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rcgis环境评价与衡量操作步骤

arcgis环境评价与衡量操作步骤

arcgis环境评价与衡量操作步骤
arcgis环境评价与衡量操作步骤

Arcgis矿山环境评价操作步骤

一、网格化操作步骤

1、打开arcmap,并运行命令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 class(要素类)---->creat fishnet(创建渔网),如图。

1

2

3

4

5 6

上图中,①为输出文件名,②为围,选择工作区围文件,③为网格间距,④⑤为行列数,先量一下工作区的长宽(结果加上2公里,以保

证网格围大于工区围),再除以像元高度,即得到行列数。⑥选择生

成结果为多边形。

单击确定后,网格化文件即可生成。

二、坡度图生成

1、工具箱—3D Analyst Tools—栅格表面—坡度,如图

2、完成坡度图后,在图层属性中设置如图

3、利用栅格重分类功能进行重新分类。

4、将重分类后的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

5、将矢量坡度图与网格进行“联合”分析,如图

6、联合分析后的矢量文件计算面积,并新建字段,新建字段=图斑面积/网格面积*分级,如图

7、在该表中右键点击“面积乘分级”—汇总,设置如下:

8、将上一步生成的表格与grid文件进行连接,并在grid表中新建字

段,运行“字段计算”,使其=连接字段中的坡度得分,之后即可移除连接。

三、植被覆盖度

1、erdas的ndvi计算(2-1)/(2+1)

2、arcgis中调入,图层属性中分为两类,中间值大致为126,并检查一下。

3、重分类,如果文件较大,例如影像文件有1G以上,则可在“环境”设置中,将分辨率降低,例如降低为10米。对结果影响很小,却能极大的提高运行速度。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上机内容简介 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研究区域面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2-1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及权重表2-1 评价因 子 子因子权重 交通便 捷性 —0.28 环境适宜性滨水环境0.09 远离工业 污染 0.06 森林环境0.07 城市氛 围 —0.18 地形适地形高程0.155

宜性地形坡度0.155 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 ?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二、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2.1、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所示。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表2-2 评价 因子 分类分级 交通便捷性距离省道0-500米,距离县 道0-250米 5 距离省道500-1000米,或距 4

离县道250-500米 距离省道1000-1500米,或 3 距离县道500-1000米 距离省道1500-3000米,或 2 距离县道1000-2000米 距离省道3000米以上,或距 1 离县道2000米以上 1、计算省道和县道的缓冲区 步骤1:启动ArcMap,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该地图文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示【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工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 择…】,显示【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一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 将显示在中部列表框中。 点击下部输入框,然后双击【类型】字段,

ArcGIS区域评价图斑的制作

评价图斑的制作 编撰人:张楠 思路:对于区域评价而言,评价图斑就是整个市级或者县级的行政区。市级评价除了市级的行政区外还需包括下辖各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县级评价除了县级行政区外还需包括下辖各个乡镇的行政区。因此,只需要根据评价基期年2014的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XZQ作为评价图斑。 考虑到,变更调查数据库只有县级库,而县级库中的XZQ是到各个村,因此市级评价需要以县市区为单元对各个县级库进行合并并汇总,县级评价需要以乡镇为单元对各个县级库进行合并。 最后把合并好的图斑复制到做好的数据库模板中。 1、合并 1)、县级 a、添加数据,添加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XZQ(为了防止有区划调整,最好用基期年2014数据库)

b、导出数据,为了不修改原始数据库,先把XZQ导出为shp文件 c、添加属性字段,行政区代码,字段类型长整形,提取乡镇级行政代码(用公式left( [XZQDM],9),公式中的符号只能用英文输入法)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融合工具,因为行政区代码都是以村庄为单元的,所以要统一到乡镇 d、融合,点击“地理处理”-“搜索工具”,在搜索窗口输入“融合” 选择融合(数据管理)工具,点击打开 输入要素选择我们需要处理的图层,即添加新字段的XZQ图层,输出要素自行选择位置名称;融合字段就是只选择乡镇代码的字段

得出来新的行政区图层 2)、市级 因为市级需要的是全县的行政区,所以不需要像上述县级那种方法,只需要把整个县的行政区合并成一个图斑,然后把各个县都复制粘贴到同一个图层上即可。

a)、逐个添加并导出各县XZQ数据,步骤同上面1)县级的a)、b)两步 b)、合并,在工具栏空白处添加“编辑器”工具;以某一县的XZQ 图层为例,点击开始编辑,选择要编辑的该XZQ图层;打开属性表,全选,然后点击编辑器下方的合并,(这个合并命令仅限于同一个图层的图斑) 点击确定,合并为一个图斑。

arcgis环境评价与衡量操作步骤

Arcgis矿山环境评价操作步骤 一、网格化操作步骤 1、打开arcmap,并运行命令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 class(要素类)---->creat fishnet(创建渔网),如图。 1 2 3 4 5 6 上图中,①为输出文件名,②为围,选择工作区围文件,③为网格间距,④⑤为行列数,先量一下工作区的长宽(结果加上2公里,以保 证网格围大于工区围),再除以像元高度,即得到行列数。⑥选择生

成结果为多边形。 单击确定后,网格化文件即可生成。 二、坡度图生成 1、工具箱—3D Analyst Tools—栅格表面—坡度,如图

2、完成坡度图后,在图层属性中设置如图 3、利用栅格重分类功能进行重新分类。

4、将重分类后的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 5、将矢量坡度图与网格进行“联合”分析,如图

6、联合分析后的矢量文件计算面积,并新建字段,新建字段=图斑面积/网格面积*分级,如图 7、在该表中右键点击“面积乘分级”—汇总,设置如下: 8、将上一步生成的表格与grid文件进行连接,并在grid表中新建字

段,运行“字段计算”,使其=连接字段中的坡度得分,之后即可移除连接。 三、植被覆盖度 1、erdas的ndvi计算(2-1)/(2+1) 2、arcgis中调入,图层属性中分为两类,中间值大致为126,并检查一下。 3、重分类,如果文件较大,例如影像文件有1G以上,则可在“环境”设置中,将分辨率降低,例如降低为10米。对结果影响很小,却能极大的提高运行速度。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对环境实行环境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工作之一,做出环境评价之后,在环境的质量上有所掌握,对于进行下一步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否要排除污染还是加强保护都是基于环境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新兴的GIS技?g在环境评价领域中得以使用,对于环境评价工作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GIS技术与环境评价内涵进 行了分析,并提出了GI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GIS;生态环境评价;运用 【引言】: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深入,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日益显露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由于它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各类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提供直观、精确的决策信息,在资源、农业、国防、通信、交通、金融以及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城市或地区利用GIS技术建立起了地质和生态方面的信息系统,如城市和区域岩溶塌陷评价、崩滑流地质灾害区域评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评价等。在生态评价和环境保

护领域,GIS也得到了一些初步应用,主要包括区域林业、农牧业、水环境等因子的现状和趋势评价,土壤、气候、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和趋势、对策研究,生物群落聚集规律、消亡趋势分析,环境污染区域评价等。 1、GIS与环境评价内涵 GIS技术可定位为集数据采集、数据模拟、处理、分析检索以及表达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言之,若人们的研究对象与地理空间之间有密切关系,就能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相关性问题。目前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已在社会各行业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成功运用到城市规划、矿产资源调查、资源开采、水土资源调查等方面。生态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包含非生物自然、生物群落等多种因素。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均由自然因素组成,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有潜在、间接的影响。生态环境评价是充分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理论以及高新科学技术,基于符合生态的基本特点,从整体上对研究对象的生态、功能、环境敏感性、发展趋势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进而明确系统中的发展潜力与制约因素,与此同时,全面评估对各种政策产生的具体结果。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上机内容简介 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研究区域面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2-1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及权重表2-1 评价因子子因子权重 交通便捷性— 环境适宜性 滨水环境远离工业污染森林环境 城市氛围— 地形适宜性地形高程地形坡度 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 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二、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所示。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表2-2 评价因子分类分级 交通便捷性距离省道0-500米,距离县道0-250米5距离省道500-1000米,或距离县道250-500米4距离省道1000-1500米,或距离县道500-1000米3距离省道1500-3000米,或距离县道1000-2000米2距离省道3000米以上,或距离县道2000米以上1 1 步骤1:启动ArcMap,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该地图文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示【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工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择…】,显示【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一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将显示在中部列表框中。

ArcGIS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上机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上机内容简介 本练习的研究区域为某山区的一个小镇。研究区域面积为1555公顷,其中镇建成区42.6公顷,镇周边有2处独立工矿和5处较大的农村居民点。本练习主要是针对研究区的生活区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交通便捷性、环境适宜性、城市氛围和地形适宜性4类评价因子,其中环境适宜性和地形适宜性还包含子因子,如表2-1所示。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及权重 表2-1 对于各单因素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本练习统一将评价值分级成1-5级,其中3级是勉强可用于居住用地建设,但需要进行特殊处理,5级代表最适宜建设,1级代表完全不适宜建设。 具体步骤: ? 首先,对各个单因素作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 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 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二、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2.1、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将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如表2-2 所示。 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标准 表2-2 1步骤1:启动ArcMap ,打开“chap04\练习数据\评价基础数据\评价基础数据.mxd ”。该地图文档包含【道路】图层,道路有两种类型:省道和县道。 步骤2:选择所有省道要素。 右键单击【道路】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属性表】,显示【表】对话框。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工具,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按属性选择…】,显示【按属性选择】对话框。 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然后点击【获取唯一值】按钮,【类型】字段的值将显示在中部列表框中。 点击下部输入框,然后双击【类型】字段,单击【=】按钮,双击中部列表框中的

arcgis环境评价操作技巧步骤

Arcgis矿山环境评价操作步骤 、网格化操作步骤 1、打开arcmap , 并运行命令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 class (要素类)---->creat fish net (创建渔网),如图。 上图中,①为输出文件名,②为范围,选择工作区范围文件,③为网格间距,④⑤为行列数,先量一下工作区的长宽(结果加上2公里,

以保证网格范围大于工区范围),再除以像元高度,即得到行列数。

⑥选择生成结果为多边形。 单击确定后,网格化文件即可生成 、坡度图生成 1、工具箱一3D Analyst Tool—栅格表面一坡度,如图

2、完成坡度图后,在图层属性中设置如图 图层属性 常利轻「範奁泉示’格昙累垛 S/Ff5j 唯一ra 3、利用栅格重分类功能进行重新分类 -?3D Analyst Teals, ttx 30要素 Terrain和7N祓面 砂 咅 各 由 吿 务 辭 歩 砂 2 + 一 土 ± + 土 曲 +! H- 功能性義面 删格插值 刪胳计苴 柵格重分类 * *便用A5 口I丈件重分类 气便用表直分奕仏分割气萱 找恚 *重分类 将■格分州(5给制肯奮色人凹...

4、将重分类后的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 -Conversion Twl^.tbx +冷由KML转出+竜,由WFS轉出曰?由钿榨转出 \ I?格转ASCII 艺冊構转折縄严帕格转浮点型气的格转点 ’齟格转视频 “删格转面 5、将矢量坡度图与网格进行“联合”分析,如图 -i ?Analysts Tools, tbx 曰金叠加分析 气交集取反气援陰 %更新 %标识气相克 气空间连接气联合 6、联合分析后的矢量文件计算面积,并新建字段,新建字段二图斑面

ArcGIS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开发应用 09环科20091304009 刘盛涛环境信息系统简述: 环境信息系统,是对各种各样的环境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加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信息体系。它是正确认识环境管理和加强环境管理的基础,是环境信息采集系统(EICS)、环境信息检测系统(EIMS)、环境信息处理系统(EIPS)、环境资源信息系统(ERIS)、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等与环境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总称。 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环境信息的录入、修改、添加、删除、处理、传输、维护的数据管理功能,并提供查询、公布等多种途径的信息访问功能。并实现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现国内、国际环境信息交流。其根本目的是辅助环境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GIS是地理与信息的集成系统,是处理空间数据的特殊信息系统。结构上,GIS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数据处理模型和相关人员共同构成;功能上,GIS是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地理数据,通过网络分布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其目标是辅助空间决策。 GIS可完成数据集成和标准化,提供大数据管理、高级空间分析、自动完成重复工作(如多次制图、报表输出、具体分析步骤等)能力,进行数据发布和输出。其优点是:①以标准数据格式为基础,跟好的维护地理数据。②易于修改、更新、查询、分析和表达地理数据。 ③更多的产品增值。④可以共享和自由交换地理数据。⑤提供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经费,作出更佳的决策。 GIS在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中,环境信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获取,环境事件在具体地点发生,环境管理在行政区域有效行使。因此,地理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分析、辅助决策和信息可视化的计算机系统。在环境管理中应用GIS技术能够实现污染源、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影响等的可视化的管理和分析。GIS为环境管理人员提供了逻辑缩小的区域分析环境,在GIS平台上进行的各种环境管理的操作和分析不仅类似于现场的环境管理,而且可模拟各种条件下的环境影响。因此GIS是环境管理和决策不可缺少的平台。 此外,诸如地球变暖、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森林毁坏与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都是具有空间特征。我们能识别灾害,灾害的起源可能是地方性的,往往有显著的全球性后果。因此需要在全球尺度上的检测环境过程,获取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过程的知识。在环境模型中,日益增加的数据源,是全球数据库与GIS关联日益密切。在足够高的分辨率上,环境科学家可开发与实际过程相似的模型,模拟地球过程,在全球尺度上集成和可视化数据。 ㈠.环境信息系统中GIS的作用 环境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辅助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本质上是空间操作过程。环境管理是以准确无误的地图为基础的,环境管理的数据包括:①被描述对象的准确位置(空间数据)。②环境对象特征性的明确描述(属性数据)。③对环境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说明的元数据。通过地图表示环境对象的特征,辅助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GIS植根于计算机数字制图,提供了有效处理大量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能力,是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性操作软件。 在环境信息系统中,GIS主要具有:计算机制图、空间数据库管理、GIS模拟和空间推理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