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教师用书:测量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师用书:测量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师用书:测量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师用书:测量长度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点。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下面具体介绍“我长高了”的测量活动。

教材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即测量身高、测量臂展、测量跨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这些测量活动,不但能够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测量工具实行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的理解,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在这里教材设计了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实行记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材还通过两个学生对话的情景(即一名学生从统计表中知道身高1米21厘米的有4

个人了,另一名学生打算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能够在课上完成,也能够在课外实行。

2.测量长度活动中所用的工具(如卷尺或皮尺)能够让有条件的学生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身高测量器。

3.测量长度:活动前,教师能够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臂伸开有多长?”“你跨一步有多长?”“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先实行估计,教师对于学生估计的结果先不予评判,只作为问题为活动的实行做好准备,以激发学生活动的动机。实行活动时,可分组实行,四人为一组。具体测量内容不一定完全照搬教科书上的几项,还能够适当增加一些学生需要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如测量讲台的长度,教室门口走廊的宽度,学生的胸围、裤长等等。

除测量身高需要教师参与外,其余项目均可由学生分组独立测量,教师只需做一些必要的说明。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测量的机会,应要求每组的四个学生轮流测量、记录,不能始终由一两个人测量。

统计知识可随着活动的实行逐步渗透。在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在黑板上画好表格。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根据测量的结果在表格中填写学生的名字,使学生看到统计表逐步制成的过程。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统计表,所以,也能够由学生来完成数据收集的任务。测量完成后,能够组织全班学生实行讨论、交流。例如,让大家说一说: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等等。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例如,在测量门窗时,尺子的首末端要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最好利用门或窗已有的线段实行测量;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学生的双臂要伸直、手指要伸平;在测量步长时,被测学生应该自然地走出一步,不能用力跨步,测量时,应同时选择左右脚的前端或后端,等等。对于测量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是多少厘米,如“李伟的身高是120厘米”,教师可提示学生说成是1米20厘米。

二下1 西师版 数学 二年级下教师用书

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与“万”,初步建立 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体系;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能用已学的计数单位数万以内的数。 2.认识千位与万位,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3.能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万以内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对较大数进行估计并能进行一定的推理,培养数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与万以内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5.能有效利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方法主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内容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同时,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认识万以上数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由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5个小节组成。 “数数”是建立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教科书首先通过回顾引出“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类推出“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得出计数单 位“千”与“万”。接着用图形和计数器两种方式表示“一、十、百、千、万”这5个计 8

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 数单位,引导学生发现和建立“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的概念。然后用 小棒和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突破“翻坎数”的难点;再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 突出数的组成这个重点;在数数中巩固计数单位,在数数中认识万以内的数。 “写数、读数”首先是通过类推认识千位和万位,建立初步的数位顺序。其次 是引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进行写数、读数,总结出“写、读数要从高位起”,加深对数 位的理解;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与读法,利用计数器形象、直观地突破这个难点,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与读法。然后介绍算盘的结构与记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算盘记数。 “大小比较”一是借助计数器形象、直观地比较四位数与三位数,得出位数不 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是借助计数器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得出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地往下比的方法。 “较大数的估计”是第1次介绍估计的思想,这对培养初步的数感及判断、 推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教科书首先利用实物图估计,初步感受“多一些” 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接着用数出1把或1小杯黄豆的大约粒数 的方法去估计1碗黄豆的粒数。最后用数学书的厚度去推测纸的厚度。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千位和万位,建立初步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写数、读数的基本方法。 对于数的认识来讲,数位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初步掌握了数位顺序,才能进行写数和读数,才利于比较数的大小,所以认识了千位和万位后,要引导学生构建起初步的数位顺序表。要准确地写、读万以内的数,必须牢固掌握写、读数的方法和中间、末尾的0的写、读规则。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写、读数中关于0的处理。 本单元学习了“千”“万”后就建立起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体系,它是数的认 识的基础,需要理解记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写、读数中关于0的处理难点:一是学生脑海里必须要有数位表,二是要掌握有关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写、读规则。 (三)单元教学建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和获得万以内数的知识,在操作活动中要引导学 9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 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1.这部分内容可用1 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 . 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 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 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如;学生说“ 1 面国旗、1 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 面国旗、1 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 面国旗、1 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 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 1”.10 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 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 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4分)。 1.1dm=()cm 1m=()dm。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或()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使用()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两指宽大约是2(),(2)黑板的长大约3()。(3)数学书的长度大约21(),(4)教室的长大约是()。(5)2m=()cm,50dm=()m,90cm=()dm。 4.在〇填上>、<或=。 1m〇10dm 2dm〇6cm 80cm〇1m 60dm〇6m 4×6○5×5 34-20○4×4 6○3×3 5+16○5×6 2+2○2×2 1米○50厘米+60厘米 5.根据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5+5=()×()=() 口诀:________________ 4+4+4+4=()╳()=() 口诀:________________ ⒍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四九三十六 ╳ = ╳ = ╳ = ╳ = ⒎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8.用尺子量一量下列图形、线段的长度填在括号内。 9. 填一填 二、口算(每个0.5分,共15分)。 3×5= 80-3= 30+49= 6×3= 99-4= 23+8= 4×3= 7+55= 3×1= 6×2= 4×6= 34-6= 5×5= 4×2= 4×5= 46-6= 6+5= 60-7= 6×5= 67-9= 18+7+9= 2×3+30= 60-15+7= 2+6+13= 5×6-6= 24+7-8= 6×6-9= 5×2+19= 三、连一连(5分,每线0.5分)。 三、看图列算式(每式3分,共12分)。 ?只 ?个 □×□=□(只) □×□+□=□(只) □×□=□(米)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30m 50m ( )cm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数一数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

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二、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

2019年人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教材妙解)

2019年人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教材妙解) 第一单元 单元妙解导航 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古诗二首》中编排了《村居》《咏柳》,这两首诗都与春天有关,《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共享,并可以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6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要求认识的字要能读准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音,认清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积累好词佳句,热爱春天,体会春天的美好。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文园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学会从书籍目录中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

5.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中汲取力量,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认识6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难点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文园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2课时 《找春天》2课时 《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1 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单元测试

二年级上数学测量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4×7= 9×3= 36+25= 2×9= 9×5= 7×2= 7×3= 4×6= 92﹣20= 3×6= 2×6= 6×8= 二、填一填。 1、从3刻度到8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2、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和()。 3、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4、一幢楼房高约20()一棵大树高约10()一支粉笔大约长7 ()明明身高约120()数学课本宽约18()学校的操场长300() 5、3米8厘米-8厘米=()米 5米=()厘米 1米90厘米=()厘米1米-50厘米=()厘米5米+35米=()米6、在○里填上“>”“<”“=” 100厘米○1米 39厘米○40厘米 2米○5厘米 78厘米○87厘米3米○20厘米 90-50○5×6 38厘米-8厘米○40厘米 35厘米+5厘米○4米三、用竖式计算。 58-46+20= 69-15+27= 38+43-19= 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米 2米20厘米 1米50厘米 90厘米 50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六、完成看图题。 1、熊猫已经跑了____米,离终点还有____米。 2、鸭子已经跑了___米,离终点还有_____米。 3、现在熊猫比猫慢_____米。 七、解决问题。 1、小红把两条长10米的绳子系在一起,每条绳子接头处用的长度相同,连接后,这条绳子长18米,接头处每条绳子各用去多长? 2、小明身高76厘米,爸爸身高178厘米,爸爸比小明高多少?(4分)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4篇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4篇 本文是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本班学生情况可以说有所了解。因此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有所顺利,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对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自己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去完成。现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如下: 一、业务素养 本期来,自己认真坚持业务理论学习,撰写业务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数篇,自己业务认识有了明显转变,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大大加强。我坚持听优质课,虚心向别的老师求教,以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们的经验,以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了学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反省工作得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时整改,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 二、教学工作 这学期,我坚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1、备课。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 2、上课。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师用书

一、位置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并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还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条横线与19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及地球上用经线与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还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例如,练习一中的第6题,联系图形的平移,让学生用数对确定图形平移后顶点所在的位置;第7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2018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2018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本班学生情况可以说有所了解。因此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有所顺利,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对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自己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去完成。现对自己的工作回顾 一、业务素养 本期来,自己认真坚持业务理论学习,撰写业务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数篇,自己业务认识有了明显转变,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大大加强。我坚持听优质课,虚心向别的老师求教,以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们的经验,以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了学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反省工作得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时整改,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 二、教学工作 这学期,我坚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1、备课。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 2、上课。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我也实行因材施教:对于较好的学生,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当面分析错因,当面订正之后,仍给优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倾听、提问、认真审题、书写、细心检查等学习习惯。 5、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研发和美课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侨乐小学的发展规划是打造和美侨乐,而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侨乐的教师也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研发和美课堂。下面结合数学科来谈谈如何创设和美的课堂。 1、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首先,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二,突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

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数一数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

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二、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xx单位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单元厘米的认识与测量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测量长度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测量长度测试题 一、填空。(84分) 1、1dm=()cm ; 1m=()dm; 1m=( )cm; 2m=()dm,50dm=()m,90cm=()dm。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或()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通常使用()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分米或厘米)。 教室的长大约是8()。一根跳绳长3() 教室的黑板长是4()课桌高是7() 教室里的门高是2()妈妈的身高165() 数学书的长度大约26()一支铅笔长2() 5分米+50厘米=1() 15分米-5分米=10() 4、在〇填上>、<或=。 1m〇10dm 2dm〇6cm 80cm〇1m 60dm〇6m 5+16○5×6 2+2○2×2 1米○50厘米+40厘米 15厘米〇12分米 4米〇5厘米 98厘米〇1米 20米〇15米 1米〇100厘米 3厘米〇3米

10分米〇90厘米 7厘米〇1分米 5、把30厘米、5分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7、20厘米+30厘米=()分米 65厘米+ 8厘米=()分米()厘米 二、解决问题。(16分) 1、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高度相差多少米? = (米) 答:两棵高度相差()米 2、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两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 = 答:两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后是()厘米 3、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 (米) = (米)答:这根绳子长()米,还剩()米

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材第3、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 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 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