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自查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自查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自查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自查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自查

要求:给加点字注音,加线字注上意义和用法,加粗加线句翻译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4)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5)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6)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7)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8)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

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9)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0)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

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11)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②无行:品行不好。③推择:推举选用。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众辱之曰③:“信 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②中情:内心。③众辱:当众污辱。④能死:不怕死。⑤袴:通“胯”,两腿间。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①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②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 注②集解徐广曰:“典客也。”索隐李奇云:“楚官名。”张晏云:“司马也。” 资料Word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①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①集解文颖曰:“事犹业也。”张晏曰:“无事用信。”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①叱箢,②千人皆废,③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④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⑤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②无行:品行不好。 ③推择:推举选用。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众辱之曰③:“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②中情:内心。 ③众辱:当众污辱。④能死:不怕死。⑤袴:通“胯”,两腿间。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①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②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 注②集解徐广曰:“典客也。”索隐李奇云:“楚官名。”张晏云:“司马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导学单配套整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淮阴侯列传 全文

原文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

课外文言文淮阴侯列传习题及答案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贡。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倪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节选自《史记》) 2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于是信孰视之,倪出袴下()②又不能治生商贾() 2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②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③常从人寄食饮()④数月,亭长妻患之() 2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①又不能治生商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是真的胆怯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25.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2分) (三)21.①kù②gǔ22.①善行②准备③跟随、寄从④讨厌23.①又不能够以经商为生计。②我是可怜你而给你饭吃,难道是想你回报(我)吗?24.不是真的胆怯,而是不愿意与“淮阴屠中少年”计较,这里体现了韩信心胸开阔,宽容别人。25.略

淮阴侯列传文言现象图文稿

淮阴侯列传文言现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淮阴侯列传定稿 一、一词多义(实词) 1. 常 (1)常从人寄食饮常:经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同“尝”,曾经 2. 方 (1)车不得方轨方:并列 (2)信方斩,曰方:将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方圆 3.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小路 (2)韩信使人间视间:暗暗地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间杂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从小路4.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希望 (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抱怨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观察 (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看见 (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恨 5.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竟然

(2)竟漂数十日竟:从头到尾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 6. 绝 (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穿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隔绝 (3)吾奇兵绝其后绝:断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绝:拦截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绝交 (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断绝,引申为败坏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停止,消失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断绝,杜绝 7.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拜访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超过

淮阴侯列传原文及详细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详细注释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②无行:品行不好。③推择:推举选用。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众辱之曰③:“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②中情:内心。③众辱:当众污辱。④能死:不怕死。 ⑤袴:通“胯”,两腿间。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4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②,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③,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④,从间道绝其辎重⑤;足下深沟高垒⑥,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西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⑦。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⑧。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①涉:渡。②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③樵苏后爨(cuàn,窜):师不宿饱。意思是谈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樵:砍柴。苏:割草。爨:烧火做饭。④假:借。⑤间道:隐蔽小道。辎重:军需物资,此指粮草。⑥深沟高垒:深挖战壕,加高营垒。⑦十则围之,倍则战:语出《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倍则分之”。意思是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一倍于敌人,就可以和他对阵。⑧罢:通“疲”。 5韩信使人间视①,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②,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③,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飱④,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⑤:“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⑥,

淮阴侯列传知识点(学生用)

淮阴侯列传 P702-705第1-3段 1实词意义 贫,无行。亭长妻患之。信仗剑从之。数以策干项羽 坐法当斩上不欲就天下乎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何来谒上 2联绵词 蒲伏 3古书用字 通假字: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居戏下 异体字:出我袴下俛出袴下 古今字:于是信孰视之 4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乃晨炊蓐食。众辱之曰次至信诸将行道亡者自追之 名词作动词:饭信吾亦欲东耳。 使动: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不及以闻 意动: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5虚词用法 若虽长大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6固定格式 人多厌之者。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吾必有以重报母。 岂望报乎? 无所知名。无所事信。

7句式 判断句: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此乃信所以去也。 宾语前置句:何为斩壮士? 上未之奇也。上不我用。 P726-728 1实词意义 韩信至国,···为德不卒汉王怨眜天子巡狩会诸侯 信由此日怨望信尝过樊将军哙大王乃肯临臣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 再至,陛下乃疑矣。相国绐信曰 2古书用字 通假字: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人言公之畔,···。 弟举兵。恐其党不就. 异体字:至雒阳居常鞅鞅 古今字:我宁不能杀之邪?恐见禽良狗亨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 3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信由此日怨望 名词作动词:遂械系信。 使动: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 4虚词用法

乃:钟离眜乃骂信曰:“···” 大王乃肯临臣 生乃与樊哙等为伍 5固定格式 我宁不能杀之邪? 6句式 判断句:此壮士也。公非长者。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 禽也。 宾语前置句:何为为我禽? 被动句:恐见禽何为为我禽?陈豨拜为巨鹿守。 乃为儿女子所诈。

淮阴侯列传 原文

淮阴侯列传原文 淮阴侯列传原文+翻译+文言知识 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51]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52]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53] ,南昌亭长[54] 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55] 。食 信钓於城下[56] ,诸母漂[57]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58] ,吾哀王孙而进食[59] ,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510] 下。”於是信孰视之,俛[511] 出袴下,蒲伏[512]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513] 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514]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 “韩信也。”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

《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淮阴侯列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学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等语言现象。 2、体会司马迁借助本文要表达的独特的历史观。 3、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在叙事中借助曲笔和反语表达情感的写法,使学生以现代人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翻译句子(4名同学到黑板上翻译,其余同学在错题本上写) 1、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2、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旗。 师生点评,巩固文言文翻译应注意事项。 二、继续学习课文:谋反被诛史官赞词 1、学生齐读第9、10、11小节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疑难词句共同探讨明确(多媒体)自由发言,师生补充明确 预设可能遇到的疑难句子: (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阴:暗中弟:只管,又写作“第”。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及太子。 与:介词,和;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3)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于:介词,引出对象。 (4)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绐:欺骗虽:即使疾:生病强:强打精神 (5)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纲绝而维弛: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山东:崤山以东 乌集:像乌鸦一样聚集鹿:指帝位 高材疾足: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焉:之 (6)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及耳 锐精:磨快武器持锋:手持利刃顾:只是 (7)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②无行:品行不好。③推择:推举选用。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 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 少年。对年轻人敬称。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众辱之曰③:“信能 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②中情:内心。③众辱:当众污辱。④能死:不怕死。⑤ 袴:通“胯”,两腿间。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①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②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 注②集解徐广曰:典客也。”索隐李奇云:楚官名。”张晏云:司马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H。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 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 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①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 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 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①集解文颖曰:事犹业也。”张晏曰:无事用信。”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 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 人也。项王喑恶①叱箢,②千人皆废,③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④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⑤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⑥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⑦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觽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⑧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⑨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索隐上于金反,下乌路反。喑哑,怀怒气。 注②索隐“箢”字或作“咤”。上昌栗反,下卓嫁反。叱箢,发怒声。 注③集解晋灼曰:“废,不收也。”索隐孟康曰:“废,伏也。”张晏曰“废,偃也。”

淮阴侯列传知识点整理(学生版)

淮阴侯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视之 3、俯出袴下,蒲伏 4、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 5、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6、能千里而袭我 7、亦已罢极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9、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10、信、张耳详弃鼓旗 11、兵法右倍山陵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13、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14、人言公之畔 15、上怒曰:“亨之。” 16、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亭长妻患之 2、乃晨炊蓐食 3、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4、众辱之曰 5、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6、足下深沟高垒 7、坚营勿与战 8、彼前不得斗 9、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10、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11、出,背水陈 12、鼓行出井陉口 13、水上军开入之 14、西乡对,师事之 15、兵法右倍山陵 16、羞与绛、灌等列 17、辟左右与之步於庭 18、如我能将几何

19、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20、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21、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22、恐吾至阻险而还 23、欲东下井陉击赵 三、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2、愿君留意臣之计 3、未肯击前行 4、山东大扰,英俊乌集 5、然乃行营高敞地 四、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翻译: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不得推择为吏 3、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4、信钓于城下 5、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6、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7、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 8、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9、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10、上曰:“于君何如?” 11、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 12、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13、问:“信死亦何言?” 14、乃为儿女子所诈 15、信方斩 16、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 五、一词多义: 1、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韩信使人间视 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绝怒,竟绝去

(完整版)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 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 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 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12.右倍山陵(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上怒曰:“亨之”(同“烹”)18.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用为动词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 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 2.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 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 3.使动用法 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 4.名词用作动词深沟高垒挖沟,筑垒 5.意动用法 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 亭长妻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 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 6.形容词用作名词 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 三、古今异义词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7.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今义:商人)

淮阴侯列传 知识点整理检测默写

淮阴侯列传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没有好的品行 ·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同“褥”,床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居然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给……吃/一直,从头到尾 ·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自己养活自己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同“熟”,仔细/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运送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并列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 ..绝其辎重/借/隐蔽的小道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同“乃”,竟然/同“疲”,疲惫 ·韩信使人间视 ..,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暗中探听,窥伺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营垒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 ..而还/阻险的地方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排开阵势 ·平旦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天刚亮/树起/击鼓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征求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送达 ·信乃解其缚,东乡 .../.向东/像对待老师那样事奉他 ..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献上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只是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如果/怎么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怨恨/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退避,使周围的人离去 ·(韩信)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暗中;又作“第”,只管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情况 ·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英雄豪杰像乌云一样聚集 ·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余视其母冢,良.然/确实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长得高大 贫无行品行 又不能治生商贾做生意,做买卖 我哀王孙而进食年轻人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去:离开;远斗:远征。 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假:借间道:隐蔽的小路辎重:军用物资深,高:名作动,深挖,加高坚营:坚守军营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知识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知识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整理 一词多义(实词) 1. 常 (1)常从人寄食饮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 2. 方 (1)车不得方轨方: (2)信方斩,曰方: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 3.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 (2)韩信使人间视间: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 4.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 (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 (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 (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 5.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 (2)竟漂数十日竟: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 6. 绝 (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 (3)吾奇兵绝其后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

绝: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 (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 7.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项羽本纪》过: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过: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过:

8. 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羽本纪》置: (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置: (3)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置: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高祖本纪》置: (5)令其旁可置万家置: 9. 数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 (2)饭信,竟漂数日数: (3)以为李广老,数奇数: 10.伐 (1)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伐: (2)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伐: (3)自矜功伐《项羽本纪》伐:11.众 (1)众辱之曰众: (2)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众:

淮阴侯列传 文言现象

淮阴侯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 常 (1)常从人寄食饮常:经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同“尝”,曾经2.方 (1)车不得方轨方:并列 (2)信方斩方:将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方圆3.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小路 (2)韩信使人间视间:暗暗地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间杂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4.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希望 (2)若望仆不相师望:抱怨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观察 (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看见 (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恨 5.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竟然

(2)竟漂数十日竟:从头到尾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 6. 绝 (1)绝云气,负青天绝:穿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隔绝 (3)吾奇兵绝其后绝:断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绝:拦截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绝交 (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断绝,引申为败坏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停止,消失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绝:断绝,杜绝 7.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过:拜访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过:超过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过:过失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过:走过 8. 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放弃 (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置:赦免、释放

(3)郑人有且置履者置:购置、买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置:丢弃 (5)令其旁可置万家置:安置 9. 数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多次,屡次 (2)饭信,竟漂数日数:几 (3)以为李广老,数奇数:命运 10.伐 (1)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伐:讨伐 (2)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伐:夸耀 (3)自矜功伐伐:功劳 11.众 (1)众辱之曰众:当众 (2)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众:多 12.致 (1)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致:送达 (2)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致:表明 (4)其致一也致:情趣 13.患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患:祸患 (2)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恶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知识

淮阴侯列传文言字词整理 一词多义(实词) 1. 常 (1)常从人寄食饮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 2. 方 (1)车不得方轨方: (2)信方斩,曰方: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 3.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 (2)韩信使人间视间: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 4.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 (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 (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 (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 5.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 (2)竟漂数十日竟: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 6. 绝 (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 (3)吾奇兵绝其后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绝: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 (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 7.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项羽本纪》过: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过: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过: 8. 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羽本纪》置: (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置: (3)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置:

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与古今字整理

淮阴侯列传全文翻译与古今字整理

一、一词多义(实词) 1. 常 (1)常从人寄食饮常:经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同“尝”,曾经 2. 方 (1)车不得方轨方:并列 (2)信方斩,曰方:将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方圆 3.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小路 (2)韩信使人间视间:暗暗地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间杂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从小路 4.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希望 (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抱怨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观察 (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看见 (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恨 5.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竟然 (2)竟漂数十日竟:从头到尾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 6. 绝 (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穿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隔绝 (3)吾奇兵绝其后绝:断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绝:拦截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绝交 (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断绝,引申为败坏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停止,消失 (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断绝,杜绝7.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拜访 (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超过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项羽本纪》过:责备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过:过失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过:走过 8. 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羽本纪》置:放弃 (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置:赦免、释放 (3)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置:购置、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