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1. 以下哪项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ACEI

利尿剂

洋地黄

螺内酯

2. 以下哪一项叙述为二尖瓣狭窄的典型症状()

头晕、心悸、心绞痛

呼吸困难、咳嗽、咳血

踝部水肿

头晕、心悸、乏力

3.能够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有()

心肌病

冠心病

高血压病

风湿性心脏病

4.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有()

多饮水并增加运动以改善循环

伴有心衰者控制心衰

伴有房颤者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

控制风湿热的反复发作

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患者,LVEF正常,无房颤,有咳嗽及轻度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可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氢氯噻嗪25mg QD

洋地黄类

呋噻咪(速尿)20mg至40mg静注

毛花甙C(西地兰)0.2mg~0.4mg 缓慢静注

6.下列二尖瓣口面积,哪个在正常范围()

1.3

1.4

5

7

7.下列哪种药物对慢性心衰心肌重构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β受体阻滞剂

ACEI

利尿剂

洋地黄

8. 患者为单纯二尖瓣狭窄、不伴快速房颤,不适用的药物是()

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ACEI

洋地黄

9.为尽快改善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病情,可采用下列哪些药物()硝普钠

螺内酯

胺碘酮

美托洛尔

10.风湿性心脏病的根本治疗手段是()

体育锻炼加限盐饮食

终身服用利尿剂

手术

终身服用ACDI

风心病

风心病 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 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所以主导病因还是由于风湿热引起,但是是属于经络痹阻导致心脉痹阻后引起的全身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 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 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 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编辑本段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 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严重阶段。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成为住院、病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予以综述。 标签:心力衰竭;诊断;治疗;预后随着社会人类老龄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治疗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存活下来,心力衰竭成为目前唯一发病率仍在上升的心血管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成为目前首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重大的突破。本文主要阐述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新经验。 1引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1.1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等。 1.2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3心脏舒张能力减低因心脏舒张受限,使心脏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出现循环淤血等征象。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压塞、限制型心肌病等[1]。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是左心室衰竭的主要表现,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可分别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②咳嗽、咳痰、咯血;③乏力:乏力是每个心力衰竭患者几乎都有的症状;④水肿:水肿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个主要表现,水肿通常是对称性和凹陷性心源性水肿,在能走动的患者常首先出现午后双足或双踝部水肿,休息一夜后消失。卧床不起的患者最常见的是骶部水肿。心力衰竭很少发生颜面部水肿,但在婴儿和儿童心力衰竭中可见。心力衰竭晚期,水肿会变成大量的全身性水肿。长期水肿引起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变红和变硬,通常见于足背部和胫骨前区皮肤;⑤泌尿系统症状:在心力衰竭早期可以出现夜尿症,少尿是晚期心力衰竭征象,与心排血量重度下降后尿生成减少有关;⑥脑部症状: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晚期,尤其伴有脑动脉硬化可以出现意识模湖、记忆力减退、焦虑、头痛、失眠和噩梦,偶尔还会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甚至幻觉等精神症状。 3慢性心力衰竭的体征 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体征有:①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在中等强度活动时或活

8心力衰竭(174题)

第十章心力衰竭 单选题(A型题) (D)1.下列哪一种情况最易发生心肌向心性肥大 A、甲亢症 B、严重贫血 C、维生素B1缺乏 D、高血压病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2.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 A、肺淤血继续存在 B、肺水肿继续存在 C、肺淤血减轻 D、肺淤血加重 E、肺循环和体循环恢复正常 (D)3.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不可能发生 A、心率加快 B、心腔紧张源扩张 C、交感神经兴奋 $ D、心肌肥大 E、血液重新分配 (C)4.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 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 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输出量 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 E、伴有肺水肿和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的综合征 (E)5.向心性肥大的主要机制是: A、心缩力增强 B、冠脉血流量增加 C、心率加快 D、心输出量增加 E、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 (C)6.离心性肥大的主要机制是: A、心脏收缩期阻力过大 B、冠脉血流量增加 C、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 【 D、心率加快 E、心输出量增加 (E)7.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 A、皮肤 B、肝脏 C、骨骼肌 D、脑 E、肾脏 (A)8.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 A、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室残余血量增多 D、循环时间延长 E、休息时心率加快 (B)9.心力衰竭的变化中下列哪项提法不正确 A、心脏肌源性扩张 B、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水平 C、血流重分布 D、血压不变或降低 E、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 (D)10.下列哪项指标能够反映左心室的前负荷变化 ) A、中心静脉压 B、平均动脉压 C、心输出量 D、肺动脉楔压 E、Vmax (B)11.心力衰竭时出现夜尿的主要机制是: A、平卧后肾淤血加重 B、平卧后肾血流量增加 C、平卧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D、平卧后水肿液吸收入血减少 E、平卧后心肌收缩力加强 (C)12.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端坐时回心血量减少 B、端坐时水肿液不易入血 C、端坐时转移至腹腔、下肢的血液减少 D、端坐时胸腔空积变大 E、端坐时肺活量增加 {

风湿性心脏病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7岁 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 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 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 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

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P:111次/分,R:24次/分,BP:119/92mmHg。端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 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1.3前间壁梗塞?1.4心功能Ⅲ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 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有效性分析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4T10:17:11.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苏强江艳红余洪亮 [导读] 当患者出现心衰后,病情将不断恶化,传统的治疗方法将无法抑制病情。 苏强江艳红余洪亮(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 5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9例(48.3%),有效患者26例(43.3%),无效患者5例(8.3%),总有效率是91.6%。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18例(30%),有效患者20例(33.3%),无效患者22例(36.7%),总有效率是6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33-02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是风湿性心脏炎所遗留下来的,主要是心瓣膜发生病变,主要致死原因是充血性心衰。当患者出现心衰后,病情将不断恶化,传统的治疗方法将无法抑制病情。目前,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生活质量,控制病情,避免恶化是当前临床上的研究重点[1]。现笔者选取5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明显,具体治疗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的是44岁,最大的是78岁,平均年龄是(51.4±5.91)岁;心功能等级:Ⅱ级患者23例,Ⅲ级25例,Ⅳ级12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的是43岁,最大的是77岁,平均年龄是(52.1±5.84)岁;心功能等级:Ⅱ级患者22例,Ⅲ级24例,Ⅳ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以及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的联合治疗法。比索洛尔:起初1.25mg/日,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剂量;依那普利:起初5mg/日,随后同样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剂量;螺内酯:20mg/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气短、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情况达到II级及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心功能改善情况为Ⅰ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无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9例,所占的比例是48.3%,有效患者26例,所占的比例是43.3%,无效患者5例,所占的比例是8.3%,总有效率是91.6%。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18例,所占的比例是30%,有效患者20例,所占的比例是33.3%,无效患者22例,所占的比例是36.7%,总有效率是6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注:*P<0.05. 3 讨论 目前,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据研究表明[2],其发病诱因多与心肌功能与结构异常、瓣膜功能障碍以及神经体液调节失常等有促进关系。瓣膜关闭不全或者是狭窄致使舒张期左室无法正常充盈,降低左心室排出量,减少灌状动脉灌注压,影响心肌供血,由于长时间心肌不正常供血而降低左室收缩力,进而出现一系列病变。据研究结果显示[3],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候,红细胞与血浆中的过氧化脂质上升,其中的SOD活性降低,进而增强氧化作用,增加氧自由基,加大损害细胞。 比索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的一种,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儿茶酚胺毒性,减少心肌耗氧量。依那普利是ACEI的一种,可以扩张小动脉,减少心脏负荷,控制醛固酮分泌,逆转重构左室心肌。但是,依那普利对醛固酮的抑制只是暂时的,需要应用其受体拮抗剂的醛固酮,进而长时间保持醛固酮的降低效果,逆转心肌纤维化,避免病情恶化[4]。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P>0.05)。总的说来,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方法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 [2] 国洪光.B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0):556-557. [3] 王静.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5. [4] 何阿妮.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68—469.

风心病

风心病 讲课人: 时间:2014年4月16日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西医学名风心病[1] 中医学名风湿性心脏病多发群体不详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无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主要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所属科室心血管 发病部位心脏 1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2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3)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cor villosum)。渗出的大

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4-05-23T09:07:5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杜文松侯大鹏[导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 杜文松侯大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新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1.3%,效果满意。结论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08-02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疾病,是由于患者自身出现风湿热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瓣膜形成心脏病变,主要由于炎症粘连、纤维化、会使心脏单个或多个瓣膜功能受损,使血流动力学出现显著的改变,最后出现临床心力衰竭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 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咯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时引起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临床上使用药物缓解其心力衰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经多巴胺、吠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治疗效果满意,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1~44岁,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线检查、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前的心功能在 3~4 级,出现单一的主动脉、二尖瓣病变,合并多瓣膜病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左心、右心大,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其中合并房颤的有31例,合并腹水的有12例, 均无合并糖尿病,有16例合并有高血压。 2.临床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有以下临床表现。①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本组病例90%以上出现心悸、气促症状。②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本组有27例出现咳嗽症状。③食欲不振,腹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水,肝、脾肿大等;本组有12例出现腹水及下肢浮肿症状。④胸痛,表现为心前区持续性的隐痛或闷痛,少数患者则自诉心前区绞痛;本组有26例出现胸痛症状。⑤心力衰竭: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本组病例全部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 3.治疗方法 3.1一般治疗:吸氧、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口服,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 3.2多巴胺、呋塞米、硝酸甘油合剂治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多巴胺60mg,呋塞米15mg,硝酸甘油10mg,滴速调到10-15滴/min,1次/d,用药持续1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如出现有头等不适症状,应减少硝酸甘油与多巴胺的剂量,并适当的调节滴注速度;如出现低血压,可适当增加多巴胺的剂量;出现低钾血症时,给予氯化钾 10-15ml。 4. 疗效判定[2] 显效:心功能改善达到I级或者心功能进步2级及以上;有效:心功能进步在1-2级;无效:心功能进步不足1级或者未有好的变化甚至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结果 通过治疗,46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3%,患者的呼吸困难、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尿量增加,水肿、腹水有所减轻或消失。 6.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明显延缓心衰的出现,一旦出现心衰症状,病情就开始进入进行性恶化的过程,心力衰竭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心衰时的治疗原则[3]主要是去除病因,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小剂量多巴胺(<5μg/kg.min)可以使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血管阻力下降,肾血流量中度增加;中等剂量使(5-10μg/kg.min)时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大剂量使(10μg/kg.min)时激动大多数动静脉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本组病例采用中等剂量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有效的控制了血压和心率。硝酸甘油可舒张全身动静脉和小动脉平滑肌,能有效地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但部分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会出现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减少硝酸甘油的剂量,并减慢补液速度。本组病例共出现18例头痛等症状,经过减少剂量、减慢输液速度等措施,症状消失。 呋塞米即速尿,其作用迅速、强大,多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本组病例使用后尿量明显增加,下肢水肿及腹水也明显减轻。但临床应用时由于水、电解质丢失明显,因此注意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本组病例中4例无效,其中2例死亡,通过分析作者认为疗效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风湿活动未能控制;②未有效改善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抓、碱中毒等;③持续性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关键是积极预防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预防风湿热的发生,保持血压稳定,维持血脂正常,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尽早就医,尽早确诊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 风湿性心脏病66例治疗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 (6B): 8. [2] 王磊,徐华,王静.左卡尼汀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5. [3] 徐静,鄂淑云,高志磊等.5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J]. 医学信息,2011,24(2):828.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

---------------------------------------------------------------最新资料推荐------------------------------------------------------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本溪市本钢总医院心内三病房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9 年 1 月-12 月接收的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对其进行病情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和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患者大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概念;并发症;护理风湿炎症导致的瓣膜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随着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患病率正在降低,但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仍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1-2]。 对该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此类患者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 现将我科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月收治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30 例,男 7 例,女 23 例。 年龄 4050 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 1 / 7

人。 2 并发症 2.1 心房颤动: 房颤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 房颤时因舒张期变短、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左心室充盈减少,常致心衰加重,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2.2 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 变现为突然出现的重度呼吸困难和发绀,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干、湿啰音,常因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等,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 2.3 血栓栓塞: 20%的患者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 80%伴房颤。 血栓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2.4 右心衰竭: 有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 2.5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在瓣叶明显钙化或合并房颤时更少发生。 2.6 肺部感染: 常有肺静脉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易合并肺部感染,感染后常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3]。 3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 病情观察:

浅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浅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4-05-13T13:33:49.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宋玉峰 [导读] 临床中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多发高发类心脏病,该疾病的发展会让患者的心脏病变越来越严重。 宋玉峰(绥化市北林区第五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68例风湿性心脏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除了常规治疗之外,还使用了β1受体阻滞剂,并且对患者进行了持续半年的随访,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68例心衰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有6例,Ⅱ级38例,Ⅲ级16例,Ⅳ级8例,治疗有效率达88.24%。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后,临床效果比较优秀,该方法使用快捷简单,因此可以广泛使用。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β1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07-02 临床中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多发高发类心脏病,该疾病的发展会让患者的心脏病变越来越严重,出现粘连和炎症,逐渐的发展为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导致心脏的多个部位受损,引起其他的一些相关疾病,严重的还会心力衰竭死亡[1]。药物能够让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为其手术治疗创造基础。本院以2012年的68例风湿性心脏病换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常规疗法和β1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院共有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有22例女性患者以及46例男性患者,患者最小26岁,最大76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心脏杂音、X线、ECG、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符合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排除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单纯二尖瓣狭窄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38例,主动脉瓣并二尖瓣病变11例。 1.2 临床表现 风湿热史5例,心悸、气促32例,心前区疼痛15例,心脏杂音29例,心脏纤颤28例,心功能不全36例,风湿活动2例。 1.3 治疗方法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除了使用常规疗法之外,等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的时候,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使用1 2.5毫克,每天使用两次。根据患者的使用情况来适当的进行增加药量,若是用药后患者的情况稳定,不良反应情况不明显,则可以酌情加量,最好是能够达到50毫克至72.5毫克的量。如果达到目标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比较大,则应该以患者所能够接受的最大剂量。 1.4 随访观察患者住院以及出院之后都要对其进行随访,出院后之后一月两次,对其心率、血压等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 1.5 疗效指标按NYHA分极,若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为显效,Ⅲ级为有效,Ⅳ级为无效。 2 结果 此次研究的6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共有6例患者已经恢复到心功能Ⅰ,有38例患者能够恢复到Ⅱ级,Ⅲ级16例,Ⅳ级8例。本次研究的患者有2例死亡,分别是因为心衰恶化和急性脑栓塞。有效率为88.24%。 3 讨论 春冬两个季节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高发季节,气候寒冷和潮湿是该疾病的直接诱因。根据此次研究来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中有如下的一些特征:①和退行性心瓣膜疾病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度。②临床中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容易出现偏差,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因为该疾病的指标不容易诊断出来,漏诊率比较高。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心肌乏力还有其他一些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 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存在三个始动因素①二尖瓣狭窄使左心室充盈受损,早期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伴严重的心肌收缩功能障碍;②二尖瓣狭窄部分伴有关闭不全,以致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③风湿性心脏病晚期,一般都并发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收缩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衰而言,疗效相对较差,而且心衰症状既使得到暂时控制也容易反复[3-4]。本组病例,我们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抗血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作用于心力衰竭的三个始动因素。倍他乐克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5],①它具有降心率作用,使心室舒张期延长,从而改善心室充盈,特别是对于伴有快速心房纤颤的患者,有效的心室率控制是改善心功能的主要途径;②扩扩张患者的血管,让血压平稳,缓解心脏负荷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尖瓣反流,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③它具有上调β1受体密度的作用,恢复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适当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对患者的危害比较大,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而且患者的瓣膜结构受到的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因此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仅仅是为了对症状进行缓解,该疾病的根治还是不太能,所以复发几率比较高。现阶段最佳的治疗效果就是手术治疗,对于心力衰竭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手术受到的限制比较多,一般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病例不太能够直接接受手术治疗,而基础治疗和β1受体阻滞剂能够为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让患者的心脏状态恢复到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水平,因此使用效果比较好。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中治疗方法有限,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此次研究患者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的效果比较理想,其均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8.24%,该药物长期使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临床可靠安全,推介广泛使用。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6~569. [2] 杨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静脉曲张的影像诊断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7) [3] 黄文清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0,(15) [4] 钱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心肌细胞起搏电流密度的差异广东医学 - 2012,(5) [5] 魏群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6)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_1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68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状况及心动图指标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远优于对照组。结论厄贝沙坦片联合比索洛尔可有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而且相对安全,疗效优于厄贝沙坦片单药应用。 标签: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又常称为心功能不全[1]。一旦患有心力衰竭,将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该病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绊脚石”。对风湿性心脏病引发心力衰竭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与心肌受损和心室负荷过重有关。近年来,我院通过接诊大量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该病诊治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68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47~86岁,平均年龄为(63.28±0.45)岁,病程为4~18年,平均病程为(14.11± 2.3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的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将这68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NYHA分级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慢性胆囊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此外,还口服厄贝沙坦片0.15g,初始应用1次∕d。治疗组患者常规基础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采取厄贝沙坦片与比索洛尔联合给药方案,厄贝沙坦片的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初始口服比索洛尔1.25mg,1次∕d,连续服用10d 后,如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将日剂量增至 2.5mg。 治疗1年后,对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相关检查结果,如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及心功能分级(NYHA)等,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1.4疗效评定方法根据心功能分级检查结果,如改善Ⅱ级则视为显效,如仅改善Ⅰ级则为有效,如未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则为无效。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多发季节为冬春。该疾病是因为风湿热影响心脏功能所致,出现心脏的供血不足或者能力下降。 很多朋友对该疾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延误了病情,那么风湿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血、气急和咳嗽。体力活动引发该疾病或者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会诱发肺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之体征表现:病人会表现出面颊部潮红,面容、唇、指的四周性紫绀。假如有心房纤颤会发生心跳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或者心跳和脉搏不一致。 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 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心脏肥大。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 1:呼吸困难2:咳嗽3: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 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它带来的问题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这种返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心脏压力增大,泵血量减少,在循环中气体交换造成的部份损失,所以风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难。 联合瓣膜病变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①同一病因累及2个或2个以上瓣膜,最常见为风湿性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或其

风湿性心脏病注意事项

《风湿性心脏病注意事项》 一、有风湿性心脏病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2、避免体力劳动;3、有呼吸困难的应限制体力劳动;4、常规使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改善心功能。较严重的病人应考虑二尖瓣成形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二、饮食禁忌 1.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2.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3.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三、风湿性心脏病平常要注意以下事项: 1.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 2.稳定心神。不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功能不全,

因而要宽心平气,淡泊守神。 3.合理饮食。 (1)风湿性心脏病易发生水肿,因而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防止水肿加重,防止心脏负担增加。 (2)减少高脂肪饮食:商脂肪饮食摄入后不易消化,会增加心脏负担,有的还会发生心律失常。 (3)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以免引发水肿。 (4)缓进饮料: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5)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 4.节制性生活。由于夫妻双方进行性生活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脏的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因此,风心病患者宜节制性生活。 5.常饮柠檬汁。口服柠檬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良好的疗效。 常用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 炙甘草、阿胶各10克,党参15克,生地20---30克,桂枝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周平清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观察周平清 发表时间:2016-07-22T16:20:44.7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周平清[导读] 观察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治疗效果。 湖南省宜章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宜章 424225 【摘要】目的:观察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一2016年5月间治疗的14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分别7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治疗组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联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 76.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会把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多巴胺;呋塞米;硝酸甘油;效果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呈现为纤维化、黏连、钙质沉着等现象,逐渐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最终出现心力衰竭[1]。通常情况下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帮助患者把疼痛有效减轻。为讨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的效果,选取2014年5月一2016年5月间治疗的14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治疗的14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把1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组分别7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龄在5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8±5.08)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5±1.8)。其中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在50-78岁,平均(59±6.3)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4.6±2.0)年,包括35例心肌病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例瓣膜病患者、18例扩张心肌病患者,19例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发绀、水肿以及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无瓣膜血栓和风湿活动的症状。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一单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或合并多瓣膜病,并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右心增大。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以及ST-T段改变,心功能等级3-4级。胸部X线检查测心胸比0.6-0.9。 1.3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患者入院后及时按照其临床表现保证绝对卧床治疗,对其使用利尿剂、洋地黄静脉注射液、抗感染、吸氧、维持酸碱平衡、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2)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40-80mg多巴胺(生产企业: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10-20mg呋塞米(生产企业: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79)、5- 10mg硝酸甘油(生产企业: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围药准字:H20057216)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1次/ld。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减少药物,如有低血压现象可适当加用多巴胺剂量。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2级或以上,复查胸部X线心胸比明显减少;有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有所减轻和好转,心功能有所改善,改善1组复查胸部X线心胸比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心功能以及心胸比未有所变化,病情甚至有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SPSSl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6.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发展末期为心力衰竭,是致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关键内容是早期诊断、治疗,从而把死亡率有效减少[3]。现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是积极预防感染,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及发展,从而减缓及预防心力衰竭疾病发作[4]。临床上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水肿、呼吸闲难及疲倦等症状,则要及时警惕及确诊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目前治疗该病的原则是积极控制病因,加强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心脏负荷。 本研究中对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及加用药物治疗。研究发现,虽然常规方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部分控制,但是治疗效果一股。我们对治疗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多巴胺药物会使患者循环阻力有效下降并且增加肾血流量,可把患者心脏负荷有效降低,从而将其心功能有效改善;呋塞米药物属于强效利尿剂,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患者有良好效果,但是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其实际情况为患者适量补充钾盐治疗。而硝酸甘油则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扩张患者肺血管及容量血管,减少肺动脉压及心静脉压,将患者心输血量有效增加,将其运动功能有效改善[5]。 经本次研究,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P<0.05,具有统计意义。因此,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