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三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方式的改革——以各国教育为

[案例正文]

[案例A] 国际视野下政府提供教育公共物品的方式

(一)美国的合同学校与特许学校

美国的私营机构管理公立学校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当地的学校委员会直接与一个教育管理组织签订合同,由其去管理一所公立学校。这称为合同学校。第二种形式是非直接的合同形式,教育管理组织作为学校特许经营实体管理特许学校。

尽管合同学校是由私人管理的,但是学校所有权和投资仍旧属于公共部门。学生进入这类学校不需要支付费用。私营机构通常被引导进去学区内一个最薄弱的学校。私营机构的学校管理或者按照“管理合同”模式,或者按照“操作合同”模式经营学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教学和工作人员的聘请权在当地的学校委员会,并接受教师协会合同管理;后者由私人经营者聘请,待遇和条件都有别于教师协会合同的规定。

(二)菲律宾教育服务合同

菲律宾的教育服务合同计划,是政府“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一系列项目之一。教育服务合同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试验项目开始,80年代后期就作为一项永久项目固定下来。教育服务合同是政府与私立学校签订合同,为那些公立

高中不足地方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每个学生付给私立学校的费用不能超过在公立高中的费用,达到4000菲律宾元。

“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的资助一般限定于收取低额学费的学校的学生身上,也优先资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是由私立教育资助基金会组织——一个非营利组织——管理。该国教育部最近对参与教育服务合同项目的学校进行了资质认证,目的是强调要关注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

2005-2006年,有383000名学校在1800个该项目的私立学校上学,他们获得了教育服务合同计划的补助金。1986-1987年,受资助的学生是4300名,参与学校仅158所。2002-2003年,教育服务合同项目资助了私立高中22,的学生(占全部私立学校学生数的13,)。2005-2006年的教育服务合同预算是150亿菲律宾元,差不多是2003-2004年69亿元的两倍。

(三)英国的地方教育当局职能让渡合同

在英国,当地方教育当局的教育政绩被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的报告评估为不良时,让渡教育合同可能就会产生。在2002年4月合同让渡法案(2002年)(可以合同让渡的功能有103项)和合同让渡法案(2003年)(增加了三项可以通过合同让渡的功能)通过后就更多了。这些政府法案通过的结果是:

1、允许地方教育当局自愿通过合同让渡教育职能(当然对关键计划和预算的批准职能是不能让渡的);

2、明显扩大了地方教育当局可以让渡给私人机构的教育职能,像学校推进和干预、课程与评估事务等。

有相当一些地方教育当局的教育职能已经被让渡给私人机构。被让渡的教育职能包括了核心服务(如教育改进、课程咨询服务、阅读写作与计算策略和监督/咨询服务)和支持服务(如预算和资金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服务)。爱迪生学校,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教育提供者,最近赢得了一个给爱塞克斯郡的考贝因斯高级中学提供课程和其他服务的合同,而且还正在与其他学校谈判提供服务的问题。

(案例来源:何金辉编译,《教育公共服务的契约模式——类型研究和国际案例分析》,《新西兰公开刊物数据分类国家图书馆教育论坛报告》2006年) [案例B] 我国民工子弟学校“转正”:政府购买学位的改革

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民工涌入上海,相比其他地区,其子女就读问题更为突出。让他们都回老家上学是不现实的,关闭全部民工学校也是不可取的。

物价的不断上涨,给上海打工的民工们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困难,尤其是对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条件限制,民工子女大多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进入当地学校学习,很多只能进入外地人办的学校读书,而外地私办学校不但条件差,而且收费昂贵,一般小学每学期达800—1200元人民币。

同时,农民工子女学校由于没有经过任何一级政府部门审批,所以地位很尴尬。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连说理的地方也没有。另外这些学校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招生规模无限扩大,从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过去农民工子女学校没有独立法人地位,因此也没有账户,收来的学费“来无影,去无踪”,很难保证都用到学生身上。教育界有识之士始终在呼吁,应出台相应的规定,保证农民工子女的公平受教育权。

随着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新区政府多次就本区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进行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建立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区长召集,由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发展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措施】

2004年,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率先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教育中介机构新城教育事务所对民工子弟学校进行管理。浦东新区现存的民工子弟学校均

被给予了3年左右的“缓冲”时间来“转正”。上海市从2004年起,每年拨付3000万元,用于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

2007年2月发布的《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对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其具体做法包括深化委托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民工子女学校工作,制订民工子女学校申请举办民办学校的标准,对管理规范、办学条件达标的民工子女学校在申办民办学校的过程中予以鼓励和扶持。

《浦东新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申办暂行办法》中明确要

求各民工子女学校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达到必要的办学“门槛”,申办成为民办学校。申办成功后,即可享受政府教育补贴。对于经过3年仍然达不到民办学校办学资格的学校,则予以关闭。如果合格,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将明确其的独立法人主体地位;第二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它可以合情合理地接受政府的一些资助。

成为民办学校后,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得以确

认,成为非盈利组织,浦东新区再通过“政府购买学位”的方式,按照与浦东户籍儿童相同的补贴标准对在校学生进行补贴,再对学校财务进行严格监督,使学校可以“一心一意地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效果】

农民工子女学校“转正”以后,具有独立法人主体地位,

可以合法接受政府资助,以往“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地位不复存在,校园环境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2007年夏,共有4

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通过民办学校资格认证,4所刚转制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3900多名小学生,日前获得每人每年1900元的政府教育补贴——这与目前浦东新区居民子女获得的教育补贴标准完全相同,浦东新区为此增加投入700多万元。

在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下,2007年浦东新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软硬件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全年共修缮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室约400间,每间教室安装了6盏日光灯、2只吊扇,同时还添置了5.3万余册图书、323只灭火器。4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还破天荒地申请到了“课程改革课题经费”,每所学校获得10万元用于研究如何在外来务工者子女中开展音乐、书法、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的教育。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校长们可以正式地亮出招聘启事,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彻底告别了过去由退休教师唱主角的状态。2008年9月大别山小学的一则招聘启事就吸引了10多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前来应聘;各所学校纷纷开出音乐、美术、体育等过去不曾有过的素质教育课程。

(案例来源:《浦东新区将农民工子弟学校按照民办学校管理》,腾讯教育网,,2009年11月11日)

问题:

1、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应是什么,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2、公共物品提供中的成本-收益问题,

3、公共物品间接提供方式中存在哪些问题,

1、答:

(1)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是: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的政府职能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上述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的职责和功能,即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基本的、非盈利性的服务。在公共物品领域,政府是以投资者、调节者和生产者的不同身份出现的。

如案例中,不论国际视野下的美国、菲律宾、英国还是国内上海,各级政府通过提供教育公共物品,及时满足社会和公众的教育学习的需求。

同时,公共物品提供和政府投入方面,政府的主导职能和监管职能不可或缺。因为外部性的存在,政府主导才能保证公共品有效提供,统一组织、统一规划、协调配套,避免各自为政。同时,政府主导不一定是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间接提供,如税收优惠、降低市场准入、保证提供者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引导多主体投入,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加强监管职能,兼顾公共品服务提供的普遍服务义务,兼顾弱势群体的需求。

(补充:

公共服务的内涵:第一,公共服务是大众化的服务。公共服

务不是只为特定少数人提供的服务。第二,公共服务是基本服务。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电、气、安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否则,人们就不能正常地生活。公共服务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需求的服务。第三,公共服务是内容广泛的服务,公共服务既要提供物质产品(水、电、气、路、通讯、交通工具) 等,又要提供非物质产品(安全、医疗、教育、娱乐) 等。并且,公共服务是一种低价位的服务,以保证人们能够持续性地消费。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主要有: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具

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服务,如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第二类: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弱的服务,包括邮政、电信、民航、铁路服务,水电气服务等。第三类: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强的服务,包括公共环境服务、公共科教(基础教育、基础研究等) ,文体事业,公共医疗,公共交通以及社会保障等。)

(2)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片面的发展观和管理观导致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的“缺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到位,如我国教育与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等,教育投入的总量性短缺。根源在于片面的发展观“重经济轻社会发展”和管理观“重管理轻服务”。

问题二:模糊的职能范围导致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越

位”和“错位”。“越位”,政府干了企业和市场能干的事,政

府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错位”表现在政府和企业、市场分工不清,行使了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职能没有界定理清,没有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个人的关系。

问题三: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单一性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低下、效率不高。政府垄断行业如电、水、铁路、电信等,建议鼓励竞争,加大放松管制的力度。

问题四:公共服务供给对象的歧视性导致了政府公共服务

的不公正。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即重城市居民而轻农村居民,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种教育制度、就业制度、身份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城乡间结构性短缺。

问题五:制度建设的不足导致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多

多。我国没有切实按市场经济规划对公共服务加以规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共选择制度, 公共服务市场化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

此外,传统落后的财政体制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强烈制约;政

府“软约束”机制决定了在某些领域政府无法提供真正适合公民满意的公共服务等。“软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督机制不完整,缺乏竞争约束以及公共服务提供绩效难以评估等。

(补充:以教育为例,供给总量短缺和城乡结构短缺二点

的主要原因是:1、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导致公共教育供给总量性短缺。第一,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是通过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来实现的,各利益集团以势力为基础相互博

弈后导致的后果。第二,政府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往往不是以其对公众的重要性程度而是以自身获得利益的多寡来排序,把公共资源优先配给能给自身带来更多利益的部门和行业。第三,管理的层级增多,权责不明,相互推诿等也导致教育投入不到位。2、教育部门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竞争导致公共教育投资的结构性短缺。第一,优质教育大多兴办在城区,有很强的财政支撑;乡村农民、外来人员的需求和福利保障存在差异、非均衡发展。第二,城市教育利益集团与农村教育利益集团竞争。前者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成为强势利益集团,农村成为弱势,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第三,城市教育利益集团具有“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的优势,对教育投资的公共政策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力。

对策建议:1、重视政府对教育的供给。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是最大的投资主体。政府通过建立教育机构,直接生产教育产品和服务,或者通过预算或政策安排等方式将教育产品和服务委托给私人部门生产,以提供教育产品的供给和服务。应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更注重优化配置,整合教育资源。2、优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投资力度,补偿不公正待遇,缩小公共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分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以缓解公共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3、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民办学校。经过了政府审批,其办学基本条件和基础管理都经过了专

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考核和评估,私人的参与使得教育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当然,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和经验的不足,这其中还存在着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加强研究和改进。)

2、公共物品提供中的成本-收益问题,

成本-收益分析,是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的研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是因为市场本身不能产生有效率的数量,如搭便车者问题的避免等,政府应该决定提供哪些公共物品、提供多少,需要知道公众对哪种公共物品的评价最高和哪种公共物品产生的利益大于提供它的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N. Gre gory Mankiw)认为:对公共产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个难题,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评估往往只能是近似的。尽管如此,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公共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应当提供多少公共产品,某一种公共产品生产的效率高低,需要在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判断是否能够取得满意的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以案例来说,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公共教育服务,没有判断公共教育服务的价格,简单的说人们对改教育的评价是不可靠的,用问卷调查的结果来定量分析收益有困难,而且回

答问卷的对象没有什么如实回答的激励,那些要提供公共教育的人为了自身收益有夸大他们所得利益的激励。那些在公共教育上处于弱势、没有平等待遇的人为了阻碍现有偏向性的服务有夸大其成本的激励。所以,很难定量。

因此,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在本质上比有效率地提供私人物品有难。当评价政府是否应该提供一种公共物品时,成本-收益分析并没有提供任何信号。因此,关于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结论充其量只是近似而已。

3、公共物品间接提供方式中存在哪些问题,

政府简接提供公共物品,是以法律保护私人进入,政府委托的方式签订合同、授权经营、财政资助等形式,允许民间进入公共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其目的不在于促进公共物品市场化,而在于克服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效率现象,减轻财政负担。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1)民间力量内在缺少生产动力。私人部门是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而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无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来获得,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不能获得最大化的盈利,因此可能存在缺少生产动力的情况。

(2)公共物品外部缺乏竞争力。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产品提供者无法从价格和购买量的关系中得知真正需求,生产出的产品未必符合真实需求,从而造成产品没有竞争力。

(3)公共物品市场化、搭便车问题。民间力量为了追求经济上的短期收益或短期增长,而将公共物品市场化,或者搭便车问题,也必然导致该领域的衰落和社会平等的失衡。

因此,政府间接提供公共产品,仍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公共事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审批项目及经营权、财政资助、制定法律保护民营进入等方面应负有责任。间接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直接提供的有益补充,不能取而代之。

案例分析:(进一步结合案例补充)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都采用了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人们对于公共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政府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继而引入间接提供的方式,来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公共教育的供给效率。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所提供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尺度,考虑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实际,一般来说,可将我国的教育物品按公共性程度划分为三种:一是教育中的公共物品,面向所有社会成员,主要由政府提供给受教育者,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纳入国家法律和国家政策框架。二是教育中的准公共物品,如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因受教育资源的限制,目前条件下的教育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

性和竞争性,由政府、社会、个人的混合方式提供,但政府决不应缺席和退场。三是教育中的私人物品,如民办教育或私立教育,具有较高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由市场提供,受教育者缴费上学,政府实行监管。相对于三类不同性质的教育物品,政府的职责也相应不同,对于教育公共物品,政府应一视同仁,免费提供;对于教育准公共物品,政府负有重要责任,要行为介入;对于教育私人物品,政府负有责任,要实行监管。

一、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着当下社会正义普遍实现的程度,而且关系着社会全体成员对未来社会的基本信念和主要期待。近代不论国际还是国内,无不在政府主导下大规模的开展教育普及、教育平等工作。通过间接生产的方式补充直接生产的不足、不能覆盖的方面,为本国人民保障教育的基本权利。如浦东,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突出,新区政府多次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教育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管理。每年拨付3000万元,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民工子女学校“转正”后合法接受政府资助。

二、政府失灵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公共物品生产、提供和管理的“政府失灵”观点,又称之为政府的第二次“失灵”。即完全由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品质低

劣”,因而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物品的生产环节,以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提供教育公共物品方面,美国的“教育券”制度即是典型。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理论,政府改变过去将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公立学校的方式,将经费分发到学生家长手中,由家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校,资源配置的效率由此明显提高。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引进“教

育券”的做法,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基本上是以政府直接生产方式进行的;利用间接生产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的要求更高了主要表现在:政府需要通过对财政收支规模的控制,调节社会资源在公共事业部门的分配;政府加强对维持直接生产方式的那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公共部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以适应社会需求;政府必须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加强对公共事业的规划,包括制定公共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组织项目实施、实行招标承包、审批经营许可证、限制和调整收费水平、确定补贴和资助的范围、制定政策法规保护民营进入、实行公平竞争等等。

三、政府责任问题。

公共产品的提供一般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流慢,涉及面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远比其他产品要

更为广泛、更为长远。因此,无论是由政府直接生产,还是间接生产,都必须经政府出面,统一组织、统一规划、协调配套,避免各自为政。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天灾人祸酿惨祸 ——论析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及公共产品中的寻设租现象 邱晔30805551 【案情描述】 安徽省某县位于黄河故道两岸,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越性,适宜水果的生长和种植,本地种植的水果具有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了全国著名的水果大县。该县从1983年开始种植黄桃,至今已种植8万亩,其中大果面积5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1万亩,J村是全国著名的黄白桃生产基地,现有黄白桃1000余亩,是全国四大黄白桃生产基地之一。该村生产的黄桃加工成罐头具有不浑汤、不烂、不软、色泽鲜亮等优点,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黄桃产量很高,按盛果期中等产量,每亩50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经济回报极为可观。 相对于其他果树而言,桃树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投资少、见效快、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但桃树对水分较为敏感,表现为耐旱怕涝。如果桃树积水时间过长,则土壤中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阻,树势衰弱,果实停止发育,严重时会出现死树现象,必须及时将水排走。J 村由于靠近黄河故道,因此排水问题对于该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夏天,由于降水比较集中,该县遭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洪

涝灾害。许多果树因水排不出去而被淹死。J村在洪涝灾害中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一些农民的桃树被淹死。但由于排水不是一家一户单独凭借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并且一些农户也不愿意去做,都不愿意互相帮助,无法做到团结抗灾。因此,就需要政府派遣有关部门与技术人员帮助排水。但是,却出现了向农户收费排水的现象,而且是谁先交费谁先排水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农户排水不及时,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案情论析】 一、公共产品非排他性的体现: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我国乡村虽然有着团结互助的传统,但国人“搭便车”的心态由来已久。在既定条件下,如果某种行为规范与“搭便车”策略相比总无法占优,除非通过某种方式对于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激励或对违背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惩罚,这种行为规范在长期发展就将被淘汰。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的利益诉求面前,道德说教变得苍白无力。公益心较强的人们付出很多,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感激和尊敬,却被视为“傻子”、“精神不正常”,结果“好心没有好报”,从而成为“搭便车”行为的最终受害者。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 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 6.非常规方式.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政府具有的特性:答: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 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 它属于“公共部门”,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 务员”。3权威性;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机 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 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 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 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 理的基本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职 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 其特定的内容。 7.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答:1集权原则,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 置的通常原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 代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3议行合 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 本原则 8.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答:(1)阶 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 特定的职能性 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社 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 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 群众性政治组织。 1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政治社会是政治 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1)家庭,是政治 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 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 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 肖像等)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 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 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 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 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 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 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 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 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 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 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 能。 12.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答:1能力素 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 力的总和;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 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 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政治 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组织是若干 个人的有机集合。 13.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答:1生产资 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 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 形成的物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 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 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政 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 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 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 服从心理等等。 1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答:1暴 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 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 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 (遏制)。 15.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答:1阶级分 权。2政党分权。3政府横向分权。4政府纵 向分权。 1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1.权威性2. 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17.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答:1影响社会政 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 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 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 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 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 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 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 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 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 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 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 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18.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改革 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 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

1政治学原理形成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考核内容:案例分析 1.什么是政府?(20分) 政府广义的政府包括各类国家权力机关在内,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关的总称。狭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机关中执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它具有阶级性、公共性、权威性、有机组织性和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现代政府应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40分) 具体地讲,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应该是: (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 (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 (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 (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 因为政府不再只担当守夜人的角色,干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增加政府权力,更有实质性作用。 首先,“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升级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 其次,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给市场让出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公平的环境,让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潜力、竞争力争相迸发出来,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当代中国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40分)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①军事保卫职能;②外交职能; ③治安职能;④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2)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①宏观经济调控职能;②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③市场监管;④社会管理。 (3)文化职能。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是:①发展科学技术;②发展教育;③发展文化事业;④发展卫生体育。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31428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的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的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的指标,但是,比起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疾病、保险和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是,好的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的公共养老金体系,但是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费用的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的美国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的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的社会财政和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是美国,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新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进入老年社会的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是由于较高的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的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的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的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

公共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1.材料:2004年开始出现的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并且推动了普通劳动力工资的上涨: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工资10年间仅涨了60元,而2005年一年就涨了100元。2010年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用工企业更是带头提高工资,加之今年出现的“民工荒”,企业工资的提高幅度已超过以往水平。对此,众多学者判断,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问题:(1)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2)你是否认同“我国刘易斯拐点已到来”这一判断?理由是什么? (3)你认为珠三角地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第一,现在我们讨论“刘易斯拐点”都是从目前既定的城乡两分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的,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或者户籍制度可以取消,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和交易也可以做到城乡统一运行,即农民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原则,处理他们所拥有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和耕地,城乡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按照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农民还享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那么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速度还会像现在这样处于下降通道吗?很显然,现有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还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改革的现实和劳动力迁移的情况,在真正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中国还存在一个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拐点。制度拐点到来之前,劳动力在原来的城乡分割的制度空间下进行局部的、不完整的、随着危机的到来可以撤销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迅速释放,迁移速度增长比较快。当劳动力迁移进行到拐点附近以后,劳动力进一步迁移所涉及的各项制度内容就变得越发重要,尚未改变的城乡分割制度空间成为了劳动力进一步迁移的瓶颈。 第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比重为10%,但是第一产业所占的就业比重是39%。从世界经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国,即便是强调土地的精耕细作,还有土地的长子继承制等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第一产业比重没有下降到5%、劳动力就业比重没有下降到10%之前,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快速转移时期。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除了 前面说的制度性因素,近年来影响农民工转移速度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方式的改革——以各国教育为例 [案例正文] [案例A] 国际视野下政府提供教育公共物品的方式 (一)美国的合同学校与特许学校 美国的私营机构管理公立学校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当地的学校委员会直接与一个教育管理组织签订合同,由其去管理一所公立学校。这称为合同学校。第二种形式是非直接的合同形式,教育管理组织作为学校特许经营实体管理特许学校。 尽管合同学校是由私人管理的,但是学校所有权和投资仍旧属于公共部门。学生进入这类学校不需要支付费用。私营机构通常被引导进去学区内一个最薄弱的学校。私营机构的学校管理或者按照“管理合同”模式,或者按照“操作合同”模式经营学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教学和工作人员的聘请权在当地的学校委员会,并接受教师协会合同管理;后者由私人经营者聘请,待遇和条件都有别于教师协会合同的规定。 (二)菲律宾教育服务合同 菲律宾的教育服务合同计划,是政府“资助私立教育学生

和教师”计划一系列项目之一。教育服务合同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试验项目开始,80年代后期就作为一项永久项目固定下来。教育服务合同是政府与私立学校签订合同,为那些公立高中不足地方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每个学生付给私立学校的费用不能超过在公立高中的费用,达到4000菲律宾元。 “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的资助一般限定于收取低额学费的学校的学生身上,也优先资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是由私立教育资助基金会组织——一个非营利组织——管理。该国教育部最近对参与教育服务合同项目的学校进行了资质认证,目的是强调要关注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 2005-2006年,有383000名学校在1800个该项目的私立学校上学,他们获得了教育服务合同计划的补助金。1986-1987年,受资助的学生是4300名,参与学校仅158所。2002-2003年,教育服务合同项目资助了私立高中22%的学生(占全部私立学校学生数的13%)。2005-2006年的教育服务合同预算是150亿菲律宾元,差不多是2003-2004年69亿元的两倍。 (三)英国的地方教育当局职能让渡合同 在英国,当地方教育当局的教育政绩被英国教育标准办公 室的报告评估为不良时,让渡教育合同可能就会产生。在2002 年4月合同让渡法案(2002年)(可以合同让渡的功能有103项)和合同

政治学案例分析

《政治学原理》案例分析 一、从孙志刚案看政治参与的功能 27岁大学生毕业生孙志刚,2003年受聘到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工作。3月18日,孙因未带身份证外出,被广州警方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其后在站内遭毒打致死。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追究案件根源的热潮,在网民的强烈议论和关注下,此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切,并得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责人员都受到相应惩处。不仅如此,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又顺应民意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城市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二、从“阿拉伯之春”看政治参与的方式与功能 “阿拉伯之春”(The Arab Spring),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运动,这些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的方式,冲突最激烈的利比亚和叙利亚则爆发了全面内战。 这场运动从突尼斯开始,浪潮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曼、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部分非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截至2012年12月,阿拉伯革命已经推翻了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4个国家的政权,这些国家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和独裁者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倒下。其他大部分国家只发生了抗议示威活动,且大都因政府的让步或示威规模不大而逐渐平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运动中,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社交媒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请分析:1、“阿拉伯之春”中,民众采用了什么类型的利益表达方式? 2、“阿拉伯之春”体现了政治参与的哪些功能? 请运用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三、从“表叔事件”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满面笑容,情绪稳定”的图片被新浪微博广泛转发和评论,并有网友发现其佩戴的手表“疑是价值 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随后,新浪微博上连续发布了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不同款式价值不菲的手表的照片,杨达才因此被网民戏称为“表叔”。此后,这些鉴表图片迅速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不少网民认为,一个安监局长以其正常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名贵手表,进而猜测其本人有贪污腐败的重大嫌疑。随后,杨达才越来越多的名表、眼镜、皮带等奢侈品相继被网友曝光,各大传统媒体也竞相跟进,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最终导致杨达才被撤职并进入“双规”调查程序。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得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得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得指标,但就是,比起其她发达国家,美国得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得加剧,慢性疾病、保险与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得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就是,好得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得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得公共养老金体系,但就是与欧洲与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得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得医疗保健费用得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得美国社会造成极大得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得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就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得社会财政与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就是美国,人口老龄化就是21世纪得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就是新世纪人类发展得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就是进入老年社会得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就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就是由于较高得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与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得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就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得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得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得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得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得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发展,领取退休金与养老金得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得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得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得资本投资与

公共经济学案例

《公共经济学》课堂案例分析题 1.政府能不能经营城市? 绍兴市区内的环城河有24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沿河民宅密布,工厂混杂,污水排放,导致河水发黑发臭。1999年以来,绍兴市先后投入12亿元进行环城河综合整治。通过清淤、砌坎、布绿、造路、设街,使环城河旧貌换新颜。 在环城河整治中,绍兴市政府不是就河论河,而是把整条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建设。在城北建设了一个袍江开发区,把沿河的300多家工厂和3000多户居民都搬迁到了开发区。腾出的河边土地价格因环境改善而飙升,政府通过出租、出售商铺筹集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结果,12亿元的总投资中,市政府只投资了5000多万元。绍兴市环城河综合整治被认为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成功先例。是这样吗?地方政府经营城市是否与土地公有和财政体制有关? 2.地方政府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 某省已经连续几年评选纳税状元活动,省长亲自颁奖。1997年评出11名,纳税起始金额为100万元;1998年评出21名,纳税起始金额为200万元;1999年评出22名,纳税起始金额为300万元;2000年评出22名,纳税起始金额为500万元;2001年评出51名,纳税起始金额仍为500万元,但有24户纳税超过1000万元。 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于纳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重奖纳税大户是否违背公平原则?如果奖励标准过高,企业会不会缴“过头税”? 3.我国行政成本为何偏高?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果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要花费1.25美元。中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有人在乡镇财政调查时发现,许多乡镇领导甚至没有行政成本和运行效益之类的概念,政府管理不算效益账。1999年全国地方行政管理费中公务员人均开支的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和会议费之和为2968元,占公用经费总额的58%。2002年中央政府决定将某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推向市场时,有关职能部门为此花费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改革费用。有人建议将“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你认为怎样? 4.献礼工程为何成了“献丑大道”? 2003年10月,常熟投资5亿元的新世纪大道通车了。该大道作为昆常公路的一部分,是向常熟撤县建市20周年的献礼工程。新世纪大道全长7.11公里,是常熟路幅最宽的城市道路,双向4车道,总宽达到80米,绿化率超过40%。工程从2001年12月开工,原计划在2003年12月竣工,后来调整到国庆节以前竣工通车。然而,就是这个献礼工程,开通不到1年就“暗伤”迸发,路基沉降,小一点的有3-4厘米,最大的达10多厘米;两侧行道树大量死亡,特别是直径达15厘米到45厘米的银杏,不少根部腐烂,散布在人行道和水塘边。不少地方的树枯死约1/3,个别地段超过一半以上。请思考:政绩工程失败的体制原因是什么?

政治学作业讲评4

第三次作业(七、八、九章) 一、自编案例分析(不少于400字,60分) 样题见网上课堂。 参考选题(任选其一,也可以另行选题) ●从台湾“倒扁”运动看台湾民众政治文化的类型及特点 ●从我参加某区人民代表选举的见闻谈谈我国民众政治文化的类型及特点 ●从某事件看美国在全球推行西方式民主的政治发展观及其效果 ●从某国际事件看我国如何展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大国”风范 选题 案例描述: (点评:自编案例是指自编一个案例分析,而非自己编造一个案例素材。因此,此处的案例描述应该是根据实际事例进行的描述。案例来源可以是媒体上网络上,或者亲身经历的)案例分析: (点评:根据上述案例材料,结合《政治学原理》中的相关原理来做出分析、说明。要求原理使用正确、恰当,分析有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政治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政治性和文化性。 2、民族性与普适性。 3、时代性与继承性。 4、阶级性与社会性。 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什么? 答: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家庭 (二)、学校

(三)、大众媒体 (四)、社会共同体 (点评:要点都要适度展开) 3、在后发外生型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 答: 1、发展中国家面临时间和问题的巨大压力。 2、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由于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示范的压力,其发展往往缺乏自主性,其发展道路呈现出某种特殊的发展逻辑。 3、后发国家由于大多曾先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而其正常的自然发展进程已被打断,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张力。 4、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和特定的目标 3、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4、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

[工作]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工作]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课程序号,3987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案例分析 题目,用税收杠杆调节奢侈品消费 学号, 09836318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 屠奕蓉 编号, 32 成 绩 【案例名称】用税收杠杆调节奢侈品消费 【案例来源】根据《证券日报》记者马红雨于2010年2月采访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就我国上调奢侈品税的税率很有必要的内容改编。 【案例内容】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不仅包括豪车等日常消费类的奢侈品,像商务飞机、游艇等也成为中国部分富豪日常消费品,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表明中国经济的日益强盛。但是要关注奢侈品消费的税务问题,这不仅是关于税法执行的严肃性的问题,还关涉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 据刘桓委员介绍,消费税在中国还没有立法,现在只是消费税的暂行条例,它的法律层级比立法要低,是通过国务院授权某些部门进行税目及税率调整的。如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2009年从20%提高到40%,没有通过人大的立法,而是通过国

务院授权通过。目前有很多法学家包括一些经济学家,都在呼吁消费税立法层级的提高。 【案例分析】 一、奢侈品税的政策背景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富阶层迅速崛起,开展高尔夫运动以及购买游艇、豪华型轿车和高档名表成为中国少数富裕人群所热衷的消费活动。2005年9月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并预计在2008年之前,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2008年以后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3255元人民币,同时,中国还有3000万农民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鉴于单纯的市场调控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有必要借助各种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市场分配进行矫正。于是2006年4月1日调整消费税税目,以缩小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 但是,既然对奢侈品课税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目的,政策所希望的结果当然是高收入阶层在购买应税奢侈品的同时,能够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增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帮助低收入阶层的实力和基础,而绝非抑制奢侈品市场,杜绝高收入阶层的奢侈性消费。事实上,奢侈品市场正是政府奢侈品税收收入的来源,也是政府利用转移支付进行再分配的基础。 二、奢侈品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大约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顶级富豪,他们是真正的贵族,对奢侈品的消费强调品质与细节,注重品位与文化内涵;其次是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 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 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 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参考 2009年06月10日 南川电大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答题参考(1-4) 案例分析:(案例略)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本题要结合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相关知识点来作答。 一结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审题,得出有三个问题: 1、什么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进行权力制约? 2、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更好? 3、如何制约政治权力? 二、答题要点; 1、什么是政治权力?(教材P68)及其特点(P68—69) 2、结合本案例来说明梁锦松利用职权购车的“好处”(避税) 3、为什么要进行权力制约?(教材P185)以及权力制约的几种形式(权力制约、权利制约、制度制约和道德制约) 4、结合本案例(社会监督对本案梁锦松购车形成的压力和后果),你认为那种制约形式会更好? 5、怎样制约政治权力?说明自己的观点。(可以比较分权制约(P98—99)与社会监督(P185—193)的作用。)

参考知识 制约政治权力的方式: (1)权力制约:(P98) 是指宪法规定了的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它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2)权利制约权力:即以公民的政治权利来制约政治权力。(P186) 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功能划分;同时,根据人民主权思想,国家权力从根本上属于人民,人民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因此,人民在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去执行之后,仍享有监督制约国家权力运作的民主权利,据此,为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还应建立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一来,我们把运用国家的一种权力去对另一种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3)制度制约:即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制约政治权力的行使。 (4)道德制约:即以公众及权力行使者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来制约政治权力的行使。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2)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联系实际讨论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舆论监督所具有的功能及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请回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350 答: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7-350 答: 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是由于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导致的。 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对象,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整合,是将社会利益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分配和调整。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了解、认识不够,不能感受到政策执行对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社会公众便会不予配舍,甚至采取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配合的政策执行就可能导致执行无效。 33.《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 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请回答: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说课讲解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用税收杠杆调节奢侈品消费 【案例来源】根据《证券日报》记者马红雨于2010年2月采访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就我国上调奢侈品税的税率很有必要的内容改编。 【案例内容】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不仅包括豪车等日常消费类的奢侈品,像商务飞机、游艇等也成为中国部分富豪日常消费品,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表明中国经济的日益强盛。但是要关注奢侈品消费的税务问题,这不仅是关于税法执行的严肃性的问题,还关涉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 据刘桓委员介绍,消费税在中国还没有立法,现在只是消费税的暂行条例,它的法律层级比立法要低,是通过国务院授权某些部门进行税目及税率调整的。如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2009年从20%提高到40%,没有通过人大的立法,而是通过国务院授权通过。目前有很多法学家包括一些经济学家,都在呼吁消费税立法层级的提高。 【案例分析】 一、奢侈品税的政策背景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富阶层迅速崛起,开展高尔夫运动以及购买游艇、豪华型轿车和高档名表成为中国少数富裕人群所热衷的消费活动。2005年9月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并预计在2008年之前,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2008年以后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与之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3255元人民币,同时,中国还有3000万农民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鉴于单纯的市场调控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有必要借助各种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市场分配进行矫正。于是2006年4月1日调整消费税税目,以缩小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 但是,既然对奢侈品课税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目的,政策所希望的结果当然是高收入阶层在购买应税奢侈品的同时,能够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增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帮助低收入阶层的实力和基础,而绝非抑制奢侈品市场,杜绝高收入阶层的奢侈性消费。事实上,奢侈品市场正是政府奢侈品税收收入的来源,也是政府利用转移支付进行再分配的基础。 二、奢侈品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大约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顶级富豪,他们是真正的贵族,对奢侈品的消费强调品质与细节,注重品位与文化内涵;其次是富裕的中产阶层,他们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并不富裕却不乏购买欲望的一个群体正在兴起。 (一)奢侈品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对顶级富豪消费行为的影响。 作为主导奢侈品市场的领袖群体,顶级富豪们的财富却接近于无穷大,其消费能力无可限量。据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富豪的胡润估计,积累财富超过1 000万美元的有5万人,其中有200人的财富超过1亿美元。这一类人群对奢侈品的欲望与要求几乎完全不受其支付能力的限制和约束。所以,即使对奢侈品课税导致商品价格上升,顶级富豪们的消费行为也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