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试析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试析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试析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试析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T01014070 胡睿[摘要] 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项发明,雕版印刷促进了文明的发

展和文化的传播。关于雕版印刷的起源众说纷纭,本文简要探讨版印的起源以及版印发明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 雕版印刷发明条件文化背景

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技术条件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就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言,纸作为书写材料得到广泛使用是一个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要详细解析其具体过程,包括其中的文化技术因素,就必须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石刻和印章。

(一)石刻和摹拓技术

战国时期,我国已形成在石头上刻字的传统。古人认为,石头不易损坏,在上面刻字颂功纪事,可以传运存久。

秦汉间刻石的风气尤盛,现存最古的石刻,是唐初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畴原发现的秦代石鼓,因其地处歧山之阴,故被称为“歧阳石鼓”,石鼓凡十具,每鼓都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代国君游猎之事。

真正把整部书都刻在石头上始自东汉的石经。

东汉熹平四年,灵帝刘宏命中郎蔡邕组织学者精心考订校正7种儒家经典的文字,然后用通行的隶书,把校正的经文镌刻在石碑上。最后将刻成的40块石碑树立在活阴太学的讲堂门外,史称《熹平石记》。

此后,历代都有石刻经典的文化举措。

朝廷耗巨资雕刻石经,其目的在于向天下读书人公布并提供标准的儒家经典文本,然而分处天南海北的读书人事实上无法全部亲往京师一字一句抄录。这一矛盾导致了摹拓方法的发明。

这种摹拓方法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其原理和雕版印刷术是一致的,只是石刻文字是正写而雕版刻字是反写。从石刻的正字转为雕版的反写字,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实践摸索,其间得到了印章用法的启示。

(2)印章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周礼·地官司徒》“司市”有“凡通货(金玉)贿(布帛)以玺节出入之”的记载,文中“玺节”就是印章。古时由管理市场贸易的官员用来监督控制货物的流通。秦王统一六国后,玺被作为皇帝用印的专名,普通官、私使用者方称为“印”。汉时,用印封检奏章,故称为印章,后来印章作为封发公文信件的信验标志使用。又逐渐用于书画藏书的题识,称为具有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文房艺术用品之一。

2、雕版印刷的起源说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约有七说,汉代发明说,东晋发明说,北齐发明说,隋朝发明说,唐代发明说,五代发明说和北宋发明说。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除去纸的应用和社会书籍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等因素的推动。摹拓技术的提高应是雕版印刷术发

明的关键环节。

《隋书·经籍志》经部小学类著录有《秦始皇乐巡会稽石刻文》1卷,熹平石经《周易》《尚书》《春秋》等各经34卷,正始石经《尚书》《春秋》凡17卷,其小序中说明,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历经时乱,至唐贞观初已经“十存不一”,而“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这些石刻本的存在,说明摹拓的方法大约出现在南北朝之际。据此,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早于南北朝之说可以排除。

又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期,官府、私家刻印了卷帙繁富的文学总集类书和儒家经史,说明雕版印刷技术在这一时期已相当成熟,其发明时代晚于五代之说过于保守。

目前,有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学术界倾向于唐代贞观年间即公元627-649年之间。唐代贞观说提出是以历史文献记载和近代发现的印刷品实物为依据的。

文献

(1)古代文献中,较早提到印本书的出现是唐宪宗长庆四年(825)元稹替白居易《长安集》所作序的记载,元稹在《白氏长庆集》的序文自注中有“扬、越间多作书勒模乐天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一段话,这篇序文末尾注明“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微之序”具体说明刻印书籍的日期和地点。

(2)又如唐太宗太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836年1月21日)当时东川节度使冯宿在奏章中说:“剑南,西川及淮南道(今四川及江苏、安徽等地)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唐太宗就下命令:“敕诸道府不得私置日版。”(《旧唐书·文宗本纪》)也就是禁止民间私印日历。

(3)唐司空图《司空表圣集》卷9有《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一文,题下有注曰:“印本共八百纸”文中叙述募刻的缘起,“自洛城罔遇时交,乃焚印本。”“渐虞散失,欲更雕搜。”所谓“罔遇时交,乃焚印本”指的是唐武宗禁佛事,向达曾指出此文作于成通末叶,上距武宗禁止佛25年左右。

(4)唐柳玼曾在所撰《家训》的序中谈及蜀中见闻说:“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低浸染不可尽晓。”

在上述文中关于元稹《长庆集·序》中的“模勒”一词,经曹之考证,确非刊刻之意,但这并不能否定中晚唐时期雕版印刷已广泛,涉及佛经、历书、字书以及阴阳、占梦、相宅之类社会有需求的迷信书籍。

《天垢净光大陀罗经》的发现说明同时期已经出现具有较高水平的雕版印刷品。因而可以肯定雕版印刷技术发明的年代还在其前,一项重大技术的发明到实际应用尤其是生产出成熟的产品中间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实践提高阶段。

目前就已掌握的文字记载和印刷品实物推断印刷术至迟发明于初唐,即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年代是符合事实的,至于更为确切的发明时间和发源地认定有待于更多印刷品实物的发现。

3、孕育雕版印刷的文化背景

(1)隋唐时代大型类书的编辑

类书并非著作,它是根据经、史、子、集等各种书籍的原文辑集而成的工具书,类书将分散在各书的资料分门别类纂辑在一起,使读者避免为寻找资料而有大海捞针的麻烦。

类书的出现是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有关的,当时文献典籍卷帙浩繁,为了便于阅读和查找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已成为社会上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封建帝王,没有时间博览群书。类书编成后,往往辗转传抄流行于民间,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设馆修史制度的正式建立

传说中国在黄帝时代就已设有史官,但是正式见之于文献记载则是殷墟甲骨之中,可见至迟在殷商时代就设有史官。史官的主要职责:一、保管历代典籍,二、记录当代重大史实,

编修本国史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明确,北魏节闵帝专门设立了修史局,这是史馆的雏形。北齐修改史局为史馆,修史局或史馆都隶属于秘书省著作局,由著作郎掌管史书撰修工作,由于被任命的修史官员都是朝廷高官,他们只挂个空头衔,不可能做具体工作,真正修史的是秘书省著作局下的著作郎,出现差错下属要承担责任,有了成绩领衔者居功领赏,因此修史进程缓慢。唐太宗决心予以改革,他改组史馆,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并建立起健全的制度,从组织和史料的收集都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并且史料来源也有严格保证。严格的组织分工和优渥的待遇,对史籍编纂工作有很大促进。

(3)佛经的翻译和韵书编辑的发展

隋唐时代编书规模的庞大和组织的完善,从佛经的翻译工作也可看出。

隋唐之前,翻译佛经总是采取梵僧口译,华人笔受的方法。隋炀帝开始创立译场,是中国最早的国立编译馆,译经的翻译原是临时性组织,一部佛经翻译好后自动解散,到此成为官方设置的永久性机构。

佛经翻译的鼎盛时期是唐代贞观至贞元这一百五十多年间,玄奘是这期间最有成就的翻译家。据《续高僧传》载:“奘奉敕翻《老子》五千文为梵言,以遗西域。”又称“又以《起信》一论,文出马鸣,彼土诸僧,思承其本,奘乃译唐为樊通布五天。”可见唐代的翻译事业不仅仅是将梵文佛经译为通行的汉语,而且也将中国的古代典籍和印度失传的佛学论文转译为梵文。向国外进行双向文化交流。

由于印度古梵文佛经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接触到梵文的拼音法,引起西字切音这种注音方法的使用和研究。

许慎以前的字书作者,他们注释读音的方法叫“取譬相成”,也就是用同音字来称音,据近人赵荫棠《等韵源流》考定,用反切方法注音,始于东汉时期,到曹魏时,孙炎著《尔雅音义》才普及使用切音,因此,后人把孙炎视为反切注音的始创人。南北朝时发现了读音的四声,音韵学得到继续发展。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一部集音韵学之大成的作品,它总结了南北朝时期音韵学的研究结果,后代韵书只是在其基础之上作了一些修补和增订而已,基本结构体例并未改变。切韵在唐代也经过几次补充,至唐玄宗天宝十年,孙愐重加刊定,改名为《唐韵》。

从隋唐时代佛经的编译和韵书的编撰情况来看,不仅编书规模比过去庞大,组织更加健全,而且编成的书籍质量大有提高。

(4)唐代时政记和朝报

唐代是汉族文化的发展时期,在唐初的一百年间,最高统治者都比较注意让民众休养生息,社会秩序安定,生产力得到持续发展,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时政记创始于武则天执政的长寿三年,目的是记录帝王的模训和当时的军国重事,时政记只送史馆,留作编修史籍的参考资料并不像群众公开,所以它的内容虽是重要时事和政务,却不是新闻报道。中国最早编辑的新闻公报,是“朝报”,朝报由宫中所出,条布于外,它直接向公众宣布,专门报道一天的朝政大事,时效相当迅速。

(5)本草和方书的编纂

唐朝的医药方书,也有所发展,传下两部著名的方书,一部是孙思邈的《千金方》,另一部是王焘编的《外台秘要》,这两部书都凝聚着前人在医学上的许多成果。

(6)唐代书籍的装裱印刷术的发明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几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第一种是石刻的拓片,第二种是木板的传拓。中国印刷术实际上是上述几种复制技术的综合性成果,它的产生和佛教文化传播有关。

一般书籍的印刷到晚唐才出现。

随着封建社会文化的发达,社会对书籍的需求日益增多,单靠手工抄写书本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隋唐五代时期,我国早期的刻书业已经出现。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权稳固,因而文禁较松,文化教育政策比较开明,释道两教兼收并蓄,自由传布,雕版技术发明的很早为宗教所利用。当时刻印的既有佛像又有佛经。

目前发现最多的且最早的印物主要是这类品种,著名的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三色”印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日期的印刷品。

1966年在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内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出于敦煌莫高窟的9世纪雕印的《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则表明佛教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及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唐代刻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历书较多。历书和农事耕作有密切关系,为了不违农历书是农业生产绝对需要的。

除历书外,字书,小学及一些民间通俗读物也被刊印出来。

[参考文献]

1、姚福申.中国编辑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1-130页

2、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4-36页

3、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72-173页

4、章宏伟.出版文化史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101-103页

印刷工艺教案

印刷工艺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教案学院(部) 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印刷工艺 任教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职称 使用教材《印刷工艺》

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第一章印刷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重点: 了解文字的发明、演变和印章、刻石和拓印,学习印刷术的演变与发展。为印刷工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要求仔细理解原理和工艺流程。 第一节印刷技术的起源

公元7世纪,发明雕版印刷术,1041—1048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0世纪左右出现套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三种基本形式。19世纪现代印刷技术发展起来。 一、文字的发明、演变与发展 文字是印刷技术发明的前提条件 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类型,后来逐渐派生出各种印刷字体,如黑体、宋体等。楷书阶段,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在规范文字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文字由繁到简,便于书写、刊刻,文字是印刷术发明的重要前提。 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契刻记事 二、笔、墨、纸的相继发明 笔。印刷必有印版。最早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印版是手工雕刻的,而在雕刻之前必须先书写字样。书写字样就是用的毛笔,毛笔为印刷提供了易于书写和镌刻的规范文字。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料之一,印版上的图文通过墨转印到承印物上。纸。分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三、印章、刻石和拓印 印章,最早用途是盖印,分为封泥印章;模具印章,织物和纸张印章。刻石和拓印。刻石是用刻刀在石头表面上手工雕刻出文字或图案,古代刻石有“碣”“碑”“墓志”“摩崖”之分。拓印,是一种把碑刻等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的方法。 四、印刷术发明的社会基础

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我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发明印刷术后,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最早由我国传入东邻朝鲜、日本,向南传入了越南和东南亚,以后又向西经过中近东而传到欧洲各国。一、东传朝鲜和日本 朝鲜 朝鲜半岛较早发展了印刷事业,在朝鲜历史发展期间(从三国鼎立到新罗统一再到高丽政权到朝鲜),一直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所受中国文化、工艺技术影响比较明显。早在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鼎立时,儒家学说就传到高句丽;公元372年,佛教从中国传入,在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的历史上,宗教界往往是最积极的使用印刷术者,所以佛教的传入为朝鲜印刷事业的发展作好了铺垫。百济和中国南朝关系密切,两国互派使者,南朝的手工艺品及印刷品输入百济。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此后,新罗全面吸收唐文化,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学和汉文化,曾在唐代大量生产的藤纸也在朝鲜的高丽王朝时期重获生机。出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厚实挺括,适合书写各种文字。制墨技术也在唐代由中国传入朝鲜,朝鲜出产的墨质地精良,外观光泽如漆。纸和墨的发展是印刷术出

现的前提。现存朝鲜半岛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于高丽宗十年印制的《宝箧印陀罗尼经》,现存日本。朝鲜的雕版印刷以朝鲜僧人从中国带回的印刷品、刻本作为他们早期刻印的主要蓝本。1966年,在韩国庆州佛国寺的一座古塔中发现的一件唐代长安的印刷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图1)。即是由朝鲜僧人带回的。最近这些年来,不断在朝鲜发现丝绸、铁器等古代文物,据考证都来自中国内地。图1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从显宗王洵时代(11世纪中叶),朝鲜官方开始组织大规模印刷事业。朝鲜以《开宝藏》和辽《契丹藏》为蓝本,刻印了朝鲜第一部佛经总集《大藏经》,共5924卷,史称"高丽大宝"。后因毁于战争,于是高丽高宗二十四年(公元1237年)开始重新雕造,于高宗三十八年(公元1251年)刻成。共计6791卷。这部经版,虽几经修补,多次印刷,一直保存到现在(图2),即有名的《高丽藏》。图2 高丽藏 由于高丽王室对印刷事业的重视,朝鲜的雕刻品就不仅仅局限于佛经书籍了,朝鲜政府大量刻印中国经、史、子、集、及医学著作,有些版本几乎完全按照中国的原样翻刻,可见受中国印刷影响之深。除了中央刻印还有各地方,当时的规模之大据说已经刻印了几万本各种书籍。朝鲜的活字都是受毕升的活字和王桢所使用的木活字的启示而创造出来的。但是朝鲜人对这些活字进行了创新。特别是制造和使用铜活字

企业研发中心必要性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目标 ---作者映山红 公司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定位于参与企业发展战略、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决策,是一个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是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决策的龙头和核心。为加强对整个研发中心的行政管理、整个集团技术创新工作、超前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由公司董事长担任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担任研发中心副主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以强强联合为主要内容的兼并和重组,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快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纷纷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这标志着国外企业已从过去的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从整个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对手展开了全面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特别作为包装行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GAGGAGAGGAFFFFAFAF

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企业研发中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规模、水平和作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相关,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成熟而成熟,与独立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具有市场信息丰富、技术人才齐全、熟悉生产的全过程和试验、试制条件优越等特点。 GAGGAGAGGAFFFFAFAF

【51Talk-用英语介绍非遗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China engraved block printing technique Woodblock printing is a great inven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after their long-term practice and study. In Sui Dynasty (about 600 A.D.), people got the inspiration from seals and invented the earliest woodblock printing in human history. Woodblock printing has the title of "Living Fossil" in printing history. The origin of woodblock printing in China is Yangzhou, which is the only city in China that keeps a full set of old woodblock printing process.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的一项伟大发明。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China Engraved Block Printing Technique,a traditional handicraft technique,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论文 题目: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苹果公司为例 姓名:郭庄靖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金融092 学号: 2011年12月15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以苹果公司为例 金融092 郭庄靖 摘要: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是否适合自身发展。我们以苹果公司为例探讨苹果公司是如何进行自身的技术改革,让企业发展到IT产业的龙头。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苹果公司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 苹果公司自1977年成立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运用创新性模式经营,自己有着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手机最早是美国IT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到本世纪初,世界手机生产巨头确立,我国手机生产商也达20余家。在这一背景和市场格局下,投资研发和生产手机,无疑隐藏着巨大风险,在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中,很难想象有人会中途冒险进入这个行业。 然而,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之后就成为炙手可热的街机。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独特性与不间断的创新。包括iphone在内的ipod、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视为艺术品,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苹果一直在坚持创新基因,路径没有大的改变,但创新的方式在改变。从最早的技术导向型创新,转到了今天的价值创新,这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最突出的例子就是iPod与iTunes。回顾历史,1999年三星就已开发出MP3,而iPod直到2001年才出来;1999年美国东北大学学生 ShawnFanning开发出Napster,可以免费下载音乐,苹果在此创意推动下与音乐发行公司商谈,最终推出了iTunes。虽然这两样东西都不是苹果首创的,但苹果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产品+内容”的组合,实现了价值创新,很好地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使产品连接两边不同的用户,本身做成了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随着一边用户的增多、价值的体现,会导致另外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无论是iMac、iPod,还是iPhone、iPad,你会发现苹果的产品一边连着广大消费者,另外一边联系着应用程序开发商。这样一个平台建立起来,既有跨边的网络效应,也有同边的网络效应,很多人看别人用iPhone,就有一个追随效应。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成功的平台享有递增的规模效益。所以说,今天苹果的创新不是仅仅着眼于产品,而是把产品做成一个平台。随着使用苹果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做应用程序开发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聚集效应就出现了。由此,它的颠覆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就构建起来了。 从“让用户容易使用、乐于接受”到“塑造用户新的使用习惯”,可谓苹果对“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先”的独到理解。“用户体验”的另一层含义是审美:独特、精致的产品设计,让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和“炫酷”的感觉。乔布斯深

印刷工艺串讲

第一章 1、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从“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开始的。随着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画图记事。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习惯、修改、约定、规范的演进过程,产生了以字像物形为特征的文字——象形文字。 2、最古的汉字字体是甲骨文,即用尖石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出的象形文字,年代约在殷商。 3、战国时间的大篆也称金文、钟鼎文。 4、中国文字记录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它独有的持续性。 5、用竹片书写的叫“简策”,用木板作载体进行书写的叫“版牍”。 6、公元105年(东汉),蔡伦用树皮等植物纤维作原料制成了“蔡侯纸”。 7、印章的产生给予印刷术发明中“印”的启示。 8、印章的使用,创造了从反写文字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为印刷术的发明在技术上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9、随着汉字字形的不断演变、规范,纸、墨、笔、砚书写工具与材料的不断改进、发展,盖印、拓石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大量生产书籍的迫切的社会需求,印刷术诞生了。 10、雕版印刷术也叫整版印刷术。 11、1900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金刚经》轴卷,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 12、雕版印刷的出现,标示着印刷术的诞生。 13、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适于手工刊刻的手写体,为后来印刷字体——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印刷、装帧形式上由卷轴发展到册页;发明了彩色套印术。 14、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复制的木版水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15、公元1041-1048年(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成功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副泥活字。 16、元朝农学家王祯创造了用木活字代替泥活字的印刷术,提高了印刷质量和速度。 17、王祯发明了轮转排字盘,他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书,成为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献。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谈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要求和途径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1.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奢谈技术创新就好比是盖空中楼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克服一切困难,勇于解决任何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科技成果;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创新还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企业家、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业冲动。 1.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按技术创新的目标建立快捷、高效、既充分发挥各部门功能,又能实现整体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及最佳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能动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1.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上主要以应用为主,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方式,共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2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氛围。 2.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施工技术集成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2.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学考试《印刷工艺》考试小抄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概述 1.我国雕版印刷的出现至少可以上溯到5世纪末至6世纪初的南齐时期。 2.唐超初期,我国雕版印刷技术已经成熟,其中以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较为著名。它是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发现的。 3.公元1340年,我国出现了彩色雕刻套印版。 4.17世纪20年代,我国出现了木板水印。 5.雕版印刷术也称为整版印刷术。 6.雕版印刷多以梨木和枣木为版材。 7.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工艺。《梦溪笔谈》。 8.我国铜活字印刷始于明朝弘治初年(1488),地点在今江南的苏锡常一带,其中以无锡华燧的会通馆影响较大。华燧使用铜活字印刷始于1490,印品以《宋诸臣奏议》为代表,是已知我国最早的金属活字本。 9.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活字工艺是铅合金活字。 10.1845年,英国人制成了由重铬酸盐与胶组成的感光液,从而实现了用照相的方法制作印版,当时的印版材料是铜锌版。 11.电子粉色机器发明于二十世纪70年代。 12.DTP技术是指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13.比较我国北宋时期的毕昇与德国人谷登堡在印刷技术领域的贡献有什么不同。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改变了原来雕版印刷中文字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且更方便经济,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的传播,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谷登堡最重要的贡献不是使用了活字印刷,而是在发展活字的铸造工艺方面,他使用的铅合金活字工艺,使活字的铸造更加容易,印刷效果也更加精良。 14.电子分色机器发明于二十世纪70年代。 15.在photoshop中能将文件的CMYK四个通道以及专色通道分别保存为单个独立文件格式的是:photoshop DSC2,0 16.在晒制印版时,要从多个方面做好晒版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包含内容有:印版外观的质量检测版式规格的检测图文内容的检测图文深浅的检测。 17.平版印刷的主要特点:属于间接印刷的方式印版是阳图正像印刷品层次丰富质量高。 印前 1.点阵图像软件:点阵图像是以称之为像素的彩色点来描绘的图像。当编辑点阵图像时,修改的是像素,点阵图像因为构成图像的数据被固定在特定大小的栅格里,所以放大点阵图像时,会使图像的边缘变得模糊。点阵图像软件用于点阵图像的常规编辑,还可用于特效制作等,这类软件包括Adobe Photoshop、方正画苑等。 矢量图形软件:矢量图形表现为一系列由点连接的线及其围合而成的图形,它采用记录图形端点和向量的形式描述图形的内容。矢量图形反映的是真实物体的几何化效果。矢量软件一般具有文字输入、图表制作、图文混排等功能,并可对图形进行任意的扩大、缩小及变形处理。该类软件主要有Adobe Illustrator、macromedia FREEHAND、CorelDRAW等 图文编排专业软件:主要用于书籍及报纸等编排工作为主的设计项目,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大量的文字、图形和图像进行页面编排处理,如Adobe PageMaker、Adobe InDesign、QuarkXPress、方正飞腾等。 折手软件:用于将单独页面拼合成大的页面形式以适应印刷需求的软件。如方正文和等。 RIP光栅处理软件:RIP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将设计稿的连续调文件转换成网目调,如方正的世纪飞腾。 2.各印前软件功能与选择 需要对像素图像进行调整或特效处理时,选择点阵图像软件,如Photoshop等。需要对矢量图形进行绘制或变形时(如标志、图表等),需选择矢量图形软件,如Illustrator等。 需要对大量的文字、图形进行编排制作版式时(如报纸、杂志等),选择图文编排专业软件,如PageMaker等。 制作的文件需要印刷,进行印前页面组版解析时,选择专业折手软件配合RIP处理软件进行解析输出。 3.比较RGB、CMYK、LAB三种色彩模式的差异。 ①、在RGB模式中,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颜色都是由R、G、B三个通道共同描述的,每个通道占用一个字节(8Bit),RGB颜色又称为24Bit色彩或全彩色(Full Color),可表达224=16777216 种颜色。不能作为印刷色彩模式使用, ②、在CMYK模式中,有C、M、Y、K4个通道,每个通道用一个字节表达,共32Bit,又称为 32Bit 色彩,CMYK模式反映的是油墨混合原理,即印刷色彩的混合规律。 ③、Lab模式,色域最广,是RGB和CMYK色彩模式转换的中介,是一种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它在任何时间、地点、设备中都存在唯一性,因此在色彩管理中它是一种重要的色彩模式。Lab的色域空间大于RGB与CMYK模式,因此它能包含RGB与CMYK的全部色相显示。 4.RGB是指哪三种基本颜色,CMYK是指哪四种基本颜色,LAB是什么意思?RGB:光源色,红绿蓝。CMYK:C青色M洋红Y黄色K黑色。 LAB:L表示亮度(0~100);a表示红色到绿色范围的变化分量(-120~+120);b 表示蓝色到黄色范围的变化分量(-120~+120)。 5.HSB模式 HSB也是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表色体系,它是用颜色属性来描述色彩的,其中,H(Hue)表示色相;S(Saturation)表示饱和度(颜色中的灰成分是多少);B(Brightness)表示亮度(明与暗)。 6.印前色彩显示模式 位图模式:位图模式仅使用黑色或白色表示图像中的像素。 灰度模式:灰度模式是一个像素的颜色用八位元来表达,共可表现28=256种灰度颜色,也被称为8Bit色彩、 位图、灰度都是可供印刷输出的色彩模式。 7.分析并论述点阵图像与矢量图像的区别 矢量图形:矢量图形是通过点、线及几何角度的数学关系来确定并控制其形态的图形。矢量图形通过其绘图工具可以自由地改变对象的位置、形状、大小和颜色。同时,由于这种保存图形信息的方法与分辨率无关、因此放大多少或缩小多少,都有一样平滑的边缘,一样的视觉细节和清晰度,矢量图形文件也比位图文件要小许多。 点阵图像:点阵图有时也被通俗地称作像素图,它由像素点组成。与矢量图形相比,点阵图的图像更贴近自然的真实效果。如果将这类图放大到一定的程度,即可见构成点阵图像的基本单元——“像素点”。一个像素点是图像显示中最小的单元。一幅位图图像包括的像素可以达到百万个,因此,点阵图的大小和质量取决于图像中像素点的多少。通常来说,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所含像素点越多,图像细节也就越丰富,同时,文件也会变得越大。 应用:还原自然的真实是点阵图的主要用途。矢量图是计算机依据几何及数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矢量绘图工具绘制的结果。 8.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有哪些,功能上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印前常用的图像保存格式为TIFF和EPS格式,其中EPS格式可以将图像的局部作为路径保存和应用。 固有格式:在用户处理文件时,都会默认以软件的固有格式存盘,固有格式中,文件的功能、效果可以得到最充分的保留。在使用时,用固有格式效率更高。EPS格式:EPS是一种兼容性较佳的文件保存格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矢量软件中文件调配使用的兼容问题。 9.分析:在photoshop中,文件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高度、宽度、分辨率 10.扫描分辨率(dpi)=印刷网线数(lpi)*2*放大倍率 11.试析四色印刷与专色印刷的关联与区别 四色印刷一般指采用黑、青、洋红、黄的套印来还原设计原稿的工艺。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套印的幽默量由各印版上的网点所控制。印刷时,油墨厚度的改变也可能引起色彩变化。由于四色印刷机是将不同角度的网店交错套印在一起,故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套印出的色块,往往不如专色印刷的墨色均匀、挺括。 专色印刷是在印刷时,不通过印刷C、M、Y、K四色印版套印还原设计稿,而是用一种既定的油墨来印刷颜色,例如金色、银色和专色的橙色、紫色等。专色油墨是有印刷厂预先调和好或油墨厂商生产的。对于印刷品的每一种专色,在印刷时都需要有一个印版。使用专色可使颜色更精确、饱满。 专色通常是指已经制定的色相,可以是某种调和的油墨,也可以指代金、银等色。 12.什么是出穴(出血),出穴对印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出血”又称“出穴”,是印刷中的常见现象,做法是在爱涉及印刷稿件时,将图像区域向裁切线以外顺延扩张3mm。目的是为确保印品裁切时,图像完整、准确,而将设计原稿中的图像区域面积扩充到裁切区域以外,以确保印刷在裁切后不露白边。 出血不仅应用于常见的书籍画册的印前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也很广泛。从印品裁切的角度来理解出血,出血是为了避免裁切误差而做的设定,因此3mm的出血尺寸尽管可以反映大多数印品出血的情况,但不宜将3mm当作绝对值来理解,如果印品很厚,则也需要适当追加出血尺寸,以满足实际裁切时的误差补偿。 出血的距离取决于承印材料的厚度,以及裁切工具的精度,一般为3mm。 13.什么是裁切标记,什么是套准标记,套准色的使用有什么特殊要求? 裁切标记是用来裁切印品的符号,由裁切线与角线组成。 套准标记是用来对齐印版版面,以确保印品的图形、文字印刷精确的符号。 套准色:套准标记的制作意识要注意选用套准色,即四色100;二是要注意线条粗细,小于或等于0.25pt。 14.什么是模切,什么是压痕,联系现实,思考模压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设计领域? 模切是用钢刀片排成模框(或用钢板雕刻成模框),在模切机上把整张印刷的印刷品轧切成单个图形产品的加工工序。 压痕则是利用钢线压印,只在印刷品上轧出痕迹或留下可供弯折的槽痕的加工工序。 模压技术的应用范围按磨牙对象的形态特征划分,总体上可分为平面和立体两大类。平面类包括书刊、标签、标牌、瓶盖等,立体类包括包装所用的箱、盒等。按成型方式划分,则又可分为折叠与黏合两大类。折叠类常见于各种印刷的册页及外包装箱,黏合类主要用于体积偏小的包装盒。需注意的是,多数产品的包装集中了折叠与黏合两种基本工艺,如化妆品、香烟、酒类、CD盒外包装等。 15.什么是拼版?主要的拼版软件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拼版是在印刷前,将各单独的页面拼接成符合装订要求的整版。拼版时需考虑印刷时的印刷幅面。通常的印刷机有全张机、对开机、四开机、八开机等。 主要的拼版软件有:Impostrip及Impress、Imposition及Imposition Lite、Preps、Presswise。 拼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折页需要。 16.文件输出前应该注意检查文件的哪些方面? 1.输出文件使用的字体确认输出中心是否具备,设计稿中使用特殊字体时需要携带字库或将文字转换成曲线.2.在ps中,如图形存tiff格式,存储时删除不必要的通道路径不要选取LZW压缩格式。在存储EPS图像时,请不要选取Include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创新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稳定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拥有充沛的活力,与正处于改制阶段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创新更有动力。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既。我国GDP的5.既、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叽、税收的46.器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繁荣昌盛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这些科研机构不具备将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权力与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反观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很高。

中小企业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大量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了科研体制的改革。

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朝文化繁荣程度古代第一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在宋代并没有大量应用,但它的发明是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文化繁荣带来大量的印刷需求,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那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能说明问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以一两银子=1000文钱换算,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来说是超过了唐朝社会。上述三个客观因素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尚武的盛唐,而出现在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积弱”宋朝。

印刷工艺与实训教案

印刷工艺与实训教案 第一章设计制作篇 印刷概论 究竟什么是印刷呢?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於其他物体,谓之印刷。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版)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其实印刷的基本解释是这样的: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呈现原稿内容的技术。有纸张印刷、塑料印刷、皮革印刷和纺织品印刷等。最常用的为纸张印刷。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1.印刷的起源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代表,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有人把印刷术称为"文明之母",这是再恰当不过了! 印刷术的的“印”字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印刷”术的命名已经透露了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并且印章和拓碑就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章在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就流行了,那个时候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得到了楚国和氏璧凿国玺,(和氏璧的由来【卞和献和氏璧】在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果然又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就被成为和氏璧。)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臣请完璧归赵。”赵王点头同意了。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

四大发明的意义

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1、四大发明给中华民族带来永久的载入史册的荣耀,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 2、四大发明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印刷术加快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复兴,火药引起了欧洲的军事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指明了航向,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中华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许人类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四大发明传到了欧洲以后,几百年以后才造福于社会,他们确实是受益匪浅的。 确实给中华民族带来永久的载入史册的荣耀,除此以外今天真正由此得到实惠的又是谁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我们有了很多原始性的创新,也往往因为不能精益求精,发展迟缓,错过了时机,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大规模的产业化失之交臂。比如说中国人早就发明了阴阳八卦,但是没有由此引申发明出二进制技术法,计算机是由外国人发明的。郑和提出的“冷不自生”,这可谓是前无古人创造性的见解,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此导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却在1800年之后,由一个德国人正式提出来的。从冷的物体传入热的物体,不能无偿发生,我们没有得到规律性的经验。 他们的科技发达了,文艺复兴了,但是今天我们的造纸术又如何呢?我们的印刷术又如何呢?我们公司有一位对印刷比较精通的副总经理,他每天设计我们公司的产品,我国最好的印刷机叫“海德宝”,是我们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是现在最好的印刷机是“海德宝”,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纸张是人家的,便宜、质量好。要什么纸?要二八铜版。要什么的?要进口的。纸张是我们发明的,但最好的机器都在人家手里,我们需要花多少钱?甚至现在连最好的油墨也是进口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个是火药,火药是我们发明的。火药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呢?带来了我们的礼花,带来了我们的鞭炮。到今天为止火药在我们的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之后,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造了大炮,这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用中国的火药烧了中国的圆明园。帝国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自己的火药制造出强大威力的洋枪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他们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我们不得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指南针,我们的郑和用指南针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军世界的先河。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大师熊彼特说: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等等。 关键字:企业生存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企业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就是要引入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组织方式而实现的创新。美国管理学家哈梅尔(Hamel)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对传统管理原则、流程和实践的明显背离或对常规组织形式的背离。管理创新就是指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活动或过程。管理上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开拓市场,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

印刷工艺t

第一章 印刷定义 “印刷”一词源于我国____。 “印刷”顾名思义就是印和刷的结合。“印”包含__与__,“刷”包含__与__。 早期定义,就是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或其他黏附性色料向承印物转移的技术。现代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或载体上的文字和图像信息,借助于油墨或色料,批量地转移到纸上或其他承印物表面的技术。 印刷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被誉为人类的“____” __和__是中国早期的书写材料。 用竹片写的叫“__”,用木板作载体进行书写的叫“__”。 __首创泥活字,造出世界上第一副泥活字。 公元___年(东汉元兴元年)__用树皮、麻头等植物做原料制成“___”。 公元_世纪,唐朝初期佛教盛行,汉字不断演变规范,纸、笔、墨等工具不断改进,__、__技术成熟,印刷具备初型。 公元868年,雕版印刷《___》标志着雕版印刷术发展完善,此技术于9世纪普及。《___》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品。 雕版印刷是由__和__两种方法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从反刻__的整版,经过__而获取正写文字或图样。 公元1234年,__用铸字印刷了《____》28本,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公元1297年,__创制木活字与转轮排字法,写成“______”。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与活字版、雕版印刷,远在欧洲人谷腾堡之前___年。 我国印刷术发明后,公元_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 公元770年,日本__的《__________》,是中国东渡高僧__和尚与同去的中国匠人带入的。 公元__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入当时东西方交通枢纽__。 ____年___铅合金活字印刷术承印方式由“__”变为“__”,比毕昇泥活字晚___年,比王祯木活字晚__年 中国对印刷的贡献 __世纪初,受我国印刷术影响而产生的西方“近代印刷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以__的方式传播到我国。 ____年,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 18__年-18__年,英国人___第一次用汉字铅活字印出了一部《_____》。 18__年,英国人___制成了第一套汉文铅字字模。 18__-18__年间,宁波美华书馆主持人姜别利继承戴尔始创______。 18__年,___又改进了汉字排字架,将中文铅字分为__、__和__字三大类,并以《____》部首检字法分部编排。 ____年,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所属______在中国最早使用照相制版术。 ____年(清光绪三十年)京师陆军测绘学堂开设了制版印刷班。 ____年创办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 ____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印刷学会,同时出版其会刊《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