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摘要] 由于功能性便秘病因的多样性、症状存在的长期性,使其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临床诊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其诊断方面,罗马ⅲ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改善症状,而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就应考虑手术治疗。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历,就近年来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以及出现的某些新方法(比如生物反馈治疗)予以综述。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生物反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3-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有排便困难、硬便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1]。据最新统计,在约20%的人群中发生[2],一旦诊治不及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缺乏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无结构、代谢上的异常改变,并除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ibs-c)的慢性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药物等对疾病的影响,fc在人群中的发生愈来愈多,并且多项研究表明fc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fc 的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西医学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便秘的病因是复杂的,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可相兼出现,或互相转化。辨证应以虚实为纲,阴阳气血为目。其病位在大肠,病机与脾胃肺肝肾有关。西医疾病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但因为疾病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故不能拘泥于此。治疗时应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疗;进展;生物反馈 慢性功能性便秘[1](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排便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失调或者紊乱,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不能按时把粪便排出体外,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外基本上一致[2],在临床上,功能性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据统计,其中STC约占功能性便秘的37.5%~45.5%。 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精神神经因素[3]。排便动作是经过感受器感受,神经传导冲动,中枢神经处理冲动,再反馈到参与排便的肌肉。由于排便感受器分布在直肠下段,人可以有意识的使直肠排便反射消失,暂不排便。北京地区[4]30~39岁组的便秘人群中,由于精神紧张、工作疲劳引起的高达38.1%。 1.2胃肠道运动缓慢、缺乏动力。由于缺乏维生素B,胃肠道蠕动会受到影响,各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形成便秘。老年人[5]因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肠道蠕动减慢、动力缺乏,导致便秘。 1.3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壁反应性减弱。饮食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粪便量过少,对肠道的刺激不足,不易产生排便反射,形成便秘。 1.4其他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饮食不规律,以及药物引起的便秘。 2 诊断标准 1994年发表的题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一项全球共识”的文章,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Rome I标准[6]。1999年在罗马对Rome I标准

护理医学论文: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摘要: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现代生活节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的变化,便秘现象在现代人中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等,这种便秘类型也被称为继发性便秘。如果便秘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则将其称为功能性便秘。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患者会滥用激活泻药,进而引发结肠黑变病和泻剂性肠病,且前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发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其次就护理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包括心理状态,物理方式改善胃肠功能,药物指导,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护理措施;危险因素;危害;分析 1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1.1心理因素 对于老年人来讲,其中大部分均会存在很多慢性疾病,且随着这些慢性疾病病情的发展,病程逐渐变长,也导致老年人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车彩娥[4]的研究表明,当老年人患有功能性便秘时,机体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会明显降低,造成便意缺乏。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进一步加重也会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感觉阈值[5],致使患者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进一步增加,大大增加了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时也会加重病情,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舒卫丰等[6]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会改变自主神经活动,造成胃肠分泌异常和胃肠运动失常等多种症状。 1.2药物因素 崔立娜[7]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钙离子拮抗剂,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引发功能性便秘的风险几率将高出没有使用药物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和布洛芬[8]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便秘发生。对引发便秘的药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抑酸药、安定类药物、抗胆碱药、抗抑郁药以及精神病药等[9],这些药物的过量和长时间使用将导致机体肠道内水分减少、脱水,进而引发功能性便秘。 1.3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胃肠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各个组织器官都处于衰退状态,当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肠时,将会吸收水分,导致粪便干燥[10]。另外,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肌力也会逐渐减弱,胃肠道蠕动进一步减缓,造成粪便运动缓慢,进而引发便秘。 1.4生活因素

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发布日期20121226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作者谢松梅卓宏 部门化药临床二部 正文内容 化药临床二部谢松梅卓宏 1、疾病背景 便秘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对某些患者群体,如老年人,便秘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据统 计,西方国家中发病率为2%-27%[1-3],我国发病率为3-17%[4]。其中老年人和女 性的发病率较高。由于部分患者并不寻求医疗帮助,其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 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长期便秘 还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慢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3-4天1次或更少)为特征。该病有两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即:传 输障碍和排便障碍。两者本质上不同,但存在重叠,前者可能继发于后者,后

者有时也继发于前者[6]。根据导致便秘的肠道及肛门直肠功能和动力特点,将便秘分为3型,即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 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MIX)。 2、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2.1已上市常用治疗药物 目前,常规用于慢性便秘的药物主要有轻泻剂(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促动力剂、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几大类。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排便的目的,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如: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可造成便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泻药结肠、肠道黑病变等;促动力药西沙必利由于其带来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已退出市场;膳食纤维/纤维制剂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尚未被一致认可。 一项基于证据的研究对目前临床常用便秘治疗手段的证据等级和推荐水平进行了调研和分析[7],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便秘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8例功能 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64.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 功能性便秘也可称为全身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是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临床主要表现 为大便不通、排便时间或间隔延长、排便困难等症状[1]。由于功能性便秘并非全身疾病或肠 道疾病病情引起,因此临床尚无确切的治疗方式,为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我院对部分功 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共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根据患者的 就诊时间使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 20例,女19例,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50.0±4.0)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病 程(10.5±2.0)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55.2±4.5)岁,病程2个月-21年,平均病程(11.0±2.0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 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患者合理选择止泻药物,并叮嘱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 入等护理内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①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功能性便秘的知识,增加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引起患者对自 身情况的重视,增加患者的护理配合度。 ②心理干预:多数便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负面心理可加重患 者的便秘程度,因此要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 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③饮食干预: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针对患者目前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处进行纠正,叮 嘱患者在晨起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多食用香蕉、蜂蜜等有润滑肠道作用的食物,增 加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在饭后适当运动,增加胃肠道的运动。 ④排便干预:指导患者定时排便,避免人为的控制排便,在排便时进行腹肌和排便协 调性的锻炼,在排便过程中将双手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强腹压,并在平时进行提肛 运动,每次3-5mnin,2次/d,戒掉排便时看书、看手机等不良习惯,另外指导患者平时进行 腹部的按摩,使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对腹部按摩,每次15min,2次/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1.4评价指标

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

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 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多样化、老年基础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社会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得老年性便秘十分常见。老年功能性便秘由于短期内不会引起严重危害,往往不被老年患者重视,但是随着症状的加重会极大地危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老年基础性疾病。本文通过总结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正确的指导措施。 标签:老年性便秘;影响因素;护理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或欲大便而坚涩不畅的一种病症。本院对门诊及住院的老年便秘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 1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与护理 1.1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1.1.1 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发生了改变,过多精细食物的摄入、粗纤维食物的缺乏使粪便体积减小,黏滞度增加,肠内传输运动速度迟缓,再加上摄入水分不足无法给予肠道正常刺激,故导致便秘[1]。 1.1.2 活动老年人生理各项机能减退,行动迟缓,活动量减少,尤其是其他基础性疾病导致坐轮椅、卧床不起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比较高。长期缺乏适度的活动量使辅助排便的各组肌肉收缩力逐渐下降,粪便在肠道里滞留的时间延长,水分被肠黏膜再次吸收,肠蠕动减慢内分泌消化液减少,致使大便干硬难解。 1.1.3 环境由于卫生间远,不能独立上厕所,且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以及多人居住一室等排便环境缺乏隐私性,以致出现便意而不立即排便,久之排便反射逐渐消失导致便秘。 1.1.4 情绪心理因素和精神状况的好坏,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状况是发生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绪可以影响排便反射,从而引发便秘。 1.1.5 药物许多患者使用缓泻剂来解除便秘痛苦,但长期使用药物排便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以致停药会加重便秘程度,如钙剂、麻醉剂、降糖药等都会引起便秘。因此在用药前要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细致的介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排便情况[2],如出现便秘,医-患-护应同时进行协助处理,3 d 未排便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首选服用缓泻剂,超过7 d者,可给予灌肠处理,必要时采用人工掏粪。 1.1.6 疾病因素①糖尿病:高血糖可使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降

老年病科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 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 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xx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Rome Committee.Rome criteria[J].Gastroenterology,2006年): 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中气不足证: 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xx,脉弱。 2.脾肾xx: 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 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红苔燥,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气不足证 治法: 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 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xx 治法: 温补脾肾。2011年)、《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临床痊愈: 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一、概述 (一)定义 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诱因和病因 1. 诱因: (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 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 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

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 (2)直肠指检: (3)腹部平片: (4)结肠镜检查: (5)结肠传输试验: (6)排粪造影检查: (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5-15T09:16:39.3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崔玲[导读]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益阳市中医医院湖南益阳 413001 【摘要】目的:评判中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只是知晓率、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实验组28例、参照组28例。实验组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便秘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 慢性功能性便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以排便次数和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为主要特征[1]。发病原因与较多因素有关,如:饮食、药物、大肠病变、精神等因素。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撷取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为主,以中医护理干预为基础,以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以及在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各28例。实验组中男、女各占57.14%(16/28)、42.86%(12/28);病例年龄区间为67~80岁,平均年龄(73.5±4.2)岁。参照组中男、女各占60.71%(17/28)、39.29%(11/28);病例年龄区间为68~80岁,平均年龄(74.1±4.3)岁。所有病例一般资料,均经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及处理,结果显示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 入选标准:每周排便次数<3次者、存在不同程度排便费力及粪便干结表现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并发严重消化道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方法 1.2.1 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按医嘱合理搭配饮食,加强机体锻炼。 1.2.2 实验组实行中医护理,中医健康宣教,为患者、患者家属普及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相关知识,使其对该病有基本的认识。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认真、耐心解答,以便解除患者的心中郁结,提高治疗依从性。中医腹部按摩指导,每晚临睡前、清晨,可对腹部进行按摩,每次取平卧位,双腿为屈曲状态,手掌着力按摩下腹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反复推揉,力度轻——重过度,每次按摩30次。 中医组与护理,建议在每日晚餐后1h实行温水足浴,足浴时可相互揉搓双足,从而对足底穴位、经脉构成刺激,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 中医穴位按摩,在排便前按摩足三里穴、迎香穴,按压天枢穴、上巨虚穴,时间为5min。排便时,建议按压中脘穴,旨在促进排便。 1.3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便秘知识知晓率。 1.3.2 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率量表,遵循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几个等级,对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情况加以评判,非常满意、满意的总和/100%=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全部数据均列入SPSS20.0。计数资料、两组护理满意率、便秘知识知晓率的对比,均按照%表示,行X2予以检验。对比结果为P<0.05,则可代表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实验组及参照组护理满意率比较状况研究 实验组、参照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性存在,P<0.05,见表1。 2.2 实验组及参照组便秘知识知晓率比较状况研究 两组便秘知识知晓率对比,差异性突出,P<0.05,见表2。

专题笔谈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10-09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 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

试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

试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11-26T16:58:21.0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兰[导读] 许多医学书籍上都记录了情志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目的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合理应用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多种护理方法,结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生活起居调护、耳穴埋豆调护及其他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应用中医辩证的指导方法,结合多种护理方式,功能性便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科学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 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护理 1 情志调护许多医学书籍上都记录了情志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情志为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情绪对身体内的各项器官有着直接的影响;二是如果人的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就会通过火气而导致身体生病,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不能顺畅运行,这样无法将脏腑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通过掌握患者的情绪起伏变化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情,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来说,其易产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长时间下去就会出现气机郁滞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便秘。所以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致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纾解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用情志护理方法来治疗患者的便秘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要倾听患者心理的想法,不断的鼓励患者,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矛盾并进行有效的处理,给患者提供信心。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清楚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矛盾,让其了解到功能性便秘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治愈的,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治疗。 2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中医护理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也是防治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医学中也将药食疗法作为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使用饮食调护方法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都会要求患者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定量进餐,每天都要坚持下来,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的结构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食谱要保证营养均衡。主食要进行粗细搭配,多食用一些粗粮、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促进消耗的蔬果和蔬菜,比如香蕉、芹菜等。尽量少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比如柿子等,少饮酒、少吃辛辣的食物。在进行饮食护理的过程中,为了能让患者的肠胃更好的适应食谱疗法,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膳食纤维。患者在睡觉前也可以饮用适量的蜂蜜水。便秘可分为实秘与虚秘,实秘多见热秘、气秘,虚秘多见气秘、虚秘。根据不同证型的病机和症状特点进行辨证施护,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3 生活起居调护3.1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要多喝白开水,早上起床之后可以饮用凉白开。温开水对肠胃会进行刺激,促进肠胃蠕动,从而起到缓解便秘的效果。患者可以按照以下这种方式来进行水分的摄入:晨起后空腹饮凉开水300~400ml,分2~3次饮尽,待15~30min入厕。全天饮水量达2000~3000ml。热秘、实秘患者可饮凉开水,而虚秘、冷秘患者禁饮凉开水,应饮用温开水。 3.2 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让患者在起床之后或者在早饭之后排便,最好是在早饭之后。不管晨起或早饭之后有无便意都要坚持排便。每天上厕所的时间要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合理控制如厕时间,避免出现肛门肌疲劳的现象。如果在平时的任何时段出现便意,都要及时入厕,不能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而不上厕所。另外,在如厕的过程中要保持精力集中,听歌、看电视等都会对排便的效果产生影响。 3.3 合理运动时常进行运动也是促进排便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都会处于一个久坐少动的状态,还有一些人喜静不爱运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胃气机的顺畅程度,很容易出现气机郁滞的情况。患者在平时也需要多做运动,时常进行活动,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合理的运动内容。比如,每天晨起之后可以进行走步、做操锻炼,也可以在公园内打太极、练气功等,这种锻炼方法可以锻炼患者腹肌的收缩能力,对患者的排便有着促进作用。对于身体比较虚的患者,可以先做少量运动,待身体适应之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教患者用平静腹式呼吸来锻炼腹肌,对排便有着很好的效果。 4 耳穴埋豆调护用针灸针的尾部,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5cm的胶布上,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每日2次,逐穴揉压,共5~10min,1周为1疗程,1周后仍便秘者,可换贴另一侧耳穴治疗。辨证取穴,实秘取穴: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交感、肺、肝、胆穴;虚秘取穴脾、胃、肾、大肠、直肠下段、皮质点、便秘点。 5 其他护理方法5.1 用药护理教育患者杜绝滥用药物,对易造成便秘的药物,要合理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患者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患者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而加重便秘。 5.2 通便法的应用临床中便秘患者常使用开塞露、甘油栓促进排便对仍不能自行排出粪便者,常采用灌肠法,常用的灌肠溶液有:生理盐水、圆豫肥皂水,但大量溶液灌肠可引起患者不适,可用缘园皂造针筒抽吸开塞露源园皂造连接较细的灌肠管,将开塞露灌入,效果极佳。 6 结语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10-09 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直肠推进力不足,伴或不伴盆底不协调性收缩/栝钓肌基础静患压松弛率小于20%。 ③混合型: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引起便秘的证据。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相当部分慢性便秘患者被诊断为FC,但没有接受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评估检查,其FC诊断属于“广义的功能性便秘’范畴,而明确有结肠传输延缓的FC属于“狭义的功能性便秘”,即慢传输型便秘。FDD与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并非同义词,后者包括了除FDD以外,肛门直肠和盆底形态改变所引起的便秘,如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这些患者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明显的肛门直肠排便功能的异常,也就是说引起“出口梗阻”的原因可以是功能性的(不协调性排便),也可以是形态改变所致(如直肠前突),或二者同时存在。表3可以帮助读者比较理解以上的内容。因此,不能强求以FDD取代出口梗阻性便秘一词。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由于功能性便秘病因的多样性、症状存在的长期性,使其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临床诊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其诊断方面,罗马Ⅲ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改善症状,而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就应考虑手术治疗。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历,就近年来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以及出现的某些新方法(比如生物反馈治疗)予以综述。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生物反馈治疗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有排便困难、硬便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1]。据最新统计,在约20%的人群中发生[2],一旦诊治不及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缺乏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无结构、代谢上的异常改变,并除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IBS-C)的慢性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药物等对疾病的影响,FC在人群中的发生愈来愈多,并且多项研究表明FC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FC的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标准和分型 2006年通过的FC罗马Ⅲ诊断标准[3],进一步指出其诊断前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和最近3个月内活动,与罗马Ⅱ标准里的12个月相比,缩短了6个月,提示着FC临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治疗,则预后较佳。另外新增的“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和“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两条,使FC与IBS-C的鉴别诊断有了更可靠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我国按照结直肠动力学特点和治疗上的针对性相应的将FC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临床中以STC最为常见。 2 治疗 一般临床上FC的初始治疗仍为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灌肠、生物反馈治疗等保守疗法。如果经上述积极治疗或延长疗程仍未见好转,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除外器质性疾病、IBS-C等其他疾病时均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约10%的STC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2.1 慢传输型便秘 2.1.1 手术适应证虽目前国内仍无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多学者已就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症状在3年以上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3)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的手术愿望强烈;(4)多次肠道传输试验明显延长,并除外食管、胃、小肠病变因素;(5)除外出口梗阻型便秘、耻骨直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15T15:27:39.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艳[导读] 主要护理问题排便异常:便秘;焦虑与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陈艳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浅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76-01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因的功能性疾病,是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便秘类型,又称其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诱发因素。据流行病学统计,老年人的功能性便秘患病率约为2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平均患病水平,其中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8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功能性便秘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在儿童便秘中,功能性便秘占90%以上[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功能性便秘患者38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4岁~48岁。 1.2结果:38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 2 护理 2.1主要护理问题排便异常:便秘;焦虑与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2.2护理目标患者排便型态基本正常,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和治疗便秘的方法。患者焦虑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 2.3护理措施 2.3.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态;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建立积极应对策略;缓解负性情绪,重建康复信心;优化医疗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2.3.2饮食护理 (1)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但应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ml,分2~3次饮尽,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2000~3000ml。 (2)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的摄入[2]。 (3)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不可进食高盐食物,不偏食,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饮食,勿暴饮暴食。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摄入以润滑肠道。苹果和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导致便秘,不宜多食。 2.3.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蹲厕时间一般10~20min为宜。便秘者应避免过久无效排便,以免导致脱肛、痔疮等。 2.3.4用药指导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内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让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2.3.5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 2.3.6并发症处理及护理功能性便秘可能对全身健康状况有影响,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过度用力排便,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需要积极医疗干预抢救;较长时间蹲位排便后站起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厥和跌倒,重在预防跌倒发生;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因粪便滞留压迫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严重便秘者可使老年人已薄弱的腹壁发生各种类型腹壁疝或加重疝的病情,需手术治疗;长期严重便秘后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能够引起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以及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3]。 3 讨论 诊断要点:病史分析及辅助检查:详细的病史分析,明确发病原因,同时需排除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变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全胃肠道钡餐检查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排除器质性病变,确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是必要的。结肠通过时间检测对诊断有帮助,同时还能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型判断。诊断标准:一般采用罗马标准,即在过去的1年里至少3个月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时间内有排便费力;至少25%的时间内有粪便干结;至少25%的时间内有排便不尽感;至少25%的时间内排便时有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至少25%的时同内排便需用手法协助;至少25%的时间内每周排便少于3次。同时要求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桂荣;王英凯;唐岚;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2] 张小蓉;功能性便秘的护理现状[J];吉林医学;2010年27期 [3] 陶红;王君俏;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6年05期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心理治疗

?136?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心理治疗 罗丹,刘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22)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2[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541X(2007)03?136?02 文献报道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机理不仅与肠道动力异常直接相关,精神心理因素也具有重要地位…。消化道运动受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这两个系统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层下整合中心位于同一解剖部位,故易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精神心理因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脑及自主神经系统,从而使肠蠕动和肠管张力减弱有关。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 1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是心理医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采取劝导、启发、支持、同情、保证等方式,帮肋和指导病人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各种困难或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陶华清等旧1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治疗56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每周1次,每次20min,连续2~3次,疗效满意。具体做法为:①倾听法则:通过与病人交谈,找出其主要的心理矛盾。②保证法则:反复强调所患疾病的可塑性和可治性。③教育法则:对疾病的心身相关性给予通俗、科学的说明解释,辅导他们进行自我的心身调养。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让病人认识和找出不良想法、感觉及行为,充分了解应激、情绪、症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自身异常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向更为合适、理性的方向发展旧1。 Drossman等H1在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对431例患有中重度功能性肠病(包括IBS、功能性腹痛、便秘和不能分类的FBD)的成年 +通讯作者:email:shiliugao@yahoo.corn女性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患者教育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疗程为12周,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治疗具有比教育更好的疗效。 3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练习,使受训者体验到紧张和松弛,最后达到心身放松的目的。 Keefer等∞1对16例IBS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放松训练,结果表明IBS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中,腹胀、腹泻、嗳气显著好转,便秘接近显著好转。Tumbull等∞1报道7例便秘女性患者经放松治疗后排便频率显著增加,腹痛、腹胀症状也明显好转,而且疗效可以持续2~4.5年。 4I生物反馈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r¨表明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优于泻药,骨骼肌松弛药和肌肉松弛训练,而且疗效持续l~2年,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对盆底肌协同失调的便秘患者有效,也有研究报道生物反馈治疗不仅对盆底肌协同失调的便秘患者有效,而且能改善肠传输功能¨1。Marson等一。对31例难治性便秘患者进行4~6次生物反馈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便秘症状,降低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5药物治疗 上述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药物治疗¨0|,精神心理因素尤其抑郁和焦虑是慢性便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1|,因此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心理异常的药物治疗以抗抑郁和焦虑为主。 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s)应用较广,包括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平等。一项研  万方数据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分析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26T15:16:21.6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作者:李小花 [导读] 引发功能性便秘的因素尚不确定,其应该根据患者以往病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并进行功能性便秘诊断。吕梁凤凰综合门诊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033000 【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接受的患有排便困难的病人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5~80岁之间。患者主要伴有腹饱和不适、反胃、腹痛、排气不顺等症状,经过临床诊断治疗,100例病人均被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疾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给予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与不同药物治疗,并给予所有患者良好的饮食,根据患者不同状况制定不同锻炼方式。结果患有排便困难的病人100例的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引发功能性便秘的因素尚不确定,其应该根据患者以往病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并进行功能性便秘诊断。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治疗措施 便秘是大多数人们较为多发的疾病之一,通常症状为:大便干燥、排便不易、排便次数较少等。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质量变好,其饮食与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大多数便秘患者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造成的,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1]。不过,引起便秘的因素很多,例如神经源性疾病、脏器疾病等,这被称作为继发性便秘。不是由于脏器性疾病引发的便秘称作为功能性疾病,并不伴有代谢及结构异常等症状,不包含由于刺激外肠道引起的综合征慢性便秘,乱用相关泻药导致便秘患者患有结肠黑变与泻剂性肠道病已经被人们重点关注了[2]。结肠癌与结肠黑便有一定联系,因此,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越来越重要。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接受的患有排便困难的病人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5~80岁之间。患者主要伴有腹饱和不适、反胃、腹痛、排气不顺等症状,经过临床诊断治疗,100例病人均被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疾病。病程在三个月及以上,所有病患均具有大便干燥、排便不易、排便次数较少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依据罗马III诊断标准诊断功能性便秘,排除肠道、脏器性疾病及其他因素符合标准为:(1)进行功能性便秘诊断需要患者符合最近三个月至少六个月的便秘症状;(2)患者需要符合以下两项或者两项以上:①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感到排便费力,②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排便干燥,③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排便阻塞感,④患者排便次数的四分之一均排便需使用手辅助,④患者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至3次,(3)除非食用泻药,患者很少出现稀便,(4)没有一定的证据诊断IBS 。 1.2.2排除标准 (1)肛门直肠性疾病,比如肛裂、会阴前肛门、无肛术后或肛门直肠外伤后肛门狭窄等。(2)神经源性疾病,如HD、脊膜膨出症、脑瘫等疾病。(3)内分泌疾病。(4)药物导致便秘疾病。例如患者食用盐酸哌醋甲酯或抗酸药物。 1.2.3 方法 STC型患者:此类患者是由于神经质的改变与肠肌间神经异常引发的便秘,对于此类患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饮食方案,增加患者的膳食纤维与水分的摄入量,同时使患者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已达到疾病改善的目的。 OOC型患者:妇女与老年人是该型疾病的多发人群,病人经常伴有排便不净与费力等症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生物反馈方法治疗。 MIX型患者:混合型患者是STC型与OOC型的交叉型,此类患者采用肛门直肠指检与胃肠传输实验等治疗方式来确诊患者类型,因此,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治疗。 1.3 数据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取SPSS18.0软件展开统计学研究,针对计量资料选取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指标 患者经过治疗后以下治疗指标: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粪便量少、长期无便意、腹饱胀感、反胃等症状与治疗前的进行对比。在对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总效率进行对比。总效率等于显效、有效之和。显效:以上指标症状均基本消失,患者排便顺畅。有效:以上指标症状在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以上指标症状均无显著变化。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患者经过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变,数据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