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AS-GL02-2006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CNAS-GL02-2006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CNAS-GL02-2006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CNAS-GL02-2006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CNAS—GL02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

能力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Statistic Treatment of Proficiency Testing Resul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1.目的与范围

1.1 本指南对CNAS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根据统计处理结果对实验室进行能力评价的方法提供了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CNAS的能力验证活动,以及将结果应用于CNAS认可的由其他方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 指南43-1: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15483.1,IDT)

APLAC PT001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

APLAC PT002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

《NATA 能力验证指南》

ISO 5725:1994 1-6 《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

3.统计处理

3.1统计设计

3.1.1能力验证的结果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并构成各种统计分布。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应与数据类型及其统计分布特性相适应。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对参加者的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确定指定值;

b)计算能力统计量;

c)评价能力;

d)在某些情况下需预先确定被测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1.2 在统计设计中应考虑下列事项及其相互影响:

a) 所涉及测试的精密性和正确性;

b) 在要求的置信水平下检出参加者之间的最小差异;

c) 参加者的数量;

d) 待检样品的数目和对每一被测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测量的次数。在校准能力验证计

划中,应考虑比对的周期;

e) 估算指定值所使用的程序,及识别离群值所使用的程序;

f) 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参考实验室必须能够给出优于参加者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尽

量选择拥有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

3.1.3 在缺乏

4.1.2 a)的可靠信息时,可能有必要组织一次先导性实验室间比对(协同试验),以获得该信息。

3.2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3.2.1确定指定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是最常用的几种。按不确定度增加的顺序(多数情况下如此)排列如下:

a)已知值——其结果由特定样品配制(如制备、稀释)时确定。

b)有证参考值——由定义法确定(用于定量检测)。

c)参考值——与一个可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的参考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标准进行分析、测量或比对检测物品所确定的值。

d)由各专家实验室获得的公议值。专家实验室在对被测量的测定方面应具有可证实的能力,其使用的方法已经过确认,并且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通常使用的方法具有可比性。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实验室可以是参考实验室。

e)从参加实验室获得的公议值——利用4.2.3中的统计量,并考虑到极端结果的影响。

3.2.2 为公正地评价参加实验室,以及促进实验室之间和方法之间的协调一致,应有确定的指定值。这一点通过参加共同的比对,并使用共同的指定值就可以实现。

3.2.3 下述统计量适合于使用公议方法来确定指定值:

定性值——预先确定的多数百分率的公议值;

定量值——适当比对组的平均值,如:

a)可以是加权或变换(如修剪平均或几何均值)的平均值;

b)中位值、众数或其它稳健度量。

3.2.4应根据所开展项目的特定技术要求,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由BIPM、 IEC、IFCC、ISO、IUPAC和OIML等联合制定)中规定的程序确定指定值的不确定度。

3.2.5 极端结果

a)在使用参加实验室的数据确定指定值时,所用的统计方法应当使极端结果的影响降至最小,这可以通过使用稳健统计方法或在计算之前剔除离群值来实现(详见ISO5725-2)。

b)如果参加者的结果作为离群值被剔除,那么该剔除应仅为了计算总计统计量,而在能力验证报告中仍需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估,并且给出适当的能力评价。

3.2.6 其它需考虑的事项

a)按理想情况,如果用参考值或参加者的公议值来确定指定值,协调人应有一个程序来确定指定值的正确度以及检查数据的分布;

b)协调人必须有根据其不确定度判断指定值是否可接受的准则。

3.3 能力统计量的计算

3.3.1单个检测项目的能力

3.3.1.1 能力验证结果常需转换成一个能力统计量以便于说明和衡量与指定值的偏差。3.3.1.2检测能力的评价对于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有意义。因此,对检测项目的能力评价应该和检测的要求相关,并能被理解或符合特定领域里的惯例。

3.3.1.3 变动性度量常用于计算能力统计量和能力验证计划的总结报告中。对一组比对的数据常用例子是:

-标准偏差(SD);

-变异系数(CV)或相对标准偏差(RSD);

-百分数与中位值的绝对偏差或其它稳健度量。

3.3.1.4 定性结果通常不需要经过计算。定量结果常用的统计量如下:

a)偏差X

x

D?

=,这里x是参加者的结果值,X为指定值

b)偏差百分比率%

100

×

X

D

c)百分数或秩

d)Z比分数

s X

x Z ?

=

这里S是指变动性的适当的估计量/度量值。这种模式既适用于X和S由参加者结果推导出的情形,亦适用于X和S不是由全部参加者结果推导出的情形(例如,对指定值和变动性可作出明确规定时。

利用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结果时, ()

IQR

X x Z 7413.0?=

。式中IQR 为四分位间距。

e )n E 值(该统计量通常用于测量比对计划和测量审核活动)。

22

REF

LAB

REF LAB n U

U

E x x

+?=

式中x LAB 是实验室的测量结果,x REF 是被测物品的参考值。LAB U 为参加者结果的不 确定度;REF U 是指定值的不确定度。 3.3.1.5 注意事项

a ) 参加者结果和指定值之间的简单差值可能足以确定能力,且易被参加者所理解。数值

()X x ?在ISO5725-4中称为“实验室偏移的估计值”。

b ) 百分率差适用于浓度的变化,参加者较易理解。

c )百分数或秩用于高度离散或偏态分布的结果和次序响应,或不同的响应值有限时的情形。不要轻易使用该方法。

d ) 根据检测数据的性质须对结果实行变换。有时这种变换是必要的,比如,稀释的结果以几何尺度变化,因而可以进行对数变换。

e ) 如果使用统计量作为评价标准(如Z 比分数),变动性的估计必须可靠,即基于足够的观察以减少极端值的影响和降低不确定度。

3.4 综合能力评估

3.4.1 在单独一次能力验证轮回中,可以根据一个以上的结果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估。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特定测试物或一组相关的测试物有一个以上测试项目时,将能提供更为全面的测试能力的评估方法。

某些图表,例如尤登(Youden ) 图或曼德尔(Mandel ) h - 值图,都是表示测试能力的有效手段 。

综合评估的例子如下: a )相同被测量的综合值

-满意结果的数目 -z 比分数的平均值

-绝对偏差的平均值(以单位或百分比表示) -绝对偏差(或平方偏差)之和 b )不同被测量的综合值

-满意结果的数目或百分比 -绝对Z 比分数的平均值

-与评价极限相关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 3.4.2 注意事项

a ) 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使它们都服从相同的假设分布(如Z 比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偏差的平方服从x 2分布)。

b ) 对严重影响综合能力评价的极端值应进行检查。

3.5 能力评价

3.5.1在建立能力的评价标准前,应考虑能力的度量值是否具有下列特点:

a ) 专家公议:在这种情况下,顾问组或其它资深专家直接确定报告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专家公议是评价定性检测结果的主要途径。

b ) 与目标的符合性:例如,应考虑方法的使用范围和参加者被认可的操作水平等。

c )数值的统计判定:这里的评价准则适用于各种结果值。一般将Z 比分数分为: ∣Z ≤2 ∣满意结果

2<∣Z <3 ∣有问题

∣Z ≥3 ∣不满意或离群的结果

将n E 值分为

∣n E ≤ 1 ∣满意结果 ∣n E ∣ > 1 不满意结果

d )参加者的公议:由一定百分比的参加者或由某个参考标准组提供的比分数值或结果的

范围。如:

- 中心百分比(80%,90%或95%)满意,或 - 单侧百分比(最低90%)满意。

3.5.2 分割样品方案的设计,目的是识别不合适的校准或结果中严重的随机误差。对此,应依据足够数量的数据和较宽的浓度范围进行评估。

为识别和描述这些问题,可采用作图法,特别是采用平均值所作的图表明实验室间差异。结果用适当的参数或非参数技术与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进行比较。

3.5.3 只要可能,应使用图示法表示能力(如直方图、误差柱状图和Z 比分数次序图)这些图示法可用来表示:

- 参加者结果的分布;

- 多个检测项目数据间的关系;

- 不同方法的分布比较。

有时,某些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在能力验证计划中为离群结果,但可能仍在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之内,鉴于此,利用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来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判定时,通常不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而是使用“满意/不满意”或“离群”的概念。

3.5.4当利用测量审核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判定时,可利用E n值或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包括统计技术方面的标准)进行判定,附件C给出了相应的统计方法信息。

附件A:

检测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处理方法

A.1 引言

本文件概括了CNAS用于处理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程序。但仅适用于检测能力验证计划,而不适用于校准能力验证(测量比对)计划,校准能力验证计划的统计将在附录B 中阐述。在检测验证计划中,结果的评价是建立在与给定值的比较之上,给定值通常是从所有参加者的结果中获得,即公议值。

本文件中所描述的统计程序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只要可行,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分析应尽量采用这些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采用其它更适合的统计技术。

对于所有的能力验证计划,统计分析只是评价其结果的一个方面。如果一个结果被认为是离群值,这意味着,从统计上看它明显地不同于本组的其他结果。然而,从所涉及的具体学科(如化学)看,结果可能没有“错”。这就是为什么规定结果的评价应由统计分析和技术专家共同参加的原因。

本文件的A.4、A.5和A.6列出了实际使用的统计分析(包括某些实例)──即能力验证计划最终报告中出现的统计、表格和图表。在A.2中将说明一些在能力验证计划筹划过程中需考虑的理论背景;在A.3中将描述开始统计分析前需进行的结果的收集、输入和检查。

A.2 统计设计

提供给实验室的检测物品之间的所有差别已降至最小,因此结果的变异性主要有两个来源: 实验室间的变异(包括测量方法间的变动)和实验室内部的变异。我们将通过在这两种类型的变异上来评价实验室的结果和提供反馈。

为了评定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这两种变异性,实验室必须进行多于一次(如两次)的相同检测。因此,只要可能,验证计划应设计成能够获得成对的相关结果。这可以用样品对来实现,如不可能,也可以通过对一个样品检测两次的结果来获得。

如果使用成对的样品,它们可以是等同的(即“均一对” )或者存在轻微的差别(分割水平对)。由样品对获得的结果分成两类:均一对,其结果预期是相同的(即两个样品完

全相同或同一样品检测两次);分割水平对,其结果稍有差异。

均一对和分割水平对这两种类型结果的统计分析是相同的,但在解释上稍有不同(见A.5)。有些验证计划不可能获得结果对,即只能获得单一样品的单个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异。

在能力验证计划设计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统计考虑是,假设分析的结果服从正态分布。这是统计分布中最常见的类型(见下图)。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个连续的、对称的“钟形”曲线,并被定义为大约有68%的值位于平均值的一倍标准偏差内,95%的值位于两倍标准偏差内,99%的值位于三倍标准偏差内。因此,计划组织者(特别是技术专家)必须注意,所有获得的结果应近似于正态分布。

另外,对于具有连续数字的结果,技术专家必须仔细考虑给出所需的单位和小数位数(或有效数字),否则数据可能出现大量的重复值。另一个应该避免的问题是当特性量是在非常低的水平上测试时,结果往往是不对称的(即偏向零)。

A.3 数据准备

在开始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应采取措施确保所采集的数据是正确、合理的。

必须确保正确地输入所有提交的结果。一旦收到了所有结果(或已超过上报结果的最后期限),必须仔细复查输入的数据。通过这个检查过程,一般可以识别出数据中的粗大误差和潜在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结果需经过转换,例如:微生物计数的统计分析通常按结果的对数计算,而不是按原始的数据计算。当所有结果已被输入并经过检查(必要时经过转换),然后制作显示结果分布的数据直方图,以检验正态性假设。

检查直方图可以看出结果是否连续和对称。如果不是,统计分析可能无效。还可能出现一个问题,即在直方图上出现两组有差异的结果(即双峰分布),这通常是由于使用了产生不同结果的两种检测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两种方法的数据进行分离,然后对每一种方法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A.4 总计统计量

完成了数据准备,就可以用总计统计量来描述结果。至少应包含七种综合的统计量──结果数、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 )、稳健的变异系数(CV )、最小值、最大值和极差。

其中最重要的统计量是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它们是数据集中和分散的量度,与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相似。使用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是因为它们是稳健的统计量,即它们不受数据中离群值的影响。

结果数是从一个特定检测中得到的结果总数,符号为N 。

中位值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即有一半的结果高于它,一半的结果低于它。如果N 是奇数,那么中位值是一个单一的中心值,即()[]2

1+N X

。如果N 是偶数,那么中位值是两

个中心值的平均,即是[]()[]()2

122++N X N X 。例如,如果N 是9,中位值是第5个值,如

果N 是10,那么中位值是第5和第6个值的平均值。

标准化IQR 是一个结果变异性的量度。它等于四分位间距(IQR )乘以因子0.7413,其与一个标准偏差相类似。四分位间距是低四分位数值和高四分位数值的差值。低四分位数值(Q 1

)是低于结果的四分之一处的最近值,高四分位(Q 3

)是高于结果四分之三

处的最近值。在大多数情况下Q 1和Q 3通过数据值之间的内插法获得。Q Q IQR 13?=, 标

准化7413.0×=IQR IQR 。

稳健CV 是变异系数,稳健%100IQR

×=

中位值

标准化CV 。

最小值是最低值(即[]1X ),最大值是最高值(即[]N X ),极差是它们之间的差值(即

[][]1X N X ?)。

计算了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总计统计量后,为了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实验室,可把中位值,标准化IQR 以及实验室的结果列成表格,作为中期报告发至参加实验室。中期报告发

布之后,组织者不应对数据再做改动和添加(如迟到的结果)。

A.8中给出了一个最终报告中的总计统计量的例子。例中使用了一个样品对,样品A 和样品B 是一对分割水平样品。

注:因子0.7413是从“标准”正态分布中导出。

A.5 稳健Z 比分数和离群值

为了统计评价参加实验室的结果,可使用基于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 比分数(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如果是样品对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计算两个Z 比分数,即实验室间Z 比分数(ZB )和实验室内Z 比分数(ZW )。它们分别基于结果对的和与差值。

假设结果对是从A 和B 两个样品中获得的。把样品A 所有结果的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分别写为中位值(A )和标准化()A IQR ,(样品B 也类似)。仅对一个样品A 的结果而言,简单的稳健Z 比分数(用Z 表示)为:

Z A A IQR A =

?中位值()

标准()

当根据样品对的结果A 和B 计算ZB 和ZW 时,首先计算结果对的标准化和(用S 表

示)和标准化差值(Z )

,即:

S A B =+()/2 和 2

/)(B A D ?=

(保留D 的+或-号)

通过计算每个实验室的标准化和及标准化差值,可以得出所有的S 和D 的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即中位值(Z ),标准化()D IQR 等(这些总计统计量通常在报告表中列出,便于参加者自己计算Z 比分数)

。 随后计算实验室间Z 比分数(ZB )和实验室内Z 比分数(ZW ),即

ZB S S IQR S =

?中位值()标准() 和 ZW D D IQR D =?中位值()

标准()

在报告中列表给出计算的Z 比分数(见A.8),并依据这些Z 比分数来评定实验室的

结果。把离群值定义为Z (包括ZB 和ZW )绝对值大于等于3的结果或结果对,在表中,离群值在其Z 比分数边上以(§)标出。

当实验室的Z 比分数处在有问题的区间(即2< ?Z ? <3)时, 应鼓励实验室认真地检查

它们的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

对认为是离群的结果进行说明时,必须考虑Z比分数的符号和能力验证计划的设计。对于均一对和分割水平对,一个正的实验室间离群值(即ZB≥3)表明该样品对的二个结果太高。而一个负的实验室间离群值(即ZB≤-3)表明其结果太低。

对于样品对,实验室内离群值(即?ZW?≥3)表明其二个结果间的差值太大。

对于一个样品(X)的验证计划,一个简单的稳健Z比分数是离群值时,Z比分数的符号可以表明结果太高(正)或太低(负),但不能确定离群是由于实验室间变动还是实验室内变动,或者是由二者所造成。

A.6 图形显示

能力验证计划的报告除了包括结果、Z比分数表和总计统计量之外,通常还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图表。两个最常使用的图形是Z比分数序列图和尤登图。

这些图能帮助组织者解释结果,而对于参加者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那些带有离群值的参加者,他们能够看到他们提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差异。

Z比分数序列图

将A.8中所举的例子制作Z比分数序列图。图中按照大小的顺序显示出每个实验室的Z比分数(ZB和ZW),并标有实验室的编号,使每个实验室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它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较。

尤登图

尤登图是为二个样品的结果对而设计的。尤登图能显著地表示出实验室的系统偏差。是每个实验室的结果对,用黑点 ? 表示。图中的椭圆表示约为95%概率的置信区域,椭圆的中心为二个样品中位值的交点。

铅精矿中Cu 的分析尤登图

处于椭圆外的所有的点都标有相应的实验室编号。但要注意,这些点并不意味着都是离群。这是因为离群的标准(?Z?≥ 3)的置信水平约为99%,而椭圆是约95%的置信水平。

这意味着,如果数据中没有离群值,期望大约有5%的结果将在椭圆外。然而因为能力验证的数据通常包含一些离群值,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有超过5%的点在椭圆外。

尤登图中椭圆外的点,大体相当于那些Z比分数大于2或小于-2的值。因此,结果在椭圆之外但还不是离群值的实验室应当复查他们的结果。

尤登图的优点在于它们是真实数据的图示。在椭圆外的实验室能够看到它们的结果是怎样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室。

从尤登图可以说明:

(1) 含有明显系统误差的实验室(即实验室间变异)将在椭圆的右上象限或者在左下象限,

即两个样品的结果异常地高或低;

(2) 随机误差(即实验室内变异)明显高于其他参加者的实验室将处于椭圆外的左上或右

下象限,即一个样品的结果过高,而另一个则过低。

然而应注意,尤登图只是用来说明数据,并不用来准确评定实验室的结果(结果的评定仍由z比分数确定)。

A.7 实验室综合表

在最终报告中,对检测样品中每个检测特性都应有一份综合表。该表包含了参加者的所有结果,同时带有相关的统计量和Z比分数(见A.8例)。如必要,还包含了对实验室的说明。

A.8 举例

铅精矿中Cu的测定结果和统计处理

实验室代码铅精矿A

w Cu/%

铅精矿B

w Cu/%

S ZB D ZW方法代码

01 0.927 0.857 1.2615 -3.05§ 0.0495 0.35 Cu-1

03 0.952 0.886 1.2997 -0.68 0.0467 -0.12 Cu-1

04 0.977 0.888 1.3188 0.51 0.0629 2.58* Cu-1

05 0.995 0.921 1.3548 2.74* 0.0523 0.82 Cu-2

06 0.915 0.852 1.2495 -3.79§ 0.0445 -0.47 Cu-1

07 0.962 0.900 1.3166 0.37 0.0438 -0.59 Cu-2

08 0.966 0.891 1.3131 0.15 0.0530 0.93 Cu-1

09 0.950 0.889 1.3004 -0.63 0.0431 -0.71 Cu-1

10 0.969 0.901 1.3223 0.73 0.0481 0.11 Cu-1

11 0.949 0.904 1.3103 -0.02 0.0318 -2.58* Cu-1

12 0.961 0.890 1.3089 -0.11 0.0502 0.47 Cu-1

13 0.940 0.888 1.2926 -1.12 0.0368 -1.76 Cu-1

14 1.02 0.950 1.3930 5.11§ 0.0495 0.35 Cu-1

15 0.956 0.898 1.3110 0.02 0.0410 -1.06 Cu-1

17 0.960 0.912 1.3237 0.81 0.0339 -2.23* Cu-1

18 0.943 0.864 1.2777 -2.04* 0.0559 1.40 Cu-1

结果数16 16 16 16

中位值0.958 0.891 1.3106 0.0474

标准IQR0.0143 0.0106 0.016120.00603

稳健CV

1.49 1.19 1.23 1

2.72

(%)

最小值0.915 0.852 1.2495 0.0318

最大值 1.020 0.950 1.3930 0.0629

极差0.105 0.098 0.1435 0.0311

注:加§号的数值为离群值,即│Z│≥3;加*号的数值为可疑值,即2<│Z│<3。

附录B :

校准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处理方法

B.1 简介

本文件用于对校准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测量比对计划)结果的评定。

B.2 统计设计

对于校准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计划(也称为测量比对计划)结果的统计设计,采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n E 值来进行评价。

B.3 n E 比率

在测量比对计划中,使用n E 比率来评定某一实验室的每一个单独结果。按下式计算n E :

22REF

LAB

REF LAB n U

U

E x

x

+?

=

式中:x LAB -参加实验室的结果;

x

REF

-参考实验室的结果;

LAB U -参加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如是认可项目,即为认可的不确定度); REF U -参考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

LAB U 和REF U 的置信水平为95%。

对于一个结果,

可接受的一个n E 比率(也称E n 值)应在-1到+1之间,即 ?n E ?≤1(越接近零越好)。

在检测实验室间比对中,Z 比分数表明了实验室的测试接近给定值的程度。但在校准

实验室间的比对中, n E 值表明实验室是否是在参考值(给定值)的特定测量不确定度中。 n E 值并不表明哪个实验室的结果最接近参考值,它只表明其测量结果是否符合对实

验室要求的不确定度。因此,报告了小的不确定度的实验室,可能和在非常低水平(即较大的不确定度)上工作的实验室具有一个相似的n E 值。

在一系列相似的测量中,n E 值期望呈正态分布。所以当考虑 ?n E ? 明显大于1的结

果的时,应评价这个实验室出具的所有结果,观察是否存在一个系统偏离(例如E n 值始终

是正值或负值)。

下面是1伏 直流电压标准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实验室报出的不确定度和n E 比率列于表中。实验室4和6的结果被认为不满意。

1伏 DC

实验室 代码 实验室结果-参考值(μV)

U 95

(μV) E n

参考 0 1 1 -1 2 -0.45 2 2 2

0.89 3 -3 3 -0.95 4 2 1 1.41 5 0.5 1.5 0.28 6

-2.5

2

-1.12

B.4 测量不确定度

在E n 值中使用了由实验室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如果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大于其被

认可的不确定度,它应该作出解释。 B.5 图形显示

在最终报告中应有结果的图示及其相关的不确定度。以下面的图例显示了在B.3表中

的结果。每个参加实验室的值和参考值用黑色菱形 ◆表示。实验室值向上和向下延伸的线段代表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

1Volt DC

但需要注意,图形仅仅是一个数据的说明,可以宏观地比较所有实验室的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它们不代表对一个结果的最终评定(结果的评定由E n 值来确定)。

附录C:

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

C.1 引言

测量审核是能力验证活动的形式之一。测量审核是将充分表征和校准过的物品送至一个实验室进行检测或校准,然后将实验室的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室的能力。

本附录介绍几种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方式。对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除了按本指南4.3.1.4中的E n 值进行判定外,使用者应根据实验室、测量方法及测量物品的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方式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

C.2 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方式

1. 按n E 值评定

按下式计算n E 值: 22

REF

LAB

REF LAB n U

U

E x

x

+?

=

(1)

式中:x LAB -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x

REF

-被测物品的参考值;

LAB U -实验室获得认可的能力的扩展不确定度; REF U -参考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LAB U 和REF U 的置信水平为95%。

若n E ≤1,则判定实验室的结果为满意,否则判定为不满意。

利用n E 值评定测量结果是测量审核结果评定的基本方式,但前提是必须正确评定该实验室对该项测量的不确定度。如果实验室不能正确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则无法使用该方法。

2. 按临界值(CD 值)评定

当实验室对检测和测量的不确定度缺乏正确的评定,而用于该测量的标准方法提供有可靠的重复性标准偏差σr 和复现性标准偏差σR 时,可采用本方法对测量审核结果进行判定。

根据ISO5725-6,按下式计算CD 值:

()()??

??????=

n n r R CD 12

18.28.22

2

σσ (2) 实验室在重复条件下n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y 与参考值μ0

之差μ0

?y 小于临界值

CD 值,则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可以接受,实验时结果判定为满意结果,否则判定为不

满意结果。

3. 按专业标准方法规定评定

在n E 值及CD 值不可获得时,如相应专业标准规定了测试结果允许差,可按标准规定评定。

按下式计算Z 值:

Δ

?=

x

x

REF

LAB

Z

式中:x LAB -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x

REF

-被测物品的参考值;

Δ-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差。

若Z ≤1,则判定实验室的结果为满意,否则判定为不满意。

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

1. 工作目的 为了保证检测/鉴定数据的可靠性及结果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站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3. 工作职责 3.1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比对、能力验证计划。 3.2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比对能力验证的实施。 3.3 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负责比对、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 3.4 各部门技术主任负责对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3.5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比对、能力验证相关记录、报告等资料的保存和归档。 4. 工作程序 4.1 能力验证和比对工作计划的制定 4.1.1 能力验证和比对项目的选择 4.1.1.1 认可委公布的能力验证计划中本站可开展的项目; 4.1.1.2 省认证认可协会组织的实验室间验证比对。 4.1.1.3 对于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 4.1.1.4 新开展的项目; 4.1.1.5 曾经发生过质量事故或投诉的项目。 4.1.2 对一些无法参加能力验证的关键量,技术负责人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实验室间比对。 4.1.3 技术质量管理部根据以上要求和上年度的质控情况,制定年度《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 4.1.4 计划内容包含:能力验证或比对的项目、测试方法、组织方或参加试验室、负责和参加人员、技术要求、辅助资源、验证或比对结果的评价等。 4.1.5 《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技术质量管理部组织实施。

4.1.6 参加实验室的选择 4.1.6.1 能力验证选择认可委指定的组织方。 4.1.6.2 应在同类试验室中选择水平相当或较高的试验室作为比对的实验室。 4.1.6.3 比对既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如多边实验室参加则应指定一个主持试验室,其余实验室为参加实验室。 4.2 能力验证和比对工作计划的实施 4.2.1 技术质量管理部在获得能力验证计划和样品后,及时将样品交接给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技术主任,由技术主任按照其作业指导书要求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能力验证和比对实施方案》应包括实施时间、参加人员及职责、试验方案、试验过程控制要点、数据处理等内容。 4.2.2 对于实验室间比对,由技术主任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实施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判断指标)和相应比对作业指导书,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准备稳定的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由技术主任负责将比对作业指导书和样品一起交参比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 4.2.3 技术负责人随时协调解决能力验证或比对试验中出现的资源和技术问题。 4.3 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3.2 对于能力验证以组织者的报告为准,对于自行组织的比对试验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分析。 4.3.3 对于能力验证或比对试验不满意的结果,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主任和相关参加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填写《纠正措施记录表》,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4.3.4 对于不满意的项目应暂时停止使用认可标识,通过必要的验证如重新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等方式确认符合要求后重新启用认可标识。 4.3.5 技术负责人将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情况形成总结,输入管理评审,明确改进方向。 4.4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比对、能力验证相关记录、报告等资料的保存和归档。 5. 相关文件 5.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试验检测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 自测

第1题 在某次比对试验中,某机构出现z=2,该机构检测能力结果判别为 A.满意值 B.可疑值 C.离群值 D.错误值 答案:A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2题 实验室间比对传递标准应稳定可靠,比对线路可选择以下几种 A.圆环式 B.花瓣式 C.星形式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离群值的剔除方法有()等 A.格拉布斯法则 B.拉依达法则 C.狄克逊法则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4题 实验室比对的目的为以下几方面()等 A.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及监视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B.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 C.增强实验室客户的信心 D.评定实验室的等级 答案:A,B,C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5题 用于实验室比对的样品一般应具有以下特性 A.变异性 B.均匀性 C.稳定性 D.离散性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重复性测量条件是指 A.相同地点 B.相同程序 C.相同人 D.相同测量系统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均匀性检验在最终包装的样品中随机选择()份;稳定性检验随机选择()份 A.≥10 B.≥3 C.≥5 D.≥12 答案:A,B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8题 指定值的选择方法 A.配方法 B.有证参照值 C.参照值 D.公议值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9题 能力评定标准差可由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A.由规定值确定 B.由经验预期值确定 C.由精密度试验结果确定 D.由一轮能力验证计划所得数据确定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0题 能力评定标准差可以由以下方法确定 A.由规定值确定 B.由经验预期值确定 C.由一般模型确定 D.由精密度试验结果确定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1题 定性检测结果不能做实验室间比对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

环境监测站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

环境监测站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武山县环境监测站设备比对计划 参加单位: 武山县环境监测站水室 验证项目: 溶解氧测定 PH测定 验证方式: 本站实验室两台仪器的比对 ,溶解氧仪比对设备编号:WHJC-004\WHJC-021, ,PH比对设备编号:WHJC-002\WHJC-003, 时间安排: 2014年12月23日8:30—11:30 由水室配制比对样品 2014年12月23日14:30—17:00 由水室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 2014年12月23日17:00—18:00 由质量负责人审核结 果~总结分析~并存档参加人员: 丁刚峰 责任人意见: 签字: 日期: 武山县环境监测站人员比对计划 参加单位: 武山县环境监测站水室 验证项目:

电导率测定、挥发酚测定、总硬度测定 验证方式: 本站实验室的人员比对 时间安排: 2014年12月23日8:30—11:30 由水室配制比对样品 2014年12月23日14:30—17:00 由水室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2014年12月23日17:00—18:00 由质量负责人审核结 果~总结分析~并存档参加人员: 乔艳、王永东 责任人意见: 签字: 日期: 武山县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比对计划 参加单位: 天水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 武山县环境监测站实验室 验证项目: 氨氮测定 验证方式: 市县实验室比对结果 时间安排: 2014年12月23日8:30—11:30 由水室配制比对样品 2014年12月23日14:30—17:00 由水室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2014年12月23日17:00—18:00 由质量负责人审核结 果~总结分析~并存档参加人员:

比对和能力验证实施

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 一、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定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比对和能力验证 比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测量同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确定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判断该实验室量值传递的准确性的活动。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任何用于监视实验室能力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的活动称为能力验证活动。能力验证活动包括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能力验证计划是为保证实验室在特定检测、测量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将一个已校准具有参考值的样品寄送给实验室,将实验室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称为测量审核,该参考值通常由国家计量院提供。 (二)比对与能力验证的作用 比对测量活动能考察计量技术机构测量量值的一致程度、考察实验室计量标准的可靠程度,检查各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的检定准确度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比对也能够考察各实验室计量检定人员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国家计量院参加国际计量局和亚太区域计量组织组织实施的比对且测量结果在等效线以内,比对结果可以作为各国计量院互相承认校准及测量能力的技术基础,测量能力得到国际计量局认可,其校准和测试证书在米制公约成员国得到承认。 国家实验室按照政府协议参加双边或多边比对且结果满意,可以按协议条款在一定条件下互认证书。 国内比对的目的是加强对国家计量基、标准的监督管理,提高我国计量基、标准的水平,确保量值正确、一致、可靠。参加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比对且测量结果在等效线以内,比对结果可提供给各种认证、认可、考核评审,作为实验室能力的有效证明。 尤其,当无法向上一级计量标准溯源时,可以采用比对的方式,考察计量器具计量性能的量值一致性。

能力验证含义

能力验证 1.能力验证的作用和目的 (1)能力验证的作用 能力验证(定义)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为确保 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可为实验室提供评价其出具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证据,它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的校准/检测工作的能力,包括由实验室自身、实验室客户,以及认可或法定机构等其他机构进行的评价; ②通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外部措施,来补充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程序; ③这些活动也补充了由技术专家进行实验室现场评审的手段,而现场评审被认可或法定机构所经常采用; ④增加实验室客户对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就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而言,用户对其是否能够持续出具可靠数据的信任度是非常重要的。 (2)能力验证的目的 能力验证是确定实验室能力的实验室间比对,而开展这种比对活动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七点: ①确定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②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如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③确定新的检测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④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 ⑤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⑥确定某种方法的性能特征——通常称为协作试验; ⑦为参考物质(RMs)赋值,并评价它们在特定检测或测量程序中应用的适用性。 能力验证是为实现目的之①而进行的实验室间比对,即确定实验室的检测或测量能力。 但能力验证计划的运作也常为上面所列的其他目的提供信息。 2.能力验证计划的类型 为确定实验室在特定领域的检测、测量和校准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称 为能力验证计划。这一计划可覆盖某个特定类型的检测,或对某些特定的产品、项目或材 料的检测。显然,所涉及的能力验证技术,根据被测物品的性质、所用的方法和参加实验 室的数目,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大部分能力验证活动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将一个实验室 所得的结果,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验室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在某些计划中,参加实验室 之一可能具有控制、协调或参考的功能。最常用的能力验证计划有以下六种类型: (1)实验室间校准计划(测量比对计划) 校准计划所涉及的被测物品,是按顺序从一个参加实验室传送到下一个实验室,这类计划通常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被测物品的指定值(参考值) 由某个参考实验室提供,该实验室应尽量考虑由国家有关测量的最高权威机构(如国家计量院)承担; ②被测物品是按顺序传递给下一个参加实验室,在传递过程中应确保被测物品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在能力验证计划过程中对其进行校核,以保证特性及其指定值不发生明显变化;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一、目的 为了规范各级人员的综合能力考评标准,正确评价员工岗位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综合评价”的指导原则,确保各级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有效识别,为有效任用各级人员提供明确的判定依据,特制订本考评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产业公司全员岗位能力评价。 三、职责 (一)各部门直接负责人:负责按照此标准的要求对所辖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二)各二级机构负责人:负责按照此标准的要求对所辖员工或部门直接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三)公司领导:负责按此标准的要求对各二级机构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四)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月发放、回收评价表,与各评价人进行面谈,对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对得分进行统计与汇总,根据月度绩效考核结果及日常工作情况,有权提出质疑及评分的修订,避免做多错多,错多罚多的现象发生。 四、评价方法 (一)一般员工: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由各负责人对所辖部门人员进行评价,权重占100%。

(二)中高层管理人员: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由各负责人对所辖部门人员进行评价,权重占70%;每月由人力资源部不固定进行分配,由其他部门进行评价,权重占30%。 五、评价要求 各评价人要对被评价人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认真阅读,公平、公正评价,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如发现营私舞弊或态度不端正现象,给予相应的评价处罚。 六、评价效用 本评价作为月度个人绩效考核及年终奖金分配凭据。 七、生效及解释 本标准自2014年9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西安大天产业公司 2014-8-18 附件 1、员工绩效评价表 2、一般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 3、技术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1808

1目的 为了确定分析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的能力,监控分析室的持续能力,识别分析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分析室与其他实验室间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适用于实验室认可机构安排进行的能力验证试验。 3权责 3.1实验室负责人主持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及对结果进行评价。 3.2实验室负责人制定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实施计划。 3.3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所涉及的本分析室岗位按照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要求,组织开展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3.4资料管理员负责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中有关资料的归档管理。 4定义 无 5作业 5.1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方式 5.1.1CNAS安排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对此类试验,本分析室均应积极主动参加, 如当时确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时,必须以书面形式申请暂不参加;如果没有提出暂 不参加申请或申请未被认可,不可无故拒绝参加。 5.1.2本分析室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5.1.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频次要求 5.1.3.1 实验室比对频次按“年度分析室品质管制活动计划”规定要求实施。 5.1.3.2 能力验证试验频次按“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和“CNAS-AL07能力验证领域 和频次表”文件要求执行实施。 5.2验证项目的选择 5.2.1实验室认可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项目。 5.2.2本分析室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质量、技术负责人共同商定,主 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客户投诉项目; ●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 ●新开展的检测项目;

●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项目; ●其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检测项目。 5.3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组织 5.3.1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由技术负责人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 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 5.3.2技术负责人编制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工作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项目; ●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安排; ●经费核算。 5.3.3外部实验室的选择 本分析室一般优先选择以下实验室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IEC 17025要求,并经有关组织认可的实验室(如通过 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项目应是该实验室经过认可的项目。 5.3.4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工作计划需经分析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5.4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实施 5.4.1实验室认可机构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实验室负责人领取样品后,将其发 给分析室分析检测。 5.4.2本站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由实验室负责人根据计划要求准备数份同样的 样品,一份作为检测任务下达给本分析室分析检测,其它分送给参加比对和能力验 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委托检测。 5.4.3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下达到分析室后,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5.4.4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检验人员在接到检测任务后,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 工作,包括检测环境的确认,仪器设备及有关消耗品的准备,检测过程的控制和检 验结果的记录等。 5.4.5检验人员完成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后,以化学分析报告的形式出具检验结果, 交实验室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总。 5.5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总结 5.5.1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分析室返回结果和外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或给定的参考值)进 行分析比较,写成分析报告,并将相关资料汇总后,组织分析评审会议,召集有关

试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区别

科学客观公正严谨 试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区别

试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区别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是检验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提高检测水平的重要手段。实验室应有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试验计划, 除了定期审核之外,实验室还要采取其他有效的校核方法来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不知道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区别怎么行?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对实验室的校准或检验工作进行判定。目的是为了实现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二者区别 1. 实验室间比对的解释 (1) 是指实验室以外的某机构; (2) 通过对各实验室发放同一批号质控物; (3) 在规定时间内测定,收集结果作出统计学分析; (4) 其目的是调查各参加实验室的工作质量,观察试验的准确性,比较各实验室的数据,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各实验室趋于一致。 2. 实验室间比对的作用 (1) 确定实验室进行特定测量的能力,以及对实验室进行持续监控

的能力; (2) 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3) 确定新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4) 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 (5) 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6) 确定某种方法的性能特征(常称协作试验); (7) 为某个参考物质赋值,并评价它们在特定测量程序中应用的适用性。 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可以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对于准确度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可从系统误差或过失误差方面查找原因,如测量前的仪器校准、恒定的环境误差、器皿洁净度、仪器异常等;对于精密度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可从随机误差方面查找原因,如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波动、仪器稳定性等。 3. 对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解释 (1) 能力验证是指认可机构为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 (2) 能力验证是为确定实验室进行特定测量能力而进行的室间比对,即仅为实现实验室间比对第一个目的而进行的; (3) 能力验证主要用于认可活动,当然也为上述其他目的提供信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湖北华源包装有限公司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为了通过适时开展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等质量控制活动,对检测质量及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监控,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或者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提供评价测量结果的可靠证据,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求,2011年我组织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留样再测、平行样测定、空白对照试验等进行人员和方法的比对。现将2011年的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如下: 一、质量控制方法: 1、外部质量控制 (1)接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督评审现场试验考核。 2、内部质量控制: (1)组织人员和方法比对; (2)开展检测过程平行样、空白试验; (3)抽查检测报告,考核平行样、空白试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二、质量控制内容和结果: 1、参加省技术质量计量认证监督物理数据鉴定考核,见表1 表1 物理数据鉴定考核记录 2、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产品卫生检测质量考核,见表2 表2 卫生检测鉴定考核结果

3、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见表3 表3 内部考核样品考核结果 4、平行样、空白试验。 抽查25份检测原始记录,其平行样的相结相差均符合相关检验方法的精确度要求,符合率100%,每批样品检测均做空白对照试验,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 5、2011年11月份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监督评审组的现场试验考核,共考核个样品(标本)10个项目。 三、讨论 1、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组织人员或方法比对在实验室内进行平行样的试验等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都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对于可溯源的物理分析和不可溯源的卫生检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都可提供评价其测量结果可靠性的证据,同时也可证实实验室比对和卫生检测质量考核活动,组织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通过考核平行样、空白试验等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质量控制规定的要求。 2、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对我司样品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司实验室3份考核样品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卫生测定考核,符合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技术要求,结果全部合格;组织开展考核样品复合强度、摩擦系数、热封强度,结果全部合格。证明我司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检测过程,基本满足《确保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的要求,表明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受控的、可信的、有效的。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职类:行政/生产供应类)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职类:行政/生产供应类 代码:4-2 行政类 定义 指从事行政、人事、后勤(含研发后勤、市场后勤、生产后勤)、投资、财务、供应等其他类似工作性质的非职务人员。 诚信约束力 协调沟通力 责任心 分析控制力 积极主动性 素质评价模型 协调沟通力 定义:在时限要求内组织相关人员按计划推进或参与工作,协调相关方克服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阻力,并及时传达信息,确保整个行动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对能力的要求: 1. 组织协调能力:能按计划有预见性地组织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克服过程障碍,及时向相关方反映问题并达成一致。 2. 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应面对面、邮件、报告等各种不沟通形式,及时、正确、客观的传达信息。 积极主动性 定义:以饱满的热情覆行工作职责、对待工作任务或临时事务。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予以协助。 对能力的要求: 1. 个性:善于交际,合作意识强。 2. 学习能力:不断地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学习借鉴书本或其他同行经验,主动地加以应用

改进工作。 责任心 定义:较强的时间观念、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重视问题并及时提供建议方案。 对能力的要求: 1. 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计划内完成任务。 2. 质量意识:较高标准自我要求,要有追求卓越的想法并努力实现。 3. 成本意识:思考更佳途径解决问题、减少开支。 4. 重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敢根据业务内外环境提出可供解决或改善的建议方案。 分析控制力 定义:坚持按制度规范、权限办事,确保业务受控;能对众多业务进行归纳、分析处理,改善工作。 对能力的要求: 1. 分析能力:善于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特别是善于运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能从分析中找出规律、或更优工作办法,优化现流程。 2. 控制能力:较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处理技巧。 诚信约束力 定义:随时随地以诚信开展业务,遵守公司制度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不让个人不良情绪反应影响自身工作和他人。 对能力的要求: 1. 正直: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态。能对现象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 2. 尊重个体:不分级别、不分文化等其他差异,对他人保持尊重与真诚。 3. 行为规范:遵守公司制度规定,不超越制度规定权限。不因个人情绪或其他想法而影响组织利益。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4. 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注意个人形象。

评语大全之员工业务能力评语

评语大全之员工业务能力评语

员工业务能力评语 【篇一:员工工作能力评语】 员工工作能力评语 1.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2.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3.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平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4.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新晋社会如此努力难能可贵。 5.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6.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 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7.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 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8.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9.该员工平时积极向上,不仅配合度较好,且平时工作表现也很努力,在工作时能以认真仔细负责的心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10.该员工平时工作仔细认真负责,不但执行力强,且工作配合度也好,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能主动协助其他同事工作,并且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11.该员工平时工作认真,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其他同事团结友爱,互助进取! 12.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13.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 14.该员工平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习。 15.该同事今年工作成绩进步大,工作认真,业务知识扎实,业绩发展迅速,工作

能力验证常见问题和解答第二版

附件:能力验证常见问题及解答 (第二版) 一、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中基本要求的相关问题 1.申请认可时,是否必须参加能力验证?参加能力验证的最低要求 是什么? 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3款规定“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合格评定机构初次申请认可的每个子领域应至少参加过1次能力验证且获得满意结果(申请认可之日前3年内参加的能力验证有效)。”扩大认可范围申请视同初次申请,故此要求适用于初次申请认可和扩大认可范围申请认可。 本条款中的子领域和频次要求见CNAS-AL07《CNAS 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CNAS-AL07中所规定的子领域中都有可获得的CNAS 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 2.合格评定机构涉及到多场所,如何参加能力验证? 对于多场所合格评定机构,每个场所视同单独的合格评定机构,应分别满足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6款的要求。 3.申请认可的项目,参加能力验证的有效期限如何计算? 申请认可之日前3年内参加的能力验证有效。(以结果报告时间为准)

4.申请认可的项目不在CNAS-AL07规定的能力验证子领域范围内, 怎么办? 初次/扩项申请认可的项目不在CNAS-AL07规定的子领域范围内,可不提交参加能力验证的材料。 5.获准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怎样满足能力验证的领域频次要求? 获准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必须根据CNAS-AL07中领域频次的要求参加能力验证(频次的计算参见问题“18.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频次如何计算?”),同时,参加能力验证要取得满意结果,若结果不满意,应按照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7款和4.2.8款规定,采取相关措施并验证措施为有效。 获准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还应参加CNAS指定的能力验证计划,如CNAS组织的专项计划。 6.机构搬家了,必须重新参加能力验证吗? 搬家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不一定要求额外参加能力验证活动;但如机构扩地点认可,必须提供新地点的PT经历证明。 7.合格评定机构刚参加完测量审核,是否有必要参加同项目的能力 验证计划? 合格评定机构在满足领域频次要求的前提下自行决定,但获准

实验室能力验证的一份结果报告

实验室能力验证的一份结果报告 信息产业部信息传输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朱荣华 程万茂 [摘 要]本文通过一次实验室间的测量比对,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给出能力的验证的结果报告。 [关键词]能力验证,测量比对,衰减,回波损耗,测量不确定度,比对分析 1前言 能力验证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它可用于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在评价和保障实验室能力的各种措施中,能力验证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广泛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持续地开展能力验证,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为科研工作以及政府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信息。我国目前的能力验证活动大多是由专业认可机构组织实施的,而这些能力验证较多关注的是与国计民生或是安全健康等领域相关的实验室,针对相对而言纯技术领域的专业实验室的能力验证活动较少。为此,笔者所在实验室联合了其他几个专业实验室组织了一次能力验证活动,按照能力验证的要求实施了整个过程,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给出能力验证的结果报告。笔者希望通过此文,与其他同行交流一些实验室间测量比对的经验,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实施方案 2.1 比对(能力验证)项目:用Anritsu 37269/37347测量射频同轴电缆的衰减及回波损耗。 2.2 参加实验室:二十三所、航天808所、计量测试院。 2.3 比对样品:SFF-50-2 同轴电缆 2.4 比对依据:GB/T 1548 3.1-1999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 第一部分 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 GB/T 15483.2-1999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 第一部分 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 2.5 比对参数:衰减及回波损耗 2.6 比对时间:2002年11月6日 2.7 比对测试方框图 被测电缆负载 被测电缆 (a) 衰减测量 (b) 回波损耗测量 图1. 比对测试方框图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

湖北华源包装有限公司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为了通过适时开展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等质量控制活动,对检测质量及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监控,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或者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提供评价测量结果的可靠证据,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求,2011年我组织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留样再测、平行样测定、空白对照试验等进行人员和方法的比对。现将2011年的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如下: 一、质量控制方法: 1、外部质量控制 (1)接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督评审现场试验考核。 2、内部质量控制: (1)组织人员和方法比对; (2)开展检测过程平行样、空白试验; (3)抽查检测报告,考核平行样、空白试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二、质量控制内容和结果: 1、参加省技术质量计量认证监督物理数据鉴定考核,见表1 表1 物理数据鉴定考核记录 2、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产品卫生检测质量考核,见表2 3、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见表3 表3 内部考核样品考核结果

4、平行样、空白试验。 抽查25份检测原始记录,其平行样的相结相差均符合相关检验方法的精确度要求,符合率100%,每批样品检测均做空白对照试验,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 5、2011年11月份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监督评审组的现场试验考核,共考核个样品(标本)10个项目。 三、讨论 1、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组织人员或方法比对在实验室内进行平行样的试验等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都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对于可溯源的物理分析和不可溯源的卫生检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都可提供评价其测量结果可靠性的证据,同时也可证实实验室比对和卫生检测质量考核活动,组织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通过考核平行样、空白试验等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质量控制规定的要求。 2、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对我司样品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司实验室3份考核样品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卫生测定考核,符合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技术要求,结果全部合格;组织开展考核样品复合强度、摩擦系数、热封强度,结果全部合格。证明我司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检测过程,基本满足《确保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的要求,表明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受控的、可信的、有效的。 四、建议 1、除定期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每年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要使每个检测人员都有机会参与,以提高检测人员检测技术质量。 2、除参加外部质量控制和组织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外,平时的检测质量控制要通过利用质量控制图来分析检测质量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湖北华源包装品管部实验室 2011年11月

人员能力、素质测评工具

人员能力、素质测评工具 知识或经验: 依据受教育的经历、个人的持续学习,既往的工作经历,对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或经验进行比照,各种知识和经验的内涵描述如下,在进行面试或笔试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行业知识 雇员从事自身职业所具备的某一行业的知识或特殊技能,如制造业、金融保险业、零售业、运输业等。 专业知识 学自教育和经验的为顺利完成某一特定工作的特殊知识,如专业技术知识、商务知识、市场知识等。 电脑知识 将电脑熟练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作环境的知识,如交流系统、数据应用等。 语言知识 对加强各种商务交流的外语的掌握。 一般经营管理方法及工具 程序分明地建立工作流程监控。能为工作流程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最佳的支持的具体工具和资源,如项目方法论、经营管理工具等。 商务经营管理知识 与各种各样公司都相关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运作的具体知识,如材料控制、财会支出、人事管理等。 各种经验的内涵描述如下。 经验是在一定时期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获得的。 项目经验 项目经验是通过参与某项目组的工作而获得的。通常项目组是为了改进某项具体工作或业务流程而特地组建的临时工作团队。 项目管理经验 项目管理经验是指对项目组的组建、领导和对项目的实施经验。 销售经验

销售经验是通过从事产品、系统或服务的销售工作而获得的。它包括市场、广告、客户调研、客户服务及业务寻访等各方面的经验。 管理经验 管理经验是通过承担管理职责而获得的。它包括业务流程的发起、控制、监督,管理决策以及如何影响或实施管理决策的经验。 领导经验 领导经验是通过承担对下属的责任而获得的。 跨文化工作经验 跨文化工作经验是通过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组织接触、协作,进行业务活动,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生活和工作而获得的。 专业技术或技能: 主要以实际的工作经验为依托,辅以笔试、专业测试进行判断。 动机、态度或行为模式: 具有内隐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探知表象之后的本质。可通过特殊的面试设计,对这几项进行了解,关键是应聘者内在的价值观不能与企业的价值体系有根本冲突。 关键素质 素质评估项目 1.分析能力1.愿意对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 2.能很容易地发现他人意见中的误差或错误; 3.在收集信息时能把“假定”与“客观事实”区分开; 4.能够找出全部相关的信息——不仅仅是出现在面前的那些;5.能够寻找搜集的信息中的缺陷; 6.能够把信息分成具有相似质量或属性的组。 2.预期/前瞻性思维1.能够花时间对将来进行预测; 2.能保持广泛的阅读和倾听的兴趣,以便了解不同的想法;3.能全面考虑所有主要的行动和决策对未来的影响; 4.能够建立各种有用的倾听渠道来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5.能够开发应变计划; 6.能够思考“还能以其他什么样方式完成这件事”。 3.关注细节1.能够为确保准确性而对工作进行双重检查; 2.能够在提供资料和信息之前先对它们进行核实; 3.能够仔细对书面工作进行检查,保证不遗留任何错误;4.能对行动的结果进行详细考虑; 5.能发现工作中的误差、错误、疏忽; 6.能请其他人对书面工作进行检查或评论。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docx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整改报告 检测项目:塑料中的BDE-209 实验室代码: 单位负责人: (签字) 整改日期: 化学分析室 二零一六年X月 存在可疑/有问题结果的整改要求说明 依据本次能力验证方案的相关规定:对于有指标出现存在可疑/有问题的实验室,要求其提交相应的原因分析报告,查找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2、就因素进行排查 3、提出改进措施:如仪器核查、人员核查、人员再培训 4、组织实施的情况说明 5、整改结果和今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开展一次内审,审核的重点为可疑结果涉及

的要素。 整改完成后实验室应形成原因分析报告,提交本次能力验证组织单位专家组,对整改内容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确认。原因分析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不符合事实的描述; 2、最根本原因分析及相关证据; 3、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相关证据; 4、对已发出报告的影响及证据。 原因分析报告中还应酌情提供以下证据: 1、质量记录:不符合工作控制记录、纠正措施记录、预防措施记录、人员培训纪录、修改的体系文件等; 2、技术记录:原始记录、验证记录等。 一、能力验证检测结果 1、实验室代码:XXX 2、检测项目:塑料中多溴二苯醚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BDE-209) 3、检测依据:IEC62321.6-2015 4、实验条件: 仪器型号色谱柱型号萃取方式试剂定容 GC-MS(QP2010plus)DB-5HT索氏萃取法丙酮/正己烷(1:1)100ml

5、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实验室结果 BDE-209/(mg/kg)ZBZW评价结果 143854-2.02.5可疑/有问题 741459 二、检测结果可疑原因分析: 实验室对此次能力验证结果中期报告中的两组数据检测结果”可疑/不满意”原因情况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基础环节进行了详细而认真的查找和分析,初步认定为两个可疑原因。 1、检测人员为配合完成公司内部的检测任务,在使用仪器三个月后并没有及时对仪器GCMS逐一进行详细和细致的检查和排除,如:GCMS仪器使用中的垫片、进样系统中的内衬管、GC中的色谱柱等与之相关而能够对测量结果引起误差的配件进行维护与保养,虽在做能力验证的时候有初步对部分配件进行检查和更换更新,但因需配合内部的检测任务和即将面对的体系外审,都促使检测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关机做色谱柱的维护保养(保养方式:切掉一小段色谱柱以清除不挥发性残留物、隔垫碎屑和密封圈碎片,否则,有可能导致样品吸收,降低样品回收率),而在整改过程中重新进行了细致排查发现,也证明了此分析思路的准确性,因色谱柱(DB-5HT)未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而导致了数据结果出现偏差,而整改后利用质控样品进行数据验证的过程中,均未发现有明显数据差异。说明了检测人员对于此次的能力验证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仪器部分环节进行检测和维护,使仪器保持最佳的测试状态,确保出具数据的准确性。 2、由于实验室人员要应对即将到来的CNAS17025体系外审,审核时间为2016年8月6日和2016年8月7日,因此在完成能力验证样品的时候(时间为2016年7月27日)因检测时间过于紧张,且无更多的时间做比对和复检,在数据审核的时已初步对样品编号为74号样品两组数据怀有可疑,但因时间紧迫,未认真查找原因,仓促汇总并递交上报了结果,这说明了负责人在进行数据审核验证时责任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纠正措施计划: 针对本次验证活动中出现的不符合项所提出的纠正措施计划: 1、实验室积极按要求重新参加能力验证补测,对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再次评估和确认;同时按照内部质控计划进行数据核查和严格评估。 2、召开会议,针对这次能力验证“可疑/不符合”事件中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对检测人员和品质数据审核人员开展责任心培训和教育,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找出是否有不符合管理要求的行为。 3、对本次所使用的仪器含辅助的设备进行逐一核查维护保养是否到位,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保养的仪器且已即将到报废年限的设备,可提前评估进行更换和报废处理,及时补充并保证检测质量控制的最佳状态。 4、将此次能力验证所剩样品再一次进行测定和验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5、在参加能力验证补测工作之前,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检测人员进行学习整改。 6、平行展开实验室所有仪器维护保养的核查和关键性配件的检查是否符合仪器维护保养使用频率,使实验室现有仪器保持最佳的测试状态。同时加强维护与保养意识。 四、技术负责人评价: 针对对2016年7月年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活动中,塑料中多溴二苯醚(BDE-209)的测试结果偏小(Z值为-2.0)。实验室通过学习整改,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样品材料这五方面进行了详细认真的复查,从中找出了出现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整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