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物理学2011级

宋超

学号201101170719

中国历史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里,不论是先进知识分子还是人民群众,都参与了进来,他们一起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在近代史中,人们想出了各种救国方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这些方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在这里我则要一一研究这些救国方案,并进行比较。

1.阶级

2.救国方案

3.比较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国家领土、主权、司法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不再独立自主,中国门户被打开了。外国侵略者依靠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开始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农副产品,使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清政府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制被打破。从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到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洋务派宣称,由封建统治者进行某些枝节的改革就可以臻中国于富强。维新派认为,中国的富强有赖于根本的改造,但这种改造不必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

革命派坚信,只有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改造中国,挽救中国的危亡。紧迫的民族危机要求人们对不同方案迅速作出抉择,不断地抛弃被实践证明失效的旧方案,接受、试验新方案。政治潮流于是一浪高过一浪,飞快地向前发展。

一.睁眼看世界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录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等直接询问来获取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国志》(亦称《四洲志》),使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是这么大,这么多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等。

另一说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魏源,魏源即是受林则徐的嘱托,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并结合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御外侮。

二.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激化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洪秀全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对挂架出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后期,洪仁轩颁布了《资政新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方面都作出了改革。《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就注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了一场由地主阶级统治内部的洋务派一系列自救活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因为它具有封建性,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等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亡国灭种的威胁迫使中国人去寻找救亡之路,探求新的救国方案。于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兴起了。运动的实质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

的对抗。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注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而发起的一场“自强”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技艺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面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方面的认识,他们较前人有所长进,但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能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企图把近代西方的技术—“用”和中国的封建专制—“体”相结合,使“用”为“体”服务,其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具有封建性,它的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为了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强侵略和控制。因此,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因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

四.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迅速展开。他们通过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创报刊(《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办学会(强学会),翻译书籍(《变法通议》),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等这些方式广泛宣传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思想。这些活动紧紧结合甲午战后中国面临可能亡国的严峻形势,突出只有变法才能维新这个主题,朝野上下为之震惊,使光绪帝及其老师翁同龢也表示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维新变法也就迎来了它的高潮—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最终还是凋谢了,整个维新变法运动就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那一天落幕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方案最终还是没有在中国实践成功。但其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关头,不顾个人性命,四处奔走发动变法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挽救中华,这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维新变法更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改良运动,但他们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也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不但脱离了人民群众,甚至仇视,惧怕人民群众。因此,维新运动注定失败。

五.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胜利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窃取。在革命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额国方案,是一套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表面上看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所窃取,资产阶级法令和《临时约法》被践踏,中国社会开始了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资产阶级革命也无法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总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奋斗。农民阶级的大平天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设想,没能解决当时中国的落后问题;洋务派学习资本主义“长技”的尝试也没能阻止国家衰落的脚步。但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用变法改良,通过对君主立宪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使中国资本主义化,同样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等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之前对于资本主义的追求,最终也都没能使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因此中国走社会主义路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海涛《中国近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3.邵德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挑战千年变局:对近代中国领袖人物救国方

略的考察与研究》

2015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知识点汇编:专题十一+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一: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和近代化探索 1、地主阶级 (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知识联系】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⑤口号:自强、求富 ⑥洋务运动的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设立总理衙门。 ⑦破产: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⑧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⑨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联系】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③主张:从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人民群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反对变法。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一、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这部屈辱的血泪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意义:1.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专题四: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2014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历史专题复习测试四 (?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专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该项选出来填写在答题纸规定处。 1.右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 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A.北京 B.浙江 C.上海 D.瑞金 3.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最能说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武昌起义 4.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创密切相关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5.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8.“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9.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近代为什么行不通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 随着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了。这场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但是,他它最终还是失败了,正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其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再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最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同样,资产阶级和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能实施,对比辛亥革命,也有其相同之处: 1.从革命政党来看,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政党和领导核心,更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革命派的政党同盟

会只是一些革命团体凑合起来的松散革命联盟它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内部党派林立,政见不一。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遭到多方为难,难以行使政权,致使袁世凯轻松夺取了政权。另一方面,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也没有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依靠的新军和会党成员复杂。他们大多数人只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领导,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严重的分歧,致使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没有一定的军队保卫政权。这些人在旧势力的煽动下很快调转对付革命党人。作为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就是迫于这些压力,不得不交出政权,从而根本上改变了革命得方向。 2.从封建纲领来看, 反革命派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导致脱离了人民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局限的资产阶级并没有长远的眼光,他们认为推翻清政府,使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却不去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同时,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他们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却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来实现,从而失去了动员人民群众的作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更没有颁布土地措施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得到人民支持的共和国方案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不久袁世凯夺取了革命的果实,重新建立了封建独裁的专制统治。 3.从群众基础来看,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曾被视为医治中国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之间的比较名师优质资料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之间的比较 摘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屈辱。在这期间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救国救民献了血汗,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的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为了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不同阶级的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案所起作用各有不同,结果各异。下面我就各种运动做些分析。 关键词:救国方案;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一、中国近代展开救国运动的背景 (一)近代展开救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近代展开救国运动的文化背景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即是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这一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进而以史为鉴,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我校是乡镇学校,学生见识少,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基础差,对历史学科又不重视的特点,我在复习时重在对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主要分以下几步系统复习这一主题: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 上繁荣富强之路 三、中国近代化的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1、抢分必会(本目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也是本主题复习的重点, 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得出) (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3、从上述事件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与西方的近代化有何不同?特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与西方的不同: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变革——政治革新——经济变革 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感悟: ①、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②、要实现国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何具有双重性特点 如何评价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何具有双重性特点如何评价近代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民族资产阶级;双重性特点;历史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群体。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因为: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排挤,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具有革命性的一面,这就决定了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有很大的软弱性,经济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上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勇气,容易妥协。因此,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和性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与它产生的背景及其经济基础有极大关系。19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体说,它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一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到1894年,民族资本企业总数为170家,投资额800余万元。 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投资商办企业(也包括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的一部分私人资本)的一部分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和一些手工工场主出身的资本家。据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他们可分为5类人:买办及买办商人、官僚地主、一般商人、华侨商人、手工工场主。他们分别拥有的企业数目及其占总数的百分比是:29家,35.80%;25家,30.86%;15家,18.52%;6家,7.41%;6家,7.41%。由于他们转化的程度不同,与自己的前身势必存在着拖泥带水、藕断丝连的种种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资本少,规模小。个别厂矿资本达20万~30万两,大部分企业都在10万两以下。同时,设备简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以煤矿为例,峄县枣庄煤矿、直隶临城煤矿都是“以机器汲水,开峒挖煤悉用人工”。其他煤矿则连汲水机器也没有。火柴业除了采用一些新的原料和技术外,基本上仍以手工制造为主。上海的机器行业一般开办时都仅有一二台车床,即便到了90年代,能拥有10来部车床,就已算较大的厂子了。所以,民族工业的规模与实力,远不如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及官办、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 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

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论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以康有为为首的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也不断地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的尝试,但是,由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特殊国情,以及资产阶级的弱点和缺陷,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和事实证明,资本主义救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关键词:资政新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资本主义 正文: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占领了庞大的清帝国半壁江山。太平天国后期,政治上日渐腐败,终于导致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残杀。领导集团分裂后,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洪秀全决定让他出来辅政,封他为干王,让他总理全国政事,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洪仁玕写

出《资政新篇》一书,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资政新篇》提出应当在中国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制造火车、轮船,鼓励民间开发矿业,开办银行,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反对闭关自守。洪仁玕认为古今没有不变的道理,“要在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审势”、“立法”的思想,详细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法、美,不仅指出了它们“技艺精巧”,跟强调了政教体制的“善法”。他沉痛地说:正是由于不知变通,中国在世界上也沦为被欺凌的弱国,大声疾呼必须一改传统老路,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国家。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但它并没有付诸实施,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这一政治纲领所必需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活动地区是江浙地区,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这里的自然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各阶层的先进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做出的

中国近代史的复兴之路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11级5.1.3工作室 近代中国各阶层的先进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做出了各种历史贡献,其中包括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频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放弃了这些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翻译了各种外文书籍,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二、农民阶级起义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赋税加重,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加加重。面对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由农民阶级为主的大平军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发起了正义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最终是失败了。他们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的纲领,虽然这些纲领不能得以实现,却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经济、政治一种美好设想,为后人探索之路提供了参考。 三、洋务运动的兴衰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组成“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活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活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也很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而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再加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在被逼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孙中山主张向美国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是( ) A. 北京博物馆 B. 南京博物 馆 C. 上海博物 馆 D. 南通博物苑 2. 清末状元张謇为实现“兴国之梦”而提出的主张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 强 C. 民主共 和 D. 实业救国 3.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B. 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 C.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 大 D. 近代 报纸非常普及 4.下列有关张謇事迹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B. 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C. 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 D. 以面粉业起家 5.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 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 局 B. 张之洞创办 汉阳铁厂 C. 张謇兴办大生纱 厂 D.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 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 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7.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 林则徐 B. 张 謇 C. 张之 洞 D. 詹天佑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中日甲午战争 后 C. 一战期 间 D. 1951年 9.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等关键词。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 林则徐 B. 张 謇 C. 张之 洞 D. 詹天佑 10.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人的一种救国梦。下列人物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梦想的是() A. 张謇 B. 谭嗣 同 C. 林则 徐 D. 陈独秀 11.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A. 詹天佑 B. 侯德 榜 C. 张 謇 D. 严复 12.“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讲这段话的人是谁() A. 詹天佑 B. 康有 为 C. 张 骞 D. 严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摘要:近代中国,于内时局动乱,于外饱受侵略。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寄望能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备尝艰辛,历经磨难。从1900年起,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的十二家面粉厂,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民族工商业的灿烂天空,缔造了他们的人生传奇,也创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本文就着眼于他们如何创大业、成大事来透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艰辛与经验。 关键词:荣氏兄弟兴办实业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出身贫寒,且学历低,但他们竟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从两手空空的钱庄学徒起步,创下千万基业,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实业界首屈一指的巨头。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有志向,有头脑,有毅力,有诚信… 一、立大志、立宏志 立志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根本。荣宗敬与荣德生能够在窘迫、贫寒的家境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后来在上海开办工厂,与他们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开的。虽然兄弟俩立志要做上海滩的大老板和大实业家,并说“大丈夫定当如是乎”,但是“实业救国”才是他们最初创业的动机,他们希望中国富强——爱国主义是贯穿他们一生的红线,振兴民族经济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人有多大志,能做多大事。这在后来兄弟俩成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得到印证。 二、在挫折中百炼成钢

1、吃得少年苦,才有老来富 荣氏兄弟从十几岁就接受贫苦生活的磨难,远离家乡去上海当学徒,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见了更多世面。这为他们以后的创立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兄弟俩在学徒生涯中过着清贫、单调而又忙碌的日子,整天在琐碎的杂务中忙个不停。其中荣宗敬因此生病使得自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了一个大脑门的矮个子。 2、创业之初,屡遭磨难 在决定创办实业后,兄弟二人在上海做了周密的调查,最终确定办面粉厂。于是他们托人去各厂参观学习,吸收经验。但遭到拒绝,就算勉强同意,也不能去到轧粉间参观。另外,在找洋行买机器上也遭遇被欺骗。 在他们准备兴建面粉厂时,遭到封建乡绅和恶势力的阻止。因为官司纠缠,荣德生承受了丧子之痛。 在实业起步阶段,屡遭阻力,但是荣氏兄弟没有退缩。最终。苦尽甘来,赚到了第一桶金。 3、负债累累,银行多欺诈 创业难,难在创业路上的各种各样的阻力。荣氏兄弟在创业时吃尽了苦头,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依然迎难而上。随着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加上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更增添了守业的难度。外族的入侵(日本发动的一·二八事变)使得荣氏企业受到极大冲击,他们多个工厂停工,债台高筑,资金难以运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比较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70616 yuning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 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长久以来实行闭关锁国的大门,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碰撞,演绎了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一度使得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牺牲品,好在当时的有识之士以及出现的极少数的进步人士,为了国家,敢于斗争,敢于创新,谋求新的救国道路,前赴后继,各种救国方案的的依次出现,既是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又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对于近代处在清政府统治下的国民来讲,看清了各国列强的丑恶嘴脸,摸清的政府的懦弱无能,只能靠自己,去开辟出一条新的中国道路。 比较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反叛斗争,清政府扶持下的洋务运动的开展,维新运动的兴起,以及最终推翻了中过几千年来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通过对这几种就过方案的比较,可以的去教训,从而更加清晰的了解历史,有所感悟。 一.救国方案简介 1.早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让国内许多官员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国外形势,代表之一就是曾在虎门查销鸦片的林则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很早接触西方书刊,还组织翻译过西方书刊,与他同时期的好友魏源,就曾用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重新整理编写成了著名的《海国图志》,里面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以及包括有《筹海篇》之内的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术的军事级刊物内容。尤其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多多少少成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操作思想。 还有许多像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更深层次地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吸纳西方的政治、文化、经济学说。王韬五渡欧洲,游历英法两国,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西方思想,回国后,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为办报宗旨,合伙其它人创办了《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而薛福成更是“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等等的进步思想,这对于当时的清朝时期来说,这些观念还是相当超前的,不过正是这些人的少数学说,却也推动了后来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太平天国运动 每个朝代的更迭免不了农民的参与,谓之“得民心者得天下”。走在衰亡之年的清朝,对外,面对西方列强的垂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当权派选择了妥协和忍让,甚至为了维护满族人的统治,不惜与各国列强相互勾结,为虎作伥,一起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对内,由于清政府的执政腐败,民心涣散,外加各地饥荒严重,官府与当地土豪劣绅沆瀣一气,残酷剥削贫民,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以地主阶级为首的封建当权者和以农民阶级为首的受雇于地主阶级的贫下民众最容易也最大化的引起矛盾,不仅仅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那么简单,受到长期的压榨和剥削,农民不得不起身反抗,群众斗争此起彼伏,据统计,1842年间1850年间,全国反清起义高达上百次,由于鸦片战争的惨败,清政府不得不偿还因战争失败的赔款,自此之后,官吏对百姓的剥削愈加严重,再加上贪污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 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 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 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 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 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 至终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 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 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 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自身资金 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 革。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 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条件恶劣, 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 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 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 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 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 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 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 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 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 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6)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 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 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 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 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资政新篇》 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 史特点,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地打击了 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 地权。 (9)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 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 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第二,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 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 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 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 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 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 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1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 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 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提倡民主 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 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 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1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历史特点:第一,表现了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