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酚

酚
酚

一、分类和命名 分类:根据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羟基数目,酚 分为一元酚,二元酚,三元酚 命名:酚字前面加上芳环的名称,以此为母体 再加上其他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
OH OH OH
1 3 4
§9.2 酚
NO2
CH3
60
Cl
苯酚
4-甲基苯酚
3-硝基-4-氯苯酚
61
OH OH
OH
OH
OH
4 3
OCH3
OH 邻苯二酚
OH O2N NO2 OH
间苯二酚
OH 对苯二酚
1
CHO
OH
CH3CHCH2OH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4-hydroxy-3-methoxybenzaldehyde
NO2
2,4,6-三硝基苯酚 (苦味酸) 1-萘 酚
(α?萘酚)
2-萘 酚
(β?萘酚)
62
OH
2-(3-羟基苯基)-1-丙醇
2-(3-hydroxyphenyl)-1-propanol
63
二、结构和物理性质
H O
物理性质(自学)
1.大多数酚是结晶形固体,少数烷基酚为高沸 点液体 2.具有特殊气味 3.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水中有一 定溶解度 4.具腐蚀性和杀菌能力
①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 ②C-O键键长较醇中短 ③偶极方向与醇相反
CH3
p-π共轭
OH
OH u=1.6D64
65
u=1.7D
1

三、化学反应
结构上具有苯环和羟基双官能团
(一)、酚的O-H键断裂反应
1. 酸性
OH + NaOH ONa + H2O
OH
与醇羟基有差别
ONa + CO2 + H2O OH + NaHCO3
亲电取代比苯容易
66
酸性:ROH(H2O) < Ar—OH < H2CO3 苯酚是一个较弱的酸
67
OH pKa = 10
O + H+
取代酚的酸性
G O
p-π共轭稳定苯氧负离子 应用:分离提纯
OH
NaOH ONa H+ OH
Br I NO2 G NH2 CH3 CH3O H Cl pKa 10.46 10.26 10.21 10.0 9.38 9.35 9.30 7.16 酸性增强
OH
吸电子基使苯氧负离子稳定性提高,酸性增强 给电子基使苯氧负离子稳定性降低,酸性减弱
68 69
OH NO2 O2N
OH NO2
OH OCH3 OH OH OH
NO2 pKa 4.09
NO2 0.25
OCH3
OCH3
吸电子基越多酸性越强
OH A B CH3 OH C Cl OH D NO2 OH
pKa 9.98 邻位效应
OH Cl
9.65 诱导吸电
OH
10.0
10.21 共轭给电>诱导吸电
OH
>
Cl
>
Cl
酸性顺序:D>C>A>B
70
邻位效应
诱导吸电 共轭给电<诱导吸电
71
2

2.酚醚的形成和Claisen重排
OH + H O H2O O
OH H2C CHCH2Cl
OCH2CH=CH2 NaOH/H2O PTC /CH2Cl2
困难!
ArOH
OH + CH3CH2CH2Br Cl NaOH/ H2O Cl
NaOH
ArO-Na+ + R
SN2 X ArOR + NaX
OCH2CH=CH2
OCH2CH2CH3 63%
苯基烯丙基醚
OH 200oC CH2CH=CH2
一级
OH
CH3OSO2OCH3 or CH2N2
Claisen重排
72 73
OCH3
Claisen重排:经过六元环过渡态 协同反 1 2 3 应 OH 2
OCH2CH=CH2 200 C
o
3 1 CH2CH=CH2
1 2 3 OCH2CH CHCH3 高温
OH 1 3 2 CHCH CH2 CH3
1 1O 2 3 3
2 O H OH 互变异构
1 O H 3 2 1
74
2 3
注: 烯丙基进入酚羟基的邻位 重排后烯丙基的C3与苯环相连,C1与C2间形 成双键
75
当两个邻位均有取代基时,则进入对位,且 烯丙基以C1与苯环相连
1 2 3 OCH2CH CHCH3 H3C CH3 高温 H3C OH CH3 CH2CH CHCH3 1 2 3
应用:可制备具有烯丙基骨架的取代酚
Ex:
OH OH Br Br
CH2CH2CH2Ph
邻对位都有取代基时,不能发生Claisen重 排反应
76 77
3

3. 酚酯的形成和Fries重排
OH (RCO)2O 或RCOCl 碱 O OCR RCOO 或 Cl
-
注:
低温→对位;高温→邻位
OH O O C CH3 AlCl3 CH3 25 ℃ CH3 (85%) COCH3 OH COCH3 165 ℃ CH3 (95%)
与羧酸不反应 碱:吡啶,NaOH,Na2CO3,NaOAc Fries重排:
O O C R AlCl3 △ OH O C
R
O + HO C R
78
酚的芳环上带有间位定位基不能发生此重排
79
应用:制芳酮 Ex:
OH OH COCH3
(二)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
OH + 3Br2 H2O Br OH Br (白色) + 3 HBr Br
Br
强酸条件下,可得到二溴代产物
OH + 2Br2 H2O HBr Br 87% OH Br + 2HBr
80
81
低温、非极性溶剂下,得到一溴取代产物
OH + Br2 CS2或CCl4 0℃ HO 80~84%
NO2 OH HNO3/CHCl3 15℃ OH + O2N 30%~40% 15% OH
O
N
+
O-
H O
Br + HBr
O N O
+
H OO H
-
2.硝化反应
N O O
分子内氢键,水溶性小, 挥发性大,水蒸气蒸馏分离
82
O H C O
应用水蒸气蒸馏分离
CH3
83
4

3.磺化反应
OH 15~25℃ SO3H
4.Friedel-Crafts反应 酚的付-克反应如用AlCl3催化,难以进行。
OH OAl2 + AlCl3
OH 浓H2SO4 OH 100℃ 浓H2SO4 100℃
OH SO3H
络合物使AlCl3 丧失催化能力
可采用的方法: ①保护酚羟基
O OH (CH3)2SO4 NaOH OMe OH HI OMe O O AlCl3
SO3H
SO3H
磺化反应可逆,在稀酸条件下回流可以除去磺酸基
84
COCH2CH2COOH
COCH2CH2COOH
85
②其它Lewis酸催化:
BF3、HF、硫酸、磷酸、多聚磷酸(PPA)ZnCl2等
OH + CH3COOH BF3 OH + COCH3 95% OH COCH3
5.Kolbe-Schmidt反应
OH NaOH H2O O-Na+ CO2/H2O 125℃,100atm OH H
+
OH COONa
COOH
OH
OH 80% C(CH3)3
86
CH3 + H3C C OH CH3
70%H2SO4 80℃
芳环上羟基邻位引入羧基
87
OH + CO2 NH2 KHCO3/H2O 30atm, 85℃ KOOC
OH
6.Reimer-Tiemann反应 芳环上引入醛基
+
NH2
OH + CHCl3 NaOH/H2O H+
OH CHO + HO CHO
H OH HOOC
水杨醛(主)
对氨基水杨酸 治疗结核病
NH2
醛基主要进入羟基的邻位, 当邻位有取代基时才进入对位
88 89
苯环上有强的吸电子基团,产率降低
5

(三)其它反应 1.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应用:鉴别
H3[Fe(C6H5O)6] + 3HCl
蓝紫色
6C6H5OH + FeCl3
OH OH
FeCl3
蓝色 气泡
大多数具有烯醇结构的化合物遇FeCl3溶液可 显色
C C OH OH
90
Na
91
2.氧化反应
OH K2CrO7/H2SO4 O
四、制备
(一)苯磺酸盐的碱熔法
SO3Na ① H2SO4 ② NaOH CH3 CH3 NaOH 300℃ CH3 CH3 ONa H3O
+
OH 72%
O OH Ag O/(CH CH ) O 2 3 2 2 OH
O O
(二)卤代芳烃的水解
Cl + 2NaOH
92
ONa 340 ℃ 150atm HCl
OH
93
卤原子邻、对位存在强的吸电子基团时 在一般条件下即可反应。
Cl + NaOH NO2
Cl NO2 NaHCO3 NO2
(三)异丙苯法
H OOH O2 催化剂 H3C C CH3 OH H3O+ O + CH3CCH3
ONa reflux NO2
OH NO2
OH H
+
H3C C CH3
NO2
(四)重氮盐的水解法(下学期)
NH2 NaNO2/H2SO4 Br 0~5℃ Br N2+HSO4H+ Br
95
OH 66%
NO2
94
6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Chap10 醚和环氧化合物
Ether and Epoxides
分类
(1)简单醚 R-O-R (2)混合醚 R-O-R' (3)环醚 O O (4)冠醚 O O O
96
C2H5 O C2H5 CH3 O C2H5
Ph O Ph OCH3
O O O
97
命名
简单醚:写出烃基的名称,加上“醚”字, “基”字可省
CH3CH2OCH2CH3 O
混合醚:小烃基名称在前,大烃基在后; 芳香烃基的名称在前,脂肪烃基名称在后。 英文命名醚中烃基按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
CH3OCH2CH3 CH3CH2OCH CH2
甲乙醚 (二)乙醚 二苯醚
OCH3 H3C
乙基乙烯基醚
O C2H5
CH2 CH O CH CH2
二乙烯基醚
98
苯甲醚
对甲苯乙醚
99
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可将醚当作烃的 烷氧基取代物命名
CH3 CH3CH CHCH3 OCH3 Cl OCH2CH3
环醚:常以俗名来命名或按环氧烷命名
O
O
O
环氧乙烷 O O
1,2-环氧丙烷
1,2-环氧丁烷
1-乙氧基-4-氯环己烷 O 四氢呋喃(THF)
101
2-甲基-3-甲氧基丁烷
100
1,4-二氧六环 (二噁烷)
7

二、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O H ° 104.5 H CH3 O ° 111.7 CH3 CH3 O CH3
三、醚的化学反应 结构分析:
Nu
R' C H O R
氧原子为sp3不等性杂化,两对未共用电子对 位于sp3杂化轨道中。 物理性质
(1)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低于同分异构的醇 而接近分子量相近的烷烃; (2)醚分子中的氧可与水形成氢键,故醚在水中溶解 度与分子量相近的醇相似。
102
[O]
H or Lewis
α-氢的氧化 醚键氧的碱性 酸性体系中的亲核取代 (醚键的断裂)
103
1. 醚的自氧化 (α-氢的氧化,了解)
H R' C H O R H R' C O R
2、金羊盐的形成(醚键氧的碱性)
R O R' H R O R' H R O R' SO4H H
O2 (空气)
OOH
溶于强酸,用以区分烃和醚 加入冰水,重新析出
常用醚类试剂(乙醚、THF等)使用时要当心。 蒸馏时勿蒸干,久置试剂使用时用淀粉-KI试验 可用还原剂除去过氧化物(如FeSO4, LiAlH4, Na等)
烷烃 醚
H2SO4
分 层 、混 浊 澄清 冰水 醚
105
104
醚也可以与Lewis酸形成络合物
O BH3 O BH3 X Et O Mg O Et X Et Et
反应特征(1)强酸下进行的亲核取代反应; (2)反应活性:HI>HBr >HCl。
HI: R O CH3 HI ROH + CH3I HI RI + H2O
3、醚键的断裂
R O CH3 HX R OH + CH3X
(强酸常用氢碘酸)
机理:SN2
H3C O R + H X + H3C O R H
脂肪族烃基的混合醚,较小的烃基形成卤代烃。
CH3OCH(CH3)2 + HI CH3I + (CH3)2CHOH
X
H H3C O R + X CH3X + ROH
106
原因:SN2反应,亲核试剂进攻位阻较小的 中心碳原子
107
8

芳基烷基醚发生烷氧键断裂生成卤代烃和酚。
O CH3 HI OH CH3I
乙烯型醚在稀酸作用下生成醛和酮
C6H5 H+ OCH3 + H2O C CH2 pH=4
O C6H5 C
CH3 + CH3OH
O
HI
苄基醚的断裂一般采用催化氢化或Na/NH3(l) 还原的方法(了解)
OH
OCH3 KI H3PO4
R O CH2C6H5
H2/Pd
ROH + C6H5CH3
108
109
当醚中氧上所连接的两个碳有一个是叔碳时 ,得到的主要产物是烯烃 。
(CH3)3C OCH3
(CH3)3COCH3
Ex:
HOCH2CH2Br HOCH2CH2CH2OH
浓H2SO4
CH3OH + (CH3)2C CH2
(CH3)3C O CH3 H - CH3OH
HOCH2CH2Br (CH3)2C=CH2 H2SO4 CH3 Mg H3C C OCH2CH2Br ether CH3 CH3 HCHO H3O+ H3C C OCH2CH2CH2OH CH3
浓H2SO4
(CH2)2C CH2 H
(H3C)2C CH2
CH3 H3C C OCH2CH2MgBr CH3 浓H2SO4
叔丁基醚较活泼可用以保护羟基:
Ex:
HOCH2CH2CH3OH + (CH3)2C=CH2
HOCH2CH2Br
HOCH2CH2CH2OH
110 111
4、脂肪乙烯基烯丙基醚的克莱森(Claisen) 重排 1 2 3
OCH2CH=CH2 200oC OH
3 2 1 CH2CH=CH2
O
CH3 Δ
? ?

1 2
1
O
CH2 H2C
2
HC
3
CH
3
CH2
O HC CH2
CH2 CH CH2
注:烯丙基碳氧键断裂,其双键往断裂 处转移,乙烯基为新形成的键提供电子
112 113
9

四、醚的制备
(CH3)3C ONa CH3CH3X

1. Williamson制醚法
R ONa + R' L
(CH3)3C O
CH2CH3 (CH3)3C X NaO CH2CH3 ②
SN2
② ①
R
O
R'
R': 1o R, CH3 L = X, OTs
CH3 CH3C ONa + X CH2CH3 CH3
CH3 CH3C O CH2CH3 CH3
合成对称醚、非对称醚、芳基醚 R’为 3o烷基时,消除产物为主。
114
ONa + CH3I
OCH3 + NaI
芳基醚
115
2、醇脱水制备对称醚
H 2 R OH R Δ 有烯烃等消除的副产物 不适合制备非对称醚
O R
4、乙烯基醚的制备
+ H2O
HC .. KOH _ CH + HOC2H5 = CH2 CH OCH2CH3
五、冠醚:分子中具有—(CH2CH2)—重复单位的大
环多醚。
OR' R C CH3 H
3、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R CH CH2 Hg(OAc)2/R'OH NaBH4 OH-
O O O
O O O
O
O K O
O
+
O MnO4-
CH3 H3C C CH CH2 CH3
(1) Hg(OAc)2/MeOH H3C H H3C C C CH3 (2) NaBH4/OHH3C OMe
116
O
18-冠-6
加成符合马氏规则,无重排,无消除反应的竞争
特点: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做相转移催化剂。
117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7
Donald J. Cram (1919 ~ 2001)
Jean-Marie Lehn (1939 ~ )
Charles J. Pedersen (1904 ~ 1989)
"for their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olecules with structure-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high selectivity"
118
10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加工产品,煤焦油,煤液化油,三者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煤焦油,煤液化油中主要的含氧酸性物质即为酚类化合物,其含量受煤种,工艺条件影响很大,低温馏分段中的酚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可达30%以上,如此高的酚含量会显著增加后续过程的氢耗量,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酚类化合物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油品的存储与运输;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生产原料而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然而,我国市场每年的酚类供应都存在较大缺口,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利用的愈发重视,从煤焦油和煤液化油产品中提取酚类化合物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也是挖掘煤焦油和煤液化油的潜在价值。 一、目前获得酚类的方法 酚类物质最初发现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中,如生育酚,儿茶素,白黎芦醇,芝麻林酚,大豆黄素等等,这些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延缓衰老,对于癌症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所以其医药上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煤液化油中提取酚类化合物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人们在煤焦油和液化油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发现,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会影响油品的安定性[3, 4]、煤液化工艺中的循环溶剂性能[5],因此分离出煤焦油或液化油中的酚类物质将有助于油品的存储,运输,及优化工艺结构。 2)酚类化合物具有弱酸性,是煤焦油液化油中含氧化合物[6]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高的酚含量将显著增加氢耗量,氢气在合成工业中是一种贵重的原料,这无疑会提升生产的成本。 3)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表1-5 为典型酚类化合物的用途[1],可见酚类化合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等等,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油品中分离酚类化合物将大大增加煤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4)随着工业的发展,石化能源的消耗带来了巨大的含酚废水排放量[7, 8],是世界上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及安全。由于现行的工艺条件限制,在油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含酚废水需要处理,增加生产成本,还会污染环境,与绿色工艺的要求相差甚远,急需对其加以改进。如果能从源头萃取分离出绝大部分的酚类化合物,既不会对后续加工产生负面影响,又能简化工艺流程,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分析法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分析法 1 范围 1.1 本法规定了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酚、4-硝基酚、3-甲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 1.2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中苯酚、4-硝基酚、3-甲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测定。 1.3 本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取水样1.0L,固相萃取后溶剂洗脱,定容1.0mL,进样体积40μL,最低检测质量浓度(μg/L)见下表。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 酚类苯酚4-硝基酚3-甲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 S p i,μg/L 0.16 0.032 0.15 0.093 0.14 0.072 0.61 0.12 0.56 0.35 0.54 0.27 2 原理 用固相小柱吸附水中酚类化合物,然后用溶剂洗脱,经氮吹气浓缩至一定体积后,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在反相色谱柱上以甲醇/(水+乙酸)为流动相把经预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分离,用二极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测定各种酚的峰高或峰面积,以外标法定量。 3 试剂 3.1 流动相 3.1.1 甲醇:HPLC级,经0.22μm滤膜过滤。 3.1.2 高纯水:经0.22μm滤膜过滤。 3.2 标准物 酚类标准储备液各组分浓度(μg/mL) 苯酚200 4-硝基酚50 3-甲基酚200 2,4-二氯酚200 2,4,6-三氯酚200 五氯酚200 3.3 四氢呋喃:重蒸馏。 3.4 正己烷:重蒸馏。

3.5 硫酸:0.5mol/L。 3.6 冰乙酸。 3.7 无水亚硫酸钠。 4 仪器 4.1 高效液相色谱仪:可编程紫外检测器。 4.2 微量注射器:50μL、100μL。 4.3 色谱柱:C18或C8柱。 4.4 化学工作站。 4.5 尖底浓缩瓶:10ml具刻度。 4.6 富集柱。 5 样品 5.1 水样采集及贮存方法:样品应贮于棕色玻璃瓶中避光,用硫酸调pH至<2,冷冻保存,应尽快过柱,检测。 5.2 样品的预处理 5.2.1 富集柱的活化:首先用10~15ml甲醇活化,再用30ml纯水活化,然后浸在纯水。 5.2.2 样品富集:取1.0L水样,加入0.5mol/L硫酸使pH达到1.5~2,然后以5~10ml/min 的流速使水样通过富集柱。若样品是饮用水,先用无水硫酸钠脱氯,若是地面水则用快速定量滤纸过滤后过柱。样品富集完毕后将小柱在空气中干燥10min,再用2ml四氢呋喃洗脱置于尖底浓缩瓶内。若有杂峰影响苯酚等的测定,可先用正己烷2ml洗脱后,再用四氢呋喃洗脱,定容体积均为1.0ml,分别贮存。 5.2.3 样品测定时,抽取洗脱液进样,可平行测定三次。若用正己烷洗脱,则分别测定,将定量结果相加。 6 步骤 6.1 调整仪器 6.1.1 化学工作站:选择各种色谱条件。 6.1.2 柱箱温度:35℃~40℃。 6.1.3 流动相:A—甲醇/?(CH3COOH)=1%;B—纯水/?(CH3COOH)=1%。 6.1.4 流速:0.6~1.2ml/min(微径柱0.2~0.4ml/min)。 6.1.5 梯度:根据各自仪器分离情况确定,以下条件供参考。 7.5min A:B=45:55 0.6ml/min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得

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脲酶的活性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的意义。 2. 掌握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靛酚蓝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是:被测物浸提剂中的NH4+,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反应,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其深浅与溶液中的NH4+-N含量呈正比,线性范围为0.05~0.5mg/l之间。 靛酚蓝反应原理如下: NH3 + OCl——NH2 Cl +OH- 三、实验试剂 1) 10%尿素:称取10g尿素,用蒸馏水溶至100ml。 2)柠檬酸盐缓冲液(PH=6.7):184克柠檬酸和147.5克氢氧化钾溶于蒸馏水。将两溶液合并,用1mol/LNaOH将PH调至6.7,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 3)苯酚钠溶液(1.35mol/L):62.5克苯酚溶于少量无水乙醇,加2毫升甲醇和18.5毫升丙酮,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毫升(A),存于冰箱中;27克NaOH溶于100毫升水(B)。将AB溶液保存在冰箱中。使用前将2溶液各20毫升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毫升。 4)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试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0.9%,溶液稳定。 5)氮的标准溶液(0.1mg/ml):精确称取0.4717克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得到1ml含有0.1mg氮的标准液。 四、实验过程 1.标准曲线的测定 吸取10ml氮的标准溶液定容至100ml,摇匀。从其中分别吸取0,1.00,3.00,5.00,7.00,10.00ml移至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20ml,再加入4ml苯酚钠,充分混合。加入3ml次氯酸钠,充分摇荡,放置20分钟,用水稀释至刻度。将显色液在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78nm处,以1cm比色皿进行比色测定,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以标准溶液氮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土样中脲酶活性的测定 分别称取2g过1mm筛的风干土样于3个100ml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1ml甲苯,以使土样全部湿润为宜。放置15分钟后,加入5ml 10%尿素溶液和10ml柠檬酸缓冲液(pH=6.7),并摇匀。将锥形瓶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h。培养结束后,用热至38℃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荡,并将悬液用滤纸过滤到锥形瓶中。 设置有土无基质对照,即考察各种溶液和土壤中氨氮存在带来的影响。相当于其他实验中所做的空白对照。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一族结构中含有酚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食品中,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而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延缓肿瘤的发作,抑制肿瘤的形成,提高认知功能,抑制低度脂蛋白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与其抗氧化性能有关。 人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对人的病理、衰老机理的研究发现反应性氧(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物自由基ROO·和烷氧基自由基RO·等)在体内起着很不利的作用,与机体老化及许多疾病有关。ROS在体内主要氧化脂肪、蛋白、核酸等细胞组成成分,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脂质氧化反应是一个自由基介导的链反应,由高反应活性自由基如·OH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相邻的亚甲基吸收-活泼氢而引发(反应式1)。 脂肪酸烷基自由基R·很快与O2反应形成过氧化自由基ROO·(反应式2),ROO·可从脂肪酸继续吸收活泼氢,使脂质氧化反应继续进行(反应式3)。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体血浆中主要的携带胆固醇的蛋白质,除富含胆固醇外,还含大量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极易被氧自由基氧化而形成过氧化物。被氧化的LDL不能结合到LDL受体上,而是与巨噬细胞清除受体结合,形成泡沫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相对于脂质而言,蛋白质和核酸较不易受自由基的攻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对ROS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 ROS对蛋白质的改性作用会影响其被细胞内蛋白水解酶的降解。ROS引起的蛋白质氧化可能是许多炎症反应的原因。 由氧化反应引起的核酸的改性则明显改变细胞功能,有潜在致癌性。ROS攻击DNA会引起广泛的DNA损伤,包括碱基的修饰,产生无碱基位点、碱基删除、移码、DNA解链、DNA-蛋白质交联及染色体重排等。大量的研究认为ROS在癌症的引发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机体有多种抗氧化防御系统,抗氧化剂主要是通过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而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的。α-育酚(TOH)是生物膜中维持稳定性不可缺少的抗氧化成分,以此为例说明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当TOH的酚基团遇到过氧自由基ROO·时,反应形成生育酚自由基TO·和氢过氧化物。 该反应速率常数k3为8×104mol/s。因为链传递反应速度常数k2约10~102mol/s,远低于k3,故TOH与ROO·自由基反应的速度比RH与ROO·反应速度快约104倍。因此仅需少量即可起到有效的终止自由基链反应作用。 酚类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比较稳定,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植物中存在的天然酚类化合物谷物种子大米是亚洲主要的谷物食品,水稻壳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很强,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一种抗氧化成分异牡荆黄基类黄酮,具有独特的C -糖基结构,抗氧化能力与生育酚相当。 黑米种子即使经过长时间储存仍维持发芽力,故推测其色素物质可能有抗氧化作用。经大规模分离纯化,分离出了抗氧化色素花青素-3-0-β-D-葡萄糖苷(C3G)及dele phinidin-3-0-β-D-葡萄糖苷及花葵素-3-0-β-D-葡萄糖苷,这三种花色素型抗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均呈强抗氧化活性,而C3G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也有抗氧化性。在其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醇 酚(2)-1教案

教案 主要教学活动

1.介绍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苯酚物理性质的学习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久置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对苯醌的缘故。(2)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为43℃,沸点为182℃。 (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4)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是当温度高于65℃,能与水混溶。 (一)性质预测 1.从苯酚结构入手结合已有的知识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 (羟基和苯基直接相连) 2.依据醇的性质(官能团—羟基)和苯的性质(烃基—苯基)

3. 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 (二)实验探究 1.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1】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 无色的苯酚稀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苯酚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羟基确实增强了与其相连的苯环的活性。 2.苯酚的酸性 【实验2】 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苯酚浊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振荡。 通过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提升类比迁移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 溴代反应,证实了对苯酚取代反应的预测。体悟到化学学科观念“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现象: 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水将苯酚溶解了呢? 【实验3】 取两只规格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2mL 苯酚浊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少量 5%的NaOH 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与NaOH 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蒸馏水的试管中依然浑浊,而加NaOH 溶液的试管中,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苯酚钠;苯酚具有酸性。 【实验4】 向上述反应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盐酸弱,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5】 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得到了苯酚;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问题1: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除了生成苯酚以外,还有什么产物呢? 问题2:数据分析可推知,苯酚和碳酸钠理论上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二者是不能大量共存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应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强酸制弱酸”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能描述和分析苯酚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药酚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及制备方法

中药酚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及制备方法【摘要】酚性化合物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为抗氧化作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干预细胞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干预细胞周期等。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可将其提取并纯化。就酚性化合物抗肿瘤机理和提取纯化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酚性化合物; 抗肿瘤机制;制备方法; 综述 酚性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性中药中,在抗肿瘤中药中普遍存在,如葛根、黄芩、金银花、独活、厚朴、银杏、黄芪、虎杖、藤梨根等均含有多酚。酚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香豆素、木脂素等,它们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1 酚性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早期指2—苯基色原酮,近年来泛指2 个苯基通过3碳链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即具有C6?C3?C基本骨架。它们是一类多酚化合物,每个苯环上可连接上取代基,取代基多为羟基、糖基或多糖,如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查耳酮及它们的二氢衍生物和黄烷醇、花青素、槲皮素等。它们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因其苯环上取代基不同,其抗癌、抗氧化等作用效果差别很大。B 环上有一邻位酚结构和饱和的C环显示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1]。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材有葛根、黄芩、枳

壳、陈皮、山楂、蒲黄、丹参、川芎、银杏、甘草等。 木脂素是一类生物调节物质,可分为游离的脂溶性木脂素和含配糖体的水溶性的木脂素。它属于苯丙素类,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丙素。它对小细胞肺癌、白细胞癌、淋巴肉瘤、神经胶质瘤、霍杰金氏症等多种癌症有特殊疗效[2] 。含木脂素的中药有厚朴、五味子等。香豆素的化学名称为苯并a ?吡喃酮,或1, 2-苯并a ?吡喃酮。香豆素可看作是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具芳香气味。根据环上取代基及其位置的不同,常将香豆素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和其他香豆素等。含香豆素的中药有独活、茵陈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3] 。 2 抗肿瘤机制 2.1 抗氧化作用 活性氧可以损伤DNA细胞在DNA损伤未修复或错误修复的条件下分裂从而引起突变的发生,如果突变发生在某些重要的基因上时则会引起肿瘤的发生。而酚性化合物都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含有酚羟基,酚性化合物中的酚羟基能够与自由氧作用。酚性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机制为: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阻断自由基链的传递; 与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4] 。

2019年高考化学冲刺逐题过关专题12第36题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知识讲解)(含解析)

专题12 第36题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一、试题解读 有机合成与推断是高考的经典题型,该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学用语及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涉及的问题常包含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及反应类型、空间结构、检验及计算、合成路线等,各问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是典型的综合类题目。 二、试题考向 三、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点1 物质推断的几种方法 1.根据题给信息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该有机物含有醛基或 2.根据题给框图转化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在有机推断题中,经常遇到框图转化步骤中出现“有机物结构简式→字母代替有机物→分子式(或者有机物结构简式)”,要求写出“字母所代替的有机物(或者有机试剂)”的结构简式。对于此类有机物结构的推断,要如下考虑: 3.根据化学反应现象推断官能团

4.根据反应条件可推断有机反应类型 必备知识点2 限定条件下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分析与书写1. 同分异构体的分析

必备知识点3 有机合成路线分析 一、官能团的转化 1.官能团的引入 引 入碳 碳双 键 ???? ????? ①卤代烃的消去: CH 3 CH 2 Br +NaOH ――→醇 △ CH 2 ===CH 2 ↑+ NaBr +H 2O ②醇的消去:CH 3 CH 2 OH ――→浓H 2 SO 4 170 ℃CH 2 ===CH 2 ↑+H 2 O ③炔烃的不完全加成:HC≡CH+HCl ――→一定条件CH 2 ===CHCl (2)引入卤素原子

药物化学基础

药物化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无关的是(C ) A、为合理、有效的应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B、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的方法和工艺 C、正确分析药物中所有的杂质含量 D、为创造和开发新药提供新颖的工艺 2、盐酸普鲁卡因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试液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碱性β-萘酚偶合后生成猩红色偶氮染料,是因为结构中的( B ) A、苯环 B、伯胺基 C、酯基 D、芳香第一胺基 3、下列选项中与麻醉乙醚性质不符的是( C ) A、无色澄明液体 B、易被氧化 C、不溶于水 D、遮光、低温保存 4、以下对苯妥英钠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为治疗癫痫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 B、本品水溶液呈碱性反应 C、露置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析出白色沉淀 D、性质稳定,并不易水解开环 5、巴比妥类药物的药效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 ) A、体内的解离度 B、电子密度分布 C、水中溶解度 D、分子量 6、苯巴比妥钠注射剂制成粉针剂应用,这是因为( D ) A、苯巴比妥钠不溶于水 B、运输方便 C、对热敏感 D、水

溶液不稳定,放置时易发生水解反应 7、奋乃静在空气中或日光下放置渐变红色,分子中不稳定的结构部分为( D ) A、羟基 B、哌嗪环 C、侧链部分 D、吩噻嗪环 8、阿司匹林与碳酸钠溶液共热,放冷后用稀硫酸酸化,析出的白色沉淀是( C ) A、乙酰水杨酸 B、醋酸 C、水杨酸 D、水杨酸钠 9、区别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 D ) A、氢氧化钠试液 B、盐酸 C、加热后加盐酸试液 D、三氯化铁试液 10、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但无抗炎作用药物的是( A ) A、对乙酰氨基酚 B、贝诺酯 C、布洛芬 D、吡罗昔康 11、阿司匹林部分水解后不宜供药用,是因其水解产物可导致( B ) A、完全吸收 B、刺激性和毒性增加 C、疗效降低 D、排泄减慢 12、下列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B ) A、安乃近 B、对乙酰氨基酚 C、布洛芬 D、阿司匹林 13、下列哪个药物可溶于水( A ) A、安乃近 B、吲哚美辛 C、布洛芬 D、羟布宗 14、以下哪一项与阿司匹林的性质不符( C ) A、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遇湿会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C、极易溶解于水 D、具有抗炎作用 15、盐酸吗啡注射液放置过久,颜色变深,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倪吾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余慧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植物样品消煮液制备方法; 2. 掌握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植物样品消煮——H 2SO 4-H 2O 2消煮法 在浓H 2SO 4溶液中,植物样品经过脱水、碳化、氧化等作用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则分解。再加入H 2O 2 ,H 2O 2在热浓H 2SO 4溶液中会分解出新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可继续分解没被H 2SO 4破坏的有机物,使有机态氮全部转化为无机铵盐。同时,样品中的有机磷也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植株中K 以离子态存在。故可用同一消煮液分别测定N 、P 、K 。 2. 植株全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氮主要以铵态氮存在,被测物浸提剂中的NH 4+,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反应,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其深浅与溶液中的NH 4+-N 含量呈正比,线性范围为0.05-0.5mg/l 之间。 3. 植株全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磷主要以磷酸盐存在,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能与偏钒酸和钼酸发生反应,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钒钼磷酸[1]。溶液黄色稳定,黄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相关。 4. 植株全钾的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消煮待测液中难容硅酸盐分解,从而使矿物态钾转化为可溶性钾。待测液中钾主要以钾离子形式存在,用酸溶解稀释后即可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BIS监测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BIS监测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7-26T10:46:53.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黄素霞[导读] BIS监测下结肠镜检查中异丙酚用量更合理,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较短,无检查中知晓。 黄素霞(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双频子数(BIS)检测下无痛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异丙酚的用量及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的变化。方法选择近1年内(201201-201301)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无监测BIS),B组(BIS监测)各100例,监测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检查中(T2)检查结束时(T3)各个时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SPO2)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检查中知晓。结果T2项两组分别与T1时比较血液动力等和sa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血流动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异丙酚的用量及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的变化。结论BIS检测下可降低异丙酚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同时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144-01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无痛就医治疗,异丙酚为肠镜无痛检查中的的主要用药,而BIS的使用异丙酚在静脉全麻中用量更趋于合理,并减少了术中知晓发率及提高病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近一年来无痛肠镜门诊病人20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30-40岁,体重60-70kg另100例,女1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A组在无BIS,B组在BIS,两组在年龄、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麻醉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连接监护仪,两组静脉用药为酚太尼0.06mg/kg, 异丙酚用量为A组患者意识消失位标准。B组BIS40-50时停注异丙酚。检查开始,检查时间20分钟。鼻导管吸氧,若SPO2<90%面罩辅助呼吸。 1.3监测 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检查中(T2)检查结束时(T3)各个时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SPO2)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检查中知晓。检查过程中A组病人每5分钟左右追加异丙酚,B组BIS)50时追加异丙酚。 2、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重方差分析,P<0.05即有显著差异性。 3、结果 T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无统计学差异意义,T1时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 MAP HR SO2变化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变化有差异性(P<0.05)。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检查中知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IS监测组)患者异丙酚用量少于组,而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较短,无检查中知晓。 表1 二组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变化指标组别 T1 T2 T3 MAP(mmHg) A组 89.1±1.3 78.3±1.3 86.6±1.7 B组 87.4±1.4 81.6±1.0 88.2±1.6 HR(次/ min) A组 78.2±10.1 64.7±10.9 81.4±11.0 B组 81.4±9.4 66.7±8.8 80.6±9.8 SPO2(%) A组 95±2 94±1 95±2 B组 95±2 95±1 95±2 MAP平均动脉压 HR心率 SPO2脂脉动脉氧饱和度表2 两组术中知晓、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比较组别术中知晓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 (例) (mg/kg) (min) A组 3 2.75±0.44 3.3±0.22 B组 0 1.7±0.33 1.1±0.1 4、讨论 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毕竟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因此,有不少人畏惧这种检查,无痛肠镜检查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觉不到任何的不适和痛苦。近年来随着麻醉药品和医疗监护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痛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早期即能苏醒[1]。异丙酚和芬肽尼联合用药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检查后苏醒快。其不良反应是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MAP,HR下降,大剂量可抑制呼吸。近年来随着麻醉药品和医疗监护技术的进步,BIS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监测麻醉深度[2]。它是一个从0-100的常数,0表示无脑电活动,100表示清醒状态,40-60为全麻状态,《40为深度抑制状态,60-80为睡眠状态。40-50为麻醉适宜深度,异丙酚通过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麻醉作用,值于该药物浓度显著相关。BIS监测下结肠镜检查中异丙酚用量更合理,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较短,无检查中知晓。参考文献

12固定污染源 酚类化合物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第1版 SDL-SOP-012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固定污染源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酚类化合物测定 1.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60L,吸收液体积为20mL时,直接比色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83-6mg/m3,萃取比色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083-0.17mg/m3。 在有组织排放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10L,吸收液体积为50ml,用蒸馏-直接比色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3mg/m3,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0-80mg/m3 2定义 酚类化合物指在苯环结构中具有羟基取代基的化合物总称,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所测得的时能与1-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的酚类化合物,均以苯酚计。 3方法原理 用氢氧化钠吸收液采集样品,在pH=10.0±0.2、有铁氰化钾存在的情况下,酚类化合物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测定。 4 试剂和材料 4.1浓盐酸 4.2浓磷酸 4.3浓氨水 4.4碘化钾 4.5溴化钾 4.6硫酸铜 4.7氯化氨 4.84-氨基安替比林 4.9铁氰化钾 4.10三氯甲烷 4.11氢氧化钠吸收液c=0.1mol/l 4.12 盐酸;(1+1) 4.43 盐酸:(1+9) 4.14磷酸:(1+9) 4.15 硫酸铜溶液:c=100g/l 4.16氨-氯化铵缓冲液: pH =10.0±0.2 称取20.0g氯化铵溶于100.0ml浓氨水中,密塞,3-5℃下保存,使用一周。4.17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A:c=20.0g/l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一)主要化合物及其食物来源 酚类化合物包括了一类有益健康的化合物,其共同特性是分子中含有酚的基团,因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植物性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分为简单酚、酚酸、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及类黄酮。常见的酚类化合物有: 1.简单酚又称一元苯酚,如水果中分离出的甲酚、芝麻酚、桔酸(gallicacid)。 2.酚酸主要有香豆酸(coumar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 和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等。 3.类黄酮(flavonoids),又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槲皮素、黄酮醇、黄烷醇、黄烷酮等。 4.异黄酮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黄豆中所含异黄酮有:染料木苷元(三羟基异黄酮,又称金雀异黄素)、大豆苷元(二羟基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黄素苷以及上述三种苷的丙二酰化合物。 5.茶多酚主要由5种单体构成,分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A)和表儿茶素(EC)。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被认为是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来源。(二)生物学作用 酚类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槲皮素、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现将其主要的保健功能综述如下: 1.抗氧化作用植物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过氧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体内过氧化反应的致癌作用。 2.血脂调节功能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胆固醇,含这种成分的大豆蛋白可使动物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降低30%~40%。茶多酚可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体脂和肝内脂肪聚积。 3.血管保护作用红葡萄酒中的多酚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并可使已形成的血栓血小板解聚;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舒血管因子,减轻栓塞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红葡萄酒所含这类化合物成分的摄入量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又称黄酮类,由40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具有抗氧化、强化血管壁、促进肠胃消化、降低血脂肪、与增加身体抵抗力,并防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利尿、降血压、抑制细菌与癌细胞生长,及帮助消化。 简介 多酚类是指一组植物中化学物质的统称,因具有多个酚基团而得名。多酚在一些植物中起到了呈现颜色的作用,如秋天的叶子。 功效 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越来越受 科学界的关注。葡萄酒中含有许多有益健康的非酒精成分,包括白藜芦醇和多种类黄酮成分,这些强力抗氧化物都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对冠心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而蔬果的抗氧化作用主要就来自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 另一类富含多酚物质的饮料是茶,多喝茶也有预防肿瘤和冠

心病的作用。含有多酚物质的豆类食品则有防治乳癌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共同特点 多酚化合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与维生素C 、E和胡萝卜素等其他抗氧化物在体内一起发挥抗氧化功效,清除有害人体健康的坏分子——自由基。 种类 多酚物质的种类很多,结构各异,其生物利用率、抗氧化性及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差异。多酚类物质按结构大致可分为类黄酮、芪、酚酸和木酚素。目前科学界已经分离鉴定出八千多种多酚类物质。 常见多酚类化合物 儿茶素 儿茶素在茶叶、银杏、罗布麻、槟榔存在,表儿茶素在茶叶、银杏、越橘、贯叶连翘等中存在。它们具有止泻、保肝、降低胆固醇、抗炎等方面的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类成分和其他多酚类成分,如花青素、黄酮类成分、酚酸等成分的总称,占茶叶的10%~20%。在未经过发酵的绿茶中儿茶素类成分含量最高,可达25%,主要以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酚儿茶素(Gallocatechin)、表没食子酚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经过发酵的茶叶如红茶、乌龙茶等主要含有上述多酚的缩合物、茶黄素(Theaflavins)、花青素

环境氨

环境氨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次氯酸钠溶液的标定所用的方法()。A、酸碱中和法 B、碘量法 C、重量法 D、比色法 A B C D 2、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使眼睛感觉到不同的颜色,那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A、<400 B、400~760 C、>760 D、200~1500 A B C D 3、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后多天进行()。 A、1天内 B、5天内 C、7天后 D、工程交付使用后 A B C D 4、GB/T 18204.25-2000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氨浓度所用的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为多少()nm 。A、412 B、425 C、536 D、697.5 A B C D

5、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氨所用的吸收液是()。A、0.005mol/L 硫酸溶液 B、0.005mol/L硝酸溶液 C、0.005mol/L氯化铵溶液 D、 0.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参照GB/T 18204.25-2000中条文3.1 A B C D 6、《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中,测定空气中氨浓度的仲裁法为那种()。A、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B、离子选择电极法C、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D、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A B C D 7、《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2000的标准由():。 A、中华人民共国建设部提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C、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提出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A B C D 8、配制0.05 mol/L硫酸溶液,需量取()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至1L 。A、 1.0ml B、 2.8ml C、4.9ml D、28ml A B C D 9、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氨的浓度方法,绘制标准曲线,是以什么作横坐标,以什么作纵坐标()。A、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氨含量为纵坐标B、以氨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C、以吸收液为横坐标,以氨含量为纵坐标D、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吸收液为纵坐标 A B C D

盐酸羟考酮在全麻苏醒期的应用

盐酸羟考酮在全麻苏醒期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应用于全麻(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 (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各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V AS)和镇静评分(Ramsay)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患者拔管后T1、T2、T3、T4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大于羟考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拔管后T2、T3、T4时点V AS评分明显高于羟考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降低躁动发生率,不延长苏醒时间,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7月21日~8月21日行择期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男26例,女34例,年龄50~70岁,体重50~80 kg。无明显循环、呼吸、肝肾、凝血功能异常,无阿片类药物成瘾或精神病史。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開放外周静脉,常规检测心电图(ECG)、SpO2及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麻醉诱导:咪唑0.05 mg/kg,丙泊酚1.5~ 2.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芬太尼3~4 μg/kg,面罩吸氧3 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kg·h),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维持在40~60,术毕前15 min,舒酚太尼组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羟考酮组注射羟考酮0.1 mg/kg。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给予新斯的明0.04 mg/kg 和阿托品0.01 mg/kg拮抗残余肌松。吸空气5 min后、SpO2维持在95%以上,潮气量(VT)≥6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握手有力,呼之能应,抬头时间>5 s,吸痰后拔出气管导管。 1. 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各时间点的BP、HR、SpO2,观察记录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V AS)和镇静评分(Ramsay),观察患者苏醒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V 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极度疼痛);Ramsay评分:1分烦躁不安;2分患者安静合作;3分入睡,能听从指令;4分嗜睡,大声呼喊能被唤醒;5分嗜睡,大声呼喊反应迟钝;6分嗜睡,对刺激无反应。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壬基酚取代物解读

前处理助剂的生态问题及替代物 印染前处理助剂主要包括精练剂、净洗剂、氧漂稳定剂和螯合分散剂等,其作用分别是除杂、去污、漂白、防脆损、防破洞等。目前使用的前处理助剂中,有些不符合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标准的生态要求。例如,织物前处理后,一些前处理助剂的70%~80%流入废水中,对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危害;而小部分残留于织物中,则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前处理助剂的生态性及仔细进行选用,对纺织品的环保生产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前处理助剂中精练剂、净洗剂、氧漂稳定剂、螯合分散剂四种助剂的生态问题进行讨论。 1精练剂 精练主要用于棉织物,其作用是去除棉纤维天然杂质(如棉籽壳、蜡状物、果胶类物质、含氮物质以及色素等)和残留的浆料和油剂,使棉织物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吸水性。合成纤维织物本身勿需精练,但其与棉的混纺织物需精练。精练剂的主要组分一般为无机碱,本身不存在生态问题,但为了增强碱液对纤维的渗透作用、促进蜡状物的乳化,则需要加入一些助剂,主要是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这些助剂中有些品种会产生生态问题。 1.1存在生态问题的精练剂 1.1.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目前国际市场中已经禁用APEO和由其组成的制剂或配方。而精练剂中不少品种含有APEO。APEO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最多,占APEO的80%以上。NPE09210的LD50(半致死量)为1600mg/kg;其水生物毒性(EC050)中,水蚤为42mg/L,藻类为50mg/L,表明NPEO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毒性且致癌。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危害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出现异常。在APEO生产过程中,烷基酚进行环氧乙烷加成时,环氧乙烷过量积累会造成低聚氧乙烯环构化为二噁烷(1,4),即二氧杂环己烷。二噁烷已确认为致癌物。 2003年6月18日,欧盟颁布2003/53/EC指令,规定从2005年1月17日起,除特定的情况外(例如用于涂料印花的黏合剂体系等),对APEO(包括NPEO,壬基酚NP,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及辛基酚OP)产品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凡进入欧盟的纺织品服装都需提供APEO检测的有效证明,且APEO的限量应不超过0.1%(owf),即1000mg/kg;有的要求不超过300mg/kg或100mg/kg。欧盟Ec02Label的2002/371/EC指令规定,禁止含包括APEO在内的7种表面活性剂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制剂或配方的助剂的废水

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方法及部分样品配制详细请参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取样后混匀,用于土壤酶活性测定的土壤磨细过2mm筛后,置于4℃冰箱内保存备测。 1.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1.1.脲酶采用靛酚蓝比色法 方法原理:本法基于以尿素为基质,酶促水解生成的氨与酚类化合物起反应生成蓝色的靛酚,颜色深度与氨含量相关,用于尿酶活性的测定。 操作步骤:取10g风干土,置于100ml三角瓶中,加2ml甲苯,15min后加10ml 10%尿素液和20ml pH6.7柠檬酸盐缓冲液。摇匀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3h。按此操作,进行以水代替基质,及无土壤的基质对照测定,过滤后取0.5ml滤液于50ml比色管中,然后按绘制标准曲线显色方法进行比色测定。 氮的标液:精确称取0.4717g硫酸按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则得1ml含0.1mg氮的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时,可将此液稀释10倍供用。 pH6.7柠檬酸盐缓冲液:用368g柠檬酸溶于600ml水,另取295g氢氧化钾溶于水,再将二种溶液混合,然后用1M的氢氧化钠调节pH到6.7,定容到2L。 苯酚溶液:称取苯酚(C6H5OH)10g和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100mg稀释至1L。此试剂不稳定,须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称取氢氧化钠(化学纯)10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 化学纯)7.06g、磷酸钠(Na3PO4·12H2O, 化学纯)31.8g 和52.5g·L-1次氯酸钠(NaOCl,化学纯,即含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10mL 溶于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标线绘制:取稀释的标准液0、l、2、4、6、8、10ml,移于50rn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蒸馏水至20mL。再加4mL苯酸钠溶液和4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30min后显色,定容。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78nm处比色。根据光密度值与溶液浓度绘制标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