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尺规作图 知识讲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尺规作图 知识讲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尺规作图  知识讲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尺规作图  知识讲解

尺规作图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知道基本作图的常用工具,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尺规作图的叙述语言,并会用尺规作常见的几种基本图形;

2.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及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要点梳理】

要点一、基本作图

1.尺规作图的定义

利用没有刻度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为尺规作图.

要点诠释:

尺规作图时使用的直尺是不能用来进行测量长度的操作,它一般用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也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之前构造过的长度或一个任意的长度.

2.常见基本作图

本套教科书设计的基本尺规作图包括: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要点诠释:

1.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

2.本节中继续学习用直尺、圆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

要点二、根据三角形全等用尺规作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应用基本尺规作图作三角形以及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本作图

1、(2014秋?太谷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思路点拨】首先画一条射线,再在射线上分别截取a,b即可得出等于2a+b的线段.【答案与解析】

解:如图所示:AB即为所求.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作图,关键是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作法.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线段a、b、c,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c-b.

【答案】解:先在射线上作线段AB=a,画出线段BC=c,再在AC上截取AC=b,所以线段

CD=a+c-b.如图所示:

2、作图题(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已知,∠α、∠β.

求作∠AOB,使∠AOB=∠α+2∠β.

【思路点拨】先作∠BOC=∠β,再以OC为一边,在∠BOC的外侧作∠COD=∠β,再以OB为一边,在∠BOD的外侧作∠AOB=∠α,∠AOD即是所求.

【答案与解析】

解:只要方法得当,有作图痕迹就给分,无作图痕迹不给分.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综合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请把下面的直角进行三等分.(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

(1)以点B为一顶点作等边三角形;

(2)作等边三角形点B处的角平分线.

3、作图题(不写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如图,求作点P,使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且P到∠MON两边的距离也相等.

【思路点拨】作∠MON角平分线和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点P即是所求.

【解析】解:如图,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注意角平分线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举一反三:

【变式】(2014?上城区校级模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李明准备与朋友合伙经营一个超市,经调查发现他家附近有两个大的居民区A、B,同时又有相交的两条公路,李明想把超市建在到两居民区的距离、到两公路距离分别相等的位置上,绘制了如下的居民区和公路的位置图.聪明的你一定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李明在图上确定超市的位置!请用尺规作图确定超市P的位置.(作图不写作法,但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点P就是要找的点.

类型二、作三角形

4、已知∠α和线段a和b,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中一个角等于∠α,且这个角的两边长分别为a和b.(要求:用尺规作图,并写出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

求作:

【思路点拨】先作∠ACB=∠α,然后以点C为圆心,以a长为半径画弧,与边BC相交于点B,再以点C为圆心,以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CA相交于点A,连接AB即可得解.【解析】

解:已知:∠α,线段a,b,

求作:△ABC,是∠C=∠α,BC=a,AC=b,

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主要利用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都是基本作图,需熟练掌握.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α及线段b,作一个三角形,使得它的两内角分别为α和,且两角的夹

边为b.(要求:用尺规作图,并写出已知、求作和结论,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已知:

求作:

结论:

【答案】

解:已知:∠α,线段b;

求作:△ABC,使得∠B=α,∠C=α,BC=b.

结论:如图,△ABC为所求.

5、(2016?门头沟区一模)阅读下面材料:

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小明解答如图所示:

老师说:“小明作法正确.”

请回答:(1)小明的作图依据是;

(2)他所画的痕迹弧MN是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弧.【思路点拨】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解答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1)小明的作图依据是SSS定理.

故答案为:SSS;

(2)他所画的痕迹弧MN是以点E为圆心,CD为半径的弧.

故答案为:E,CD.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及依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尺规作图 导学案

13.4 尺规作图 学习目标: 1.掌握三种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并能熟练掌握基本作图语言。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培养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认识到尺规作图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难点:尺规作图的理论依据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 尺规作图定义: 二.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MN =a ,求作一条线段等于a. 作法: (1) (2) (3) 三.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 求作一个角等于∠AOB. 作法:(1)作 O 1P 1; (2)以O 为圆心,以 作弧, 交 ,交 ; (3)以 为圆心,以 作弧, 交 ; (4)以 为圆心,以 半径作弧,交 ; (5)经过 作 。则 即为所求的角。 O D C B A a M N a M N

想一想:为什么两个角相等?你会证明吗? 四.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1)以O 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 交OA 于C 点,交OB 于D 点; (2)分别以C 、D 两点圆心,以大于2 1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 点; (3)过O 、P 作射线OP ,即为所求作的角平分线. 五.练习(尺规作图) 1.任意画出两条线段AB 和CD ,再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2.任意画出两个角∠1和∠2,使∠1 > ∠2,再作一个角,使它等于∠1—∠2 3.把下图所示的角四等分 4.已知:线段a 和b(a >b) 求作:一个等腰△ABC,使它的腰长等于线段a ,底边长等于b 。 O B A O

2019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目录及重难点整理

2019浙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目录及重难点整理书目章节知识点 七上第一章有理数1、从自然数到有理 数 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意义; 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运算;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有理数的分类; 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自然数、分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的实际应用; 正数、负数的探究题 2、数轴 数轴的定义; 数轴的画法;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相反数; 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相反数的应用; 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3、绝对值绝对值的概念; 求绝对值的法则; 与绝对值有关的计算; 由绝对值求数; 绝对值的非负性的应用;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数的大小 七上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与有理数有关的开放性问题 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数轴与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3、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互为倒数; 乘法的运算律; 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运算;有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科学计数法; 乘方的实际应用; 含有有理数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与乘方有关的规律探究题;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大数; 与乘方有关的定义新运算题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有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新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拓展创新题 7、近似数准确数与近似数; 精确度; 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功能简介;运用计算器进行近似数的计算;计算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于近似数精确度的开放性问题;

实用文库汇编之数学 八年级上 尺规作图练习题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图1 图2 1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 A.(SAS)B.(SSS)C.(ASA)D.(AAS) 2 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作法: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 ②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一点C; ③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A.ASA B.SAS C.SSS D.AAS 3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 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 EBA;③EB平分∠AED;④ED=AB中,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图3 图4 4 如图,分别以线段AC的两个端点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D两点,连接BD,AB,BC,CD,DA,以下结论:①BD垂直平分AC;②AC平分∠BAD;③AC=BD;④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 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 ④D.②③④第1页 5 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PQ为∠APB的平分线B.PA=PB C.点A、B到PQ的距离不相 等D.∠APQ=∠BPQ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浙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1.二次函数 1.1.二次函数 把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1.2.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函数y=a(x-m)2+k(a≠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2的图象先向右(当m》0时)或向左(当m《0时)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 《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是(m,k),对称轴是直线x=m。 函数y=a(x-m)2+k(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是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3.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1.4.二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注

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简单事件的概率 2.1.事件的可能性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P(随机事件)《1. 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结果总数为n,事件A 包含其中的结果数为m(m≤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运用公式P(A)=m/n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首先应确定所有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然后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n和事件A包含其中的结果数m。 2.3.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相同条件下,当重复试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概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4.概率的简单应用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帮助我们对许多事件作出判断和决策。 3.圆的基本性质

华东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尺规作图教案

相关资料 13.4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 五种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知识点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 a . 求作:线段 AB,使 AB = a . 作法: (1)作射线 AP; (2)在射线 AP 上截取 AB=a . 则线段 AB 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知识点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知识点三: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点。 已知:如图,线段 MN. 求作:点 O,使 MO=NO(即 O 是 MN 的中点). 作法: (1)分别以 M、N 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 P,Q; (2)连接 PQ 交 MN 于 O. 则点 O 就是所求作的MN的中点。 PQ 就是MN 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四: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 求作:射线 OP, 使∠AOP=∠BOP(即OP 平分∠AOB)。作法: (1)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 OA,OB 于 M,N; (2)分别以 M、N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 内于P;(3)作射线 OP。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分直线外和直线上 典型例题: 则射线 OP 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 过程参考垂直平分线,其区别在于先找到直线上的一条线段,再作垂直平分线。直线上线段的确定可以先以这点为圆心,合适的长度画圆与直线有交点。 例1、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其等于a + 2b . 分析所要画的线段等于a + 2b ,实质上就是a +b +b . 画法:1.画线段AB =a .2.在AB 的延长线上截取BC = 2b .线段AC 就是所画的线段. 说明 1.尺规作图要保留画图痕迹,画图时画出的所有点和线不可随意擦去. 2.其它作图都可以通过画基本作图来完成,写画法时,只需用一句话来概括叙述基本作图. 例2、如下图,已知线段a 和b,求作一条线段AD 使它的长度等于2a-b. 图(1)图(2) 正解如图(2), (1)作射线AM;(2)在射线AM 上,顺次截取AB=BC=a; (3)在线段CA 上截取CD=b,则线段AD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例3、如图(1),已知直线AB 及直线AB 外一点C,过点C 作CD∥AB(写出作法,画出图形).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故作一个角∠ECD=∠EFB 即可. 作法如图(2). 图(1)图(2) (1)过点C 作直线EF,交AB 于点F;(任意的直线EF,选取合适角度) 知识点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a n n n b a b a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121n x x x n x +++= )(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 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s s =b a b a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 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 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

最新浙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1.定义:形如y =x 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说明:1)y 的取值范围是一切非零的实数。 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其解析式也可以 写成xy=k ;1-=kx y ;x k y 1 =(k 为常数,k ≠0) 3)反比例函数y =x k (k 为常数,k ≠0)的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 的分式,也就 是说,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 的一次单项式,如x y 1= ,x y 2 13=等都是反比例函数, 但2 1 += x y 就不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于反比例函数y =x k 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知道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3.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 1)列表;2)描点;3)连线 注:(1)列表取值时,x ≠0,因为x =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 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 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 靠近两坐标轴 4. 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 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 -x ;对称中心是:原点 5. 性质: 反比例函数 y = x k (k 为常数,k ≠0) k 的取值 k <0 k >0 图像 性质 a) x 的取值范围是x ≠0;y 的取值范围是y ≠0; b) 函数的图像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a) x 的取值范围是x ≠0;y 的取 值范围是y ≠0; b) 函数的图像两支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说明:1)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不连续,在讨论函数增减问题时,必须有“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个分只可以无限地接近x 轴、y 轴,但与x 轴、y 轴没有交点。 3)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4)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 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l 1 , l 2 被直线l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 1 , l 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想一想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寻找构成的角(八角)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问题2:在上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1)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 1,l 2被AB 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 (4)可以叙述为: ∵∠1=∠2 ∴l 1∥l 2 ( ? )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o o A B L 1 L 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 L 1 L 2 1 2 a c b 若a⊥b,b⊥c 则a c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doc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 凡能写成q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p,q为整数且 p 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pai 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 (2) 有理数的分类 : ① 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 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 4.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 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 (a 0) (a 0) a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 (a 0) 或 a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 (a 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0 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 数大;( 6)大数 -小数> 0,小数 -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1 ;若 ab=1 a、a b 互为倒数;若 ab=-1 a、 b 互为负倒数 .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尺规作图(习题及答案)

尺规作图(习题) 巩固练习 1.下列作图语言描述正确的是() A.延长线段AB至点C,使AB=AC B.过∠AOB内部一点P,作∠AOB的平分线 C.以点O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 D.在射线OA上截取OB=a,BC=b,则有OC=a+b 2.已知边长作等边三角形. 已知:线段a. 求作:等边△ABC,使△ABC的三边长均为a. a 作法:(1)作线段_____________; (2)分别以______,______为圆心,_______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________; (3)连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已知:如图,∠ABC. 求作:∠DEF,使∠DEF=3 2 ∠ABC. A 4.已知∠AOB=45°,点P在边OA上.请以点P为顶点,射线P A为一边作∠ APC=∠O(作出所有可能的图形).

5.如图,分别过A,B两个加油站的公路l1,l2相交于点O,现准备在∠AOB 内建一个油库,要求油库的位置点P满足在两个加油站的连线上,且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 6.请画出草图,并根据图形完成下列各题: (1)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过点B作BF∥AD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则AF和A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中,点D是BC上的一点,过D作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则∠EDF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锐角△ABC中,AD⊥BC于点D,CE⊥AB于点E,若AD与CE所夹的锐角是58°,则∠ABC=______. (4)已知,在锐角△ABC中,∠BAC=50°,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AC于点E,若∠EBC=20°,则∠ADC= _______. 思考小结 阅读材料: 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古希腊的安那萨哥拉斯首先提出作图要有次数限制.他因政治上的纠葛,被关进监狱,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里,他思考改圆成方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用来打发令人苦恼的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不可能有规范的作图工具,只能用一根绳子画圆,用随便找来的破木棍作直尺,当然这些尺子上不可能有刻度.另外,对他来说,时间是不多了,因此他很自然地想到要有限次地使用尺规解决问题.

最完整(完整word)(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负数整数分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理数 1.2 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相反数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 2 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2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互为倒数乘法交换 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b+a*c 2.3 有理数的除法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0 2.4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方 2.5 幂底数指数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6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2.7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第 3 章实数 3.1 平方根 平方根开平方算数平方根 3.2 实数 无理数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第 4 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4.4 整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常数项 4.5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6 整式的加减 第 5 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4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反比例函数:形如y =x 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 y x k y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x 。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之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性学习。在做题时,培养和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函数:一般地,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2+bx+c(a≠0,a 、b 、c 为常数),则称y 为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 y=ax 2 +bx+c(a ≠0) 顶点式 2 ()y a x h k =-+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交点式 12()()y a x x x x =--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轴:2b x a =- 对称标:2 4(,)24b ac b a a -- 顶点坐与y 轴交点坐标(0,c ) 4.增减性: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 5.二次函数图像画法: 勾画草图关键点:○1开口方向 ○2对称轴 ○3顶点 ○4与x 轴交点 ○5与y 轴交点 6.图像平移步骤 (1)配方 2()y a x h k =-+,确定顶点(h,k ) (2)对x 轴 左加右减;对y 轴 上加下减 7.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一个结论:当横坐标为x 1, x 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122 x x x += 8.根据图像判断a,b,c 的符号 (1)a ——开口方向 (2)b ——对称轴与a 左同右异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1, 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 抛物线y=ax 2 +bx+c ,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y x O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知识点解读:尺规作图(青岛版)

知识点解读: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问题是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学好“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呢? 一、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 1、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显然,尺规作图的工具只能是直尺和圆规.其中直尺用来作直线、线段、射线或延长线段等;圆规用来作圆或圆弧等.值得注意的是直尺是没有刻度的或不考虑刻度的存在. 2、基本作图:(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利用这两个基本作图,可以作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或差. 二、熟练掌握尺规作图题的规范语言 1、用直尺作图的几何语言: ①过点×、点×作直线××;或作直线××;或作射线××; ②连结两点××;或连结××; ③延长××到点×;或延长(反向延长)××到点×,使××=××;或延长××交××于点×; 2、用圆规作图的几何语言: ①在××上截取××=××; ②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圆(或弧); ③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④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 三、了解尺规作图题的一般步骤 尺规作图题的步骤: 1、已知:当题目是文字语言叙述时,要学会根据文字语言用数学语言写出

题目中的条件; 2、求作:能根据题目写出要求作出的图形及此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3、作法:能根据作图的过程写出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当不要求写作法时,一般要保留作图痕迹.对于较复杂的作图,可先画出草图,使它同所要作的图大致相同,然后借助草图寻找作法. 在目前,我们只要能够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三步(另外还有第四步证明)就可以了,而且在许多中考作图题中,又往往只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写出作法,可见在解作图题时,保留作图痕迹很重要. 四、典题精析 例1 如图,已知线段a 和b (a>b ). 求作:线段c ,使c=a -b. 解析:作法:(1)作射线AM ; (2)在射线AM 上截取线段AB=a ; (3)在线段AB 上截取AC=b.则线段BC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评注:用尺规作图,首先要弄明白所作的是什么图形,要作这个图形应从哪里入手.一些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基本作图得到的. 本题就是两次利用“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例2 如图,已知∠α和∠β(∠α> ∠β),求作∠AOB ,使∠AOB =∠α-∠β. 解析:作法:(1)作射线OA ; (2)以射线OA 为一边作∠AOC=∠α; (3)以O 为顶点,以射线OC 为一边,在∠AOC 的内部作∠BOC=∠β.则∠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评注:本题同样是两次运用基本图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值得注意 M B α β A O C βα- a b α β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 b =-,反之也成立。数a 的相反数是-a 。 2、倒数:若a 、b (a 、b 均不为0)互为倒数,则ab=1即1a b = ,反之也成立。a 的倒数是1a 。0没有倒数,1和-1的倒数是它们本身。 3、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它们均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又分为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5、π是无理数,227 是分数是小数是有理数,0是自然数。 6、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为“|a|”。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于是,|a|=a 0a ←?→≥;|a|=-a ←?→a≤0。 7、 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0)0(0)(0)a a a a a a >??==??-?=?-≤? 8、 若|x|=a(a≥0),则x=±a ,即绝对值的原数的双值性。 9、 数轴上两点A (A x )、B (B x )之间的距离为|AB|=|A x -B x |,其中点所表示的数为2 A B x x +。坐标平面内两点A (A x ,A y )、B (B x ,B y )的距离为: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尺规作图

§1.3尺规作图(第一课时)主备教师:毛秀英审核: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要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2、通过“作图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相等角的作图,作图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 【学习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学习过程】 忆一忆: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与已知线段相等,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是怎样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线段AB=a ? 作法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尺规作图?(2)什么是基本作图? 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前面我们学过的用尺规作 基本作图。

议一议: 如图,已知∠AOB,用直尺和圆规作∠A′O′B′,使∠A′O′B′=∠AOB。 作法: (1)作射线O′A′. (2)以点___为圆心,以____ 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3)以点_____为圆心,以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_____为圆心,以_____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作射线______∠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想一想:∠A′O′B′=∠AOB吗?如何验证?(小组交流) 【当堂检测】 做一做: 1.已知:线段AB和CD,求作线段a,使a=AB-CD. 2.已知:钝角∠ABC, 求作:∠ABC′ 使∠ABC′=∠ABC .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课后反思】 §1.3尺规作图(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毛秀英审核: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要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2、通过“作图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修订版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整数分数有理数 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相反数 绝对值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b+a*c 有理数的除法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方 幂底数指数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第3章实数 平方根 平方根开平方算数平方根 实数 无理数 立方根 实数的运算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第4章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 整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常数项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几何图形 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的长短的比较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和差 中点 角与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直角锐角钝角 角的和差 角的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直线的相交 对顶角相等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下册 第1章平行线 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