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1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1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1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1

发育迟缓儿童的手功能训练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发育迟缓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发育迟缓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发育迟缓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发育迟缓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发育迟缓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发育迟缓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发育迟缓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发育迟缓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发育迟缓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发育迟缓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发育迟缓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发育迟缓康复师做、发育迟缓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发育迟缓儿童自己做。可锻炼发育迟缓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发育迟缓康复指导师或发育迟缓父母和发育迟缓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发育迟缓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发育迟缓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发育迟缓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发育迟缓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发育迟缓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发育迟缓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发育迟缓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发育迟缓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发育迟缓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发育迟缓父母或发育迟缓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

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发育迟缓幼儿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发育迟缓幼儿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6. 拧旋训练

如拿一些螺丝让发育迟缓幼儿拧紧或放松,或者拿一些用过的瓶子让他们拧紧或旋开瓶盖。

7. 拨算盘训练

拿一算盘,让发育迟缓幼儿用手把算珠拨上拨下,既要一个个地拨,又可同时拨动几个或一排、几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拨,又可用两手同时在算盘上拨动。拨动时,算盘珠碰撞时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使他们乐意用手去拨,效果也很好。

8. 插孔训练

用一较长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条,在上面钻上一些在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上筷子,小的能插上吸管)。开始让婴幼儿先用筷子、蘸笔管等向大孔中插,继而练习能把吸管插到小孔中去。

9.揉面训练

准备一些面粉、水和盆子,和婴幼儿一起在盆中把水和面粉掺合成粘土状。面揉好后,可以里面加一些红色添加剂,指导他们用手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狗、小人等。

二、对4、5岁及大龄发育迟缓儿童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折纸训练

这是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的技巧、手灵活性的很好的办法之一。在刚练习折纸时,发育迟缓儿童由于手指的软弱无力,手指不听使,动作不灵活,对此教师不要着急,慢慢地教他们一步一步去折。最好是教师折一步,然后再让幼儿模仿折,每次只教一个步骤。当他们每一步都学会,教师可从头至尾把几个步骤连起来折成一件成品。折纸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幼儿智力残疾的程度以及每个幼儿所完成的情况而定。

2.画线练习

教幼儿画线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刚开始幼儿往往不会握笔,发育迟缓康复治疗师或发育迟缓父母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拿笔姿势。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随便乱画,只要能画上道道就行,克服其害怕写、画的心理,进一步教幼儿画点、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当幼儿具备了控制手指动作的能力后,再教他们学画图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已画好的直线上用与原直线不同颜色的笔去描,如原先是用蓝色笔画的,让发育迟缓幼儿用红色笔在上面描。

(2)让发育迟缓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虚线(垂直线、水平线)上描。

(3)发育迟缓康复治疗师或发育迟缓父母用疏密不同的点画一些发育迟缓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桃子、苹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让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去连点成物体。

(4)画两条平行线,让发育迟缓孩子在已画好的限定线内画水平

线或垂直线。两条限定线的距离可由窄到宽。

(5)让发育迟缓患者听命令与发育迟缓康复治疗师或发育迟缓父母交替画线。如教师画一竖线或横线,让幼儿挨着画一条竖线或横线;教师画一竖线,让幼儿画一条水平线,或教师画一条水平线让幼儿画一条竖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双方交叉画线,如教师画一横线,让幼儿画交叉的斜线等。这样画线更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幼儿也更愿意与成人合作去画。

3.画圆形和弧形训练

做法如下:

(1)发育迟缓康复指导师画一个圆,让发育迟缓儿童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圆上描。

(2)发育迟缓康复治疗师用虚线画圆,让幼儿沿虚线画。

(3)教师用点画圆,让幼儿连点成圆。

(4)让幼儿与教师交替画圆。如教师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幼儿也画上一个圆;教师画一个大(小)圆,让幼儿画一个小(大)圆或者教师画一个大圆,让幼儿在大圆内画小圆,抑或教师画一个小圆,让幼儿在小圆外画大圆,用大圆去套小圆。

当儿童学会画圆后,再教他画弧线。弧线有大有小,初教时可把弧线画得大小点,幼儿容易辨认,也容易画,以后慢慢画短、画小。一边教幼儿画弧线,一边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比如说:“这条像小桥,小桥弯弯,跨河两边。”这样容易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画的积极性。方法如同画圆。

4.学画图形训练

当发育迟缓幼儿学会了画点、线、圆和弧形以后,即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后,要不失时机地教会他们学画图形。一开始所画图形不要太难,要尽量简单,如画太阳、月亮、饼干、牙刷、茶杯、钢笔、小刀等。以后根据发育迟缓幼儿所画情况适当加大图形的难度,如教画小动物、人、房子、桌子、凳子等。

在教幼儿学画图形时要尽可能地画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或用到的物体。如水果中的苹果、桃、梨、香蕉、西瓜等;蔬菜中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南瓜等;家具中的桌子、凳子、椅子、床等;动物中的狗、猫、鸡、鸭、鹅等;衣服中的褂子、裤子、鞋子、帽子、袜子、围巾等;炊具中的盆子、碗、勺子、汤匙、筷子、锅、刀等及其他的一些诸如茶杯、茶壶、茶碗、茶盘等等。这样,智力障碍儿童在画时就容易与其已有的心理表象产生共鸣,所以他们容易去想,乐意去做,并且画起来也形象逼真。同时,这也更进一步强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5.学写汉字练习

汉字的笔画复杂,其空间配置和结构也很不一致,因此,汉字笔画和结构的不同就为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的技巧提供了不同的内容。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横、竖、点、撇、捺组成,正如前所述,写“一”画“1”这本身就是训练手指技巧的很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汉字结构、搭配的不同,要求幼儿地写字时运用手指技巧的能力不同,汉字结构复杂的,要求控制手指的精确性更高。

在教发育迟缓患者写汉字时,最初可让他们去描红,但描红的模子一开始不可太小,应从大到小、循序渐进。汉字的难易程度、笔划多少也要视幼儿完成的情况而定,也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经验后,进一步指导幼儿把字写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开始教师可自行设计田字格,其规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后达到田字格本中的标准。

教师所教汉字最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简单物体的名称,如“米”、“瓜”等并配之以适当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充分给以“标记”。另外还可学写10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一、二、三、四、……十”以及自己的名字等。对于一些较难写的汉字可采取分步教学法进行。

6.剪纸训练

教智力障碍儿童用剪刀剪纸也是训练手的技巧、功能的很好方法。使用剪刀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剪刀的意义重大。同时,使用剪刀剪纸也是很好的视、动协调的过程,它需要眼与手指动作密切配合,才能剪出所需要的样子来。

在训练发育迟缓儿童剪纸前,最好先拿一些用塑料做成的玩具剪刀做合、开练习,即先学会使用剪刀的姿式和手指用力的大小等。在此基础上,用秃头(圆头)、刃较厚但能剪纸的剪刀来剪。为安全起见,切不可用过于尖利的剪刀。具体的剪纸方法如下:

(1)拿一厚薄适中的纸让幼儿用剪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去剪,

只要能把纸剪开或剪下来就行。

(2)在纸上画一横线或斜线,让幼儿沿线把纸剪开。这种剪法难度较前加大,幼儿的手指不太听使,剪时往往偏离画线。对此教师或父母不要指责他们,要耐心地教并鼓励他大胆去剪。

(3)老师或父母在纸上画一弧形或圆形,让幼儿沿线剪开。刚开始时,弧形或圆形不要太小,以后慢慢由大变小,循序渐进。

(4)在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勺子、筷子及其他一些小动物的大体轮廓图形或者在废旧画报上找一些简单图形让幼儿剪下来。

7. 拼图形练习

用较硬的纸或纸板,在上面用铅笔或钢笔画人或各种小动物的简单图形,然后分几个大的部分沿线剪开。拿这些被剪开、打乱了的图形让幼儿用双手去拼,以此来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除上述具体方法外,教师或家长还可指导智力障碍儿童(单手或双手)弹琴(脚踏风琴、钢琴、电子琴)等,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灵活性的作用。

3-6岁手部精细动作

3-6岁手部精细动作 1.有规律穿珠 教具准备:线、小珠各3颗(红、黄) 教学目的:练习穿珠,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教具操作过程(按红、黄、红、黄) 3. 请孩子有规律的穿珠 2.放线入瓶 教具准备:玻璃瓶一个(瓶口较小)、毛线一根1米左右 教学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教师站立一只手拿毛线将毛线对准瓶都放如瓶中。 3. 请孩子来操作 3.苹果 教具准备:红色、绿色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将红色橡皮泥“团”圆形,绿色制作叶子,粘贴在一块成一个苹果。 3. 请孩子来操作 4.切橡皮泥 教具准备:木刀、砧板、橡皮泥

教学目的:练习“缝”的动作,提高生活自理,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及“切”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5.捧米 教具准备:米若干、2个盛米容器 教学目的:练习“捧”的动作,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双手“捧”的动作 2. 展示将米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 3. 请孩子来操作 6.剪纸条 教具准备:剪刀、纸条 教学目的:练习“剪”的动作,训练三指的灵活性及双手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剪”纸条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7.剥大蒜 教具准备:大蒜若干、小碟两个 教学目的:练习“剥”的动作,加大剥的难度。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剥”大蒜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8.弹纸团 教具准备:彩色纸团5种 教学目的:练习“弹指”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灵活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食指、大拇指弹珠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9.二指夹弹珠 教具准备:弹珠5颗 教学目的:练习使用二指夹物,训练二指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食指、中、指(做小白兔样) 2. 展示二指“夹”弹珠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10.蜗牛 教具准备: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再“卷”成蜗牛状,加上触角,成蜗牛。 3. 请孩子来操作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 训练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技能或智力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多由脑损伤引起。 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功能落后,表现为4个月头部不稳,5个月不会翻身,不能伸手抓物,7个月不会坐,1岁不会爬;肌张力异常,如身体发软或发硬及自发运动减少,身体不自主扭转,角弓反张,姿势异常;对外界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头围异常,斜视,眼球震颤等。 头部控制是小儿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粗大运动,儿童在完成各种姿势时都是以头部控制为先行的,不能控制头部的儿童是难以完成其他动作的,因此,头部控制对于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等高级运动功能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浅谈头部控制的康复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的目的: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的完成及躯干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稳定的头部控制需满足的条件:脊柱的对称性伸张,体轴回旋,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的建立,拥抱反射消失等。 阻碍头部控制的常见因素: 颈部肌肉肌力不足,角弓反张,异常姿势反射,颈直立反射未能建立,肘支撑的不能完成,躯干回旋障碍等。 竖头的康复训练: 一、抑制头颈背屈,左右不对称,促头立直。 1.仰卧位抱球姿势训练:患儿仰卧,握其双肩,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2.坐位抱球姿势训练:取坐位,背靠治疗师胸前,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3.仰卧位拉起头抗重力训练:患儿仰卧,治疗师坐于其对面拉住其腕部,将患儿拉至体轴与水平面呈45°时停止片刻,诱导患儿主动收缩上肢使肘关节90°屈曲,保持头部直立位。 4.坐位头部抗重力训练:取坐位,抓住患儿的双肩。缓慢向后倾倒患儿身体,使其骨盆后倾。诱导患儿头部向直立方向的调节。 5.滚桶上坐位头抗重力训练:患儿骑坐于滚桶上,将滚桶前方垫高,形成以个约30°的斜坡,治疗师坐起后方,帮助支撑其双上肢,利用滚桶的倾斜,将自发诱导患儿头部的竖直及脊柱伸展。 二、调节腰背部肌张力,提高肌力 1.侧卧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取侧卧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2.坐位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坐位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3.滚桶刺激腰骶部训练:患儿仰卧于滚桶上,治疗师通过加压旋转等手法加强对脊柱深部感受器的刺激,促进相关肌群的收缩。 三、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1.手口眼协调模式的训练:患儿仰卧位,诱导患儿双手抓住双脚进行感触,促进其手、口、眼运动的协调性。 2.手,肘支撑训练:患儿俯卧,辅助其手,肘支撑,诱导其头部的左右回旋。 球上肘支撑训练:治疗师固定其爽下肢,前后滚动bobath球,促其主动抬头及上肢保护性伸展的出现。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发育!教学内容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发育!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 发育! ▲ Training【爸妈营说】本文是爸妈营【训练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训练” 可查看56篇【训练专题】好文 公众号:神奇麻麻在哪里(sqmmznl)经常看文章的妈妈都知道,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是我特别在乎的一个发展领域,因为手是大脑的办事处,就像日本著名儿科医生稻垣武说的,“积极使用双手使手指的触觉变得敏锐,是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刺激”。 而且,手指的发展对宝宝的成长也是极为重要的,用勺子、扣纽扣、写字、画画、弹钢琴…...几乎是每一项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高级的手部精细运动技能。 这也是我这周推荐磁力片和水魔力画笔的原因! 那到底该怎么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呢?是不是让宝宝多动手就可以了?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技能主要分两大块:手和手指的运动,比如捏、握、拧、撕、推、抓、刮、拨、拍、摇等 手眼协调能力

也就是说,要促进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就要多做手和手指的运动、多进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所以,我特别给大家整理了这份亲子游戏攻略,帮助不同月龄段宝宝进行有针对性的手部精细动作技能锻炼。 3-6个月的宝宝从第三个月起,宝宝就知道怎么使用手和手指了,而不是只会反射性地握住你放在他手心的东西,他第一次尝试着伸开手掌、手心向下去抓玩具,碰到玩具之后还知道通过手指向手心弯曲来抓握住玩具,但因为手指还不够灵活,只能抓一些比较大而轻的玩具,甚至有时候还因为估错距离而错过玩具。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游戏重点是加强手部力量、手眼协调能力。 1)推倒游戏道具:你、积木/扭扭乐之类可以搭建的玩具宝宝这时候还没办法搭建个东西出来,但如果你搭好了,让他去推倒是很OK 的。这个游戏听起来很简单,甚至妈妈们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但事实上,它既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增加宝宝的成就感还能培养他的幽默感。推倒三块积木和推翻一个塑料杯、一本书所需要的技能是不一样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各自有不同的重量和特性,需要不同的角度、力道来实现推到,这对手部力量、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这种“我一推,它就倒“的行为,让宝宝有一种” 我可以掌控世界、我很强大“的感觉,可以平衡他不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出去

儿童神经康复科简介

儿童神经康复科简介 天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成立于2009年,是陇东南地区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儿童神经康复的专业科室科室现有床位42张,科室共有医务人员30余人,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康复医师3名、功能训练师8人、作业治疗师2人、语言治疗师1人、推拿师2人、针灸治疗师1人、其余护理人员10余人,每个人都有从事相关专业的资质并且从业地点均为我院(后面附相关执业证书、专业证书、培训证书等)。儿童神经康复科是我院重点建设的医疗保健专科,担负着我市小儿脑病、脑瘫的诊疗与康复训练任务。科室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脑循环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肌兴奋仪、高压氧舱等治疗设备,并配有一整套针对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运动障碍、脑瘫的治疗训练及康复器械。开展小儿脑瘫、脑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积水、癫痫、智力低下、脑炎、脑膜炎后遗症恢复期和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训练。 儿童神经康复科自从从2009年成立开科到现在收住病人3000余人,病种有脑瘫、智障、脑发育不良、中枢协调障碍、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孤独症等,治疗好转率达到99%以上,得到了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直好评和肯定。现科室每月住院人数40余人,对于这些患儿开展的治疗项目有: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康复治疗、推拿按摩、中医理疗、针灸、电针、穴位注射治疗、高压氧治疗等等。下面对开展的各个项目做逐一介绍 1、功能训练:

使小儿脑瘫患儿能够享受正常的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小儿脑瘫患儿正常的运动发育和精神神经发育、防止小儿脑瘫患儿畸形的固定、抑制小儿脑瘫患儿异常的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及小脑前庭系统功能,能较快的站立行走起来而且姿势协调、改进大脑神经功能:包括视听、平衡、语言、咀嚼、吞咽、颈肩部活动等、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阻断其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2、作业疗法: 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身体、精神、发育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训练,使其生活、学习、劳动能力得以恢复、改善、增强,并帮助其重返社会的一种治疗方法。脑瘫的作业治疗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以感觉、运动、认知和心理技巧为基础,针对患儿在自理、游戏、上学三个方面的功能表现进行训练,以解决生活、学习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难,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因此,脑瘫的作业治疗领域相当广泛,包括姿势控制的发育,手功能的发育、移动、感觉统合、感知与认知、心理和情感,进食和口运动功能、自理和独立性、书写、游戏等方面。 3、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一定的操作要求和动作技巧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如肌肉、穴位、经络)从而实现治疗小儿疾病或保健目的的方法。小儿推拿目的:通过各种手法,刺激患儿的经络、腧穴、肌肉、关节和神经感受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协调阴阳之目的,同时可改善患儿肌肉营养及代

(完整版)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修订版)精选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技能或智力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多由脑损伤引起。 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功能落后,表现为4个月头部不稳,5个月不会翻身,不能伸手抓物,7个月不会坐,1岁不会爬;肌张力异常,如身体发软或发硬及自发运动减少,身体不自主扭转,角弓反张,姿势异常;对外界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头围异常,斜视,眼球震颤等。 头部控制是小儿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粗大运动,儿童在完成各种姿势时都是以头部控制为先行的,不能控制头部的儿童是难以完成其他动作的,因此,头部控制对于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等高级运动功能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浅谈头部控制的康复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的目的: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的完成及躯干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稳定的头部控制需满足的条件:脊柱的对称性伸张,体轴回旋,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的建立,拥抱反射消失等。 阻碍头部控制的常见因素: 颈部肌肉肌力不足,角弓反张,异常姿势反射,颈直立反射未能建立,肘支撑的不能完成,躯干回旋障碍等。 竖头的康复训练: 一、抑制头颈背屈,左右不对称,促头立直。 1.仰卧位抱球姿势训练:患儿仰卧,握其双肩,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2.坐位抱球姿势训练:取坐位,背靠治疗师胸前,使头部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性屈曲,似抱球状。 3.仰卧位拉起头抗重力训练:患儿仰卧,治疗师坐于其对面拉住其腕部,将患儿拉至体轴与水平面呈45°时停止片刻,诱导患儿主动收缩上肢使肘关节90°屈曲,保持头部直立位。 4.坐位头部抗重力训练:取坐位,抓住患儿的双肩。缓慢向后倾倒患儿身体,使其骨盆后倾。诱导患儿头部向直立方向的调节。 5.滚桶上坐位头抗重力训练:患儿骑坐于滚桶上,将滚桶前方垫高,形成以个约30°的斜坡,治疗师坐起后方,帮助支撑其双上肢,利用滚桶的倾斜,将自发诱导患儿头部的竖直及脊柱伸展。 二、调节腰背部肌张力,提高肌力 1.侧卧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取侧卧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2.坐位轴体回旋训练:患儿坐位位,治疗师一手置于其肩部,一手置于同侧髋部,协同用力,是患儿躯体进行扭转回旋运动。 3.滚桶刺激腰骶部训练:患儿仰卧于滚桶上,治疗师通过加压旋转等手法加强对脊柱深部感受器的刺激,促进相关肌群的收缩。 三、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1.手口眼协调模式的训练:患儿仰卧位,诱导患儿双手抓住双脚进行感触,促进其手、口、眼运动的协调性。 2.手,肘支撑训练:患儿俯卧,辅助其手,肘支撑,诱导其头部的左右回旋。 3.Bobath球上肘支撑训练:治疗师固定其爽下肢,前后滚动bobath球,促其主动抬头及上肢保护性伸展的出现。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个训对象:教师: 教学内容:感知红色 个训对象基本情况:女,9岁。唐氏综合征,典型的发育迟缓,右手是6指,手上操作比较迟钝。 她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运动障碍:身体协调能力差,上下楼梯时小心谨慎害怕摔倒,平衡性差。 2)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习惯于偏向一侧,有时候坐着会僵硬的摔倒。 3)智力障碍:智力低于一般儿童。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时常是说出重点词,但是不能连续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情绪波动大,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6)学业困难:学习能力差。 本堂课的设计缘由: 本课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线,贯穿注意力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由于孩子动手能力缺陷,所以本堂课除了知识技能要求之外还对孩子的精细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引入阶段以游戏带入,既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孩子引入课堂教学。本堂课要求语言能够简练,方便孩子理解。 训练目标: 1、通过“杯中寻物”和“串珠子”的游戏教学,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

2、认知表达红色,能按指令将物体分类,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3、感受个训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区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具准备: 两个塑料碗和动物小模型;大小各异的塑料珠子和绳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问好,请坐 二、注意力训练“杯中寻物”——找一找。 过渡:小朋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碗)学生跟说。碗能够干什么呀看看还有谁来了(出示:小人的模型)学生一起跟说。现在老师要把玩具藏在碗里,移动碗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三、按颜色分类 1、首先,在桌子上放好两个盒子,并拿出大小相同的红色和绿颜色(对比度大一些的颜色都可以)的雪花片(各3片)放到桌面上。这时,可以先把珠子在桌面上转一转、滚一滚或放到孩子身体上,跟她玩一下,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叫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对雪花片产生一定的兴趣。当她的目光在跟随时,我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边盒子里,再拿起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时,再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面的盒子里,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个过程要确定她的视觉是在跟随的,而且要同时告诉她“看,一样的颜色放到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个训对象:教师: 教学内容:感知红色 个训对象基本情况:女,9 岁。唐氏综合征,典型的发育迟缓,右手是 6 指,手上操作比较迟钝。 她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运动障碍:身体协调能力差,上下楼梯时小心谨慎害怕摔倒,平衡 性差。 2)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习惯于偏向一侧,有时候坐着会僵硬 的摔倒。 3)智力障碍:智力低于一般儿童。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时常是说出重点词,但是不能连续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情绪波动大,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6)学业困难:学习能力差。本堂课的设计缘由: 本课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线,贯穿注意力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由于孩子动手能力缺陷,所以本堂课除了知识技能要求之外还对孩子的精细动作 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引入阶段以游戏带入,既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同时 也能将孩子引入课堂教学。本堂课要求语言能够简练,方便孩子理解。 训练目标: 1 、通过“杯中寻物”和“串珠子”的游戏教学,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的 能力。 2、认知表达红色,能按指令将物体分类,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3、感受个训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区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具准备: 两个塑料碗和动物小模型;大小各异的塑料珠子和绳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问好,请坐 二、注意力训练“杯中寻物”找一找。 过渡:小朋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碗)学生跟说。碗能够干什么呀?看看还有谁来了?(出示:小人的模型)学生一起跟说。现在老师要把玩具藏在碗里,移动碗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三、按颜色分类 1、首先,在桌子上放好两个盒子,并拿出大小相同的红色和绿颜色(对比度大一些的颜色都可以)的雪花片(各3片)放到桌面上。这时,可以先把珠子在桌面上转一转、滚一滚或放到孩子身体上,跟她玩一下,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叫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对雪花片产生一定的兴趣。当她的目光在跟随时,我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边盒子里, 再拿起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时,再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放到左面的盒子里,红色的雪花片放到右边的盒子里(这个过程要确定她的视觉是在跟随的,而且要同时告诉她“看,一样的颜色放到一起”)。 做完这一步后,拿一个红色或绿色的雪花片给孩子,叫她去找一样的颜色放。如果她拿起雪花片后,有些犹豫或不太明白的情况下,可以辅助她一下(用一个眼神或手势提示一下,或拿着她的手把同种颜色的珠子放到一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手是人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人因具有灵巧的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它使我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因而获得其他动物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方式。人一生的生活及工作都离不开手,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这在婴幼儿智能发育中非常重要。通过手的运动,可使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智障儿童由于大脑损伤造成诸多问题,如精细动作发展不良、空间知觉不足、手眼协调能力差等,以至于长大后不能掌握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精细动作,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是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从小培养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将来的生活自理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手部精细动作指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它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动作。不像其他用于肌肉收缩的下行脊髓通路那样,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运动的信号并非源于脊髓顶部的脑干,而是源于脑

的最高的区域——皮层的条形区,这一区域横跨脑,有点像束发带,称为运动皮层。运动皮层直接向手指发送信号,控制手的精细运动。它还通过向脑干中四个运动通路中枢发送其他信号来对运动施加间接的影响,这些信号转而又使肌肉作适当的收缩。运动皮层的不同部分被分派来控制身体的不同部位。分派的关键是身体的那部分所要作运动的精细程度。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越大。由此可见,人脑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练习来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专家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思维敏捷、头脑聪明的孩子,就要经常使他的手指得到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皮质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从而使智能得以提高。因此,智障儿童可以通过精细动作训练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能够极大地改善和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材料 1.韦氏智力测试量表,建议儿童到医疗机构进行韦氏智力测试,以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 2.自行设计《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具体内容有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表。通过详细的调查,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的基本情况及精细动作的现有能力。

青岛市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中心 阳光语言矫正学校

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e16649290.html, 青岛市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中心 为了青岛市数万幼龄儿童的语言问题,青岛语言发育迟缓康复中心作为专业的语言康复特殊教育机构,打破传统工作模式,灵活机动的化整为零,专家、教师,走出办公室,走进校园,进行语言病理普查,同时进行语言障碍科普等公益活动,旨在唤醒社会和家庭对儿童语言障碍的预防意识。 很多父母都在孩子的语言发育苦恼,自家孩子说话“大舌头”、“奶声奶气”,甚至有些话只有父母才能听懂,而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现象。通过科普,大家都认识到,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男孩多于女孩。据科学统计,有约7%-10%学龄前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有的孩子刚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不但语言落后、发音不准,还存在多种语言障碍现象,有的小朋友把“大小”说成“踏小”,“小鸡”说成“小西”,发音中“d与t”“jqx”等多个发音相互替代而歪曲的现象很多。 语言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且后果不可预估,现在还只是对小朋友的沟通交流造成障碍,等再大一点,可能还会因此承受一些偏见,等到上小学后,语言障碍会成为学习的困难之一,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也会出问题,不管是哪方面的影响,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就是,不论如何,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说话交流,千万不要觉得说话这事儿能顺其自然,错过了对孩子的影响真的特别特别大! 家庭语言环境复杂,各种方言夹杂,孩子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发生此类障碍的孩子,还存在喂养方式的误区。”她说,比如4-5 岁的孩子还在吃烂巴饭,使用奶瓶喝水等,这都不利于孩子咀嚼功能,添加辅食的过程是孩子练习咀嚼能力的过程,咀嚼和语言发育密切相关;而6-7岁前是孩子语言发育最关键时期,语言是孩子学习和认识四周事物的重要媒介,语言能力是否正常,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整体发展。孩子话语不够流利,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低下,小到影响学习和社会交往,严重则被同学朋友孤立,最终导致自卑、自伤、伤害等异常行为。王如蜜提醒家长,孩子如说话含糊不清、在两岁时仍未说单字或在3岁时仍未能说简单的短句,便有语言障碍应尽快就医。 对语言发有迟缓的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是必要的,语言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其语言发育水干接近和达到同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前面已经谈到,儿童语言发育是由几个方面组成如语言交流态度,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表达,还有儿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学习能 力密切相文的这几义的基础性操作过程等,这几个方面缺不可。儿童的家庭养有环境与语言发育体的内容了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单纯依靠语言训练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而语盲训又必须在养育他的家庭环境当中得以体现与实践,这当然更离不开养音者的参与,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发育!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发 育! ▲ Training【爸妈营说】本文是爸妈营【训练专题】的一篇好 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训练” 可查看56篇【训练专题】好文 公众号:神奇麻麻在哪里(sqmmznl)经常看文章的妈妈都知道,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是我特别在乎的一个发展领域,因为手是大脑的办事处,就像日本著名儿科医生稻垣武说的,“积极使用双手使手指的触觉变得敏锐,是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刺激”。 而且,手指的发展对宝宝的成长也是极为重要的,用勺子、扣纽扣、写字、画画、弹钢琴…...几乎是每一项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高级的手部精细运动技能。 这也是我这周推荐磁力片和水魔力画笔的原因! 那到底该怎么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呢?是不是让宝宝 多动手就可以了?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技能主要分两大块:手和手指的运动,比如捏、握、拧、撕、推、抓、刮、拨、拍、摇等 手眼协调能力

也就是说,要促进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就要多做手和手指的运动、多进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所以,我特别给大家整理了这份亲子游戏攻略,帮助不同月龄段宝宝进行有针对性的手部精细动作技能锻炼。 3-6个月的宝宝从第三个月起,宝宝就知道怎么使用手和手指了,而不是只会反射性地握住你放在他手心的东西,他第一次尝试着伸开手掌、手心向下去抓玩具,碰到玩具之后还知道通过手指向手心弯曲来抓握住玩具,但因为手指还不够灵活,只能抓一些比较大而轻的玩具,甚至有时候还因为估错距离而错过玩具。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游戏重点是加强手部力量、手眼协调能力。1)推倒游戏道具:你、积木/扭扭乐之类可以搭建的玩具宝宝这时候还没办法搭建个东西出来,但如果你搭好了,让他去推倒是很OK的。这个游戏听起来很简单,甚至妈妈们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但事实上,它既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增加宝宝的成就感还能培养他的幽默感。推倒三块积木和推翻一个塑料杯、一本书所需要的技能是不一样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各自有不同的重量和特性,需要不同的角度、力道来实现推到,这对手部力量、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这种“我一推,它就倒“的行为,让宝宝有一种” 我可以掌控世界、我很强大“的感觉,可以平衡他不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出去玩、穿什么衣服等等所带来的无

运动发育迟缓的特征是什么影响运动发育迟缓的因素是什么

运动发育迟缓的特征是什么影响运动发育迟缓的因素是什么运动发育迟缓是儿童时期就已经出现的特征了,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在生活中不能只把重心放在事业上,还需要多多参与孩子的成长,早些发现孩子是否患有运动发育迟缓症状,那么运动发育迟缓的特征是什么?影响运动发育迟缓的因素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 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应注意重度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生。 2. 反映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头不稳定:如4个月的婴儿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立,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3. 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应注意脑瘫的发生。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应当注意智力低下的发生。 4. 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5. 固定姿势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脑损伤的存在。 6. 手握拳 如果4个月手还不能张开,或拇指不能内收,要注意偏瘫的可能。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要注意智力低下或脑瘫的可能性。 影响发育迟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家庭遗传因素 有些婴幼儿会有暂时性运动发育障碍或迟缓,家族中也有类似的病史,由遗传因素所致,原因尚不明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发育最终会达到正常。 2.环境因素 由于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缺乏运动及锻炼的机会,会造成运动发育落后,如1岁左右的孩子,父母没有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底过厚或者太薄了,影响其学习走路。 3.精神发育迟缓

0-3岁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0-3岁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内容安排2013年09月17日15:48:46 0-3岁早教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内容安排 1个月 1、准备一个摇铃或可以捏响的软塑料玩具,悬挂起来逗引他,训练宝贝的手部抓握能力。 2、妈咪可以将自己的食指,或一个拨浪鼓柄塞入宝贝的手中,锻炼宝贝抓握。 3、让宝宝玩儿自己的小手。 2个月 1、练习宝宝手的被动握持能力:父母要经常抚摸两个月的宝宝双手,促进宝宝握持反射。父母可以把哗啷棒儿的小棒放到宝宝的手心,宝宝就会马上抓住小棒,父母用手握住宝宝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也可以让宝宝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 2、练习宝宝的握持能力:父母可以把质地不同的旧手套洗干净,塞入泡沫塑料、棉花等,用松紧带吊在宝宝床上方,宝宝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父母帮助宝宝够握吊起来的手套。让宝宝的小手抓握毛线、橡皮或者皮手套等。还可以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以促进宝宝感知和触觉的发育。 3、练习宝宝看小手:两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小手、玩自己的小手,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家长不仅不能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帮助宝宝玩手,比如,手上系个红布条、带个能响的手镯等(注意手镯要结实,防止细小部件脱落被孩子误食,或划伤孩子)。一定不要给宝宝戴上手套。 3个月 1、这个月宝宝双手能够在胸前互相握住并且进行玩耍,家长要给宝宝更多够物抓握的机会。家长可以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悬吊带响的玩具,然后扶着宝宝的手去够取、抓握、拍打。悬吊的玩具可以是小气球、毛绒小动物、小动物、彩色手套、颜色鲜艳的小袜子等,质地应多样化,利于手部触觉训练。每日数次,每次3-5分钟。 2、这个月家长要训练宝宝抓握触摸的能力: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带柄的玩具或者大人的手指塞在宝宝的手掌中,使其抓握触摸,训练宝宝小手抓握触摸的能力。(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估与康复治疗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估与康复治疗 1、近来研究表明,( 5)岁以前是人类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期 2、儿童获得被动句的基础年龄是(2岁前) 3、儿童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的年龄是(1岁末) 4、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2岁时的表现是(尚不能说出一个有意义的词) 5、儿童获得被动句的基础年龄是(2岁前) 6、语言发育异常生理方面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 7、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6个月时的表现是(不能将头转向视线外的说话者) 8、儿童能理解110个名词和118个动作指令的年龄段是(1.5岁以内) 9、儿童的词汇量约增加到70个的年龄段是(1-1.5岁) 10、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12个月时的表现是(没有咿呀发音) 11、儿童比较句的初级阶段是在(2-2.5岁) 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最初是由哪国研制的(A、日本) 2、事物的符号阶段是哪个阶段() C、第3阶段 4、S-S法检查语言发育迟缓,在哪个阶段用图片检查单词~词句检查() D、3-2以上阶段 5、儿童形成事物基本概念的阶段是哪个阶段() B、第2阶段 1、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正式命名是在() D、1989年 2、能将某事物、事态用2-3个词组和连成句子表达是哪个阶段() D、第4阶段 3、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B、说话口吃 4、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不包括() C、家族疾病 5、儿童形成事物基本概念的阶段是哪个阶段() B、第2阶段 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试用年龄是在() D、1岁半-6岁半 2、S-S法检查语言发育迟缓,不可用图片检查的儿童,可用实物进行检查哪个阶段() C、3-1以下阶段 1、针对语言发育迟缓C群口部运动治疗的常见操作是() D、复杂运动训练、轮替运动训练 E、被动运动、主动运动 2、语言发育迟缓B群口部运动治疗原则是() B、借助口部运动的方式来实施物理性的干预和引导来提高其仿说与表达功能 3、语言发育迟缓B群的语言障碍特征是() B、词句理解尚可,数词表达可,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但语言模仿及自发表达困难 4、口部运动训练的器具分类不包括() B、主动运动类 5、语言发育迟缓过渡群口部运动治疗原则是() D、引导各种音素的出现与固化,帮助其把语言符号概念向言语功能升华 4、针对语言发育迟缓A群口部运动治疗的常见操作是()

手指精细动作潜能开发方法

通过手指精细动作能力训练开发大脑潜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平时如果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达到心灵手巧。三生命宝宝贝特别提醒父母一定要从婴儿出生起每天给孩子做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这主要包括手指操,手指头的按摩,不同月龄精细动作训练等多项内容。 近年来,人体活动中的手指运动对脑力的影响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据调查,长期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聪明者居多。研究还表明:习惯先用右手者,左脑更发达,称为优势半球,它管理高级神经活动部分,偏重于语言、逻辑和计算等智力活动;而右脑则以空间识别、几何图形、音乐等活动占优势。所以三生命宝宝贝建议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不要仅限于右手,而是左右手并用。 宝宝贝潜能开发近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对婴幼儿加强手的训练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一、两个月时,小手的动作并不受意识的支配,常常是胡乱摇动,碰到物体时可出现抓握反应。这时大人可以常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运河触动他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天可以这样“训练”3~5次。每天的手指操及手指的伸展按摩都必须坚持,这样坚持下来的孩子的手指往往都非常的灵活,早早就能拿东西玩了。同时三生命宝宝贝认为从中医角度来说,对手指的按摩和手指操还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对孩子每天最好的保健方式之一。因为孩子大部分的病都可以通过手指的按摩帮助解决。宝宝贝为会员提供的防感冒体质培育法中有每天的和指按摩,对预防孩子生病和促进大脑发育非常有帮助,大家一定要坚持每天做。 婴儿三、四个月以后,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引逗”其去抓、去握,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促进小手运动。三生命宝宝贝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跟着宝宝做东摸西碰玩百科的游戏了。在宝宝贝玩百科第二章有具体的要求:要求母亲在带着孩子做家庭五百种实物百科的同时,要注意调动手的感知,手指的参与。通过参与感知物品材质的不同,温度的变化,粗细及光滑度、软硬度等等,这些感知觉训练都是非常好的潜能开发方式。手的精细动作训练同样离不开每天生活能力培养,这个时候三生命宝宝贝提醒会员一定要给孩子自己抱奶瓶喝水。可以用双耳杯。 婴儿五、六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大人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数次,并让其自由地玩纸、翻书、双手撕纸,让孩子通过自己手指的运动使物体变形而体验到快乐。三生命宝宝贝提醒家长这个时候已经可以让孩子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如抱着奶瓶吃奶,抱着水瓶喝水等等。这个月龄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精细动作了。 婴儿七、八个月以后,开始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母指食指对捏也是孩子发声的一个标志性精细动作。由此可见手指的发精细动作能力对大脑的促进作

小儿语言障碍的的评定与康复

小儿语言障碍的的评定与康复 发表时间:2009-08-01 发表者:刘振寰 (访问人次:2890) 1. 儿童语言障碍的评价与诊断 1.1 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特点 1.1.1 失语症(aphasia):是言语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 1.1.2 运动性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引起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出现发声和构音不清等症状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 1.1.3 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指由于听力障碍引致的语言障碍。儿童一般在七岁左右言语即发育完成,可以称为获得言语,获得言语之后的听觉障碍的处理只是听力补偿问题,获得言语之前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所导致的言语障碍,不经听觉言语康复治疗,获得言语会很困难。 1.1.4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1.1.5 器质性构音障碍(deformity dysarthria):由于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称为器质性构音障碍,其代表为腭裂,可以通过手术来修补缺损,但部分患儿还会遗留有构音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以治愈或改善。 1.1.6 口吃(stutter):是言语的流畅性障碍。确切原因不清楚,部分儿童是在言语发育过程中不慎学习了口吃,或与遗传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重复说初始的单词或语音、拖音等。部分儿童可随着成长自愈。 1.1.7 发声障碍(dysphonia):是由于呼吸及喉头调节存在器质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于声带和喉的炎症、新生物及神经的功能失调。 1.1.8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dysarthria):指在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和形态异常等情况下,部分发音不清晰。通过训练这种障碍可以完全恢复。 1.2 评价方法 1.2.1 听力检查:可选择听觉行为反应检查(BOA)、条件探索听力反应检查(COR)、配景 听力检查(PS)、游戏听力检查(PA)、听力计检查法、听觉诱发脑干反应检查(ABR)。 1.2.2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PPVT):适用于2.5岁-18岁。 1.2.3 伊得诺斯心理语言能力测验(ITPA):适用于3岁-8岁11个月。 1.2.4 贝莉婴儿发育量表-智力量表:适用于0-3岁儿童。 1.2.5 韦氏学龄儿童智力检查修订版(WISC-R):适用于6-16岁,为智力检查,分为语言测验和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1.2.6 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岁-6.5岁。

精细动作训练手部活动的训练标准

精细动作训练手部活动的训练标准 一.手部关节的主动锻炼方法: (1)腕关节的背伸(仰向手背方向运动称为伸腕或背伸)背伸范围 35o-60o,掌屈(向手心方向运动称为屈腕,也叫掌屈)掌屈范围 50o-60o。 (2)桡偏(解剖位[1]向外展手腕,也叫桡偏)桡偏范围 25o-30o,尺偏(解剖位向内收手腕,也叫桡偏)尺偏范围30o-40o。 (3)前臂(肘与腕之间的部分)旋前(前臂由中立位[3]从前向内的旋转)范围80o-90o,旋后(前臂由中立位从前向外的旋转)范围80o-90o。(4)拇指掌指关节(拇指和手掌相互连接的部)的屈曲30°~40°,与伸展0°。 (5)掌指关节同时屈曲60o-90o、同时伸展20o。 (6)指间关节屈曲与伸展 <1>近节指间关节(靠近手掌心的指间关节)掌屈 90o伸直 0o <2>远节指间关节(远离手掌心的指间关节)掌屈 60o-90o伸直 0o (7)拇指外展40o和内收45o。

(8)拇指与其它指的对指。 二、手的康复治疗的方法标准: 1、手内部肌力练习:采用皮球及橡皮筋练习,可对指屈、伸肌进行训练,也可对所有手内部肌进行训练,练习时,尽量用力捏皮球或挑动橡皮筋网,维持10s。 (1)捏皮球练习 (2)橡皮筋练习 2、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1)治疗泥手锻炼。 ①粗大手对指锻炼:将治疗泥捏成一锥体形粘在平面上,将手指、拇指放入治疗泥,使手指在锥体上靠近。 ②粗大手指屈曲锻炼:将治疗泥放在手掌,屈曲手指成握拳状,使劲捏治疗泥。 ③单独手指屈曲锻炼。 ④单独分指对指锻炼。 ⑤指外展锻炼:将治疗泥环放在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之间,将手指伸展分开泥环。 ⑥粗大手指伸展锻炼:将手指和拇指放在对指位,将泥环放在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之间,向外伸展手指(伸展和外展)。将治疗泥扁盘按在桌上,保持手指伸展,并将治疗泥按薄。 ⑦保持手指呈伸展位,将治疗泥揉成一条卷。手指内收锻炼,将一片治疗泥置于两手指之间,将两手指靠拢。

特殊教育中3-6岁手部精细动作

手部精细动作 1.有规律穿珠 教具准备:线、小珠各3颗(红、黄) 教学目的:练习穿珠,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 1. 展示教具 2. 展示教具操作过程(按红、黄、红、黄) 3.请孩子有规律的穿珠 2.放线入瓶 教具准备:玻璃瓶一个(瓶口较小)、毛线一根1米左右 教学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教师站立一只手拿毛线将毛线对准瓶都放如瓶中。 3. 请孩子来操作 3.苹果 教具准备:红色、绿色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将红色橡皮泥“团”圆形,绿色制作叶子,粘贴在一块成一个苹果。 3. 请孩子来操作

4.切橡皮泥 教具准备:木刀、砧板、橡皮泥 教学目的:练习“缝”的动作,提高生活自理,手眼协调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及“切”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5.捧米 教具准备:米若干、2个盛米容器 教学目的:练习“捧”的动作,训练双手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双手“捧”的动作 2. 展示将米从一个容器中捧入另一个容器中 3. 请孩子来操作 6.剪纸条 教具准备:剪刀、纸条 教学目的:练习“剪”的动作,训练三指的灵活性及双手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剪”纸条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7.剥大蒜 教具准备:大蒜若干、小碟两个

教学目的:练习“剥”的动作,加大剥的难度。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剥”大蒜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8.弹纸团 教具准备:彩色纸团5种 教学目的:练习“弹指”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及灵活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食指、大拇指弹珠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9.二指夹弹珠 教具准备:弹珠5颗 教学目的:练习使用二指夹物,训练二指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食指、中、指(做小白兔样) 2. 展示二指“夹”弹珠的动作 3. 请孩子来操作 10.蜗牛 教具准备:橡皮泥若干 教学目的:提高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展示教具. 2. 展示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再“卷”成蜗牛状,加上触角,成蜗牛。 3. 请孩子来操作

宝宝早教精细动作训练

0-3岁早教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内容安排 1个月 1、准备一个摇铃或可以捏响的软塑料玩具,悬挂起来逗引他,训练宝贝的手部抓握能力。 2、妈咪可以将自己的食指,或一个拨浪鼓柄塞入宝贝的手中,锻炼宝贝抓握。 3、让宝宝玩儿自己的小手。 2个月 1、练习宝宝手的被动握持能力:父母要经常抚摸两个月的宝宝双手,促进宝宝握持反射。 父母可以把哗啷棒儿的小棒放到宝宝的手心,宝宝就会马上抓住小棒,父母用手握住宝宝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也可以让宝宝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 2、练习宝宝的握持能力:父母可以把质地不同的旧手套洗干净,塞入泡沫塑料、棉花等, 用松紧带吊在宝宝床上方,宝宝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父母帮助宝宝够握吊起来的手套。 让宝宝的小手抓握毛线、橡皮或者皮手套等。还可以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以促进宝宝感知和触觉的发育。 3、练习宝宝看小手:两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小手、玩自己的小手,这是宝宝心理 发展的必然阶段,家长不仅不能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帮助宝宝玩手,比如,手上系个红布条、带个能响的手镯等(注意手镯要结实,防止细小部件脱落被孩子误食,或划伤孩子)。一定不要给宝宝戴上手套。 3个月 1、这个月宝宝双手能够在胸前互相握住并且进行玩耍,家长要给宝宝更多够物抓握的机会。 家长可以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悬吊带响的玩具,然后扶着宝宝的手去够取、抓握、拍打。 悬吊的玩具可以是小气球、毛绒小动物、小动物、彩色手套、颜色鲜艳的小袜子等,质地应多样化,利于手部触觉训练。每日数次,每次3-5分钟。

2、这个月家长要训练宝宝抓握触摸的能力: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带柄的玩 具或者大人的手指塞在宝宝的手掌中,使其抓握触摸,训练宝宝小手抓握触摸的能力。 (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3、手部的运动要从两个月开始,家长必须经常让他锻炼手指。家长可以准备一些抓握的玩 具,如摇铃、能捏响的软塑料或者橡胶玩具。稍大时用皮筋把这些玩具挂在宝宝能够抓到的地方,以使他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宝宝会翻身以后,玩具就不要挂着玩了。 4个月 1、训练宝宝够取悬吊的玩具:家长先引导宝宝用手摸吊着的玩具,玩具会被推得更远。宝 宝再伸手,玩具又晃动起来。经过多次努力,宝宝最后会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把他抱住,并且会有非常开心的表情。大约要到5个月的时候宝宝才能用单手准确够物。 2、家长把宝宝抱到桌子前面,四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桌上放几种不同的玩具,让他练习抓 握。每次3-5分钟,家长要经常变换玩具,可以从大到小,反复让宝宝练习,并记录宝宝能准确抓握的次数。 5月 1、训练宝宝伸手抓握能力:把宝宝抱成坐着的姿势,在他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气球等物品, 物品可从大到小,练习让宝宝伸手抓住物品。刚开始训练时,物品要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慢慢的移到远一点的地方,让他伸手抓握,再给他第二个让他抓握。观察宝宝是否会把第一个物品传给另一只手。 2、训练宝宝手指运动能力:家长把一些带响的玩具(易于宝宝抓握,5个月的宝宝发育标 准)放在宝宝面前,首先让他发现,再引导他用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然后除继续训练他敲和摇的动作以外,还要训练宝宝做推、捡等动作,观察宝宝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 6个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