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第二十五次课教案(烃和卤代烃性质实验)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第二十五次课教案(烃和卤代烃性质实验)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第二十五次课教案(烃和卤代烃性质实验)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第二十五次课教案(烃和卤代烃性质实验)

第二十一次课教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教案

一.教案背景 时间:3月1日 地点:甘南二中(齐齐哈尔市重点高中) 人物:教师:朱世亮(年青教师) 学生:二年五班,二年七班 事件:本节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节内容,学生需要预习必修二中的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课题 本节内容选自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动手做烃的球棍模型,体验模型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运用多媒体等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烷、乙烯、苯。 [讲]有机物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称为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预习指导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 1.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 (1)熔点管壁太厚,则热传导时间加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3)熔点管不洁净,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6)加热太快,则会使熔点偏高。 2.可否用第一次测熔点后已经冷却重新结晶的试样,再做第二次测定?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在测熔点加热时,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这使得样品不纯,所测得的熔点不准确。 3.如何观察试样已经开始熔化和全部熔化? 答:试样塌陷并在边缘部分开始透明时就说明开始熔化;全部透明时说明全部熔化。 4.测定熔点对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和鉴定有机物有何意义? 答:当化合物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下降,熔距变宽,因此,通过测定熔点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同时还能鉴定熔点相同的两种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5. 沾有浓硫酸的温度计能否直接用水冲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容易使温度计破裂。应使温度计上的浓硫酸充分冷却后用布擦去,再用水小心地冲冼。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答: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对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用蒸馏法测定沸点时,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所测数据会发生什么误差? 答: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 3、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许多气化中心,防止爆沸。若在加热后才发现忘了加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烧瓶内液体温度降到低于沸点几十度后再补加。用过的沸石已经失效,不能再用。

有机化学实验

1,3,5-三溴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学习以苯胺合成1,3,5-三溴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抽滤和制造低温环境的一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苯胺与溴水在常温下能迅速生成2,4,6-三溴苯胺,然后在通过生成重氮盐脱去胺基,最终得到1,3,5-三溴苯。 实验步骤 1、制备2,4,6-三溴苯胺:取一个三角锥瓶,向里面加入10ml 的苯胺,然后在加入26ml 的Br 2,,充分振摇。 2、制备重氮盐:三角锥瓶中出现三溴苯胺的白色沉淀,将三溴苯胺用布氏漏斗漏出,进行抽滤,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100ml 烧瓶中,放置潮湿的三溴苯按和15ml95%乙醇及3.5 ml 苯。将烧瓶置于蒸气浴上加热,使三溴苯胺溶解,然后加入26ml 的H 2SO 4,振摇。再把烧瓶放入冰水浴中,冷至0-5摄氏度,然后在搅拌下慢慢滴加7.4mlNaNO 2,并控制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若温度超过5摄氏度,可投入干净的冰屑),将此重氮盐溶液仍置于冰水浴中。 3、制备1,3,5-三溴苯: 向烧瓶中逐滴加入次磷酸水溶液,直至不再有红综色沉淀析出为止,此时将此沉淀用布氏漏斗漏出,进行抽滤,最终将得到红棕色的1,3,5-三溴苯。 注:密度 :Br 2=3.119g/ml 实验结果 化学方程式:C 6H 5NH 2+3Br=C 6H 5NO 2(Br)3+3HBr C 6H 5NO 2(Br)3+NaNO 2+H 2SO 4[浓]→[C 6H 5N=N(Br)3]Na [C 6H 5N=N(Br)3]ˉ +H 3PO 2→C6H 5(Br)3+N 2↑ H 3PO 2 H 2O —NH 2=1.026g/ml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第八章 卤代烃

第八章 卤代烃 1. 写出正丙苯各种一卤代物的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并标明它们在化学活性上相当于哪一类卤代烃。 CHCH 2CH 3 Cl CH 2CHCH 3 Cl CH 2CH 2CH 2Cl Cl CH 2CH 2CH 3 苄卤代烃 伯卤代烃 仲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1-苯基-1-氯丙烷1-苯基-2-氯丙烷 1-苯基-3-氯丙烷邻(间,对)正丙基氯苯 2. 完成下列反应式: CH=CHBr CH 2CN BrMg Cl C Cl CH 3CH 3 O 2N NH 2 Br (1) (2) (3) (4)(5) C=C CH 3H CH 3CH 3CH 2 3.按与NaI-丙酮反应的活性顺序排列下面化合物。 (4)>(5)>(1)>(2)>(3)>(6) 4. 按与AgNO 3-酒精(SN1)反应活性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 (2)>(1)>(4)>(3)>(6)>(5) 5. 比较下列每对反应的速度。 (1)~(6): 全都是b>a 。 6.完成下列转化: (CH 3)2CHCH 2CH 2Cl NaOH/C 2H 5OH (1)a:(CH 3)2CHCH=CH 2HBr/ROOR (CH 3)2CHCH 2CH 2Br (CH 3)2CHCH 2CH 2Cl b:(CH 3)2CHCH 2CH 2I NaI CH 3CH 2CH 2Cl NaOH/C 2H 5OH (2)a:CH 3CH=CH 2CH 3CHCH 2Cl OH b:22CH 3CH 2CH 2Cl 25CH 3CH=CH 2 2CH 2CH=CH 2Cl 22CH 2CH CH 2Cl OH Cl (3)OH CH 3 PBr 3 Br (CH )CuLi

最新选修5有机化学芳香烃教案

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的作用。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板书] 第二节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提问]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3、(1)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 C6H5Br+HBr。 (2)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6H6+3H2 C6H12。 (3) [讲述] 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从其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应具有不饱和

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此可知,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苯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碳键长完全相等,而且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 键之间。或均可。 [板书]1、结构:苯为平面正六边行结构,键角120°,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完全相等。 [思考与交流] 1.烃均可以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乙烯和乙炔燃烧时的火焰比甲烷的要明亮,并伴黑烟;而苯燃烧时的黑烟更多。请你分析产生不同燃烧现象的原因。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条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3.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请你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归纳]1、含碳量不同,含碳量:乙烷>乙烯>乙炔=苯,含碳量越高,燃烧越明亮,黑烟越多。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C6H5Br+HBr 液溴、铁粉做催化剂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50℃~60℃水浴加 热、浓硫酸做催化剂 吸水剂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6H6+3H2 C6H12 镍做催化剂 3、 装置特点:⑴导管较长;导管口在液面上;不加热;⑵现象:烧瓶中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导管口有白雾生成;锥形瓶中生成浅黄色沉淀。⑶兼起冷凝器的作用;⑷防倒吸; ⑸白雾是HBr遇水蒸气产生的,可用AgNO3试剂检验。

大学化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项目: 二、各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 实验项目名称:常用仪器介绍、熔点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基本操作 所属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毛细管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图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图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

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 点,T 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a)测定二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b)测定乙酰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c)测定未知样品的熔点,测二次。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毛细管、提勒管、温度计、酒精灯;待测样品、液体石蜡等。 五、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毛细管的封口:将毛细管用酒精灯的外火焰加热,一段封好。 2.装样品:将少许样品放于干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细并集成一堆。把毛细管开口一端垂直插人堆集的样品中,使一些样品进入管内,然后,把 该毛细管垂宜桌面轻轻上下振动,使样品进人管底,再用力在桌面上下振动,尽量使样品装得紧密。或将装有样品、管口向上的毛细管,放入长约50一60CM垂直桌面的玻璃管中,管下可垫一表面皿,使之从高处落于表面皿上,如此反复几次后,可把样品装实,样品高度2—3 mm。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装入的样品一定要研细、夯实。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3.装置的安装: 按图搭好装置,放入热浴所用的导热液。用温度计水银球蘸取少量导热液,小心地将熔点管粘附于水银球壁上,或剪取一小段橡皮圈套在温度计和熔点管的上部(如下图)使装试料的部分正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温度

有机化学实验三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的原理及方法; 2.训练机械搅拌; 3.复习重结晶、减压过滤等技能。 二、实验原理及反应式: CH3 +COOK+ KOH + 2MNO 2KMnO4 + H2O 4 COOK COOH + HCl+ KCl 三口瓶(25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50ml),石棉网,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250ml*2),酒精灯,胶管(2根),滤纸,搅拌棒,表面皿,甲苯2.7ml (2.3g,025mol),高锰酸钾8.5g(0.054mol),浓盐酸,亚硫酸氢钠 六、仪器装置及教师讲解要点: 由于甲苯不溶于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故该反应为两相反应,因此反应需要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所以反应采用了加热回流装置。如果通同时彩用机械搅拌或在反应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则可能缩短反应时间。 七、操作步骤 1.仪器安装、加料及反应 在250ml圆底烧瓶(或三口瓶)中放入2.7ml甲苯和100ml水,瓶口装回流冷凝管和机械搅拌装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分批加入8.5g高锰酸钾;粘附在瓶口的高锰酸钾用25ml水冲洗入瓶内。继续在搅拌下反应,直至甲苯层几乎消失,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约需4-5h)。 2.分离提纯 将反应混合物趁热减压过滤[1],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二氧化锰。合并滤液和洗涤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用刚果红试纸试验),至苯甲酸全部析出。 将析出的苯甲酸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挤压去水分,把制得的苯甲酸放在沸水浴上干燥。 产量:约1.7g 若要得到纯净产物,可在水中进行重结晶[2]。 纯苯甲酸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122.4℃。 七、注释:

有机化学第八章卤代烃

止于至善有机化学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有机化学 厚德博学 第八章卤代烃 Chapter 8Alkyl halides

有机化学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Content 8.1 Classification, nomenclature 8.2 Physical property 8.3 Chemical properties 8.4 Mechanism of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8.5 Elimination reaction vs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8.6 Preparation (learn on your own) 8.7 Important alkyl halides (learn on your own)

止于至善 有机化学 厚德博学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一般用RX 表示卤代烃在自然界中是极少存在的,卤代烃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卤代烃的性质较为活泼,可转化成多种有机化 合物,在工业、农业和医药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Alkyl halides

止于至善 有机化学 厚德博学8.1.1 Classification 8.1.2 Systematic Nomenclature 8.1 Classification, nomenclature

止于至善 有机化学 厚德博学8.1.1 Classification 8.1 Classification, nomenclature 按分子中所含卤素原子多少: 一卤代烃, 二卤代烃, 多卤代烃按烃基结构不同,与卤素相连碳原子不同 : Unsaturated alkyl halide Saturated alkyl halide Aromatic alkyl halide Br Br Br RX n Br n = 1 n > 1polyhaloalkane RCH 2X primary R 2CHX secondary R 3CX tertiary 不同类型的卤代烃,由于卤原子所连不同结构特点的碳,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六:实验名称 正丁醚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分子间脱水制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学习使用分水器,进一步训练和熟练掌握回流、加热和萃取等基本操作 二 反应式(或实验原理) 三 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2C 4H 9OH 浓H 2SO 4C 4H 9OC 4H 9 H 2O 134-135℃ 浓H 2SO 4C 2H 5CH=CH 2H 2O > 135℃ C 4H 9OH 主反应 副反应

四主要物料用量及计算: 五实验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流程 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1 mL正丁醇,将4.5 mL浓硫酸慢慢加入并摇荡烧瓶使浓硫酸与正丁醇混合均匀(1),加几粒沸石,按图4-13-1装置仪器。三口烧瓶一侧口装上温度计,温度计水银球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分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的上端接一回流冷凝管。先在分水器内放置(V-3.5) mL 水(2),另一口用塞子塞紧。 将三口瓶放在电热套上空气浴小火加热至微沸,进行分水。随着反应的进行,回流液经冷凝管收集在分水器内,分液后的水层沉于下层,上层有机相积至分水器支管时,即可返回烧瓶。 大约经1.5 h后,三口瓶中反应液温度可达134-136℃。当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满时停止反应。若继续加热,则反应液变黑并有较多副产物烯生成。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5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上层粗产物依次用25 mL水、15 mL 5%氢氧化钠溶液、15 mL水、15 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然后用1~2 g无水氯化钙干燥。干燥后的产物滤入25 mL蒸馏瓶中蒸馏,用空气冷凝管收集140-144℃馏分。 纯正丁醚的沸点142.4οC,n D201.3992。 本实验约需6小时

第8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

9-1 第8章 卤代烃 烃分子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alkyl halides ),可用通式RX 表示。 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作为溶剂和合成药物的原料等。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可转变为多种其他官能团,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卤代烃的分类 根据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卤代烃可有不同的分类法。 1.按烃基结构的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代芳烃。 Br CH 3CH 2CH 2I CH 3CH CHCH 2I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卤代芳烃 (卤代烷) (卤代烯) 在卤代烯烃中有两种重要类型:烯丙型卤代烃和乙烯型卤代烃。 CH 2=CHCH 2—X CH 2=CH —X R CH 2=CHCH 2—X RCH=CH —X 烯丙型卤代烃 乙烯型卤代烃 (卤原子连在α-碳上) (卤原子直接与双键碳相连) 这两种卤代烃各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极大的差异。 2.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将卤代烃分为伯(1°)卤代烃、仲(2°)卤代烃和叔(3°)卤代烃,例如: 伯(1°)卤代烃 仲(2°)卤代烃 叔(3°)卤代烃 伯、仲、叔卤代烃又称为一级、二级、三级卤代烃。它们的化学活性不同,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所以在学习卤代烃的化学中,注意区分伯、仲、叔卤代烃也是很重要的。 3.按分子中所含卤原子数目多少,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例如: CH 3Cl Br —CH 2—CH 2—Br CHCl 2—CHCl 2 氯甲烷 1,2-二溴乙烷 1,1,2,2-四氯乙烷 chloromethane 1,2-dibromoethane 1,1,2,2-tetrachloroethane CH 3CH 2CH 2CH 2 CH 3CH 2CHCH 3 X C CH 3 CH 3 CH 3

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 孟村中学徐卫涛710521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 【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 【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 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 【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5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讲解】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二、溴乙烷的性质

第九章 卤代烃 答案

第九章卤代烃 习题A 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CH 2Br 2、CH 2=CHCHCl 3、 Br 4、CH 2CH 2Br 5、 Cl 6、 CH 3 Cl 7、CHCl 3 8、Br 9、 10、 11、 三.完成下列反应式。 1. C CH 2H 3C CH 3 2. CH 3CHCH 3, CH 3CHCH 3 2 3. CH 3CH 2CHCH 3Cl ,CH 3CH 2CHCH 3 2 4. CH 3CHCH 3, CH 3CHCH 3 5. CH 3 1. 3-溴环己烯 2. 4-甲基-1-溴环己烯 3. 2,3,3-三甲基-1-溴丁烷 4. 1-苯基-2-溴乙烷 5. 苄基溴化镁 6. 2,3,3-三甲基-1-溴丁烷 7. 对溴苄氯 8. 对溴氯苯 9. 2-甲基-5-氯-6-溴-1,4-己二烯

6. CH 2OH 7. C 2H 6 + CH 3CH 2CH 2CH 2C CMgBr 8. Cl Cl , 9. CH 3CH 2CH 2CH 2MgBr , CH 3CH 2CH 2CH 3 10. CH 3H 3C 11. 3 Br 12. CH 2COOH 13. 14. 15. 16. 四.选择题 CBBCC AACDB BBADB DCCAD DB 五.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溴乙烷 室温下立即出现沉淀加热后出现沉淀 溴苯苄溴不反应 (2)

白色沉淀 1-氯戊烷 2-溴丁烷 1-碘丙烷 黄色沉淀 浅黄色色沉淀 (3) 室温下立即出现沉淀 加热后出现沉淀 不反应 CH3CH=CHBr CH2=CHCH2Br CH3CH2CH 2 Br (4) 3-溴-2-戊烯 4-溴-2-戊烯 5-溴-2-戊烯 室温下立即出现沉淀 加热后出现沉淀 不反应 六.机理题 1. Cl 3 3 33 + ++ 2. X CH3 OCH3 -X 3. C Br C2H H3 HO C H 2 H5 3 + OH Br 4.

有机化学实验(1)-同济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280 学分:1.5 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于辉大纲审核人:蒋忠良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前沿学科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工作中奠定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三、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简单玻璃工操作,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液体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蒸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及过滤,分馏,升华,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萃取,色谱分离,各类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反应。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 六、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贯穿到实验教学当中。 七、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1. 实验预习: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正反应,主要副反应)、主要反应物、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用量和规格摘录于预习报告中;写出实验简单步骤;列出粗产物纯化过程及原理。 2.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下列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反应式;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主要物料用量及规格;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产率计算,结果讨论。 3.考核: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考试情况综合评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根据实验预习的充分性、操作的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60%);第二部分,期末或期中组织一次实验理论、基本常识等书面测验,考核成绩也作为评分依据(占20%);第三部分,期末或期中单独组织一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占20%)。以上三部分累加,得学期总分。 八、学时分配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3)[1]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主讲教师:石蔚云 适应专业:化工工艺(本科)、应用化学(本科)、 环境工程(本科)、高分子工程(本科)、 食品科学(本科)、食品工程(本科)、 化工工艺(专科)、有机化工(专科)、 生物工程(本科)、畜牧兽医(专科)、 生物技术(专科)、 总学时数:52学时 实验地点:1号实验楼604、605房间

有机化学实验项目 内容学时实验一安全教育和仪器洗涤认领(* ☆) 4实验二熔点测定(* ) 4 实验三重结晶和过滤(* ) 4 实验四蒸馏(* ☆) 4 实验五环己稀的制备(* ) 6 实验六溴乙烷的制备(* ☆) 6 实验七乙醚的制备 6 实验八己二酸的制备 6 实验九乙酸乙酯的制备(* ) 6 实验十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 6 备注: (1)本科班开出所有实验项目,共52学时。 (2)*化工系专科班、生物学院本科班开出实验项目,共40学时。 (3)☆生物学院专科班开出实验项目,共20学时。

实验一仪器的洗涤认领、安全教育 一、教学目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试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产品的能力。 2.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实验室安全守则。 (2)实验室事故的预防。

卤代烃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2. 以溴乙烷为例,掌握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出发,理解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发 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认识问题的全面性。 二、教学重点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检验卤代烃中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回顾】甲烷与氯气,乙烯与Br2、HBr的反应。它们的产物都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将此类物质称为卤代烃。 【播放微课】1.卤代烃的分类 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卤代烃和不饱和卤代烃,含苯环的为芳 香卤代烃. 3.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 有机物。 2.卤代烃的危害:DDT、氟利昂 【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 【板书】卤代烃——溴乙烷 (一)溴乙烷的结构 【讲】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板书】 结构简式CH3CH2Br 官能团—Br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引导】观察溴乙烷,对比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么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且大多数密度比水大。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三)化学性质 【分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 键断裂去思考。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讲】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 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容易结合带负电的基团。 【引导】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 △ CH2CH2Br+NaOH —→CH3CH2OH+NaBr

第九章有机化学卤代烃课后答案

第九章 卤代烃 1.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2Cl 2CH 2CH 2CH 2Cl CH 2=C CHCH=CHCH 2Br CH 3 Cl 1,4-二氯丁烷 2-甲基-3-氯-6-溴-1,4-己二烯 CH 3CH 2CH 3 CHCH 3 CH 3 2-氯-3-己烯 2-甲基-3-乙基-4-溴戊烷 Cl Br Cl 4-氯溴苯 3-氯环己烯 F 2C=CF 2 CH 3 Br 四氟乙烯 4-甲基-1-溴环己烯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烯丙基氯 (2)苄溴 CH 2=CHCH 2Cl CH 2Br (3)4-甲基-5-氯-2-戊炔 (4)一溴环戊烷 CH 3C C CHCH 2 Cl CH 3 Br (5)1-苯基-2-溴乙烷 (6)偏二氯乙烯 (7)二氟二氯甲烷(8)氯仿 CH 2CH 2Br CL 2C=CH 2CCl 2F 2 HCCl 3 3.完成下列反应式: CH 3CH=CH 2+HBr CH 3CHCH 3Br CH 3CHCH 3 CN (1) CH 3CH=CH 2+CH 3CH 2CH 2Br H 2O(KOH) CH 3CH 2CH 2OH (2)

CH3CH=CH2+Cl25000C ClCH 2CH=CH2 Cl+H O ClCH 2 CHCH2Cl OH (3) +Cl2 Cl Cl 2KOH (4) NBS Br KI CH3COCH3 I (5) CH3CH CHCH CH3OH PCl5CH 3CH CHCH3 CH3Cl NH3CH3CH CHCH3 NH2 CH3 (6) (CH3)3CBr+KCN25CH2=C(CH3)2 (7) CH3CHCH3 OH PBr CH3CHCH3 AgNO3/C2H5OH CH3CHCH3 ONO2 (8) C2H5MgBr+CH3CH2CH2CH2C CH CH3CH3+CH3CH2CH2CH2C CMgBr (9) ClCH=CHCH2Cl+CH3COONa3ClCH=CHCH2OOCCH3+NaCl (10) CH CH+25Cl C=C Cl H Cl Cl2CHCHCl2 2Cl (11) CH2Cl + 3CH2 CH 2 CH2 CH2 CH2 OC2H5 CN NH2 I OH (12)

基础化有机学实验讲义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指导书 2011级各专业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须知 1、学生要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2、实验前必须认真做实验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写在专门的实验预习笔记本上,每个实验的预习报告须在实验前交实验指导老师审查,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做实验。做实验时只能按照预习报告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不能看实验教材。 3、在进行实验预习时除了阅读实验指导书意外,还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指导的电子版中,在每个实验中都链接有实验操作演示, 打开链接的方法是:按住ctrl用鼠标点击 图标即可打开链接 的内容。(播放视频需要安装较高版本的视频播放器如暴风影音5、迅雷看看、realplayer 等)。 4、实验时应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报告。不听从指导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本次实验按不及格纶。 5、学生不能自己擅自决定重做实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出是否重做的决定,否则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6、实验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本课程按不及格论。 7、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试验完成后交实验指导查阅签字。 8、实验成绩计算方法:考勤5分(迟到扣5分),预习报告25分(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草图、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回答提问等),实验操作及记录40分、实验报告30分。

目录 有机化学实验预备知识┈┈┈┈┈┈┈┈┈┈┈┈┈┈┈┈┈┈┈ 4 实验十三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5实验十四柱色谱分离偶氮苯和邻硝基苯胺┈┈┈┈┈┈┈┈┈┈┈8 +┈┈┈┈┈┈┈┈┈┈┈┈┈┈┈┈┈┈┈┈┈┈┈11 实验十六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7实验十七乙酸乙酯的制备┈┈┈┈┈┈┈┈┈┈┈┈┈┈┈┈┈┈21实验十八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25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及安全教育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训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 (2)养成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习惯,学会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1、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大多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容易爆炸,所以要加强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实验室安全守则:对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的物品,应按规定领取和存放;对霉变、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应妥善处理 3、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及处理:防中毒、防触电、防烧烫伤、防溢水和防盗;处理:浓酸,浓碱不经处理,沿下水道流走,对管道产生很强的腐蚀,又造成水质的污染,一般要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

冲洗管道、有机溶剂,吡啶,二甲苯,氯份能破坏人体机能失调,做完实验,回收,并蒸馏后,再利用。 4、有机化学的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三、教学难点 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玻璃仪器的保养与使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和演示 五、授课内容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1、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2、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二)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实验室事故的预防 ①火灾的预防 ②爆炸的预防 ③中毒的预防 (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①火灾的处理:若一旦发生着火事故,不要惊慌失措,根据着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一般首先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迅速移开附近易燃物质,采用沙子、石棉布或灭火器等灭火。灭火时应从火的四周向中心扑灭。衣服着火,切勿奔跑,应立即用厚的外衣包裹熄灭,或立即脱去衣服,或立即在地卧倒打滚起到灭火作用。必要时,要报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2年6月23日

前言 本书参考了多门实验教材,主要参照中山大学化学系许遵乐、刘汉标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其中部分实验内容,也增添了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实验。另外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本教材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实验常用仪器装置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的技术要点等。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安排有19个不同的实验,分为基本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等,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业务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及万安之处,敬请各校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指正;以不断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4)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7)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1) 四、简单玻璃工操作 (14) 五、有机化学反应的常用装置 (16) 六、加热和冷却 (22) 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4) 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27) 一、重结晶 (27) 二、蒸馏 (31) 三、分馏 (35) 四、萃取与洗涤 (37) 五、干燥 (41) 第三部分实验 (44)

一、基本操作训练 (44) 实验一简单玻璃工操作 (44) 实验二蒸馏和沸点测定 (45) 实验三重结晶 (46) 二、合成实验 (48) 实验四1-溴丁烷 (48) 实验五环己稀 (50) 实验六苯乙酮 (51) 实验七己二酸 (53) 实验八乙酰苯胺 (54) 实验九乙酰乙酸乙酯 (55) 实验十β-萘乙醚 (57)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 (58) 实验十二乙醚 (59) 实验十三乙酸正丁酯 (60)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61) 实验十四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1) 实验十五酚的化学性质 (61)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改革探索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0-03-13T20:07:06.6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作者:崔庆荣 [导读]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可以辅助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可以辅助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提出改进方法,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课程衔接;翻转课堂;考核方式 引言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系四大基础化学之一,主要分布在化学化工、轻工、制药、材料、生物、药化等领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目前,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体现着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地位与学习意义,因此学好有机化学显得异常重要。作为化学学科的活跃领域,有机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而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出色地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成为有机化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一门学科。“有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知识联系紧密,内容信息量大,反应机理抽象,是应用化学专业最难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均采用教师上课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尤其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发展,对“有机化学”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降低了教师书写板书需要的时间,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无需进行大量板书的书写,使其授课的速度相对变快,这将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广东海洋大学的生源质量相对于国内的一流大学较差,使得学生很难适应教师的讲课速度,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极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上课翻课件的错觉。“有机化学”课程中反应类型较多、尤其典型的人名反应多。对于地方院校学生而言,整体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反应机理,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对最终的考核,学习效率低下。 2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改革探索 2.1实验器材图片化 在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中,关于实验用的器材都是用文字描述,如烧杯、蒸发皿、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蒸馏烧瓶、冷凝管、水浴锅、石棉网、茶叶、1%Pb(Ac)2溶液、氯仿、饱和食盐水。按照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前很少接触的实验器材只看文字学生并不一定会知道是什么,因此建议将实验器材除了有文字描述外还配有彩色的实物图对照,方便高职的学生快捷的明确实验准备工作。 2.2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必然需要一个完善的考核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基础知识扎实且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考核体系。应该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目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将“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管理,分别考核,强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理论教学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含考勤、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四个部分,并对其进行量化。实验教学的成绩由考勤、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突发问题处理四部分组成。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程在应用专业中的重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并培养了其探索精神。 2.3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每位授课教师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方能高效地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成功的老师更应该对其所讲授的课程充满激情、充满兴趣,从而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初期,重点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史、有机化学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之后,在每一章的教学过程当中补充有机化学的学科新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融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机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授课过程当中,补充有机化学的日常应用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现象,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实验步骤碎片化 建议将实验步骤分解为若干子步骤。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其实验步骤可以分为以下9个子步骤:1)烧杯中茶叶3g+热水100mL→煮沸15~20分钟;2)过滤→茶叶渣(弃去)→滤液→逐滴加入10mL10%Pb(Ac)2;3)加热5分钟→抽滤→滤渣(弃去)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浓缩至30mL;4)冷却;转移分液漏斗;5)加入氯仿15mL及饱和食盐水10mL;6)剧烈振荡;7)静置片刻;8)分离→氯仿层(转入蒸馏烧瓶)水层(弃去)→水浴蒸馏(回收氯仿约10mL);9)转入小烧杯中,水浴蒸去氯仿→咖啡因粗品。然后每一段子步骤的文字描述配备一段微视频及其二维码。学生按照实验操作子步骤的文字说明逐项操作,能理解的就对照文字直接操作。遇到有疑问的、难以理解的子步骤,则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5分钟以内),边看标准操作录像边对照操作。 2.5考核方式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只是最基础的要求,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根据实验操作水平给学生打分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筛选出一些重要但合成步骤较少的药物分子结构,把这些结构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药物分子,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讨论查阅文献等方法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然后整理成一份预实验报告,其中每一步反应都要写出详细步骤,阐明原因,考试前让每组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讲解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最后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最终的实验方案,大家以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随时观察,记录出现的问题,对一些讨论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参与进来,调动起来兴趣,让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实验”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