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陈树新 主编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陈树新 主编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陈树新 主编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陈树新 主编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通信系统原理复习题

《通信系统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方面,2ASK、2FSK、2PSK从差到优的次序。 (A) 2FSK、2ASK、2PSK (B)2ASK、2FSK、2PSK (C) 2ASK、2PSK、2FSK (D)2PSK、2FSK、2ASK 2.AM信号一般采用解调,SSB和DSB信号一般采用解调。 (A)包络,同步(B)鉴频器,同步 (C)相干,差分相干(D)同步,包络 3.根据香农公式,假设信道容量为C,信道信息传输速率为R,则在时,理 论上可实现无差错传输。 (A)R=C (B)R>C (C)R≤C (D)R≠C 编码后过最多出现( )个连续0。 4.二进制序列经过HDB 3 (A)2 (B)3 (C)4 (D) 5 5.为实现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设计的最佳接收机是()。 (A)相关接收机;(C)理想接收机 (B)匹配滤波器;(D)以上都不是 为:()。 6.若要纠正2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 d min (A)3 (B)4 (C)5 (D)6 7.2PSK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倍。 (A)0.5 (B)1 (C)2 (D)3 8.电话信道的带宽是3400Hz,若要求传输6800bit/s,则要求信道的最小信噪比是

()。 (A)1 (B)3 (C)4 (D)7 9.一个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其码元速率为104Baud,连续发送1个小时后,收到的 为()。 错吗为36个,则误码率P e (A)10-6(B)3.6*10-6(C)36*10-6(D)104 10.某信息源发送4个二进制脉冲编码信号A、B、C、D,信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 分别为1/4,1/8,1/8,1/2,则该信息源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bit/symbol。 (A)0.75 (B)1.75 (C)2.75 (D)3.75 11.在(7,3)线形分组码的一个码组中,信息码元的位数是()。 (A)10 (B)3 (C)4 (D)7 已知某二进制数字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如图c1所示,请回答12-16小题。 12.奈氏带宽BN是()。 (A)0 (B)2 (C)2.5 (D)3 13.码元传输速率为()。 (A)0 (B)4 (C)5 (D)6 14.系统带宽为()。 (A)0 (B)2 (C)2.5 (D)3 15.滚降系数为()。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简单基带传输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达到以下目的: 1.结合实践,加强对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2.掌握系统时域波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眼图分析的方法; 3.进一步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掌握主要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 构造一个简单示意性基带传输系统。以双极性PN码发生器模拟一个数据信源,码速率为100bit/s,低通型信道中的噪声为加性高斯噪声(标准差=0.3v)。要求: 1.观测接收输入和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时域波形; 2.观测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眼图; 3.观测接收输入和滤波输出的功率谱; 4.比较原基带信号波形和判决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三、实验原理 简单的基带传输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1所示,该系统并不是无码间干扰设计的,为使基带信号能量更为集中,形成滤波器采用高斯滤波器。 图2-1-1 简单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 四、实验要求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电路图; 2.获得信源的PN码输出波形、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滤波器输入 端信号波形、抽样判决器输出端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3.对比输入端PN码波形和输出端恢复的波形,并分析两者的区别; 4.对比PN码和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的功率谱,并分析两者的差别; 5.对比信道输入端信号和信号输出端信号的眼图,并分析两者的差别。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图2-1-2 创建的简单基带传输仿真分析系统 信源的PN码输出波形:

功率谱: 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 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的功率谱: 滤波器输入端信号波形: 抽样判决器输出端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信道复接与分接全解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王根英 日期:2015年11月16日上课时间:星期一第五节

实验六自定义帧结构的帧成形及其传输 一、实验前的准备 (1)预习帧成形及其传输电路的构成。 (2)熟悉附录b和附录c中实验箱面板分布及测试孔位置;定义相关 模块跳线的状态。 (3)实验前重点熟悉的内容: 1)明确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 2)熟悉PCM30/32路定时系统。 3)明确PCM30/32帧同步电路及工作原理。 (4)思考题 1)本实验中数字复接的帧结构由几个时隙组成?分别是什么内 容? 本实验中数字复接的帧结构由4个时隙组成。分别是帧同步时隙、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特殊码时隙。 2)本实验中的帧定位码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本实验中的帧定位码是11100100,作用是能够使接收端通过对帧同步码的检测,确定每帧的起始位置,从而能正确地进行分 路。 3)但实验中帧结构由几个比特组成?每路信号的速率是多少? 本实验中每个时隙由8个比特组成,一个帧结构共32个比特。 每路信号的速率是64kbps,一帧的速率是256kbps。 二、实验目的 (1)加深对PCM30/32系统帧结构的理解。 (2)加深对PCM30/32路帧同步系统及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3)加深对PCM30/32系统话路、信令、帧同步的告警复用和分用过程 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

(1)ZH5001A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2)20MHz双踪示波器 四、基本原理 在PCM30/32路数字传输系统中,每个样值均编8位码,一帧分为32个时隙,通常用TS0~TS31来表示,其中30个时隙用于30路话音业务。TS0 为帧定位时隙,用于接收分路做帧同步用。TS1~TS15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路到第15路的话音信号。TS16时隙用于信令信号传输,完成信令的接续。TS17~TS31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6路到第30 路话音信号。 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中,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与信息格式。实验电路设计了一帧共含有4个时隙,分别用TS0~TS3表示。每个时隙含8比特码。其帧结构如图51所示。TS0时隙为帧同步时隙,本同步系统中帧定位码选用8位码,这8位码是11100100。应注意到,这7位码与实际中的PCM30/32路系统基群帧同步码不同,它用是能够使接收端通过对帧同步码的检测,确定每帧的起始位置,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分路。TS1时隙用来传输话音信号,实验箱中的一路电话信号的传输就是占用该时隙的;TS2时隙为开关信号,复用输入信号的状态是通过8位跳线开关来设定的,跳线插入为1,跳线拔出为0;TS3时隙用来传输特殊码序列,特殊码序列可以通过跳线开关进行选择,共有4种 码型可以选择。TS0~TS3复合成一个256kbps数据流,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复用模块主要由帧同步码的产生、开关信号的产生、话音信号时隙的复用、特殊码时隙的复用及PCM信号的传输电路组成,分接模块主要由同步码检出、同步调整、接收定时系统、接收时隙分接电路组成。复接器系统定时用于提供统一的基准时间信号,分接器的定时来自同步单元恢复的

14级现代通信原理复习资料-2

14级现代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二进制码元速率为62.04810? Baud ,若在2秒有3个码元产生错误,则误码率为 77.3210-?。 2、设每秒传送n 个M 进制的码元,则信息传输速率为 2log M n b/s 。 3、出现概率越小的消息,其所含的信息量 越大 。 4、以等概率发送二进制数字“0”和“1”,则每个数字的信息量为 1 bit 。 5、消息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该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函数,消息出现的概率为P (x ),则消息所包含的信息量I = (x)2log P - bit 。 6、从信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的原始电信号称为 基带 信号。 7、信道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 。 8、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称为 全双工(双工) 通信。 9、信道按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其中,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属于 无线 信道。 10、一个八进制波形需要用 3 个二进制脉冲表示。 11、单边功率谱密度为0n 的高斯白噪声通过带宽为B 的带通滤波器,输出的噪声平均功率为0n B 。 12、矩形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为T B 秒,则该矩形脉冲信号的第一零点带宽为 1B T Hz 。 13、恒参信道的主要传输特性可用 幅频 特性和相频特性来表示。 14、噪声可分为人为噪声和自然噪声,其中,热噪声属于 自然 噪声。 15、调制信道的定义围为从调制器的输出端至 解调器的输入端 。 16、无失真传输系统要求其幅频特性为 常数 。 17、标准调幅AM 中,调制信号m(t)与叠加的直流分量0A 0max A >(t ) 时出现“过调幅”现象。 18、SSB 调制系统的制度增益为 1 。 19、对AM 信号进行包络检波时,当输入信噪比较小时,输出信噪比随输入信噪比的下降而急剧恶化,这种现象称为 门限效应 。

同济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英文班)练习题附答案

Chapter 1 Homework: Fill-in Questions: log M) bits 1. In a M-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each symbol contains ( 2 information content. 2.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is to ( transfer information ).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be measured by the specifications such as (R B) , (R b) , ( η). And reliability can be measured by ( P e) , (P b). 3. The basic factors for measuring the merit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 (efficiency ), and ( reliability ). 4. The main influence of constant parameter channel on signal transmission are usually described by their ( Amplitude-Frequency ) and ( Phase-Frequency ) characteristics. 5.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random parameter channels are (transmission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 is varying with time ), (transmission delay of the signal varies with time ), and (signal arrives at the receiver over several paths ).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1.For analog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which is (are) true? ( A B C D ).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typically uses more bandwidth. B. analog communication cares more about fidelity C. digital communication cares more about probability for correct decision D. digital communication typically uses analog carrier to carry baseband signals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通信系统原理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填空题(选择在本题末,有些选项可以重复选,也可以从不选) 1、模拟信号数字化属于(x)编码,差错控制编码属于(v)编码。 2、随机过程的遍历前提是它必须是(r)的。 3、维纳辛钦定理表明(z)(时域)与(l)(频域)是一对傅里叶变换。 4、特性不随时间改变的信道属于(m)信道,特性随时间改变的信道属于(t)信道。 5、窄带高斯白噪声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呈(b)分布,包络呈(d)分布,相位呈(o)分布,余弦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呈(b)分布,包络呈(e)分布。 6、模拟调制信号解调时,当输入信噪比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无法解调出信号。这种现象称为(q),这种方式(j)。 7、数字传输中设计传输特性的目的是(u)。有三种常用的传输:(y)特性,(f)特性,(p)特性。 8、数字调制不增加信号带宽而提高信息速率的手段是(h);在无线多径衰落信道中,实现高速传输的手段是(i)。 9、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研究传输的最佳(n)和最佳(w)。 10、我国数字电路通信所采用的制式是(c),压缩特性是(a)。 11、纠错编码中,校验位越多,码率就越(k),纠错能力越(s)。 (a)A律十三折线(n)接收机模型 (b)Gauss (o)均匀 (c)PCM30/32 (p)理想低通 (d)Rayleigh (q)门限效应 (e)Rice (r)平稳 (f)部分响应(s)强 (g)低(t)随参 (h)多进制调制(u)消除码间干扰 (i)多载波调制(v)信道 (j)非相干解调(w)信号形式 (k)高(x)信源 (l)功率谱密度(y)余弦滚降 (m)恒参(z)自相关函数 二、填空题 1、16进制数字系统,Ra=24Baud,Rb=96kbit/s,若占用带宽15KHz,频带利用率为0.156bit/sHZ。若八进制传输速率相同,则Rb=32kBaud,若在八进制传输时,一秒发生一个误码,则误码率为3.12*10-5。 2、与+1+1+1+1正交的序列为+1+1-1-1、+1-1-1+1、+1-1+1-1。 三、判断题 1、离散时间信道容量允许一定误码率时的信道最大信息速率。(X) 【参考解析】信道容量指无差错传输时的最大信息速率。 2、由于实信号频谱对称的,SSB可只传一个边带。(√) 3、MSK调制指数是FSK最大的。(X) 【参考解析】MSK是最小调制指数。 4、OFDM不仅抗多径强,频谱效率也好。(√) 5、量化过程不可逆,有噪声。(√) 四、已知平稳随机过程x(t)与随机相位正弦波cos(2πfc+θ)输入乘法器,输出过程为y

FSK调制解调实验

实验报告册课程:通信系统原理教程 实验:F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实验四:FSK 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对FSK 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2、根据其原理设计出2FSK 信号的调制解调电路,在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 其波形,从而检验设计出的调制解调器是否符合要求。 二、实验原理: 2FSK 信号调制: 又称数字调频,它是用两种不同的载频1ω ,2ω来代表脉冲调制信号1 和0,而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不变。如果载波信号采用正弦型波,则FSK 信号可表示为: 2FSK 信号()t S 分解为信号()t S 1与()t S 2之和,则有:()()()t S t S t S 21+= 其中:()()()t U t S m 11cos ω=,代表数字码元“1” ()()()t U t S m 22cos ω=,代表数字码元“0” 2FSK 信号调制器模型如下图: 如上图,两个独立的振荡器产生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当输入基带信号()1=t S 时,调制器输出频率为f1的载波信号,当()0=t S 时,反相器的输出()t S 调制器输出频率为f2的载波信号。f1和f2都取码元速率的整数倍。 2FSK 信号的带宽为:B f f B FSK 221+-= 其中:f 1为对应脉冲调制信号1的载波频率;f 2为对应脉冲调制信号0的载波频率。 2FSK 信号解调: 是调试的相反过程。由于移频键控调制是将脉冲调制信号“1”用FSK 信号()t S 1,而“0”用()t S 2表示,那么在接收端,可从FSK 信号中恢复出其基带信号。本设计采用了普通鉴频法进行解调,将()t S 1恢复成码元1,把()t S 2恢复成码元0 。 2FSK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也可以采用包络解调。 实验中采用相干解调,解调器模型如下图: ) 2 2cos(2)(2t f b T t πφ= 号 号调制器

实验4 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 实验4 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SK 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 2. 进行PSK 调制、解调实验,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3.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SK QPSK调制模块,位号A 2.PSK QPSK解调模块,位号C 3.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双踪示波器1台 7.小平口螺丝刀1只 8.频率计1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根 三、实验原理 PSK QPSK调制/解调模块,除能完成上述PSK(DPSK)调制/解调全部实验外还能进行QPSK、ASK调制/解调等实验。不同调制方式的转換是通过开关4SW02及插塞37K01、37K02、 四、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进行PSK(DPSK)调制时,工作状态预置开关4SW02置于00001, 37K01、37K02①和②位挿入挿塞,38K01、38K02均处于1,2位相连(挿塞挿左边)。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 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二进制相位调制,绝对移相键控(CPSK或简称PSK)是 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直接控制选择开关通断,从而选择不同相位的载波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1.PSK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1.024MHz,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

通信原理综设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的CDMA系 统仿真 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年级: 指导老师: 时间:2014年6月

一、实验目的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本次实验利用MATLAB平台功能,并结合CDMA的实际通信情况,利用MATLAB组建出完整的CDMA通信系统,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实现完整的发送到接收的端到端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关键字:MATLAB CDMA 仿真 二、实验原理 2.1 CDMA的基本原理 CDMA是指在各发送端使用不相同、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所传送的信息,而在接收端在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的一种技术。实现CDMA的理论基础是扩频通信,即在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用伪随机码进行调制,实现频谱扩展,然后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则采用同样的编码进行解扩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的数据信息。扩频通信有直接序列(DS)、跳频(FH)、线性调频(chrip)、跳时(TH)等方式。采用扩频通信的优点很多,如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能在低功率谱密度下工作,保密性好、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及进行高度测量等等。

2.2 CDMA 的系统框图 2.3 交织编码的原理 交织编码的目的是把一个较长的突发差错离散成随机差错,再用纠正随机差错的编码(FEC )技术消除随机差错。交织深度越大,则离散度越大,抗突发差错能力也就越强。但交织深度越大,交织编码处理时间越长,从而造成数据传输时延增大,也就是说,交织编码是以时间为代价的。因此,交织编码属于时间隐分集。在实际移动通信环境下的衰落,将造成数字信号传输的突发性差错。利用交织编码技术可离散并纠正这种突发性差错,改善移动通信的传输特性。

2013秋川大《通信系统原理》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

《通信系统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4年12月13日14点33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同一个调制信号分别对载波进行以下四种调制,已调信号中占用频带宽度最窄的是: ( B ) A.AM B.SSB C.VSB D.DSB 2.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用以下哪种方式来衡量: ( C ) A.频带利用率 B.传信率 C.输出信噪比 D.误码率 3.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信号变换为: ( B ) A.时间连续、幅度连续的信号 B.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信号 C.时间连续、幅度离散的信号 D.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信号 4.在四进制中(M=4),已知信息速率为2400b/s,则码元速率为: ( B ) A.2400B B.1200B C.4800B D.600B 5.同等条件、正常工作时,模拟调制系统中抗噪声性能最好的是: ( C ) A.AM B.VSB C.FM D.DSB 6.当DPCM系统中量化器电平数为2时,DPCM系统变为: ( D ) A.ADPCM系统 B.PM系统 C.NBFM系统 D.DM系统 7.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是: ( C ) A.只为正的偶函数 B.只为负的奇函数 C.正可负的偶函数 D.可正可负的奇函数 8.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为: ( A ) A.非负的实偶函数 B.负偶函数 C.可正可负的偶函数 D.可正可负的奇函数 9.下列哪种信号的传输带宽与AM信号传输带宽相同: ( B ) A.基带信号 B.双边带信号 C.单边带信号 D.残留边带信号 10.在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方面,2ASK、2FSK、2PSK从优到差的次序为: ( D ) A.2FSK\2ASK\2PSK B.2ASK\2PSK\2FSK

高频电路实验

TPE-GP系列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地点:3-513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室 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 2006年2月

实验要求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 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 。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 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1998-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891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2017版北京交通大学《891通信系统原理(一)》全套考 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北交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北交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北交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北交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全套资料包含: 一、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8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4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3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2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1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0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1999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1998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二、通信系统考点重点讲解 三、赠送资料(电子版,发邮箱) 1、通信系统原理模拟题及答案2套 2、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期末复习课件 3、通信系统原理命题规律分析 4、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课件(郭宇春) 5、通信系统原理学习指南(修订本)冯玉珉 6、通信系统原理本科生上课笔记 7、通信系统原理考研复习提纲

南京邮电大学801通信系统原理200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通信系统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通信双工嫩那个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通信工作方式称()。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2、信道滚降会导致信号的时域波形“尾巴”衰减()。 A)变慢 B)变快 C)速度不变 3、平稳信号的方差,均值的平方和零时差的自相关分别代表()。 A)直流功率,交流功率和平均功率 B)交流功率,直流功率和平均功率C)平均功率,直流功率和交流功率 4、明线,同轴电缆和光缆是()信道。 A)无线随参 B)有线恒参 C)随参 5、非线性解调器常常具有的一种现象称为()。 A)频率失真 B)谐波失真 C)门限效应 6、根据连续信道容量香农公式,当信道带宽B→∞时,信道容量()。 A)趋于∞ B)趋于0 C)趋于1.44S/n 7、OQPSK与QPSK相比功率谱的主瓣包含的功率()。 A)更少 B)更多 C)一样 8、A律13折线量化中最大的和最小的量化间隔相差()倍。 A)32 B)128 C)64 9、信道带宽等于64QAM信号主瓣带宽一半,则频带利用率为()b/s/HZ。A) 6 B)4 C)3 10、单音调频系统的调频指数为3,则制度增益为()。 A) 90 B)36 C)108 11、当均匀量化电平足够多且量化间隔为10时,量化噪声功率约为()。A)8.3 B)5 C)6.5 12、MSK信号相位的连续性导致信号的频谱分量()。 A)集中于主瓣 B)分散于旁瓣 C)在主瓣和旁瓣上均匀分布13、均匀量化编码的编码位数每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改善()分贝。A) 3 B)4 C) 6 14、“0”、“1”等概出现的双极性信号的功率谱不含()。 A)连续谱 B)离散谱 C)连续谱和离散谱 15、HDB 码中连零数最多有()个。 3 A) 3 B) 2 C) 4 16、八进制数字信号传码率为100B,传信率为()。若传信率不变,改为二进制传输,则传码率为()。 A)100b/s,300B B )300b/s,300B C)200b/s,200B 17、模拟调制的制度增益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FM,MSK,SSB B)DSB,SSB,AM C)AM,DSB,FM 18、窄带高斯过程加上正弦波,其包络服从()分布。 2008-1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中原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要求 (4) 2.1、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4) 2.2、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4) 2.3、分析容要求 (5) 3、软件简介 (5) 4、设计容原理简介 (8) 4.1、2DPSK系统组成原理 (8) 4.2、误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e) (8) 4.3、2DPSK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结构框图 (9) 4.4、相干2DPSK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仿真模型的建立 (10) 4.5、仿真结果及相干2DPSK系统误比特率曲线绘制 (11) 5、仿真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11) 5.1 2DPSK的高频差分解调 (11) 5.2 2DPSK高频相干解调 (12) 5.3 2DPSK低频相干解调 (14) 5.3.1 2DPSK相干解调仿真图 (14) 5.3.2 观察并分析“分析窗口”的波形 (15) 5.4低频差分解调 (18) 6、总结及心得体会 (22) 7、参考文献 (23)

1、概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容未免抽象,而且不是每部分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 System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动态通信系统仿真工具,可达到在不具备先进仪器的条件下也能完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目的,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尤其适合于无线、无绳、寻呼机、调制解调器、卫星通讯等通信系统;并可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在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本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运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既可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完成实验室中用硬件难以实现的大型系统设计,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设计及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通信系统原理 实验名称:通信系统原理设计性实验 课任老师:张奕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3级 学生姓名:余佩 学号:2013141443050

一、实验目的 ● 理解信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步骤以及方法 ● 复习并更加熟练地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 学习在EMC 开发工具下编程 ● 学习使用EM78P259N 微控制器 ● 通过观测示波器了解编码 二、编码实验 1、双极性不归零码 (1)实验原理 "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故称为双极性码。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2)实验流程图 开始 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 中并设置编码计数值 Data_temp2,7=1? Y 输出正电平 输出负电平 输出零电平 输出零电平 结束 Data_temp2和Data_temp1分别左移 编码计数值不为0? N Y N

(3)实验思路 需要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时添加调用零电平的程序即可(4)实验程序 /*****************************双极性不归零码子程序****************************/ Coding_Bi_NRZ: MOV A,Byte2 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 MOV A,Byte1 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 MOV A,@16 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 call pulse_zero ;=====输出16位编码======= Bi_NRZ_LOOP: JBS Data_temp2,7 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 JBC Data_temp2,7 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 ;信息左移1位: 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 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 DJZ temp ; temp-1=0? JMP Bi_NRZ_LOOP ; NO,继续编码输出 call pulse_zero ;======================= RET ; NRZ编码输出完毕 /*****************************************************************************/(5)实验结果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891通信系统原理》考研真题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 891科目名称:通信系统原理 一、填空题 1.白噪声的特点是其( )为常数,其自相关函数为( )。 2.频带利用率可以作为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其物理含义是指()。数字基 带传输系统的频带利用率理论最大值为()。 3.根据( ),可以把调制分为模拟调制和( )调制。 4.调相器输出信号s(t)=10cos (8000πt +6sin500πt ),调相灵敏度k pm =3rad/V ,则调制信号为( ),最大频偏为( )。 5.为实现各路基带信号公用一个信道来传输,通常可以采用()复用和( )复用 技术。 6.峰-峰值为4V 的话音信号,采用标准A 律13折线PCM 量化编码器,抽样值—1V 对应的码字为( ),接收端译码后抽样值电平的量化误差为( )。 7.数字传输系统传输四进制数字信号的传码率为1200波特,该系统的传信率为()。若 要求系统的传信率不变,传输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传码率为( )。 8.若MSK 调制系统的码元速率为100波特,中心载频为4000Hz ,则MSK 信号的两个频率分别为()和( )。 9.采用( )准则实现的数字信号最佳接收机称为理想接收机,采用( )准则实现 的数字信号最佳接收机称为相关接收机。10.码长为15的汉明码,有( )位监督吗,能纠( )位错。 二、图表题 1.MSK 波形如图所示,设f 1<f 2分别对应“1”码和“0”码。(1)写出相应的数据序列{a k };(2)画出其相位路径网格图。 2.给定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如图所示,画出:(1)匹配滤波器的冲击响应; (2)信号匹配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波形。 t t T T/20A -A

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 6 PC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PCM 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 2.熟悉 PCM 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学习 PCM 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CM/ADPCM 编译码模块,位号: H 2.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 3.20M 双踪示波器 1 台 4.低频信号源 1 台(选用) 5.频率计 1 台(选用) 6.信号连接线 3 根 7.小平口螺丝刀 1 只 三、实验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 PCM)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 PCM 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 6-1 所示。 图 6-1 PCM 通信系统实验方框图 在 PCM 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 PAM 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 PAM 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 PAM 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

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对于电话,CCITT 规定抽样率为 8KHz,每一抽样值编8位码(即为 28=256 个量化级),因而每话路 PCM 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 64kB 。本实验应用的单路 PCM 编、译码电路是TP3057芯片(见图6-1中的虚线框)。此芯片采用a律十三折线编码,它设计应用于PCM 30/32系统中。它每一帧分32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 30个用户,每个用户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別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2.048MB。各用户 PCM 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 PCM 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本实验模块中,为了降低对测试示波器的要求,将PCM帧的传输速率设置为 64Kbit/s 或 128Kbit/s 两种,这样增加了编码数据码元的宽度,便于用低端示波器观测。此时一个PCM 帧里,可容纳的 PCM 编码分别为 1 路或 2 路。另外,发送时序FSX与接收时序 FSR 使用相同的时序,测试点为 34TP01。实验结构框图已在模块上画出了,实验时需用信号连接线连接 34P02 和 34P03 两铆孔,即将编码数据直接送到译码端,传输信道可视为理想信道。 另外, TP3057 芯片内部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有一个语音带通滤波器,其通带为 200HZ~4000HZ,所以输入的模拟信号频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 四、各测量点的作用 34TP01:发送时序 FSX 和接收时序 FSR 输入测试点,频率为 8KHz 的矩形窄脉冲; 34TP02:PCM 线路编译时钟信号的输入测试点; 34P01:模拟信号的输入铆孔; 34P02:PCM 编码的输出铆孔; 34P03:PCM 译码的输入铆孔; 34P04: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铆孔,波形应与 34P01 相同。 注:一路数字编码输出波形为 8 比特编码(一般为 7 个半码元波形,最后半个码元波形被芯片内部移位寄存器在装载下一路数据前复位时丢失掉),数据的速率由编译时钟决定,其中第一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符号位,后七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电平值。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 PCM/ADPCM 编译码模块”,插到底板“ G、 H”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3. PCM 的编码时钟设定: “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上的拨码器 4SW02 设置“ 01000”,则 PCM 的编码时钟为 64KHZ(后面将简写为:拨码器 4SW02)。拨码器 4SW02 设置“ 01001”,则 PCM 的编码时钟为 128KHZ。 4.时钟为 64KHZ,模拟信号为正弦波的 PCM 编码数据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