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板第1课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高效课堂语文学科登山型结构化创感学道班级:60 姓名:编号:日期:研备组:六年级语文组【展示课导学】(课题:《山中访友》作者:课时:一课时)主题导向·自主探究·展示表现·课前准备:背诵诗歌。
桌面物品摆放整齐。
·学习主题:(1分钟):通过自读自品,交流展示,我能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能通过创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文学科素养三层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基础题(你一定能过关!)一、下列画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露水(lù)栀子(zhī)B.邀请(yāo)涧水(jiàn)C.流淌(tǎnɡ) 柏树(bó)D.玄奥(ào)禅心(chán)二.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形声字的是()A.憔、清、禅B.澈、川、栀C.淌、径、手D.邀、唱、休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玄秘深奥。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由衰老恢复青春。
()·发展题(相信你能行!)四、填空。
(1)本文体裁为,虽题为《山中访友》,其实是通篇运用_______修辞手法,描绘了自己对_______充满了童心童趣。
(2)本文以___山中_____为线索展开叙写,字里行间展露出对大自然的_______之情。
五、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几位老人面对新建的街心花园津津乐道。
B.张老师从教三十多年,德高望重。
C.七十岁的爷爷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脸颜红润,真好像返老还童。
D.夜晚,站在楼顶远眺眼前的红旗大街,路灯点点,波光明灭。
·提高题(坚信你最棒!)六、阅读题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 )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 )的笑容。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太阳导学案套1《太阳》一课我的导学案设计如下。
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疑惑。
同学们,和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科普短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和太阳相关的知识。
请你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学习,遇到不懂得地方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者问老师同学,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第一课时导学案整体感知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下面的词语要注意。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疾病凝成2、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什么?从介绍内容上看课文可分为几个大的部分?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一下,这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词语盘点在练习本上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默写上来。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寸草不生日夜不停提示:“区”的笔顺见黑板第二课时导学案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默读课文思考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叫什么句子?有什么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下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3、日积月累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以上是我在太阳一课中设计的导学案。
结合以前的实践我将导学案分为两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如果将两课时的目标合而为一那么学生一堂课中不可能全部学完,也不可能有所消化,即便是交流也浅尝辄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操作起来都行之有效,从整体感知到词语积累到精度感悟到片断积累最后是目标检测,这样做设计的目的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案:人教PEP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 6第1课时(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字母Ss和Zz。
(2)能够通过图片和情境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单词:certainly, cloud, sun, rain, wind, snow, of, course, so, because, but, or。
2. 重点句子:(1) What's the weather like?It's(2) sobecause3. 字母:Ss和Zz。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单词certainly, cloud, sun, rain, wind, snow, of, course, so, because, but, or的掌握;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和 It's 的运用。
2. 难点:字母Ss和Zz的正确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上一单元的单词和句子。
(2)引导学生谈论天气,引出本课内容。
2. 新课呈现(1)展示PPT,呈现本课的生词和句子。
(2)讲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让学生跟读。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本课的单词和句子进行对话。
(2)挑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给予评价。
4. 书写练习(1)讲解字母Ss和Zz的书写方法。
(2)让学生在练习册上书写字母Ss和Zz,教师巡视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词:certainly, cloud, sun, rain, wind, snow, of, course, so, because, but, or。
第1课时探索与表达规律(一)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9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规律.自学反馈1.观察日历,解答问题:(1)请思考方框中九个数的和与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任意用方框框住这份日历中其它的九个数,这个关系是否成立?(3)这个关系对十月份的日历成立,那对其他月份的日历成立吗?(4)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验证?(5)挑战:给出几个图形,如“十”字形、“H”形,“M”形,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图形中数的规律进行探究,并用代数式表示验证规律,并分小组展示.2.用棋子摆成以下图案,并填写表格:(1)填写下表:(2)摆第n个图案需要颗棋子.活动1:小组讨论例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T”字图案.从图案中可以看出,第一个“T”字图案需要5枚棋子,第二个“T”字图案需要8枚棋子,第三个“T”字图案需要11枚棋子.(1)照此规律,摆成第四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2)摆成第n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3)摆成第2016个图案需要几枚棋子?解:(1)9+5=14(枚).故摆成第四个图案需要14枚棋子.(2)因为第①个图案有5枚棋子,第②个图案有(5+3×1)枚棋子,第③个图案有(5+3×2)枚棋子,依此规律可得第n个图案需5+3×(n-1)=5+3n-3=(3n+2)枚棋子.(3)3×2016+2=6050(枚),即第2016个图案需6050枚棋子.活动2:活学活用1.观察下列一组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个数是.2.如图是用长度相等的小棒按一定规律摆成的一组图案,第1个图案中有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11根小棒,…,则第n个图案中有5n+1根小棒.3. 如图,按这种规律堆放圆木,第n堆应有圆木__(1)2n n______根.4.如图所示是一个数表,现用一个长方形在数表中任意框出4个数,则:(1)写出a、c的关系式;(2)当a+b+c+d=32时,求a的值.解:(1)a、c的关系式是:a=c﹣5.(2)因为a+b+c+d=32,所以a+a+1+a+5+a+6=32.所以a=5.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包括探索规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课题(topic)Lesson1 How are you? 课型New 补充导学案主备人冯艳丽审核人薛飞年级四年级目标点击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you,teacher, hello, hi, your, name, friend, pupil, his, her2.学生能认读、理解并运用下列基本句型:--What’s your/his/her name?--My/His/Her name is…3.学生认识到You can call me…和My name is…是表达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达法。
重难点掌握新单词,新句型时间预设自主学习15分钟··合作交流20分钟··当堂检测10分钟导学参考学习流程(Learning procedure)第一关:自主学习(自学、对学、群学)第二关:合作交流认真看课文并听录音,我会读下列词句并将译文写在横线上:单词you_________ teacher___________ your_________ name_________ friend __________ pupil_________ his __________ her_________ hello__________句子Welcome back to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ice to meet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This is Steven._____________________How are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His name is Danny.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一:朗读我最棒小组内组长领读新单词。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组长领读。
任务二:小组内讨论问题并找代表说;1.How many people in the pictures? Who are the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ere are the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Who is Mr.Wood?第三关:课堂提升第四关:达标小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Who is Stev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你向大家介绍你的朋友Jenny时,应该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我介绍用什么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观看课件,创设情境,小组内自编开学同学见面问候对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字“一”。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能够识别字“一”的形态和书写规范。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字母“一”的形态;2.能够正确书写字母“一”;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应用字母“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字母“一”;2.正确书写字母“一”。
难点1.书写字母“一”的笔画顺序;2.区分字母“一”和其他相似字形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1.介绍字母“一”的形态和书写方法;2.演示正确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3. 练习1.让学生在小黑板或练习纸上进行书写训练;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4. 拓展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环境中寻找字母“一”的身影;2.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字母“一”在物体名称中的运用。
5. 总结复习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字母“一”的认识和书写。
五、课后作业1.完成《1 识字1 》第一课时的练习册作业;2.在家中练习书写字母“一”,并找出环境中的字母“一”。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呈现、练习和拓展字母“一”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字母“一”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
以上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长郡中学史李东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这一要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第1课时碳的单质课题碳的单质课型新授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2.通过对C60的发展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备课笔记课前预习1.碳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其中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矿物之一。
2.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是因为它们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被广泛应用于超导方面的研究。
新课导入[思考]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提问]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回答]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实验探究]1.请同学们将铅笔用铅笔刀削好,将铅笔屑放在一张纸上,并注意环境卫生。
2.请同学们用小刀将玻璃片割开。
[提问]为什么用小刀割不开玻璃片?谁知道可用什么工具将玻璃片割开?[实验探究]请两位学生用玻璃刀进行玻璃切割,注意安全,指导操作。
[讨论]为什么玻璃刀能够切割玻璃片?玻璃刀上是一种什么物质?[回答玻璃刀上有金刚石,硬度比玻璃大。
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导学内容:位置——上下学习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
2、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感受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有所体验。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体之间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会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课本第一页主题图,然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下。
3、明确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
(汽车、火车、轮船)——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桥上有————在跑桥上还有————正在行驶桥下还有————4、用学具摆一摆,同桌相互用上、下说一说摆的结果。
5、观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在我们的教室上面有几层?二、展示互动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2、请你再选择另外两个物体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小组内或全班说。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三、效果检测AHA12GAGGAGAGGAFFFFAFAF1、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根据参观的教学楼填空。
(1)()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
(2)()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下层。
3、猜一猜。
小红住在小刚的楼上。
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上。
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二课时:前、后导学内容:位置——前后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学习重难点: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观察我们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我们教室的前面、后面都有些什么?AHA12GAGGAGAGGAFFFFAFAF3、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4、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5、根据他们三人的位置,说一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地最后面?6、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二、展示互动摆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
二、合作探究:
1、我们的问题:
2、老师的问题:
①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三、拓展延伸:
①、教材第4页的动脑筋
②、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
四、梳理结构:试着用1、2、3三个数字总结本节知识点五、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目前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4、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5、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6、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
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7、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8、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活情景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
C、用兽皮缝制衣服
D、吃上了熟食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
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当堂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6~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2、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4、氏族
二.合作探究:1、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三、拓展延伸: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四、梳理结构:
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①会种植粮
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
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③、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
【当堂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