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学系统建模作业

动力学系统建模作业

动力学系统建模作业
动力学系统建模作业

动力学系统建模作业

问题V :请分析两端带有弹簧阻尼器支撑的刚性梁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振型、幅频响应曲线、相频响应曲线)。

Figure: 由弹簧阻尼器支撑的刚性梁

1. 刚性梁的有限元建模和网格划分

本题中刚性梁的材料参数为弹性模量211m /100.2N E ?=,密度3/7850m kg =ρ,泊松比3.0=μ;梁截面为方形,几何参数为m m H B L 1.01.0m 2??=??。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15.0进行几何建模,对刚性梁自动网格划分(精细)后节点数6275个,单元数1104个,最后在刚性梁的两端添加弹簧(Ground To Solid)和阻尼(Ground To Solid),并设置弹簧的刚度m /100.16N K ?=,阻尼

m /s 2.0?=N C ,得到刚性梁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刚性梁的有限元模型

2. 刚性梁的模态分析

通过WORKBENCH对刚性梁模态分析后,得到其前10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描述如表1所示,前10阶的模态振型见图2。

表1 前10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描述

阶数固有频率振型描述

1 0 整体绕X轴转动

2 0 整体绕X轴扭摆

3 2.34E-04整体绕X轴扭摆并沿X轴左右摆动

4 1.02E-03刚性梁左端绕X轴扭摆并在Z方向摆动

5 17.27整体在Y轴方向上下振动

6 30.894两端在Y轴方向来回上下摆动

7 128.57两端在Z轴方向同向振动

8 133.5两端在Y轴方向同向振动

9 348.8整体在Z轴方向双阶摆动,两端振幅前后最大

10 350.59整体在Y轴方向双阶摆动,两端振幅上下最大

(a)第一阶振型(b)第二阶振型

(c)第三阶振型(d)第四阶振型

(e)第五阶振型(f)第六阶振型

(g)第七阶振型(h)第八阶振型

(i)第九阶振型(j)第十阶振型

图2 刚性梁的前十阶模态振型

3. 刚性梁的谐响应分析

通过模态叠加法来分析刚性梁的谐响应,在刚性梁的上表面施加沿Y轴方向

竖直向下的激励力为N6

0.1 ,频率范围为0—1000Hz,边界条件的施加如图3

10

所示,得到X轴方向的幅频和相频响应曲线如图4所示,Y轴方向的幅频和相频

响应曲线如图5所示,Z轴方向的幅频和相频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

.

图3 刚性梁上的激励力

(a)幅频响应曲线图(b)相频响应曲线图图4 X轴的幅频和相频响应曲线图

(a)幅频响应曲线图(b)相频响应曲线图图5 Y轴的幅频和相频响应曲线图

(a)幅频响应曲线图(b)相频响应曲线图

图6 Z轴的幅频和相频响应曲线图

从图4、图5和图6可知,频率在(0-1000Hz)范围内,在X、Y和Z轴方向上的幅频响应曲线均表现为随频率的增加而递减,在(0-350Hz)范围内骤减,在(350-1000Hz)范围内平缓递减,这也验证了在固有频率范围内刚性梁的振幅较大;并且在Y轴上的幅值的数量级最大而X轴和Z轴的幅值为同一个很小的数量级,说明刚性梁的主振方向为Y向。在X和Z轴方向上的相频响应曲线图表现为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在Y轴方向上则表现为递减,并且Y轴上的相位角的

数量级很小(X轴和Z轴的相位角在同一个较大的数量级)。

系统动力学模型部分集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系统动力学复习过程

系统动力学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的基模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上网成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生理和社会心理两方面来分析上网成瘾症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是网络现象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青少年上网成瘾基模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上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一些上网者、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网络迷恋(网瘾)。如: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情迷恋、网络制作迷恋、网络交际迷恋、网络色情迷恋等。所谓上网成瘾就是指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逾7950万,居世界第二,其中56%的互联网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由此可见,青少年是网络重要使用群体。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上网成瘾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建立流位流率系 流位:家庭学校教育程度L1(t);流率:家庭学校教育程度改变量R1(t)。 流位:上网玩游戏时间L2(t);流率:上网玩游戏时间改变量R2(t)。 流位:学习成绩L3(t);流率:学习成绩改变量R3(t)。

流位:户外活动时间L4(t);流率:户外活动时间改变量R4(t)。 流位:生活压抑程度L5(t);流率:生活压抑程度改变量R5(t)。 主导结构流位流率系:{(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确定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图 1.L1(t)不仅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因素影响,同时受到L4(t)及L2(t)和L3(t)的影 响。上网时间越长,那么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的获得的愉悦和成就感就越多,学生在现实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就越多,而L3(t)提高和L4(t)的增多以及L2(t)所支配的时间,能够有效通过人际关系和学习成就感影响R1(t)的变化。2.L2(t)增多必然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更多的愉悦感和现实中不能得到的 成就感使生活压抑程度降低,并间接的影响学习时间和L3(t)及L4(t)的安排以及L5,L1(t)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认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因此R2(t)受到L1(t)、L3(t)、L4(t)、L5的共同影响 3.L1(t)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和人生的认知和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主 动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并通过出上网之外的L2(t)来加强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认可得到尊重,因此R3(t)受到L1(t)、L2(t)、L4(t)、L5(t)的共同影响。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 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 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勺支持,如:PD PLUS 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

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I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 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 )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国外系统动力学专家来华讲学,走出去就是派留学生,如:首批派出去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其藩教授等,另外,还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 2 )编译编写专著

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及试地的题目详解

作业题 1、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主要零部件在各种运用情况下,特别是在高速运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用力。 2、车辆系统动力学目的在于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①确定车辆在线路上安全运行的条件; ②研究车辆悬挂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对振动及 动载荷传递的影响,并为这些装置提供设计依据,以保证车辆高速、安全和平稳地运行; ③确定动载荷的特征,为计算车辆动作用力提供依据。 3、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4、动力学性能归根结底都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性能。 5、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定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它的变化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而称为随机不平顺。 (1)水平不平顺; (2)轨距不平顺; (3)高低不平顺; (4)方向不平顺。 6、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蛇行运动的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7、自由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取决于车辆振动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振动频率)。

8、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9、具有变摩擦减振器的车辆,当振动停止时车体的停止位置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停滞区。 10、在无阻尼的情况下共振时振幅随着时间增加,共振时间越长,车辆的振幅也越来越大,一直到弹簧全压缩和产生刚性冲击。 11、出现共振时的车辆运行速度称为共振临界速度 12、在车辆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激振频率与自振频率接近,避免出现共振。 13、弹簧簧条之间要留较大的间距以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簧条接触而出现刚性冲击 14、两线完全重叠时,摩擦阻力功与激振力功在任何振幅条件下均相等。 15、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把车体、转向架构架(侧架)、轮对等基本部件近似地视为刚性体,只有在研究车辆各部件的结构弹性振动时,才把他们视为弹性体。 16、簧上质量:车辆支持在弹性元件上的零部件,车体(包括载重)及摇枕质量 17、簧下质量:车辆中与钢轨直接刚性接触的质量,如轮对、轴箱装置和侧架,客车转向架构架,一般是簧上质量。 18、一般车辆(结构对称)的垂向振动与横向振动之间是弱耦合,因此车辆的垂向和横向两类振动可以分别研究。 19、若车体质心处于纵垂对称面上,但不处于车体的横垂对称面上,则车体的浮沉振动将和车体的点头振动耦合起来。

车辆系统动力学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柏满飞 1. 设计要求 1.1 汽车参数 1.2 性能要求 2. 牵引电动机量值的设计 2.1参考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取如下电动机参数: 2.2电机额定功率值 汽车轮胎半径:0.2794r m = 则齿轮传动的传动比:,max max =3.2930m g n r i V π= 则车辆转动惯量系数:2 121 1.07 g i δ δδ=++=, 式中10.04δ=,20.0025δ= 则电机的额定功率值:()2 2221 77.45235 t f b r f a D f f a M P V V Mgf V C A V kW t δρ= ++ += 取整可以选额定功率值:80t P kW =

2.3电机外特性曲线 由以上参数得该电机的外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 图 2.1 电机外特性曲线 3. 加速性能的检验 基于牵引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齿轮传动比以及车辆的参数,可以计算车辆的加速性能即加速时间和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对应关系。 计算0100/km h -加速时间: 100 2 10.211 2 a p g r a D f M t dV s T i MGf C A V r δ ηρ==--? 满足性能要求。 4. 爬坡能力的检验 应用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齿轮传动比,以及车辆的参数,并由行驶过程中汽车驱动力和阻力关系式: p g t T i F r η= ()21 cos sin 2r r a D f F Mg f C A V ααρ=++ 由此可计算得出牵引力和阻力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从而可计算出车辆的爬坡能力。

系统动力学定义(精)

系统动力学定义 系统动力学出现于1956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W.Forrester福瑞斯特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是一门以系统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要手段,定量地研究系统发展的动态行为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王其藩教授在他所著的《高级系统动力学》中给出了系统动力学的内涵曰: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是一门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的科学,是一门交叉、综合性的学科。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地取决于其内部的动态结构与反馈机制,系统在内外动力和制约因素的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和演化。系统动力学是从运筹学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鉴于运筹学太拘泥于“最优解”这一不足,系统动力学从观点上做了基本的代写硕士论文改变,它不依据抽象的假设,而是以现实存在的世界为前提,不追求“最佳解”,而是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由此,系统动力学在传统管理程序的背景下,引进信息反馈和系统力学理论,把社会问题流体化,从而获得描述社会系统构造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记忆能力和高速运算能力而获得对真实系统的跟踪,实现了社会系统的可重复性实验。不同于运筹学侧重于依据数学逻辑推演而获得解答,系统动力学是依据对系统实际的观测所获得的信息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并通过计算机实验室来获得对系统未来行为的描述。当然,系统动力学建立的规范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的简化与代表。一个模型只是实际系统一个断面或侧面,系统动力学认为,不存在终极的模型,任何模型都只是在满足预定要求的条件下的相对成果。模型与现实系统的关系可用下图形象地加以说明。

系统动力学模型

1.1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综述 海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层含义,即海洋经济的持续性、海洋生态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运用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海域承载力理论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我国的海洋产业入手,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从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海洋管理和海洋开发技术等方面总结我国海洋开发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国外学者对海洋资源的发展和研究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模型,认为技术在海洋资源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则以具体省份为例研究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对辽宁省所拥有的海洋资源进行概述后,分析了辽宁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开展海域资源价值折损评估,采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利用我国重要海洋产业数据,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并从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及管理等角度总结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学者从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研究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着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 1.2 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到20 世纪70 年代初系统动力学被用来解决很多领域的问题,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系统动力学到20 世纪70 年代初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们相信它是研究和处理诸如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相互连带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工具。基于市场均衡论和信用风险理论,完善运用于分析代际消费计划的系统动力学机制模型,并提出可替换选择。国内学者将系统动力学运用于研究资源与

社会系统动力学作业

农业系统工程作业(之一) 情报收集系统因果关系与系统流图分析 姓名:丁志超 学号:20102096 班级:农经一班 2012-12-15

一、系统描述 本系统主要考虑情报搜集系统和反情报系统的运行机制。 1、情报搜集系统 主要分析情报搜集数量、情报分析数量和情报产品数量三个变量。情报搜集数量受情报搜集速率和情报分析速率两个变量影响:情报搜集速率增大和情报分析速率的减少会增加情报搜集数量,并产生信息延迟。情报分析速率受情报分析速率和情报产品生产速率两个变量影响:情报分析速率的增加和情报产品生产速率的减少会增大情报分析数量,并产生信息延迟。而情报产品数量会随情报产品生产速率增加而增加。 另外,情报搜集速率会受公开来源资料搜集、人力情报搜集和技术手段情报搜集还有情报需求差额和产生的情报的影响,而情报需求差额又受情报搜集数量和需求方需求的影响。情报分析速率会受密码分析、图像释读分析、技术分析、遥测分析、情报搜集数量和情报分析差额影响。情报分析差额受情报分析预计量和情报分析数量影响。情报产品生产速率受情报分析数量和情报失误量影响。情报失误量会受情报服从政策概率、需要之时之处信息缺失概率、流行观点发生概率、镜像思维概率和欺骗情报数量影响。 2、反情报系统 主要分析加密情报数量和欺骗情报数量两个变量。加密情报数量受加密速率和欺骗情报形成速率影响:加密速率增大和欺骗情报形成速率减小会增大加密情报数量。加密速率又会受加密情报缺额和产生的情报两个变量影响。加密情报缺额受需要的加密数量和加密情报数量影响。欺骗情报形成速率会随加密情报数量增加而增加并受反情报概率影响。欺骗情报形成速率直接正影响欺骗情报数量。欺骗情报数量又直接影响情报失误量。 3、情报搜集系统与反情报系统的关系 首先,反情报系统产生的欺骗情报会影响情报搜集系统中的情报产品生产速率。 其次,反情报系统可以看做情报搜集系统的协流。 二、系统因果关系图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画出情报搜集系统与反情报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与模拟就是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就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与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与系统的行为,它们就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就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与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与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与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与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与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就是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就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与代表,而不就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与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与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与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就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就是长期的,不就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就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与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就是一个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就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与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就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与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与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就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就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与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就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与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就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a.正向因果链A→+B:表示原因A的变化(增或减)引起结果B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变化(增或减)。

系统动力学作业2知识交流

系统动力学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091 组长:孙玉洁 0911050112 组员:马海红0911050103 侯程程0911050127 许翠霞0911050117 李敏0911050123 姬海平0911050129 刘丽敏0911050109 邓婉莹0911050105

系统动力学简介 1,发展和特点 系统动力学(SD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W.弗雷斯特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综合控制论、信息论和决策论的成果,以计算机为工具,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SD 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此后在整个60年代其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的应用几乎遍及各类系统,深入到各种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SD 经历两次严峻的挑战并走向世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利用DYNAMO 仿真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的仿真实验,从而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 2.SD 的研究对象 SD 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系统。该类系统的突出特点是: (1) 社会系统中存在着决策环节 (2) 社会系统具有自律性 (3) 社会系统的非线性 SD 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系统作为非线性多重信息反馈系统来研究,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的模型化,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对社会系统结构和行为进行分析,为组织、地区、国家等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模型特点 (1) 多变量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 以仿真试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 (4) 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SD 工作程序示意图 5.基本原理 SD 的四个基本要素—状态或水准、信息、决策或速率、行动或实物流 SD 的两个基本变量—水准变量、速率变量

车辆系统动力学 作业

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 课程名称:车辆系统动力学 学院名称:汽车学院 专业班级:2013级车辆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宋攀琨 学生学号:2013122030

作业题目: 一、垂直动力学部分 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车辆1/4模型,并利用模型参数进行: 1)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车轮动载荷传递特性分析; 3)悬架动挠度传递特性分析; 4)在典型路面车身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5)在典型路面车轮动载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6)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7)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 8)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9)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模型参数为: m 1 = 25 kg ;k 1 = 170000 N/m ;m 2 = 330 kg ;k 2 = 13000 (N/m);d 2 =1000Ns/m 二、横向动力学部分 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二自由度轿车模型,并利用二自由度模型分析计算: 1)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2) 汽车的瞬态转向特性; 3)若驾驶员以最低速沿圆周行驶,转向盘转角0sw δ,随着车速的提高,转向盘转角位sw δ,试由 20sw sw u δδ-曲线和0 sw y sw a δ δ-曲线分析汽车的转向特性。 模型的有关参数如下: 总质量 1818.2m kg = 绕z O 轴转动惯量 23885z I kg m =? 轴距 3.048L m = 质心至前轴距离 1.463a m =

质心至后轴距离 1.585b m = 前轮总侧偏刚度 162618/k N rad =- 后轮总侧偏刚度 2110185/k N rad =- 转向系总传动比 20i =

(完整版)动力学建模方法与解法总结

目录 1 刚体系统 (1) 2 弹性系统动力学 (6) 3 高速旋转体动力学 (10)

1 刚体系统 一般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刚体通过铰链等约束联系在一起的力学系统,为一般力学研究对象。自行车、万向支架陀螺仪通常可看成多刚体系统。人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简化为一个多刚体系统。现代航天器、机器人、人体和仿生学中关于动物运动规律的研究都提出了多刚体系统的一系列理论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多刚体系统按其内部联系的拓扑结构,分为树型和非树型(包含有闭链);按其同外界的联系情况,则有有根和无根之别。利用图论的工具可以一般地分析多刚体系统的构造,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组。也可从分析力学中的高斯原理出发,用求极值的优化算法直接求解系统的运动和铰链反力。依照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对这些模型进行研究,对于精确地掌握这些对象的运动规律是很有价值的。 1.1 自由物体的变分运动方程 任意一个刚体构件i ,质量为i m ,对质心的极转动惯量为i J ',设作用于刚体的所有外力向质心简化后得到外力矢量i F 和力矩i n ,若定义刚体连体坐标系y o x '''的原点o '位于刚体质心,则可根据牛顿定理导出该刚体带质心坐标的变分运动方程: 0][][=-'+-i i i i i i i T i n J F r m r φδφδ&&&& (1-1) 其中,i r 为固定于刚体质心的连体坐标系原点o '的代数矢量,i φ为连体坐标系相对于全局坐标系的转角,i r δ与i δφ分别为i r 与i φ的变分。 定义广义坐标: T i T i i r q ],[φ= (1-2) 广义: T i T i i n F Q ],[= (1-3) 及质量矩阵: ),,(i i i i J m m diag M '= (1-4) 体坐标系原点固定于刚体质心时用广义力表示的刚体变分运动方程:

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横向学科,是基于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新学科,是通过建立流位、流率系来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一门学科。其解决问题的独特性在于:系统动力学是基于因果关系和结构决定行为的观点,从系统内部的微观结构入手进行建模,以微分方程(组)为分析工具,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分析研究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行为的内在关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系统动力学的出现始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Jay W.Forrester)教授。1950年代后期,系统动力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领域。初期它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波动,市场股票与市场增长的不稳定性问题。1960年代福瑞斯特教授的《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成为系统动力学学科的经典著作,它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案例。这本著作也是系统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本点鲜明地表明了它的系统辩证的特征。它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 系统动力学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与国内著名专家钱学森提出的复杂系统分析方法——“综合研讨厅”(Metasynthesis)方法是相互适应的。它强调系统综合推理的方法,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的模型,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用于定性与定量地研究系统问题。它可用于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等一类复杂大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作为实际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大系统的“实验室”。模型的主要功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个进行学习(模型运行结果的比较、选择)与政策分析的工具,并使决策群体或到整个组织逐步成为一学习型组织。本文所研究的土地流转问题,虽然是一个区域的局部问题,但显而易见,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其涉及的因素之多、广、杂等特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般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一问题。因此可以考虑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3.2.3系统动力学建模 系统动力学的整个建模过程,要采用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的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

具体思路如下: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合理而又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

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a.正向因果链 A→+B:表示原因A 的变化(增或减)引起结果B 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变化(增或减)。 b.负向因果链A→-B:表示原因A 的变化(增或减)引起结果B 在相反方向上发生变化(减或增)。 如图

系统动力学建模作业指导说明

系统动力学作业 1.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1. 找出问题,要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2.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动态假设(Dynamic Hypothesis),这也就是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划分系统层次与子块,确定总体的与局部的反馈机制。 3. 从问题根源出发,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系统。 4. 对模型进行测试,确保现实中的行为能够再现于计算机模型系统,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藉助模型进行模拟与政策分析,可进一步剖析系统得到更多的信息,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反过来再修改模型。 5. 设计、测试各选择性方案,减少问题。 6. 实施方案。 通常,这些步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回顾和提炼,有时候需要回到上一步去。例如,第一步找出的问题,到了后来也许会发现只是一个更为严重问题的征兆而已。 2.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独特之处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模型有下列主要特点: ①模型中能容纳大量的变量,一般可达数千个以上。 ②它是一种结构模型,通过它可以充分认识系统结构,并以此来把握系统的行为,而不只是依赖数据来研究系统行为。 ③它是实际系统的实验室。通过人和计算机的配合,既能充分发挥人(系统分析人员、决策者等)的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创造等能力的优势,又能利用计算机高速计算和跟踪能力,以此来实验和剖析系统,从而获得丰富的信息,为选择最优的或次优的系统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④模型主要是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分析计算,主要计算结果都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也就是说,模型能处理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的复杂时变系统(如社会经济系统)的有关问题。 3.系统动力学与优化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的优缺性及适应性的比较 系统动力学观点与已有的且用于构造社会生态系统模型的优化方法等技术有本质上的区别,如计量学。基于行为学的计量科学,利用经验数据诸如统计上的微积分来定义所涉及变量间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模型由独立参变量的历史演化而成,统计学用来确定等式的系统参数,这些公式用于连接其他独立变量。那种不需要内在作用信息的模型可以用这些技术进行构建。证券市场模型分析股票价值的波动以及涨落周期等就是运用的这些方法。他们无需尝试收集公司运作的内部信息,因为一个公司价值的涨落是由新产品和新的竞争对手决定的。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目标是不同的。它的目的是获得对系统行为的结构性原因的理解。这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 时Sr“卅…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任务)调研 * 问气定义划 定界限政策分析与模空便用系统分析*结构分析* 建官方程*修改模型

----------------------- 时磊5说--------- - ------ ---------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⑵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 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 +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