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演基础教学方案16

导演基础教学方案16

导演基础教学方案16
导演基础教学方案16

导演基础教学方案

(第17、18 周)

第十三章导演场面调度

一、教学目的:

导演场面调度是导演应用理论的具体体现,是导演现场执导的中心环节之一,只有掌握导演场面调度的基本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执掌导演的帅印。

二、教学要求: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基本掌握场面调度的主要形式,各类场面调度在不同情节中的运用技巧,并能够在分析影视作品中识别场面调度的形式和特点。三、教学时数:

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目前电视界,还没有人专门去研究场面调度的理论问题。在电影界,研究场面调度的理论的书籍也极少,原因是它太具体,太注重实用,北京电影学院王心语先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时指出:关于场面调度的理论,“只能讲些实际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似乎难以从中抽象和提纯出太多的深奥理论,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另外,一些圈外人,由于缺少影视实践和感性知识的人,确实也难以认识它、把握它、驾驭它。因此,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就很少有人涉猎,即使有人议论,也只是在长篇宏论或分析某部影片和电视剧中捎带几笔,不关痛痒,一晃而过,只是作为文章的点缀而已。所以,有关场面调度的论述,在电影和电视的理论园地中,便成了难以开垦的领域,久而久之,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电影界有关电影理论的探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电视大规模发展,在国外只有五十年,在中国仅有二十年,许多电视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是开了个头,有关场面调度的专门研究著作,目前还未出现。王心语先生在《导演的梦幻世界》一书中,有一章专门谈电影的场面调度,而电视不象电影那么单纯,主要以故事片形式出现,电视节目五花八门,各种节目形式互相渗透又互有区别,场面调度又各有特点,因此,有关电视节目的场面调度研究,实在是一个极待研究的专门课题。

但是对于场面调度的理论,由于实用性、实践性很强,又很难总结出固定的模式,所以一些从事电视和电影理论研究的学者们往往不屑一顾,王心语针对这一不正常现象,说:“它在一些理论家的心目中常常被看作是一些‘浅思维’的产物,多少带有一种鄙视的含意。由此,应用理论在理论这座神圣的殿堂中的位置,往往被摆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果这不是出于误解,实在是有些不公平。所以有些人不愿意写应用理论,或许就出于这种被人瞧不上眼的不平衡心理在作祟。其实有些搞应用理论的人,有时也瞧不上那些崇尚空谈的理论家,觉得这些理论你们不写,也写不了,你们又看不上,不屑一顾,怎么办?难道只好让它缺门吗?依我看,还是各搞各的,谁也不用瞧不起谁,应该优势互补为好。”(王心语《导演的梦幻世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282页)

第一节电视场面调度概述

那么,什么是场面调度呢?场面调度这个词源于戏剧,《电影艺术词典》有关场面调度是这样解释的:“(mise -en-scene)出自法文,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用于舞台剧,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由于电影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来,意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中国电影出版社,第208页)

电视的场面调度,《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场面调度是电视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行动路线、位置的转换与移动的安排,通过人物的外部造型形式与景物的配置和组合,调动摄像机方位的运动,形成一幅幅角度、景别不断变化的活动画面,达到屏幕造型与艺术感染力最佳效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85页)

电视的场面调度分两层意思。一是摄像机的调度,包括摄像机的机位的移动和摄像机光轴——焦距和焦点的运动方式;二是被摄主体,其中包括演员和被拍摄采访对象在摄像机前位置的移动,即包括舞台上的横向移动,也包括纵深移动。当然也不排除镜头与被摄主体这两者间的综合运动。电视的场面调度在电视剧和电视艺术类节目中,是由导演进行安排的,导演在这时有绝对的控制权;新闻纪录片也并非绝对没有场面调度。导演在拍摄前,也要选择机位和镜头的运动方式,有时也要安排一下被摄主体的活动,即一般性的“可以控制的拍摄”,既使是纪实性节目,摄像机也要根据编导的意图不断地改变摄像机的机位,象《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中《生活空间》“讲述老百性自己的故事”和《东方之子》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编导在拍摄过程中的场面调度安排。

场面调度既然在电视导演过程中无时不在,场面调度有哪些基本形式呢?导演在场面调度过程中,一般最基本的处理方式是单个镜头的场面调度和一个场景的场面调度两种主要处理方式。在这两种类型的场面调度中,都包括两个方面:被摄主体(包括演员)的调度和摄像机的调度。此外,还有虽是一个场景中,却是剧作中不同段落中的相类似的场面调度,以及这种场面重复产生的相关联的戏剧发展。

一、单个镜头的场面调度形式

1.被摄主体(演员)的调度

⑴沿水平线横轴调度:(简称横向调度)

这是被摄主体沿上下画框并与画框平行移动的方式。戏剧表演在舞台上基本是以横向调度为主的。被摄主体这时的移动方向与摄像机呈90度角,这种水平横轴的调度就象戏剧中的上台和下台,常表现为入画和出画。导演在调度过程中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①穿越式的横向调度:被摄主体沿画面水平轴穿越画面。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长跑穿越美国,有一个满天晚霞的大远景写意镜头,阿甘独自一人在旷野中跑着,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阿甘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这种调度受景别和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的影响,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越大,速度越快,穿越画面的时间越短。这种调度方式具有一般的介绍性功能,因画面中横向移动中长度有限,一般不用它展开剧情。

②具有突出被摄主体的横向调度:被摄主体从画面左右两侧入画后,在画面

中停顿。电影《战争与和平》中,法国将军在审讯比埃尔·别祖霍夫,先是画面中只有法国将军,一个影子移进画面,随后一个军官从画外走到将军身边。这有点象舞台剧中演员上台。

③被摄主体的往返式横向调度:被摄主体入画后,沿水平轴运动后转向后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演员调度方式我们常在舞台是见过,要不是拉了什么东西,要么就是有件未了的事放心不下,所以会瞻前顾后。

⑵.沿纵轴的景深调度:(简称纵深调度)

这种调度是影视区别舞台戏剧调度的最主要形式。巴赞推祟的景深镜头其镜头内在的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表现为纵深调度。当然,纵深调度不例外包含着纵深的演员调度,以及纵深的摄影机的调度。

就纵深的演员调度来讲,有三种方式:

①穿越式的纵深调度:被摄主体迎着镜头或背对着镜头沿纵向轴的一种运动方式,这种被摄主体的纵深调度是每个电影和电视剧的镜头中都可以找到的演员调度方法。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有一种称之为档黑镜头的演员调度方式,即被摄主体向镜头走来,挡住镜头的光线,这个镜头还有一个和它对应的镜头,同一个或不同一的拍摄主体,从镜头前向前走去,镜头由黑到亮,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主要用做转场。和这类似的镜头象汽车等交通工具向摄影镜头驶来,并在头顶上疾驶而过。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背对摄像机向博物馆走去的镜头也是同样的用法。这种“过客”式的镜头,显然是用于过场戏的过渡方式,它会产生纵深的空间感。

②具有突出被摄主体的纵深调度:被摄主体从景深深处向镜头运动,然后停在镜头前。这不象前一种调度,被摄主体在镜头前是一个由远及近的“过客”,消失在镜头中(如挡黑)或镜头外(如在镜头前左右上下跃过),被摄主体在镜头前停下来,具有展示和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它往往会引发一段戏剧故事。《阿甘正传》中,阿甘从远处向镜头前跑,跑着跑着他突然停住了,后面跟着跑的人也站住了,阿甘转过身,对身后跟跑的人群说:“我该回家了。”这时在阿甘身后,有一大群追随者,其中一个问:“那我们怎么办?”

在类似电影电视剧单机拍摄的《致春天》——98春节歌舞晚会,彭丽媛演唱的歌曲《梦归故乡》的第一段演唱中,采用了演员纵深调度的手法,通过一个长镜头,让演员从景深深处迎着镜头走来,唱完了第一段歌曲,这也是采用了突出被摄主体的纵深调度的方式。

③被摄主体的往返式纵深调度:被摄主体从镜头前向景深深处运动,然后停住,向反方向运动;或者和这种形式完全相反,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从美国大陆一头跑到另一头,到了海边上一个在水中搭建的小屋的小木桥上,没了路,又折返向回跑来。看过这个镜头的人很容易联想到马拉松中途有个折返点,从这里,要折回原路跑回去。马拉松转播时,摄像机都是放在折返点外的位置,《阿甘正传》的导演设计这个镜头时也许想到了马拉松比赛时的这种特殊的处理方法。这种往返式纵深调度往往喻示着故事将发生某种形式和内容的转折,为他后面要回家做铺垫。

纵深调度在电视剧中是屡见不鲜的。问题是晚会中演员的纵深调度却是一个历来不太好解决的难题。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演员调度是从台口两侧的水平横向调度。98春节联欢晚会中,冯巩、牛群的表演相声《坐享其成》和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回家》都是在观众席间亮相,然后登台的。黄宏、宋丹丹演出结束时,又与登台时的纵深演员调度形成呼应,从台上走下来,回到观众席间,向

观众散发贺年卡,这是导演在试图运用纵深场面调度的演员调度。

⑶.被摄主体的斜线调度和交叉调度:

①斜线调度是沿电视画框的对角线的调度方式,所以也可以称对角线调度。对角线在电视构图中最长的直线。我们知道,利用对角线最长这一特性,可以表现运动,尤其是动感强烈的镜头。象电视中的体育比赛,往往选用对角线构图。象冬季奥运会上的跳台滑雪,往往采用斜线调度。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动感强烈的镜头,也常常用斜线调度来表现。

②当两个高速运动的被摄主体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时候,特别是美国西部片中常常出现交叉调度,最典型的例子类似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那种追逐戏,导演总要使用交叉调度来制造紧张气氛。象国产电影《铁道卫士》中,高科长得知国民党特务已经跳上了开往朝鲜的军火列车,他乘吉普车追火车,公路和铁路前面出现了交叉路口,吉普车加大油门,提前一点点冲过交叉路口,最后他终于爬上了军火列车,在火车开进长岭隧道,炸弹即将爆炸前的一刹那,消除了国民党特务放置的定时炸弹。影视剧作中,导演为了避免镜头过死,常常在戏中通过演员的交叉换位进行适当的调度,这在大段人物对话中经常采用的手法。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给躲在村子里的老钟叔送饭,开始老钟叔坐在画左。嘎子在画右。老钟叔掏出给嘎子做的小手枪,嘎子站起来,跑到老钟叔身边,高兴的拿着小手枪,磨老钟叔讲罗金保用条扫疙瘩缴鬼子王八盒子的故事,这时俩人又坐下,双方神不知鬼不觉的换了个位置。这种交叉调度使一个较长的镜头富于变化,使人感到这种场面富于生气。

在98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相约一九九八》中,第一段,那英和另一位香港女演员一左一右站在舞台两侧,第一段唱完之后,在第二段音乐过门中,两人向舞台中央走去,换位后,各自走到对方原来站的位置上,形成交叉换位的调度,当第二段歌曲快结束时,两人从两侧走向台中。交叉换位调度,避免了由于演员表演过程中站在原地不动,使场面富于变化,充满生气。

⑷.上下调度:

被摄主体沿画框左右两侧进行纵向移动,同横向移动一样,一般也有三种方式:穿越画面、进入画面后在画面中停留、进入画面后又转向重新出画。上下调度一般被摄主体要利用立体空间物进行上下移动,如台阶、山坡等,这是利用演员自身的运动,还有一种是利用上下移动的工具,如电梯、直升机、降落伞等。

演员的上下调度在舞台剧中是极少出现的。在电视晚会中,近年来通过搭台阶,实现了演员在舞台上的上下调度。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和庆祝香港回归的大型文艺晚会《回归颂》中利用舞台两侧搭起的台阶进行上下调度。

上述四种调度尽管有转身和折返,总体上是直线调度的形式。

⑸.曲线调度:

与直线调度不同,被摄主体是进行曲线运动。其中有:

①弧线调度:被摄主体进行半圆形的走位。

②圆形调度:被摄主体围绕某一特定物体或没有一个特定物体,而进行圆周运动的形式。后面这种空心转的形式以歌舞片中出现居多。美国音乐歌舞故事片《出水芙蓉》中,在游泳池中,女演员们通过游泳造型在水中组成了一个圆圈,这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圆周形调度,这是类似舞蹈造型的演员调度。获1887年第60届奥斯卡六项大奖的《末代皇帝》,中间有两次圆周形的演员调度,一次是溥仪的弟弟溥杰来到紫禁城看当了皇上的哥哥,溥仪和溥杰坐着大轿到前面去玩,溥仪要在弟弟面前显示皇上的威风,便吆喝太监放下轿子,和溥杰在前面跑,而

抬轿子的奴才们跟在后面追。俩人跑到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转着圈跑,后面簇拥的轿子和随从紧跟其后。镜头通过高角度的俯拍,使队伍出现了圆周形的演员调度。另一处圆周形的场面调度不是空转圈,而是围绕一个道具。这种形式要比转空圈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却不容易看出这是导演有意在进行场面调度。如:片中溥仪和溥杰俩人正在一个方形的台案旁习毛笔字,溥仪要摆皇上的威风,让太监喝下墨汁,太监果然将黑黑的墨汁喝了下去。溥杰说溥仪现在已不是皇上了,溥仪说是,溥杰还说不是,于是溥仪气愤地开始追溥杰,俩人围着写字的台案转起了圈子。溥杰说还有一个坐汽车的“皇上”——民国大总统,就在紫禁城外面。于是,俩人才停止了兜圈子,然后爬上大墙去看。这个围着方形的台案转圈追逐,便是十分生动的圆周形场面调度。导演在处理这个圆形场面调度过程中,用了长镜头,既有顺时针追,也有逆时针追,俩人在追逐中时尔顺时针,时尔逆时针,有时还停一下,使并不很规则的圆周形的场面调度真实可信,不留人为的导演痕迹。这类调度在许多表现追逐戏中是时常见到的一种方式,比如电影《少林寺》中,官兵在塔林中追杀少林武僧时,借助塔林作为道具,围绕塔林,运用了这种弧形和圆周调度使塔林中这场戏的打斗场面调度充满了动感,非常好看。所以圆周形场面调度出现最多的形式表现为围绕某一特定物体进行规则或不规则圆周运动的一种形式。我国电视剧中最早做圆形调度的是电视剧《有一个青年》,剧中的男女青年主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彼此了解,建立了友谊,在小伙子家中,俩人手拉手转着圈,表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此外,在电视综艺晚会舞蹈节目中,舞蹈演员组成的圆周图案会形成这种圆周形调度。这种调度拍摄角度是关键问题,如果角度太低,利用平拍,镜头前往往不会形成圆形调度,只有高角度进行俯拍或者镜头与地面垂直的扣拍,才会产生圆形调度的构图。如果被摄主体是两队人或三队人组成圆周运动,而且各队运动方向相反,会形成非常好看的画面构图,这在大型团体操中常采用直升机航拍或热气球上拍摄,会产生非常壮观的场面。

③S形曲线调度:被摄主体呈S形运动,规则型的S形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往往出现舞蹈节目和一些特殊项目的体育比赛中,象高山滑雪的大回转和在大海冲浪运动被摄主体是呈现用S形运动的,S形运动如果是沿画框横轴方向曲线前进,其前进方向时而朝向摄像机,时而背离摄像机,呈“∽”形运动,被摄主体在画框中的面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景别变化不大;如果是沿画框纵轴方向曲线前进,表现为景深方向的移动,被摄主体在画框中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即景别会有改变。

我们知道,蛇形线条从构图学上的含意被美学家柯迦兹认为是“美的线条”,同时做为曲线,表现了生活的曲曲弯弯,象电影《黄土地》中,导演为表现主人公翠巧的命运,在黄土地上的一棵小树前,让摄制组成员先踏出一条S形小路,翠巧在这条路上走,这条路代表着翠巧不幸的命运。

S形调度常常表现一个拍摄主体(演员)在众多的拍摄主体中穿行,会形成不一定很规则的S形场面调度,比如,在某些地方找人或找什么东西,通过走向镜头和离开镜头,出现两次往返,或向画框两侧反复运动,便可以形成这种被摄主体或演员调度。

④螺旋式调度:螺旋表现为立体的圆周式运动,这种调度方式与平面调度不同,摄像机一般要居高临下,被摄主体借助旋转楼梯或可以构成这种运动形式的特殊设施进行纵深调度。我曾在纪录片《警士的功勋》(该片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栏目中播出过)中利用旋转楼梯拍摄了一个消防战士沿楼梯跑的一个

镜头,视觉效果非常好看。

⑹.被摄主体的不规则调度和综合调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都机械地按上述图形活动,往往表现为不规则的运动形态,有时也会几种调度在一个镜头内出现,成为综合调度。一般来讲,在影视作品中,被摄主体往往是处于不规则和综合的调度之中,在导演要拍摄的一个镜头中,演员既可能进行水平的横向调度,也可能突然改变为其它运动方向,因此这种调度是最多的,往往也会出现在水平调度过程中加进上下调度,如一个人开始在大街的人行道上直走,拐了个弯向路边的方向走去,然后又蹬上了一个台阶。如果是一个镜头拍下来,就有了横向、纵向和上下三种调度。这样的镜头即形成了不规则的图形,也可以看成是综合图形。在影视剧中,这种类型的演员或被摄主体的调度是很多的。在电视纪录片中,这种不规则或综合的调度更是司空见惯,导演不可能过多干预被采访对象的活动,特别是纪实性很强的抓拍镜头,导演无法去调度被摄主体,因此这种不规则的调度往往是纪录片的主要调度形式。这里,我们把不规则调度和综合调度放在一起,但二者并不是一样的概念。综合调度里包括不规则调度,不规则调度走位忽东忽西,忽上忽下,毫无几何图形规则可言。这应该加以区分。

2.镜头调度

导演在场面调度过程中,除了指挥演员走位——调度被摄主体外,还要调度镜头,镜头调度主要指摄像按导演的要求,对拍摄的每一个镜头画面的景别变化、摄影角度和运动形式的具体实施。镜头调度包括单个镜头的调度和组合镜头即一场戏的镜头调度两种含义。这一讲,我们主要讲的是单个镜头的调度形式。

单个镜头的调度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光轴的变化,即通过改变摄影镜头的摄影焦距可以改变景别,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大小发生改变。这主要指推、拉、摇镜头。二是改变摄影距离,即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位置,换句话说是改变景别,主要通过移镜头,包括水平移和垂直移(升降)镜头,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发生改变。

(有关镜头调度这部分内容摄像课上大多讲过,这里不再重复,学生请看本人写的教课书。)

二、多镜头场面调度的组合

一场戏的场面调度形式:

场面调度从话剧舞台上演变到电影电视上,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导演理论:它不仅可以体现在一个场景中,导演如何指导演员和摄像机的运动和演员运动,也可以在整场戏与整场戏之间实行两场戏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场面调度:1.戏剧情节相同或相似的重复性场面调度

重复性场面调度最重要的特征是戏剧情节的完全相同或相似,表现为环境空间的相同,人物对话和行为动作的相同,导演在摄影摄像的处理上也尽量保持相同,观众会对这种场面的重复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和银屏效果。

(个案分析:《宰相刘罗锅》第三十四集片断)

重复性场面调度在电视剧中是一种常见的导演处理方式,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第三十四集中,有样一段处理:当乾隆决定将皇位让位于皇十五子嘉庆王,刘墉拜见皇十五子。下面,我们略为详细加以介绍:

刘墉“阿谀”道:“殿下谦和温厚,忠孝善良,才思敏捷,英武果敢,上呈圣主之崇命,下得臣民之拥戴,天下幸甚,社稷幸甚,皇座幸甚,百官幸甚,万民幸甚,奴才也幸甚。”

嘉庆王不解,问道:“刘忠堂,您这是何意呀?”

刘墉对着空空的庭院,假门假氏说:“殿下,您请看,这是一对玉如意,纯正的和田美玉雕成,上面镶嵌着夜光宝石;殿下,您再往这面看,他们手里捧着一对赤金壶,十双银杯,那边盒里还有四挂特大珍珠,这边盒里有一对小翡翠瓶,还有四壶珊瑚画瓶,这是十八K金的西洋钟表……这顶龙凤花轿里边装了个顶顶希罕的物件,您是绝猜不出来里面是什么,劳您的大驾,请您把轿帘掀开,我来,请看——这就是避月羞花之貌,这就是沉鱼落雁之容,倾国倾城,百媚千娇,既端庄又风情万种,既苗条而又丰腴柔嫩,多一分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您让她笑她就笑,笑得象牡丹盛开,您让她哭她就哭,哭得象海棠带雨,到了夜晚,香喷沐浴之后,一块扶上牙床,玉体绵软,酥胸高耸,她会让你飘飘然如上九天,她会让您享受人间的欢乐,这是呈献给殿下的一点薄礼,表表寸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

这时架上的鹦哥模仿刘墉的山东口音学舌:“表表寸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表表寸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

嘉庆王觉得这不象刘墉的为人,况且又不见礼物,笑着问:“刘墉,你这不是在唱戏吧?”刘墉道:“角还没登场呢,我只是模仿模仿学个大概而已,这只是预演。”

俩人正说着,来人报告:“和忠堂和大人要见陛下。”

于是刘墉回避到室内,和绅来见皇十五子。正如刘墉所言,和绅果然象那架上鹦哥,照刘墉刚才说过的话几乎一模一样说了一遍:“殿下谦和温厚,忠孝善良,才思敏捷,英武果敢,上呈圣主之崇命,下得臣民之拥戴,天下幸甚,社稷幸甚,皇座幸甚,百官幸甚,万民幸甚,老奴幸甚。”

的确,让刘墉猜着了,和绅与刘墉刚才的“预演”几乎是如出一辙,不过这回可是真的。他将带来的宝物让这位既将登基的皇十五子一一过目,比刘墉的预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称赞了一番他献的礼物(台词省略),最后对着花轿说,“殿下,劳您的大驾,掀开轿帘,一看便知,请看——这就是沉鱼落雁之容,这就是避月羞花之貌,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既端庄又风情万种,既苗条而又丰腴柔嫩,多一分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您让她笑她就笑,笑得象牡丹盛开,您让她哭她就哭,哭得似海棠带雨,到了夜晚,香喷沐浴之后,双双扶上牙床,但见玉体绵软,酥胸高耸,她会使您飘飘然如上九天,她会使您享受人间的欢乐,这就是老奴呈献给殿下的一点薄礼。表表寸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

这时架上的鹦哥又第二次在学舌:“表表寸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表表寸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

“这学舌的鸟儿,”和绅奇怪地自言自语,“这鸟学的话怎么带山东味?”

(根据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电视录相带整理,台词有删节)

这两段戏台词如出一辙,从表演上一则是“虚”:刘墉在演“戏”,做的是无实物“小品”,另一侧是实,和绅正在取悦新主子。两段戏内容上完全一样,这种导演对剧情及表演的处理方法我们称之为重复性场面调度。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一虚一实,这种重复性场面调度起了忠奸两臣的鲜明的对比作用,对全剧的喜剧风格起了重要的烘托。

上述的重复性场面调度是不同拍摄对象(不同主体)相同拍摄内容的重复调度,这两段戏台词、表演相似,演员的走位、镜头的运用也相似。

2.前后呼应的场面调度

这是相同拍摄主体的重复性场面调度,这种调度表现为剧情或人物关系发生变化以后,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戏剧段落中出现的表现同一类主题的导演调

度手法。

(个案分析:电影《五朵金花》片断)

比如电影《五朵金花》中蝴蝶泉边有两段戏,第一段是定情:

在“三月街”赛马会后,阿鹏得了第一名,他来到蝴蝶泉边,看见路上碰到的那位姑娘坐在水边的大石头上一边梳头一边唱:

哎……

大理地方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

阿鹏向水中投个石子,惊动了姑娘,小伙子唱起来:

丢个石子试水深,唱个山歌试妹心,有心采花怕有刺,徘徊心不定!

金花看见小伙子拿着她在赛马结束后送给他的绣花口袋,唱道:

有心采花莫怕刺,有心唱歌莫多问,有心撒网莫怕水哎,见面好相认!

阿鹏拨开花丛,向姑娘走来,边走边唱,介绍自己的身份(歌词省略),他来到姑娘身边,继续唱:

送把钢刀配妹身,钢刀便是好见证,苍山雪化洱海干,难折好钢刃!

阿鹏将短刀递给金花,金花略带羞涩避开小伙子的视线,唱道:

橄榄好吃回味甜,打开青苔饮山泉,山盟海誓先莫讲,相会待来年。

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来相会,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

金花接过短刀,一笑跑开了。阿鹏惊喜地望着姑娘的背影,自言自语:“金花”。

阿鹏与金花第一次在蝴蝶泉边相会定情之后,第二年来到苍山脚下,经过多次误会和各种矛盾冲突的考验,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三月街中,又约在老地方见面:

蝴蝶泉边,副社长金花仍然坐在水边的那块岩石上梳头,好唱道:哎……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花等蝴蝶来采蜜,阿妹等情郎。

一块小石头落在水中,金花拢好头发,向四处寻觅。

阿鹏出现了,向金花走来,唱道:

蝴蝶泉边一枝花,走遍公社谁不夸,妹是苍山好社长,妹是雪中红山茶。

金花笑着唱道:

阿哥长妹情意浓,错把燕雀比大鹏,向哥讨回金宝刀,莫怪阿妹疑心重。

画家和音乐家在花丛后偷看(略)……

阿鹏与金花依偎在一起,俩人唱道:

东风吹来百花开,万紫千红开不败;阳春美景无限好,旧事莫挂怀!

……

五朵金花挽着五个青年向镜头前走来,共唱一支歌……

蝴蝶泉边两场戏,都是共同的主人公阿鹏与副社长金花,都是以对歌的形式进行表演,歌曲使用同一个民歌的曲调,两场戏男女演员的站位和走位的方向路线也都相同,导演在摄影镜头调度上也基本一致,开始都是金花独自坐在蝴蝶泉边的大石头上梳头,随后是阿鹏在泉水对岸出现的镜头,他边唱歌边向金花走过来,俩人到了一块,共同出现在一个镜头画面之中,镜头的运动形式也是相同的。这种重复性场面调度不是情节的简单重复,而是剧情的升华,头一次是两人在蝴蝶泉边定情,后一次则是两人的爱情经过磨炼和考验,开出美丽的花朵。它表达了情感的升华,是剧情和情绪螺旋式发展的表现。

前后呼应的场面调度常常用于一部片子的开始和结尾。杭州电视台拍摄的电

视艺术片《阿姐鼓》在片头和片尾都使用了一个点腊烛的镜头,从一个腊烛点亮,腊烛移动到西藏一个喇嘛寺院的转经轮前开始,又以同样形式的一个镜头结尾,它用这个镜头隐喻人生的轮回,这便是《阿姐鼓》的主题内涵。

3.具有象征意义的场面调度

重复性场面调度不仅表现在台词或段落的完全相似,演员的表演方式、演员调度的相似,摄像机、摄影机的表现技法相似之外,重复性场面调度有时则表现为人物、地点即场面的相同,或是大体上的一致。其特点是没有具体剧情、反复出现、并能表达某种导演意图的重复性镜头和场面,这也是重复性场面调度。获第7届(1986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一部非常注重构图和表现形式的作品,为了表现医院里科学的严格的规章制度,每天上班,眼科的主任带领全科的医生穿着白大褂,排成一路纵队来到珍断室。这个场面在剧中反复出现,开始是老主任在前,其他几个医生按在科里的地位依次往后排。老主任退休之后,几个医生开始了对科主任的位置进行暗中较量。这个排位——实际上是排座次发生了变化,科里人们的上下级关系通过每次上班的纵队中便可以看出来。这种没有具体剧情、反复出现、并能表达导演意图的重复性镜头和场面也是重复性场面调度的常见形式,因此重复性场面调度并不一定象《宰相刘罗锅》中为皇十五子嘉庆王送礼那一段,台词和剧情全部重复。这种重复性场面调度具有一种隐喻或象征作用。

这种具有象征或隐喻作用的重复性场面调度常常为表现剧中人身份和串连上下段情节,起一般性的过度作用。比较早出现的是格里菲斯《党同伐异》中的那个婴儿摇篮车的过渡镜头,格里菲斯为了把四个不相关联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串连起来,于是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这种手法为后来的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导演们效仿。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从林冲上梁山开始,反复出现了一个镜头梁山聚义厅的大匾,直到第三十二集“英雄排座次”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以前,多次出现这个牌匾,这种重复性场面调度,旨在揭示在这以前主题是梁山聚义,而这以后主题即表现为“忠义”二字——准备接受朝庭招安,具有明显的象征和隐喻作用。

4.“多重三”的场面调度形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这是《诗经》中《硕鼠》的结构特点,《诗经》中的“国风”——当时的民歌,往往用三段的每段完全对称的句式出现的,这大概是因为“风”本身就是能入乐的歌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这种手法,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水浒传》的重复性场面调度中,也多有表现。

在前面举过的例子《宰相刘罗锅》三十四集中,乾隆皇帝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决定让位,于是在让大臣爬梯子去取他早已写好的密诏,他第一个让和绅去取,和绅怎么也爬不上去,只好说自己的两条腿实在是不管用了,乾隆又让另一位大臣去爬,他当下跪倒在地,表示不中用,乾隆最后让刘墉去爬,刘墉尽管年龄也不小了,但腿脚还麻利,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爬上去,取下装有皇上密诏传位于皇十五子嘉庆王的手谕。这同一件事让三个人去重复表现的手法,就是运用“风”的表现形式,此外,前面讲的那段刘墉到嘉庆王府与随后和绅送礼的那一段重复性场面调度中,我们在看这一段录相时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刘墉刚到嘉庆王府时,皇十五子面前有一个鹦哥,叫道:“欢迎光临。”当刘墉先知先觉,猜测和绅一定

会到即将登上皇上宝座的皇十五子这里送礼时,做了一番“表演”,随后,那架上鹦哥学着刘墉的山东口音说到:“表表寸心,不成敬意!”当和绅送完礼后,那鹦哥又学着和绅的话:“表表寸心,不成敬意。”只是刘墉的山东口音未变。这三次表现架上鹦哥,都有使用了特写镜头,这也是三次重复的场面调度形式。

(个案分析:《水浒传》潘金莲洗澡片断)

重复性场面调度除了象上述的例子,在一段戏中出现三次重复性的镜头调度和演员(被摄影主体)调度以外,有时还出现多个不同内容三次重复性场面调度。

在表现潘金莲这个人物时,导演多次在不同的戏剧段落中,用三次重复表现某一场景相类似的场面调度。与中国诗歌这个古老传统不同的是,剧中不是用一个场景重复性的调度,而是多个场景的重复调度互相交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调度形式。这种重复性场面调度可以看成是交叉平行式重复出现的场面调度,我给这种深得中国古典文学真传的技法起了个名叫:“多重三”的场面调度。这是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精华而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导演场面调度形式。

①潘金莲三次洗澡:当武松第一次被武大领进家门,潘金莲立即被眼前这个身材魁武、仪表堂堂的打虎英雄吸引住了,潘金莲正值芳龄,春心难泯,导演有意安排潘金莲第一次在家独自一人洗澡,表现了她身上透露出的青春气息,她从木盆中站起,从后侧面的身影的近景到两条颀长的腿的特写,如此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怎能安安稳稳睡在绰号“三寸丁”的武大身边。这个洗澡的型体动作旨在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当武松住到哥哥家时,她夜里送火盆,为武松裁衣,她已被武松迷住,不能自持,又第二次洗澡,然后做好了饭等武松回来,乘武大不在,她提出与武松喝交杯酒,被武松严词拒绝。武松为此事搬出武大家,又在临出差前叮咛哥哥晚出早归,看好自家家门,潘金莲自讨没趣,这时第三次洗澡戏,她满脸晦气,发泄心中的不畅。几场洗澡戏处理得意味深长。这个多次重复的场面调度,对刻划潘金莲这个人物是独具匠心的,这在原作中没有的情节,是具有视觉特征的表现手法。这几场洗澡戏是专为潘金莲对武松的感情线发展设计的重复性场面调度。

②潘金莲照铜镜三次化妆:第一次潘金莲一人在自家楼上照铜镜抿红纸施口红,随后将红纸从窗户扔出,关窗时支窗的木棍无意击中了楼下走过的西门庆的头,西门庆第一次见到了潘金莲,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第二次,潘金莲在楼上对铜镜描眉化妆,随手无意将眉笔从窗口扔下,西门庆正坐车路过,之后王婆来到武大家,请潘金莲去作针线,在王婆内屋第一次见到西门庆;第三次照铜镜化妆后,她与西门庆在王婆家见面前,被西门庆抱上了床。三次化妆,表现了她在与西门庆关系上的青春骚动。这三次同一类形的场面调度表示了他们关系质变的过程:第一次是意外相认;第二次是相会;第三次则是关系已不可逆转。

③在王婆内屋与西门庆的三次交往:在王婆内屋,第一次是武大让潘金莲去王婆家做针线,在王婆内屋,碰上西门庆,俩人见了面,潘金莲告退;第二次是潘金莲在王婆内屋做针线时,西门庆又来,王婆去打酒,西门庆和潘金莲开始搭上话,西门庆故意问潘金莲是谁家之妻,潘金莲说出武大时,明知故问的西门庆故意叫屈,惹得本来就对武大不满、勾引武松又未成的潘金莲伤心落泪;第三次再到王婆家时,王婆推故又出去,西门庆迫不及待动了手,而这时王婆故意闯进来捉奸。王婆叫潘金莲保证“不可负了西门大官人”,使潘金莲无路可退。

④给武大三次端碗喂饭喂药。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武大捉奸后被西门庆照胸踹了一脚,病倒在床上,潘金莲三次端碗在武大床前出现。第一次是端一碗面,潘金莲让武大吃饭,一边有悔过之意:奴家对不住大郎,武大说:我不怨

你,都是那西门庆,我要告我兄弟,他不肯干休,惹出事来,与你不好,潘金莲心里害怕,将碗掉在地上,打了。武大又说:看在你我夫妻一场的份上,你与西门庆断了吧,我兄弟回来,我不跟他说。王婆这时进门让潘金莲以改衣服之名去会西门庆,潘金莲拒绝了。第二次潘金莲将熬好的药送到武大床前,武大又说,我怕活不长了。你好好给我吃药,等我兄弟回来,我们好见上一面,也好给你一纸休书,成全你们,要是我死了,我兄弟回来,绝挠不了你们。当武大喝完药,要水,潘金莲又端过水碗,这时王婆来了,要潘莲去改衣服袖子,潘金莲扔下武大就走,武大手中的水碗掉在地上,失声痛哭,武大已完全对潘金莲不抱幻想。第三次潘金莲端碗,则是下了毒药,被王婆嗦使,强行把毒药给武大灌下,直至害死武大。

《水浒传》戏中,潘金莲的这几个重复性场面调度,是处理得最好的,为成功地塑造潘金莲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多重三的场面调度在表现形式上相当复杂,每一个场景的戏与其它场景的戏互相交叉重复调度,表现了剧本编剧的技巧和导演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为我们今后利用中国古典诗歌和影视艺术技巧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5.从戏剧段落上还可以把重复性场面调度细分成不同戏剧段落中的重复性场面调度和相同戏剧段落中的重复性场面调度

《阿甘正传》中片头一只白羽毛从空中飘落到阿甘脚下,片尾白羽毛从阿甘脚下飞起,两个长镜头一头一尾呼应,形成了重复性场面调度。

在表现人物身份的重复性场面调度中,《水浒传》中在表现武大郎卖炊饼、郓哥卖梨的镜头和场面曾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阳谷县城,武大从家中出来,担着箱笼到街上去卖炊饼。“炊饼——”,“脆梨——”武大和郓哥这两个受人凌辱的小生意人便跃然眼前。在景阳冈打虎的武松在阳谷县衙当了都头,武大的炊饼卖得即多又快。俩人再出现街头时,郓哥说了句实在话,武都头一来,也没人敢欺侮我了。当武松出差一走,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大街上尽人皆知,武大挑着担子,人们在他背后比比划划,郓哥告诉武大,他听到的西门庆与潘金莲有染的事,武大开始不信,但心中怀疑,回家来找,没看见西门庆,第二天又在街上,郓哥又提此事,俩人到王婆家里果然堵见西门庆。武大和郓哥在街上的这些戏,通过这个特殊的符合两人小生意人身份的接触,把武大、郓哥与西门庆、潘金莲的人物关系进行了交待,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在同一戏剧段落中的重复性场面调度:

6.对比性场面调度:在场面调度过程中,有时可以将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加以利用。比如,日本影片《雨月物语》中男主人公源十郎与女鬼在澡堂里鬼混,镜头摇出画面,接了同一方向摇的镜头,出现了他的妻子宫木和孩子的镜头(这可以认为是一个镜头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情绪的对比,这种镜内蒙太奇长镜头的形式同前面提到的普多夫金的《圣彼得堡的末日》中一个场面表现俄国士兵在泥泞的战斗中死亡,而另一个画面表现财阀在暴涨的股市上报价所形成的对比、隐喻更直观和易于理解。这个例子是对比性蒙太奇在场面调度的运用。

7.多镜头跳切式场面调度:在《致春天》——98春节歌舞晚会中,彭丽媛演唱的《梦归故乡》用了演员行进中的纵深场面调度形式,体现了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式,第二段则采用了被摄主体的静止的多镜头跳切的场面调度形式,通过一组景别变化的固定镜头的镜头调度形式,与第一段的长镜头表现手法完全相反的蒙太奇式的短镜头组合,为避免演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不断变化演员在舞台上的站位,形成画面“跳”的感觉,处理得十分别致。

8.利用灯光和色彩变化形成影调为变化的镜头调度:灯光严格说来已不完全是场面调度的问题,但灯光和色彩的运用有时和镜头调度有关,它直接影响镜头的调度和表现。在98春节联欢晚会上,杨丽萍的舞蹈《梅》,环境色调是蓝色,梅是红色,当舞蹈尾声,通过灯光中红光的运用,扮演白雪的群舞演员变成烂漫的红梅,这是利用灯光影响色彩;此外,在上面提到的《梦归故乡》中,在第一段演唱中,除了采用纵深场面高度以外,开始用黑白影调进行处理,第一段唱到中间时,色彩从无到有,最后饱和,从黑白消失到彩色出现,表现了时空的变化,这是一种用色彩处理的特殊的镜头调度形式。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场面调度的定义;

2.展开教授:

单镜头的场面调度;

重复性场面调度;

电视剧场面调度的发展

3.课堂研讨:

影视剧场面调度与戏剧场面调度的主要区别;

个案分析:《水浒传》的多重三场面调度形式。

4.总结评价:

场面调度在导演现场执导中的操作意义。

5.布置作业:

六、教学总结:场面调度是一门导演的学问,也是一种创作技巧;场面调度水平的高低是导演艺术素养的体现。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教案.doc

音乐基本知识 李晓惠 教学内容:音乐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鉴赏音乐作品夯实基础。 2、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 3、通过识谱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通过不断练习,熟悉简谱。 教学重难点:对音高、音值和休止的理解与实践。 教法与手段: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音和音符:一切发音物体如声带、琴弦、簧片等经过物理振动、共鸣以后产生的结果都称为"音",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1、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 读法为: do re mi fa so la si (多来米发梭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2、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搞懂了这12个音符和位置规律就可以将所有88个键盘掌握了。 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 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标准.doc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基础会计实训、0414001 总学时数: 30 适用专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投资与理财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课,属集中实践课程。通过本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 操作能力,为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实训是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制造业所发生的真实业务的会计处理,使学生认识制造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基本原始凭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识别、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通过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进一步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掌握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全过程,提高会计操作技能。 本实训在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会计学习之后单独安排,时间为一周。 (三)设计思路 1.以仿真的工业企业会计资料来实施会计基础情景教学,使学生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之间的差距。 2.给出工业企业十二月份的资料,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年初余额与十二份的期初余额,和损益类帐户的本年累计数,有利于学生学习利润的结转和分配及编制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比较报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获得充分体现。 3.让学生学会企业常见业务的处理,包括填制增值税专用发票、商业承兑汇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收据、收料单、进帐单、出差借款单等;掌握领料单的汇总、工资结算单的汇总;掌握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三项基金的计算、所得税和红利所得的计算及职工社会保障款的计算等原始凭证的设计与填制。 4.学会根据盘存单及“账存实存对比表”,编制财产清查的帐务处理。 5.让学生自己摸索并总结出结帐的程序,使所学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6.学习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30。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0章。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主要介绍会计对象的具体含义、会计恒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及其结构,会计科目和账户

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五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凭证的应用讲述的是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中主要业务的核算以及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结账及错帐更正的规则; 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 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基本编制过程;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介绍了我国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及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及其管理、会计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14

第十四章原位属七和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二年级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原位属七和弦的功能特性、结构形式及排列形式,掌握原位属七和弦的预备和解决,并能熟练地进行判断和应用。教学重点:原位属七和弦的预备和解决。 教学难点:原位属七和弦的应用。 教学内容: 1、原位属七和弦的功能及特性: 原位属七和弦无疑是属功能组中一个非常重要而极具代表性的和弦,它对调性的明确有着特殊的意义。另外,它还具有不协和的特征,因此在应用中要注意它的预备和解决。 2、原位属七和弦的结构及排列形式: 原位属七和弦为大小七和弦,也就是大三和弦加小七度构成。原位属七和弦标记为D7。 属七和弦有完全和不完全的两种形式。当属七和弦的四个音均不省略时,即为完全的属七和弦;不完全的属七和弦则是指省略五音,重复根音的形式。 原位属七和弦也有密集、开放、混合三种排列方式。 3、原位属七和弦的预备: 原位属七和弦可以接在主和弦、下属和弦、属三和弦及其六和弦,以及终止四六和弦后面。原位属七和弦的七音,可以从前面的下属和弦中延留下来,也可以级进甚至跳进引入。 4、原位属七和弦的解决: 原位属七和弦通常须解决到原位的主和弦。具体地: (1)完全的原位属七和弦通常解决到不完全的主和弦: 声部进行通常是这样的,原位属七和弦的七音、五音下行级进,三音上

行级进,根音上四度或下五度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这样解决的结果是,主和弦为省略五音的不完全形式。但是,当原位属七和弦的三音(调式导音)在内声部时,也可下三度跳进到主和弦的五音,此时的主和弦则为完全的。 (2)不完全的原位属七和弦解决完全的主和弦: 当不完全的原位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与上面不同的仅仅是,上方重复属七和弦根音的声部则是保持下去,从而成为主和弦的五音,此时的主和弦则是完全的。 5、原位属七和弦的应用要点: 原位的属七和弦最常用于全终止中。 习题及习题说明: 1、为包含有原位属七和弦的旋律和低音配写四部和声。长度为8—12小节。 2、分析包含有原位属七和弦的作品片断。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1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题目名称:东银公司会计核算 班级: 10级 (2 )班学生专业:会计电算化 姓名(学号): 胡诗莹(ZD10080201)、张馨丹(ZD10080247) 王文星(ZD10080250)、吴莎莎(ZD10080204) 张茜(ZD10080216) 指导教师:欧阳秀兰技术职称:讲师 1月 3 日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1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2 课程性质专业课 3 适用年级11级 4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5 设计项目设计某企业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并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6 实训要求必开 7 选题要求将所学会计知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8 指导老师欧阳秀兰职称讲师 9 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 (3)经过课程设计实践,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10 设计要求会计理论与实际技能相结合 11 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 12月上旬,调查,资料收集。 (2)第二阶段: 12月下旬,资料分析、研究。 (3)第三阶段: 1月初,形成结论,完成设计。 3

12 参考书目 (1)、<基础会计>, 朱天高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2)、<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李平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13 任务书下达时间 12月8日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姓名:胡诗莹王文星吴莎莎张馨丹张茜 年级:11级专业 :会计电算化班级:(2)班总分: 评分教师: 欧阳秀兰评分时间: 1月10日 4

流行音乐和声教程

流行音乐和声教程 本教程的目标是教授为歌曲配和弦,分析流行音乐中和弦的使用及规律。作曲是无法教授的,但配和弦是可以教授的,而且它会对你的作曲有很大帮助。事实上,真正的作曲应当是和弦与旋律一起写出的。 任何一首歌曲如果采用不同的和弦,即使旋律一样,听起来感受绝不一样。本教程主要针对流行音乐,(其实流行乐中的许多手法完全是古典的)采用字母标记和弦手法,比较直观。 第一章和弦新论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 第二章和弦标记 本教程采用字母和弦标记法来表示和弦。这是流行音乐中通用的标记法,把它和级数标记法结合使用会感到很方便,能使你很透彻地领悟到不同调的和弦的相互微妙的关系,好象你的脑子里就有一张和弦表。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这个标记法。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具备基本上岗的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交出3本记账凭证、2本日记账、一本总账、若干张不同格式的明细账、二张报表。 (二)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三)具体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职能、对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核算方法等基本理论。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等基本知识。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即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5、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6、了解记账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7、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8、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种类,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账簿的登记。 9、掌握账簿的试算与记账错误的更正;掌握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0、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 11、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及编制要求。 12、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理解利润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利润表的编制。 14、了解会计报表的披露和注解、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 15、了解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法 (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教学 (4)提问式教学 (5)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6)实践教学 2、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如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

基础和声教案

绪论 一、和音、和声、和声学的定义 和音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同时发声。如音程、和弦等,它只是构成和声的基本材料。 和声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以及有规律的运动的音响组合。它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进行两方面的内容。在纵向上,其基本素材是和弦,传统和弦是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三度叠置构成的。在横向上,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因此和声是属于多声部音乐的范畴。 和声学是专门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进行的一门学科。 如:肖邦的《圆舞曲》OP70.1 这首作品就是多声音乐作品,由旋律+柱式和弦织体构成,每一小节为一个和弦。 二、传统和声构成的材料 1、大小调式 在传统和声共性写作时期的调性主要指的是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 其中,和声小调是由自然小调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吸收了同主音大调中导音与主音之间的小二度关系,加强了调式第Ⅶ级音对主音的倾向和支持,增强了主音的稳定性,从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取代了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共同构成了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调式基础。 2、和弦 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材料——和弦:是按照三度纵向叠置而成的。常用的有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较少使用的九和弦、属七十三和弦等。 在大小调式的七个自然音级都可以建立三和弦、七和弦。在正音级构成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在副音级构成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3、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及其标记: 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和弦标记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数字标记;二是功能标记。 A.罗马数字标记 我们现在学习主要用罗马数字标记:用这标记的主要方法主要跟三和弦自身的结构属性相关,而跟大小调式无关。如:大三和弦则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增三和弦则在大写罗马数字右上角加“+”;小三和弦则用小写罗马数字i、ii、iii、iv等;减三和弦则在小写罗马数字右上角加“-”。 如C大调自然三和弦的标记:如a和声小调自然三和弦的标记: B. 功能标记 在自然大调中:主功能标记为T,下属功能标记为S,属功能标记为D。 在和声小调中:主功能标记为t,下属功能标记为s,属功能标记为D。 以C大调为例:以a小调为例:

2021年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基本会计课程设计方案.9.25 基本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阐明1.课程对象。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诲试点专科会计学专业、金融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2.开设时间及学分。本课程为一学期开设,计4学分。 3.课程基本特点。本课程是会计学科一门入门课程,重要简介是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因而专业术语较多,操作性较强。 二、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规定 从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体系构造来看,本课程内容可以大体划分为这样几种某些:第一、二、三、四章简介是会计学科基本理论;第五、六、七、八章简介是会计工作基本办法;第九、十章是对会计核算基本办法详细应用,举例阐明了会计核算工作各环节详细内容;第十一章简介了几种重要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第十二章简介是会计工作组织关于问题(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本课程目是培养学生会计观念和会计意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理解什么是会计以及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理论基本和基本办法,会计凭证填制办法及其审核,会计账簿格式及其登记办法,会计报表基本内容及其编制办法,单位会计工作组织,等等。 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规定分为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办法和技能教学规定分为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其中规定理解和掌握内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重点。

三、课程教学媒体阐明 1.文字教材:本课程使用文字教材是金中泉主编《基本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本课程教学内容重要载体,是最基本和最重要教学媒体。该教材除基本教学内容外,还涉及学习辅导性内容,如各章学习目的提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 2.音像教材:共有18讲电视录像辅导课(每讲25分钟),由中央电大财经部牛慧专家主讲,艾大力教师配合讲授。内容重要是按文字教材章节顺序对重点问题进行解说,其中第一讲绪论,第二讲会计要素,第三讲会计等式,第四讲账户,第五讲复式记账,第六讲借贷记账法举例,第七讲账户分类,第八讲会计凭证,第九讲账簿,第十讲财产清查,第十一讲会计报表,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讲会计循环,第十六讲会计核算形式,第十七、十八讲期末复习。 3.CAI课件:是由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合伙开发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已制成光盘。其内容是将基本会计学知识分解到不同会计工作岗位(涉及见习、制证、复核、出纳、登账、稽核、综合、总管等8个岗位),根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有知识性又有一定趣味性。 4.其她媒体:直播课堂(2次),网上辅导和非实时答疑 四、教学环节 1.自学。就是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字教材和收看录像教材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强调自学是开放教诲一种重要特点。 2.辅导。就是在学生自学基本上由教师进行引导和答疑解难,涉及集中面授辅导和采用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个别辅导。集中面授辅导要注意运用启发式,采用解说、讨论、答疑和作业讲评

和声学教程

和声学(NBT理论教材) 声明:本和声教程以流行音乐的现代和声应用为主论,与传统和声学悖逆与反叛的部分,敬请音乐学术人员见谅,并予以亲善指导。谢谢! 第31讲—三和弦与四部和声(谱例讲解) 大三和弦-大三度(1-3)+小三度叠置(3-5),具有坚定的声响效果。-协和和弦。 小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叠置,具有柔和温暖的声响效果。-协和和弦。 减三和弦-小三度+小三度叠置,具有压抑的声响效果。-不协和和弦。增三和弦-大三度+大三度叠置,具有外扩倾向的声响效果。-不协和和弦。 四部和声-三和弦经常加一个和弦中重复音来构成四个声部,1音,三音,5音都可以作为重复音,常见的为旋律音+三和弦;根音+三和弦。排列法—密集排列-流行音乐中以密集排列为主,1/和弦三个声部可以与旋律音构成四部和声,可以重叠;2/与根音构成四部和声,根音声部在流行音乐中往往用低音乐器来演奏,所以根音与三和弦的三个声部具有八度以上的音程的距离,甚至到3个八度的程度。密集排列法往往以某一内声部的应用为常见。 开放排列-在流行音乐中,常以织体和声形式应用。比如,贝司,吉他,电钢琴,弦乐声部,人声声部等的织体和声形式。

各级的原位三和弦-谱例。 功能属性—1/主功能组:1级主和弦,为调式稳定的唯一和弦;3级和弦,6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主功能,常用在主和弦后面,或代替主和弦用在乐句的句首位置。偶尔也用在句尾。 2/下属功能组:下属和弦(半稳定),大调中的2级和弦,6级和弦,7级和弦;小调中的2级和弦,6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在下属和弦的前后(注:在下属和弦作为半终止的时候不能用在后面),或代替下属和弦单独用于过度。 3/属功能组:属和弦(半稳定)。3级和弦,7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在属和弦的前面(注:不能用在属和弦后面),或代替属和弦单独用于过度。 第32讲—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正三和弦-各调式的主和弦(稳定和弦),下属和弦(半稳定和弦),属和弦(半稳定和弦)。 功能与连接应用-在一个乐句结构内作为主要的和声来应用,往往用在句首和句尾,起着调式的稳定作用。 副三和弦-各调式中2级,3级,6级,7级和弦。不稳定和弦。其中减三和弦为不协和和弦。 功能与连接应用-在一个乐句结构内以辅助和声的形式应用,常在其属性的正三和弦的前后,作为辅助;也经常代替其属性的正三和弦,独立应用,但一般在不重要的位置上。

声乐基础理论电子教案——第一讲歌唱机能及运动原理

第一讲歌唱机能及运动原理 声乐理论课程电子教案 授课题目:第一讲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 周次:1 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1、绪论2、歌唱器官及发声原理 教学手段与形式:采用大课形式,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并运用多种声、像资料,形成能听能看,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一、绪论 人类自从开始音乐活动以来就有了歌唱,歌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艺术,不但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声乐文献,在歌唱的艺术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上已具有较科学的理论指导。 人类历史上关于歌唱的起源,有过多种说法,较多来源于神话和传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以及歌唱的起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游戏学说者认为:人生来就有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能力,人类的歌唱活动,以及其它的文艺形式都是由于这些本能的冲动引起的。

心灵表现学说者认为:人本身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高兴时要笑,痛苦时要哭,当这些还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就用歌唱,舞蹈,或是吟诗等形式来表现。 模仿学说者认为:歌唱的起源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 以上各种对歌唱的解释,只接触到歌唱活动产生的某些现象,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歌唱及其它艺术形式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的歌唱活动来自丰富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形式。 歌唱是众多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它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来表现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较之其他乐器更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 歌唱艺术是通过歌唱者的嗓音来进行二度创作,它以歌唱者的发声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的创造劳动,是歌唱者在身体处于激动情绪之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的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者要在兴奋的状态中自如地处理好发声的技术、语言和艺术表现诸多环节,是十分不容易的。虽然古今中外无数代歌唱家和教育家对歌唱艺术的奥妙进行过大量的钻研和探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至今在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中仍有许多的“谜”尚待探索,有许多的“难关”尚待突破。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第一课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因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 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 音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 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 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它 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 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 (Soprano)、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次中音部(也 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nor)、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谱例1、 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

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声部”(Inner parts)。 3、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围。 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谱例2 在谱例2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使用这些极限的音。 4、重复音的原则: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暂时不得重复。请参见谱例1中和弦重复音的现象。 5、旋律位置的概念:高音部,也就是女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和弦中的某个音在旋律声部出现,我们称之为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即和弦的根音在高音部出现,为根音旋律位置(Octave position);和弦的三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三音旋律位置(Third position);和弦的五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五音旋律位置(Fifth position)。 谱例3 6、和弦排列法:和弦排列法(Chord spacing)是指和弦在纵向排列时,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在原位的三和弦纵向排列时有两种排列的方式。 ①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 position)为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为密集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邻和弦音的状态。

7.1单音与和声教案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在图书馆。 在报告厅。 遵守或不遵守集体规则,哪个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活动2:情景分析 多媒体出示: 片段一:篮球队规定:要按时训练,不得随意迟到、早退;不得无故不参加训练;训练要刻苦……小东觉得这些规则是为了集体的秩序,也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发展。所以,他都能积极遵守。 提问:小东的做法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集体规则我们更乐意遵守? 学生思考后回答。 片段二:全市篮球比赛中,校篮球队打进了决赛。针对比赛对手的特点,教练组决定让小南改打替补(队内规定,要严格服从教练组安排),小南感到很不服气,比赛中很消极。结果正是因为他的状态不好,输掉了比赛。 提问:1.小南对比赛的态度是如何产生的? 2.小南的态度给集体和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3.对教练组做出的决定,小南应该怎样做? 学生思考后回答。 活动3: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材料:肖华所在的学校要举办艺术节,要求每个班级排练合唱。在排练的过程中,肖华与同学发生争执。原来肖华个子比较高,按要求应该排在后面。但肖华想要表现自己,希望站在第一排,于是矛盾发生了…… 探究:1.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肖华应该怎样做? 3.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二)让和声更美 活动4:榜样集体——中国乒乓球队 多媒体出示材料:中国乒乓球队被誉为“乒坛梦之队”,在国际乒坛创造了无数的不败神话。一批批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站到了世界之巅。但荣誉不止属于他们,队中的替补队员、陪练员、队医、后勤人员,他们都为这个团队付出了汗水,他们积极配合主力,从未有过怨言,才有了中国乒乓球队无上的荣誉。 教师阐述: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在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活动5: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材料:王林是某企业的员工,他发现有很多员工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十分明显,还有的员工工作时间不安心,原来的规章已经明显不适应要求了。王林打算向上级领导反映,加强管理。 探究:1.你同意王林这样做吗?为什么? 2.在王林提意见之前,你想提醒他什么? 小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

第一章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二年级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熟练掌握三和弦的结构和种类,掌握四部和声的概念和形式,基本掌握四部和声中三和弦的重复音与省略音原则,完全熟练掌握原位三和弦的四声部排列。 教学重点:原位三和弦的四声部排列,即开放、密集两重排列法,以及三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旋律位置。 教学难点:四部和声的概念和构成,和弦的重复音与省略音。 教学内容: 1、三和弦的种类: 三和弦有大、小、增、减四种。当三和弦三个音按三度排列构成原位时,由低往高分别为大三度+小三度的为大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的为小三和弦,大三度+大三度的为增三和弦,小三度+小三度的为小三和弦。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顾名思义,即四个声部的和声。 四部和声直接从四部合唱借用过来,因此,四部和声一般有这样的特性和要求:每一个声部均对应于四部混声合唱的相应声部,包括音区和音域等;每一个声部均要求声乐化,即富于歌唱性。

3、三和弦的重复音: 三和弦只有三个构成音,因此将三和弦排列成四声部时至少要重复一个音。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和弦,其重复音不尽相同。一般地,可重复该和弦中所含有的正音级——主音、属音、下属音,也可重复大、小三和弦的根音或增、减三和弦的三音。另外,三和弦在作四声部排列时偶尔也可省略五音,形成不完全的和弦形式。 4、和弦的旋律位置: 对于任一和弦,在四声部的排列中,高音声部(旋律声部)往往显得比较突出,将同一和弦的不同音放在高音部的音响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将和弦的哪一个构成音置于高音部要做到心中有数。将和弦的哪一个构成音置于高音部,就称为哪一种旋律位置,如将和弦的根音置于高音部就称为根音旋律位置,如将和弦的三音置于高音部就称为三音旋律位置,其余以此类推。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管理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等有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总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在财务会计专业中,本课的先行课程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主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含义 1.管理会计的定义 2.管理会计的职能 3.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2.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3.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 第三节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 1.基本假设,管理会计主体,理性行为,合理预期,充分信息 2.基本原则,经济求利,最优化,相关性,重要性 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 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 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 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 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 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 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 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 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