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趋势分析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微观角度,消费水平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 按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划分为八大类,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文教娱乐用品、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项目等具体形式。

消费水平经济因素具体有:

1.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长久基础;

2.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

3.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

4.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越多,消费水平越低;

5.消费品价格水平,物价上涨,只会限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6.产品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消费的诱惑因素。

武汉商贸概况

武汉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零售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2009年商品零售总额达2164.09亿人民币。在汉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中百集团(武汉现有中百仓储37家、中百超市350家)还有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华联、王府井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2009年宜家在汉建

设亚洲最大购物中心,定于2015年投入使用。

武汉的传统商圈主要有:中山大道、航空路、江汉路、汉正街、司门口、中南路、钟家村,近年新兴的商圈有:街道口、王家湾、徐东、光谷、广埠屯(华中最大的IT市场)。知名购物中心有在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新佳丽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商品市场等,在武昌的徐东平价、亚贸广场、中南商场、销品茂、光谷商业中心等,在汉阳的汉阳商场、武汉摩尔城等。

武汉人口状况

2009年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10万,户籍人口838万人,是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城镇人口53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过百万;人口密度为882人/平方公里。各区中,黄陂区人口最多, 达到111万,汉南区人口最少,仅10.7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有1.78万人/平方公里,江夏区则最少,仅301人/平方公里。其中,接受大学教育(大专以上)达98.91万人,占12.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男女比例为51.6%和48.4%,汉族比例99.36%,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净迁移率

15.99‰。计划生育率98.8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9岁,65岁以上老年人近300万人比例25%。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城市居民生活新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城市居民生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这30年,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时期。

一、3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39倍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57.64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39.0倍,年均增幅达到13.6%。30年来,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

二、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外资、私营、合资等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无到有,就业渠道逐年增多,自谋职业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零到有,居民收入形成了多来源、多渠道的格局。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

2、经营净收入从无到有。

3、财产性收入实现突破。

4、离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三、居民生活质量大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市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00.00元,比1980年的467.04元增长了21.7倍,年均增长11.4%。

(一)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正向富裕型迈进。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比重)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按恩格尔系数划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即高度富裕。1980年武汉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8%;1993年首次下降到50%以下,为49.1%;2000年开始下降到40%以下,2007年受食品价格影响恩格尔系数上升为

41.2%。

(二)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向营养、科学、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衣着消费趋向高档、时尚、个性化。

(四)交通通讯消费进入快车道。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私人轿车,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交通支出397.79元,比1980年增长99.5倍;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3.4辆,比2002年增加3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居民通信消费,截至2007年底,武汉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64.87部,比2000年增长9.1倍;每百户家用电脑68.46台,增长3.1倍。

(五)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大部分居民家庭对住房进行了装修,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中有47.7户已接入宽带。(六)居民家庭用品逐渐现代化。改革开放初期,居民家庭设备用品主要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低层次消费品。进入21世纪后,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需求基本达到饱和并开始升级换代,家用电脑、空调器、微波炉、淋浴热水器、数码照相机、消毒碗柜、饮水机、洗碗机、健身器材、摄像机、助力车等新型产品成为居民家庭的新宠,截至2007年底,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47.4台、电冰箱101.4台、洗衣机101.0台、空调器150.6台、照相机49.8架、淋浴热水器86.4台。

(七)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663.57元,30年来,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以24.8%的速度递增。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支出241.01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6倍;人均旅游花费总额为352.87元,增长4.2倍

武汉消费水平现状及趋势分析

武汉的消费水平比起全国其他一线城市便宜的简直就是贱卖。总的来说消费水平不算高的,比小地方高,但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对2011年家庭消费计划影响大,55.6%的人2011年不准备增加家庭消费支出,52.1%的人打算节约开支过春节。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五大消费热点是:饮食、住房、子女教育、电子产品和旅游。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子女教育上多花钱。武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二线城市。

据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在消费支出方面家庭花钱几个方面比例如下:

1.饮食 77.9%

2.住房(买房、租房等) 39.1%

3.服装 38.3%

4.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 32.7%

5.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 28.5%

6.通讯 28.3%

7.子女教育 26.0%

8.医疗 22.9%

9.汽车(买车、汽车维护等) 22.6%

10.文化娱乐 20.8%

11.旅游 18.8%

12.保险 14.9%

13.培训 13.7%

14.健身保健 8.1%

15.奢侈品 3.3%

在对居民2011年的消费计划中,结果如下:

1.饮食 58.0%

2.住房(买房、租房等) 41.4%

3.子女教育 30.6%

4.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 27.9%

5.旅游 25.6%

6.服装 25.3%

7.汽车(买车、汽车维护等) 25.2%

8.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 24.2%

9.培训 20.7%

10.医疗 20.4%

11.保险 17.3%

12.文化娱乐 15.1%

13.健身保健 14.2%

14.通讯 13.8%

15.奢侈品 2.6%

比较这两年来的消费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物价上涨,经济飞速发展,居民对饮食的消费比例会逐渐降低,对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旅游、健身、保险,对奢侈品的购买会越来越低,说明武汉居民消费会更加理性。总的趋势是消费逐渐由物质上转向精神上。居民趋向理性理财!

2010武汉市最全统计年鉴

2010年武汉统计年鉴 一、综合(第一组) 简要说明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 1-6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组) 2-1 国内生产总值 2-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2-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 2-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2-5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2-6 第三产业增加值 2-7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2-8 第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 2-9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 2-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 2-11 分行业增加值 2-12 三次产业贡献率 2-13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 2-15 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 (以下第三组) 2-19 居民消费支出Z 2-20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2-23 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2008年) 2-24 居民消费水平Z 2-25 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2008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人口(第四组) 3-1 人口数及构成 3-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3-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3-14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Z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四、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第五组) 简要说明 4-1 就业基本情况

4-2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3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5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7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人数 4-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 4-10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 (以下第六组) 4-15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指数 4-16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指数 4-1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4-2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4-21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 4-22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4-2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平均工资 4-24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 4-25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五、固定资产投资(第七组) 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Z 5-2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Z 5-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Z 5-19 各地区城镇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Z 5-26 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 5-2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Z 5-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 5-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 5-3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Z 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09年) Z 5-32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Z 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Z 5-3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Z 5-35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Z 5-36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Z 5-37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Z 5-3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Z 5-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Z 5-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Z 5-41 按规模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2009年) 5-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Z 5-43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9年)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3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分析1026178434

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分析 关键词: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分析 前言 年初,国家公布国内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武汉以960亿元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5,仅次于 沪、京、穗、津。武汉城市总人口排第7,目前经营面积5000就以上的商业网点167个,10000万就以上37 家;最大商业集团武商集团经营商品品种多达20万种,年销售接近100亿元。人均拥有商业网点营业面积高 达0.85就,直逼上海,接近国际发达城市一般水平。加上近期湖北省将作为全国两个现代商业流通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之一,这必将对武汉消费品市场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中部9城市圈目前已渐成规模,以武汉为中心,覆盖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 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城市的武汉城市圈简称“8 1”城市圈。来自武汉市商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8城市的商品净流入武汉市的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上升至20 %,净流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100亿元。在积极引入 的同时,武汉市的百货、超市、餐饮行业纷纷走出,目前在8个城市开设了39家商业网点。 在进入武汉的外资零售企业中,有大型综合超市(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仓储式会员店(如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便利店(如日本7-11)、超大型购物中心(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标准化食品超市(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 表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比较 2003 年2004年2005年预计 854960.6120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103.8104.2 超过1万就卖场(个)203750 外资商业门点(3000就以上)214560 MALL,成为武汉开发商的香饽饽 2002年,随着上海正大广场、深圳铜罗湾广场、厦门SM城市广场、大连和平广场、宁波天一广场、福州元 洪城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MALL陆续建成开业,MALL逐渐为市民所接受。2003年,武汉的MALL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以湘隆时代商业中心、大连万达商业广场、武汉销品茂为代表的商业地产,通过MALL 的形式迅速强占武汉商圈,王家墩中央商务区、龙王庙商业中心、永清商务区、汉正街改造、铜罗湾广场也逐一浮出水面,未来 3 —5年内,带MALL概念的购物中心总供应面积将超过200万就,武汉商业地产进入准 摩尔”时代。 与一般购物中心不同的是,MALL的特性不仅在于巨额资金的投入、投资周期长、极大的市场风险,在拿地开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摘要: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体,想要加快提高科技水平,只有对农民加强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形式,多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带动新型农民新型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农民技术骨干,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实现我市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及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动员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民掌握转移

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方式和转移就业、配套服务、监督管理等有效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累经验。 3、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根据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鼓励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学习。对参加培训的进行登记。 4、培训内容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和基本常识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5)提高农民转移技能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5、培训形式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守法和依法维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知识材料)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2013) 严制材料#

一、目的和范围 为了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框架,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数据的可比性,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包括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以满足自身和家庭成员需要为目的,经常性、多次性的消费支出,不包括资本投资类支出,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支出,以及居民最终消费中由政府支出的部分(包括政府在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等。 本分类适用于GDP核算、住户调查、消费价格调查等与居民消费支出有关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 二、编制原则 本分类充分借鉴联合国制定的《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COICOP),并注意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一)以支出目的为划分原则。本分类对居民消费支出产品与服务的划分,以支出目的的同质性为原则,将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按照吃、穿、住、行等目的进行归类,具有相同目的的支出内容,归入同一分类项下,体现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习惯。 (二)全面性原则。本分类能够全面覆盖居民消费支出,不遗漏,不重复,有利于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 严制材料#

的实际及其结构情况。 (三)可操作性原则。本分类结构框架能够满足有关统计调查对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需求,各项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分类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将若干条目合并汇总或将某一小类条目进一步细分得到所需的扩展分类。 三、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大类,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个大类,代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二层为24个中类,代码由大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为80个小类,代码由中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归类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居民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尽可能详细地根据支出目的将产品类支出和服务类支出分别归类,使各项支出能够清晰地体现居民消费的目的。对于具有混合目的的一揽子支出,例如:一揽子旅游服务(包含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景点门票等)、教育服务(包含学费、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费等)、装修和装潢材料与服务(包含材料费和服务费)等,均是包含多种类型、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可能既包含产品也包含服务,一般难以将一揽子支出中的各项 严制材料#

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

1-1 土地面积、人口密度、户数、人口数 2、常住人口中:汉阳区含武汉技术开发区14.7万人;洪山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3.9万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4.8万人。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769.93 1994.9 2402.34 2674.41 3162.0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纱 (吨) 90250 96694 96385 92893 89697 布(万米) 27694 31472.65 33466 33625 50563 原油加工量(万吨) 274.48 285.41 370.85 396.2 403.66 化学原料药 (吨) 6145 6378 4846 5395 5183 中成药 (吨) 8756 8208 7710 11852 10022 通讯光缆(万芯千米) ————384.54 显示器 (万台) ——184.82 416.29 812.13 房间空调器 (万台) 74.22 97.32 177.91 239.94 342.08 钢 (万吨) 761.14 850.3 925.71 1062.89 1125.33 生铁 (万吨) 725.77 802.13 886.11 1015.49 1100.25 成品钢材 (万吨) 613.94 699.84 850.7 963.91 1010.8 汽车 (辆) 90303 112322 103258 167853 268056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 (亿元) 712.91 722.11 786.5 1156.16 1168.75 利润总额 (亿元) 64.79 77.13 115.91 128.1 149.11 农业 年末耕地面积 (千公顷) 214.95 205.78 206.06 207.74 210.4 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万人) 77.78 73.2 71.73 70.08 69.8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141.25 151.79 165.65 180.6 191.21 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121.7 113.88 131.46 137.52 135.67 棉花 1.45 2.09 2.57 2.77 3.07 油料17.52 17.1 19.29 19.04 18.41 茶叶0.18 0.19 0.16 0.15 0.16 水果11.74 9.01 8.34 7.36 7.18 蔬菜537.15 559.22 566.99 576.28 594.55 牲猪出栏(万头) 198.33 207.66 217.19 230.62 232.59 家禽出笼(万只) 4277.86 4643.84 4712.07 4600.02 4227.95 禽蛋14.89 16.63 17.31 17.63 18.5 牛奶7.41 8.14 8.82 9.28 10.52 水产品36.32 37.64 38.82 39.43 39.66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570.43 645.06 822.2 1055.18 1325.29 国有单位273.81 296.36 319.36 420.75 546.15 集体单位19.78 20.78 25.18 20.29 27.19 私营个体经济52.34 52.27 77.63 99.32 114.54 其他经济224.5 275.65 400.03 494.86 637.39 建筑业 建筑业企业人数(万人) 28.97 35.36 42.29 45.62 46.44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251.52 382.29 580.77 728.98 909.15 施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3026.01 3924.3 6203.07 6069.4 7651.57 竣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1406.94 1732.43 3191.79 3250.31 3312.28 交通运输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万吨) 15942.57 16609.79 17044.8 19611.72 20485.76 22554.93 铁路5472.2 5823.6 5860.8 8491.5 8990 公路7369 7786.3 7811.6 8485 8972 水运3096.85 2994.55 3366.3 2629.05 2516.9 空运 4.52 5.34 6.1 6.17 6.78 全社会旅客运输量(万人) 11933.31 11882.02 12885.7 15413.44 16194.12 17338.36 铁路2774.3 2611.6 2956.9 4626.4 4849 公路8851 8936 9480 10293.3 10771 空运308.01 334.42 448.8 493.74 573.7 邮电通信业 (亿元)62 70.57 74.97 114.96 145.13 函件(万件) 6758 6087 7134 包件(万件) 109 121 127 113 127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分析报告

我国各地区人居消费性支出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目的 (1) 1.3 选题意义 (1) 2 数据来源与描述 (1) 2.1 数据来源 (1) 2.2 数据描述 (2)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 3.1 分析步骤 (3) 3.2 结果分析 (4) 4 系统聚类分析 (5) 4.1 分析步骤 (5) 4.2 结果分析 (7) 5 因子分析 (12) 5.1 分析步骤 (12) 5.2 结果分析 (14) 6 综合分析 (17) 7 总结与建议 (18)

8 参考资料 (18) 9维普数据库的论文查重报告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均衡,而且不同地方的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化,这样就使的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水平有高有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我国各地区人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搞清楚不同地区人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与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决策部门宏观调控,掌握各地区情况,控制好各地区的发展。 1.2 选题目的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了解在各消费性支出项目中哪个指标较大,了解总体情况。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知道哪些地区的消费性支出较高,在哪方面支出高。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清楚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不同地区的消费类型。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消费支出项的不同从而能更好的分配资源。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明白我国居民的消费转移方向。 1.3 选题意义 分析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我国拉动内需,发展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 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 来源于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2013 年全国各地区(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Town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截取了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图文起用生动的描述了新时代里居民消费的特征,在此基础又综合了其它方面的资料以及党中央的近期的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ed to the world,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quickly, especially in east-middle area, thus town resident s’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change and emerges a lot of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gathered a lot of data analyzed the demonstration of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optimizing town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Key Words: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 Engle coefficient;

居民消费结构

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9.13%,分别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和小康生活标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笔者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2001-2005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2001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5309元增至7912.85元,年均增长650.96元,增长辐度为149.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735.1元增至2556.15元,年均增长205.26元,增长辐度为147.32%。食品消费支出额不断上升,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食品消费。2001至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为221.60元,占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4.04%;农村居民年均增长值为83.82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40.84%。但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38.2%减至36.83%,年均减少0.3425%;农村居民从47.7%减至45.5%,年均减少0.55%(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主要是“非典”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人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及营养平衡搭配,而不再仅仅是温饱问题。肉类、禽类、蛋、牛奶、豆腐、青菜和水产品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庭饭桌上的常菜。大多数居民家庭已养成了多吃水果少吃猪油的习惯。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9.30%增至12.60%,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19.31%;农村居民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6.32%增至11.56%,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5%。私车已由权力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用交通工具,人们购车的平均价格已从几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 尤其是近年以来,在有车族中见面问候语“你换车了吗”大有替代“你买车了吗”趋势。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通讯工具,其品牌和知识信息密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机主身份的象征。手机彩铃和上网业务则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工作便利。 2、消费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升级。根据《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一览表》统计结果,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住房仍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较之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学校、交通、商店、医院、公共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室内装饰的环保化、个性化。很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逛公园、去娱乐场或与亲友聚餐、品茶,不再为繁重的家务所累,致使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娱乐场、餐馆、茶社、酒吧异常火爆。外出旅游则成为了广大老少居民假日活动的焦点话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老年人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休闲娱乐,于是各种业务培养班、健身馆、按摩洗浴中心、信息咨询事务所越来越多。还有各种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和服务的行业如物业公司、物流公司、投递公司、皮鞋美容店、服装干洗店等已由零散向连锁方向发展,上门服务和异地连锁服务模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字:城镇消费统计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 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 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 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 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2.1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 如下: 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8f6212978.html,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 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 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 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 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 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 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 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 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 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趋势分析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微观角度,消费水平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 按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划分为八大类,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文教娱乐用品、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项目等具体形式。 消费水平经济因素具体有: 1.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长久基础; 2.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 3.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 4.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越多,消费水平越低; 5.消费品价格水平,物价上涨,只会限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6.产品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消费的诱惑因素。 武汉商贸概况 武汉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零售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2009年商品零售总额达2164.09亿人民币。在汉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中百集团(武汉现有中百仓储37家、中百超市350家)还有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华联、王府井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2009年宜家在汉建

武汉商业地产及商圈发展全面分析报告

武汉商业地产及商圈发展全面分析报告 前言 年初,国家公布国内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武汉以960亿元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5,仅次于沪、京、穗、津。武汉城市总人口排第7,目前经营面积 5000㎡以上的商业网点167个,10000万㎡以上37家;最大商业集团武商集团经营商品品种多达20万种,年销售接近100亿元。人均拥有商业网点营业面积高达0.85㎡,直逼上海,接近国际发达城市一般水平。加上近期湖北省将作为全国两个现代商业流通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之一,这必将对武汉消费品市场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中部9城市圈目前已渐成规模,以武汉为中心,覆盖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城市的武汉城市圈简称“8+1”城市圈。来自武汉市商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8城市的商品净流入武汉市的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上升至20%,净流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100亿元。在积极引入的同时,武汉市的百货、超市、餐饮行业纷纷走出,目前在8个城市开设了39家商业网点。 在进入武汉的外资零售企业中 , 有大型综合超市 ( 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 ) 、仓储式会员店( 如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 ) 、便利店 ( 如日本 7-11) 、超大型购物中心 ( 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 ) 、商品批发集散中心 ( 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 ) 、标准化食品超市 ( 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 )。 MALL,成为武汉开发商的香饽饽 2002年,随着上海正大广场、深圳铜罗湾广场、厦门SM城市广场、大连和平广场、宁波天一广场、福州元洪城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MALL陆续建成开业,MALL逐渐为市民所接受。2003年,武汉的MALL 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以湘隆时代商业中心、大连万达商业广场、武汉销品茂为代表的商业地产,通过MALL的形式迅速强占武汉商圈,王家墩中央商务区、龙王庙商业中心、永清商务区、汉正街改造、铜罗湾广场也逐一浮出水面,未来3—5年内,带MALL概念的购物中心总供应面积将超过200万㎡,武汉商业地产进入准“摩尔”时代。 与一般购物中心不同的是,MALL的特性不仅在于巨额资金的投入、投资周期长、极大的市场风险,在拿地开发之前必须“招商先于设计”,更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营销模式,MALL要求开发商具备广泛的商家联盟,每个MALL城至少具备3—4个旗舰商家,这显然增加了开发的风险及难度。而目前绝大多数开发商显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对经营并不在行,因此大型Mall的收益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沦落为小商品集散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及文化概述(优选.)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 一、武汉1+8城市经济圈战略 1.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 大陆的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2.武汉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 彩蝶。 3.武汉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 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 4.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拥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 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5.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交汇于 武汉,它更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6.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便利对外交通,给予了以武汉为中心建立“8+1”武汉城市圈的 必要条件。 7.市场对接,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与以往的“地方割据”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锁、 建立彼此开放市场方面,使商品在城市圈内货畅其流。 8.城市圈对产权、科技、人才市场也实行对接。圈内部分城市已按监管机构、信息发布、 交易规则、审核鉴证、收费标准“五统一”的原则,整合了产权交易市场。另外,圈内各市已建立武汉人才市场分市场,正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9.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等八个周边城市。 总面积约2.45万公里,人口3050.87万人。 10.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框架,利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 快速铁路等缩短以武汉为中心的各地的时间距离,加强各地联系紧密度。不断提高武汉的首位度,以武汉为龙头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 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2011年) 指标金额全省占比 规模工业增加值4643.01 亿元5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4.01 亿元63.5% 武汉城市圈规划 1.近期规划: ◆做大做强武汉,是实现城市圈经济起飞的关键; ◆全面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充分的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内生型”和“外向型”齐头并进,探索各自最优发展路径; 2.远期规划: ◆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武汉城市 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