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谱法的沿革

记谱法的沿革

记谱法的沿革
记谱法的沿革

记谱法的沿革

于点

华东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系

2014级

10140530110

记谱法的沿革

于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 10140530110

摘要:记谱法是音乐记录的重要形式和直接手段,它反映了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记谱法的历史研究、创新性记谱法研究、记谱法与音乐教育研究、记谱法的解译研究、中外记谱法比较研究、记谱法与其文化生境关系研究等方面。成果颇丰,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

关键词:记谱法中外音乐

导论:我国的记谱法源于四千余年前,而西方的记谱法至少在公元9世纪已经出现。无论中外记谱法在音乐普及中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记谱法从构成因素类型可以分为:文字谱、音位谱、奏法谱、图标谱、数字谱等;从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具体型乐谱、意向型乐谱;从流通功能可以分为:通用性记谱法、乐(器)种性乐谱、宗教(民族)性乐谱、新技术乐谱等。

一、记谱法的历史研究

对记谱法的源流和发展历程的研究,篇目很多,如马春莲《论音乐记谱法的演进与发展》、肖东英《论记谱法体系的起源与发展特点》、蔡觉民《西方传统记谱法的变迁》等。又如朱默涵《古琴传统记谱法沿革探微》则对古琴这一文人乐器记谱法专门进行梳理,内

容详实。此类研究对象涉及中外记谱法,种类繁多,相关研究人员对其产生的时间、流变

沿革等问题予以梳理。

二、创新性记谱法研究

记谱法的创新是吴道恭《论六线谱》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专门研究记谱法的著作。作者

详细论述了六线谱的创制缘由、思路及记谱规范等问题。此类研究还有石峰《标图谱记谱法》、吕钰秀《声图谱:一种新的记谱法――以琵琶文曲<思春>为例》、魏官泽《坐标式音乐记谱法》等论文,这些研究也分别对图标谱、声图谱、坐标谱等进行阐述,交待相关

记谱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在五线谱、简谱等基础上局部创新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此类研究成果的接受面非常窄,二是研究成果本身的适用面参差

不齐,很多问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三、记谱法的解译研究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自身特点,给后人留下很多至今无法解决的难题。特别是

关于记谱的破译方面,符号晦涩难度大。老一辈学者叶栋、黄翔鹏等,今人陈应时、刘崇

德等对此着力颇多。

陈应时《浅谈唐传两种琵琶谱的记谱法》、《论敦煌乐谱的记谱法》等论文材料丰富、论据有力、论证扎实。刘崇德《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碎金词谱今译》等著

作是解译成果的集中展现。漆明镜《<魏氏乐谱>解析凌云阁六卷本全译谱》对其工尺谱的声器乐进行了解析,并和律吕谱、现代音高进行了对应分析,对一些特定符号解析和现代音乐的时值、三连音、装饰音等一一对应。此类研究还有程天健《西安鼓乐记谱法及其读

谱研究》等。笔者《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中,也对《玉音法事》记谱法进行了部分试析。但是整体来说,曲谱的解译研究部分仍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

四、中外记谱法比较研究

中外记谱法的比较研究,数量有限。在此杨健《中西记谱法研究》、姜春花《韩中古

乐谱记谱法研究》较有代表性。姜文对韩国的古乐谱记谱法中,具有代表性的记谱法律字谱、宫商字谱、工尺谱、略字谱、肉谱、合字谱、五音略谱、连音标、井间谱等九种加以

概述,并将其与中国的古乐谱记谱法进行了比较。对于有留学背景,了解中外文化的学者

有待进一步深入加强对此类问题的比较研究。

五、记谱法规范及其他方面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杨荫浏全集(第6卷乐种研究)》记谱法提纲部分,

文中从音乐种类、构成音乐的因素等方面看记谱问题,对速度、流水板节奏符号、朗诵符号、滑音的记谱,及笛、胡琴、琵琶、三弦、筝、打击乐等器乐记谱中的问题等民族音乐

记谱规范问题进行探讨。纽恩堡《记谱法》也详细地叙述了五线谱规范。霍华德?里萨蒂《新音乐语汇――现代音乐记谱法指南》则详细描写了科技革命之后新技术影响下的现代

音乐记谱规范。此外,吕锤宽《南管记谱法概论》主要对南管记谱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

思考,并作出规范。

还有宗教性记谱法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赞美诗的文字记谱法研究》,区域性乐

谱研究《麻阳苗歌记谱法浅论》,单一器乐记谱法研究《竹笛五线谱记谱法的初步探索》,音乐传播角度的记谱法研究,臧艺兵《记谱法的变更对中国音乐的传承传播影响》,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8f14688041.html,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隶属于社会发展学院,招收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研究方向,两个研究方向的参考书不同。因为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招生信息要到2016年9月左右才会发布,所以备考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的同学可以先以2016年招生信息为准进行备考复习,并实时关注院校信息更新,也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中国史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5中国通史。研究方向:01 历史文献学、02 专门史、03 中国古代史、04 中国近现代史。 初试参考书目: 635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教程》(2011年修订本),李天石、王建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本书编写组,中华书局,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教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F087 中国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教程》(2011年修订本),李天石、王建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本书编写组,中华书局,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教出版社。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世界史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6世界通史。研究方向:01 专门史、02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03 世界近现代史。 初试参考书目: 636 世界通史: 《世界史》(6卷本)吴于瑾,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F088 世界史通论: 《西方文化史》,姜守明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即 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何承天的这种“新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 6.蔡元定“十八律”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建阳人,南宋律学刮虱理学家。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其十八律是以古代“三分损益法”十二律为基础,而于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应钟六律后,各增加一个比本律高一“古代音差”的变律而成。各变律亦系用“三分损益法”从仲吕继续推舞誓卜次而得。蔡元定增加六个可选择的变律,就頁可比较妥当地解决旋宫的问题,但增加律数仍不够理想。 7.朱载堉及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字伯勒,安徽凤阳人。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于乐律学、音乐史及数学、历学等方面著作,并编订了供实际应用的《乐舞全谱》,改编创作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作品。他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律历融通》(书前有1581年序言)。而在1584年定稿的《律学新说》一书,称它为“新法密率”,随后又在另一著作《律吕精义》(约1596)中详细阐述这种“新法密率”的计算方法,并列出了全部的计算结果。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现代计算的十二平均律的频率完全相同,只是前后次序正好颠倒,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计算。 二、中国古代主要的记谱法 1.声曲折 是汉代出现的记录歌或诗歌演唱所用的一种弯弯曲曲的、表示声音高低的一种记谱法。

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33131001 于建钊 摘要: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造人故事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对中、希神话中的造人神祗的性别、形象、造人材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字:造人神话性别形象造人材料 从小我就从儿童读物里读到了希腊神话,从神话中了解了许多神和他们的故事,宙斯、美狄丝、阿波罗、赫尔墨斯、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赫拉等神的形象和故事我都是耳熟能详,而所有希腊神话故事的第一章都是讲造福人类的普罗米修斯,而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女娲造人的故事。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造人故事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正如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样,作为人类童年时代产物的神话,经过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些反映该民族原始生活状态和原始信仰的古代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真正根源。正如潘世东先生指出的那样“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1]古代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各自流传下了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有很多有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带有各自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比如两种文化中都有神造人的故事:中国神话想象人是由女娲创造的,根据《风俗通》的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希腊神话中则把造人的功绩归于普罗米修斯:“他(普罗米修斯)知道天神的种子埋藏在泥土里,便用泥土按天神的样子塑造了人类。他从各种动物心里摄取了善和恶,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人类就这样诞生了。”[2]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女娲居然是一位女性!像这样把一位女神当作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来歌颂,在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正确的解释恐怕要从女娲神话产生的年代上去找。女娲神话诞生的时间应该早在母系氏族时期,也只有当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年代,才有可能诞生这样对女性的赞歌。随着中国社会步入男权为主的时代,中国神话中动人的女性形象就越来越少。中国神话中反映出来这种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很大部分归咎于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犁田收获,都需要强壮的男丁才能更高效率地进行。由于体力上天生不足,妇女只好在家中养儿育女,纺纱织布,生活上和经济上都要仰仗男性,经济上的依附性进而造成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希腊文明属于人类文明的第三代,其神话产生的时间也晚于中国。具体反映在造人神话上,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普罗米修斯就是一位男性,而他最先造出来的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只是到后来宙斯为了惩罚人类,令赫尔斯塔司造出潘多拉后,世界上才有了第一个真正的女性人类。而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潘多拉是为了让人类受罪才被创造出来的。这些都是古希腊中扬男抑女思想的反映。但是随着希腊民族向海洋的进发,男子一连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出海捕鱼或跨海经商,回到陆地如果得不到妻子的照料和很好的休息,就无法继续生产劳动。久而久之,男性和女性间形成了一种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的关系,女子的社会地位又逐渐回升。反映在神话中,希腊十二位最重要的主神中,女性神祗就占了五位,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乐谱)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合、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我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

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我国现在大多用五线谱写谱,而前些年我国最流行的是简谱,那么在古代我国是用什么记谱的呢? 在我国古代,记谱的方式是工尺谱。在古代,无论是词、曲、戏曲等音乐,都是用工尺谱记谱的。工尺谱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首调制工尺谱与简谱雷同,只是直书与横书之差异,工尺谱以板眼标示节拍,与简谱的底限节拍符号比较,简谱比较精密. 固定调制工尺谱是南管音乐文化的主要根据,就是演奏的风味精随.它存在南琵琶的指法与音阶节奏等,也是箫法的根据,若译成简谱或线谱,符号会更多,更难一目了然,若简化了指法,就会演奏不出南管风味,匡住了原来箫弦的灵活的空间. 我认南管工尺谱是一种很有效率的记谱模式,虽然箫法需要经过学习才能了解,没有在谱中明确标示给箫的意义,这只要再一套箫法手册来补足,虽然至今仍无,在我计划中. 一开始我学习南管时先译谱学习,後来发现是缘木求鱼,才下定决心学工尺谱,至今仍很多人不相信工尺谱的优点,觉得很可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南管旋律中的音符有主辅关系,主音是琵琶骨干音,辅音是润腔旋律,润腔旋律是灵活应用由箫发挥,但又有琵琶指法的相对关系作为贯晢(连,停)依据或润腔规则.若只译琵琶谱,会发现很简单,箫法也跟著消失,若连润腔旋律都译,就会只有一种标准,参考某人的吹奏者当下作为後人的版本,琵琶指法变了,箫法死了,其结果是南管变成一般华乐. 我对上述两大系的工尺谱都有所接触,我认为前项被取代已属必然,因无所特色,只有文化流传意义吧!後者是很难被取代的,除非要放弃其原有的美学特色. 我认为南管的工尺谱只要南管还在,它应该不会消失.至少台湾的教育体系纳入了,就好

论普罗米修斯英雄精神

天和地被创造出来,大海波浪起伏,拍击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鸟儿在空中歌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衹族的后裔,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伊阿佩托斯的儿子。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他有一个女友,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他们繁衍生息,不久形成了一大群,遍布各处。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他们的四肢,也不知道该怎样使用神赐的灵魂。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梦中的人形,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却不知道发挥自身的作用。他们不知道采石,烧砖,砍伐林木制成椽梁,然后再用这些材料建造房屋。他们如同蚂蚁一样,蛰居在没有阳光的土洞里,觉察不了冬去春来夏至;他们做样样事情都毫无计划。 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另外,他教会他们占卜,圆梦,解释鸟的飞翔和祭祀显示的各种征兆。他引导他们勘探地下的矿产,让他们发现矿石,开采铁和金银。他教会他们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 普罗米修斯是死亡之神伊阿佩托斯之子,宙斯的堂兄。他和雅典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游玩。一天普罗米修斯来到大地上,他看到蓝天,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只是单调了些,他用泥和水捏了一些和神一样的泥人,雅典娜向泥人吹了口气,泥人们立刻有了生命,这就是最初的人类。 那时宙斯和他的兄弟们正在和其父交战,普罗米修斯的母亲能够预知未来,她知道宙斯在这场战争中会获胜,于是与儿子一起帮助宙斯。 不久后,宙斯击败了他的父亲克洛诺斯成了新的主宰。然而他对人类并不重视,并拒绝向人类提供最后一件礼物——火。可是普罗米修斯想出了巧妙的办法,他拿来一根又粗又长的茴香秆,扛着它走近驰来的太阳车,将茴香秆伸到它的火焰里点燃,然后带着闪烁的火种回到地上。 宙斯见人间升起了火焰大发雷霆,决定报复人类。他命令以工艺著名的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尊美女石像,雅典娜用魔法赋予石像生命;赫耳墨斯给其传授语言的技能;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她种种诱人的魅力。宙斯给这美丽的形象取名为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因为众神都馈赠给她一件危害人类的礼物。他把这个年轻的女人送到人间,她径自来到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的面前,请他收下宙斯给他的赠礼。普罗米修斯曾经警告过他的弟弟,不要接受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任何赠礼,而要立即把它退回去。可是,埃庇米修斯忘记了这个警告。潘多拉走到埃庇米修斯的面前,突然打开了盒盖,里面的灾害像股黑烟似地飞了出来,其中包括疾病,灾难,嫉妒,偷盗,贪婪,罪恶等等。在盒子底部还留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潘多拉依照万神之父的告诫,趁它还没有飞出来的时候,赶紧关上了盖子,因此希望就永远关在盒内了。从此,各种各样的灾难充满了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日日夜夜在人类中蔓延,肆虐,而又悄无声息。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先秦部分约20% 秦汉至隋唐约40% 宋元明清约40% 4)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各计20%,共计60% 分析论述题:1小题,各计40%,共计4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考试内容: 第一章夏商西周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夏商西周和各部族的关系 第二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三)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诸子百家 第三章秦汉 (一)秦帝国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 (二)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东汉的政治 (四)两汉文化:经学、史学等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短暂统一 (二)东晋南朝的政治与经济 (二)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三)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与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第五章隋唐五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二)唐朝前期政治

(三)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四)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五)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唐代的崇道(六)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周世宗改革 第六章宋、辽、西夏、金、元 (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六)宋元的社会经济 (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程朱理学等 (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二)明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三)清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四)明清国家制度 (五)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0级中文三班武晨鹏(2010011404) 当我们放眼任何一个国家或是文明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他们的地理环境。因此,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对比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本论文从地理环境入手,比较中西方古国文化的不同发展经历,对两者形成现如今的政治、经济、科学、思想原因作出简要地分析。并希望能以此为加强两方对彼此观念冲突方面的互相理解与包容做出贡献。 1.文化与地貌综述 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况是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6%,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4%。即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近海地区在东部与南部,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文文化应该是以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文化,其中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代表。 西方文化与地理环境概况欧洲大陆基本呈现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加上欧洲面积本不大,这就使欧洲各地到海洋距离都不远,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公里,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约1600公里左右。因此,欧洲人文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参融而催生的文化。而欧洲文化的主要源泉是古希腊文化。 对比对象经过对上述概况的分析可以得知,本文所对比的中西方古文化以古黄河流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为代表。文化是居住在不同地区人民历经千年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历史的沉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同时,文化也是由许多不同的内容构成的,本文主要对经济、政治、思想、科技艺术、精神几方面进行探讨,以得出我的结论。 2.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经济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可见,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也由于农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流传有一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重要。事实上,早在公元前5000年,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就已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稻谷培育技术。农业的发展需要几个自然要素,肥沃的土壤,丰沛的灌溉水源,充足的阳光。 土壤中国的农业经济是典型的大河流域经济,重要的农耕带都在大江大河的周围。因为我国河流分布众多,拥有许多由河流冲击沉淀的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这些地方不只是土壤肥沃又较松软还地势平坦,十分有利于开展大规模农业。 水源中国农业不是只能依靠河流的灌溉,因为中国地区的降雨量也是十分丰富的。 根据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的叙述,有所谓15英寸等雨线的概念,在等雨线的东南,我国平均每年有至少15英寸的雨量,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学者罗兹·莫菲著《亚洲史》,则有所谓季风亚洲的概念,我国与亚洲其他部分之间多有高山阻隔。夏季,远离海洋的亚欧大陆中央区会迅速升温形成热空气团,热空气上升,周围海洋饱含水蒸气的较冷空气涌入,到达陆地上空,特别是遇到丘陵或高山时,被迫上升的湿气团迅速冷却、凝结形成降雨。 光照与温度光照不只代表阳光还代表了温度。中国基本处在北温带,而且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拥有充足且适度的阳光和温度,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于其他经济模式的因素中国形成一个自然封闭的地理环境,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存在古人无法克服的地理障碍。 东北方向为大、小兴安岭、外兴安岭以及严寒的西伯利亚;正北方向为蒙古高原及严寒的西伯利亚;西北方向,通过河西走廊,可进入新疆,但将面临沙漠与高山的阻隔;西南方向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即便是今天我们也很难翻越;东方和南方则是大海,以古人的技术条件,尚不具备在风高浪大的海洋上航行的能力。

略述中国历代音乐记谱法

略述中国历代音乐记谱法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磨砺与融合,凝聚与发展,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格局,先祖们在与自然斗争的同时,靠着智慧与百折不挠的精神,使我国的文化得以记载和传承下来,音乐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以它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 乐谱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把转瞬即逝的乐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记写下来,使得后人可以恢复原曲使曲调“死而复生”。 1.早期的记谱法就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乐谱产生的较早。早在周代,公元前11 世纪―公元前7 世纪就曾有过乐谱的雏形。约在公元前2 世纪成书的《礼记》中就有名叫“投壶”和“燕射”的仪式上敲击大小鼓的符号,共有两种。一个是圆圈一个是方框,分别表示击大小鼓,敲一下记一个字。中国早期的大多数谱式都沿用了以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方式。这种记谱方式较容易,但《礼记?投壶》中的符号没有音高意义,只是击重节律的鼓点,所以算不上是真正的乐谱。但表明古人已经有记谱的雏形了。 而真正最早的乐谱是文字谱,从公元前4 世纪《管子?. 地员篇》中,宫商五音字谱,到《吕氏春秋》中的十二律吕子谱,距 今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两种字谱都与乐律学有关,但不是记录音乐旋律的乐谱而是记录音高的字谱系列。我们相信,汉代就有乐谱,只是没有传到现代,在公元前1 世纪成书的图书目录中就记载有歌曲谱,例如:目录中有一本书叫《河南周歌诗七篇》与文对应的

是《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歌诗”就是“歌词”,“歌声曲折”就极可能是“歌曲曲调”。那自然就是歌曲谱了。实际上,保存至今最早的旋律谱是琴谱,《碣石调?幽兰》它以文字形式记录演奏时左、右两手指法位置。它是一首用四千九百五十四个汉字详细记录每个音在古琴上第几根弦,第几徽位,以此来记录音乐,此谱虽为唐人抄写,但却是南朝两代的音乐。这种记谱法是按照前人叙述的方式去演奏,而并不是直接记出节奏、音高,因此它与我们今天的记谱法概念有很大的差距。 2.古琴减字谱我国已知的古谱据统计有二十多种,但唐代最流行的是减字谱与燕乐半字谱。唐人曹柔首创减字谱,“乃作减字法。字减而义尽,文约而音该”。以前的古琴谱是用文字详细叙述每个音左右手的弹奏指法的,形式比较繁琐,而减字谱的出现把原来要用很长一句话来记载一个音的左右手弹法变得简单多了。恰如明代琴曲《太古遗音》中所指出:“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减字谱用简笔字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以及各种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一般来说,它是由左右手的指法符号拼合而成的。例如:“散勾一弦”是由三个简笔字划组成,“艹”表示散音,即空弦音; “ㄅ”是指向内勾弦,叫“勾”;“一”即表明弦位,即一弦。宋元以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一一古琴音乐之所以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它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度是现代五线谱也不能替代的,在原有音乐信息忠实贮存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

乐谱中常用的提示记号

简谱中常用的提示记号 [杜光:怎样识简谱] (一) 速度记号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用来标明乐曲在进行中快慢的记号称为速度记号。 (二) 力度记号 音乐中音的强弱称为力度。用来标记力度强弱的记号称为力度记号。 下面为常见的力度记号: 中文意大利文缩写 最弱 ppp (较少用) 很弱 pp 弱 p 中弱(稍弱) mp 中强(稍强) mf 强 f 很强ff

最强fff(较少用) 渐强Cresc. 渐弱dim.或decresc. 强后即弱fp (三)表情术语 表情术语是指明歌(乐)曲在演唱(奏)时表情要求的文字标记。表情术语的作用主要为帮助演唱(奏)者更好、更快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 (四)其他记号 1.连线记号 连线记号用弧线标记。 连线记号通常有两种用法: (1)连线(又称延音线)。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音高的音符,唱(奏)成一个音,其时值与拍数为几个音符之和。 (2)圆滑线。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符,使其唱(奏)得连贯、圆滑。在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旋律分句常用连线;在管弦乐曲中,则表示连奏或一弓奏完。 2.延长记号

延长记号用标记。 延长记号通常有三种用法: (1)记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如:或,表示该音符或休止符可根据作品表现的要求而自由延长时值(一般可延长一倍的时值)。 (2)记在小节线上,表示两小节之间要休止片刻。 (3)记在双纵线上,表示乐曲到此结束。因为这种记号通常标记在乐曲的中 间部分,因此也称“中途终止记号”。如 3.断音记号 断音记号也称顿音或跳音记号,在简谱中用或标记。记有断音记号的音符都应唱(奏)得短促而富有弹性。 断音记号有以下两种: (1)在音符上方加记一个空心小三角,表示演唱(奏)原音符时值的1/4。 (2)在音符上方加记一个实心小三角,表示演唱(奏)原音符时值的1/2。4.保持音记号 保持音记号又称持续音记号。用短横线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符稍强并充分保持其音值,即表示该音要演唱(奏)得饱满有力。

探究不同记谱法记录同一音乐作品呈现的差异性

探究不同记谱法记录同一音乐作品呈现的差异性 发表时间:2018-09-28T09:46:48.31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作者:羊帆 [导读] 作为记录音乐的方法——记谱法,其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其中,我国惯用且最具代表性的记谱法当属传统的工尺谱和简谱了。——以昆曲《皂罗袍》为例 羊帆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作为记录音乐的方法——记谱法,其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其中,我国惯用且最具代表性的记谱法当属传统的工尺谱和简谱了。长期以来,广大音乐工作者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记谱法来记录音乐,不断推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记谱法,因而我们感受到的音乐也是各具特色的。为了具体感受在运用不同的记谱法来记录同一音乐作品时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我们不妨以昆曲《皂罗袍》为例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记谱法;昆曲;工尺谱;简谱;差异性 记谱法是一种运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来对音乐进行记录的方法。通常,我们将其记录的图像称为乐谱。记谱法种类繁多,包括简谱、五线谱、减字谱、工尺谱、古琴谱和纽姆谱等记谱法。并且,记谱法会因国家、民族、文化、信仰以及时代发展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现出各自的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记谱方式中,存在着一种常用“工”和“尺”等字来记录谱子的记写方法,这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工尺谱”。众所周知,工尺谱属于文字记谱法,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唱名谱。现如今通行的工尺谱是由唐宋时期的“燕乐半字谱”(又称“俗字谱”)发展变化而来的。也正是因此,燕乐半字谱又可称为“古工尺谱”。 为了具体感受同一音乐作品在工尺谱和简谱两种不同形式的记谱法记录下呈现的差异性,我们可以《皂罗袍》为例进行探究。昆曲工尺谱是记录声乐唱腔的记谱法,由于歌唱艺术本身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工尺谱的记录会更加精准、详尽。工尺谱除了能够展现音高符号,还有其他关于音的记写符号。例如,“、”意为重复前一音,其又被称为“叠音”或“掇音”,这是昆曲唱腔中常用的一种重复音手法。再如,“,”表示在前一音先稍高,之后轻落,再转高或者接唱下一字腔,是昆曲中常用的去声字装饰唱法。详见谱例1《皂罗袍》。 谱例1 昆曲唱腔最主要的特征是“细腻婉转”,所以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昆曲演唱过程中的精髓——润腔。

普罗米修斯深度解析

这是一部极好的片子,但是看了一连串的影评,多数是骂娘的,骂娘的都是没看懂,觉得导演糊弄观众了。也有少数影评是在捧,在分析的,但又捧的地方又不对,分析也全不在点上。索性自己写一篇,给自己理思路,也给大家理思路,并请诸位冷静等待斯科特的导演剪辑版。 1. 楔子 一直很好奇中国古典小说的写法。现代小说的写法是要注意结构的,如同砌墙造屋,严丝合缝,首尾相应,不多一条梁,不少一只角。但古典小说却如同一片荒原,四野茫茫。从最遥远处的一星墨点开始勾绘宏大的框架。 西游记的开头是“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封神榜从盘古开始说起,红楼梦的开头是女娲补天,多出了块石头,故名《石头记》。镜花缘从王母过生日说起;三国和水浒算是写实派,一个从周朝说起,一个从本朝说起 此类楔子几乎成了小说必备,一番长长的叙述,但与之后要开始的故事完全脱节,往往要到了结局时分,才知道楔子的作用。就好似佛所说的因缘,楔子的存在就是为了证因果,讲道理。旧时茶馆里的说书人,讲到结局时,惊堂木一拍,听众恍然大悟,原来中心思想在这里等着你呢! 但最初故事的产生并非为了宣扬枯燥的伦理道德,而是为了纯娱乐。在那个文字还没建立的远古,无书可读,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没有非诚勿扰和原始好声音。夜晚野兽出没,整个部落的人只能点起火堆,围坐在一起,讲天花乱坠的故事,这是消遣,也是一种安全感。 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后,依然很流行讲故事,只是讲故事这件事开始变得低俗。古人说“文以载道”,但在古人说这句话时,“文”并不包括小说。文是八股文,修身治国平天下。写小说是要被人看不起的(写黄色小说更是被人看不起,至今无人知晓写出《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所以,小说是不负责“载道”的,要写得跌宕起伏,吸人眼球才是正经事。 到了近一百年,五四运动,中国的小说越写越开始讲道理。于是,鲁迅就开始指责起那些只讲故事而不启民智的鸳鸯蝴蝶派来------这是题外话。 回过来说“载道”。想要“载道”又必须会讲故事,孔孟都是讲故事的好手,诸子百家在各地游说诸侯王,都是要先说段故事,然后才讲道理,于是王信服。《圣经》里全是故事,教人信仰主的奇迹,教人信仰末日审判,教人信仰信主得拯救。 故事载道,这是人类伦理的构成。 就此由言,西方伦理两个重要的来源,一个是希腊神话,一个是《圣经》。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逝,帝国崩坏,四分五裂,希腊逐渐势微,罗马崛起。希腊文化,多神崇拜却一路由罗马延续了下来。公元前27年,在彻底并吞了由希腊人统治的埃及后,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那些希腊众神,只不过换了个罗马名字,继续供于庙堂中受人膜拜。

西方文学与文化习题库定稿(有答案)

祝大家复习开心,考试取得好成绩! 陈玉蓉 《西方文学与文化》课程考试使用题库 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适用班级:12理工广电班 第一章古代文化与文学 1.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是 C A.英雄时期 B.荷马时期 C.古典时期 D.希腊化时期 2.贺拉斯是下列哪个时期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B A.共和时期 B.黄金时期 C.白银时期 D.希腊化时期 3.荷马史诗的内容与发生在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是 B A.希波战争 B.特洛亚战争 C.伯洛奔尼撒战争 D.十字军战争 4.《俄狄浦斯王》中,当俄狄浦斯最终发现自己被命运捉弄成为“杀父娶母”的人之后,惩罚自己的方式是 A A.刺瞎双眼,自我流放 B.拔出宝剑,引颈自刎 C.砍去右手,离开宫廷 D.剃去须发,远走他乡 5.被后人尊为“悲剧之父”的诗人是 A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6. “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B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7.美狄亚的性格特点是 A B C D A.聪明热情 B.敢作敢为 C.热烈追求平等 D.毒辣多变、带有原始特点的泼辣 E.温柔顺从 8.《伊利亚特》中半人半神的大英雄是 A A.阿基琉斯 B.赫克托耳 C.普罗米修斯 D.帕里斯 E.俄狄浦斯王 9.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的作品是 A A、《俄狄浦斯王》 B、《美狄亚》 C、《俄瑞斯忒亚》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0.被马克思称作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的古希腊英雄是B A、阿基琉斯 B、普罗米修斯

中国特有记谱法工尺谱

中国特有民间记谱法--工尺谱 工尺谱是为我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直到今天许多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在研究整理民族音乐遗产、向民间音乐学习方面,它仍有着积极的特殊的意义。工尺谱系何时开始创用,已很难考查。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对工尺谱各音的写法与今天通用的写法也颇不一致。目前我国各地所流行的工尺谱,在写法上和读上也仍然大不相同。详尽地、系统地研究工尺谱,是个专门的学问,也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这里所介绍的仅是这方面的一般常识。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书写的,但近二三十年来,也有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的。 工尺谱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词源》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可相当于do、re、mi、fa、sol、la、si。即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同音名高八

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 工尺谱中音的长短是用板眼符号(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如果一个音的时值超过一拍以上时,那末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一直线。直线所占的时间根据音的长短标记的总原则。近四十年来,在工尺谱的直行书写中,除了以上所讲的音值标记外,往往还在字的左侧或右侧加用纵线来表示。纵线的记写和意义与简谱音符下的横线相同。一拍内包括六七个以上的字或节奏较复杂时,大都用加赠板(拍的细分)的方法来记写。在工尺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乐句的划分。乐段的标记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段与段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一种是分段记写。在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歇板和歇眼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写一“勺”字,而在这个“勺”字的右侧注明板或眼的符号;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个空隙的右侧,即记板眼符号的地方,记以歇板或歇眼符号。歇板符号用“x”或“△”来标记。 上面所讲的歇板和歇眼的写法,都是表示一拍开始时的休止,但在旋律进行中,往往不是在一拍的开始处休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清楚的写法是在休止的地方写上一个“勺”字。如果要在一拍半的音后面休止半拍时,一般都用歇眼符号“△”写在板的符号“×”的下面来表示。工尺谱中调的标记,数十年前和现行的已大不相同。工

常用音乐符号解释

音乐英语词汇 (aliquot tone,harmonics,flageolet tone 即upper partials)(voice)register 音区 (whole)tone 全音 a cappella 无伴奏合唱 absolute music 纯音乐,非标题音乐 absolute pitch 绝对音高(听觉) abstract music 抽象音乐 accent 重音 accidental(s)变音记号 accordion 手风琴 acoustics 声学 Added-sixth chord 加六度和弦 allemande 阿勒曼德 altered chord 变和弦 Anti- impressionism 反印象主义 anticipation 先现音 anvil 乐砧 aria 咏叹调 arpeggio 琶音 ascending 上行 atonality 无调性 augmentation 展开 augmented sixth chord 增六和弦 augmented triad 增三和弦 augmented 增(音程) authentic cadence 正格终止 ballata 叙事曲 ballet 芭蕾 band music 军乐 band 军乐队 bar 小节(bar line小节线,measure) bariton 男中音 Baroque 巴洛克 bass clarinet 低音单簧管 bass clef 低音谱号 bass drum 大鼓 bass tuba 低音大号 bass 低音号 bass 男低音 bassoon 大管(巴松) bel canto 美声 binary form 二段式,二部曲式(AB)

(完整word版)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相似之处: (1)两朝都是在长期分裂割据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共549年的分裂局面,在战国七雄的斗争中打破六国的合纵政策,取得了统一。隋朝结束了自晋朝(公元316年灭亡)短暂统一后270多年以来的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2)两朝确立并加强了中央集权,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制定确立的中央集权官制: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中央设宰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废分封,划分天下为36个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立“三师”,“三公”和“五省”,其中掌握实权的是五省。这种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这些制度大体上一直被沿用至封建社会末期。 (3)两朝都建设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在水利设施方面,秦朝修建都江堰,使关中变为沃野千里,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对南方地区的水上交通意义重大。隋朝修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也加强了经济的往来。 (4)军事上,长城在抵御匈奴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秦朝将原来的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东西万余里的屏障,有效

减轻了匈奴南下攻击秦朝的威胁。隋朝在建国后也曾修缮过长城,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军事方针,有效的分化和瓦解突厥的势力。因为当时两个国家在多个政权的争夺中才取得胜利,各方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在内外压力都大的情况下,采取防御政策是最好的应对方法。由此可知:“长城的修建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或若干个对峙的政权中处于防守的一方是否受到攻击一方的强大压力,当压力大,防守一方不足与之争衡,长城的兴建就成为必要,反之就没有必要了。” (5)两朝统治者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则派人去琉球和西域,同时采取“和亲”政策离间突厥,瓦解其势力。 (6)两朝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二世而亡; 秦朝兴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劳民伤财且赋税过重,轻罪重罚,严刑峻法,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尖锐,最终爆发农民起义,被刘邦所灭。隋朝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使隋朝出现“举国就役”的局面,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并且隋炀帝好大喜功,排场奢华,用帛缠树,曾有西域人问道“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更加激发了民众的起义之心,在“百姓困穷,财力俱竭”时爆发了起义,被李渊所灭。 (7)两朝都为后世的繁荣垫定了基础,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汉朝初建时大多“汉随秦制”,且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奉行“无为而治”;唐朝吸取隋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开明政策,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太宗,懂得农业的重要性:“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失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于是,他“不夺农时”,减少徭役征发,对回归流民减免赋役,终出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