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住宅建筑形制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先从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起,就创造了聚落并且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使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在技术上或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体系最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之一。地域辽阔的中国大地,形式丰富适宜各地的住宅建筑也应运而生。 一、概况

在中国建筑的历史长河里,住宅虽然是 人类最早的建筑类型, 但在原始社会时期,建 筑的发展极为缓慢。经过了人类第 一次劳动大分工,即农业的出现形 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第 二次劳动大分工,聚落分化成 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农业和非农 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我们的祖先居住地也起源于两 种早起聚落,由起初的穴居和 巢居开始,经过艰难的发展逐 步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进而出现了干栏式建筑和木骨泥墙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末都城——斟鄩的发 现,表明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 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 例。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 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 古代居住形式 汉墓明器1 汉墓明器2 四边维合的建筑形制

始走向定型,并在当时大量的建造。周灭商朝后实行奴隶主政治,建筑物按照等级划分不能“僭越”。此时期建造后期发现的陕西凤雏遗址表明当时的四合院形式已经严整。根据《仪礼》记载,在春秋时期高台建筑较为盛行,只是在建筑住宅上仍沿袭夏的庭院建筑形制而保留。汉代也继承了这种形制,此时期并创造出了另一种住宅形制——乌壁。而据河南洛阳宁懋mào石室石刻和河南沁阳造像碑石所示,北魏和东魏时期的贵族住宅的大门可体现庑殿式顶和鸱尾的出现,且有大多数贵族官僚舍宅为寺。隋唐五代时期,住宅仍在采用直棂窗回廊围绕成庭院,这从敦煌壁画中科院得到佐证。在宋代时期,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的住宅形制开始呈现多样化。同时期的还有北京元代后英房住宅还有工字型平面构成主屋的。到了明清两代时期,北方的住宅就已经发展为以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则以封闭式的院落为单位布置,大型住宅有左中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并营建花园创造了一优美而舒适的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 二、各时期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在不断发展的人类进化历程中,建筑的形制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当然在起初我们的祖先居住的地方,首先考虑到的是它的实用功能。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迫使他们只能采取适合于当时生产力的审美形式。如果不适当地用其它一些艺术形式的审美标准去看待原始建筑,例如把建筑的美甚至整个建筑艺术理解为一种外部装饰,不仅对建筑而且也会对其间居住的人构成误解。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东南风为主导风向) 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落 长江流域文化→吊脚楼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段: (一)原始社会建筑: 旧石器时代:50万年前 天然崖洞居住,有色陶土出现在洞壁。 新石器时代:5万年前 在后期母系氏族中,已出现木构建筑的雏形。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朝: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商朝:青铜文化的出现(工具改进,建筑材料改进为石头)。 周朝:西周 ↓东周:春秋 瓦的出现战国:建筑等级制度形成(型制) 管理建筑工程的官:司空 建筑著作:《考工记》 (三)封建社会的建筑: 秦朝:高台建筑 汉朝:西汉:高台建筑依然流行 东汉:斗拱的出现使檐更为深远,高台建筑抹落 出现砖劵,砖石,石劵结构 木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成 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大力推广,建筑物主要为寺,庙,塔,石窟装饰手段要求开始增加,雕塑,壁画开始大量的出现

隋朝,唐朝:木构建筑步入成熟期 城市建筑:唐朝的长安城 南北大运河 宋朝:建筑体型较隋唐为小,装饰手段较为华丽,精巧。 “里坊制”的取消。 装修,彩画,家俱基本定型,室内布置开始受到重视。 《营造法式》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完成。 元,明,清朝:元朝使各个民族文化交融。“减柱法”,“偷心造”。 明清封建制度更加严密,严格,制砖业有广泛的民展。 官式建筑定型。皇家,私家园林民展,是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高潮。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结构上的特点:木结构形式 1,结构的方式: 〈1〉抬梁式:梁瓜柱 〈2〉穿斗式:较小的柱和穿 〈3〉井干式:木制四周墙体 2,木结构的优点: 〈1〉围护与承重结构截然分开,使建筑形式更加自由。 〈2〉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利用墙体厚度,窗大小位置的变化来适应。 〈3〉有减少地震的危害性,榫卯镶接方式,柔性连接。 〈4〉材料造取方便,易于加工运输,预制建筑。 3,木结构外的其他建筑材料: 瓦,空心砖,陶质砖,琉璃砖,琉璃瓦。 (二)组群布局:利用“间”为单位形成建筑单体,若干单体围合面或庭院而庭院的组合进而面或为组群。 1,间→二檐柱间的距离 三,五,七,九,十一。 ↘↙↘↙↓↘ 民居官府,署较为隆重皇宫(故宫太和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一)原始社会建筑 1、旧石器时代 人类成群地居住在天然洞穴里或“构木为巢”传说(见庄子、韩非子等书)。后世发展为“干阑”式建筑。关于“穴居”,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距今已有70万年。这是 已知打制石器和用火的原始人解决居住所利用的天然洞穴。 2、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 穴居——横穴 甘肃省宁县阳土瓜遗址f10,它由门道及居室组成。门道宽1.5米,进深1米.高1.6米,顶部掘作弧度甚小的拱形。居室直径约4米。顶部合为穹隆形。地面先在底部置6厘米厚夯土,上抹草拌泥1厘米,表面再抹厚0.3厘米的白灰面。室内壁亦抹白灰。 穴居——竖穴 河南省偃师县汤泉沟遗址,其口径与底径分别约为1.5米与2米,内壁作‘缓和上收的曲弧线。穴深稍高于人体高度(约2米)。穴中直立一木柱以支承覆盖穴口的屋顶,并兼作居者上下的爬梯。 由于它的内部空间狭窄,上下也不方便,后来逐渐淘汰,改作储藏粮食或物品的窖穴,或作堆放垃圾的灰坑。 (二)夏商周建筑 1、夏代(公元前2070世纪~公元前1600) 二里头I号宫殿,廊院式建筑,主殿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 殿前为一广宽的庭院,周围有廊庑围绕。大门位于南方,宽达34米,有三条通道。大门与殿堂未完全对齐。小柱洞:擎檐柱、永定柱 未见瓦,“茅茨土阶” 2、商代(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 1、到了商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器,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青铜器的使用为木结构及版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夯土房基,斜坡式散水,室内受潮湿的影响减小。 3、支承柱仍埋人夯土内,但已将柱底制成平面,而非原始社会的尖桩形式。 4、支承柱仍埋人夯土内,但已将柱底制成平面,而非原始社会的尖桩形式 3、西周(公元前1027~771年)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1.史前时期至商周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21年) 在史前时期至商周时期,中国古代人们建造了简单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采用石头、泥土、竹木等天然材料建造。这些房屋多为单层结构,屋顶大多是平顶或斜顶。 2.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公元221年-1912年) 从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民居建筑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变革。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如四合院和歇山顶建筑。 四合院是我国民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四合院由四边围合而成,中间建有天井,屋舍通常围绕天井布置。四合院结构合理,采光、采暖和通风良好,适应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歇山顶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居建筑顶部设计。它采用了“歇山”的形式,屋顶两侧向下弯曲,整体呈现出山形。歇山顶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雨,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 3.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民居建筑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逐渐增加,许多新建筑采用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近年来,中国的建筑风格开始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的风格。在大城市中,高层建筑和现代公寓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的民居建筑也开始注重节能环保。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以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一下,中国民居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简单的土木结构到复杂的四合院和歇山顶建筑,再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和环保建筑。这些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变化,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施红雅 (09给水排水1班0938220012) 摘要:按中国的年表一一介绍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三个大的方面讲,其中又分小的方面,具体到朝代,让大家对中国的建筑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也就知道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从建筑的发展史中能看出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反映一个朝代的兴与衰,而建筑也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 何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 了解了什么是建筑,我们就可以来谈谈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了。 1.1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1] 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从栖息于巢与穴,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出现了干阑式与木骨泥墙的房屋。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以西安客省庄的一座吕字形平面的房屋为例,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的变小,室内有供存贮的窖穴,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 1.2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 1.2.1商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建筑技术明显提高,安阳殷墟是最早发掘的商代城市,经过数十年断断续续的工作,殷墟大致的面目,已约略可知。[2]宫殿建筑,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 1.2.2西周 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风雏村的“中国第一四合院”,是一处二进院的宗庙建筑。[3]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院落又给人以安定平和的感受;这种把不大的木结构建筑单体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群体的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群体构图方式,得到长久的继承。 1.2.3春秋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 1.3封建社会初期的建筑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 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 还比较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 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 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 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古发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日 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室,还 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院空间 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 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堂、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们 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基本概念; 首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现;如广 东出土的明器陶楼,有小型的三合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湖北云梦出土的东汉陶楼 都是合院的形式; 四川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上有组两路 两进院的形象;包括主院和侧院,主院分成前 后院; 前院比较扁长,有停歇过渡的作用;后院方 整开阔,是主要庭院;院北有座堂屋,屋内两人 对坐;可以看到庭前翩翩起舞的仙鹤; 侧院也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做厨房杂务 等辅助功用;后院比较狭长,可以用来做农活; 院中竖立一个高耸的望楼,可能用作储藏、瞭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基本内容 原始社会建筑: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奴隶社会建筑: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前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 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1.1、旧石器时代: (1)、打制石器时代(800万年前——6000~7000年前) 8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直立行走——旧石器时代初期; 1.7万年前——山顶洞人——细小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旧石器中晚期出现氏族 (2)、建筑形式:穴居、巢居; 史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 1.2、新石器时代(6、7000年前—-21世纪) 一、古史传说的时代 燧人氏——火的应用,熟食 有巢氏——构木为巢,住屋的开始 伏羲氏——渔猎时代,数字概念: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 神农氏——农业时代 轩辕氏——黄帝,炎黄子孙 《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即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段作巢居,地势高亢燥爽的地段作穴居。 在黄河流域,即使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西南、东北地区,凡具备黄土地带条件,总是采取穴居的方式。 “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是古代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说明远古曾经存在过巢居。但是,真正发明巢居的应不是个别人,而是氏族集体,是世世代代营造经验积累的结果。巢居产生的时代,大约在氏族社会早期。 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滨海一带即发展了堪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媲美的“河姆渡文化”。由于这一带河流沼泽密布,地下水位很高,一般不可能采用挖洞的办法来解决居住问题。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文化面貌: 母系氏族 原始农业 烧制陶器 定居的村落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于中 国辽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国建筑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本文将依次介绍古代中 国建筑的不同时期和特点。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开始使用陶土和木材建造简单的房屋。这 些房屋通常是长方形或圆形的,屋顶用竹子、树枝、芦苇等材料覆盖。尽管结构简单,但这种建筑形式早已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商朝的宫殿和祭祀建筑 以青铜作为主要材料。商朝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殷墟遗址中的殷墟王 陵和著名的司母戊鼎,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的庄严和雄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期,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在西周时期,宫殿和寺庙的规 模得到了扩大,并增加了雕塑和壁画等装饰。著名的例子是西周建筑 群中的鼎台、太庙和武庙,这些建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 了当时中国建筑的宏伟和精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期,不同国家之间互相竞争。在这个时期,城墙和城市规划变得更加重要。著名的例子包括邯郸城墙、襄阳城墙等。战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独特的建筑风格,如阿房宫。阿房宫是秦始皇在咸阳(现陕西省西安市)建造的皇宫,它是中国历 史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建筑技术和规模再度飞跃。著名的建筑群包括大裂墙 和兵马俑坑,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技术和规模的最高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入,并对中国建筑风格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佛教寺庙成为当时重要的建筑类型。典型的例子是甘肃敦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变化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原始部落建筑到后来的宫殿、庙宇、园林等,中国古代建筑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变化的历史,从原始时期到明清时代。 原始建筑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21年)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的原始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建造简单的木制构筑物以遮风挡雨。原始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居住为主,简单的竹木结构和草席构成的房屋,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居住需求。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相互交流,形成部落社会,建造更加稳固的建筑。建筑材料从木制逐渐转变为砖石结构,出现了石头砌筑的城墙、房屋等。这一时期的古代建筑代表是中国的长城,它起到了防御的作用,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统一和安全的追求。 古代帝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这一时期,建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著名的建筑包括秦始皇陵、汉阳陵等。秦始皇陵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建筑技术而闻名,体现了秦代帝国的权力和统一。

随后的汉代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更多的木结构 和彩绘装饰,形成了独特的汉代建筑风格。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古 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寺庙的建筑开始兴盛起来。 唐宋元时期(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 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宫殿、庙宇、园林等 建筑兴盛起来。唐代的大明宫、宋代的承天寺、元代的大都城,都是 当时古代建筑的代表。这一时期,建筑风格注重平衡和谐,追求建筑 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内外的装饰非常精美。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 明清时期,中国的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与演变。明代的紫禁城、圆 明园,清代的颐和园、故宫等建筑代表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明清时期的建筑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规模和布局,同时注重园林与 建筑的结合。大量使用华丽的彩绘装饰,给人以宏伟和瑰丽的感觉。 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变化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从原始时期的简单房屋到 帝国时代的宏伟建筑,再到黄金时代的平衡和谐,最后达到明清时期 的华丽和瑰丽。中国古代建筑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体现了人 们对于统一、安全、和谐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并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沿革。 1.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人开始使用石材、黏土和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最早的建筑是简陋的茅草房,后来逐渐发展出砖木结构的房屋。在商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大型建筑。 2. 周代至春秋战国(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在周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宗庙建筑和园林建筑。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雕刻和彩绘等装饰艺术。 3. 秦代至唐代(公元221年-公元907年) 在秦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皇宫和官府建筑。汉代时期,中国

古代建筑出现了木构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如洛阳白马寺。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大明宫、大雁塔等。 4. 宋代至明代(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 在宋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逐渐趋向简约、明快,出现了挑檐、斗拱等特色。元代时期,蒙古人入侵中国,古代中国建筑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典型的民族混合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明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开始向实用和稳重方向发展,出现了仿木的石构建筑和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和南京的明孝陵等。 5. 清代至现代(公元1644年-现代) 在清代,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建筑,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等。现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如现代主义建筑和装置建筑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建筑,约在公元前 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原始建筑主要是石 器时代的房屋和城墙,以及青铜时代的宗庙和古墓等。 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开始,中国建筑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鼻祖——商周的天子宫殿,其布局和结构成为后世宫殿建筑的基础。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秦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随后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 一个重要时期。汉代的建筑继续发扬秦代的传统,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如悬空梁和斗拱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隋朝 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宫殿和宗庙,如洛阳宫和开福寺等。唐朝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大唐风格”。代表性的建筑有大明宫、大慈恩寺和法门寺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注重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代表性建筑有宋城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和嵩阳书院等。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明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代表性建筑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清代建筑注重庄重和精致,代表性建筑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等。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迅猛。现代中国的建筑多样化,既有传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也有西方建筑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许多大型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工程都堪称世界之最。例如,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北京的中央商务区和广州的珠江新城,都是中国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同时,中国建筑师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国际认可。他们参与了众多国际重大项目的设计,展示了中国建筑师的创造力和技术能力。例如,中国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云在水端图书馆荣获国际知名建筑奖项,成为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的代表之一。 除了城市建设和建筑师的成就,中国的建筑行业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可以以商周时期的城墙、殷商遗址等为起点,到明清时期的宫殿、庙宇、民居等为终点,几千年的时间长河,见证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巨大变化与突破。 古代人们在建筑上,追求了安全、美观、实用、宏伟等多方面的目标,不断摸索、创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下面,让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一、始祖式建筑 商周时期,中国建筑还处于原始阶段。那时候的建筑都是以粘土和木材为原材料,简单朴素,形式单一,多数是“半地穴式”房屋。这些房屋通常是挖一个深坑,然后在上面盖上木框架,最后用土壤固定建筑物。运用简单的结构和技艺,恰好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商周时期还有一种存世的始祖式建筑,就是青铜器。用青铜制成的鼎、彝、簋等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装饰性,它们的样式、图案、纹饰,成为后世建筑艺术上的重要素材。

二、官式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开始向中央集权的方向转变, 这期间出现了典型的“官式建筑”。这种建筑很明显是为了满足国 家政治需要而建造的,主要是城墙、宫殿、神庙等宏伟建筑。 典型的代表是秦始皇所建造的万里长城、兵马俑和其宫殿群等。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防御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坚固厚重, 承受外来侵略;兵马俑及其博物馆则体现出丰富的军事文化和仪 式感。但是,这种官式建筑缺乏一种人文气息,不太注重装饰, 只追求实用和雄伟的表现方式。 三、官寺式建筑 汉朝时期,文化具有了更为广泛的表现形式,建筑也逐渐走向 多元化,官寺式建筑成为当时的代表。 这种建筑形式将官式建筑和佛教寺庙建筑相结合,成为了一种 新的建筑形式。这时老人家们开始追求美感、和谐和优美,因此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开篇语: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而当一个建筑历经沧桑保留到现在时,那么它也超越了它的实用性,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关于建筑正如现在这幅PPT上的三句话,建筑是音乐,是史书,蕴含着人文思想。 在古代,没有大型的建筑机械,没有钢筋混凝土,所有的大型建筑全靠人力来完成,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长城,留下了故宫,留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留下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艳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正因为全凭劳动人民的双手来创造这些奇迹,所以,大型建筑的修建与一个王朝的富强程度息息相关。 而我国的古代建筑发展有三次大的高潮,分别在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三个时期:秦汉,隋唐与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下面,请大家随着历史时间的顺序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首先呢是原始住居与建筑的雏形的形成,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知道找寻山洞来躲避风吹雨淋,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自己建造简陋的房屋,并发展成为原始部落。在我国古代,就有“有巢氏”教人们用木材来搭建房屋,躲避野兽,有巢氏也因此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巢氏的传说也反映出古人从山洞居住到建造房屋的阶段。在此期间,古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榫桙结构(比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的政治,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建筑文化也随之取得进步,大的城市也开始了营建,夯土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还有许多王城和都城,这些城市的规模庞大,以国王的宫室为中心,并且屋顶开始使用陶瓦,使用彩绘,这些表示古代建筑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呢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开拓阶段。李白有句诗是:“秦王扫六合,虎气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家强盛,动用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来修建长城,宫殿,陵墓,一个工程差不多就得几十万人劳动几十年,而这些工程中的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而阿房宫大家只从高中时的《阿房宫赋》中了解过它的雄伟壮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是杜牧对它文学化的描写。传说,秦王嬴政小时候在爱上一个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国人。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阿房宫也确实是足够的庞大,它的一个前殿就相当于整个故宫三分之二的面积,史书上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足足烧了三个月!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不过烧了三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到了汉代,经过文景之治后的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又开始了大规模营造建筑的时期,并且屋顶形式多样化,这一阶段呢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斗拱在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屋顶的形式多样化,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 第三个阶段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战争比较频繁,经济实力不足,都城与宫殿的建筑明显不能和秦汉时期相比,但是在这一阶段佛教发展迅速,于是佛教建筑开始被广泛修建。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式的佛教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巨大的寺、塔和石窟成为这时的主体建筑类型。 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时上的兴盛时期。也是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前代成就,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加上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成熟阶段。比如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等。这时的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朝廷也制定了营缮的法令,并且有专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时期(约5000年前-公元前210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原始人类开始建造简单的村落和住宅。他们使用原始材料,如木材和土坯,建造简单的房屋,这些房屋通常呈圆形或方形。 2. 基本形成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代民族开始繁荣发展,建造更复杂的建筑物。铜器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建造更大型和更稳固的建筑,如城墙、宫殿和祠堂。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古城墙。 3. 帝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秦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严格的制度规范。皇帝建造了宏伟的宫殿、陵墓和皇家园林,如长城、故宫和颐和园。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佛教寺庙的建设。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和雄伟,注重对称和比例,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代表性的建筑有泰山、大昭寺和山水园林。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继续发展,融合了外来文化和技术。元朝时期的著名建筑是北京的天坛和颐和园,明朝时期的著名建筑是长城和故宫,清

朝时期的著名建筑是颐和园和圆明园。 6.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发展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大量的现代建筑被兴建,如天安门广场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另外,传统建筑也得到了保护和修复,以保留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精美的过程。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

工业生产,恢复和建设铁路工程等。 2、确立基本建设体制 在接管城市的同时,政府开始了各项改组和组建机构的工作。如北平改组工务局建立建设局,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北平市建筑业工会等。在成立国营建筑企业的同时,对于私营事务所进行了改造。公营建筑企业、私营营造机构、设计院的建立都体现了这点。 此阶段的建筑延续了现代性的环境:现代意识普遍,现代建筑延续;建设规模不大,建设速度加快;行政干预较少,苏联影响渐入。 3、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 在这种延续现代建筑的具体环境中,造就了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具体体现在,建筑布局简单、造型简洁无装饰。同时,建筑类型和建筑形式却比较丰富。在个别地区,也有自发的或受苏联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出现。 一、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1、“一五”计划和苏联援建156项 苏联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向苏联的学习有得有失,得在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工业建筑体系的确立,失在苏联所谓社会主义建筑理论夹生引进及其后果。 2、梁思成尝试苏联理论中国化 中国新建筑具体形象:无论房屋大小层数高低,都可以用我们传统形式和文法处理。民族形式的取得首先在建筑群和建筑物的总轮廓,其次在墙面和门窗等部分比例和韵律,花纹装饰只是其中次要的因素。这样梁思成从理论和式样两个方面完成了苏联建筑理论的中国化。

3、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和探索 包括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雄伟和纪念性,少数民族建筑式的多样性和凝聚力,还有外来的民族形式建筑。 4、1955年反浪费运动中十四字建筑设计方针的确立 这项建筑方针,是结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适用于建筑设计的方针政策,此后深入到建筑创作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层次,指导中国建筑创作到改革开放时已达30余年,至今还在重申这个方针。 二、技术初潮及理论高潮: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1958~1964 1、建筑技术革新初潮 大跃进中许多建筑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始终未泯,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条件下,依然倾心于开发新结构、探索新形式,做出了一定的科学贡献。 这个时期所诞生的一些以新结构为特色的新建筑,其意义远远超过事情本身,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有积极意义的篇章,是经历十年曲折道路后一个有希望的方向。对建筑结构的新探索,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标准化与装配化,二是薄壳结构,三是悬索结构,四是构筑物的新结构。 2、探索建筑理论高潮:总结十年建筑艺术,预设社会主义风格,余外建筑初试锋芒,包括现代建筑海外版和建筑界的国际竞赛。 三、政治性地域性现代性:设计革命和文化革命1965~1976 文革中的建筑现象,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做正面观察:政治性建筑,地域性建筑,领域型建筑,以及从中所表露出的现代性。 政治性建筑有两个基本特征:建筑的功能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斗争;让建筑设计表现具体政治内容。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 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 还比较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 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 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 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 古发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 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日 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室, 还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院空 间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 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 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堂、 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们 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基本概念。 首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现。如广 东出土的明器陶楼,有小型的三合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开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根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开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 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 还比拟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 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 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开展了在夯 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古发 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 式。 再比如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日字 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室,还 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院空间 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 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 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堂、 庭院、左右厢房以与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与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们已 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根本概念。首 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现。如出土 的明器楼,有小型的三合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先民创 造的伟大文化成果。从古代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历程就持续了数千年,这是对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充分证明。 一、史前时期的建筑 在中国史前时期,建筑主要是以地洞和简陋的茅草房为主。史 前人类居住的地方,由于技术手段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一 些天然洞穴、山腰、河岸等地。这些地方虽然比外面的环境安全,但却缺乏光线和空气对换,所以史前人类不得不学会挖掘地洞作 为居所。另外,建筑材料方面,史前人类使用最多的就是各种天 然材料,如树皮、树枝、杂草等来构筑自己的居所。 二、三皇五帝时期的建筑 三皇五帝时期,中国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从此大量地使用 了石头和土木来建造居所和公共建筑。在建造技术上,人类不断 创新,开始采用砖瓦、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逐步形成了各种建

筑风格。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已经由茅草房升级到了以木、石、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这在世界上是一大创举。 三、夏商周时期的建筑 夏商周时期,中国建筑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类开始运用 各种工具和技术,如轮盘、铁犁等来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在建 筑材料上,人们除了使用以前的木、石、土之外,还开始使用铜、铁等金属材料来建设城墙和宫殿。此时期的建筑风格已经具备了 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不但注重结构合理性,而且注重建筑的美学 观感。 四、秦汉魏晋时期的建筑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此时建筑的技术和 设计开始完善,建筑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建筑材料上,人 们广泛使用砖瓦、花岗岩、花梨木、竹子等材料,大力发展了建 筑工程技术。同时,这个时期的建筑设计需要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因此注重建筑装饰和艺术表现。此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 的古代中国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