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

丰富的哲学文化。为了充分挖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加强科学文化与哲学文

化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3个方面剖析了物理学中的

哲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

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

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

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不会被分离的。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

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

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1.2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人们曾经把电

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和磁之间存

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

学的新纪元。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

遍联系的。

1.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

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

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本

质这个问题的认识,先是牛顿的微粒说;再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

韦提出电磁波动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

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的反映。

1.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经常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忽略物体的次要特征,而抽想出一些理想模型。如“质点”这个理想模型保留了实际物体的质量和存

在的位置,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5运动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

近代物理学的一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很多。最突出

的就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的时空观念。相对论指出: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在于运动的

物理学习中的常用哲学思想

摘要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哲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与方法,所以在物理学中渗透着很多哲学的思想和理念,了解这些理念,和运用这些理念,在今后的物理学习生涯中都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各自都构建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 关键字:物理哲学联系思想体现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the philoso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ther in experimental or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all for the study of physics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method, so in physics, imbued with many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deas, and using these ideas, in the future study of physics of his career, we have a lot of help. Key words: physical philosophy thought embodies. Contact

前言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哲学史以人类的思想活动为对象的思想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活动的本源食物,获得本源食物的非本源食物的知识,建立食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食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而认识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普遍性规定,以以人类的思想认识为对象,追求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本源的知识,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也就是说哲学是对人类研究任何事物时候思想规律的研究,是对所有学科共同规律的研究,是对共性的研究,所以无论在任何学科中都有哲学思想的存在,物理学业在其中。在古希腊中,哲学中的“哲”意译为“聪明”之意,而“学”意译为“学问”之意,即哲学是指使人聪明的学问。它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早期的物理学,被命名为“格致学”,即为格物致知之意,它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寻求研究方法,再把这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体系。它是具有先知先觉的人,首先发现自然界本来存在的现象或规律,或首先发明对人类有益的物质产品。把在研究过程中的直觉经验和研究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物理学从哲学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形成了一套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科幻中的物理学答案

1 【单选题】关于化学能的说法错误是 A、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能量 B、原子与分子之间反应能量 C、分子与分子之间反应能量 D、电子与电子之间反应能量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告诉我们 A、质量可以转换为能量 B、能量是质量的一半 C、能量与质量平方成正比 D、能量与速度成正比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如果航天飞机重50吨需要 A、1万加仑汽油 B、1.5万加仑 C、2万加仑 D、5万加仑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十万分之一克物质大约相当于 A、一万亿焦耳 B、一亿焦耳 C、一千万焦耳 D、一百万焦耳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我们人类现在是 A、一类文明 B、0.7类文明 C、二类文明 D、三类文明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工业革命前人类主要消耗的能源是 A、人力和畜力 B、煤炭 C、电力

D、水力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1 【单选题】熵是物理学家在 A、二十世纪初发现的 B、十八世纪发现的 C、牛顿发现的 D、十九世纪发现的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热量会 A、与熵无关 B、增加熵 C、从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传 D、减少熵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1 【单选题】熵与什么成正比 A、系统所占的体积 B、系统的温度 C、系统相空间体积的对数 D、系统的压强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最先发现熵的微观定义的是 A、克劳休斯 B、玻尔兹曼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一个人的大脑的熵 A、随着时间增大 B、随着时间减少 C、不随时间变化 D、与信息量成正比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2

建立理想模型法1

初中物理建立理想模型法简介 王台中学王建国 百度+自己的总结,请有选择地参考。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只考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借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 题型分为两类 一、理想模型是从无到有建立的,例子如下 ※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地解决问题。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的性质波动性、粒子性、沿直线传播)(磁场的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电路图。(电路的一些性质:电流按照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外部电路流回负极、流过用电器会做功、电流有大小、导线有粗细、)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生活实际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无法找到的,但有很多的运动情形都近似于匀速直线运动,按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大大简化了难题,得到的结果又具有极高的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与实际相吻合。(运动物体方向和快慢随时间发生变化) ※杠杆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杠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受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就把杠杆理相化,认为它无形变。(物体有形状,硬棒,能绕固定点转动)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 二、把实际物体看作已建立的实体模型 ※斜拉索式大桥看作是杠杆模型。(抓住的主要因素:硬、能绕固定点转动。)※汛期,江河中的水有时会透过大坝下的底层从坝外的地面冒出来,形成“管涌”,“管涌”的物理模型是连通器。(抓住的主要因素:上部开口,底部连通)※水面看作镜面(抓住的主要因素:表面光滑) 考题往往问抓住了什么主要因素,忽略了什么次要因素,该如何回答呢? 答:主要因素就是该模型的定义,次要因素自己想。 你可以把问题改一改,就可以看出主、次要因素,例如改成:哪些物体还可以看作某某模型?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就是主要因素,不同特征就是次要因素。 某高人对高中物理的基本理想化模型分类 (1)实体理想化模型:质点,轻杆,轻绳,轻弹簧,点电荷,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光源,光滑轨道,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理想变压器等; (2).过程化理想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 (3)形象化理想模型:电场线,磁场线,等势面等; (4)理想化结构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氢原子能级等。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和大学生谈心(3)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当我们学到惠更斯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推迟势和测不准关系等知识时,总觉得物理与哲学紧密相连。热力学系统、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很难不涉及哲学的系统观、实在论、运动观和物质观。其实,许多大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也常常陷入哲学的思考。哲学之所以这样有魅力,不仅是物理的发展得益于许多哲学思想,如开普勒的追求外星运动的和谐性,来自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启示;牛顿的运动理论,受实在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哲学希望比物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认识,这也是物理从物质基本运动角度所孜孜以求的。记得在学生时代,我们就选过一些带哲学色彩的物理问题进行探讨: 1、无限可以有界,有限可以无界; 2、物质不灭的局限性; 3、热寂说的实质; 4、无时间的存在形式; 5、有无第一推动力; 6、系统与微扰; 7、测不准的实质; 8、灵感的基础…… 现在回忆起来,记忆犹新。现在这些问题的讨论,有些尚未有定论。但物理学对我们哲学观的影响,却可以看得出来: 一、经典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经典物理从牛顿力学开始,力、热、点、光、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实在论、决定论的影响。 物理科学的建立是从力学开始的。在物理科学中,人们曾用纯粹力学理论解释机械运动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如热、电磁、光、分子和原子内的运动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起着重要作用。在他的著作中讨论了力学问题,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真理相去甚远,但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如此之大,以致他的这些观点在科学思想上起着重要作用。他的权威在中世纪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直到伽利略的时候仍不可动摇,在中世纪,他的著作阻碍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宗教改革闻名的反对教会权威的斗争标志着物理学家开始以实验的语言来研究自然。哥白尼体系的建立是这时第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推翻了托勒密体系的地球中心说,主张地球是圆的,绕着自己的轴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他第一次揭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行星视扰动的原因。他的体系的一大缺点是认为一切天上的运动都是圆周运动的复合。完全推翻古典的学说的是开普勒,他吸收了哥白尼的思想,建立了著名的开普勒定律,证实了行星运行的真实的轨道——椭圆。

物理学中的未解之谜

物理学中的未解之谜 上一篇文章给出了7个物理学中的世界级难题;本篇将给出15个未解之谜;并在以后的文章中将探讨这些未解之谜的可能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对物理学来说,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都将影响物理学,影响人类的认知。当然,有些问题的解决一旦获得实验的验证,还有可能冲击诺贝尔物理学奖。No. 1 暗物质问题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高速旋转星系的中心须有大质量星体或大质量物质,由它们的万有引力提供强大的向心力,否则这样的高速旋转星系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向心力而离心远去。观测表明其中心并无可见的星体,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不可见的“暗物质”导致的。 暗物质问题仍然可以归结为引力问题。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能解决这一问题吗?如果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是完善的,它就能够解决该问题;目前仍然没有肯定的结论。借用百度百科中关于暗物质篇章中的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多次指出:‘暗物质是笼罩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No. 2 宇宙膨胀问题观测表明,河外星系发射到地球上的光线普遍出现了红移。其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根据哈勃定律计算得出星系正在远离地球;绝大部

分的星系都远离地球,可以认为这种远离现象是宇宙膨胀的表现。后续的观测与计算表明宇宙不仅膨胀而且正在加速膨胀。由此逆推得出,宇宙最初有可能是从由物质与能量密度无穷大的“奇点”发生大爆炸并膨胀而来。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其物质与能量密度将变得及其稀薄而终结。这就是由红移理论演绎出来的宇宙奇点、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的宇宙观。宇宙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其驱动力来至何处?宇宙膨胀理论还面临哲学困难。大爆炸之前,物质与能量是否存在,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何以这么高的密度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爆炸?如果一直膨胀下去,宇宙将怎样终结?物质与能量转换到哪里去了?物质与能量的守恒规律是否会 被破坏?与宇宙相关的问题还有: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有无开端,会不会终结?平行宇宙存在吗?No. 3 暗能量问题宇宙膨胀的原因或动力来源是什么呢?这一问 题是宇宙膨胀理论最大的困惑。有学者认为,如果空间中存在一种暗能量,它具有负压强,则它就有可能推动宇宙膨胀。可见暗能量是为了解释宇宙膨胀原因而提出的假说。虽然是假说,但根据一些理论计算表明,暗能量占据宇宙68.3%的质能;暂时还不能因其是假说而否定暗能量的存在。暗能量具有什么性质,如何作用于宇宙膨胀?这些问题的渊源与宇宙膨胀问题有关,再早可以追溯至广义相对论;不过暗能量名词的提出却比较晚。暗物质问题与暗能量问题已经成为二

[哲学思想,物理学,科研]浅谈物理学科研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浅谈物理学科研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引言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曾经被认为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却被人们抛之脑后,甚至被认为是一门无用和庸俗的学问.然而,面对今天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高科技和高水平人类生活的同时,它所引发的文明危机和全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提醒着人类需要从哲学角度对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反思。 作为自然科学中重要的物理学,近些年无论是在材料研究领域还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作用.物理研究者也应该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地进行哲学反思,并自觉地学习哲学思想,接受哲学思想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本文从物理学的发展角度,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阐述了物理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1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一直是同步的、相互促进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普遍和特殊的辩证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把哲学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哲学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完全对立起来。 1)从反映客观世界的范围和本质来说,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差别。哲学是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总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自然科学则反映自然界的某个领域,相对于哲学来讲,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范围明显较小.从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质来讲,哲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最一般的规律,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而自然科学所反映的是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规律,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特点.哲学的普遍性是对自然科学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物理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研究领域较窄,只是哲学的一部分.但是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却体现着哲学的一般规律.物理学中的相变理论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竞争趋势,当其中的一种占据了优势,另一种就会变弱,但总是要付出代价才能够战胜另一种矛盾;而在不同的环境下,矛盾双方还会发生互换。 2)从方法上看,两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是高度的概括、推理及逻辑分析等.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具体的表现形式,研究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主要是观察、实验、模拟、数学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对于物理学而言,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和模拟两类,当然也包括一些规律的总结.无论是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还是理论模拟计算,都受到环境限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数据和合理的推理总结和发现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一种普遍规律的特殊个性的表现。 3)两者之间存在无法切断的联系.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特殊的、个别的规律是在哲学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也体现着哲学思想所反映的普遍性;而哲学所反映的一般普遍规律,不可能包罗万象,是对许多自然科学特殊和个别规律的高度概括,其中体现了自然科学丰富的特殊性,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每一次巨大困难的背后都蕴含着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指导.在牛顿力学发展迅速的年代,物理学家形成了普遍机械

化学中的哲学思想

化学中的哲学思想 究竟什么是世界观,从高中起,这一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人类正是在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与之相应的方法论。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世界观,观者,看也。它看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世界” 。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它看的是宇宙“大全”。如果我们看世界的时候,看的是“局部世界”,那就不叫世界观了,不叫哲学了,而叫科学。这就在看的范围上把哲学和科学区别开来了。而且哲学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层次的本质,而不是“整个世界”的表层现象。人们的世界观往往通过其做事的方式即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正如前面所说的,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而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部分世界。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它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抽象化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为具体科学提供理论指导,正如我们在课堂上探讨的结果:哲学是路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而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 它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组成和结构的关系, 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化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哲学思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科学。这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化学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学科,可以说无时无处不与哲学有关,哲学问题渗透于化学问题的方方面面。

高中物理模型气体题库

2016-2017学年度学校11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用水银封闭着长L=13cm的理想气体,右端开口,当封闭气体的温度T=312K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h=4cm.现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直到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设外界大气压p o=76cmHg. ①求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时封闭气体的温度; ②若保持①问中气体温度不变,从右管的开口端缓慢注入水银,直到右侧管的水银面比左侧管的高△h′=4cm,求注入水银柱的长度.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0℃时的体积为6.72×10-1 m3, 已知该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就是2.24×10-2m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1。求该气体的分子数。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 A=p0,温度T A=T0,线段AB与V轴平行,BC的延长线过原点。求: (i)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p B; (ii)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J,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iii)气体在状态C时的压强p C与温度T C。

4.如图,气缸竖直固定在电梯内,一质量为m、面积为s的活塞将一定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当电梯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下降时活塞与气缸底相距L。现让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也为a,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不计气缸与活塞间的摩擦,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大气压强p0. 5.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Q时,气体温度上升到T2。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与气缸的摩擦,求: ①活塞上升的高度; 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6.如图所示,水平放置一个长方体的封闭气缸,用无摩擦活塞将内部封闭气体分为完全相同的A、B两部分.初始时两部分气体压强均为p、热力学温度均为T.使A的温度升高△T而保持B部分气体温度不变.则A部分气体的压强增加量为多少。 7.小方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操作不慎,玻璃管漏进了一些空气。当大气压强为76cmHg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60cm,管内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就是30cm,如图所示.问:

贵州震惊世界的十大未解之谜!

贵州震惊世界的十大未解之谜! 一、三都产蛋崖——石头也能生蛋 贵州三都县有一座山崖,千百年来不断地生出石蛋,据说每30年生一次,迄今为止,山 崖生蛋之谜仍然没有破解。 位于三都县三合镇姑鲁寨背面的登赶山十分奇特,满山绿树成荫,唯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上布满凹陷的石窝,而这些石窝每隔30年就会自动脱落出 与恐龙蛋相似的石蛋,因此当地人都把它叫做产蛋崖。为什么石头会生蛋?2009年,三 都县曾悬赏50万元征集破译者,但至今没有结论。 产蛋崖所产石蛋表面光滑、个大、圆浑、厚重,没有被风化的痕迹,这与国内别的地方发现的石蛋有明显区别。学者曾经怀疑是恐龙蛋;也有人认为在寒武纪,三都是一片深海,海底的软泥经过化学作用成了泥岩,结核成石蛋。这些大胆的猜测和推断使得产蛋崖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二、占里换花草——能决定生男生女? 在贵州,一个叫占里的侗族自然村落,创造了建国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原来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来解释这一切…… 在占里侗寨,几乎98%的家庭的孩子均为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真有这么 巧合的事情?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隐藏在里面,那就是用一种叫做“换花草”的草药来平 衡胎儿的性别。在整个侗寨占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换花草”的庐山面目,能有资格知道 的也就只有一人,这个人被寨里人称为“药师”。并且“药师”通常都是传女不传男的。 三、关岭红崖天书——黔中奇迹 在贵州关岭县龙爪村晒甲山的一块岩壁上,分布着20多个怪异而神奇的古文字,内容无 人能解,人称“天书”,因刻有“天书”的岩壁呈红色,又被称为“红崖天书”。 红崖古迹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关于这部神秘天书,自明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考察研究,一直没有间断。 红崖天书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殷高宗伐鬼方纪功刻的“纪功碑”;一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一说是诸葛亮南征时当地少数民族所作的图谱;一说是蜀汉时,牂牁爨族首领济火协助诸葛亮南征有功,用古爨文书写的济火“纪功碑”。

化学世界的10大未解之谜

化学世界的10大未解之谜 绝大部分最精深的科学问题,以及一些对人类而言最为紧迫的问题,都与原子或者分子有关。 1.生命从何而来? 距地球上第一种生物从无生命物质中诞生,至今已近40亿年,但最初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至今仍是个谜。那些相对简单的分子,最初如何从“原始汤”里创生出来,并形成越来越复杂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如何开始进行能量代谢,并完成自我复制(这两者是定义生命的两个特性)?当然,在分子水平上,所有这些步骤都是化学反应,也正因为如此,“生命从何而来”成了一个化学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对科学家的挑战不再是构想出那些看似合理的假说,因为这样的假说已经太多了。例如,有研究者推断,在第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聚合物(类似DNA或蛋白质一类的分子,是由许多更小单位构成的长链)的形成过程中,泥土等矿物质可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还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深海热泉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才会产生结构复杂的化学物质。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地球上曾存在一个RNA(核糖核酸)世界,这个世界出现在DNA和蛋白质诞生之前。在这个世界中,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近亲RNA(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酶,并且可以像蛋白质那样催化化学反应)无处不在。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方法,在加热的试管里面触发化学反应,验证上面提到的那些假说。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的研究表明,一些化学物质可以自发排列,形成更加复杂的结构——例如氨基酸,还有众所周知的核苷酸(nucleotides,DNA的组成单元)。2009年,现供职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约翰·萨瑟兰德(John Sutherland)所带领的团队已经证实,在“原始汤”中,确实可能存在自发的核苷酸合成过程。[在2015年最新一期的《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萨瑟兰德的团队报道,要生 S)和紫外线(UV)就够了。此成核酸前体,只需要氰化氢(HCN)、硫化氢(H 2 外,萨瑟兰还称,能生成核酸前体的反应条件也可以生成构成天然氨基酸和脂质的基本物质。这意味着一个系列的反应可能就同时生成了生命形成所需的大部分基本构件。]

高中物理理想化模型

高中物理理想化模型 邓嘉豪 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弹性碰撞轻绳轻杆轻弹簧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 1.质点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它注重的是在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忽略一些复杂但无关的因素。 2.匀速直线运动 ⑴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⑵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s=vt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⑶带电粒子受恒力和洛仑兹力共同作用下运动时,只要是直线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原因:像F洛这样的力会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直接影响合力,合力又直接影响加速度,即影响运动方向。) 3.平抛运动 ⑴运动时间只由高度决定。 ⑵水平位移和落地速度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 ⑶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也相同. 是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曲线运动 ⑷任意时刻,速度偏向角的正切等于位移偏向角正切的两倍。 ⑸任意时刻,速度矢量的反向延长线必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⑹从斜面上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若物体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是斜面倾角正切的二倍。 ⑺从斜面上水平抛出的物体,若物体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方向、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方向和斜面形成的夹角与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无关,只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4.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又由于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故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词中的“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切向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法向(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5.轻绳 ⑴不能伸长,质量和重力可以视为零; ⑵同一根绳的两端和中间各点的张力相等; ⑶只能产生压力,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沿绳子方向;在瞬间问题中轻

高中物理常见的理想化模型

一理想化的定义 理想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它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是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理想化模型的优点 建立这种理想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暂时忽略与当前考察不相关的因素,以及某些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借以化繁为简,以利于问题的分析、讨论,从而较方便地找出当前所研究的最基本的规律,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物理学中常用和科学分析方法。 三理想化模型的分类 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方法和理想模型方法。 (1)理想实验方法 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伽利略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指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研究电场强度时,设想在电场中放置不会引起电场改变的电荷,考查场中各点F/q的值,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理想实验是在大量实验与观察基础上的理想归纳,是建立在以事实为根据上的科学抽象。 (2)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 (1)对象模型: 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点光源、光线、薄透镜以及关于原子结构的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等都属于对象模型。是对实物的一种理想简化。 (2)条件模型: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都属于条件模型。是对相关环境的一种理想简化。 (3)过程模型: 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是对干扰因素的一种简化。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在高度不大时,空气的作用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弹性碰撞、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稳恒电流都属于过程模型。

现代科学十大未解之谜

现代科学十大未解之谜 2014-01-26中国企业家思想 TOP10 存在“最小粒子”吗?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曾经认为物质、时间、空间这些东西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庄子·天下》中这样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这段话,意思就是你可以把1尺长的棍子进行无数次对半分割,第一次对半分割得数是0.5尺,第二次是0.25尺,第三次是0.125尺……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物质是连续的,人们可以将它无限地分割下去,我们永远也得不到一个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但很早就有人怀疑“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观念,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相信最小颗粒是存在的,他把这种粒子叫做“原子”。 德谟克利特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一种不可穿透、不可分割的实体,一切原子都有着相同的性质,只是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上有所不同。万物有生有灭,但组成它们的原子却不会跟着毁灭,只会从死亡的物体转移到新生的物体身上。 后来科学家们的确发现了原子的存在,但它却不是最小的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被胶子束缚着的夸克组成。 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和夸克似乎都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之所以说它们是基本粒子,是因为任何与这些粒子的结构相关的现象,在实验中都没有观察到,它们像是一个不可再分的点,而不像质子、中子、原子核和原子那样,有可测量的大小。 粒子物理学家们建立了一个标准模型,来解释目前已发现的所有粒子和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但并不像德谟克利特说的那样,只存在“原子”这样一种最小粒子,标准模型中包括了62种基本粒子,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刚刚被找到,这样标准模型中所有粒子的存在都已得到了证明。 然而这些今天被称为基本粒子的东西,就一定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吗?人们以前曾经认为原子是最小粒子,但后来发现它其实是个复合体。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今天不可再分的东西,明天有没有可能发现它又只是个复合体呢?

物理思想的作用

一、学习“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意义 学习“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一方面对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都有深远的意义。 1.激发兴趣,产生快乐 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不存在“因为缺少学习时间所以成绩差”的因果关系,很多学生也不存在“因为脑子慢所以成绩差”的因果关系。凡是成绩好的学生,特别是成绩极好的学生,都是对物理的兴趣浓,学习中产生快乐。以前有人说男孩子物理好的多,其实是以前男孩子对物理感兴趣的人多──男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游戏特点(追求刺激和竞争、喜欢创造和探索),造就了男孩子的兴趣特点──男孩子就喜欢探究客观奥秘。就是女孩子,也有物理学的很好的,追踪其原因会发现,这样的女孩子在儿童时期就形成了与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和爱好。物理知识一般来讲是枯燥的,而一旦钻入其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境界,将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现在人们生活特点的变化以及各种综合因素的原因,使女孩子与男孩子儿童时期的环境特点拉近,所以就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女孩子不逊色于男孩子,也不像过去物理好的多数是男孩子了。 那么,进入学生时代,特别是进入高中,如何能保持对物理的兴趣,关键就是能否在“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层面上去学习物理。若不上升到这个层面上学习,物理的知识本身会给学生以“枯燥无味”的感觉,没有了色彩,没有了生气,进而也就没有了对物理的感情。而“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犹如调味剂,它能把学生带到快乐学习的境界之中。 2.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工具 特别高中物理:用力学,也只能学的一般,用心学,才能学的优秀。所谓用力的学,可理解为单纯的、机械的学知识,那么用心的学,则是学思想方法、学物理哲学。思想方法、物理哲学是由于物理知识深刻性的引发,而升华到“方法”、“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在此层面上学习物理,回头看一些具体的物理知识层面的问题时,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给物理规律以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以致提高人看问题的敏锐性和正确性。 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很多哲学思想来源于物理学科内容,一些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始于物理规律的发现。就是思想方法的问题也是与物理知识交织在一起是分不开的,甚至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揭示物理规律的,是哲学思想向物理学延伸的最好例证。波粒二象性、量子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与思想方法、物理哲学交融在一起。特别是高中物理里面有些知识体系本身是比较深奥和复杂的,对于高中学生,要求系统掌握是不现实的。与其说在高中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还不如说是在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之中的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 3.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有人说“物理好的人,讲起数学来,条条是道”、“数学好的人,在学习物理上也占优势”,还有人说“过一定时间所忘了的东西是知识,没忘的就是能力”,这些话都有一定的道理。这说明,在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层面上学习物理,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提升了思维能力。所谓的打造“物理人”、“物理头脑”,其实是在打造他的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头脑。 笔者有个观点:“极端地强调教学的形象化、直观性,是不冷静的,片面的”。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学生比较,如果中考成绩一样,很可能落后地区的学生更有发展,因为他抽象能力强。而那些条件好的城市孩子在课堂上,老师用的多媒体三维动画等教学手段,把孩子抽象思维的锻炼机会给剥夺了。现在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普遍差,可能是因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太方便了,看来,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双刃剑。高中物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抽象和理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以“演绎推理”为主线的大量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高中物理的内容,很多是比较大块的知识体系,是很严谨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如果说初中物理是用“抽象思维形象化”来降低难度,那么高中物理则是“形象思维抽象化”的锤炼人脑的过程。这“形象思维抽象化”,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工具,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法宝,是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初中常常进行“举三反一”的归纳推理的学习,而高中更多更主要的是“举一反三”的演绎推理的学习。初中常常“品尝”问题的滋味而回避问题的难点,高中却要迎着困难“知其所以然”。 4.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人更加崇高起来 打造智慧,反过来更会学习,学习了丰富的知识,使人更加智慧。这种良性的循环,又渗透在其他领域,而且,使人更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热爱学习。这样,使整个人更加崇高起来、智慧起来。 大多数家长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上高中,有好处”。若问孩子上了高中,所学的那些知识以后能用到多少?可能回答是否定的。但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上了高中的“人群”比不上高中的“人群”素质好,当然,上了大学,更好。显然,使人素质好,或者使人崇高起来的,并不一定是所学知识本身的影响,而是被那些方法和哲学所熏陶了的结果。 二、物理思想的育人功能 物理思想是人类在创立和发展物理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与方法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认识,并对人们在 理论创新和问题解决上具有意识导向作用.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观后感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观后感 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便接触过很多颇具想象力的科幻动画片。我们羡慕和喜爱拥有超能力并拯救地球的英雄们,我们惊叹外星球的神奇和美丽。想象力是上天赋予一个孩子最珍贵的财富,于是我们也幻想有一天乘着宇宙飞船飞向太空,和外星人握手,交谈,一起遨游。 我们慢慢长大,在不断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脱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学着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但我们也会疑惑,外星人是否会乘着高科技的UFO到访地球甚至绑架人类?人死后会否有灵魂存在?丛林深处是否有怪兽呢?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神秘甚至令人惧怕的事件,而人类科学目前还无法解释这些事件究竟是为何发生,怎样发生。麦田怪圈,神像喝牛奶的奇迹,怪兽,鬼魂,信仰疗法,人体自燃,超感知觉,不明飞行物,外星人绑架,死亡之后的生命,这些事件向谜一样叩击着人们渴望探索的心。我想,其中不乏少数人恶作剧或者炒作的可能,但也有太多事实确实令我们无法解释。不过,我相信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一样是存在的。正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所阐释的那样,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未被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一切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归根为天帝、天神的赏赐或是惩罚,在西方也有许多统治者凭借民众对上帝的信仰统治人们的思想。在技术落后、交流欠缺的古代,或许这些想法的产生及发展是必然的。它们寄寓了人们对上天的敬畏,许多人怀着“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信仰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它们还是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可是在科技渐渐发达并还在蓬勃发展的现代,我们何必还要用这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来吓唬自己呢?那么多谜一样的事情,最终都被证明出只是奇特的自然现象而已,我们有理

物理学常用思想

浅谈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进入高三,高考在即。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摆在每个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可见,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中学物理,不只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从高中物理综合复习教学的角度,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训练,介绍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以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1.模型法 1/2.等效法2//3.极端法4/4.逆思法5/5.估算法7/6.虚设法8/7.图像法9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例1] 如图1-1所示,光滑的弧形槽半径为R (R>>MN 弧),A 为弧形槽的最低点,小球B 放在A 点的正上方离A 点高度为h 处,小球C 放在M 点,同时释放,使两球正好在A 点相碰,则h 应为多大? 解:对小球B :其运动模型为自由落体运动, 下落时间为 t B =g h 2 对小球C :因为R>>MN 弧,所以沿圆弧的运动模型是摆长等于R 的单摆做 简谐振动,从M 到A 的可能时间为四分之一周期的奇数倍 所以 t C =c T n 4)12(+ g R Tc π2= 解得:h =8 )12(22R n π+. (n =0,1,2……) 【评注】 解决本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C 小球的运动模型——单摆简谐振动,其圆弧的圆心相当于单摆的悬点,圆弧的半径相当于单摆的摆长,只要求出C 小球运动到A 点的时间,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例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线,其中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而1小球以速度v 0朝它们运动,如图1-2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小球的速度的可能值是 (A )v 1=v 2=v 3=30v (B )v 1=0, v 2=v 3=20v (C )v 1=-v 0/3, v 2=v 3=320v (D )v 1=v 2=0, v 3=v 0 解:依题意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小球之间的碰撞一定是弹性碰撞,这里关键是如何建立正确的碰撞过程模型。若把2、3两小 球看成整体,建立1小球和2、3小球之间的两体碰撞模型就会得出(C )答案错误结论。其实2、3小球只是靠在一起并没有连接,加之碰撞过程的位移极小,必须建立三小球之间依次碰撞的过程模型,由 两球弹性碰撞得速度依次交换,所以(D )正确 【评注】 本题关键在于建立正确地符合客观规律的小球碰撞模型——两两依次碰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题意,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行。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 丰富的哲学文化。为了充分挖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加强科学文化与哲学文 化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3个方面剖析了物理学中的 哲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 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 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 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不会被分离的。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 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 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1.2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人们曾经把电 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和磁之间存 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 学的新纪元。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 遍联系的。 1.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 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 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本 质这个问题的认识,先是牛顿的微粒说;再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 韦提出电磁波动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 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的反映。 1.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经常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忽略物体的次要特征,而抽想出一些理想模型。如“质点”这个理想模型保留了实际物体的质量和存 在的位置,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5运动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 近代物理学的一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很多。最突出 的就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的时空观念。相对论指出: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在于运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