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

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痹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设有“痹论”专篇,提出病因以风寒湿邪为主。《素问.痹论》之处:“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并根据病邪的偏盛进行分类,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和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还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症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并治篇》中着重论述了湿痹的症候。“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缓,此名湿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更另立“历节病”,其病以“历节病,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为主症,病位在肝肾,病因是由于汗出入水中,风寒湿和而为邪,伤及血脉,水湿浸淫筋骨关节所致。对于痹症的治疗,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的桂枝附子汤、桂枝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乌头汤、防己黄芪汤、麻杏薏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另立白虎病之名,并收集独活寄生汤、犀角汤等治痹方剂。

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提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和而为痹”的观点。刘河间《宣明方论》根据《痹论》风寒湿三气偏深学说,分别拟定了防风汤、茯苓汤、茯苓川芎汤等方剂,热痹则用升麻汤。

叶天士对于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倡导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脉络。痹症的气机是邪气阻痹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关键在于“痹而不通”。

病机主要为外邪痹阻肢体,经络、气血运行失常,病理性质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久邪留伤正可致虚实夹杂,病变日久,病邪由表入里,经病及藏。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是痹症常用的祛邪之法,正气虚弱是引起本病的内在因素,因此养气血、补肝肾是本病常用的扶正大法。

《素问。痹论》黄帝问曰:痹之安生?歧伯对曰:风寒湿三七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指出“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历节并风湿偏胜的证治。

本证由于风湿之邪,合而流注于筋骨,博结于关节,气血痹阻不畅而致诸肢节疼痛而肿大;风湿相搏,病久不解,正虚邪盛,营卫气血耗损,而日渐化热伤阴证候: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辨证:风湿历节(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

治则:祛风除湿,温筋散寒,佐以滋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麻黄、防风辛温发散,祛风除湿;附子大辛大热,散寒除湿,通经止痛;白术、甘草、生姜除湿健脾和中;芍药、知母养阴清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桂枝芍药知母汤多用于感受风湿,化热伤阴之痹证。本证病程日久,本虚标实,其辨证时根据证候特点为身体消瘦,关节疼痛、肿大或变形等。治疗上祛风

散寒化湿与温阳扶正并用。临证时根据复杂情况,科扶正祛邪同用或寒温药物并投。

要点二寒湿历节证

乌头汤证

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而两(炙)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四口父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提要:本条论述历节病寒湿偏胜的证治。

病因病机:寒湿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痛,气血运行不畅而身体多处关节疼痛、肿大,甚至屈伸不利,日久则见关节变形。

证候:身体多处根据疼痛、肿大,甚至屈伸不利,日久则见关节变形。

辨证:寒湿历节。

治则: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药:乌头汤。乌头温经散寒,除湿止痛,通阳行痹;麻黄祛风发汗,以散寒湿;芍药、甘草酸甘柔筋,缓急止痛;黄芪温分肉,益气固卫行湿,既可助麻黄、乌头温经散寒,又可防麻黄过汗伤阳;白蜜甘缓,解乌头毒性,并缓诸药之燥。

乌头辛热而毒性较强,临床常用治沉寒痼冷病证,对于寒湿历节、阴寒腹痛有很好疗效。乌头正确用量及煎服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斟酌用量,临床使用乌头时,其用量要因人而异,视病人体质强弱而决定用量,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二要煎药得当,及乌头要先煎、久煎或与蜜同煎,待其麻味去后,方可加入其它药同煎;三要配伍恰当,若非特殊情况、或有充分的把握,最好不要与“十八反”所载的反药同用,而选择与干姜、生姜、甘草、蜂蜜等药相伍,既可缓解乌头燥烈之性,也可加强其蠲痹止痛之功。尤其是与蜜同煎,蜜既能制乌头毒性,且可延长药效。服药后唇、舌、肢体麻木,甚至昏眩吐泻,但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无较大变化,则为“瞑眩”反应,是有效之征;如服后见到呼吸、心跳加快,脉搏有间歇现象,甚至神志昏迷者,则为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从现代医学角度,大凡医学角度,大凡有副作用症状者,均属毒性反应,需及时清解。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主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二两(炙),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除乌头,)上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密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肖家娥科室:理疗科床号:19床住院号:33211 姓名:肖家娥性别:女 年龄:64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务农 出生地:衡南县住址:泉湖镇 入院日期:2018年8月16日10:59 记录时间:2018年8月16日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颈椎疼痛四个月,再发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四个月前劳动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后颈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放射致手臂,伴随麻木感,劳累后加重,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治疗。今患者于两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随手臂,伴随麻木感。,颈项僵直,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颈椎间盘突出2颈椎退行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及疫水接触史,生活条件可,生活起居有规律,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父母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右侧颈部疼痛,无呻吟,气促,呕吐、太息、腹鸣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暗红苔微黄,津少,脉涩。

入院记录(二) 体格检查:T 36.9°C P69次/分BP130/85mmHg R22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 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3-4次/分。四肢脊柱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症 劳伤血瘀 西医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退行性病变 医师签名:

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

夏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浅析

夏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浅析 发表时间:2017-05-18T15:28:18.5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作者:此布[导读] 人体散热发生障碍时易引起中暑,中暑常发生在夏天露天作业、部队操练、风景旅游者及炼钢、烧锅炉工人等人群中。(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疾病预防中心;云南迪庆674400)摘要:进入夏季,气温骤然升高,使人体机能和人体生存的外部环境产生诸多变化,人们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和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极易患上一些疾病。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夏季的常见疾病,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度过平安健康的夏季。 关键词:夏季,疾病,疾病预防1中暑 人体散热发生障碍时易引起中暑,中暑常发生在夏天露天作业、部队操练、风景旅游者及炼钢、烧锅炉工人等人群中。普通人由于劳动强度过大、持续时间长、出汗太多、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也易引起中暑。中暑症状依轻重分先光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时,人体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无力、体温略有升高;轻度中暑时,人体面潮红、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体温超过38℃;重度中暑时,人体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高达40℃。夏天连续出现高热天气时,中暑者明显增加,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的病人容易出现中暑症状。预防中暑 1.1首先要积极倡导露天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戴遮阳帽、防护眼镜、穿浅颜色衣服。夏季室外温度超过36℃时,尽量不安排长时间的室外作业。如果必须外出时,应避开最热的时间。 1.2高温作业人员每天应补充淡盐水或盐汽水,每天摄入盐量20克左右。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可用于轻症及先兆中暑或预防。 1.3有心血管病,胃、肝疾病及年老体弱者,炎热季节尽量不在烈日和高温环境中工作和活动。发生中暑,要采取应急措施,出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到阴凉、安静的地方休息,补充食盐清凉饮料。 1.4对重症患者必须紧急抢救,用冷水毛巾擦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并由医生做对症处理。2急性肠道疾病 2.1急性肠道疾病主要是指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由于此季节虾、蟹、螺蛳等易被病菌污染的水产品大量上市,人们往往只贪图享用美味而忽视了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急性肠道疾病的症状2.2上腹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病人出现剧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也有的病人直至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腹泻,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引起脱水,患者皮肤弹性变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等2.3急性肠道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一点是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肠胃有刺激的饮食。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清淡少渣的食物。其次要多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病人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但应注意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病人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ml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一两天内就能恢复。对于急性肠道疾病,应以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肠胃黏膜的药物,尽量少食用螺蛳等易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做到防患于未然,健康快乐地度过炎热的夏季。3空调病 3.1空调在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种“疾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3.2空调病的主要病因就是空气干燥。夏天,在空调器制冷,给人们带来凉爽空气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干燥。在空调器制冷的房间内,由于空气干燥,人体组织脱水,影响了身体组织养分输送和废物排泄的正常运转,造成各组织的功能衰落,导致出现鼻塞、眼睛干涩、嘴唇发干、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易起皱、关节痛、肌肉痛等“空调病”症状。 3.3 预防空调病的办法之一就是将空调间的空气加湿,并且达到人们适宜的湿度。比如在办公室、车间等,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在家庭中,则应保持在65%左右;在卧室睡眠的时候,最好保持在70%左右,这样,就能帮助人们远离空调病。此外,开启空调一定时间后可以关闭一阵,尽量避免一直开启。4热伤风 4.1在医学领域,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老百姓所说的“热伤风”,指的是夏季常见的普通感冒。那么,热伤风和秋冬季的感冒有什么区别呢?秋冬季的感冒主要是以感受寒邪为主的感冒,而夏季的感冒则通常是体内存有内热,然后又感受了风邪所引发的感冒。因此,夏季的感冒多有暑湿的情况。 4.2热伤风的内因,包括由于天气太热身体消耗过大、天气热导致睡眠质量差、活动太少等。外因包括冲凉水、空调温度过低、睡觉不盖被子、长时间吹风扇等。与冬季和春季多发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热伤风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在夏季患了热伤风,就不能像冬季感冒那样吃退烧药,不但治疗效果不好,还会有一定副作用。 4.3热伤风的预防

[转]治疗肌肉关节痛的药品列表(中成药物)

[转]治疗肌肉关节痛的药品列表(中成药物) [转]治疗肌肉关节痛的药品列表(中成药物)2015年11月12日15:53赞(5)转载(7)分享(6)收藏夹按钮收藏 治疗肌肉关节痛的中成药物列表万痛筋骨贴本产品的基料 为功能无纺布,医用胶为主体部分,以其为载体并利用胶体中所含的鹅掌柴油等植物精华成分而达到冷敷理疗,缓解头痛和促进康复等作用。本产品有效缓解风寒湿痛.腰腿痛.跌打损伤.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促进机体康复。万通筋骨片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用于痹症,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以上证候者。三七伤药片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瘀阻,关节痹痛;急慢性扭挫伤,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三七胶囊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外伤出血,跌扑肿痛。三痹热宝熨剂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除湿通络。用于由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炎,关节冷痛。二十五味驴血丸祛风,除湿,干黄水,用于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痹病引起的四肢关节肿大疼痛,变形,黄水积聚等。二十五味鬼臼丸袪风镇痛,调经血。用于妇女血症,风症子宫虫病,下肢关节疼痛,小腹、肝、胆上体疼痛,心烦血虚,月经不调。云南白药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

除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云南白药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及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及冻伤等症。云香精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伤风感冒,头痛,肚痛,心胃气痛,冻疮。伤湿止痛膏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痛,关节、肌肉痛,扭伤。伤湿祛痛膏祛风湿、止痛。用于头痛,风湿痛,神经痛,扭伤及肌肉酸痛。伤痛宁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伤痛舒活血消肿,散寒止痛。用于急性软组织挫伤、扭伤、风湿痹痛、腱鞘炎、肌肉劳损等症。伤科七味片祛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断血瘀伤科跌打片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瘀血肿痛,闪腰岔气。伸筋活络丸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等症。依马打正红花油活血散寒,消肿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腰酸腿痛,头风胀痛,扭伤瘀肿,跌打伤痛,蚊叮虫蚊。克伤痛搽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症见皮肤青紫瘀斑,血肿疼痛。关节止痛膏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关节镇痛膏祛风除温,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肌肉酸痛及扭伤。养血荣筋丸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陈旧性疾患。十八味杜鹃丸祛风通络、活血、用于“血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肖家娥科室:理疗科床号:19床住院号:33211 姓名:肖家娥性别:女 年龄:64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务农 出生地:衡南县住址:泉湖镇 入院日期:2018年8月16日10:59 记录时间:2018年8月16日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颈椎疼痛四个月,再发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四个月前劳动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后颈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放射致手臂,伴随麻木感,劳累后加重,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治疗。今患者于两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随手臂,伴随麻木感。,颈项僵直,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颈椎间盘突出2颈椎退行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及疫水接触史,生活条件可,生活起居有规律,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父母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右侧颈部疼痛,无呻吟,气促,呕吐、太息、腹鸣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暗红苔微黄,津少,脉涩。

入院记录(二) 体格检查:T 36.9°C P69次/分BP130/85mmHg R22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3-4次/分。四肢脊柱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症 劳伤血瘀 西医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退行性病变 医师签名: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项痹症(入院)

入院记录 姓名:毛木木出生地:山东高密 性别:女职业:居民 年龄:46岁入院时间:2013-03-03 14:20 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3-03-03 15:30 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发病节气:雨水第13天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颈项疼痛不适两年余,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约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及原因出现颈项部疼痛不适,休息后未见缓解,后至市立医院行颈椎CT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2013-02-11)。后间断门诊治疗,症状有所缓解。近一周颈背部疼痛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收入院。现患者颈项部疼痛不适,无头痛头晕,偶发恶心,无呕吐,无胸闷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无重大病史可载;否认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重大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高密,久居该地,居住条件可,否认疫水疫地接触史,否认工业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月经史不详。已婚,配偶、子女体质可。否认家族中有特殊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情自然,精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语声清晰,气息均匀,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体格检查 T36.4℃P80次/分R18次/分BP125/85mmHg 女性中年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左侧3.5mm,右侧3.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手术瘢痕,腹软,未及压痛、反跳痛,Murphys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未及叩痛,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

(完整版)风寒湿痹病历模板

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于XXXX年X月X日X 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膝痹-风寒湿痹;西医: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收入本科。步行/坐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X病史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无伴腰痛,无寒热汗出,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肤色无明显异常,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膝痹 风寒湿痹 西医诊断:X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XXX,女性,X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 辨病依据:患者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入院,此次又因受寒后致膝关节肿痛复发,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当属祖国医学"膝痹"的范畴。因伴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当辨为"风寒湿痹"型。 辩证依据:缘患者长年居住于寒冷之地,且嗜食寒凉之品,易内生寒邪,寒为阴邪,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此次为受寒湿而发,内因外邪合而为病,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见右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寒主收引,故见痛如刀割;湿邪为患,其性粘滞重着,或有明显重着感;寒湿均为阴邪,故关节活动欠利,且得热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为寒湿凝结之征。 本病病因主要为感受寒湿;病机为寒湿凝结,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病性属实,以寒湿凝结为实;病位在右膝关节。因该病为寒湿致病,湿邪为患,其性粘滞缠绵,故此病疗程偏长,若调养得当,则预后可望好转,但因病史较长,若平素调养不当则疗效欠佳,或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痹证宜与痿证相鉴别。痹证则是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肌肉、筋脉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痿证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筋脉失养,以致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相比之下,前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筋脉疼痛;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或瘫痪。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XXX 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无伴腰痛,无寒热汗出,二便调。 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肤色无明显异常,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

夏季用药

夏季应常备以下几种药品: 1.、防中暑药,夏天温度高,人很容易中暑那么准备点防中暑药是一定必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 2、蚊叮、虫咬引起的皮肤瘙痒病等,如风油精、清凉油、红花油、碘酒 3、口腔溃疡是天气热,火气大的原因引起的,如双料喉风散、口腔溃疡散。 4、肠道疾病也是暑期的一个常发病,准备一些氟哌酸胶囊、痢特灵、香连丸、藿香正气水。 5、消化不良用药,如保和丸、酵母片、吗丁啉、大山楂丸、健胃消食片。 6、抗过敏的药:扑尔敏。 7、皮肤感染后,天气热,细菌繁殖迅速,应备红霉素软膏、绿药膏等。 有孩子的家庭还应备几盒痱子粉,以免出现湿疹等疾病。 夏季,防感冒小常识 夏季感冒其特点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如果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根据中医辨证对感冒的理解,夏季的感冒症状一般分为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都发生在夏季,都因感受暑气而生。但两证的病因和病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夹湿,病因的有所区别决定了两证的病位有差异和临床表现特点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 暑湿感冒的病因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中医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常见的中成药有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和小儿暑感宁糖浆等。 暑热感冒是因久旱酷热而生,属于纯粹的阳热证候。此类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因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所以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等症状。对于暑热感冒则采用清热生津的疗法,常见的中成药有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和银黄注射液等. 夏季感冒的预防 1.空调使用有讲究 夏季空调开得过猛,室内外温差过大,常会引发感冒影响健康。建议人群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一般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上班族”回到家里不要急着钻进空调间;即便开空调,室内也应适时保持通风。 2.经常洗手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D、有无外感 E、关节肿与不肿 2、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3、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6、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7、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二、A2 1、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白虎加桂枝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三、B 1、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夏季常见的暑湿热邪

夏季常见的暑湿热邪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夏至之后,直到立秋,自然界的火热之邪都可称为「暑邪」,由暑邪所致生之病称为「暑病」。《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夏季上火,容易口干口苦,天热加晒,更易皮肤烫红,暑天容易流汗,大量的汗出,不但伤津液,水分电解质流失,也耗气,让人感觉疲累。 暑热让地气蒸发,多雨潮湿,因此暑邪常与湿邪一起来,除了发热烦渴以外,还加上湿重困顿的症状,四肢痠软无力,胸闷呕吐,甚至大便溏软不爽等湿阻症状。 《素问.刺志论》中提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天冷毛细孔紧闭,天热则相反,毛细孔大开,流汗出,伤于火热且气虚无力,称为伤暑,症状还有头痛无力、噁心胸闷等。火邪严重者,甚会昏倒不省人事,脉大而虚,要用些甘寒清热的药物来治疗,如甘露饮、五汁饮等。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指出:「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肿。」夏天小肠吸收比较好,常让人便祕,但暑热贪凉,常饮冰水,加上时有梅雨,内湿引动外湿,反而有时容易腹泻,湿邪重的甚至出现下肢水肿。湿性重浊,让人容易沉重困顿,人体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秽浊不清的东西都会增加。湿邪还有一特点,就是凝滞,黏滞不爽,缠绵难癒,表现常在肠胃道,如排便稀软溏泄却拉不干净,一吃油黏之物即便秽臭浊,病程较长,要痊癒需节制冰冷黏滑油腻之物,调养一段时间才会好。 「阳胜则热」,阳热旺于夏季,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因此热邪也可称作「温热之邪」或「火热之邪」。其实人体很需要火,火是一种能量,能给人带来生命活力。有温煦作用又可给人活动力的称为「少火」,人就靠少火维持生存续;但火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让人元气消耗、身体发炎,称为「壮火」,这种火只会让人生病,身体虚弱。「热性炎上」,说明火热有藩灼向上的特性,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症状多在上部表现,如头长疔疮,脸部冒痘痘等;而且热邪侵扰久了,甚会引动肝风,称为「热极生风」,出现高热、抽搐、两目上视等症。热邪还易动血,轻者血脉扩张,重者灼伤脉络,出现皮下出血,冒出鲜红斑块的症候。 热邪也易扰心神,轻者心神不宁,出现心烦失眠,重者扰乱心神,让人烦躁不安;热邪也会聚于人体内部,腐蚀血肉,产生疮疡痈肿、疔疖瘻管。种种这些毛病,都是夏季暑湿热邪可能导致的问题。◇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项痹症诊疗方案

项痹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窜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凤。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中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部的肌肉,时间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

(完整版)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夏季如何祛湿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夏季 如何祛湿

湿从何而来? 湿气从大自然来,从我们自己的体内来。 大自然湿气重了,比如说江南水乡,整个的环境湿气都重,这也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 我们体内的湿气来源很多,有的人无度地饮茶,有的人吃得太甜太油腻了,导致脾胃不能运化,都会产生湿气。 中医称湿气为邪气,湿是六淫中唯一的有形之邪,其他有四淫可以和湿结合,比如暑湿、寒湿、湿热、风湿,只有燥邪和湿相反,所以没有结合。但是湿气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感冒,只有湿气使得你的身体运转异常了,那么感冒病毒就来了。 中医认为,湿邪性质重浊而黏腻,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湿邪能阻滞气的流动,妨碍脾的运化,这在中医叫湿邪困脾。 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的是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虽然出汗但是热不退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甚至妇女白带增多等症。湿邪还常常反映在病程上,很多疾病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中医将湿邪分为外湿与内湿。 感受湿邪之症的患者多为内湿体质的人。外湿大多因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的环境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现在感觉四季都有些乱了,所以,其他季节湿气重的也非常的多。比如说这几天刚入梅,一会烟雨蒙蒙、一会狂风暴雨,路上的人很多没打伞,这样也会让湿气进入体内,如果此时出汗,就更容易出问题了。

另外一种湿气就是内湿,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比如经常喝冰饮料、冰啤酒等,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气就重了:还有的时候是人缺乏运动,导致气血流通不够,那么阳气就升发不利,也会导致内湿很重。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有湿邪?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夏季高温多雨是湿邪的易发季节,如果受到湿邪的侵袭,身心的健康就得不到保证,生活中很多的疾病都与湿邪有关,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湿邪重表现一:痰多 体内湿重的人,湿气往往会侵袭到肺,就会出现咳嗽、咳痰或早起痰多的情况。而内湿往往会引起“痰湿”,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痰饮留胃,胃的消化蠕动功能异常,则表现恶心呕吐。 ◎湿邪重表现二:全身乏力,头身困重 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医生啊,我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这些困乏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湿牛莺浊”。 ◎湿邪重表现三:口水多 体内湿邪过重,还会淹没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多次,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就会表现为五液过多,即会多汗、多涕、多泪、多涎(口水)、多唾(口水)。这是因为中医

体格检查四肢与关节检查

四肢及其关节的检查常运用视诊与触诊,两者相互配合。主要观察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情况等。 一、形态异常 (一)肢体的形态异常 1.匙状甲()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干脆有条纹。 病因:常为组织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等。 匙状甲 2.杵状指(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其特点为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度。

杵状指 (1)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的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认为以上因素可使肺及肝破坏还原型铁蛋白的能力减弱,加之缺氧使末梢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致指(趾)端血流丰富,造成末端软组织增生膨大,指(趾)甲隆起。 (2)常见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胸腔肿瘤及肺原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2)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肌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4)其他锁骨下动脉瘤可引起同侧的单侧杵状指。 3.爪形手( )病人患手的拇指处于外展位,拇指末节指关节屈曲,食指伸直,小指与无名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关节屈曲不能伸直,呈爪状畸形。掌骨间隙及小鱼际明显凹陷。手指不能并拢且小指不能外展。手稍向桡侧偏斜。此种手部姿态称为“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