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谢沐风关于溶出度问题问答汇总.2008年初-2011年12月

谢沐风关于溶出度问题问答汇总.2008年初-2011年12月

谢沐风关于溶出度问题问答汇总.2008年初-2011年12月
谢沐风关于溶出度问题问答汇总.2008年初-2011年12月

溶出曲线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

溶出曲线的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 时间点 n 输入 n=8 时间点Rt(参比制剂平均累积释放度)Tt(受试制剂平均累积释放度) 1129 21712 32615 43728 55038 66652 77361 88473 f2=49 相似性判断:不相似 方法说明: Rt与Tt分别代表参比和受试制剂第t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n为测试点数。其中如果两条溶出曲线完全一致,则:f2=50×lg(100)=100;如果一批样品释药完全,而另一批尚未开始释药,则有:

因此,f2的值的范围在0~100,而且f2越大,两条曲线的相似性越高。 事实上即使是相同处方的产品,其批次不同,在溶出曲线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受试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差异不大于参比制剂间溶出曲线的差异,那么就可以认为受试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通常认为,同一处方不同批次的样品,在任一取样点释放度的平均差异不超过10%,是可以接受的。将10%代入式中计算: 因此,FDA与EMEA规定:若受试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间的f2值不小于50,则认为两者相似。 f2因子的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参比与受试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的过程中,时间点间隔无需相等,但两者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一般除0时外,选择3点以上,即n≥3。 2.f2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受试与参比制剂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值<100时的溶出曲线比较(如果二者的差值>100,就会得到一个负值),普通口服制剂要保证药物溶出90%以上,缓释制剂、肠溶制剂药物释放需达到80%以上,或达到释放平台。 3.受试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上各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异,在平台区达到最小(如果外推到释放100%,差值将为0),在该区域上取样点的增加会直接导致f2值偏大。因此,受试或参比制剂的药物累积释放度在85%以上的取样点应不多于一个,否则,将会给判定结果带来误差。 4.f2因子比较一般选择每个处方的12个剂量单位的测定均值来进行处理。因为不考虑参比和受试制剂批内样本间差异,所以若参比或受试制剂批内样本间差异较大时,用f2因子来评价两者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时需要谨慎,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5.f2值与平均偏差之间成非线性关系,它只适用于描述参比与受试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而不能用于评价受试制剂样本间差异。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 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 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 值、和的溶出介质。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 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附件2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 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

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

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
【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
——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撰写
1. 关于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于测定时间点,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 5、10、15、20、30、45、60、90、120 分钟,此后每隔 1 小时直至 6 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 15、30、45、60、90、120 分钟,3、 4、5、6、8、10、12、24 小时。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 90%(调释制剂为 85%)以上、且 差值在 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在酸性介质中(如 pH 值 1.0)最长测定时间为 2 小时,在其他各 pH 值介质中普通制剂为 6 小时,缓控释制剂为 24 小时。
2. 其他事项 (1) 试验样品 用于比较的两种制剂含量差值应在 5%以内;每个品种各取 12 个单位。 取三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 90%以上的溶出介质
(2) 参比制剂标准批号的选择
中,取溶出率在约 70%处、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在进行仿制药研发时,考虑到原研品批间差异与耐受性,建议从市场流通渠道获得有效 期内不同时间段的 3~5 批样品,分别测定后,取结果均值用于比较;并同时确定参比制剂在 各 pH 值溶出曲线的波动范围,以更为有效地评估原研制剂内在质量和自身仿制制剂的研发 深入程度。 如果主成分是在溶解状态下进行溶出度试验的(如一些散剂、颗粒剂) ,则适当选择某一 批号,即可。 (3) 试验样品的生产规模 由于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故一般情况下应不
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 1/10 或不少于 10 万个单位。
3. 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 在多次取样时、可采取及时补充相同体积同温度溶出介质亦可采取不补液两种方式,但 必须保证每次抽取体积的固定性。累积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1)补液时:
(C n?1 + ? ? ? ? ? ? +C 2 + C1 ) × V1 Cn L / V2 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 = [ + ] × 100% L / V2 V2
其中 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即稀释前的) ;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
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
撰写
1

手把手教你做出仿制药四条溶出曲线

手把手教你做出仿制药四条溶出曲线 原创2016-03-09书立 读完本文大约需要8分钟 2016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 致性评价的意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式展开。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首先需要评价的是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体外溶 出曲线要一致。然而,将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做到体外四条溶出曲线一致,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作者将平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欲与大家交流分享。 开始前的准备 将 BCS 再次分类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是 1995 年由 Amidon 提出的基于药物溶解性质和渗透性差异的分类系统,分为四类。 对于体外四条溶出曲线而言,溶解性性质比渗透性更实用,因此根据溶解性质的差异将BCS 再次分类,分为 A 类(Ⅰ和Ⅲ)和 B 类(Ⅱ和Ⅳ)。之所以这样二次分类,是因为Ⅰ和Ⅲ、Ⅱ和Ⅳ分别在体外呈现出相同的溶解度性质。 将化合物根据pH-溶解度差异来分类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中提出,在进行溶出度实验之前,建议绘制化合物 pH-溶解度图。 那么根据 pH-溶解度的差异性,也可以将化合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溶解度不存在 pH 依赖性或差异性。暂且将饱和溶解度无 pH 依赖性的原料药分为 a 类。 另一类是溶解度存在 pH 依赖性或差异性,其饱和溶解度随 pH 值增加而增加,或随 pH 值增加而降低。将这类化合物分为 b 类,比如 NAISD 类的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这样分类如何应用呢?举个例子。 如表 1 所示,双氯芬酸钠在不同介质中的饱和溶解度差异性较大,再结合根据上述 BCS 的二次分类,那么可将双氯芬酸钠可定义为 Bb 类化合物。 之所以这样区分,是为了建立自我工作模型,以后在工作遇到相同的化合物,直接进行套用,从而降低工作量。 如何快速有效地做出四条溶出曲线? 根据化合物性质不同,其溶出曲线难易程度也是各有差别。 - Aa 类- 首先,最简单的化合物模型属于 Aa 类,即高溶解性无 pH 依赖性药物。 如果Aa 类药物的参比制剂(RLD)呈现出四条溶出曲线如图 1,那么在处方筛选工作中可选择任意一种介质作为区分介质。

溶出曲线的测定与比较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谢沐风撰写 xiemufeng@https://www.doczj.com/doc/8417394866.html,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团体使用本文内容,请与作者联系。
【No.5 —— 溶出曲线的测定】
1. 关于测定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设定 对于测定时间点,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 5、10、15、20、30、45、60、90、120 分钟,此后每隔 1 小时直至 6 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 15、30、45、60、90、120 分钟,3、 4、5、6、8、10、12、24 小时。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 90%(调释制剂为 85%)以上、且 差值在 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 对于结束时间点,在酸性介质中(如 pH 值 1.0)最长测定时间为 2 小时,在其他各 pH 值介质中普通制剂为 6 小时,缓控释制剂为 24 小时。
2. 其他事项 (1) 试验样品 用于比较的两种制剂含量差值应在 5%以内;每个品种各取 12 个单位。 取三个批号样品,在最终溶出率均可达 90%以上的溶出介质
(2) 参比制剂标准批号的选择
中,取溶出率在约 70%处、位于中间批号的样品进行试验。 在进行仿制药研发时,考虑到原研品批间差异与耐受性,建议从市场流通渠道获得有效 期内不同时间段的 3~5 批样品,分别测定后,取结果均值用于比较;并同时确定参比制剂在 各 pH 值溶出曲线的波动范围,以更为有效地评估原研制剂内在质量和自身仿制制剂的研发 深入程度。 如果主成分是在溶解状态下进行溶出度试验的(如一些散剂、颗粒剂) ,则适当选择某一 批号,即可。 (3) 试验样品的生产规模 由于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故一般情况下应不
少于今后工业化最大生产规模的 1/10 或不少于 10 万个单位。
1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2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 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为进一步推进仿制药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要求,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二、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

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三、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臵、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 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对于溶解度受pH 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 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为进一步推进仿制药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要求,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二、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三、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 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附件2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 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一、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 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二、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应考察药物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推荐绘制药物的pH-溶解度曲线。 在确定药物主成分稳定性满足测定方法要求的前提下,推荐选择不少于3种pH值的溶出介质进行溶出曲线考察,如选择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对于溶解度受pH值影响大的药物,可能需在更多种pH 值的溶出介质中进行考察。推荐使用的各种pH值溶出介质的制备方法见附件。 当采用pH7.5以上溶出介质进行试验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水可作为溶出介质,但使用时应考察其pH值和表面张力等因素对药物及辅料的影响。 2.介质体积 推荐选择500ml、900ml或1000ml。 (三)溶出曲线的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