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 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

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

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 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a .正向因果链 A →+B :表示原因 A 的变化(增或减)引起结果B 在同一方向上发生 变化(增或减)。

b .负向因果链 A → -B :表示原因 A 的变化(增或减)引起结果 B 在相反方向上发生 变化(减或增)。

如图

流图法

流图法又叫结构图法 ,它采用一套独特的符号体系来分别描述系统中不同类型的 变量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①状态变量 状态变量又称作位,它是表征系统状态的内部变量,可以表示系统中的物 质、人员等的稳定或增减的状况。 状态变量的流图符号是一个方框, 方框内填写 状态变量的名字。 显然,能够对状态变量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只是速率变量。 状态 方程可根据有关基本定律来建立, 如连续性原理、 能量质量守恒原理等。 状态方 程有三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微分方程表达、 差分方程表达和积分方程表达。 在 一定的条件下,这三种表达方式可以互相转化。如图

5.建模方程类型

以财政补贴为例

PT.K=PT.J+PTL*PT.J*Time 式中

PT.K—第K年财政补贴(万

元);PT.J—第J年年财政补贴

(万元);PTL—年财政补贴率

程序模块如图

方程建立好后,设置变量和时间步长,检查模型,运行得到模拟图像和预测数据下面用人口的出生率为例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我们可以认为有人口性别比例,人口年龄分布,政策系数等一般来说人口性别比例应该是1:1,但是考虑到统计的实际的数据有可能不是1:1,这个可以通过历年的不同性别的人口数量得到,人口年龄分布即为:婴儿,小孩,青年,中年,老年等。影响出生率的当然就是达到生育年龄的青年和中年(一般16~45 岁)。政策系数即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严格程度(政府部门可以得到)。如果严格执行“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政策系数=1,随着执行程度的放松,其值增加。例如,如果实施“一对夫妇两个孩”的人口政策,政策系数=2。

迁入迁出的人口数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得到。下面主要看下这几个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建模方程

d(出生率)/d(时间)= “青年和中年(一般16~45岁)”出*生率* (性别比)/(100+ 性别比)*政策系数+(迁入-迁出)*系数(函数);(也有可能符合一定的非线性方程之类的,要继续深入的研究)模型参数估计常用方法:

应用统计资料、调查资料确定参数;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如经济计量学方法,算法等;从模型中部分变量关系中确定参数值;根据模型的参考行为特征估计参数值专家评估。

此处借用别人的图像解释效果。

GRAPH

Time (Year)

0-14 岁1 1 1 1 1 1 1 1 1 1 1

15-64 岁2 2 2 2 2 2 2 2 2 2 2

65 岁及以上3 3 3 3 3 3 3 3 3 3 总人口4 4 4 4 4 4 4 4 4 4

5.模型里还可以加入数学函数,逻辑函数,取大取小函数,阶跃函数,开关函数,延迟函数等,进而模型将会更复杂。

其他的小系统模块(投资收益,缴费金额等)的建模类似。

6.把每个小的系统模块的微分方程或者差分方程,输入系统,运行模块即可得到模拟曲线和一些模拟预测数据,通过改变变量,反复试验可以得到主要影响变量,每个小的系统模块再进行集成,一层一层的就可以得到目标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根据每次的实验结果给出相关的政策与对策。

案例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案例分析报告(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预测与决策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1202 学号:2204120202 学生姓名:陈维维 2014 年11月

案例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目的与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例如,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11242.85元,最低的青海省仅为人均8192.56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9397.89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7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 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镇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8年截面数据模型。影响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MBA数据、模型与决策:“亚太地区的商学院”案例分析

数据、模型与决策 案例研究作业:亚太地区的商学院 BUCT MBA2013 2013230051 2013年11月 【摘要】在本篇案例研究作业中,我们组的同学对亚太地区商学院的一些统计数据做了研究,熟悉了极值、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系数、相关系数等基本统计指标;学会了利用图形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找到了MBA学员起薪高低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对MBA考生的建议;认识到了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这门课或许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感谢】周荣喜和余乐安两位导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辛勤授课令我们受益匪浅,在此深表谢意!

目录 1.对亚太地区25所商学院的数据集进行汇总 (3) 1.1.数据汇总表 (3) 1.2.根据数据汇总进行分析和解释 (4) 1.2.1.每年招生人数 (4) 1.2.2.Students per Faculty(每位导师带的学生数) (4) 1.2.3.本国学生学费 (5) 1.2.4.外国学生学费 (5) 1.2.5.学生的平均年龄 (5) 1.2.6.外国学生比例 (6) 1.2.7.学生起薪 (6) 2.通过汇总数据进行比较 (6) 2.1.本国和国外学生学费的差别 (6) 2.2.要求工作经验和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学校学生平均起薪的差别: (8) 2.3.要求英语测试和不要求的学校学生平均起薪的差别 (10) 3.探寻起薪高低的秘密 (12) 3.1.探寻的目的 (12) 3.2.探寻的过程 (12) 3.2.1.制作色阶图表并直观地加以观测 (12) 3.2.2.根据色阶表格的观测对相关关系做出假设 (13) 3.2.3.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散点图)来验证直观假设 (14) 3.2.4.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来验证直观假设 (16) 3.2.5.用加权平均数和柱形图来验证关于年龄分布与起薪关系的假设 (17) 3.3.探寻到的高薪秘密和给考生的建议 (18) 3.3.1.考生自身素质需同时满足的条件 (18) 3.3.2.学校的选择需同时满足的条件 (18) 4.该案例研究有感:此门课程或许改变我们的一生 (18)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模型工具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1.Strategy 1.1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 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

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 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 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Operation 2.1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1研究背景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发展受人类、社会、经济、政策、科技和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呈现高度非线性、多回路、复杂的动态特性。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人为干预,通过政策实施和技术支撑,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调控,使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与健康状态,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 禹城农业生态系统为县级尺度的生态系统。全市拥有耕地52927 hm2,全市总人口499755人,其中农业人口415913人。土地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业生产,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长期以种植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粮食单产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呈现农牧结合的良好态势,到2000年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分别占到65.0%和29.8%。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部分为棉花、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牛、猪、鸡为主。目前,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及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划,禹城市既是粮食生产优势产区,同时也是畜牧业生产的优势产区,种植业子系统和养殖业子系统是禹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两个最主要的子系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形式。养殖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主要表现为提供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充分利用种植业副产物,并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从而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减少工业辅助能的投入,能够提高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风险的能力,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优化并调控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组分结构比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系统的整体高效和良性循环的途径。 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1)建模思路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禹城市农牧结合生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动态模拟,并

BIM 考试试题库 案例分析

BIM 应用案例分析试卷 1 一、单选题 施工图设计主要工作可按工作类型分为两个阶段为(): A.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B.模型设计+标注出图 C.模型设计+模型计算 D.建筑设计+机电设计 2.不属于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分类的招标方式有() A.建设项目前期咨询招投标 B.勘察设计招标 C.材料设备采购招标 D.专项工程承包招标 的用途决定了 BIM 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 BIM 工具并 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BIM 模型的方法。 A.分布式 B.统一式 C.协调式 D.时效式 4.下列措施项目中,应参阅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列项的事()。 A.施工排水降水 淘宝店铺: 1 QQ群:7

微信公众号:111考试 B.文明安全施工 C.材料二次搬运 D.环境保护 5.以下哪一项不是 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 A.施工 BIM—3D 协调 B.可视化最佳施工方案 C.工程量自动统计 D.设备监控应急与维护 6.通风与空调系统经平衡调整后,各风口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 % % % 7.结构(),是用于绘制结构梁板柱之钢筋、标注钢筋代号和布筋范围、钢筋量注释等内容。 A.布置平面 B.配筋平面 C.模板平面 D.基础平面 淘宝店铺: 2

QQ群:7 微信公众号:111考试 8.导入 CAD 图纸进入 revit 时,如何定位图纸() A.中心到中心 B.中心到圆点 C.圆点到圆点 D.圆点到中心 9.对于物业管理部门,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竣工模型的用途是:() A.发现原始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并利用模型进行管线综合排布调整。 B.导入物业运维管理系统中将模型和建筑物关联进行整体管理管控。 C.对综合管线模型直接布置支吊架模型并进行校核计算。 D.通过机电模型和建筑模型的配合,进行孔洞预留。 10.下面哪些不是特指桥梁 BIM 构件库模板构件的分类? A.桥墩 B.承台 C.基础 D.桥面 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 A.设计效率增加 B.多专业协同 C.便于变更设计

案例分析报告常见框架与工具详细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 1.Strategy 1.1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Operation 2.1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 产能利用是否合理(闲置率)? ?销售额下降:4P(价格过高?产品品质?分销渠道?促销效果?) 2.3产品营销类(接近于“新产品引入类”) 2.4产品定价类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成本加成定价、以目标利润(盈亏平衡)定价 ?以价值为基础定价

数据模型和决策案例分析

数据模型与决策分析案例授课教师:熊伟 案例题目:操作员及临时工招聘/安排 考生姓名:朱凯亮

学号: 案例背景: 某外资公司在中国的惠州和廊坊有两家制造厂。每月的产品需求变化很大使某外资公司很难排定劳动力计划表。最近某外资公司开始雇用由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提供的临时工。该公司专长于为亚特兰大地区的公司提供临时工。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提供签署3种不同合同的临时工合同规定的雇用时间长短及费用各不相同。三种选择如下: 合同期越长费用越高。这是因为找到愿意长时间工作的临时工对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更为困难。在下6个月中某外资公司计划需要的额外员工数如下

每个月某外资公司可根据需要雇用能签署每种合同的员工。例如若某外资公司1月份雇用了5名符合第二项选择的员工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将为某外资公司提供5名员工均在1、2月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某外资公司将支付5×4 80024 000RMB。由于进行中的某些合并谈判某外资公司不希望任何临时工的合同签到6月份以后。某外资公司有一个质量控制项目并需要每名临时工在受雇的同时接受培训。即使以前在某外资公司工作过该临时工也要接受培训。某外资公司估计每雇用一名临时工培训费用为875RMB。因此若一名临时工被雇用一个月某外资公司将支付875RMB的培训费但若该员工签了2个月或3个月,则不需要支付更多的培训费用。 需解决问题: 构造一个模型确定某外资公司每月应雇用的签署各种合同的员工数使达到计划目标的总花费最少。确定你的报告中包括并且分析了以下几项内容 1、一份计划表其中描述了某外资公司每月应雇签各种合同的临时工总数。 2、一份总结表其中描述了某外资公司应雇签各种合同的临时工数、与每种选择相关的合同费用以及相关培训费。给出合计数包括所雇用临时工总数、合同费用以及培训总费用。 3、若每个临时工的每月培训费降至700RMB雇用计划将受何影响请加以解释。讨论减少培训费用的方法。与基于875RMB培训费的雇用计划相比培训费将减少多少 4、假设某外资公司1月份雇用了10名全职员工以满足接下来6个月的部分劳工需求。如果该公司可支付全职员工每人每小时16.5RMB其中包括附加福利与雇用临时工相比这对总工资和培训费用有何影响估计全职员工和临时员工大约每月工作160小时。你对雇用额外的全职员工有何建议?

人才盘点工具及案例分析

人才盘点工具及案例分 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人才盘点工具及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15-01-06 您能客观全面掌握公司的人力资源水平吗现有人员的能力素质详细情况如何下一阶段的提升重点在哪里……上述一系列问题往往很难回答清楚。解决人力资源配置的数量问题还相对较易,可以参考历史统计数据和行业标准,但是评价人才质量问题却实属不易,就像海平面之下的冰山,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盘点工具衡量,很难给出一个定量的评价结果。而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或人力资源部门,全面掌握公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是必不可少的,人才盘点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 因此,本文将根据赛普的咨询实践,通过房地产人才盘点的研究,为客观全面评价房企人力资源现状提供参考。同时以项目总经理盘点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 构建人才盘点模型 评价标准是人才盘点的重中之重。围绕项目总,赛普从各职位所处的公司和业务环境出发,梳理其在工作职责和关系处理上的关键挑战和困境,同时结合咨询过程中对各职位的大量访谈和对标,形成聚焦房地产人才盘点模型——PPPE 模型(如图1),即个性特质(Personality)、业绩表现(Performance)、发展潜力(Potential)和关键经验(key- Experience)。 个性特质(Personality):旨在研究高绩效员工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以期实现人与职位的“匹配”,包括:成就动机、影响力动机、乐观、直觉判断力、建立关系; 业绩表现(Performance):通过综合评估员工目前岗位的胜任情况,衡量长期保持高绩效的可能性,包括:工作绩效、专业能力、能力素质; 发展潜力(Potential):综合衡量员工向上一级再发展的速度和可能性,包括内容:进取心、学习力、洞察力、前瞻力; 关键经历(key-Experience):决定员工向上一级再发展需要多久的时间以及尚欠缺哪些经验,包括管理经验、本专业经验、跨专业经验等。 2. 人才盘点模型的应用 下文将以项目总人才盘点为例,阐释房地产人才盘点模型——PPPE模型的具体应用。 根据项目管理模式的不同(职能制、矩阵制、项目公司制),项目总的角色定位也不同。职能制下项目总实质就是工程的现场经理,仅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和安全文明施工承担责任;矩阵制下的项目总除了负责工程现场之外,增加了与内部其他专业条线的沟通协调,以及与外部单位的对接;项目公司制下的项目总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总,对一个项目的全价值链基本上承担完整的责任。 不同的项目总定位,对其综合素质要求、知识面和经历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以项目公司制下的项目总为例介绍项目总的人才盘点。 1)个性特质(Personality) 从项目总所处的公司和业务环境出发,通过梳理项目总在工作职责和关系处理上表现出的共同的关键挑战和困境(见附表1),同时结合咨询过程中对各类项目总的大量访谈和对标,以及得益于对赛普地产学院第一期房地产项目

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案例分析

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案例一生产战略 一、问题提出 好身体公司(BFI)在长岛自由港工厂生产健身练习器械。最近他们设计了两种针对家庭锻炼所广泛使用的举重机。两种机器都是用了BFI专利技术,这种技术提供给使用者除了机器本身运动功能之外的一些其他额外的运动功能。直到现在,这种功能也只有在很昂贵的、应用于理疗的举重机上才可以获得。 在最近的交易展销会上,举重机的现场演示引起了交易者浓厚的兴趣,实际上,BFI现在收到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了这个时期BFI的生产能力。管理部门决定开始这两种器械的生产。这两种器械分别被BFI 公司命名为BodyPlus100和BodyPlus200,由不同的原材料生产而成。 BodyPlus100由一个框架、一个压力装置、一个提升一下拉装置组成。生产一个框架需要4小时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2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每个压力装置需要2小时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1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每个提升一下拉装置需要2小时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2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另外,每个BodyPlus100还需要2小时用来组装、测试和包装。每个框架的原材料成本是450美元,每个压力装置的成本是300美元,每个提升一下拉装置是250美元。包装成本大约是每单位50美元。 BodyPlus200包括一个框架、一个压力装置、一个提升一下拉装置和一个腿部拉伸装置。生产一个框架需要5小时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4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生产一个压力装置需要3小时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2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生产每个提升一下拉装置需要2小时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2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另外,每个BodyPlus200还需要2小时用来组装、测试和包装。每个框架的原材料成本是650美元,每个压力装置的成本是400美元,每个提升一下拉装置是250美元,每个腿部拉伸装置的成本是200美元。包装成本大约是每单位75美元。 在下一个生产周期,管理部门估计有600小时机器和焊接时间,450小时喷涂和完工时间,140小时组装、测试和包装时间是可用的。现在的每小时劳动力成本是机器制造和焊接时间20美元,喷涂和完工时间15美元,组装、测试和包装12美元。虽然对于BFI来说由于新机器的独特功能可能还会获得一些价格的灵活性,但BodyPlus100的市场建议价格是2400美元,BodyPlus200是3500美元。授权的BFI销售商可以以市场价格的70%来购买产品。 BFI的总裁相信BodyPlus200 的独特功能可以帮助BFI 成为高端锻炼器械的领导者。所以,他认为BodyPlus200的数量至少会占到整个生产数量的25%。 】 管理报告 分析BFI的生产问题,为公司的总裁准备一份报告,告诉他们你的发现和建议。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仅于此): (1)BodyPlus100和BodyPlus200的建议生产数量是多少 (2)BodyPlus200的数量占生产数量至少25%的要求会怎样影响利润 (3)为了增加利润应扩展哪方面的努力 把你的线性规划模型和图形解作为你报告的附录部分。 二、问题分析与模型建立 根据案例对好身体公司(BFI)两种器械产品BodyPlus100和BodyPlus200的描述,用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 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任务j调研 * 问气定义 划定界限 建力方程* 政策分析与模空便用系统分析结构分析*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⑵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 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 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 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 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 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 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模型工具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 1. Strategy 1.1 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 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 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 Operation 2.1 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 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 产能利用是否合理(闲置率)? ?销售额下降:4P(价格过高?产品品质?分销渠道?促销效果?) 2.3 产品营销类(接近于“新产品引入类”) 2.4 产品定价类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成本加成定价、以目标利润(盈亏平衡)定价 ?以价值为基础定价

vensim案例

第四章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由于上海地区的汽车市场只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其供应系统除了上海本地汽车生产企业之外,还有全国各地的汽车企业。随着加入WTO ,汽车产业逐步放开,将使我国的汽车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而价格也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另外世界汽车市场上潜在的生产能力极大,总体上已经形成生产过剩的卖方市场。因此上海地区的汽车市场主要是需求问题。研究上海市私车发展的主要问题也将是需求问题。本文建立上海地区私车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需求方面来研究上海市的私车发展。 §4.1 系统分析 §4.1.1 系统边界的确定 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系统行为是基于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假定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给系统行为产生本质的影响,也不受系统内部因素的控制。因此系统边界应规定哪一部分要划入模型,哪一部分不应划入模型,在边界内部凡涉及与所研究的动态问题有重要关系的概念模型与变量均应考虑进模型;反之,在界限外部的那些概念与变量应排除在模型之外。 图4-1 上海市私家车系统组成结构图 根据系统论原理,一个完整的城市居民私家车消费系统不仅包括汽车的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而且还包括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消费政策、公交等其他指系统,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图4-1)。只有建立一个适合于该系统的动态分析模型,才可能全面准确地研究系统中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它们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根据系统建模的目的,本文研究系统的界限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私车的需求量 私车的报废量 私车的市场保有量 私车的价格 私车的使用费用 私车的上牌费用 牌照限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上海市人口数量 上海市总户数 私车发展系统 城市公交系统 城市市政系统 汽车市场系统 人口经济系统

案例分析的模型与工具

群面/ 案例分析工具 1.解决产业分析问题的模型【波特的五因素(Porter’s 5 Forces)】 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在战略分析模型工具中可能是最著名、运用最广泛的。其主要是运用在分析公司 行业竞争能力和行业地位。这五个因素分别是:现在竞争者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供应商能力消费者能力替代品威胁 行业中竞争越弱,行业的整体利润就越高。同样的,在一个公司在整个行业中有很强的战略和市场地位,能够很好地抵御以上五个因素的风险,该公司可以获得的利润就能够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波 特五因素模型主要运用于:当你需要了解一个新的行业或者市场 结构化/系统化你现有行业知识定义一个行业,并明确你的研究对象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模型的具体内容: 使用波特模型有一个限制条件:此模型是静态分析,很少考虑行业内的一些变化,例如行业内的政策等政治因素的变化等等。因此该模型一般只是辅助你开始对行业进行战略分析。可以适当结合其他的工具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市场战新进入者威胁潜在市场进入者和略,重点在于行业增长率,产品新进入者对市场可和品牌差异程度,退出行业竞争能造成的冲击的障碍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现有行业竞争者 替代品生产的威胁消费者/购买者偏好的改变和讨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以价还价的能力的改变主要因素及对企业会产生的压力。 有购买数量大小,产品差异性,主要考虑:更换供应商难信息掌握程度易程度,替代产品可能性 和规模经济产品和科技是否会替代现有产品或对现有产品造成竞争压力。取代的 可能型多大。主要考虑替代成本。 2. 解决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发生变化的模型【 根源分析模型】 想了解某个企业的经营现象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仅仅问几个问题 是不够的,根源分析是一种组织性很强的且逻辑缜密的方法,通过“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方式进行分析使得你的分析结果更有说服力。根源分析可以十分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很多的问题,最典型的就 是“利润下降”问题。我们来看一个以下的示例。利润下降了成本上升了?收入减少了?固定成本增多了? 可变成本增多了?产品价格下降了?产品销量下降了? 新投入设备了?原材料?竞争对手变强了?市场萎缩了? 事实上,根源分析法可以解决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例如:为 什么我们的客户盈利率几乎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两部?为 什么分销商不到我们这里进行采购? 以后面这个例子为例而言针对“为什么分销商不到我们这里进行采

系统动力学与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与案例分析 一、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一)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某些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城市人口剧增、失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这些问题范围广泛,关系复杂,因素众多,具有如下三个特点:各问题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且往往存在矛盾的关系,例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等。 许多问题如投资效果、环境污染、信息传递等有较长的延迟,因此处理问题必须从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角度出发。许多问题中既存在如经济量那样的定量的东西,又存在如价值观念等偏于定性的东西。这就给问题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在技术上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得新的方法有了产生的可能。于是系统动力学便应运而生。 (二)J.W.Forrester等教授在系统动力学的主要成果: 1958年发表著名论文《工业动力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首次介绍工业动力学的概念与方法。 1961年出版《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一书,该书代表了系统动力学的早期成果。 1968年出版《系统原理》(Principles of Systems)一书,论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969年出版《城市动力学》(Urban Dynamics),研究波士顿市的各种问题。 1971年进一步把研究对象扩大到世界范围,出版《世界动力学》(World Dynamics)一书,提出了“世界模型II”。 1972年他的学生梅多斯教授等出版了《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一书,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世界模型III”。这个由罗马俱乐部主持的世界模型的研究报告已被翻译成34种语言,在世界上发行了600多万册。两个世界模型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1972年Forrester领导MIT小组,在政府与企业的资助下花费10年的时间完成国家模型的研究,该模型揭示了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长波的内在机制,成功解释了美国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和实际利率同时增长的经济问题。(经济长波通常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时间为5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 (三)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年代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四)国内系统动力学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动力学引入我国,其中杨通谊,王其藩,许庆瑞,陶在朴,胡玉奎等专家学者是先驱和积极倡导者。二十多年来,系统动力学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取得飞跃发展。我国成立国内系统动力学学会,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中国分会,主持了多次国际系统动力学大会和有关会议。 目前我国SD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企业管理、产业研究、科技管理、生态环保、海洋经济等应用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二、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该系统的结构,而正是这个结构成为系统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案例分析常用的方法

介绍的主要方法有六种,分别为: 1、对比分析法:将A公司和B公司进行对比、 2、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分析、 3、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 4、swot分析方法、 5、三种竞争力分析方法、 6、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最常用,简单的方法,将一个管理混乱、运营机制有问题的公司和一个管理有序、运营良好的公司进行对比,观察他们在组织结构上、资源配置上有什么不同,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在将这些差别和既定的管理理论相对照,便能发掘出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学实质。企业管理中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将A和B公司进行对比,发现一些不同。各种现象的对比是千差万别的,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管理学实质。所以说,只有表面现象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理论分析。 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和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来源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不仅指外部环境,还指企业内部的环境。通常我们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称作企业的禀赋,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初始值。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控制模式由两大因素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其中公司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合作伙伴(如银行、投资商、供应商)、顾客(客户)、公众压力集团(如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宗教团体)、竞争者,除此之外,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自然等因素都将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分析,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公司如何趋利避险,在外部因素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洞悉威胁、规避风险,对于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中,公司是否有快速反应(应变)的能力,是否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否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决定着公司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公司的内部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和拥有的信息,除此之外,公司文化和公司精神又是公司战略制定和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公司制定公司战略必须与公司文化背景相联。内部可控因素可以充分彰显出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或弱点。从而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使目标、资源和战略三者达到最佳匹配。公司通过对外部机会、风险以及内部优势、劣势的综合加权分析(借助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以及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确立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再将公司目标、资源与所制定的战略相比较,找出并建立外部与内部重要因素相匹配的有效的备选战略(借助SWOT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IE矩阵及大战略矩阵),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若干备选战略的吸引力总分数的比较,确定公司最有效、最可能成功的战略。然后制定公司可量化的、具体的年度目标,围绕着已确立的目标,合理的进行各项资源的配置(如人、财、物方面的配置和调度),并有效地实施战略,最后是对已实施的战略进行控制、反馈与评价。这是最后一项工作,也是极重要的工作。往往一些战略的挫败很大部分是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控制机制和绩效考核标准所导致的。充分与及时的反馈是有效战略评价的基石,在快速而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公司的战略经受着巨大的挑战。通过战略评价决策矩阵,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现行战略与实际的目标实现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