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能否在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是能否进入学术前沿,在国际公认的同一个平台上参与学术竞争,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一个基本标志。那么怎样的论文才是合格的?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贡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正如蕹新吃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

1 / 16

空物理学》(Solar,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

---------------------------------------------------------------范文最新推荐------------------------------------------------------ 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

3 / 16

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Astrophysical,Journ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

---------------------------------------------------------------范文最新推荐------------------------------------------------------ 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Martin建议找一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

5 / 16

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是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即5C: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只有在满足这5点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算是一篇合格的外刊文章。对此,我深表同意。下面,从外刊论文的基本结构分别来说明我的看法:1)Introduction 我一直认为Introduction是外刊文章最为难写的部分之一(另外一个是Discussion)。中文文章的缺陷就在于Introduction没有内涵,过于简单,没有真正体现出一篇论文的研究起初和创新要素。应该说外刊论文对于Introduction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好的Introduction就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所以大家应该在Introduction上集中足够的精力。我认为要写好一个Introduction,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这两点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在符合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一开始,我们要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不要罗里罗嗦一大堆。须知看文章的人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接下来,就是Introduction的重头戏之一:文献的总结回顾。这一点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

---------------------------------------------------------------范文最新推荐------------------------------------------------------ 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如果一旦审稿人之处这两个毛病,很可能意味着说你做的不够深入或者全面,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另一方面,文献的应用和数据的提供一定要准确。片面的摘录部分结果而不反映文献的总体结果是千万要不得的。引用的数据也要正确,特别是间接引用的数据(即不是从原文献中查到的数据,而是从别人的文献中发现的另外一篇文献的数据)。数据出错会导致文章的印象大大失分。此外,引用文献的时候注意防止造成抄袭的印象,即不要原文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总结描述。如果审稿人正好是文献的引用者的话,这样做就会糟糕的。  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Introduction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述局限性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客观公正评价别人的工作,不要把抬高自己研究的价值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工作之上,这往往是我们写中文文章中容易犯的毛病。在外刊论文的写作中,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分析。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摊子不要铺的太大,要抓住一点进行深入的阐述。只要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中文文章的特点是创新性要多要大,而英文文章的特点

7 / 16

恰恰相反:深入系统的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就算相当不错。  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Introduction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至此,Introduction的写作算是大功告成。但是写完之后,还是要慎之又慎的仔细修改,仔细的琢磨里面的每一个句子是否表达的恰当准确,这对Introduction的修改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2)Methods Methods 部分是描述我们论文的实验过程(这是针对理工科而言,文科我不知道不能妄言)。这一过程的写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却不少,重要的在于完整和科学。完整就是实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要顾此失彼,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 Methods部分一般可以按照实验对象、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组织。实验对象一般是人或者动物或者是一些组织等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刊物大多对牵扯到人或者动物的实验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有些是不允许在人或者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操作的,这需要认真阅读投稿刊物中关于实验的详细规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的话,可能会不接受评审或者发表,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实验设备的描述中,要对仪器的型号、生产厂家、实验过程中的用途等做详细的说明(牵扯到保密项目的可能有另外的写法,我不清楚)。对实验设备之间的链接要做到科学正确,不要给人混乱或者操作错误的感觉。设备使用的时候一些必要的步骤不可或缺,尤其是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特定影响的操作更是要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Discussion中

---------------------------------------------------------------范文最新推荐------------------------------------------------------ 能够进行对应的分析。比如,一些设备在使用之前要首先进行校正(calibration),有的要求每个阶段实验之后都要重新校正,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这一点一定要详细说明你的操作步骤或者校正过程,便于评审人分析你的结果。  实验材料的描述根据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这里很难加以详细的描述。总体上来说要注意说明材料选择的必要性,也就是对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最好有一定的说明。如果这一点上描述不清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过程是不成立的。  实验过程就是讲自己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描述清楚,一般都要附加以实验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很多,有的是文字式的,有的式文字和示意图结合的,根据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做法。一般来说,可能后者多一些(对一些实验性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做能够使评审人对你的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如果示意图花的漂亮的话,还可以增强一些印象分。描述的时候,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对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要描述清楚,不要造成实验过程混乱不堪的印象。因为最终评审人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的描述来的。  只要能在上述4个方面做到完整和科学的描述,相信写好Methods不是问题。 3)Results 不少人在写论文的时候会把Results和Discussion两部分放在一起写,但是大多数的论文都是分成两个部分。这两种做法的选择,取决于文章的类型。如果你的结果在分析的同时进行讨论更加合适,并不适合单独拿出来分析(或者是那样做很困难,导致Discussion成为鸡肋的时候),那

9 / 16

么合在一起写是合适的;反之就要放在一起写。因为我没有放在一起写的经验,所以这里就只好单独分开来说了。希望有合在一起写经验的人能够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Results部分的要求是四个字:翔实准确。翔实就是要提供最为全面的分析结果,一切从你的实验当中能够得到的结果都应该提供给读者,不要故意的隐瞒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的结果。准确就是结果必须是要真实的,不能是伪造合篡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果不够翔实并不会导致论文直接被拒,但是结果的真实性被人怀疑的话就肯定会被拒。在结果的提供上,一般是表格和图两种方式。不同的杂志对于图表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应该要根据杂志的要求分别对待。表格的优点是能够清晰的展示论文获得的第一手结果,便于后人在研究时进行引用和对比。图的优点在于能够讲数据的变化趋势灵活的表现出来,表达上更为直接和富于感染力。应该来说,图表应该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能各自取长补短,使得结果的展现更加丰富。应该要提出的一点是: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给各种各样的图,但是杂志社的要求却是要尽量限制图的个数。因为这样子会增加排版的困难,版面也会增加,出版社的支出也就会增加。因此,我的建议是大家在提供图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图提供最多的信息,一般来说最多不要超过8个。图太多了,会显得过于罗索和累赘,主编那里就不会很欣赏。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表格来替代一些图。图片的格式每个杂志不太一样,要求 tif格式的比较多,不推荐使用bmp(jpg就更不能用)。有人说用矢量图清楚些,我的感觉和tif格式的没什么区别,只要足够清晰也就可以了。彩色

---------------------------------------------------------------范文最新推荐------------------------------------------------------ 图片的使用要慎重,因为黑白图片可以免费,但是彩色图片是绝对要收费,而且价格不菲。  在Results和Discussion分开写的情况下,Results部分尽量不要设计对结果的评论,最多是总结的陈述结果也就可以了。否则造成这两部分的内容上的重叠,会显得很累赘,对Discussion的描述不利。结果的描述上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要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显得有逻辑性一些。不要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只是给出来了就可以了。结果给的一团糟,会大大降低论文的可读性,吃亏的最终是自己。  Results中大多都要提供统计性的结果,例如方差分析等。方差分析的结果形式要根据刊物的格式来给出,有的要求对分析值、自由度和概率都要详细的给出,有的则只要分析值和概率就可以了。概率可以用p=0.02或者p<0.03等形势给出,自由度的表达也有一些特殊要求。这些细节问题虽然关系不大,但是注意格式要统一,不要乱七八糟各自为战。统计分析结果过多时,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来给出,具体上可以参照SPSS软件分析之后的结果。如果论文结果部分通篇都是统计分析的数据,会显得凌乱不堪,表格的形式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Discussion 前面已经说过,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是整篇论文当中最为难写的两个部分。Discussion部分之所以难写,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就是是否能够从多个较多来分析解释实验中的结果。要写好Discussion,我想大概可

11 / 16

以分为下面两个步骤:第一,选择要深入讨论分析的问题。Results 部分中,有的结果是重要的,有的则是一笔带过的。选择合适的结果在Discussion部分中进行深入的讨论,是写好该部分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判断:如果你得到的结果体现了实验的独特性,是其他研究中没有得到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应该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有些结果是和前人的研究相一致的,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那么就应该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否则那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而已,没有任何价值。Discussion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大和小是另外一个问题,重要的在于有区别。第二,对选中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层次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讨论。选择的问题有时候不只一个(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是2个以上),所以描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层次描述清楚。一般来说要把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次之的放在开头和末尾。我觉得放在中间能够将评审人的情绪带至最高潮,前面是一个铺垫,后面是一个总结。这样的顺序似乎更合适一些,不妥之处还请诸位大家指正。无论问题大小,重要与否,都要从多个较多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方面首先要有类似结果的对比,说明自己结论的独特性。其次,就要系统的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方法可以有多种:从实验设计的角度,从理论原理的角度,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或者借鉴别人分析的方法等等。这并没有所谓一定的规则,重要的在于将这个问题深入的阐述清楚,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样其实很困难,因为评审人总是会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只能尽

---------------------------------------------------------------范文最新推荐------------------------------------------------------ 量做到这一点)。  在Discussion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保持和Results的一致性,也就是结果和讨论要一一对应,前后呼应,相互衬托才可以。千万不要出现按照讨论的内容会推出与实验相反的结论这种事情,那就证明你的讨论思路是彻底的失败或者你的实验压根儿就是失败的。所以在Discussion的文字描述中,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尤为重要。由于中英文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总是会出现一些误解的情况,这一点要尽量在投稿之前解决好,否则由于这个问题导致被拒是很冤枉。到此为止,外刊论文的四个主题部分都介绍完了。有人说还少了Abstract和Conclusion,不过我认为只要上述四个部分解决好了,这两个写起来轻而易举,并且这两个部分也不属于评审人重点关注的问题(Abstract的重要性要略微高点)。下面再介绍一下另外两个部分:Acknowledge和 References。  关于Acknowledge部分,主要的内容分为两个:第一是表明研究的基金来源,象中国的话一般都是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的话大多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写上基金的时候一般都要标注清楚基金的号码(Grant Number),只有这样才算是该项基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算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须知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成果是在没有资金资助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这一点非常必要。第二是对参与人员(没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员)和单位表示感谢,如果通过一审和最终接受发表,还要添加上对editor和anonymous

13 / 16

reviewers的感谢,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中国人的文章中很多人会少掉这部分,这一点很不好。  关于References,重要的在于格式。不同的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不一样,具体下来有所区别的可以分为:作者的写法,有的是简写在前,有的简写在后,有的简写有点,有的简写没有点;文章的名字,有的要加上引号,有的没有引号;期刊的写法,有的要简写,有的要全称,有的要斜体,有的则不需要;年和期卷号的顺序,有的是年在前,有的是年在后;期刊论文、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四种引用的格式各不相同;文献的排列顺序,有的是按照字母的顺序,有的则是按照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基本上就是这些问题,看来很是琐碎,但是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排列的乱七八糟,那就会使得评审人对你论文的印象很差,认为你没有认知组织和撰写论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事情虽小,影响却大,还是要认真组织为好。  此外,论文在撰写的时候要自始至终都用英语来写,千万不要先写中文再翻译成英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中不中,英不英,而且还极大的浪费精力。宁可一开始写得语法差一些,但是慢慢修改都要比这种写法好。况且如果有同专业英语比较好的人帮助的话,那这样写就更加省事了。写作的时候,行文的时态要注意。中文没有时态的问题,但是英文有,而且要求还相当严格。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过去时态,在Introduction文献的回顾,Methods的整个部分,Results结果的总结,Discussion中的大部分,都要用过去时态来陈述。其他情况下可以用一般时态来描述。时态之间的界限是比较严格

---------------------------------------------------------------范文最新推荐------------------------------------------------------ 的,最好是仔细的通读国外的论文好好分析一下,或者让有经验的人帮你把把关,这样比较好一些。

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全面否定前人的成果,即使在你看来前人的结论完全不对。这是前人工作最起码的尊重,英文叫做给别人的工作credits.所以文章不要出现非常negative的评价,比如Their resultsare wrong, very questionable, have no commensence, etc.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婉转地提出:Their studies may be more reasonable if they hadconsidered this situation.Their results could be better convinced if they ...Or Their conclusion may remain some uncertanties.       &nbs p;   讨论部份还包括什么内容?1. 主要数据特征的总结2. 主要结论以及与前人观点的对比 3. 本文的不足第三点,在一般作者看来不可取。事实上给出文章的不足恰恰是保护自己文章的重要手段。如果刻意隐藏文章的漏洞,觉得别人看不出来,是非常不明智的。所谓不足,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的问题有点片面  讨论时一定要说,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study has examined only..  We concentrate (focus) on only...  We have to point out that we do not..  Som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2. 结论有些不足The results do not

15 / 16

imply,The results can not be used to determine        &n bsp;     be taken as evidence of     Unfortunately, we can not determien this from this dataOur results are lack of ...但是,在指出这些不足之后,随后一定要再一次加强本文的重要性以及可能采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不足,为别人或者自己的下一步研究打下浮笔。Notwithstading its limitation, this tudy does suggest..However, these problems culd be solved if we consdierDespite its preliminary character, this study can clearly indicate..用中文来说,这一部份是左右逢源。把审稿人想到的问题提前给一个交代,同时表明你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文章长度,试验进度或者试验手段的制约,暂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通过你的一些建议,这些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游可能实现。           ;         &nbs p;   

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刘占德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4):212~216 Acta A 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刘占德,刘光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在对SCI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与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对广大科教人员在确定投稿方向、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SCI;科技论文;写作;投稿 中图分类号:G255.2;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389(2006)04-0212-05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CI-oriented S cientific Papers LIU Zhan-de and LIU Guang-zhe (Northw es t A&F University,Yangling,S haanxi 712100) A bstract:Based o n the systema tic analy sis of SCI,interview s with o r surv ey of the autho 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w hose scientific paper hav e been collected into SCI,some critical issues with the source journals for SCI collectio n such as criteria,to pic selection,fo rmat o f w riting and co ntribution of paper fo r publication are fully addressed,providing a guideline o r reference fo r teache rs and re-searche rs to w rite regulated scientific pape rs that can be collected by SCI. Key words:SCI;Scientific paper;Writing;Paper contributio n 美国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同行专家评估制度,从而使SCI收录的文献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它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lndex),使科教人员既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科学研究前沿,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引文链接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动态。SCI这一突出的特点,决定了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1]。大学、科研机构、个人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及被引用的次数,基本可以反映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能力与学术水平。为此,我国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211”和“985”高校,在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科学研究竞相与世界最新科学R&D前沿同步,学科建设和发展力争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借助SCI 这一世界级高水平学术平台,发表和展示最新学术观点与科研成果,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因此而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很多高校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学位、甚至授予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然而,不少科教人员并不了解掌握SCI,缺乏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投稿、写作、提高SCI论文命中率等方面深感困惑和迷茫,致使许多科研成果、不少很有造诣的学术见解不能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交流。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对SCI收录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 收稿日期:2005-11-01 修回日期:2005-12-28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占德(1965-),男,陕西横山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情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工作。

SCI论文写作全攻略——修回与退稿(转载)

SCI论文写作全攻略——修回与退稿(转载) 一、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 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领域权威学者,杂志出版社经常征询编委意见,选择最佳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因此,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 如何对待杂志拒文,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第二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是因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这类文章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结论后,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会考虑重新受理该文。 有审稿人抱怨,个别中国作者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审稿并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宇宙物理学》(The,Astrophysical,Journ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严重的损害。”影响因子不同的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仔细考虑审稿人意见并认真修改文稿后,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常会发生。如何处理情况?最近某青年的论文被杂志拒绝,经反复讨论检验,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并指出审稿人的错误,要求主编将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做必要改进,改寄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结果论文立即接受,并得到很好评价。另篇论文在某重要杂志经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通过向权威同事请教和反复思考,我们确认所进行的研究及所采用测量都充分准确可靠;作者花了近两年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关系,论文发表后得到良好的国际引述。 二、投稿后若干事宜:

SCI期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SCI期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SCI期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医学论文是传播精神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医学科研和临床的书面总结、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医学论文是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科学思维运用书面语言,准确概括医学科研过程,客观表达科学实验或临床观测结果的论证文章。医学论文写作时作者对其学术成果与科技信息运用文字、数据、符号、图表等加以表达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同时对其进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性的文章。医学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也是科研工作者能力和作风的具体反应,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医学科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医学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论文写作有其惯用格式和特点。文章将就常见的医学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准备资料 资料的准备包括直接和间接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资料的评价与取舍等方面。直接资料的主要有①现有的医药卫生工作记录文件,如病案、健康查体记录、专业防治机构的记录;②经常性的统计报表如疫情报告表、医院工作年报表、职业病报告卡、出生与死亡登记;③专门试验研究或进行特殊检查所得的资料;④实际调查所得的资料如流行病、地方病、职业病的调查等。间接资料的有①参考书包括各种医学教科书、专注学术会议论文集;②期刊;③工具书医学辞典、医学百科全书、年鉴、文献索引、主题索引等。而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①进行相关的调查;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客观的观察;③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及④文献检索扥更,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检索部分,因为必须对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及相关资料由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论文的撰写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查阅原始文献,检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研究结论与已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资料的整理过程是对资料进行科学综合以及加工过程,整理原始资料时,要重点保存那些能阐明正式研究涉及中提出的假设或观点部分,是原始资料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其中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分组涉及,归纳汇总,以及图表的应用等。在科研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收集到的资料难免有失偏颇,这就需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求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对于资料的评价和取舍,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资料可以说明说明研究结果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不够充分的;与原研究结果基本相悖的。对于最后一种情况需认真对待,应仔细寻找原因,检查设计是否考虑周详,实验方法是否妥当,数据是否可靠,若都不存在,则需要改变思路,建立新的假设,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符合研究结果而随意丢弃原始数据,主观臆造,因

SCI期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SCI期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资料 包括各种医学教科书、专注学术会议论文集;②期刊;③工具书医学辞典、医学百科全书、年鉴、文献索引、主题索引等。而资料 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①进行相关的调查;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客 观的观察;③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及④文献检索扥更,其中较 为重要的文献检索部分,因为必须对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学术动态 及相关资料由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论文的撰写开拓思路,提供理论 依据。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 查阅原始文献,检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 沿用前人研究结论与已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 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资料的整理过程是对资料进行科学综 合以及加工过程,整理原始资料时,要重点保存那些能阐明正式研 究涉及中提出的假设或观点部分,是原始资料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其中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分组涉及,归纳汇总,以及图表 的应用等。在科研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收集到的资料难 免有失偏颇,这就需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以 求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对于资料的评价和取舍,一般会出现三种 情况:资料可以说明说明研究结果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不够充分的;与原研究结果基本相悖的。对于最后一种情况需认真对待,应 仔细寻找原因,检查设计是否考虑周详,实验方法是否妥当,数据 是否可靠,若都不存在,则需要改变思路,建立新 的假设,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符合研究结果而随意丢弃原始数据,主观臆造,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可能有新的发现孕育其中。 二、文章布局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结构思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文章从何处说起才能切题,有吸引力;阐述推理等实质性文题如何展开才能全

SCI编辑教你如何进行SCI论文的准备和写作

SCI编辑教你如何进行SCI论文的准备和写作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唐朝枢)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1.Introduction: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

SCI期刊和EI期刊英文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精)

2011-06-01 15:49 SCI期刊和EI期刊英文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写作前准备】 1、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够发一篇SCI文章? 2、适合发表在什么杂志?是选择专业期刊?还是综合期刊? 3、为什么类型的投稿(Types of submission)?比如Articles(论著);Reviews(综述);Reports(报告);Letter to editor(来信)等。 4、该杂志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多少,每年发表多少文章?是否有过本土中国人在上面发表?(便于评价自己的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 6、有没有下载该杂志最新的投稿须知(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7、是否弄清楚了投稿须知各个条目的意思? 8、是否接收网上投稿(Submission on line(一般有网上投稿的杂志更为方便)? 9、是否收版面费(Page charges?如果论文被接收,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否支付该杂志的发表全部费用。 10、手头有多少相关内容的文献?(越多越好,这样写作的时候能借鉴他们的思路和语句,对分析讨论的开展也很有好处)【写作环节】 1、不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去写英文句子。 2、套用老外的写作思路(比如前言第1段写对疾病的认识及重要性,第2段对基本背景知识的介绍,第3段如何引出研究问题。讨论部分往往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 3、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所投杂志的要求来排版(可以参考投稿须知的要求和该杂志最近发表的文章,要做到一模一样,这样编辑认为你是认真对待的)。4、避免使用首次发现,该研究特别有意义的语句(老外喜欢你陈述事实,是不是首次发现由别人说了算,有没有意义需要时间来检验)。 5、首页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是否写清了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Running title是否符合字符数要求,一般50个字符以下。首页是否要求标明全文字符数(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must be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首页是否要求提供关键词(Key words,现在很多杂志在正式出版的时候是看不到关键词的,他多数目的是为了编辑好选择审稿专家。 6、摘要是否为有特殊格式(比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有字数限制(比如205个字以下)。7、注意参考文献(References)一定要符合杂志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数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或未公开的(Unpublished data)数据。 8、是否引用了较多著名杂志的文章为参考文献(大家看影响因子超过10的杂志文章,他们引用的文献多数也是来自10以上的杂志,也就是说你投高影响因

SCI论文写作方法超实用

SCI论文写作方法(超实用) 这是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一个猛人发的很多贴,感觉写的挺好,我就将他写的内容全部整下来,供自己也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SCI论文的写作对国内的同行来说似乎是一个拦路虎,让咱们就这个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我先来。 英语若是我们自己的母语的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发表的每一篇论文将都是SCI论文,因为国外的英语类杂志除了刚申办的之外都是SCI收录杂志,外国人发表的英语类论文都是SCI论文。这说明了什么?关键是语言。语言是非英语国家论文的最大障碍。首先是时态和语态:在前言和讨论里,描述该研究的过去历史和现状时,要使用相应的时态:过去就使用过去时,现状要求现在时。在材料与方法、结果里,写自己的研究过程时,要使用过去式。在前言和讨论里引述别人的研究或话语时,要使用过去式,或者如果所引述的东西已被证实是真实的事实,要使用现在时。最后的结论要使用现在时。语态上要尽量使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少用或不用。 谈到SCI论文,很多人似乎觉得这种文章很高深,不好写。其实不然,有很多可写的。除了实验研究之类的论文外,临床上做的很多都可以成文:一篇个案(case report 或者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一点技术革新(techniqcal case report), 临床报告(4-5个个案可以写成一篇clinical report),正式论文(论着或原着original),甚至对某篇论文的看法都可以写成文章与编辑交流登报。一点技术革新可以包括你如何解决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比如导管导丝在某个位置进不去,你如何解决的,都可以成文。 关于语态,要尽可能使用被动态。比如要这样写: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yroid arterial embolization. 这种被动态论文中常见,而如果您写成“We carried out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yroid arterial embolization", 这种主动态无论从语法上还是其他方面来说都正确,但就是不适用于科学论文中。因为科学论文讲究的是科学性,往往从客观的角度去描述,而不是从We人的角度去描述。? 前言主要是简单地交代一下该研究的过去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以1-3段为宜,不能太长。常见的问题是写得太短或太长。国内的中文论文的前言往往写得太短,没有简介清楚就开始材料与方法了。写得太长的都快要写成一篇短的综述了。曾经审过美国Stanford大学的一篇稿子,前言写了2-3页了还没有进入正题。写前言的时候时态是:过去的用过去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用现在时。其实这一部分可以从现有的文献中摘引过来,因为别人往往将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问题总结的很清楚了;所以写这部分时很多作者都是摘引其他现成论文的前言或讨论中的相关内容,只不过将句子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罢了,让别人看不出来是摘引过来的;另外,在这样写的时候,要给出引文的出处,让人一看有理有据,也不会授人以抄袭的嫌疑。这部分的文字部分可以完全摘引过来,只是在结尾时要点明你要做的是什么研究、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样才能顺利进入材料与方法的写作。因此前言的写法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前言主要是简单地交代一下该研究的过去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以1-3段为宜,不能太长。常见的问题是写得太短或太长。国内的中文论文的前言往往写得太短,没有简介清楚就开始材料与方法了。写得太长的都快要写成一篇短的综述了。曾经审过美国Stanford大学的一篇稿子,前言写了2-3页了还没有进入正题。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