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itrix XenApp应用交付技术架构

Citrix XenApp应用交付技术架构

Citrix桌面虚拟化技术培训Citrix XenApp

应用交付技术架构

Citrix XenApp Application Delivery

Supported Application Types

?XenDesktop 7

?Existing (Pre XenDesktop 7)

–VM or Desktop Hosted Applications (VM Hosted Apps)

–Desktop installed Applications (Delivered with VDI Desktop)?New in XenDesktop 7

–Server Hosted Applications (Published Applications)

–Server installed Applications (Delivered with shared hosted Desktop)

–LAA Applications (Local App Access)

–App-V Hosted Applications

?6Application types in total…

Application Delivery ?XD7 Concepts

?VDA (Virtual Delivery Agent)

–FlexCast v2.0 based

?Two Types

–One for Windows Server OS’s

–One for Windows Desktop OS’s ?Delivery Groups

–Can contain Server or Desktop

machines

FlexCast 2.0 Delivery Agent Install

?Auto-Run

–XenDesktopInstall.exe

–Detects the OS and offers to install the appropriate components ?Individual component MSI’s

–MCS, PvD, ICA stack…

–Installed based on OS type

Difference between Delivery Agents ?FlexCast v2.0 agents

?Client OS Machines

–Single user

–Citrix ICA Service (PortICA.exe\picaSvc2.exe)

–Allows users to connect to machines console session ?Server OS Machines

–Multi-user

–No ICA Service running on Server OS

–Extends RDS (Remote Desktop Services) to support ICA\HDX

Basic Steps to deliver applications

Install Virtual Delivery Agent

Create

Machine

Catalog

Create

Delivery Group

& assign users

Publish\Create

Application

Launch

Applications

through

Receiver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Step 1?Administrator selects application type…

Apps installed

on Desktop\Server machines Apps Hosted on

Desktop\Server

machines

Apps installed

on users local

machines

Apps hosted

on App-V

server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Step 2

?Administrator creates

supporting Catalog in

Citrix Studio and chooses

the appropriate OS and

machine type…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Step 3

?Administrator creates

Delivery Group in Citrix

Studio and adds

machines from Catalog

and selects a delivery

mode…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Step 4

?Choosing a delivery

mode will determine what

configuration needs to be

completed at creation

time…

–Desktops and

Applications

–Applications Only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Step 5

?Assign applications to

Delivery Group

?Studio will return list of

applications found on

the master Image or

App-V publishing server

?Applications can be

added manually also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Applications can also be published at a later stage through the Delivery Group node in Citrix Studio…

Creating Applications ?Citrix Studio

Delivering Applications to Users ?Step by Step process Flow… Step 6

?Users access applications

through receiver or

Desktop..

Managing application sessions

?Search option in Citrix Studio

–Log users off sessions

–Disconnect sessions

–Send messages to users

Managing RDS Workloads ?Load Management Rules

?Default

–Maximum number of sessions

–250

?Full load = 10000

?Get-BrokerMachine

–LoadIndex

Checking Load on RDS Hosts

?Get-BrokerMachine

?Get-BrokerMachine | Select HostedMachineName, *FullNames, load* | format-list

Viewing Load Index through Citrix Studio

App-V Settings in Citrix Studio

基于云架构的4A系统在移动业务支撑网中的应用

基于云架构的4A系统在移动业务支撑网中的应用 摘要:首先分析了基于云架构的业务支撑网技术方案及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目前云安全的常用技术,提出了云架构4A认证系统和移动业务支撑网相结合的云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实现流程,总结了这种方案的优点。 关键词:云计算;4A系统;业务支撑网 1 云计算现状 云计算[1]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云计算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2011年4月22日,Amazon的云计算服务器再次出现大面积的岩机;2009年2月24日,Google Mail邮箱爆发全球性故障,服务中断长达4小时;同年3月17

日,Microsoft的云计算平台Azure停止运行约22小时;众多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安全的思考,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云计算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2 基于云架构的业务支撑网技术方案 目前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包括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云架构的移动业务支撑系统平台,通过采用iaas私有云技术,把BOSS系统的众多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设备组成“云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给维护人员[2]。并将CPU计算能力、内存、I/O设备和存储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BOSS业务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经营分析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则通过采用SaaS技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业务支撑网云平台上,营业厅、客服、渠道、市场部门的营业人员、客服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及集团客户经理等用户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服务[3]。 这种模式在为业务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业务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不容忽视。采用传统4A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相结合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账号管理变更频繁,每天营业员、集团客户的权限都有大量的变更需求,不能建立岗位权限互斥的安全模型。(2)随着业务支撑网内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各自独立的缺乏关联分析(以自然人为核心进行关联的统一集中的系统登录、登出、正常维护、异常操作)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书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计科对口14 学生:胡闻璐 学号: 19 题目:基于《个人理财通》的计算器 任课教师 # 姓名:东良 起止日期:2017年04月18日至04月30日

目录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1) * 摘要 (3) 1 项目需求分析 (3) 需求分析 (3) 功能需求 (3) 2系统总体设计 (5) 系统架构设计 (5) 系统功能体系 (5) 3系统详细设计 (6) 》 数据库设计 (6) 系统界面设计 (7) 数据存储设计 (13) 信息统计设计 (14) 地图轨迹设计 (14) 服务应用设计 (24) 4系统编码实现 (25) 框架引用 (25) ~ 交互实现 (25) 单元测试 (28) 5 系统测试发布 (29) 手机环境的实测 (29) APP的发布实测 (29) 参考文献 (30) 成绩评定 (31) <

摘要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Android系统平台引用软件的需求随之增大。伴随着Android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大量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也随之而出,为丰富人们使用Android智能产品的用途,使其可以帮人们记录一些事情。本设计开发通过研究Android体系结构和个人理财管理方面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了个人理财通系统。能够对理财信息进行获取、汇总、整理、计算等功能,从而实现随身随时随地地进行日常的理财活动。 1 项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物质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在提高,往往有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和迷茫,很多人觉得自己没钱,但每个月的工资也不是很低,却往往不知道钱花在哪,为什么每到月底自己的钱包会空空如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才需要一款个人理财软件,简单的界面,易懂的操作,十分便携直观的理财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进行个人理财。以下是本软件的一些功能: ①登录界面:初始登陆时没有密码,为了方便用户保护隐私,可以自行设置密码 ②新增支出:添加支出金额、时间、类别和地点等信息 ③新增收入:添加收入金额、时间、类别和付款方等信息 ④数据管理:支出汇总,收入汇总,便签信息 ⑤便签功能:添加便签,设置提醒或事项 ⑥计算器:对数据进行计算,方便记录,长按结果可直接复制 ⑦移动课堂:泛雅平台中的安卓课程访问 ⑧帮助:对个人理财通各个功能部件的使用介绍 ⑨退出:退出该系统 功能需求 目前国外理财软件已有上百种之多,如美国的直觉公司QUICKEN软件为美国13个州及加拿大的客户提供金融管理和预算等财务问题。国在财务管理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金蝶公司。然而,在手机理财软件方面做的很突出的还没有,本软件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一款Android 软件,主要对个人理财收入、支出做一个记录和统计,可以对用户的收入、支出记录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的管理,本软件该具备以下功能: ①功能操作要方便、易懂、,不要有多余或复杂的操作。 ②对用户收入支出信息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 ③系统的功能复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第一章: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国内普遍看法: 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2、软件体系结构涉及哪几种结构: 1、模块结构(Module) 系统如何被构造为一组代码或数据单元的决策 2、构件和连接件结构(Component-And-Connector,C&C) 系统如何被设计为一组具有运行时行为(构件)和交互(连接件)的元素 3、分配结构(Allocation) 展示如何将来自于模块结构或C&C结构的单元映射到非软件结构(硬件、开发组和文件系统) 3、视图视点模型 视点(View point) ISO/IEC 42010:2007 (IEEE-Std-1471-2000)中规定:视点是一个有关单个视图的规格说明。 视图是基于某一视点对整个系统的一种表达。一个视图可由一个或多个架构模型组成 架构模型 架构意义上的图及其文字描述(如软件架构结构图) 视图模型 一个视图是关于整个系统某一方面的表达,一个视图模型则是指一组用来构建 4、软件体系结构核心原模型 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复用的软件结构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2.连接件(Connector):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并实现构件 之间的连接

特性:1)方向性2)角色3)激发性4)响应特征 第二章 1、软件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分别对软件架构产生的影响 功能性需求: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在运行时接收外部激励时所做出的行为或响应。 质量属性需求:这些需求对功能或整个产品的质量描述。 约束:一种零度自由的设计决策,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 质量原意是指好的程度,与目标吻合的程度,在软件工程领域,目标自然就是需求。 对任何系统而言,能按照功能需求正确执行应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质量属性的优劣程度反映了设计是否成功以及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 系统或软件架构的相关视图的集合,这样一组从不同视角表达系统的视图组合在一起构成对系统比较完整的表达

APP开发架构规划

App后台开发架构实践笔记 后台入门1 App后台的功能1.1 App)远程存储数据;1()消息中转。2(后台架构1.2 App架构设计的流程的业务流程;AppApp的设计,梳理出(1)根据把每个业务流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2)(根据整理出来的问题,探讨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3后台的初步架构。把所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有机融合,就是一个App4)(架构设计的特点架构是和业务紧密相关;(1)架构的演变是由业务驱动;2)(架构不是为了炫耀技术。)3 (后台的通信和App1.3 App协议还是私有协议;HTTP)用(1用长连接还是短连接;)(2)XML、JSON通信数据格式()3(. 选择服务器1.4 ;IDC)传统1(云服务器。(2)选择开发语言1.5 不同语言有其擅长的业务场景和性能特性;1)(考虑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2)(同一个项目不同业务逻辑可以用不同语言实现。3)(敏捷开发1.6 计划会议;Sprint(1)迭代开发;)(2每日例会;(3)评审会议;4)(回顾会议;)5 (及时反馈。)(6后台基础技术2 App接口API2.1 从业务逻辑提炼从业务逻辑到提炼API可分为下面6个阶段: 业务逻辑思维导图;)(1根据需求抽象出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思维导图;功能-(2) 支撑业务逻辑的功能模块, 基本功能模块关系;)(3功能模块设计; ;UML)功能模块设计(4;API)设计(5文档。API 编写(6))。TDDAPI测试文档,测试驱动开发(Swagger-UI在线的要点设计API2.2 ;根据对象设计API(1) 命名规范;API)(2 安全性;API3)(返回数据;API)(4图片处理方式;)(5返回的提示信息;(6)测试文档;在线API7() 版本升级。API 8()选择合适的数据库产品2.3 MySQLMongoDB、)Redis、(1选择消息队列产品2.4 个角色:队列服务端、队列生产者、队列消费者;消息队列一般都包含3(1) 。RocketMQ、ActiveMQ、ZeroMQ 常见消息队列产品,RabbitMQ、Redis、2()分布式服务2.5 。RPC远程服务,REST、(1) 搜索技术2.6 。、CoreSeekElasticSearchSolr、、Sphinx1()开源搜索项目,Lucene、定时任务2.7 ;定制任务Crontab)Linux(1;Java Quartz2)(;Python APScheduler)(3后台核心技术3 App用户验证方案3.1 协议;HTTPS)使用1(令牌。使用密钥+2() 通信安全3.2 签名;URL )1(. 对称加密;AES2)(短信服务3.3 选择短信平台;(1)高效更新数据3.4 内容的推拉;1)(增量更新。2)(图片处理3.5 本地缓存图片;APP(1)不同尺寸图片动态生成。)(2视频处理3.6 。FFmpeg1)(资源文件3.7 获取文件的基本信息;文件,通过Android-APKtool (1)Android APK文件。iOS IPA)(2 文件系统3.8 ;CDN云存储,(1)

Android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Android 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及编写原生Android 代码的技能不断提升,我们开始思索如何去解锁移动应用新架构,也就是Growth 5.0。 我们尝试使用了Kotlin + React Native + Dore + WebView 搭建了一个简单的Android 移动应用模板。为了尝试解决Growth 3.0+ 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启动速度慢、架构复杂等等的问题。 作为Architecture 练习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将采用规范一些的叙述方式来展开。 1.业务架构 2.技术远景 3.方案对比 4.架构设计方案 5.持续集成设计 6.测试策略 7.架构实施 即下图:

技术架构设计之路 业务架构 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的问题而产生的。 脱离了业务,技术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脱离了业务的架构不叫“架构”,而叫刷流氓,又或者是画大饼。业务由于其本身拥有其特定的技术场景,往往是对技术决策影响最大的部分。 因此,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业务,这里以Growth 为例。 Growth 的价值定位是:带你成为顶尖开发者。

复杂一点的说明就是:Growth提供编程学习服务使用Web开发路线帮助新手Web 程序员解决Web 学习路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下,更复杂一些的说明(电梯演讲): 在原有的业务架构下,我们拥有Growth、探索、社区、练习四个核心业务,以及用户中心的功能。 o Growth(首页),即带有详细介绍的Web 应用的生命周期,能帮助开发者理解Web 应用的构建流程。

o探索,以辅助开发者了解Web 应用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常用工具、练手项目、技能测验、读书路线等等。 o练习,通过这些练习项目,来帮助开发者更好的掌握知识。 o社区,一个简易的论坛。 o用户中心,一些用户的收藏数据、应用相关的设置等等。 这就是业务上的主要架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技术上的事务。 技术远景 远景,即想象中未来的远大景象。技术远景,即想象中未来的技术方面的远大景象。 在上一节中,我们介绍的是项目的业务远景。而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在一个项目里,我们也已经创建自己的技术远景。一来,我们可以创建出可持续演进的架构;二来,可以满足个人的技能需求。 以Growth 为例,我的最基本的技术需求是:提升自身的能力。然后才是一个跨平台的技术设施——减少构建时间。 从Growth 1.0、Growth 2.0 采用的Ionic,到Growth 3.0 采用的React Native,它都优先采用新的技术来帮助自己成长,并使用了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而这几个不同的版本里,也拥有其对应的不同技术问题 o Growth 1.0 主要是Angular 1.x 的跳崖式升级,使之变成不可维护的系统。 o Growth 2.0 则是Angular 2.x 那庞大的构建体积,带来了启动时间慢的问题。 o Growth 3.0 则是,React Native 生成的 index.android.bundle 文件有3.1M,这个体积相当的大,以至于即使在高通的骁龙835 处理器上,也需要4~5 秒的打开时间。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培训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和为目的,对疾 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 2、各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 符合伦理的原则。 3、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4、医疗技术实行的原则。 5、对于已经开展的各项医疗技术,医务科将根据各科室的、任务和 对其进行筛查和认定。 6、各级医务人员均需严格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应用相应的医疗技术,禁止 范围应用医疗技术。 7、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以上 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 8、批准后的医疗新技术项目,实行,按计划具体实施,医务 科负责协调和保障,以确保此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9、在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履行。 10、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医院医疗技术的、

和等各项工作。 11、对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前需严格执行,经医疗技术 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12、对于准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将按照医院新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实施。 13、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14、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医疗新技术临床试用期为()年。 A、1 B、2 C、3 D、4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施行日期为() A、2018年9月1日 B、2018年11月1日 C、2018年8月13日 D、2018年10月1日 3、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 A、医务人员 B、执业医师 C、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D、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 4、统一组织制定国家限制类技术的培训标准和考核要求的部门是() A、国家卫生健康委 B、基层卫生健康司 C、省级卫生计生委 D、中国医学基金会 5、《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关于医疗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B、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安乐死 C、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

新技术培训总结

新设备、新技术培训总结 按照XX公司第二季度《新设备、新技术培训计划》的要求,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员工的积极配合下,我公司于2012年4月份如期举行了采煤专业采煤机、刮板机的新技术专项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4月6日至16日,在XX公司采煤队会议室举行了采煤专业采煤机、刮板机的新技术专项培训,此次培训得到了XX书记和XX总工程师的大力支持,采煤队管理人员及员工32人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采用了专题座谈会方式,由采煤队技术员XX介绍了关于采煤机、刮板机新技术的相关知识,现场学员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气氛异常活跃。本次新设备、新技术专项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2012年4月18日对参培人员共32人进行了卷面考试,考试合格32人,合格率达到100%。 通过培训,学员达成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大趋势。采煤专业采煤机、刮板机的新技术应用为解决工作面单产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搞好安全生产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员工对新技术的概念理解有误。他们认为新技术、新设备

的应用只是管理阶层、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2.由于工作问题,员工有迟到、早退现象。部分员工课堂笔记做的不够好。 3.缺乏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技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才自身素质,不断地补充和更新技术人员科技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才能广泛应用。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报纸、专栏、网络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宣传,使他们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科技创新已进入千家万户,深入到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2.加强沟通,统筹安排工作与培训时间,尽量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误。 3.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实践证明: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是企业永葆青春的秘诀,技术人才是科技创新之关键。人才是本,技术是根。我们必须加强科技人才自身的培训。公司采用外派学习、内聘师讲课、进修、自学等多种形式,增加和更新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知识。 四、培训效果评估 1.本次新设备、新技术专项培训,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员工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预期培训目标。 2.本次培训对培养员工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员工积极地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

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 注:逻辑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

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 注:技术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也称为系统总体架构)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APP开发架构规划

A P P开发架构规划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1 App后台入门 App后台的功能 (1)远程存储数据; (2)消息中转。 App后台架构 架构设计的流程 (1)根据App的设计,梳理出App的业务流程; (2)把每个业务流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 (3)根据整理出来的问题,探讨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4)把所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有机融合,就是一个App后台的初步架构。架构设计的特点 (1)架构是和业务紧密相关; (2)架构的演变是由业务驱动; (3)架构不是为了炫耀技术。 App和App后台的通信 (1)用HTTP协议还是私有协议; (2)用长连接还是短连接;

(3)通信数据格式(JSON、XML) 选择服务器 (1)传统IDC; (2)云服务器。 选择开发语言 (1)不同语言有其擅长的业务场景和性能特性;(2)考虑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 (3)同一个项目不同业务逻辑可以用不同语言实现。敏捷开发 (1) Sprint计划会议; (2)迭代开发; (3)每日例会; (4)评审会议; (5)回顾会议; (6)及时反馈。 2 App后台基础技术 从业务逻辑提炼API接口

从业务逻辑到提炼API可分为下面6个阶段: (1)业务逻辑思维导图; 根据需求抽象出业务逻辑。 (2)功能-业务逻辑思维导图; 支撑业务逻辑的功能模块, (3)基本功能模块关系; 功能模块设计; (4)功能模块设计UML; (5)设计API; (6)编写API文档。 Swagger-UI在线API测试文档,测试驱动开发(TDD)。设计API的要点 (1)根据对象设计API; (2) API命名规范; (3) API安全性; (4) API返回数据; (5)图片处理方式;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培训教材(DOC30页)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 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 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 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 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 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 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 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创造出一个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操作者沉浸其中并与之交互作用,通过多种媒体

浅谈移动应用软件的架构

浅谈移动应用软件的架构 16软工吴文超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是指在一定的设计原则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组成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搭配和安排,形成系统的多个结构而组成架构,它包括该系统的各个组件,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及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是指其他组件对该组件所做的假设。软件架构设计就是从宏观上说明一套软件系统的组成与特性。软件架构设计是一系列有层次的决策,比如:功能与展现的决策;技术架构的决策;自主研发还是合作;商业软件还是开源软件。 2.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架构? 2.1软件架构的目的 对于外包业务类型的项目,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与产品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在这里主要讨论外包类型项目的软件架构设计目的。 1、为大规模开发提供基础和规范,并提供可重用的资产,软件系统 的大规模开发,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和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既是软件工程本身的要求,也是客户的要求。架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公共部分抽象提取出来,形成公共类和工具类,以达到重用的目的。 2、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的周期,利用软件架构提供的框架或重用组 件,缩短项目开发的周期。 3、降低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量的重用和抽象,可以提取出一些开 发人员不用关心的公共部分,这样便可以使开发人员仅仅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从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4、提高产品的质量,好的软件架构设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特别是 对于客户常常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与其他复杂结构一样,软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不考虑关键情况,不考虑通用问题的设计,或者不考虑关键决策的长期后果,都将置

应用于险地。现代工具和平台有助于简化搭建应用的任务,但是他们并不能代替针对特定情景和需求的细心应用设计。质量低下的架构带来的风险包括不稳定的软件,无法支持现有或者将来的业务需求,或者难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部署和管理。 系统设计应当考虑用户,系统本身(IT基础设施),以及业务目标。在每个方面,都该描绘出关键性案例,并以此找出重要的质量属性(比如,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以及重点满足或忽视的方面。可能的话,最好找到衡量在不同方面成功的方法和指标。 用户,业务,以及系统目标有关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可能相互矛盾,因此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妥协也是经常地事情。比如说,一个解决方案的用户体验大都关乎业务和IT基础设施上的一个功能,其中任何一个改变了也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同样的,用户体验的改变也会极大影响业务和IT底层设施需求。性能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和业务目标,但是系统管理员可能无法为了百分百满足用户一次性投资那么多到硬件上,刚开始可能就是80%差不多。 架构关注于应用内的关键元素和组件彼此之间的调用和交互。单个组件的数据结构,算法或者实现细节是设计的事情。架构和设计的关注点通常相互覆盖。与其硬性区别架构和设计,不如索性放在一起考虑。一些场合下,架构用的多一些。另外一些场合下,就更在乎设计上与架构有关的事情。考虑以下有关软件架构的high-level关注点:用户如何使用本应用?如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

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 注:逻辑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

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

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 注:技术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 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

iOS移动平台架构设计说明

低耦合企业级系统架构设计 我们往往称JavaEE或.Net 开发的产品为“系统”,而移动平台(主要是:Android、iOS和Window Phone)开发的产品为“应用”。“系统”比较复杂,需要架构设计,而“应用”相对比较简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考虑架构问题呢?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企业级系统架构设计。软件设计的原则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层次划分方式,这些层次之间是松耦合的,层次的部是高聚的。降低耦合是软件设计的目标,能够设计出低耦合的系统,就意味着我们的系统具有“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通用低耦合 JavaEE和.Net企业级系统架构图。 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组件集合,用户通过这一层向系统提交请求或发出指令,系统通过这一层接收用户请求或指令,然后,将指令消化吸收后调用下一层,再将调用的结果展现到这一层。表示层应该是轻薄的不应该具有业务逻辑。 业务层是系统的核心业务处理层,负责接收表示层的指令和数据,消化吸收后,进行组织业务逻辑的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数据持久层是服务层用于访问数据库层,从设计规上讲为了降低耦合度,服务层不应该具有访问数据库的代码,访问数据库的代码应该放到数据持久层中。 信息系统层,是系统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数据库、文件、遗留系统和网络数据。 移动平台的分层架构设计

移动平台的应用是缩小版本的系统,它也需要架构设计,但并非所有的应用都一定基于通用低耦合企业级系统架构,一般而言主要是涉及信息处理的应用才使用这种架构设计模式,例如:一些游戏有自己的游戏引擎,引擎也属于架构设计。iOS平台一般信息处理应用分层架构设计图。 表示层,iOS中的表示层是由UIKit Framework构成的,它包括我们前面学习的视图、控制器、控件和事件处理等容; 业务逻辑层,采用什么框架要据具体的业务而定,但一般是具有一定业务处理功能的Objective-C和C++封装的类,或者是C封装的函数。中国返利网www.chinafanli. 艺尚网www.artzhu. 数据持久层,提供本地或网络数据访问,它可能是访问SQLite数据API函数,也可能是CoreData技术,或是访问文件的NSFileManager,或是网络通信等技术,采用什么方式要看信息系统层是什么。 信息系统层,就iOS而言它的信息来源分为:本地和网络。本地数据可以放入文件中也可以放在数据库中,目前iOS 本地数据库采用SQLite3。网络可以是某个云服务,也可以是一般的Web服务。 基于同一工程的分层 架构对于我们iPhone和iPad开发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如果我们要编写一个基于iOS(iPhone和iPad两个平台)“My 备忘录”应用,它具有:增加、删除和查询备忘录的基本功能,“备忘录”应用用例图,分层设计之后,表示层可以有不同iPhone版和iPad版本,而且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信息系统层都可以公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工作量,这就是分层设计的好处。

“五新技术培训”

第十七章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培训 1 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机具的应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流程”在北京东北热电中心京能燃气热电厂工程建设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电力建设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技术积累,促进新经验的交流,带动工程参建单位共同提高,为工程中的科技突破创造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计划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了解、掌握、推广、使用国际国内的“五新技术”及不少于6项的“建筑业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本工程的建设中,以实现工程达标创优的总体目标。 1.1 新工艺 1.1.1 粉煤灰掺加工艺 要求在商用混凝土生产时应用粉煤灰,并利用计算机分析混凝土标准差,调整配合比,利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最大程度节省水泥用量,不但节省工程成本,而且混凝土的和易性更好,方便现场施工。由于粉煤灰的细度比水泥小,所以活性比水泥强,这样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现场可泵性更好,降低了现场浇注的难度,缩短了工期。 1.1.2 大直径直螺纹钢筋套筒连接技术 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同时也是公司比较先进的大直径钢筋连接技术,同时也是比较成型的施工技术。该技术与焊接连接施工相比解决了施工效率低,受外界因素(气温、作业面)影响比较小,受焊工能力影响比较明显。目前在京桥热电、京能宁东等十几个施工现场都采用过该技术。 1.1.3 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覆膜多层板 为了达到清水砼装饰效果要求,本工程拟采用覆膜多层大模板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模板面板选用15mm厚覆膜木胶合板,要求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平整,色泽一致,厚度均匀,模板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构造合理、拼缝严密、尺寸准确,便于组装拆卸。首选无对拉螺栓的模板设计,外部加固装置排列有规律性和对称性,框架柱尽量不设竖缝。框架柱角作成圆角,可以增强清水砼效果。合模前保证板面清洁、

移动端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移动端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这篇文章对于对架构一词不是很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朋友来讲,梳理一下大局观;并且同样的作为移动开发,IOS与Android的架构差异化并不是很大。 从移动端谈架构,其实有点夸大了。因为移动端的项目往往不是很大,或者模块不是很大。一般架构这个词,可能用在Web端比较好一点,也更有效点,架构好了,意味这更稳健的运行效率,更大体量。从移动端来谈架构,无非是让代码可以优雅一点,解决一下常见的耦合等问题。 从Android诞生至今,移动端的架构变更了很多次,从最初的MVC到MVP, 从冷门的Flutter(由RN引入到移动端)到Google的AAC/MVVM;好像架构的思想一直在变,但是大抵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MVC MVP MVVM Flutter AAC 以上的架构中MVX系列先不说,剩下的两个是什么?先来解释一下。

Flutter 此Flutter非目前炒得火热的Flutter, 而是由React Native衍生而来的,适用于移动端的框架。是的,这也是一种框架思想。Flutter的元素分为3种:View(不必多说),Model(也不必解释吧), Store(这个要说一下,用于处理Action的核心类,类似Presenter的作用),Dispatcher(Action路由),Action(事件)。该框架类似于MVP, 只是通信模块由接口,改为路由系统。 AAC([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不知道的可以查看一下官网: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e2104792.html,/topic/libraries/architecture/guide.html

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No.13 July,2019 第13期 2019年7月 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董春利",王莉1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8;2.上海剑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51)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集中式云计算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高延迟、低频谱效率和非自适应机器类型的通信。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新技术正在推动将集中式云计算功能转移到网络边缘设备。移动边缘计算被认为是物联网和任务关键型、垂直解决方案的关键推动因素,被公认为是一种关键的架构概念和技术之一。文章讨论分析了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移动边缘计算;虚拟机;计算卸载;VM迁移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被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定义为一种新技术,在移动网络边缘、无线接入网络内以及移动用户附近,提供IT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ETSI发布了一份关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白皮书,移动边缘计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兴技术,成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低延迟、近距离和高带宽等先进特性,以及实时洞察无线网络信息和位置感知功能,移动边缘计算为多个行业(如消费者、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应用和服务。特别地,MEC被认为是智能城市中处理视频流服务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来自监视设备的视频流在MEC服务器上进行本地处理和分析,从视频流中提取有意义的数据。可以将有价值的数据传输到应用服务器,以减少核心网络流量。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移动应用在上行链路中的数据收集、边缘计算和下行链路中的数据传递方面,具有固有的协作属性。增强现实数据需要低延迟和髙速率的数据处理,以便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正确的信息。数据处理可以在本地MEC服务器上执行,而不是在集中式服务器上执行,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物联网在电信网络上生成额外的消息,要求网关聚合消息并确保低延迟和安全性。引入利用MEC收集,分类和分析物联网数据流的新架构,MEC服务器负责管理各种协议、消息分发和分析处理。MEC环境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链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从而为移动运营商、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创造了新的机会。 1MEC的系统架构 ETSI描述的MEC参考架构使MEC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为在MEC主机上运行的纯软件实体⑵。移动边缘平台提供运行MEC应用程序所需的基本环境和功能。MEC应用程序在虚拟化基础架构之上作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运行,并且可以与移动边缘平台交互以执行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相关的某些支持过程。此外,虚拟化基础设施包括一个执行由移动边缘平台接收的流量规则的数据平面,并路由在应用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流量。MEC主机级管理包括移动边缘平台管理器和虚拟化基础架构管理器。前者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以及应用程序规则和要求,包括服务授权、流量规则、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配置和解决冲突。后者负责分配、管理和发布虚拟化基础架构的可视化(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操作支持系统通过生命周期管理代理商或运营商的第三方客户,通过面向客户的服务门户接收用户应用程序的请求,操作支持系统决定是否授予请求。授权请求将转发给MEC协调器进行下一步处理。MEC协调器是核心功能,因为它根据部署的MEC主机、可用资源、可用MEC服务和拓扑,维护一个整体视图。出于性能、成本、可扩展性、运营商首选部署的原因,MEC支持不同的部署方案叫例如在蜂窝宏基站演进型Node B站点(Evolved Node B,eNodeB)、在3G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站点、在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小区聚合站点,和聚合点(其也可以位于核心网络的边缘,例如在分布式数据中心中),探讨了一个网络规划问题,该讨论决定了在可用站点中安装MEC 服务器的最佳位置,以便在安装成本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之间进行权衡。 2MEC的关键技术 MEC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卸载和移动性管理。 计算卸载是一个将资源密集型计算从移动设备迁移到资源丰富的附近基础设施的过程画。虽然移动设备受到计算能力、电池寿命和散热的限制,但是通过将能量消耗的应用程序计算卸载到MEC服务器,MEC可以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上运行新的复杂应用程序。计算卸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决定是否卸载、是否适用全部或部分卸载、卸载什么以及如何卸载。卸载决策取决于根据3个标准分类的应用程序模型。第1个标准是应用程序是否包含不能卸载的用户等不可卸载部分(例如用户输入、摄像或需要在UEs处 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40105001o 作者简介:董春利(1964—),男,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无线电网络,下一代无线泛在网络。 -131_

新技术理念培训内容

新技能 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教师备课、研课、上课、观课、说课及议课的能力,增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提问和应对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办公更需要我们掌握word文档、 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课件、email电子邮件的操作和应用。 1、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人们也称现代教育技术,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属于技术

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必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素? 什么是教学设计? 形象地说,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创造教学活动模式或过观念的过程。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也叫“编教案”或“备课(对教学内容的课前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