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发生债务危机而发展中都出现通货膨胀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发生债务危机而发展中都出现通货膨胀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发生债务危机而发展中都出现通货膨胀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发生债务危机而发展中都出现通货膨胀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发生债务危机而发展中都出现通货膨胀

为什么发达国家都发生债务危机而发展中都出现通货膨胀作者:张国文现在世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达国家都有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发达国家都缺钱,发展中国家都流动性泛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老百姓的利益有什么影响,我思考很就,现在我把我的思考结果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享。

发达国家的很多生产资本都跑到发展中国家了,发达国家成了制造经济的空壳。

我觉得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全球的生产资本都流向了劳动成本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了,造成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减少,在制造业的就业也相应的减少。制造业少了,就业也就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必然减少。而发达国家的人们要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就必须借债消费,发达国家的政府要维持原来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必须借债,也必须借债来维持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降低。这就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人民都缺钱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要问我,那么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办企业挣的钱哪里去了?我告诉大家,那些钱都装到了资本家的腰包里了,资本家是不会把他们挣的钱给政府和本国人民的,否则他们也不会大老远的跑到国外,跑到发展中国家去办厂

挣钱。

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的减少,于是国家就大力发展服务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结构调整,于是服务业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更是畸形的繁荣。国家和个人的债务被一些人打造成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被人们买来卖去,从中获取利润,以此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这就形成了发达国家的巨大的金融泡沫。这些金融泡沫的本质或者说源头是国家和个人的债务,一旦国家和个人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这些金融泡沫就会面临破灭的危险。

但发达国家的这些金融泡沫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

灾难。

由这些发达国家政府和个人的债务形成的金融资产

被美国华尔街的投资公司包装成各种各样的债券,也就是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又被华尔街的投资公司发售给全世界的投资者,从而形成了天文数字般投机热钱,国际投机热钱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些投机热钱的获利方式就是人们现在很耳熟的“剪羊毛”,说破了就是投机炒作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资产。由于这些国际投机热钱规模很庞大,又有很强的组织性,一般国家的金融资产都抵挡不住这些国际投机热钱的攻击。他们一般都是有计划的对一个国家的股票和房地产逐步加大投资,使这个国家的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逐步上涨,使这个国家的人们感觉投资股票和房地

产很赚钱。随着这些国际投资公司逐步加大投入,这个国家的股票和房地产会逐步呈现出一种疯狂上涨的局面。再加上这些国际投资公司控制的许多所谓经济学家和新闻媒体的误导,这个目标国的人民会逐步失去理性,把多年辛勤劳动所得全部拿出来投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这时这些国际投机热钱就会悄悄的撤出,把目标国人民的财富洗劫一空。

国际投机热钱的这种赚钱方式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多次实施,使世界各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本和投机资本齐集发展中国家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生产资本的增加是不应该发生通货膨胀的,因为生产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商品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商品流动性的增加,增加的生产资金会被增加的商品供给所平衡。但如果一个国家增加的生产资本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或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那么生产资本的增加也会带来通货膨胀,这是因为这个国家的资金流动性增加了,而商品的流动性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大于商品的流动性,就必然会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本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其生产的产品很大一部分被出口到了发达国家,如果这个国家的进口小于出口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资金流动性就会大于商品的流动性,那么这个国家就必然会

发生通货膨胀。而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出超,所以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通货膨胀。如果再把国际投机热钱考虑进去,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这些国际投机热钱投资的对象是这个国家的金融资产,一般只会增加这个国家的资金流动性,而不会增加这个国家的商品流动性,那么被国际投机热钱选中的国家的通货膨胀就会更加严重了。

中国的情况很特殊,中国也发生了通货膨胀,但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外商投资,国际热钱早就盯上了中国,但目前为止,国际热钱还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国际热钱和中国的较量现在正处于胶着状态,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中国的情况特殊在了哪里呢?听我慢慢道来。外商投资中国办生产企业,中国的资金流是增加了,但由于中国工人的工资很低,外商的资金流大部分没有进入最终消费领域,主要被限制在了生产资料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分配给工人的工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销产品基本相当,互相抵冲,所以中国的消费品价格并没有因外国生产资本的进入而过快上涨。中国的生产资料会因为外资的进入而涨价吗?也没有,由于中国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外资提供了无限的低价格甚至免费供给的生产资料,如为外资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外资进入中国既没有提高中国的生产资料价格也没有提高中国的消费品价格,总之中国

的通货膨胀不是生产性外资引起的。

那么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什么引起的呢?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中国政府和个人的提前消费引起的。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人民的收入很低,没有内部需求,那么经济的发展就只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这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中国搞经济建设就实质上是主要为了

外国!是为了外国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而中国搞经济建设,这是不是很可笑?其实这不可笑,搞外向型经济就实质上是为了外国人民的生活,就是我们干活儿,外国人消费,现在是不是就是这样的现实?如果你感觉是的话,请你支持我!这样的话中国人民当然不答应,必然要反对,人民如果反对的话,外向型经济也就搞不成了。如果外向型经济搞不下去,中国的经济就很难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要扩大内需,企业就必须提高工人的待遇,国家就必须提高人民的社会保障,那样的话,企业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国家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搞建设,中国的发展就会放慢,发展放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改革的失败。这个问题是不是很严重?我是不是比郎咸平还敢说?那么如何才能既不增加企

业和政府负担又能扩大国内消费呢?那就是让人们借债消费。于是中国兴起了提前消费的热潮,那就是先消费后还贷。特别是在房地产和汽车等大件消费品领域,这一现象非常的严重。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搞提前消费

的时候,中国不搞提前消费也竞争不过西方,就有可能被西方打败。中国这样搞也是被迫无奈。中国有个优势就是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再加上国家的提供的社会保障也不健全,所以中国人提前消费没西方那么严重;还有就是中国政府可以卖地筹钱,西方政府不能。所以中国政府和个人没有西方国家政府和个人那么多的债务。

闲话少说,我们说说为什么国际投机热钱在中国完不成使命呢?

国际热钱的杀手锏是通过他们的操作使这个国家发生由他们设计的通货膨胀,但他们在中国玩不灵,不过也迫使中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但国际热钱一点光也占不上。因为中国政府有利害的重武器,国际热钱没有,中国政府的重武器就是土地。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和股票领域,你进入房地产领域,我中国政府就往出放地,用土地吸收热钱。你热钱进来的越多,我的土地的价格就越高,你热钱最终会进入中国政府抛出的土体这个无底洞里。最后中国政府再用收入土地这个巨大兜子里的国际热钱来为我所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还是很支持中国政府卖地的,中国的土地实际上成了吸收外资的一个吸水池,成为了中国冲销国际热钱的主要资产。这其实是中国政府和外国投机热钱的一种较量。现在看来,外国投机热钱是有点支持不住了。

但是土地的高价格也传导到了下游,也就是购房者哪

里。这就是中国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过也没多大关系,很大一部分的购房者是投机客,他们是助纣为虐的人,让他们长点教训也是必须的。对那些真正的自住者国家以后再想法解决他们的困难。

国际热钱还有一个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是中国的腐败太厉害,他们投入中国的资金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有很多已经被中国的腐败分子拿走又返回外国了,这个数量很大的资金是不可小看的,有人估计是十万亿以上,他们把中国市场上的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又通过腐败弄到国外了。据报道,中国贪官转美国的钱把美国的别墅都给炒热了,可见贪官们贪污数额之大。这实际上减少了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流动性,在客观上降低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哈哈,中国的腐败分子也无意中帮了中国人民的忙!我可不是支持贪官们贪污,有时候坏人办的坏事在某些方面也有好作用。就像日本侵略中国对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有帮助一样。现在是贪官帮助中国人民打败热钱。这些资金虽然现在是外国资产,但那是中国人的资产,准确说是华人的资产,那些资产就像它的主人一样,流的是中国的血,是有中国的属性的,迟早是会回到中国的。返祖归根是人性的必然,只是归来的方式可能五花八样。。

但为什么说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不是由外国生产资本和投机热钱引起的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卖地上

了瘾了,刹不住车了,不卖地地方政府就没钱花,于是地方政府就大量的卖地,仅2010年就买了近4万亿元的地,在加上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中国的新注入市场的国内资金资金有多少?可能每年不下六万亿!其实那点外汇储备所对应的人民币占款又算得了什么?能左右中国庞大的资金流动性吗?所以现在国际投机资本已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了,而是国内地方政府和个人的提前消费成为了中国的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劳动是财富之父,谁违反这一信念,谁就必然被历史抛弃。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不劳而获是不长久的。那些西方的精英们自以为很聪明,以为可以通过玩手段而不劳而获,但残酷的现实在向他们宣示着,这是不可能的。

古今中外的封建统治者企图通过专制实现不劳而获已被人民打倒了,被抛到了历史的垃圾堆里。现在那些人又希望通过资本来实现不劳而获,这能被人民接受吗?特别是那些国际投机资本,获取财富的方式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掠夺,世界人民深受其害,全世界有良知的学者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全世界的人民已了解了他们的卑鄙做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他们还能继续下去吗?我看不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生产的组织者,本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可以实现资本和劳动者的利益平衡的。在达到二者的平衡之后,社会就会进入公平社会,但现在世界的资本家在利用世界市场一体化在无限的延迟这一时刻,甚至为了维持这一不公平状态,他们不惜毁灭整个人类!那么这个市场经济规律是是什么呢?我给大家简述一下,很好懂:我引用我以前文章《人类文明向什么方向发展人类才不会毁灭?》中的两段话:

“另外,我觉得市场经济自身有个发展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就不可能再发展了。这个经济原理是造成现在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我来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原理:经济发展说到底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总量增加的极限最终是由市场需求总量极限来决定的。市场需求总量的增加是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资本扩大给劳动者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比例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市场需求总量要扩大,必须让市场最终消费者的大多数劳动者多挣钱。可以说,目前世界各国需求总量要不断扩大主要是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实现根本提高的。但是在生产力没有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情况下,资本必须不断扩大劳动者在经济发展成果中的分享比例来增加市场需求总量,否则会出现生产过剩,需求不足,发生经济危机。劳动者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成

果分享比例的结果是资本的利润率会越来越低,最终的结果是资本零利润,资本零利润后资本积累就不可能再增加,就不可能再扩大生产规模。当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后,就不是劳动者给老板打工,而是老板给劳动者打工。这个时候当老板就没有意思了,老板可能会把企业交给国家,让国家管理企业,这个时候搞国有经济制度的条件可能就成熟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稍有经济知识的人都能理解。那么西方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以美国为例

来说吧。二战以前,美国也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的工厂、银行倒闭,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人心惶惶。罗斯福上台后,发现美国经济的病根是市场需求不足,于是进行了大手笔的经济利益分配改革,就是大幅提高工人工资和给企业加税,增加公民的社会福利,通过这个措施来提高市场的有效需求,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的措施是很有效的,使美国的经济获得了增长。但这个措施长期进行下去的结果是市场需求虽然越来越大,但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来越慢一直到资本积累增长停止。美国的财产累进税曾高达91%,也就是说,老板获得的新增财产91%要交给国家,9%留给自己。这样美国的经济发展必然要减速直至停止。里根总统上台后,实施了给企业大规模减税的政策,以此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的活力。但问题是这样会使市场需求减小直至到出现经济危机。里根的办法是让国民超

前消费,国家也借贷满足国民的社会保障。这就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当然,美国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调节收入分配和国家、个人借债来拉动市场需求实现的,也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其他原因。这个“其他”原因是指美国通过金融投机掠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把本应其他国家享受的经济发展成果转于到美国,把其他国家的市场需求转移到美国,但参与金融投机的美国人毕竟是少数资本家,不能解决美国占多数的劳动者的收入增加问题,也就不能解决美国的根本问题。这就是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能挽救美国经济的根本原因。由此推论:美国经济不可能走出困境,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已到极限,从此,美国将走向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走向衰落。”

大家看了我的这段话,就会明白了市场经济会走向终结的道理了吧。

先说到这里,下回还有更给力说话。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 定义,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它也可以定义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上涨6个月以上,或货币持续贬值6个月以上,物价上涨幅度大于等于3%。仔细分来,物价增长率介于3%至5%的为温和通货膨胀, 在5%与10%之间的为严重通货膨胀,而物价增长率大于10%的则是奔腾的通货膨胀(也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测量我们一般以物价指数来 衡量,我国现行的物价指数主要有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 根据200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

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以上国家官方公布的数据,07年的全年消费物价指数达到了4.8%,有个别的月份甚至达到了5.6%(例如7、8月份),超过了当初设定的3%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应该说是对宏观经济调控当局亮起了红灯,可以说现在仅仅达到的是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基本的信号。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丧失了信号功能,市场也就丧失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举个例子,在非通货膨胀

案例九通货膨胀对股的影响

案例九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物价指数的节节攀升,有一个观点也逐渐在股票市场流行,并成为很多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的思想指南,即:通货膨胀是支持股市(或房市)持续上涨的基本动力。很多人认为,在物价不断上涨时,将钱存在银行不合算,应该投资股市、基金或房地产。 于是,每当统计局公布物价指数创新高的消息时,股市总是大涨。在2007年7月份的CPI公布后,新浪网做了网上调查,“面对CPI的上涨,你的资金投向那里”?58%以上的人选择把钱投向股市,而选择继续存在银行的只有13.9%,其它也是选择了楼市,“通货膨胀造就大牛市”的理论十分有市场。 但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CPI再创新高的消息并没有让股市重新涨起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后不久,美国劳工部也公布了美国的物价指数,美国11月CPI升0.8%远超10月的0.3%,为2005年9月以来最高涨幅。接着公布的欧盟及新兴市场的物价指数同样创1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及亚洲股市跌声一遍,我国股市也未能幸免。 根据案例分析,通货膨胀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案例来源:尹中立.每日经济新闻[N].2007年12月28日。 参考答案(提示性): 答: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制作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通货膨胀本身股市是正面的刺激因素,但通货膨胀的恶化所带来的金融紧缩才会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来说,通胀对股市的影响有三种表现:第一,货币供给量增加,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第二,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有一定幅度地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第三,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造成一种企业利润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债券上,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票价格也相应增加。 当产品的出厂价格涨幅加快,涨价范围扩大,多数行业的产品出现涨价行为时,整个社会的物价指数涨幅就将超过中央银行的忍耐范围(一般为3%至5%左右)。物价出现螺旋式上升,尤其是物价上涨超出市场预期时,中央银行便开始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股市便会出现逆转。 总之,当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而其抑制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相反。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非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失业程度的严重与否。 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失业率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指出,当实际GNP低于潜在GNP3%时,失业率要上升1%。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实际GNP低于潜在水平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失业率的减少、就业率的增加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不仅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而且存在着“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2.失业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人们一旦失业将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造成失业者甚至整个家庭逐步与贫困相伴。3.失业率过高会引起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4.失业率过高会减少家庭的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大多数失业者家庭会因为收入下降而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文化投资作为较高层次的追求不得不被削减甚至放弃。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娱乐服务性支出已成为奢侈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保证。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不仅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影响,国民素质因此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意识,导致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失业率过高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失业率不达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众多指标都很难达标。因而,失业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政府治理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1)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篇一:通货膨胀典型案例(1859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 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1923年,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1923年年初,马克币值一度达到2。38美元,但是同年夏季,一个美国人能以7美元兑换到40亿马克。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支付,到了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

论通货膨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通货膨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物价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然而通货膨胀程度的高低一直都被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虽然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防治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稳定;成因;影响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4)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4) 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 (4)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4)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4) 第2章内容分析 (5) 2.1 通货膨胀定义与形成 (5) 2.2 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的背景与意义 近来,山东等地的大白菜曝出“六七分钱没人买,只能烂地里”的消息。[1]这 点钱,还不够农民雇人收获装车的成本,很多农民只好任凭菜烂在地里。而且随着人 民币的升值压力的不断上升,外部舆论称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通 货膨胀,即一国的商品与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相对于某一基年而言持续上涨的现 象。[2]自2003年至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0.49%速度高速增长, 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62%(表一)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平均10% 10.1% 10.4% 11.61% 13.02% 9.55% 8.74% 10.49% GDP增 长速度 1.2% 3.9% 1.8% 1.5% 4.8% 5.9% -0.72% 2.62% 通货膨 胀率 (表一)[3]通过表一可以看出我国的通货膨胀还是很严重的,也和人民的生活密 切相关。只有研究透彻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影响才能制度出正确的方针策略,保障人民 的生活水平。这也是该论文的意义所在。 1.2本论文的主要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通货膨胀对现阶段我国市场环境的影响的典型评价,通货膨胀的成 因,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相应的梳理,主要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有关理论 进行分析论证。[4]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究其根源在哪 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防治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形成做出阐述,然后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核心提示: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增长;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信贷扩展并且即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也难以达到收缩这些流动性的目的。而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一大焦点。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等指标。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 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包括工资) 的上涨。 (二)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但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三)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4.0%和14.6%;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8.6%和12.2%;汽车增长15.8%,其中轿车增长14.7%。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三、政策建议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 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 为实现目标, 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 而且要掌握好“度”。鉴于我国既要防止通胀, 又要预防经济通胀转入通缩的双重目标, 以及当前通货膨胀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现实, 笔者认为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赞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的“组合拳”出击。(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

通货膨胀 案例分析

案例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 一 1979-1980年 6% 二 1982-1986年 8.8% 三 1986-1990年 18.5% 四 1992-1994年 21.7% 无 2006-2008年 6%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及金融影响 作者/农行战略规划部 【摘要】 ?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从再贷款为主转向外汇占款为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3年,再贷款和财政透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第二阶段:1994 -2001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重。第三阶段:2002-2011年,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 ?内外部环境变化致外汇占款增长放缓。从内部原因看:一是人口红利减弱,出口品成本上升。二是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资本项目顺差减少。三是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主动购汇减少。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国际经济弱势复苏。 二是美联储QE退出。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我国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债规模有限。二是国债市场交易量小。相对来说,再贷款、再贴现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再贷款不受证券抵押限制,投放相对灵活,且没有数量限制。另一方面,再贷款和再贴现可实现定向、定价、定量投放,有利于实现特定领域定向支持。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对金融体系和银行的影响。一是影响资金价格中枢。二是银行对公存款增长难度可能加大。三是货币领域定向调控将加剧银行分化。

过去十多年,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从2012年开始,外汇占款增速出现趋势性下降。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少增现象更加明显。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846亿元,月增量环比下降51%,同比下降70%。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可能将从外汇占款为主转向更为侧重再贷款、再贴现等途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将对金融生态和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提前谋划应对。 一、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从再贷款转向外汇占款 1984年我国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承担制定、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职能。基础货币调控成为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基础货币投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3年,再贷款和财政透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该时期基础货币投放特点:一是政策性再贷款和财政透支是主要手段。截至1993年末,再贷款总量10580.8亿元,超过70%基础货币来自央行再贷款。再贷款主要出于政策性目的,如农副产品收购、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财政透支也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重要途径,1993年末财政透支形成预算借款1582.1亿元。二是国有银行为再贷款主要承接者。四大国有银行身兼政策性职能,承接了97%再贷款。三是基础货币投放受到地方政府干预。地方人行拥有部分再贷款权限,加之其领导由地方政府任命,再贷款投放受地方干预,甚至出现“倒逼”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现象。基础货币刚性增长造成需求快速扩张,引发严重通胀,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四是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较小。1993年末外汇占款875.5亿元,仅为再贷款的8.3%。 第二阶段:1994 -2001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重,收回部分再贷款对冲外汇占款增长。该时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阶段,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信贷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基础货币投放发生重要变化。主要改革措施及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人行实行垂直管理,收回地方人行再贷款权限。1993年开始人民银行逐渐收回省级人行再贷款权限,抑制了再贷款过度膨胀。二是再贷款主要投向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国有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剥离,加上后来资产处臵需要,再贷款主要投向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汇率制度改革推动外汇占款快速增加。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1996年实施经常

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论文: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在研究这个课题之前,我们先得对“通货膨胀”一词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此课题做充分论述。研究“通货膨胀”一词,我们可分别从其概念、起因入手,而其影响和应对方法,就是我们这课题要研究的内容了。何谓“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即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从通胀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通货膨胀是“供小于求”的结果,是的一种分配不合理的表现。既然是分配的不合理,必定有不合理的起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关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解释,可以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解释,也可以从经济结构因素的角度来说明。它们分别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顾名思义,我们对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马上便有了归类性的理解,通货膨胀就是需求的加大或成本的提高,不然就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所致。 至此,我们对通货膨胀已经就有了一个相当明确的认识了,通货膨胀就是由某些原因产生的社会上提供的物质或劳务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而这种结果必定会导致国民经济受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种影响针对于国民经济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以下便是我的研究分析。 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到的并非是我们平常所见的绝对价格,而是一个相对价格,即在某一特定时期內的价格水平对上一周期的价格水平而言,通常由CPI的“同比”或“环比”增长来研究。相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二是不同的产出和相对价格的扭曲,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可按照两种类型分别予以阐述:一类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价格增长可以被预测到,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会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因而在工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另一类是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人们没有预期到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不会在交易过程中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类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都存在显著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会由于通货膨胀的程度、程序时间、成因以及表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会由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而有所不同。 1.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破坏 首先,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从而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其次,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CPI的含义: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案例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 一1979-1980年6% 二1982-1986年% 三1986-1990年% 四1992-1994年% 无2006-2008年6%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及金融影响 作者/农行战略规划部 【摘要】 ?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从再贷款为主转向外汇占款为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3年,再贷款和财政透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第二阶段:1994 -2001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重。第三阶段:2002-2011年,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 ?内外部环境变化致外汇占款增长放缓。从内部原因看:一是人口红利减弱,出口品成本上升。二是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资本项目顺差减少。三是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主动购汇减少。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国际经济弱势复苏。 二是美联储QE退出。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我国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债规模有限。二是国债市场交易量小。相对来说,再贷款、再贴现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再贷款不受证券抵押限制,投放相对灵活,且没有数量限制。另一方面,再贷款和再贴现可实现定向、定价、定量投放,有利于实现特定领域定向支持。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对金融体系和银行的影响。一是影响资金价格中枢。二是银行对公存款增长难度可能加大。三是货币领域定向调控将加剧银行分化。

过去十多年,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从2012年开始,外汇占款增速出现趋势性下降。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少增现象更加明显。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846亿元,月增量环比下降51%,同比下降70%。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可能将从外汇占款为主转向更为侧重再贷款、再贴现等途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将对金融生态和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提前谋划应对。 一、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从再贷款转向外汇占款 1984年我国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承担制定、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职能。基础货币调控成为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基础货币投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3年,再贷款和财政透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该时期基础货币投放特点:一是政策性再贷款和财政透支是主要手段。截至1993年末,再贷款总量亿元,超过70%基础货币来自央行再贷款。再贷款主要出于政策性目的,如农副产品收购、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财政透支也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重要途径,1993年末财政透支形成预算借款亿元。二是国有银行为再贷款主要承接者。四大国有银行身兼政策性职能,承接了97%再贷款。三是基础货币投放受到地方政府干预。地方人行拥有部分再贷款权限,加之其领导由地方政府任命,再贷款投放受地方干预,甚至出现“倒逼”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现象。基础货币刚性增长造成需求快速扩张,引发严重通胀,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四是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较小。1993年末外汇占款亿元,仅为再贷款的%。 第二阶段:1994 -2001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重,收回部分再贷款对冲外汇占款增长。该时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阶段,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信贷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基础货币投放发生重要变化。主要改革措施及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人行实行垂直管理,收回地方人行再贷款权限。1993年开始人民银行逐渐收回省级人行再贷款权限,抑制了再贷款过度膨胀。二是再贷款主要投向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国有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剥离,加上后来资产处置需要,再贷款主要投向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汇率制度改革推动外汇占款快速增加。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1996年实施经常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失灵。通货膨胀目标制度(the inflation targeting)是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以对付通货紧缩环境下出现的相关经济问题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该货币框架的作用,是使利率恢复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调节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功能,防止和避免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向,稳定产出和市场预期。 一、利率调节——从有效到无效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设立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利率调节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受限或失灵的一种弥补措施,这种货币政策框架的出现与利率调控经济有效性的削弱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讲,利率作为西方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经历了对经济调节有效、部分有效和失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以低利率来扩大需求,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占支配地位,当时严格的金融管制和低通货膨胀环境,使利率调节的效果显著。 第二阶段自20世纪?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利率调控部分失灵。首先,中央银行直接和间接影响利率的能力受到挑战。7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以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使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利率的决定日益取决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同时,市场融资解决了银行间的资金需求,从而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措施来影响银行间借贷利率,并以此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作用。 其次,20世纪90年代金融全球化进程对利率有效性的冲击,表现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主体往往依据国际利率水平,并不完全依照一国货币当局利率变动来调整投资和消费。在特殊情况下,表现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政策的挑战。这种基于套利投机动机的短期国际资本独特的运行特点,受国际资本投机活动成本与收益的心理预期因素的左右,其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甚至会与一国货币当局的意图相反。当投机者预期被投机国的货币在他们大量拆借并全盘抛售后会引发大幅贬值,就可能发起投机攻击,以便通过贬值后再购回该国货币还借款,来得到借、还款之间差额带来的暴利。当被投机国政府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获得储备,维持固定汇率,抑制贬值压力和增加投机攻击成本进而阻挡投机时,只要投机者有足够的资金,并断定在外国利率不变情况下,被投机国固定汇率制的崩溃会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超额利润,投机者就会继续发起投机攻击,使政府利率提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从而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或者投机者将被投机国的外汇储备买光,迫使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制。

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讲义: (知识点1)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 1.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1)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2)隐蔽型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 2.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进型(Cost-push Inflation)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或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格储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体功能,成为“烫手山芋”,持有者争先恐后将其抛出,货币制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归纳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和供求混合推进说。 1.需求拉上(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上”说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它指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 10.1 加以说明。横轴 Y 代表总产出,纵轴 P 代表物价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下面牛牛小编将从投入产出、就业、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表述分析。 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1. 通货膨胀对投入产出的影响 在持续性通货膨胀中,市场价格机制已经不具备原有调节功能, 所以,这时候无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很容易作出错误决策。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这种错误决策必定会造成全社会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并且,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降低居民实际收入,进而使全社会的储蓄和资金积累下降,这必然会降低对生产经营的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率低下。同时,货币贬值会导致人们蜂拥抢购那些能够保值增值的实物资产如黄金、外汇、珠宝、房产等,势必冲击正常的经济活动。 2. 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失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常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该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时,失业率就低;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低,甚至会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这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的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失业率也高。 3. 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所以不论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总有一部分人的收人是继续上涨的。但毫无疑问,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原来签订固定合同的双方都无法预见通货膨胀今后会如何发展,由此必然会导致财富和收人与履行原合同相比发生偏差,从而引发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4. 恶性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社会危机 当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对上述各方面产生正常影响了,而是会造成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某种危机了。 例如,最常见的是,恶性通货膨胀会引发突发性商品抢购、挤兑银行风潮;产品销售无法弥补原材料成本,使得正常生产经营难以继续下去;地区之间通货膨胀程度不一,会导致流通秩序发生紊乱等等。更不用说当形势继续恶化、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政治动荡了。 综上所述,适度的通货膨胀应该是有利有弊的,不过如果是恶性通货膨胀,那就肯定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