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论文关键词:质量质量意识意识教育

论文摘要:质量管理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管理,一个人的意识、观念将直接影响其行为活动及结果。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创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质量工作,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当前,兰州石化公司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质量观念、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结果,质量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意识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和观念是一个人工作行为的方向和指南。思想是行为的控制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搞好企业质量工作,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质量意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20年,企业员工新老交替,各岗位增加了大量的新员工,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因此说,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员工的质量意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一个企业练就的一种“内功”,是一座精神富矿。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就是强调从事具体操作的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量行为意识,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动作。良好的安全、质量意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质量,并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都必须为产品质量负责。

一个企业,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干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三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是处于主宰地位的。因此,首先要抓好“人”这个关键

要素。员工有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信念、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创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

事实也证明: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落后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态度。一家著名美国企业的总裁曾经到一家著名日本企业参观学习时表示: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30%的技术加70%的态度。没想到日本企业的老板则说: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10%的技术加90%的态度。就拿我们兰州石化公司而言,现在的装置性能、检修装备能力、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相对于20年前有了极大的改善。结果我们的装置运行、产品质量、检修质量、服务质量却仍然常常出现问题。这说明技术设备往往不是决定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员工的观念和态度才是最关键的因素。研究近些年兰州石化所发生的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不尽心,或者是一些侥幸心理造成的,这些都说明:员工的观念意识及工作态度是何等重要。

三、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促进全面质量管理

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责任不完全在于员工自己,关键在于我们的培训和教育、在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制度和适宜的文化氛围,质量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员工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当然,质量教育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各种技能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平时通过开展日常性的质量意识教育活动和多方面的文化素质、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对员工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员工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使其真正意识到这是一种必备的责任、是一种法律制度的约束、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利益。

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如企业文化、管理的标准化、标准的执行、工作行为及养成教育等等。企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教育、素质教育的演讲、培训、讲座活动。切实营造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氛围,以逐步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意识,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质量意识的提高,首先需要一种环境,也就是说:企业本身重视质量管理,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意识氛围,全员重视,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有效的贯彻下去,要对员工不断进行质量教育,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巩固和发展。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的意义,同时要建立适应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绩效考核管理要围绕质量管理来进行,质量意识的优劣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使所有员工在工作中能不时的感觉到工作的压力与动力。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及时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员工要进行工作指导,对于存在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员工进行处罚,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在重视工作结果质量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工作中的过程质量,引导员工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自我加压,自我发展,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让所有员工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以达到员工观念意识的根本转变。这样我们就会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不断的提升,进而

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为创造企业优质品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产品的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品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员的素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产品体系再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一个人的意识将直接影响着其行为和结果。因此,管理上要从“管人的行为”转向“管人的思想”,管理方式要从命令、控制、惩罚为主转向引导、激励为主。要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有了良好的意识,它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时刻提醒我们对工作的严谨和责任,促使我们去不断追求完美的目标。

质量意识培训

一、质量重要性

如果问大家,公司靠什么生存?大家一定会毫不含糊地回答:利润。

利润从哪里来?学过财务的人都知道:利润=收入-支出。

那么影响收入和支出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从大的方面来说,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再细化下去,有产品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原材料采购价格、安全管理、人力成本、设备维修成本等等。在我们参与生产的产品中,质量是否达到了顾客的要求?有没有被退货?许多日常工作,我们是否都做好了?是否存在经常被上级指正或批评?是否经常要返工?由于自己工作的失误,有无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这些看似与利润无直接关系的事,时刻都在影响公司的利润。

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确保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因为公司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顾客才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公司才会因此而获得利润,并以此保障广大员工的生活和股东的红利,公司才得以健康发展。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更多质量优良的产品——这是顾客共同的愿望,因此公司必须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确保源源不断的利润。

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服务等均比不上别家公司,那么就不会有人购买它的产品,

更谈不上赚取利润,而没有利润的公司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关门。

质量良好的产品,是每一个顾客所热切希望的,同样,质量良好的工作结果,也是每一位上级所热切希望的,因此,我们要按照程序要求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开展各项工作。

如果一件工作或一个产品做完之后,才发现其质量不合格,那不仅浪费了劳力,也浪费了时间和原材料,因此,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及早发现质量不良的情形或先兆,就可减少或避免无谓的浪费。

在质量问题上对于顾客而言,100-1=0,也就是说 1%的微小质量错误,却可能带来100%的损失。

关于质量意识问题,我们不得不提海尔:海尔传播质量意识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曾轰动全国,而后被广泛传为佳话的砸冰箱事件,用海尔人的话说,那不是砸烂76台冰箱,而是砸烂了原来低劣的质量意识(砸烂的76台冰箱不是不能用,而是存在缺陷,如外观有瑕疵,当时买冰箱都凭票供应,流向市场就是畅销货,因此有许多老工人希望能处理给他们,砸冰箱时他们都泪流满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76台冰箱当时不砸的话,也就没有今天辉煌的海尔)。以低劣的质量意识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这是不可想象的。

二、对质量的认识和要求

1 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并非越高越好

产品在质量就是符合要求,符合客户要求和行业标准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一味地追求高质量,势必增加额外的成本,而加重负担。例如,一个尺寸要求可以偏差+/-0.5mm而没有影响功能,就不要定在0.1mm,因为标准越高,生产的难度自然就越大,这明显影响到生产效率,如果较低的标准都可以满足要求,自然生产效率就越高,次品率就会越低。

2 质量观念必须正确。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

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品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品质体系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用如果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则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首位。相反,就会反感,忽视质量工作,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

思想决定行动

绝大多数是管理者和工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了生产作业的产品质量状况。

1.如果你认为生产产品的质量问题比率在97%是合理的,那么你就一定不会持续改善这3%的次品率。

2.如果你认为生产过程中堆积产品是很正常的事,那么你就一定不会去改善那些

产品堆积的问题。

3.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你一定不会再想办法去完成它。

因而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质量观念,那就是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3 第一次就要将事情做好。

对于产品,我们必须第一次就把质量做好,避免返工以浪费材料、时间和人力,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生产。

而对于程序和工作步骤方面,第一次就做好,更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在按照这些程序或指引工作时出现错误。

4 质量,并不只是质量部的事,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都必须为产品质量负责。工程部负责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质量,采购部负责外购件的产品质量,生产部负责生产产品和外协加工产品质量,质量部负责对产品进行抽检和测试以确保以上这些产品能够满足客户和行业标准要求,搬运部负责产品?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https://www.doczj.com/doc/8f18238594.html, 2004-12-15 作者:陈新

[HTML] 在以买方市场为代表的商品社会中,如果说市场是我们企业的生命,那么今天的产品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当今的产品已经被赋予了过程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双重内涵。

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然而在设备等客观条件下不易被改变的时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些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但是质量管理机制运作难度依然较大,质量问题如故。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建立质量体系时没能和企业实际有机地结合,众多的要素没能科学地取舍;第二,体系的运作、监督和持续改进与产品的实际控制脱节,没能得到科学有效地结合;第三,培训要素极其相关的内容没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如果把“质量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文件的指定比做硬件的话,那么,包括质量培训和企业文化在内的“软件”则是质量管理的灵魂。

质量管理不是个企业中某个部门的事,它应当建立在全员的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贯彻质量方针、策略的保证,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一、领导层的领导意只

1. 确定质量方针,把握大方向,建立有机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对大事要有预见性。

2. 质量工作一把手要真正做到亲手抓,亲自在过问,选贤任能,并给予有力的支持,做质量人员的坚强后盾。

3. 重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核心力量,根据质量工作技术兼管理的综合特性作必要的准备,这才是杜绝问题发生的根本。

二、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

1.领导层的决策要贯彻到全体员工中去,中层干部是关键,在中层干部中提倡学习的风气显得十分重要,伴随着企业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2.要改变一种现象,即:懂技术的人能够看出问题,但是受限与种种背景,不愿意说出来,说了算的人不太懂或是出于部门和个人利益不愿意揭露问题。

3.中层人员必备的素质是:高度的责任心、一般的技术能力以及敢抓敢管的魄力。

三、员工的质量意识

1.员工的质量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质量管理步入良性轨道的基础。

2.在全体员工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加强教育,重在督促和引导。奖优罚劣要慎重使用。

3.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要注重培养,这是企业发展的依靠。在当前的条件下,质量要靠制度来保证。

员工的质量意识决定了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在解决质量工作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要杜绝几种倾向: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岗位意识。即:一是杜绝岗位左右上下推委问题的倾向,特别是要杜绝作为一级管理人员借加大处理下属来逃避责任的倾向。这实质上是在拆老板的台。二是要杜绝“闭着眼镜”干活,不用心,出问题上推下卸强调客观理由的倾向,防止岗位工的本位主义思想。三是杜绝不知道为借口,搪塞问题,逃避责任的倾向,在工作中要树立一种不知就问,不懂就学的风气。四是坚决杜绝质量说起来和谁都有关,做起来和谁都没关,问题严重时找几个垫背者严肃处理的倾向。

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质量问题,有赖于质量工作的全面加强。只有解决了上述的各级人员的意识问题,具体问题的解决才能在工作中势如破竹。建立质量管理的上层框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建立质量体系要根据工作的变化及时修订,也就是持续改进工作和管理评审工作要落实;二是重视质量教育培训,建立奖罚措施,严格地同时要慎理地执行,罚要得当,关注效果才是关键。三是突出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特别是突出一线质量检查员的作用,严肃处理针对质量工作人员的打击报复行为。

四、营销和服务中的质量意识

质量工作和售后服务是相互包含和互为依托的关系,在竞争这是优秀而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开拓市场的利器,而良好的质量则是稳定市场的保障。有人把竞争激烈的商战比作战场,真正的战场发展已经经历了拼人员多少、素质高低的过程,也经历了拼武器装备、拼打法、打后勤的过程。企业间的竞争也必须要经过比人员、比技术、比设备、比经营、比产品质量、最终比售后服务的模式。

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效益,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好酒也怕巷子深,有独特优点的产品,也应当尽可能通过服务向用户展示。对新产品,客户有一个从“认识”到“认可”的过程。

2. 要引导客户正确使用产品,有些时候所谓的产品质量问题是因为供需双方的沟通不充分导致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差异,从而造成了使用不当产生的。如果售后服务充分,好些问题可以解决在萌芽之中。

3. 建立良好的用户信息反馈机制,做到用户反映问题渠道畅通、快速、准确。针对问题特点分别及进处理,也是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衡量质量工作的标准,应该不仅是看他执行着什么标准,得到了什么部门或机构的认可,这些都是外在的标志。关键是看个企业的内部形成了什么样的质量机制,这是搞好质量工作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前提。

一、质量意识概述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集中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企业以质量

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

一个企业应该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意识教育,并且利用企业各种媒体—报纸、广告和有限电视等举办质量宣传,包括质量跟踪、各类专题,使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企业通过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质量意识活动,才能加速企业转变全体员工的陈旧质量观念,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在企业职工中牢牢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追求顾客满意度100%。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企业应在质量意识教育中,培植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才能真正把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充分体现质量意识的内涵和意义。

二、人本原理

质量管理,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组织质量、体系质量及其组合的实体质量。这就是人本原理。

1、人才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

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并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本职工作、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质量人才,是指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技能并在质量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在质量事业上的创造性劳动,对国家、行业、地区、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在质量管理中,质量人才是第一要素,对质量管理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国际近代质量管理发展史来看,日本的产品质量,从低劣的“东洋货”到超过美欧的产品质量,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十分重视并造就了一支质量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最早产生于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由于美国人休哈特、费根堡姆等率先研究和采用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方法,使美国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和稳定,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产的汽车竟占领了国际汽车市场的80%。

日本产品在40年代时质量低劣,当时的“东洋货”被世人视为“低劣产品”的代称,但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并培养和造就了水野滋、田口玄一、石川馨等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到60年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TQC”、“CWQC”和“全社会质量管理”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人的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照相机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美欧国家,位居世界前列。人口众多,

国土狭小并资源贫乏的日本国一跃而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MP)在80年代末期就已超过美国。

以色列是一个土地瘠薄、资源贫乏的小国,1948年5月建国,1993年人均国民收入却已达1.27万美元。其电子、仪表、航空等工业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发达国家军事工业和许多大公司的长期用户;农业人口虽仅占全国人口的5%,却人均年产值42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大量出口欧美。其依赖的就是高质量的人才。目前,以色列每100O居民中有135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而美、日、德、英却分别只有70、65、48和28人。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发表的论文在1987年时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的2倍,日本的4倍。以色列工厂或农庄的劳动者都具有相当高中毕业的学历,并经过职业培训方可上岗。正是高质量的以色列人振兴了以色列。

从理论上分析,人也是质量管理要素中的第一要素。

目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要素有“三大要素”与“五大要素”之说。

“三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见下图)。但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是处于主宰地位的,就如骑自行车一样。自行车的二个轮子是技术和管理要素,而骑车者这个“人”的要素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没有人,这辆自行车只能如死物那样,停放在原地,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五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由人、机器、材料、方法与环境构成,但在这五个要素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的。就象行驶的汽车一样,汽车的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这个“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没有驾驶员,这辆汽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

俗话说:“谋事在人”、“事在人为”。谋质量这事也在人,要把质量这事做好更在于人。就企业质量管理而言,更是以人为本。首先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素质;其次是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第三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技能)。他们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质量,也决定了其产品质量,若以函数关系式来表示,可以写成Q=fTM

式中:Q—一企业的质量或企业职工的工作质量;

f——系数;

T——企业技术水平或企业职工技能水平;

M——企业管理水平或企业职工的管理能力和认真负责工作态度。

一般来说,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该企业质量就好,就能走上兴旺发达之路,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佼佼者;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高,工人技能好,职工质量意识强、工作负责,则工作质量也高,产品质量也好。国内外无数企业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确定人的质量标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要提高人的质量,首先就应弄清什么是人的质量标准,从哪些方面来衡量人的质量,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世界各国、各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执照”与“证书”。如汽车驾驶员要有执照,电焊工要有“上岗证书”,工程师要有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仅我国目前就已有109种“执照”与“证书”。这些“执照”和“证书”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有关人员的质量标准。这说明,人的质量标准已进入一个科学化、定量化和规范化阶段。

美国学者在80年代后期首先设计出定量评价人的质量标准。该标准从个人的领导能力、其工作的计划性和改进能力等方面规定了30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三档十个分数级。如其第一项标准是:“对人诚实友好”,它的档次分数级别见表1所示。

表1 美国人的质量标准定量评价:

档很少有时常常

分数级1 2 3 4 5 6 7 8 9 10

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表3-1测评自己应得多少分数,依次类推。测评定30个项目后累计总分,并依据下列分数段,判定自己的质量。

A级230~300分高质量的人才

B级159~230分较高质量的人

C级129~158分需继续努力提高质量的人

D级90~128分应很好分析自己并确定质量目标的人

E级60~89分要使自己步入正规的人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先后开发“人才工程”,宝钢、新华制药厂等不少企业也严格实行了岗位资格证书。那么,质量管理人员自身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呢?我国人事与技术监警部门在1994年发布了《质量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这就是我国高、中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标准。

3、质量人才的培训与教育是贯穿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质量人才的形成决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坚持不懈的质量培训与教育。

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设有一个专门从事质量教育培训的机构——教育培训学院。这个教育培训学院经常与各高等院校及高级中学合作,利用学校作基地,开展各类培训班,从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到提高质量技巧的培养以及可靠性理论等,广泛开展质量教育。其所设置的课程有:质量管理与利润、质量成本、质量管理基本原理、领导层的质量管理、统计工序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设计质量工程、可靠性工程、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工程等15门课程。此外,大工业公司都十分重视在职质量管理人才的培训,做到有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培训教育。如IBM公司就在纽约开设了一个质量学院,每年培训各级质量经理和质量管理工程师3000人次。美国的一些工科和管理

工程大学中,也开设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课,社会上还有各种培训与咨询公司也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教育,从而组成一个纵横交错、多层次的质量教育网,为美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广泛深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日本更是始终抓住质量教育不放。在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首先是从对全体经营者及管理干部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接着就对现场职工进行质量教育。这种以质量管理教育为主的管理技术教育,是日本产品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另外,日本规格协会每年举办的标准化培训班,也同时讲授了质量管理课程,使标准化教育与质量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质量培训与教育工作包括三个层次与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个层次是高、中、低(即普及型)。三个方面是学历教育、专题培训和全民质量意识教育。一般来说,高、中级质量专业技术教育,质量博士、硕士、学士和大中专学历教育应由高、中等院校承担,专题培训班和普及型质量技术教育可由行业、地区以及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协会培训机构承担;而全民质量意识教育则必须由各级政府支持和倡导,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介等来共同承担。

在企事业单位,也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质量教育工作。首先,是“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和质量法制教育;其次,是质量管理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第三,是岗位业务技能教育与培训。三者都能有效地推行质量管理,是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摘要:质量管理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管理,一个人的意识、观念将直接影响其行为活动及结果。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创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质量工作,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关键词:质量;质量意识;意识教育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当前,兰州石化公司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质量观念、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结果,质量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意识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和观念是一个人工作行为的方向和指南。思想是行为的控制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搞好企业质量工作,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质量意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20年,企业员工新老交替,各岗位增加了大量的新员工,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因此说,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员工的质量意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一个企业练就的一种“内功”,是一座精神富矿。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就是强调从事具体操作的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量行为意识,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动作。良好的安全、质量意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质量,并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都必须为产品质量负责。 一个企业,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干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三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是处于主宰地位的。因此,首先要抓好“人”这个关键要素。员工有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信念、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创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 事实也证明: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落后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态度。一家著名美国企业的总裁曾经到一家著名日本企业参观学习时表示: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30%的技术加70%的态度。没想到日本企业的老板则说: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10%的技术加90%的态度。就拿我们兰州石化公司而言,现在的装置性能、检修装备能力、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相对于20年前有了极大的改善。结果我们的装置运行、产品质量、检修质量、服务质量却仍然常常出现问题。这说明技术设备往往不是决定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员工的观念和态度才是最

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

§质量和质量管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6月公布的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 1987年3月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公布,这5个标准是: 1、ISO9000:1987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 2、ISO9001:1987年《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3、ISO9002:1987年《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4、ISO9003:1987年《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5、ISO9004:1987年《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质量——“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一、对质量定义的理解: 1、质量是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如果不能满足需要,也就没有质量,所以满足需要是检验产品 质量的客观标准。 2、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3、产品质量特性可以用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指标表示,也是对用户需要的具体化和标准化。 4、质量程度、质量水平是采用一定的质量指标作相对的表示。 5、质量受诸多因素和活动所影响,它们综合地决定质量水平:人、机、料、法、环、测(Men、 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Measurement)。 6、质量及其经济成效是质量管理活动地成果。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全部管理职能地一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地制定与实施。 1、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职能中地重要职能。 2、质量管理地基本任务: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政策;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质量;不断降低物质消耗,降低质量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领导和职工地质量意识和素质,促进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地提高;研究和发展质量理论和质量科学。 3、质量管理是揭示产品产生、形成和实现运动地规律,运用规律指导质量管理活动: a、朱兰质量螺旋曲线——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提出的用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来 表达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或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该曲线被称为“朱兰 螺旋曲线。 b、质量循环图——由瑞典质量管理学家商德霍姆提出的。 c、质量环——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

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 (作者:石贵龙) 日本文化对其质量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危机意识、团队及学习等方面,美国文化与其质量管理的关系表现在注重逻辑思维、崇尚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借鉴日美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我国企业在质量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质量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贡献最多的质量管理思想、方法、技术,当属美国和日本。美国是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的发源地,世界上大部分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产生于美国;日本的质量管理理论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由美国传入后迅速发展和创新,在七、八十年代赶上甚至超过了英国。美国和日本的质量管理各具特色,是很多企业和学者研究的对象。质量管理是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是存在于特定文化土壤中的人所从事的管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传统相联系。本文从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出发,对美、日两国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得出对我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思路。一、日本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是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日本质量管理大师赤尾洋二曾经将当时的情形描述为“日本需要从欧洲和美国引进技术和产品做样品以制造类似的产品”。50年后的今天,日本产品的质量受到世界的赞誉,“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象征,日本也成为大量出口先进产品的经济强国,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1.危机意识使日本开展质量兴国运动并最终使“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象征 作为岛屿之国的日本,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恶劣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造就了日本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品质。20世纪40年代后期,日本处于战败后的困苦中,为摆脱困境、发展经济,日本意识到只有依靠产品大量出口才能发展经济,这就必须改变过去东洋货“质次价高”的形象,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国外市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发展经济的紧迫感使日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质量管理运动。日本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造,创新是日本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科学技术没有多少重大的发明创造,却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创新。日本对世界质量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两种质量改进方法——“质量机能展开方法”和“田口方法”。赤尾洋二博士受到Bridgestone轮胎公司久留米工厂提出的“工序保证项目一览表”连接了真正的质量和工序要因方面的启发,提出了从顾客的需求出发,通过“质量屋”把顾客的语言转换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语言的质量机能展开(Quality fnction deploy-ment)技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针对顾客对产品性能稳定性的要求创立的田口方法(Taguchi Methods),将实验设计和非线性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的设计阶段,提出了著名的三次设计思想。质量机能展开技术和田口方法是促使日本产品一跃成为“高质量”代名词的基本原因之一。后来这两种质量管理方法为美同所推崇。2.充分发挥“和魂”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做到持续改进 “和魂”和“洋”是构成日本文化的核心。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日本最早宪法的第一条就是“和为贵”,日本“忠于天皇、拼死无憾”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和魂”的集中表现。“洋”,是指外国的先进文化、技术或宗教。 日本企业家在质量管理中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和魂”精神。他们认为,企业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日本企业所采取的终身雇用制、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为持续营造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关于开展2014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公司于9月开展“质量月”活动。活动以“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和“推行卓越绩效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为主题,结合公司实际,此次质量月活动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突出重点,区别对待 针对各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的不同,活动对各车间和各部门提出了不同要求。要求各车间加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全力推行诚信交验工作,鼓励员工如实反映产品质量状况,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达到降本增效和提升红江品牌的目的;要求各部门按照2014年“质量提升”专项质量计划的要求,以“转作风、夯基础”为工作思路,重点围绕“建立产品质量控制规范,引入质量控制工具”的工作重心来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二、多种形式,宣传质量 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公司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质量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一是举办质量月专题黑板报评比活动;二是开展一次以“推动三个转变”或“转作风、夯基础”为主题的质量征文活动;三是各单位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班组学习等形式,对公司“质量月”活动通知进行宣贯,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质量自主管理,促进质量观念与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扎实基础,狠抓落实 公司高度重视此次“质量月”活动,要求各单位要统一思想,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做到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效果,将质量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使质量月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质量月”活动中,质量部将对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务求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各部门要及时向质量部反馈活动的开展情况,将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在公司内进行交流与分享,努力把“质量月”各项活动引向深入。

浅谈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

浅谈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 质量,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却又是一个最顽固不化的问题。我们所谓的质量,狭义上一般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广义则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体系质量以及我们员工的工作技能、个人与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我们公司所有运营相关的过程质量等。因为质量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包含了从接受客户要求、产品和过程开发到生产、售后等几乎所有的组织活动。所以,谈质量意识,必然是全员的质量意识,而非仅仅是质量人员或者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 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策划和实现过程中的职能划分将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 设计原因: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缺陷预防等; 2、 制造原因:如漏工序、参数超标等; 3、 物流原因:如先进先出、包装破损等; 4、 设备原因:如设备不稳定,报错等; 5、 个人原因:因工作习惯或态度问题,如标签贴错、混料等; 6、 原材料原因:如原材料的尺寸、外观或性能不良等。 基于以上六个职能分类,我们针对2016年和2017年的一些主要客户投诉进行统计: 如表所示,引起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生产、设计、以及员工个人三个方面,这也验证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质量法则。所以,要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就要提高全公司各个环节的质量,就要提高全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所以,提高质量意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质量培训:在今年下半年,将由质量部组织多轮关于质量意识及质量工具的培训,包括8D ,PMP ,6-Sigma 统计工具等课程; 47.06% 29.41% 17.65%5.88% 2016~2017客户投诉职能原因分类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当前,兰州石化公司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质量观念、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结果,质量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意识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和观念是一个人工作行为的方向和指南。思想是行为的控制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搞好企业质量工作,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质量意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20年,企业员工新老交替,各岗位增加了大量的新员工,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因此说,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员工的质量意识

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一个企业练就的一种“内功”,是一座精神富矿。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就是强调从事具体操作的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量行为意识,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动作。良好的安全、质量意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质量,并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都必须为产品质量负责。 一个企业,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干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三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是处于主宰地位的。因此,首先要抓好“人”这个关键要素。员工有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信念、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创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 事实也证明: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落后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态度。一家著名美国企业的总裁曾经到一家著名日本企业参观学习时表示: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30%的技术加70%的态度。没想到日本企业的老板则说: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10%的技术加90%的态度。就拿我们兰州石化公司而言,现在的装置性能、检修装备能力、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相对于20年前有了极大的改善。结果我们的装置运行、产品质量、检修质量、服务质量却仍然常常出现问题。这说明技术设备往往不是决定质量的

浅谈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2016年雷泰质量管理的重点 -------浅谈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在雷泰工作2个多月以来,质量管理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让我忧心忡忡。在这里,不想多说哪些方面的不足,就谈一下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之间的关系。 质量管理属于行为意识的管理,人的意识、观念对其行为活动及其导致的最终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的技术装备知识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树立严谨的质量控制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级,从而打造出优质的服务品牌。因此,“人”的质量意识的形成和提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质量意识从内容上讲,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对质量的认知。所谓对质量的认知,就是对事物质量属性的认识和了解。任何事物都有质量属性,这种属性只有通过接触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把握。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先接触事物的数量属性,例如事物的大小、多少,然后才可能接触事物的质量属性。质量相对于数量,可能更难把握。通常情况下,数量可能是事物的现象,而质量可能涉及到事物的本质。要认知事物的本质,没有一番艰苦的过程,往往是不行的。 (2)对质量的态度。这也是质量意识中最关键的。质量认知是形成质量态度的基础,但仅仅有质量认知往往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较高的质量意志,也不一定就能产生对质量的情感。也就是说,质量认知还不能起到控制人的质量行为的作用。 (3)相关的质量知识。所谓质量知识,包括产品质量知识、质量管理知识、质量法制知识等等。一般说来,质量知识越丰富,对质量的认知也就越容易,对质量也越容易产生坚定的信念。质量知识丰富,也能够提升员工的质量能力,从而使其产生成就感,增强对质量的感情。可以说,质量知识是员工质量意识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但是,质量知识的多少、质量意识的强弱并不一定成正比。 质量意识差的员工一听说质量二字,心中就会反感,不管领导如何强调,也难以把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意识强的员工,质量态度往往积极,不但能积极参加质量改进,而且能产生肯定性情感,心情舒畅,容易产生成就感;相反,员工的质量意识差,质量态度就会消极,也就会感到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或者烦躁、冒火、生气;或者恼怒、痛苦、不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常用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来解释所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责任不完全在于员工自己,关键在于我们的质量培训和教育。质量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当然,这里所说的质量教育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了办班上课、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平时通过开展质量活动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觉得要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质量意识,首先应当对员工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在质量教育中,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提高产品质量,对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的意义,使他们感到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很有价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强烈起来。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质量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员工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再次,还应当适当地采取奖惩、竞赛、考试等动机诱因,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这样我们质量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控制质量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产品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综上所述,员工质量意识问题是我们一切质量问题的根本,也是是我们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我们任重而道远。

品质人应具备的意识

品质人应具备的意识 服务意识 释义:品质部作为质量管理部门,具有为全公司提供技术质量工作支持的职能。高效、优质的服务,原于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 要求: 1、存于忧患,对于质量不能认为提高即可,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 要带有问题的眼光审视每项工作,需要怀疑一切;对于每项工作实施确认,不能轻易信任口头承诺或返修结果; 2、管理职责不是权力而是服务的责任; 3、实施“首问责任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解答或跟踪解答各单位和部门提出的相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责任; 4、每一位员工在科室内、每一个科室在品质部内,既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 5、每一位员工都要找到自己的顾客,分析顾客需求,不断满足顾客需求。 团队意识 释义:品质部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团队的目标和准则是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目标和行为准则。 要求: 1、在工作过程中,团队意志要高于个人意志; 2、在职责明确时要认真履行职责,在职责不明确时要主动承担责任; 3、对积极主动、业绩突出者要虚心学习、奋力赶超;对业务不熟、业绩平平者要热心帮助、真诚指导; 4、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管理意识 释义:品质部是公司管理部门,每一位员工既要做技术质量领域的专业人才,又要胜任管理职责。 要求:从推动公司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立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 1、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适应承担管理工作的要求; 2、分析、总结、提炼、概括——管理思维之道; 3、更细致一些,更精确一些,更全面一些,更审慎一些。 协作意识 释义:质量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品质部作为主管部门,承担组织调动各部门和单位参与质量工作的责任,其中每一位员工都承担相关的职责。 要求: 1、质量工作不能靠个人英雄主义,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完成任务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2、建立与部门内外各方面员工良好的协作关系是质量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 3、协作与共享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特质; 4、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加一大于二。 全局意识 释义:质量管理是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环节,品质部的工作是公司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 1、提高产品质量和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品质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正视自身差距,虚心接受批评,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是公司对品质部工作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要求; 3、任何情况下,人员、科室之间的工作分工都不应成为推诿扯皮的借口; 4、个人和科室利益服从品质部整体利益,品质部利益服从公司整体利益。 公正意识 释义:品质部承担对公司质量工作进行监督、评价与考核的职责。公正策划、准确判断、平等待人,是对每一位员工职业素养的考验。 要求: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论文关键词:质量质量意识意识教育 论文摘要:质量管理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管理,一个人的意识、观念将直接影响其行为活动及结果。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正确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严谨态度,才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这是创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质量工作,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当前,兰州石化公司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质量观念、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结果,质量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意识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和观念是一个人工作行为的方向和指南。思想是行为的控制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搞好企业质量工作,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质量意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20年,企业员工新老交替,各岗位增加了大量的新员工,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因此说,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员工的质量意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一个企业练就的一种“内功”,是一座精神富矿。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就是强调从事具体操作的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量行为意识,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动作。良好的安全、质量意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质量,并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都必须为产品质量负责。 一个企业,只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技术装备,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干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三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是处于主宰地位的。因此,首先要抓好“人”这个关键

品质管理培训

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1、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 质量意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集中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 2、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二、怎样树立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

关于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的建议

关于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的 建议方案 一、建议方案名称 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 二、建议方案的具体内容 实施时间:长期 实施范围:所有车间一线员工 实施方法:持续培训、适时认可和正确激励(必须及时、公正、公平、公开,以正激励强化为主) 实施人员:QA及QC、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管) 三、提出建议的依据 首先,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于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这里,我们并不否认QA和QC的重要性。 事实上QA的职责决定了它只能依据ISO9001标准和GMP规范确定公司的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编写能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控制程序和(或)标准操作规程(SOP), 这些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只是务虚的,是属于事前的预防范畴;只能间接决定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同样,QC尽管按其职责依据质量控制程序和检验操作规范以及检测技术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和生产过程后进行了务实的监控,但其实质只是对合格与否做了判定,属于事中控制和事后验尸,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质量水平的高低,其作用只是防止了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和市场,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相反,包括称量、配料、烘干、粉碎、压片、包衣、铝塑直至装盒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在内的生产环节则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则直接决定着各个工序的质量,是改进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其次、生产现场的GMP达标水平也决定于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如前所述,产品质量是通过一线员工实现的。具体而言,就是看他们是否依据生产现场GMP规范要求达到了如下三点过程工艺参数的要求: 按时,是工作成果在时限上的要求。要求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无超前或滞后。 保质,是工作成果在品质上的要求。要求工作必须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保量,是工作成果在数量上的要求。要求工作必须按规定的数量标准完成,无偷工减料、缺斤短两。 其前提,就是一线员工是否认识到了按时、保质和保量的重要性(这属于质量意识的范畴),是否有能力做到按时、保质和保量(这有属于质量能力的范畴)。所以,仅从GMP 达标来看,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也十分重要。 四、可行性分析 上述建议,只需召开15~30分钟班前会,由相关人员合理安排本职工作即可完成。 关于提议的持续培训:可由生产管理人员邀请QA及QC 人员每天确定一个质量主题(可结合上个班次或其他单位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质量危害信息分享和不合格原因分析,并通过相关的知识培训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相关的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和检查记录; 关于提议的适时认可和正确激励:可由生产管理人员邀请QA及QC 人员定期(建议每月)结和员工实际操作技能、质检合格率、质量记录填写、质量事件报告、质量原因分

品质部生产管理质量意识培训

一、质量与品质 质量:①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②量度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也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单位是 千克。 品质:1.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2.物品的质量 品质除了形容物以外,还形容人。 质量只形容物的好坏。 质量中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美的叫法, 品质日本、韩国、台湾的叫法. 质量三步曲:思维质量、行为质量、结果质量 思想决定行动 二、质量意识的内涵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集中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 一个企业应该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意识教育,并且利用企业各种媒体—报纸、宣传栏和广告等举办质量宣传,包括质量跟踪、各类专题,使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企业通过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质量意识活动,才能加速企业转变全体员工的陈旧质量观念,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在企业职工中牢牢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追求顾客满意度100%。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企业应在质量意识教育中,培植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才能真正把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充分体现质量意识的内涵和意义。 三、质量意识的功能 质量意识在产品质量形成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质量意识差,是工作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心理状态不佳,可能造成差错,发生质量事故,但毕竟是偶发性的。质量能力弱,工作质量当然不会好,但能力弱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提高。产品质量长期上不去,工作质量经常出差错,追究起来,往往就追究到质量意识上。质量意识如何,往往可以衡量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也可以衡量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成效。ISO9004:20000专门规定了“能力、意识和培训”,把质量意识与质量能力并列。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关于意识和培训,比能力和培训规定得更具体、更详细。从字面上看,其中一些内容,例如“文化和社会的习俗”、“组织未来的设想”之类,似乎与质量无关,但那正说明质量意识所需要的知识、思想、信念等,是相当广泛的。 质量意识的功能 质量意识具有对员工质量行为的控制功能,使其行为符合质量意识的要求。特别是在质量遇到冲击出现波动的情况下,质量意识往往能够坚定员工质量意识所指导的行为,不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或改变自己的质量行为。质量意识又具有对质量的评价功能。这种评价功能不是判断产品质量水平的能力,而是质量意识在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管理功能的价值评价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员工的价值观,或者说是质量在员工价值观中所占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质量意识在工作中还具有调节功能。员工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对质量的干扰、冲击、损害等等,需要员工进行必要的调节。质量意识就能起到这样的调节功能。它是质量意识的具体表现,但又有其独特的意义。

品质管理人应具备的十种意识

品质管理人应具备的十种意识 一、团队意识 释义:品质部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团队的目标和准则是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目标和行为准则。 要求: 1、在工作过程中,团队意志要高于个人意志; 2、在职责明确时要认真履行职责,在职责不明确时要主动承担责任; 3、对积极主动、业绩突出者要虚心学习、奋力赶超;对业务不熟、业绩平平者要热心帮助、真诚指导; 4、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二、管理意识 释义:品质部是公司管理部门,每一位员工既要做技术质量领域的专业人才,又要胜任管理职责。 要求:从推动公司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立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适应承担管理工作的要求; 2、分析、总结、提炼、概括——管理思维之道; 3、更细致一些,更精确一些,更全面一些,更审慎一些。 三、协作意识 释义:质量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品质部作为主管部门,承担组织调动各部门和单位参与质量工作的责任,其中每一位员工都承担相关的职责。 要求: 1、质量工作不能靠个人英雄主义,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完成任务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2、建立与部门内外各方面员工良好的协作关系是质量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 3、协作与共享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特质; 4、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加一大于二。 四、全局意识

释义:质量管理是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环节,品质部的工作是公司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 1、提高产品质量和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品质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正视自身差距,虚心接受批评,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是公司对品质部工作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要求; 3、任何情况下,人员、科室之间的工作分工都不应成为推诿扯皮的借口; 4、个人和科室利益服从品质部整体利益,品质部利益服从公司整体利益。 五、服务意识 释义:品质部作为质量管理部门,具有为全公司提供技术质量工作支持的职能。高效、优质的服务,原于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 要求: 1、管理职责不是权力而是服务的责任; 2、实施“首问责任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解答或跟踪解答各单位和部门提出的相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责任; 3、每一位员工在科室内、每一个科室在品质部内,既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 4、每一位员工都要找到自己的顾客,分析顾客需求,不断满足顾客需求。 六、公正意识 释义:品质部承担对公司质量工作进行监督、评价与考核的职责。公正策划、准确判断、平等待人,是对每一位员工职业素养的考验。 要求: 1、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杜绝评价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监督与评价——过程出于公心,结果体现公正,目的为了改进; 3、“吃、拿、卡、要”是质量管理的大敌。 七、现场意识 释义:为了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将质量工作的重心下移,每一位员工都要将自己的主要工作精力放到现场。 1、质量工作沉下去,质量水平升上来;

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1质量意识2、质量管理基本术语3、质量管理八大原则4、质量管理六大基础程序5、质量管理七大工具6、质量控制六个要素 7、8D工作方法8、质量管理9个要点9、设计开发中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意识 ●1、检验成本和分析 ●——公司有多少质检,一年成本是多少? ●——有多少检验设备和实验设备?投资有多大?维护、校验费用一年大概要多少? ●——以上检验方面的投入值不值得? ●——检验活动是增值活动吗? ●——如果不检验有什么风险? ●——这些风险会造成什么损失? 2、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发生在二战时期,美国空军降落伞供应商认为降落伞的合格率只能达到99.9%,但美国空军却不同意,他们认为必须达到100%,由此他们提出在厂商提前一周交货里随机抽出一件降落伞,让供应商厂家的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提升变为0. ●从这个故事您得出什么结论? ●故事体会: ●1、提高质量,总是有办法的。 ●2、许多人做事时总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和客户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绝对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 ●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你买到吃的,买到用的,比如面包理由头发,汽车刹车问题,鞋子断裂等等,及时对你来说几千分之一,但实际对消费者来说就是百分百,更何况,很多问题还是批量性的。 ●4、品质没有折扣 ●3、割草男孩的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个陈太太询问是否需要割草工人,而且提出很多能做到的,比如能割草的同时拔掉野草、能平整花园的四角等等。但那个陈太太说,他现在雇佣的人都做到了。男孩最后还问:那他现在还有其他没做好的吗?你还希望得到其他什么服务? ●其实,这个陈太太就是他服务的雇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这个故事典型反应ISO9001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关注顾客,让客户满意,超越顾客的期望,我们才有最忠实稳定的顾客。 ●2、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点:持续改进。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岗位,做一些持续改进吗? ●3、一个人或公司得到公正评价,有时候是有点难度的,所以有时候定期对客户做潜在期望的调查从而知道客人的真实期望和需求能提高顾客满意度。 ●99.9%的合格率够不够好!!! ●一个产品的实现肯定需要好多工序,如果每个工序的合格率是99.9%,那么到最后到客户手中的合格率是多少? ●每个不合格产品会产生多少索赔?产生多少保费?浪费多少客户的信任感?会降低多少满意度? ●我们不同的产品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风险? ●5、质量意识误区 ●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是很抽象的东西,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才能掌握 ●这是一点小问题,没有关系 ●以前也是这样的,没有关系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试题--答案

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考试试题(满分:100分) 部门:姓名:工号:得分: 一.填空.(40分) 1.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 2.质量不仅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社全)和(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质量改进是(合理利资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增加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3.奥其斯的口号是(创民族品牌,树科学观念)。 4.美国提出(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认为美国要重振经济,靠贸易保护不行,关键提高产品质量 5.中国提出(质量兴国)的方针并把提高质量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7.满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户满意的产品。日本人提出(用户是帝王)就是强调企业必须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 8.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是(品质的定义)(质量系统)(工作标准)(质量的衡量). 二,问答题.(60分) 1.列举10个以上不符合要求将付出的代价?(10分) 答:(1) 重新加工(2) 赶工(3) 临时服务(4)工作重复运行(5)存货过多(6)顾客抱怨(7) 退货8) 停工时间(9) 调解(10) 保证 2零缺陷行动六要素是?(10分) 答:(1) 仔仔细细制定要求(2) 与他人协调工作以符合要求为准则(3) 报告错误时无需害怕(4)非常重视预防工作(5) 避免双重标准(6)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3.品质成本分哪两大类?(5分) 答:运作品质成本和外部保证品质成本 4成本与哪四种质量有关系?(10分) 答:1.设计质量2制造质量3运作质量4外部质量保证 5我们应具有那些意识?(列举5个以上)(15分) 答:1、购入不好的材料,就难有好的成品。2、不依照标准的作业方法操作,不良率会增高。3、工作场所不讲究(清理),会造成更多的不良。4、机器、工具、模具平时不保养,生产不出好产品。5、不良品多,效率就低,生产奖金受影响。6、不良品多,经常返修补货,交期有问题,就得加班赶生产。7、不良品多,是一种不光荣的事情。8 、以厂为家,以厂为荣. 6.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什么?(10分) 答:1.你所做的工作,自己是否满意?2、你所做的工作,后工序的人是否满意?3、你所做的工作自己满意及后续的人满意,这是你的「责任」。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当前,兰州石化公司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质量观念、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一种行为意识的结果,质量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意识就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和观念是一个人工作行为的方向和指南。思想是行为的控制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搞好企业质量工作,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质量意识。真正达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近20年,企业员工新老交替,各岗位增加了大量的新员工,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的员工才能做出的产品。”这是海尔集团的至理名言。因此说,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员工的质量意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一个企业练就的一种“内功”,是一座精神富矿。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就是强调从事具体操作的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质量行为意识,要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动作。

施工质量意识教育

第三、四阶段昌平区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昌平区秦屯河及支沟白浪河治理工 程三标段 质 量 意 识 教 育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务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四阶段昌平区中小河道 治理工程-昌平区秦屯河及支沟白浪河治理工程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6年1月

目录 关键词 (1) 内容摘要 (1)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1) 二、工程质量预控意识.........................................................2(一)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概念................................................2(二)加强对配属队伍的培训 (2) 三、过程质量监控意识 (3) 四、过程质量检查 (4) 五、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 (一)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4) (二)在施工过程时严格检查技术资料与工程质量 (5) (三)材料控制 (5) 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质量管理人才机制 (5) (一)团队教育机制 (5) (二)激励与监督机制 (6) (三)优奖劣罚机制 (6) (四)采用优胜劣汰机制 (6) 七、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度 (6) (一)质量责任制 (6) (二)现场会议制度 (6) (三)现场质量检测制度 (7) 八、加强验收工作 (7)

质量意识教育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意识规章制度 内容摘要:在目前日益壮大的建筑企业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成为了工程管理的核心。它不仅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财产安全有联系,还维系着我们的生命。通过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探索,从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消除引致事故发生的隐患,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重点注意事项,帮助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就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施工过程复杂,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也逐渐增多,为了实现施工控制的目标,一定要进行强化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按照要求的质量计划规范施工,消除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隐患,培养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建立、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的开展施工。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伴随着日益壮大的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施工质量是人们永恒不变的关注话题。因此,强化管理意识,在项目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意识”决定“行动”这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从项目经理、决策基层做起,在施工前线组织和指挥员工工作的领导人就是项目经理,他的管理态度与决心直接影响到工程管理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