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不等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不等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不等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考纲要求〗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能正确使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建议〗不等式的性质是解、证不等式的基础,对于这些性质,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

要弄清每一个条件和结论,学会对不等式进行条件的放宽和加强。

〖双基回顾〗常见的性质有8条: 1、反身性(也叫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a >b ,b >c ?a >c 3、平移性:a >b ?a +c >b +c 4、伸缩性:??

?>>0c b a ?ac >bc ;???<>0

c b

a ?ac <bc

5、乘方性:a >b ≥0?a n >b n (n ∈N ,n ≥2)

6、开方性:a >b ≥0?n

a >n

b (n ∈N ,n ≥2)

7、叠加性:a >b ,c >d ?a +c >b +d 8、叠乘性:a >b ≥0,c >d ≥0?a ·c >b ·d

一、知识点训练:

1、下列结论对否:

()N n bd ac d c b a n n ∈??=?,,1 ( ) ()b a c b

c

a ???

2

22 ( ) ()b

a a

b b a 1103????且 ( ) ()bd a

c

d c b a ??????0,04 ( )

()N n b a b a n n ∈???,5 ( ) ()b a b b a ??-??6 ( )

2、b

a b a 1

1??

?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3、用“>”“<”“=”填空:

(1)a

a c b

c

(2) 0

二、典型例题分析:

1、比较下面各小题中a 与b 的大小:

(1)a =m 3-m 2n -3mn 2 与 b =2m 2n -6mn 2+n 3 (2)a =3x 2-x +1与b =2x 2+x -1 (3)102

31=-=b a 与 .

2、a >0,a ≠1,t >0,比较m =t a log 21与n =2

1log +t a 的大小.

3、b

x

ax x f -=)(,1≤)1(f ≤2,13≤)2(f ≤20,求)3(f 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练习:

1、若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

b

a 1

1? (B ))0(22≠?c bc ac (C ) 0)lg(?-b a (D ) b a lg lg ? 2、设d c 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2

2

)()(c b d a -?- (B ) 2

2

)()(c b d a -≥- (C ) 2

2

)()(c b d a -≤- (D ) 以上都不对 3、已知0??b a ,则下列不等式能成立的是 …………………………………………………………( ) (A )

1?b a (B )b a -? (C ) b

a 1

1? (D ) 22a b ? 4、已知01,0??-?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2

ab ab a ?? (B ) a ab ab ??2

(C ) 2

ab a ab ?? (D ) a ab ab ??2

5、若0??b a ,则下列不等关系中不能成立的是 …………………………………………………… ( )

(A )

b a 11? (B ) a b a 11?- (C ) b a ? (D ) 22b a ? 四、课堂小结: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与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必须透彻理解,特别要注意同向不等式可相加,也可相乘,但相乘时,两个不等式都需大于零.

2、处理分式不等式时不要随便将不等式两边乘以含有字母的分式,如果需要去分母,一定要考虑所乘的代数式的正负.

3、作差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应引起高度注意.

五、能力测试: 姓名 得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22,b a b a ??则若 (B ) b a b a ??则若,22 (C ) 22,b a b a ??则若 (D ) 22,b a b a ??则若

2、设

01

1??b

a ,则有 …………………………………………………………………………………( ) (A ) 22

b a ? (B ) ab b a 2?+ (C ) 2b ab ? (D ) b a b a +?+22 3、若0,=++??

c b a c b a ,则有…………………………………………………………………… ( ) (A ) ac ab ? (B ) bc ac ? (C ) bc ab ? (D )以上皆错

4、若0,???b a bd ac ,则 ………………………………………………………………………………( ) (A ) 0??d c (B ) d c ? (C ) d c ? (D )c 、d 大小不确定

5、以下命题:⑴a >b ?|a |>b ⑵a >b ?a 2>b 2 ⑶|a |>b ? a >b ⑷a >|b | ? a >b 正确的个数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4个

6、已知a >2,比较1

2

++=

a a

b 与2的大小.

7、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1))1

1(log ),1(log a

n a m a a +=+= (提示:分a >1,a <1讨论) (2)n n a -+=1与1--=n n b (提示:分子有理化后再比较)

8、如果二次函数)(x f y =的图象过原点,并且1≤)1(-f ≤2,3≤)1(f ≤4,求)2(-f 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与高次

〖考纲要求〗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初步分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复习建议〗分式与高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序轴标根法,能注意到其中的一些特殊点与解集的关

系,能注意到区间端点与解集的关系.

一、知识点训练:

1、下列不等式与01

2≤+x x

同解的是……………………………………………………………( ) (A) 01

≤+x

x (B)0)1(≤+x x (C)0)1lg(≤+x (D)2

1

|1|≤+x x

2、不等式(x -2)2·(x -1)>0的解集为 .

3、不等式(x +1) ·(x -1)2≤0的解集为 .

4、不等式

x x

<1

的解集为 . 二、典型例题分析:

1、解不等式:(x -1)·(x -2)·(x -3)·(x -4)>120

2、解不等式:0)5)(1)(3()2(2

>-+++x x x x

3、解不等式:23

25

32≥-+-x x x

4、若不等式61

6

3922<+--+<

-x x mx x 对一切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范围

5、求适合不等式11

)1(02

<+-<

x x 的整数x 的值.

6、解关于x 的不等式

a x x

-<-11

三、课堂练习:

1、不等式121

3≥--x x 的解集为……………………………………………………………………( ) (A){x |43≤x ≤2} (B) {x |4

3

≤x <2}

(C) {x |x >2或者x ≤4

3

} (D){x |x <2}

2、不等式

21

≥+x x

的解集为 . 3、如果不等式1

122+-->++-x x b x x x a x 的解集为(21

,1),则b a ?= .

四、课堂小结:

分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题基础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常用方法是序轴标根法,但是要注意标根时的起点位置.

五、能力测试:

1、与不等式023

≥--x

x 同解的不等式是……………………………………………………………( ) (A)(x -3)(2-x )≥0 (B)lg(x -2)≤0 (C)

03

2≥--x x

(D)(x -3)(2-x )>0 2、如果x 10}?{x |x 2-(x 1+x 2)x +x 1x 2<0},那么自然

数n …………………………………………………………………………………………………( ) (A)等于2 (B)是大于2的奇数

(C) 是大于2的偶数 (D)是大于1的任意自然数 3、不等式(x -1)(x +2)(3-x )>0的解集为 .

4、不等式

01

)

3()4)(1(2≤+---x x x x 的解集为 . 5、a >0,b >0,那么不等式a x

b <<-1

的解集为 . 6、已知不等式

11

<-x ax

的解集为{x |x <1或x >2},那么a = . 7、解不等式:x x

x x x <-+-+2

22322(提示:)1)(2(22

23++-=---x x x x x x )

8、不等式

)(1

2

2322N n n x x x x ∈>++++对一切x 都成立,求n 的值.

9、解关于x 的不等式)0( 12

)

1(>>--a x x a

不等式的解法——指数 对数(无理不等式)

〖考纲要求〗新的考纲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掌握简单的指数、对数无理不等式的解法,但是却要求掌

握函数的单调性,会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一讲的出发点..

〖复习建议〗1、掌握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一般来说,与解指数、对数方程的方法类似.即: (1)同底法:能化为同底数先化为同底,再根据指数、对数的单调性转化为代数不等式,底是参数时要注意对其进行讨论.并注意到对数真数大于零的限制条件.

(2)转化法:多用于指数不等式,通过两边取对数转化为对数不等式(注意转化的等价性). (3)换元法:多用于不等式两边是和的形式,或取对数后再换元,并注意所换“元”的范围. 2、掌握基本无理不等式的转化方法.

一、知识点训练:

1、当)(l o g

)(l o g

,10x g x f a a

a

<<<与时等价的不等式是 …………………………………

( ) (A ))()(x g x f < (B ))()(0x g x f << (C ))()(0x f x g << (D )以上都不对 2、当)()

(,1x g x f a a

a >>与时等价的不等式是 …………………………………………………( )

(A )0)()(>>x g x f (B ))()(0x g x f <<(C ))()(x g x f > (D ))()(x g x f < 3、不等式0log log 22

1>x 的解集为……………………………………………………………( )

(A ){x |x <2} (B ){x |02}

4、不等式(x -1)02≥+x 的解为……………………………………………………………( ) (A )x ≥1 (B )x >1 (C ) x ≥1或者x =-2 (D ) x ≥-2且x ≠1

5、不等式129->

-x x 的解集为 ;

二、典型例题分析:

1、解不等式6

6

522

252.0++-+-≥x x

x x

2、解不等式15

4

log

3、如果x =3是不等式:)33(log )2(log 2+<--x x x a a 的一个解,解此关于x 的不等式.

4、解关于x 的不等式:22

2)2

1(2--+>x x x

*5、解不等式:)10(log 31log ≠<-<-a x x a a

三、课堂练习:

1、不等式x x 28

3)3

1(2--> 的解集为 ; 2、不等式1)22lg(2

<++x x 的解集为 ; 3、不等式

1323>--x 的解集是 ……………………………………………………………( )

(A )φ (B )??????><≤6232x x x

或 (C ){}6>x x (D )?

??

???<≤232x x 四、课堂小结:

掌握指数、对数、无理不等式的常规解法—取对数法、换底法、换元法、利用函数单调性,将

它们转化为代数不等式.在进行转化时,应充分注意函数定义域,保证同解变形.在转化为求不等式组的解时,应注意区别“且”、“或”,涉及到最后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交”,还是“并”.

五、能力测试:

1、与不等式

11

2

≤--x x 同解的不等式是 …………………………………………………………( )

(A )1120≤--≤

x x (B )11

2

≤--x x (C )012≥--x x (D )01≤-x x 2、不等式2)1lg(2>-x 的解为 ……………………………………………………………………( ) (A )x >11 (B )x <-9 (C )x <-9或x >11 (D )-9

3、设c <0,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c

c 22> (B )c c )2

1(> (C )c c

)2

1(2> (D )c

c

)2

1(2<

4、不等式3

3

3

1>

--x

的解集为……………………………………………………………………( ) (A ){x |x ≤1} (B ){x |

43<x ≤1} (C ){x |4

3

<x <1} (D )R 5、不等式x

x x

1

2

1log <

的解集为 ……………………………………………………………………( ) (A ){}21<

210><-x x a a 的同集不等式为 …………………………………………………( ) (A )1112,

1>-->x x a 时 (B )1,1>>x a 时 (C )1,10><

1

2log >--x x a 7、{

}

=->==A C x x x

A R I U 则,2,

8、不等式lg x +lg(x -3)<1的解集为 . 9、解关于x 的不等式:5252≤--x

*10、解不等式1)11(log >-x

a

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

〖考纲要求〗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能正确使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建议〗掌握求差法与求商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双基回顾〗

1、求差法:a >b ? a -b >0

2、求商法:a >b >0?

01>>b b

a

并且 3、用到的一些特殊结论: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正数可以相乘);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

一、知识点训练:

1、已知下列不等式:

)(23)1(2R x x x ∈?+ ),()2(322355R b a b a b a b a ∈+≥+ )1(2)3(22--≥+b a b a 其中

正确的个数为 ……………………………………………………………………………………( ) (A )0 (B )1 (C ) 2 (D ) 3 2、1>a >b >0,那么…………………………………………………………………………………( )

(A )a >

2b a +>ab >b (B ) b >2b

a +>a

b >a (C ) a >2b a +>b >ab (D ) 2b a +>ab >a >b

3、如果-2π<b <a <2

π

,则b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π<b -a <0 (B ) -π<b -a <π (C ) -2π<b -a <0 (D ) -2π<b -a <2

π

4、已知2

44,2a a

a +≠那么 1.(填“>”或者“<”)

二、典型例题分析:

1、求证:若a 、b >0,n >1,11

--+≥+n n n

n

ab b a b a 则

2、a 、b 、c 、d 、m 、n 全是正数,比较p =cd ab +q =n

d

m b nc ma +?+的大小.

3、比较)0(b a a b b a b a b a ??与的大小

4、a ∈R ,函数1

22

)(+-

=x

a x f (1)判断此函数的单调性。 (2)F(n )=1+n n ,当函数1

22)(+-=x a x f 为奇函数时,比较)(),(n F n f 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1、a >b b

a 1

1>与同时成立,那么有………………………………………………………………( )

(A ) a >b >0 (B ) a >0>b (C ) b a 11>>0 (D ) 01

1<

b

2、)0,0()(2

>>≥+b a ab b a b a b

a

四、课堂小结: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当欲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或分式时,常用差值比较法。当欲证的不等式两端是乘积的形式或幂指不等式时常用商值比较法,即欲证

1)0,0(,>>>>b

a b a b a 可证

五、能力测试: 姓名 得分

1、不等式:⑴x 3+3>2x ;⑵a 5+b 5

b

b a 恒成立的有( )

(A )⑴、⑵ (B ) ⑴、⑶ (C ) ⑶、⑷ (D ) ⑴、⑵、⑶、⑷

2、 对R x ∈都成立的不等式是…………………………………………………………………… ( ) (A )x x 2lg )1lg(2≥+ (B ) x x 212

>+ (C ) 11

12

<+x (D )x x 442

≥+ 3、0<a <1,F=a 2,G=a +1,H=

a

-11,那么F 、G 、H 中最小的是…………………………( ) (A )F (B ) G (C ) H (D ) 不能确定

4、a >b >0,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

a b b a b a >++22 (B )22

2211a

b a b >++ (C )b b a a 11+>+ (D ) a a >b b 5、x >100,那么lg 2x ,lg x 2,lglg x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6、a >0,b >0,a +b =1,比较M =x 2+y 2与N =(ax +by )2+(bx +ay )2的大小. 7、比较),,(11

+++∈∈++R y x N n xy y x y x n n n n 与大小

8、求证:2

33

2

2

4

4

)())((b a b a b a +≥++

9、比较A =a 6+a 4+a 2+1与B =a 5+a 3+a 的大小.(提示:分a >1,a =1,a <1讨论) 证明:a >1时,A -B =a 6+a 4+a 2+1-(a 5+a 3+a )=(a 6-a 5)+(a 4-a 3)+(a 2-a )+1

不等式证明的其它方法

〖考纲要求〗掌握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理解反证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的步骤及应用范围.

〖复习建议〗搞清分析法证题的理论依据,掌握分析法的证题格式和要求。搞清各种证明方法的理

论依据和具体证明方法和步骤。

说明:数学归纳法法证明不等式将在数学归纳法中专门研究.

〖双基回顾〗 1、“分析法”证题的理论依据: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或者是充要条件. 2、“分析法”证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书写不是太方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分析法寻找证题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进行表达.

一、知识点训练:

1、推理:如果a ≠b ,要证a 2+b 2<1+a 2b 2,由于2ab

2、推理:要证|a +b |≤|a |+|b |,只要证|a +b |2≤(|a |+|b |)2 正确吗?

3、推理:要证a

4、a 、b 、c ∈R ,a >b 是ac 2>bc 2成立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二、典型例题分析:

1、x >0,y >0,求证:3

133

2

2

)(y x y x +>+

2、a >b >0,2c >a +b ,求证:ab c c a ab c c -+<<--22

3、函数)(1)(2b a x x f ≠+=,求证:|||)()(|b a b f a f -<-

4、11:,1,1:2

2

2

2

≤+≤-=+=+by ax y x b a 求证已知(三角换元法)

5、求证:3

1

1112

≤+--≤-x x x (判别式法)

6、若a,b,c 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4

1

)1(,)1(,)1(不可能同时大于a c c b b a ---(反证法)

7、求证:)(2131211222N n n

∈<+???+++

(放缩法)

三、课堂练习:

1、a >b >0,求证:333b a b a ->-

2、A 、B 、C 是⊿ABC 的内角,求证:x 2+y 2+z 2≥2y z c os A +2z xc os B +2xyc os C .(判别式法)

四、课堂小结:

1、“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就是“执果索因”,从所证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利用充分条件或者充要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找到显然成立的不等式,书写方法习惯上用“?”来表达.

2、凡是“至少”、“唯一”或含有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

3、换元法(主要指三角代换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此法若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成简单的三角问题.

4、含有两上字母的不等式,若可化成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是关于某字母的二次式时,这时可考虑判别式法,并注意根的取值范围和题目的限制条件.

5、有些不等式若恰当地运用放缩法可以很快得证,放缩时要看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注意放缩适度.

五、能力测试: 姓名 得分

1、如果P=17,Q=1+15,R=75+,那么有………………………………………………( ) (A )P >Q >R (B )R >P >Q (C ) Q >R >P (D )R >Q >P

2、a >b >0,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222

211a b a b >++ (B ) 22

2222a

b a b >-- (C ) b a b a b a >++22 (D )b b a a 11+>+ 3、四个命题:⑴a 2<b 2?|a |<|b | ⑵ a 2<b 2?a +b 与a -b 符号相反 ⑶a 2<b 2?|a |+|b |与|a |-

|b |符号相反 ⑷a 2<b 2?|a |2<|b |2符号相反 其中是真命题的有……………………………( ) (A )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4、x 、y ∈R ,|x |<1,|y |<1是0<xy <1的………………………………………………………( ) (A )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a 、b 、c ∈R -,a ≠b ,求证:2222||b a b ab a b a +>+-?+

6、a >b >c ,求证:

c

a c

b b a ->-+-1

11 (提示:换元法,令a -b =m ∈R +

,b -c =n ∈R +

7、求证:)3(321≥---<--a a a a a

8、证明不等式:)(213

12

11N n n n

∈<+

???++

+

(提示:使用放缩法

2

111-+<

n n n

9、x >0,y >0并且x +y >2,求证y

x

x y ++1,1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提示:反证法)

不等式的应用

〖考纲要求〗

1、熟练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解决函数、方程等中的有关问题.

2、在掌握一次函数单调性、二次函数的最值以及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学会变量的转换,掌握:恒正、恒负、解集为R 、解集为空集的实际含义并且会转化

3、掌握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他们的几何平均数”,并能运用此定理解决一些问题. 〖复习建议〗重要不等式的功能在于和积互化,要注意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检验。在

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创造特殊的环境: 一、知识点训练: 1、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4的是………………………………………………………………… ( )

(A )x x y 4+

= (B ))0(sin 4

sin π<<+

=x x

x y (C ) x x e e y -+=4 (D ) )1(3log 4log 3<+=x x y x 2.当x 时,等式

20,12π

<θ≤θ=--tg x x 成立; 当x 时,等式

2

0,cos 21π

≤θ<θ=--x x 成立. 二、典型例题分析:

1、若2

22

2)(,142-+-=<<-x x x x f x 研究函数的最值.

2、y

x y x y x 1

1,12,0,0+=+>>求的最小值.

3、]3,1(12)1()(2

∈++-+=a a x a x x f 在时恒正,求x 的取值范围(关于a 的一次函数).

4、函数)(x f =x 2+ax +3,当x ∈[-2,2]时,恒有)(x f ≥a ,求a 的最小值.

5、已知函数)(x f y =,x ∈[a ,b ],如果对任意的x ∈[a ,b ],都有10

1

|)()()(|

≤-x f x g x f ,则就

称)(x f y =可以被函数y =)(x g “替代”.试判断:函数x x f =)( ,x ∈[4,16]是否可以

被函数)(x g =)6(5

1

+x ,x ∈[4,16]替代,并且说明理由!

*6、设函数)(x f y =是定义在R 上的单调函数并且满足:)()()(y f x f y x f +=+,1)1(-=f ⑴求证:)(x f y =为奇函数 ⑵)(x f y =为减函数

⑶如果)log (2t k f ?+)2log (log 2

22--t t f >0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练习

1、),1[)2lg()(+∞-+=在ax x f 有意义,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1)2lg()(+∞-+=的定义域为(ax x 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四、能力测试 1、若x +2y =4,且x >0,y >0,则 lg x +lg y 的最大值为 ……………………………………………………( ) (A )2 (B )2lg2 (C )lg2 (D )2

1

lg

2、设a,b 为实数,且a +b =3,则2a +2b 的最小值是 ……………………………………………………( ) (A )6 (B )24 (C )22 (D )8

3、函数)0( 1

5≥++=

x x x y 图象上最低点的坐标为………………………………………………( )

(A )(0,5) (B ) (3,4) (C ) (3,2) (D ) (8,3

13

) 4、x 、y ∈R +,那么不等式y x a y x +?≤+

恒成立的最小正数a = .

5、(1)若xy y x 则,2=+的最大值是 ;(2)函数tgx +ctgx 的值域是 ; 6.现有含盐7%的食盐水200克,生产上需要含盐在5%以上,6%以下的食盐水,设需要加入含盐 4%的食盐水x 克,则x 的范围是 .

7、函数y =x 2+ax +3的图象恒在函数y =2ax -5的上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8、定义在]1,(-∞上的函数y =)(x f 单调递减,是否存在实数k ,使:)sin ()sin (2

2x k f x k f -≥-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存在请求出,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对满足:|p |<2的一切p ,不等式x 2

2log +p x 2log +1>2x 2log +p 恒成立,求实数x 的取 值范围(提示:可以理解为关于p 的一次函数).

不等式的应用2

〖考纲要求〗

能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建议〗

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寻找出该数学模型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数学关系式,并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典型例题分析: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19,23厘米,把它的三条边长分别缩短x 厘米,使它只能构成钝角三角形,求x 的取值范围.

2、从边长为2a 的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各截去一小块边长为x 的正方形,再将

四边向上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方铁盒,问x 取何值时,盒的容积最大?最大的容积为多少?

3、某杂志若以每本2元的价格出售,可以发行10万本,若每本价格提高0.2元,发行量就少5000 本,要使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2.4万元,则该杂志的定价最高和最低各为多少?

4、在某种商品生产过程中,每日次品数y 是每日产量x 的函数:???

??>-≤-=)100(

92)100(101x x x x x

y ,

该产品每售出一件正品获得利润A 元,每生产一件次品就损失3

A

元,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日产量应该是多少?

5、(12分)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根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 (如图)的东偏南θ(10

2

arccos

=θ)方向300km 的海面P 处,并且以20km/h 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且以10km/h 的速度不断增大,问几个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

*6、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60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 ;固定部分为a 元.

⑴全程运输成本把y (元)表示为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⑵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二、研究题:

1、等边圆锥母线长为8,其的内接圆柱的高为x ,当内接圆柱侧面积最大时,x 的值为………( ) (A )33 (B )23 (C )

3

3

4 (D )4 2、某商店计划两次提价,有甲、乙、丙三种方案,(如右表,其 中p >q >0.)经两次提价后,则 种方案的提价幅度最大! 3、某工厂生产一种文具所需支付的费用有三种:

⑴不论生产不生产,都需支付职工工资等固定开支1.25万元; ⑵生产x 件产品,所需各种原材料费用,平均每件36元; ⑶由于能源供应的特殊政策,经测算,生产x 件产品的能源 费为每件0.05x 元.

问这种文具平均每件生产成本最低是多少元?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6的和小于5;

(4)x 与2的差小于-1; (5)x 的4倍大于7; (6)y 的一半小于3. 知识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1、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①x+1 3 <12 ; ②6x -4≥2; ③3x -8<4-x. ; ④4x +3<3x ⑤4-x ≥4 ⑥-3 1 x +2>5 2、根据不等式性质解题: 例1、如果不等式03<-m x 的正整数解是1,2,3,求m 的取值范围。 练习:①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 a x ≤-4的正整数解是1,2,求a 的取值范围。 例2:解不等式6 1 1012+≥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练习:解不等式3 1 222->+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

学习资料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doc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人教学对象七年级科目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通过实际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解集的表示方法,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1.3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 (2)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 (3) 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等式概念,并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够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 2.2数学思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力,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必然联系。 2.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不等式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教案

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 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个性化学习问题 解决 1、理解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会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毛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 似,不等式的变形要注意与方程的变形相对照, 特别是注意不等式的性质3?:当不等式两边都乘 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并求解,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 合理性. 重点难点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 一、要点梳理: 1、不等关系:用符号“>、≥、<、≤、≠”连接;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至少”“不低于”“至多”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序号语言叙述符号表示 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c。那么a<c。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 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如果a>b, c>0,那么>;>

基本性质3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 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 的方向改变 如果a>b, c<0,那么>;<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般步骤: (1)去分母;(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去括号; (3)移项;(运用不等式性质2,注意:被移的项要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1. (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何时需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6)把解表示在数轴上;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时,需注意:(1)空心、实心小圆圈的区别;(2)“>、≥”向右拐,“<、≤”向左拐. 不 等 式 的 用数轴表示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4.会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出发,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类比于方程的解理解不等式的解.进而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学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类比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关系,体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实际生活,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满足什么条件?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示这个关系: (1)汽车行驶50千米的时间<_______. (2)汽车2/3小时(即40分钟)走过的路程______50.从而得到两个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在2 50 3 x>中,当x=76,x=75,x=72,x=70时,不等式是否成 立?76,75,72,70哪些是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不等式2 50 3 x>的解有多少? 它的所有解组成解的集合,怎样表示它的解集? 【教学说明】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对问题2教师要时时点拨,要参与学生之间去讨论,在用数轴表示x>75时,要使用空心圆圈,务必要强调这一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1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思考2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解法,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准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引例 问题:某公司的统计资料表明,科研经费每增加1万元,年利润就增加1.8万元。如果该公司原来的年利润为200万元,要使年利润超过245万元,那么增加的科研经费应高于多少万元? 分析:设该公司增加的科研经费为x万元,根据题意,得: 200> +x 8.1 245 三、新授课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不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问题:请你找出一个数,使得上述不等式成立。 一般地,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所有这些解的全体成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二)提示: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含解,所有的解组成解集。 (三)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1.去分母(等式基本性质2) 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 3.移项(移项法则、等式基本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 5.系数化为1(等式基本性质2) (四)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如何解。 例1: 1.解方程:)2(752x x -=+ 2.解不等式:)2(752x x -≤+ (五)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 (六)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七)注意 1.空心点和实心点的使用,注意它们在表示不等式解集时的差别; 2.小于(小于或等于)时向左,大于(大于或等于)时向右。 (八)练习 1.(2010年邵阳中考)如图,数轴上表示的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x≤1 B .x≥1 C .x<1 D .x>1 2.例2:解不等式:)32(3312-≥-x x 答案: 827 ≤ x 将例1的第二题和例2的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进行对比,强调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2 -1 0 1 2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两个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两个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易误提醒(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类做法中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情,类与类之间是独立的.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步中某一种方法只是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而未完成这件事,步与步之间是相关联的. [自测练习] 1.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不同取法的种数有() A.30 B.20 C.10 D.6 解析:从0,1,2,3,4,5六个数字中,任取两数和为偶数可分为两类,①取出的两数都是偶数,共有3种方法;②取出的两数都是奇数,共有3种方法,故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N=3+3=6种.答案:D 2.用0,1,…,9十个数字,可以组成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A.243 B.252 C.261 D.279 解析:0,1,2…,9共能组成9×10×10=900(个)三位数,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9×8=648(个),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00-648=252(个).答案:B 考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专项复习(一)教案 授课人:朱兆玉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 2.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解方程时所体现出的化归思想方法; 5.使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进一步复习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解法步骤,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挑战记忆,复习有关概念 1、下列各式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1+3x (3)y 2=4+y (4)x+y >5 (5) (6) 3m+2=1–m 2 、若关于x 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 3、若x =-3是方程x +a =4的解,则a 的值是 . (通过习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 X 41=0232=+-m x m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火眼金睛, 下面方程的解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 解方程: 3141136x x --=- 解:去分母(32-x 去括号 14126--=-x x 移 项 1214x 6-+=+x 合 并 210=x 系数化为1 5 1=x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的步骤,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三、解方程 1、解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2、即学即练(1)2(x+3)-5(1-x)=3(x -1) (2)3 7524123--=+y y (加强解方程准确率的训练,通过练习,同桌交流总结出有关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2、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满足什么条件?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示这个关系: (1)汽车行驶50千米的时间<_______. (2)汽车2/3小时(即40分钟)走过的路程______50.从而得到两个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在2 50 3 x>中,当x=76,x=75,x=72,x=70时,不等式是否成立?76,75,72,70哪些是 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不等式2 50 3 x>的解有多少?它的所有解组成解的集合,怎样表示它的解集? 【教学说明】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对问题2教师要时时点拨,要参与学生之间去讨论,在用数轴表示x>75时,要使用空心圆圈,务必要强调这一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1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思考2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归纳结论】 1.定义:用“<”或“>”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天印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松 2009-12-1立体几何2) 课题: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B 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走进课本〗——知识整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4.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5.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基础训练〗——提神醒脑 1.直线a ⊥平面α,直线α||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b a || B. b a ⊥ C. b a ,一定异面 D. b a ,一定相交 2.如果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则( ) A.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平行; B. 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C. 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D. 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垂直;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α||a B. α?a C.α||a 或α?a D. α?a 4.已知直线b a ,和平面α,那么b a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α||a ,α||b B. α⊥a ,α⊥b C. α?b 且α||a D. b a ,与α成等角 5.以下六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01x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精品 2019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一元一次 不等式教案 一、 知识结构 不 等 式 性 质 ?? ? ??÷>÷><<÷>÷>>>+=+>)(,0,)(,0,,c b c a bc ac c b a c b c a bc ac c b a c b c a b a 则若则若则若 1.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 --------使不等式(组)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集合 不等式的解法 ? ? ?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重点、热点 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重点.;热点是综合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应用题. 三、目标要求 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 借助数轴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 会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非负整数解 等问题。 3.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不等关系,解决应用 问题 4. 能够将一些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的问题 四、【典型例析】 例1(2002年 四川眉山)解不等式: 2 1 21312+-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同,只需注意,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解: 2 1 21312+-≤-x x 去分母,得2(2x-1)≤6-3(2x+1) 去括号,得4x-2≤6-6x-3 移项, 得4x+6x ≤6-3+2 合并同类项,得10x ≤5 系数化为1,得x ≤1/2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例2、(2002 江西省) 分别解不等式 ()3532-≤-x x 和 13 1 61>+--y y 并比较x 、y 大小. 【特色】此题设计很新颖,它通过解集的关系, 了解解集中元素的关系,有益于初高中学段知识的衔接. 【解答】分别解两个不等式,在同一数轴上分别表示解集,直观地比较两个集合中数值的大小. 由()3532-≤-x x ,得x ≥4. 又由 13 1 61>+--y y ,去分母,得y-1-2(y+1)>6,∴y<-9. 将它们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分别表示如下: 可知,x>y. 【拓展】,比较两个解集中x 、y 大小,应在各解集中分别任取一个数,进行大小比较.如用[M]表示不超过M 的最大整数,求本题中的[y]的值就不难了. 例3(2002年 南京)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 -kx-2=0 (1) 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如果2 (x 1+x 2)>x 1x 2,求k 的取值范围 分析:①求根的差别式,并证明其比零大即可 ②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x 1+x 2,x 1x 2用k 表示,进而解关于k 的不等式。 证明:在方程x 2 -kx-2=0中,a=1,b=-k,c=-2 ?=b 2-4ac=(-k)2-4×1×(-2)=k 2 +8 ∵无论k 为何值,k 2 ≥0 ∴k 2 +8>0 即?>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x 1+x 2=k, x 1x 2=-2 又∵2(x 1+x 2)>x 1x 2 ∴2k >-2 y -9 4 x 0 1 x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广州市晓园中学数学科胡海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等式的对应知识,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2)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初步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使用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2.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与表示。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导思:问题导入引导探究 引言: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中,两量之间, 存在着等量关系,但更多的是——不等量关系。 举例: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两量之间的关系: 1、a表示正数,b表示负数 2、汽车的速度m(千米/时),低于80(千米/ 时) 3、李明的体重48(千克)不等于王平的体重 51(千克) 4、a2是一个非负数. 5、m+1不大于0. 6、高速路上汽车速度x(千米/时),不得超过120 (千米/时) 【小组讨论】 回答:1.a>b 2.m<80 3.48≠51 4. a2≥0 5. m+1≤0 6.x≤12 通过实例 创设情 境,培养 学生的观 察能力, 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 趣。

导学1分析归纳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上面的实际例子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不等式 的完整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大小 关系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叫做不等式. 运用新知: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①-1﹤3 ②-x+2=4 ③3x ≠4y ④ 6 ﹥2 ⑤2x -3 ⑥2m ﹤n 例:【讲解】用不等式表示:(导P85 3) (1)a比6小; (2)x与1的和大于2 ; (3)a的2倍小于b ; (4)x的2倍与y的差不小于0; (5)a是正数; 巩固练习:用不等式表示: (导P85 8) 1. x的4倍与7的差大于3; 2. a、b两数的平方和大于4; 3. x与y差不等于0; 4.a、b两数的和不小于6; 5.y的倒数与1的和大于x的一半. 小结:常用不等关系 不等于:大于:不大于: 小于:不小于: 超过:不超过:至少:至多:正数: 负数: 非正数: 非负数: 学生仔细观察并归 纳出不等式的概 念。 【学生讲解】 讲解为什么②⑤不 是不等式。 【回答】 (1)a<6; (2)x+1>2; (3)2a<b; (4)2x-y≥0; (5)a>0 【小组轮流回答】 1. 4x-7>3; 2.a2+b2>4,; 3.x-y≠0 4. a+b≥6; 5. 【小组讨论得到常 用的不等关系】 引导学 生仔细观 察并归纳 出不等式 的意义。 在甄别 不等式的 过程中, 加深对不 等式意义 的理解。 运用新 知,通过 列不等 式,进一 步加深对 不等式的 理解。 学生 小结常用 的不等关 系,巩固 常用不等 关系 导学2类比探究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 是方程的解”,同样,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 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2x+1>6的解: -4 , -1 , 0 , 2.5, 2.6, 10 ,100 (导P85 4) 思考:①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 吗?请举出例子。 ②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呢? 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 等式的解集。 学生回顾方程的解 同学积极思考,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回答: ①有其他的解,例 如:3、4、5…… ②有无数个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 让学 生通过计 算、动手 验证、动 脑思考, 初步体会 不等式解 的意义以 及不等式 解与方程 解的不同 之处。 x y2 1 1 1 > +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cture notes for the first round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空间的距离一.复习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掌握求空间距离的常用方法和各距离之间的相互转化.二.知识要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2.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3.两个平面的距离:.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三.课前预习:1.在中,,所在平面外一点到三顶点的距离都是,则到平面的距离是() 2.在四面体中,两两垂直,是面内一点,到三个面的距离分别是,则到的距离是() 3.已知矩形所在平面,,,则到的距离为,到的距离为.4.已知二面角为,平面内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到平面的距离为.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二面角为,点和分别在平面和平面内,点在棱上,,(1)求证:;(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3)设是线段上的一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求的长. 例2.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与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1)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例3.已知正四棱柱, 点为的中点,点为的中点,(1)证明: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五.课后作业:班级学号姓名1.已知正方形所在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2.把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沿高线折成的二面角,点到的距离是()3.四面体的棱长都是,两点分别在棱上,则与的最短距离是()4.已知二面角为,角,,则到平面的距离为.5.已知长方体中,,那么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是.6.如图,已知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求点到面的距离. 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3)求平面与平面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教案

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知识内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1、理解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 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等式 的变形要注意与方程的变形相对照,特别是注意不等式的 性质3?: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 改变方向.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并求解,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重点难点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 一、要点梳理: 1、不等关系:用符号“>、≥、<、≤、≠”连接;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至少”“不低于”“至多”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序号语言叙述符号表示 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同一 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 c>0,那么ac>bc; a c > b 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 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 c<0,那么ac>bc; a c < b c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般步骤: (1)去分母; (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去括号; (3)移项; (运用不等式性质2,注意:被移的项要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1. (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何时需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6)把解表示在数轴上;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时,需注意:(1)空心、实心小圆圈的区别;(2)“>、≥”向右拐,“<、≤”向左拐. 不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及解不等式.(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y+3.不等式的个数有() A.5个B.4个C.3个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探究点二:列简单不等式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 +2<0; (2)m -1≥0; (3)a +2≤3a ; (4)a 2+b 2≥2ab . 探究点三: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类型一】 对不等式解的理解 下列不是不等式5x -3<6的一个解的是( ) A .1 B .2 C .-1 D .-2 解析:分别把四个选项中的值代入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分别为5×1-3=2<6,5×(-1)-3=-8<6,5×(-2)-3=-13<6,而5×2-3=7>6不能使不等式成立,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某个数值是否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可直接将数值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看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是不等式的解;反之,则不是. 【类型二】 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2是不等式x +3<4的解 B .x =3是不等式3x <7的解 C .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2 D .x =3是不等式3x >8的解 解析:A 不正确,因为当x =2时,x +3<4不成立;B 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73 ,当x =3时,不等式3x <7不成立;C 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 <7有无数多个解,而x =2只是其中一个解,因此只能说x =2是3x <7的解,而不能说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2;D 正确,因为当x =3时,不等式3x >8成立.故选D. 方法总结: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一般是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未知数取解集中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成立;未知数取解集外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不成立. 三、板书设计 1.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3.不等式的解、解集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要注意常用的关键词的含义: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等,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完整版)高中数学一轮复习《1集合与充要条件》教学案

盐城市文峰中学美术生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案 §1集合与充要条件 【考点及要求】: 1.了解集合含义,体会“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2.了解并掌握集合之间交,并,补的含义与求法;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基础知识】: 1.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文字描述为 和 符号表示为 和 2.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3.集合的表示方法1 2 3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_________A B B A ???且 2)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或B A ? 3) 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或____ 5.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6.若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 . 7.________A A ?=,_________A ??=,__________A A ?=, _________A ??=,_________U A C A ?=,_________U A C A ?=, 8.若A B ?,则____,___A B A B ?=?= 9.若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q 是p 的 条件. 10.若q p ?,且p q ?,则p 是q 的 条件. 【基本训练】: 1.{}a a a ,202-∈,则a 的值等于_________. 2.若全集{}4,3,2,1,0=U ,且{}3,2=A C U ,则A 的真子集有 个. 3.集合{}{}02,12<-=>=x x x B x x A ,则______=?B A . 4.1>x 是x x >2的_____________ 条件. 【典型例题讲练】 例1.已知集合{}{} 03)32(,082222≤-+--=≤--=m m x m x x B x x x A (1) 若[]4,2=?B A ,求实数m 的值;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第121-123页本课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不大于”等数学术语.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 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不等式的解. 4.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独立克服困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有一定收获.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 四、教学难点 准确应用不等号,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尺。 六、教学方法 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遵循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 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使学生能够在 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就近发展区得到最大收获。 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 (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分析: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是对代数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为学生在后面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打下基础;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清楚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解的集合,形成整体思想; (3)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方程的应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达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就是指能判断什么样的是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等纯代数意义的解读,使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就是 指学生清楚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知道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四种形式,形成与方程的区别; (3)能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指会根据条件知道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知道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很难找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原因主要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未到达,解决这些困难就把问题分类讨论,使学生知道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而关键是列代数式,使问题分解。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 师生活动: 1、学生根据已有的不等式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已知条件有:取暖时间为4个月,未知量是计划每月烧煤的数量(x ).当每月比原计划多烧5吨煤时,每月实际烧煤(x +5)吨,这时总量4(x +5)>100;当每月比原计划少烧5吨煤时,实际每月烧(x -5)吨煤,有4(x -5)<68.进而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 2、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此时引导学生发现x 的值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此时可以与方程组类比理解). 问题二:类比方程组的解,如何确定不等式???<->+68 )5(4100)5(4x x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特别是了解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四种不同形式。 师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容易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后,在解出后进行讨论,然后交流如何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经过分析发现x 的值必须同时满足x >20,x <22两个不等式,于是可以发现x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0<x <22;或者运用数轴,如图1,从数轴上容易观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x 的值应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解集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