记起过去的事;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忆;较少地表现出顺行性遗忘;常常突然反转。(领会)原因:癔症性遗忘的起因很令人费解,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和行为主义者的说法,遗忘可能是对创伤或无法接受的情境所引起的焦虑的一种最普遍的防御方式。

二、癔症性漫游:也称为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领会临床描述)主要表现:1)突然意外地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

2)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部分地或完全地);

3)不是某种物质(如滥用毒品、药物)或躯体疾病(如癫痫)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4)症状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的损伤。

原因:与遗忘症类似。

与癔症性漫游相似的障碍:狂乱,分离性恍惚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

三、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P49: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以前称为多重人格障碍,表现为病人的身体和精神里同时存在多个身份。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领会临床描述)诊断标准:符合癔症诊断标准;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

(领会)原因: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如

1)生物因素: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有其特定的生理易感性,有些个体尽管有相同的创伤经历却不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而另一些却患上了这一障碍;

2)童年受虐待的经历:大多数调查报告指出,童年受虐待是形成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重要因素;

3)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创伤以及在遭受创伤之后缺乏社会支持也与分离性身份障碍有关。

治疗: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确认引发创伤记忆和分离记忆的线索,并抵消它们的这种作用。催眠是一个挖掘创伤记忆的有效方式。抗抑郁药物在某些个案中有一定的效果。

(简单应用)对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案例分析

第四节应激相关障碍p51

(识记)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内发生的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领会)临床描述:

1)病人有各种分离症状、意识模糊、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回闪、回避反应等临床表现;

2)病人可能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可严重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若创伤事件导致他人死亡或老人受伤,病人可能会有负罪感,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3)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率增快、出汗、瞳孔放大、面色苍白或发红等。

2.(名词识记p53)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闯入性的创伤体验。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6)受害者有时还会深受存活罪恶感的折磨。

诊断标准: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原因:

1)造成的直接原因是创伤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

2)个体经历了某些创伤,是否会发展成PTSD,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认知改变、经济与教育程度。

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可以使一些病人的某些症状得以缓解。

心理治疗:如暴露、眼动脱敏再加工、公开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治愈。

(综合应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案例简单分析

3.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适应性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患病率相等。

原因:应激源是主要原因;个性和易感素质是引起适应障碍的重要因素。

治疗: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第五章人格障碍

名词解释

(P6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P63)分裂样性人格障碍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对表扬和批评都很冷漠,缺乏社会技能。

(P69)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矫正,只有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可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发病通常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并持续发展到成年,甚至中年,现年18岁以上且症状至少已持续2年,方可做出诊断。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第一节人格障碍的概述

(识记)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8种类别: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模型:外倾性、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

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且至少有下列一项:1)认知的异常偏离;2)情感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2.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3.开始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p62

1.偏执性人格障碍(P62领会临床描述):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人会毫无根据的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要害他,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障碍始于成年早期,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这种障碍的人心理上高度敏感,他们通常倾向于从环境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喜欢寻根问底,容易从别人无害的行为中找到隐藏的动机和特殊的意义。他们常常是紧张的,无幽默感的,有攻击性,好夸大。偏执性人格障碍病人倾向于把过失归罪于他人,自己不能为失败承担责任。

原因:遗传基因。

治疗:认知疗法。

2.分裂样人格障碍(P63领会临床描述):分裂样人格障碍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对表扬和批评都很冷漠,缺乏社会技能。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许多达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的个体通常是极端内向的。

原因:(类似于孤独症)生物技能障碍,有遗传原因,早期的人际关系也有关系。

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主要促进他们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团体治疗,为病人建立社会系统提供机会。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领会临床描述)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起源于童年期的品行障碍,男性比女性更常见,并常见于在贫困、不稳定的家庭中长大的个体。病人反社会行为的严重程度,大约在3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减轻。特别是在30-40岁之间,病人会有明显的行为改善。社会学习,大脑结构、激素状况和生理能力的变化是主要的两个原因。

反社会人格障碍包含了3大类人格特质:动机不足的反社会行为,缺乏道德感,对他人的责任感、情感贫乏。(简单应用)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3.往往在童年或青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领会)原因: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神经生物作用,包括唤醒不足假说和无畏惧假说;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攻击行为部分源于与父母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有重要影响;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生物学的、生理心理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复杂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治疗和预防:临床医生主张鉴别高危儿童,以便及早实施治疗。家庭治疗是针对儿童最普遍的治疗策略,治疗师应教会父母识别儿童早期的行为问题,有效地利用奖励来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鼓励亲社会行为。

预防:早期干预;对被忽视儿童给予特别关注;预防方案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群体儿童的特殊需要;向高危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综合应用)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

4.冲动性人格障碍:(P66领会临床描述)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病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调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生理基础;心理因素,如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自卑与补偿,自尊心受挫;家庭因素,如父母的溺爱,专制型家庭;社会原因。

治疗:镇静类药物;心理治疗,恰当的行为塑造和情绪管理训练。

5.表演性人格障碍(P67领会临床描述)的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际,但是,其他人却总认为他们是不真诚的,肤浅的。表演性人格障碍病人的认知方式是印象主义的。他们的言语空虚,缺乏细节,好夸张,以过分的感情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女性比男性更普遍。表演性人格与反社会人格常常伴随出现。

6.强迫性人格障碍(P68领会临床描述)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2倍,约70%强迫症病人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原因:理论上认为,强迫性人格障碍源于儿童期父母的严厉惩罚。父母关心过少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治疗:认知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的认知功能失调、仪式性动作、负性情绪、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上的问题;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7.焦虑性人格障碍(领会临床描述)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他们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原因:自卑心理。家庭环境,过分溺爱或过分管制,过多负面评价。

治疗:抗焦虑药;认知疗法。

8.依赖性人格障碍(领会临床描述)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女性比男性更常见。

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过度保护或专制权威;缺乏竞争意识、社会角色固着也可能是病因。

第六章心境障碍

名词解释

(P74)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P77)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症后又有抑郁症或混合性发作。首次发作是躁狂而不是抑郁,有90%的双相障碍病人第一次发作时在50岁之前。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

第一节心境障碍的概述

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识记)CCMD-3将心境障碍的类型: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第二节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p75

1.抑郁症的临床描述(领会):1)情绪症状:悲伤与自责是最明显的情绪症状,焦虑也很常见。另外,还有满足

感的丧失、对生活乐趣的麻木等症状;

2)认知症状:抑郁症病人往往对自己持消极信念,经常以悲观绝望的态度看待未来;

3)动机症状:抑郁症病人在起床、开展工作甚至在娱乐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他们通常

有着矛盾的情绪,而且难以作决定;

4)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失调等症状。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简单应用):

1)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

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2)病情严重者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

满足抑郁症标准至少2周。

(领会)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

1)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就是自杀;抑郁症病人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性别角度,男性自杀倾向是女性的4-5倍。我国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农村。

2)自杀的预防:1)对个体的自杀进行评估。自杀意图明显,需要危机干预、密切观察及住院治疗。不明显用抗抑郁药和/或心理治疗,仔细了解导致抑郁的各种因素。

2)心理社会学家也加入到防止自杀的队伍中来;

3)除了防止个体自杀,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自杀者的朋友和亲戚进行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人要面对羞愧、内疚、遗憾甚至是社会的疏离。

(综合应用)对抑郁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2.躁狂症的临床描述(领会):主要特点是欣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

1)情感症状: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的或者非常愉快(即易怒)的状态;

2)认知症状:躁狂的想法与高涨的情绪是相符的,往往非常宏伟;

3)动机症状:躁狂病人的行为处于疯癫的状态;

4)躯体症状:躁狂病人在一连串过分活跃的行为之后身体疲劳,变得嗜睡。

诊断标准(简单应用):

1)躁狂症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怒为主;

2)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满足躁狂症标准至少1周。

(P77名词)3.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症后又有抑郁症或混合性格发作。首次发作是躁狂而不是抑郁,有90%的双相障碍病人第一次发作时在50岁之前。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

(领会)临床描述: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每次症状都持续在几个~几个月之间。躁狂和抑郁症都会出现,但一般都没有规律。双相障碍的极度活跃以及反常的行为,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与单相抑郁症的病人相比,双相障碍病人尝试自杀以及自杀成功的概率很高。

(综合应用)对躁狂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4.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识记):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

(领会)临床描述环性心境障碍病人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症状标准。恶劣心境病人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第三节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p78

(领会)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

1.生物学因素:

1)基因:收养研究、家族研究和双生子研究都表明,基因在心境障碍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但心境障碍的生物易感性可能并不是针对于某一种障碍,而是反映出了一种针对焦虑或心境障碍的素质倾向;

2)神经递质系统:研究表明,低水平的5- 羟色胺同心境障碍的发作有关;

3)激素系统:很多单相抑郁病人会出现甲状腺的失活;提高睾酮的水平可以缓解男性病人的抑郁症状;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将导致抑郁;抑郁症病人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每一个水平上都伴有激素的变化;

4)脑区:抑郁症病人的大脑可能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其大脑前额皮层的面积显著减少。

2.心理学因素:

1)生活应激因素:压力与精神创伤是导致心境障碍发病的原因之一。

2)贝克的认知理论:两种主要的抑郁症的认知理论都把特殊的观念作为抑郁症的主要因素。贝克提出,抑郁症是由于个体对自身、现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消极观念所产生的;塞里格曼提出,抑郁症是由于对未来的无助的预期产生的,且具有永久性和弥散性。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婚姻关系、性别文化因素和社会支持。不理想的婚姻关系与抑郁之间存在很强的

相关性。抑郁症病人中女性更多,社会支持在预测未来抑郁症中有重要作用。

4.综合模型:心境障碍的发生并不是某种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特定的心理社会情境(比如早期习得经验)

与特定的遗传易感性和人格特点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治疗

1.生物学方法针对单相抑郁症,尤其是较严重的抑郁症类型,生物学模型提出了两种治疗途径。一种是使用药

物治疗,3种稳定、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

抑制剂;一种是电休克疗法。

2.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

1)认知疗法:用来在短期内直接减轻抑郁症的症状。

- 贝克认知疗法:试图消除病人逻辑上的消极思维和错误,包括4种常用的认知治疗技术:觉察自动思维,测试自动思维的现实性,再归因训练以及改变导致抑郁的生活态度;

- 习得无助的治疗:试图通过改变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将来事件无效的信念,使病人从悲观转向乐观,从而阻止抑郁症发生。

2)人际关系疗法:将焦点集中在个体当前的社交关系上,尤其是当前的人际问题。

3.综合治疗心理社会疗法与药物疗法的结合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是有效的。相互结合的疗法可以利用快速的药物

反应和心理社会疗法防止复发的作用,使得停止药物成为可能。

4.防止复发认知疗法防止复发的效果同持续服药2年以上的效果相同。人际关系疗法对于减少那些已经康复的

门诊抑郁病人的复发危险具有显著作用。当单一的心理社会策略无效时,持续服用足够剂量的药物

也许会产生效果。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名词解释

(P89)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女性高于男性。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的概述

(识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自知力缺乏。

(识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性。

(领会)各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1.思维和知觉障碍

1)思维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思维中断、思维云集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著的症状之一。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很常见;

3)幻觉是指虚幻的知觉,即病人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幻听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幻觉;

2.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还会出现情感倒错,即病人的情感体验与实际环境、客观刺激

不协调;

3.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减退时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即活动减少,缺乏动机和主动性,对生活、工作、学

习等没有自觉性,行为被动、退缩。为人孤僻、懒散,严重时不顾个人生活和卫生,终日无所事事。

4. 自知力的缺乏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接受治疗。自知力不足是严重脑障碍的

常见结果。

(简单应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2.病情严重者有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 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4.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

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分裂症的分类: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又称妄想型,病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相对完整,比其他类型病人的预后要好。妄想和幻

觉通常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症状,如夸大妄想或被害妄想等。幻觉中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木僵较常见。除了保持固定姿势(蜡样扭曲),行为过多等

异常运动反应,有时脸部和躯体上出现不固定的奇怪表情、行为,包括面部扭曲。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较少见,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类型思维情绪

偏执型复杂而连贯的被害妄想强烈或刻板的情感

青春型思维凌乱,内容荒诞喜怒无常,变化莫测

紧张型妄想常常集中在死亡和破坏方面非常不恰当的行为,要么异常兴奋,要么“冻住”

单纯型幻觉妄想不明显情感逐渐淡漠,孤僻被动,行为退缩

发病年龄:首次发病通常出现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偏执性发病较晚,而单纯型最早。男性发病较早,大多

病程:有的病人发作一次后,进入缓解期,终生不再发作或复发;有的病人病程迁延呈慢性,其中部分病人会出现精神衰退。

预后:起病较急、有明显诱因、无阳性家族史、病程间断发作、人格无明显缺陷者预后较好。女性的预后比男性好。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原因(p92)

(领会)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原因:

1.生物学原因:

●遗传学因素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和关联分析都证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神经生物因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两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别是一些阳性症状,

如妄想和幻觉。

●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的许多区域都有异常状况,脑室比正常人的大,左脑

室明显比右脑室大。脑内的很多区域都存在萎缩现象,如前额叶、颞叶、杏仁核和海马。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功能差异,在完成认知左右时,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的活动减少,让其辨别气味时,颞叶和前额区域的活动也有所减少。

2.心理和社会原因:

●家庭互动模式如果家庭成员表达出过多的批评(不同意)、敌意(憎恶)或多度的情绪卷入,病人就容易复

发;家庭中较高的情绪表达是慢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先兆;另外,家庭对待精神分裂症的方式存在文化差异。

●生活压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经历过压力事件后更有可能复发。

●儿童期性虐待儿童期遭受性虐待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家庭经济状况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1.物理治疗: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前额叶白质切除术,电痉挛疗法。

2.精神药物治疗:氯丙嗪及一些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帮助病人消除幻觉与妄想,使他们更加清晰地思考,并显著

缓解了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焦虑不安),同时又将阴性症状的影响,如社交能力缺陷,减少到最低程度。

3.心理治疗:

●认知恢复:是对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聚集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三个方面;

●人际训练:在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都会用到社会技能训练,包括对病人的社会表现的讨论、在社会互动

方面的结构化的角色扮演、以及多种提高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艺术行为治疗:绘画艺术治疗、音乐治疗、体育治疗。

预防: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上。

(综合应用)对精神分裂症案例的初步分析P98—101

第八章进食和睡眠障碍

名词解释

(P104)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个体担心发胖而采取限制饮食、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减轻体重。个体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甚至已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常有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至少已连续3个月经周期)。

(P105)神经性贪食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P110)失眠症由有机体内部引起的睡眠启动(入睡)和维持困难(易醒),或者是精神未复原的睡眠。个体因为不能睡眠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又会反过来干扰睡眠,从而使他感到更加焦虑。

(P112)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所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所引起的睡眠障碍。

第一节进食障碍(P103)

(识记)进食障碍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情绪和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症、反障碍、异食癖等。

1.神经性厌食的临床描述:过分节食;神经性厌食普遍开始于较胖或感觉自己很胖的青春期女性;病人从来不

曾对自己的体重满意过;病人很少主动求医。

神经性厌食的危害:闭经,其他生理症状,伴随有心理障碍。

(简单应用)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

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个体担心发胖而采取限制饮食、过度运动、引吐、

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

2)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

3)部分病人可以用胃胀不适,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

4)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

5)症状至少已经3个月;

6)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

2.神经性贪食的临床描述:很多神经性贪食由神经性厌食发展而来,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为了

弥补贪食行为和潜在的体重增加总是采用导泻技术,将成功归因于体重和身材。

神经性贪食的危害:1)生理后果,牙齿上褐色斑点,破坏电解质平衡导致严重的医学并发症,滥用泻药导致严重便秘或永久性的盲肠损坏,手指或手背长出老茧。2)伴随的心理障碍:焦虑和情绪问题。社交恐惧或广泛性焦虑障碍,情绪障碍主要是抑郁,抑郁是在神经性贪食出现之后才产生的,神经性贪食与情绪障碍及物质滥用的相关更高。

(简单应用)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

1)神经性贪食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用

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和年龄分布;

3)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4)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5)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领会)进食障碍的可能原因: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和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许多研究证实,下丘

●心理学因素:很多年轻的受进食障碍困扰的女性往往有明显的个性缺陷,暴食的女性总是觉得她们的身材偏

胖,她们的理想体重总是比相同身材的控制组要瘦一些。严重的情感创伤和内心冲突也可引起食欲旺盛;

●社会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前的社会文化要求女性的理想身材是苗条的、柔软的,女性承受了相当大的

要符合这个理想标准的压力。这是造成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的一个危险因素。进食障碍与家庭互动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另外,进食障碍的发生与家庭中的不良因素密切相关。

●综合模型:没有哪一个因素是能够单独引起进食障碍的,进食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

结果。

预防和治疗:

(领会)三级预防:初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以减少进食障碍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处于进食障碍初期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治疗,减少复发,尽量减轻进食障碍对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治疗:药物治疗:对神经性贪食最有效的药物是抗抑郁药。心理社会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疗法。药物和心理社会疗法的联合治疗能提高整体疗效。

(综合应用)对进食障碍的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第二节睡眠障碍p110

(识记)睡眠障碍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睡眠障碍,判定一个人是否存在睡眠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观察个体在白天或清醒状态下的行为。如果个体由于睡眠原因而导致疲惫无力,变得易躁、易怒,社会功能受损、工作效率低,那么个体可能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主要类型:失眠症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1.失眠症是指由有机体内部引起的睡眠启动(入睡)和维持困难(易醒),或者是精神未复原的睡眠。个体因为不能睡眠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又会反过来干扰睡眠,从而使他感到更加焦虑。

(简单应用)诊断标准:1)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眠、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时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

2)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3)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

(领会)原因:人体生物钟以及生物钟对人体体温的控制;药物滥用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个体的心理压力;应对不良睡眠的方法。

2.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所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所引起的睡眠障碍。

(简单应用)诊断标准:1)睡眠-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不符,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使病人产生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2)病人明显感到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3)症状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持续了一个月;

4)本症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类型:原发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时差反应型、倒班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领会)原因:褪黑激素对生物钟的设定有影响。

(领会)睡眠障碍产生的可能原因:

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失眠症的可能原因有人体生物钟以及生物钟对人体体温的控制;药物滥用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个体的心理压力;应对不良睡眠的方法。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可能原因有褪黑激素对生物钟的设定有影响。这种激素是由位于大脑中央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的产生受到黑暗来临和白天结束的刺激。研究者认为,光线和褪黑激素的共同作用完成了生物钟的设定。

3.其他睡眠障碍

1)嗜睡症:睡眠过度,白天睡眠过多。

3)夜惊:睡惊症。短暂的恐惧和惊恐发作,醒后不能回忆,无梦境体验。

4)梦魇:梦境焦虑障碍。被恐怖性的恶梦惊醒,能回忆梦境体验,引起的情绪与生理反应不像夜惊强烈。睡眠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短期作用类和长期作用类,有许多副作用

行为治疗:重新调整睡眠方式,晚几个小时睡觉,直到睡眠时间恢复正常为止;另一个方法是

用光刺激大脑,从而改变生物钟。

心理治疗:在治疗中引入一些心理疗法,如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人们解决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

(综合应用)对睡眠障碍的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三级变态心理学历年考试真题及部分答案

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心理试题 2005.11 单选 62.()不符合神经症的一般特征。 A.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B.60%~70%患者无人格障碍 C.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D.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轻或消失 63.我们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 A.单一性压力B.同时性叠加压力 C.继时性叠加压力D.破坏性压力 64.()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A.在6个月内痊愈B.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C.在两周内急性起病D.起病前经历相应的心理创伤 65.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 A.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B.哲学理论的运用 C.宗教理论的作用D.人本主义的出现 66.以“意向逐渐减退,进程缓慢,预后不良”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属于()。 A.单纯型 B.青春型 C.偏执型 D.紧张型 67.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被称为()。 A.心理活动强度 B.心理活动耐受力 C.心理康复能力 D.心理自控力 68.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描述的是()。 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C.感觉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像是油画中的肖像 D.感觉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69.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的论述中,不包括()。 A.病程B.病因 C.精神痛苦程度 D.社会功能 70.不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界定的说法是()。 A.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B.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D.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7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 A.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 B.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 C.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D.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73.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亦或退却,这一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92.()不是灾难症候群(DS)的一个阶段。 A.惊吓期 B.持续期 C.恢复期 D.康复期 多选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变态心理学试题

三、智力障碍 名词解释 1. 智力 2. 智力障碍 3. 智力迟滞 4. 痴呆 5. 唐氏综合症 单选题 1. 现在一般认为治理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其中( )是智力 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2. ( )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 A 认知障碍 B 智力迟滞 C 性行为障碍 D人格障碍 3.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 )。 A 痴呆 B 智力迟滞 C 白痴 D 智力障碍 4. ( )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记忆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力 5. 智商在35—49之间者,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是属于( )智力迟滞。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6.智商在20—34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是属于()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7. 现在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就有三千多种,其中凡是与( )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A 运动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周围神经系统 8. 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唐氏综合症 B 呆小症 C 先天性畸形 D 苯丙酮酸尿症 9. ( )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A 智力障碍 B白痴 C 痴呆 D 智力迟滞 10.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滞众人苏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是属于()智力迟滞。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是() C A.研究心理疾病的学科 B研究精神病的学科 C.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D以异常心理当做疾病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起源于() A A.体液学说B物质学说 C.胆汁学说 D.多血质说 *3.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大约始于() B A.公元前420年B公元前400年 C.公元前450年 D.公元前500年 *4.第一位用有害液体流入大脑来解释变态心理产生的病因的学者是() D A. Freud B Cannon C. Pavlov D. Hippocrates 5.科学的变态心理学产生于() B A. 18世纪初 B. 17世纪初 C. 18世纪中叶 D. 17世纪中叶 6.《自我心理学》将Freud理论修正到() C A.将“性力”理论修正为“力比多”理论 B.将“力比多”理论修正为“性力发展理论” C.将“幼儿期的发展理论”修正为“终身发展理论” D.将“肛门欲阶段”修正为“生殖器欲阶段”理论 7.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 A A潜意识理论B人格结构理论 C.防御机制理论D性力发展理论 8. Freud认为,心理健康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B A.“自我”能很好适应环境B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C.合理地使用“防御机制” D.潜意识的欲望得随时满足 9. Freud认为,梦是() D A.当前刺激的回响引起 B.睡觉中受到的内外刺激引起 C.陈旧和现实记忆的反映 D.潜意识冲突的表达 10.行为主义最先始于() A A.桑代克B马斯洛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1.行为主义建立于() B A.临床经验法 B.动物实验法 C.演绎推理法 D.归纳推理法 *12.用神经生理学技术路线探索人类心理现象的第一人是() A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马斯洛 13.“定向反射作为适应环境和累积经验的认知本能,是心理发展的活动之一”持这种 观点的理论是() D A.精神分析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14.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是()提出的。 C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C马斯洛 D.弗罗伊德 15.人本主义是() D A.科学理念 B.人性理念 C.社会学理念 D.哲学理念 16.个人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潜能的观点是() B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 ×)2.思维奔逸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3.思维破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词语杂拌。 ( √)4.神经症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整。 ( ×)5.神经症起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没什么关系。 ( √)6.精神疾病导致自杀死亡的患者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 ( √)7.冻火鸡法脱毒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 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

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 ) A 70 - 84 B 75 ------ 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1 / 37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 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 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版)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 版)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测试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 ) P284— 286 A、注意力集中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B、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D能动地适应环境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2、从统计学角度,对心理异常的错误理解(A)P258 A、智商在130以上偏离常模,属于异常心理现象。 B、心理异常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C、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D智商在70~130,属于正态分布。 3、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P260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4、(A )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P260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C、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 5、(B )是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P255 A 、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 、个体早期发展受挫D个体与环境交互 作用的结果 6、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D)区分法。P257 A、常识性 B 、非标准化 C 、标准

化D 、半标准化 7、幻觉是指(D )。P262 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 B、反复出现并非病理现象 C外界存在某一种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对强制性思维,错误的是(B )。P265 A、大量思维内容 B、并非是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C患者不主动控制 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对妄想,不正确的是(D )。P266 A、是病态推断和;判断结 果B、无事实根据 C 、意识清晰下发生 D 、有事实根据 10、超价观念是指(D)。P268

变态心理学试卷

2009年变态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 )P3 A.非典型性反应 B.躯体化反应C.兴奋反应D.自由联想2.幻觉的定义是( C ) P17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 )P36 A.认知行为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 C.体液理论 D.刺激一反应理论 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D )P39 A.恐惧症 B.癔症 C.强迫症 D.神经症 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C )P61 A.6种B.7种C.8种D.9种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 ) P64 A.2-3% B.3-4% C.4-5% D.5-6% 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B )P88 A.癔症B.精神分裂症C.疑病症D.恐惧症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D )P90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淡漠 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思维联想散漫 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C.行为幼稚愚蠢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103 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

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B )P111 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D ) P159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 )P165 A.教育和训练 B.认知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4.谵妄的关键性精神病理改变是( D )P178 A.感知觉障碍 B.思维不连贯 C.记忆力下降 D.意识清晰程度的下降15.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 C )P179 A.谵妄B.器质性遗忘 C.血管性痴呆 D.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P7 17.临床访谈形式包括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和(精神状况检查)。P10 18.神经衰弱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等。P37 19.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P39 20.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一3中被称为(解离症状),是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可以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可以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一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鉴别谈话: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克雷佩林 D、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美国??? B、墨西哥??? C、日本???? D、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B ) A、35%, 1%??? B、35%, 4%???? C、80%, 4%???? D、80%, 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70----84??? B、75----84??? C、70---79???? D、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自我惩罚 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依赖倾向 B、暴力倾向 C、合作倾向??? D、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否认??? B、合理化??? C、学习???? D、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行为疗法 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精神分析??? D、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极度智力迟滞 B、重度智力迟滞 C、中度智力迟滞 D、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A、猫叫综合症??? B、唐氏综合症??? C、特纳综合症??? D、弗伶综合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功能障碍?? )--细胞疾病--( 组织结构改变?? ). 17.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 18.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创造的( 理性情绪疗法),贝克发展起来的( 认知转变法?? ). 19.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 应激源),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产生的应激反应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做(非特异性反应). 20.新生儿核黄疸绝大多数是由于(?? 母子血型不合?? )引起新生儿溶血造成的. 2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中,( 自我?? )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 22.系统脱敏法也叫(?? 交互抑制法?? );理性情绪治疗简称(?? RET??? ). 23.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目前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模型是( 医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行为模型) ( 社会文化模型). 24.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 言语动作增多?? ). 25.婴儿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以(?? 同外界接触障碍?? )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又称( “坎纳氏病”). 26.老年神经症主要可分为(?疑病?)、焦虑、(?强迫症)、老年癔病等四种类型。 27。大麻的急性期精神症状可分为四期,即(?? 陶醉兴奋期?? )、发展期、(?? 深度幻觉

《变态心理学》复习试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试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一、名词解释 1、人格 2、人格障碍 3、强迫性人格障碍 4、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 5、抑郁性人格障碍 6、自恋性人格障碍 7、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8、分裂型人格障碍 二、单项选择 1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哪一种神精症的基础( ) A、强迫性神经症 B、癔病 C、恐怖症 D、神经衰弱 2提出采用行为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是() A、班杜拉 B、布鲁勒 C、鲁宾斯 D、巴甫洛夫 3按DSM-IV分类,下面属于情感强烈而不稳定的人格障碍是() A、偏执型 B、回避型 C、边缘型D被动攻击型 4常有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容易暴怒、不能控制行为的爆发属于下列那种人格障碍() A反社会B类分裂样C强迫型D冲动型 5、李某,26岁,在厂内总是猜疑别人,无理找三分。明明是自己的错也挑别人的理,自小就固执、学习不好,找老师的原因,不爱

和别人交往。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对侮辱和伤害总是怨恨持续很久,依此症状判断他有以下哪种人格障碍() A偏执型人格障碍B自恋型人格障碍C强迫型人格障碍D分裂性人格障碍 6、哪种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1不能享受;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迷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关系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 A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分裂样人格障碍C冲动性人格障碍D戏剧性人格障碍 7、ICD—10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似区分为()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临床表均列出()个特征如果具有其中的()个,且表现突出和严重,我们就可以诊断为该类型的人格障碍。 A、18;7;3 B、9;6;4 C、8;7;3 D、10;8;5 8、刘某,40岁已婚,对待家人冷淡,妻子和孩子病了不管,态度很冷淡也不愿和别人交往,家里来了客人也没有热情接待,还常有奇特的幻想,从小父母离异,对婚姻没有强烈的需求,在母亲百般催促下才结婚,据此表现判断此人是() A边缘型人格障碍B自恋型人格障碍C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D分裂性人格障碍 9、当一个人经常表现为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易受暗示易受他人影响、情感肤浅等,此人患有何种类型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一分支学科,至今尚无确切定义。 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称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在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前面的名称,即“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这部分知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李心天对正常异常区分的非标准化的区分和标准化的区分; (2)郭念锋对正常异常区分的三个原则; (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的分类; (4)常见精神障碍的分类; (5)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与否的三标准; (6)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与否的十标准; (7)神经症与心理正常的分界线; (8)心理不健康状态的三大类和分类标准; (9)压力强度三大类的区分标准、压力适应的三阶段的特点处理; (10)造成症状的三个应激源、三个中介系统症状表现的三个临床相。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 【考查目标】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变态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3.变态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内容详解】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一点应当说明,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比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

2012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学单选题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选题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3、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系统治疗)。 4、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 5、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6、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7、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8、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与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9、符合精神分析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10、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1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顺利的渡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12、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必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13、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5、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16、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书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7、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是(D)A通过动物实验。B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C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D通过演绎的方法。 19、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下列表述中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 20、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的描述的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21、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22、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23、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2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25、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区分”法的内容的是B伦理学标准。26、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述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27、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28、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29、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况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的涵义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30、在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31、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时,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是C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3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 33、“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不含(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识)。 34、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35、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各类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36、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3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B)。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38、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39、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40、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是C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41、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C躯体障碍。 42、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三级 单选 1、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心理异常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 (A)性质(B)治疗(C)诊断(D)预防 3、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 )。 (A)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B)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C)各种不良行为模式(D)各种脑器质性病变 4、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 )。 (A)完形主义疗法的核心 (B)行为主义的观点 (C)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D)认知理论的核心 5、()的说法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 (A)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6、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A)存在固着现象(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C)存在防御机制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个阶段 7、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8、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 )。 (A)存在与责任的冲突(B)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9、人本主义认为,潜能的特征是() A趋向完美 B存在于责任冲突 C自我防御 D变形的心理冲突 10、对统一性原则的正确理解是()。 (A)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B)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 (C)人在行为上只要是超越了均数水平,就表明其精神必然是异常的 (D)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客观环境一致 11、精神活动内在一致的重要作用是(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笔记2017年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四大重点:一精神病性问题;二神经症性问题;三泛化;四压力。 精神障碍(disorder not desease)症状:①幻觉;②妄想;③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④并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不敢见人,无法上班上学,严重的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不接电话,持续指半年以上。抑郁不是精神病性的;⑤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木僵,丧失主动性,摆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⑥紧张症性行为:单调反复持续地重复某个动作。神经病特指神经症,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存在着持久而尖锐的心理冲突,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躁狂不是神经症,而是心境障碍。 心理咨询师不做精神病的诊断,只进行鉴别,可以针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工作,但只是辅助性的。心理咨询师不能把帮助求助者消除负性情绪作为咨询目标,因为有些负性情绪是必须的。咨询师只能咨询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帮助求助者发现自我不足,自我成长。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296) 一、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⑴人的心理行动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⑵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或精神障碍患者),他们的心理活动也不完全是异常的,(因此也不能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偏离常态

的)。⑶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关于精神病性的描述,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列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三、“精神障碍”=异常心理,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296)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①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②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三、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相同、侧重点不同。1.变态心理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2.精神病学:医学分支,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 1、天才的推论——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体液说,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 2、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的俯身,治疗的方法是驱魔、魔法服剂、宗教仪式等 ?3、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4、19世纪和20世纪初,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②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命题、五个推断、三个原因)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五个判断 ⑴心理动力—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比多(libido) ⑵性心理三个发展阶段: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的3个发展阶段:①口欲期;②肛欲期;③生殖器期 ⑶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相对应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⑷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⑸防御机制: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三个原因) (1)“固着”:①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②如果某个阶段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③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导致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2)“焦虑”:“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3)“压抑”: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或者冲突矛盾。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体验到痛苦。但压抑住了也未消失,冲突和矛盾会隐藏到潜意识中,如显性梦、隐性梦、口误或失误等,以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产生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1.行为主义的研究路线: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