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考点总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考点总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考点总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考点总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解释下列名词:

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介稳平衡:即热力学非平衡态,能量处于较高状态,经常出现于硅酸盐系统中。低共熔点:是一种无变量点,系统冷却时几种晶相同时从熔液中析出,或加热时同时融化。

双升点:处于交叉位的单转熔点。

双降点:处于共轭位的双转熔点。

马鞍点:三元相图界线上温度最高点,同时又是二元系统温度的最低点。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重心规则: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交叉位,则该无变点为单转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共轭位,则该无变点为双转熔点。

4. 具有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图10-12(c)〕在低共熔点E发生如下析晶过程:L A+C,已知E点的B含量为20%,化合物C的B含量为64%。

今有C

1,C

2

两种配料,已知C

1

中B含量是C

2

中B含量的1.5倍,且在高温熔融

冷却析晶时,从该二配料中析出的初相(即达到低共熔温度前析出的第一种晶体)

含量相等。请计算C

1,C

2

的组成。

解:设C

2中B含量为x, 则C

1

中B含量为1.5x,由题意得:

所以C1组成B 含量为26%,C2组成B 含量为17.3%。

5. 已知A ,B 两组分构成具有低共熔点的有限固溶体二元相图〔图10-12(i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大致形状:A 的熔点为1000℃,B 的熔点为700℃。含B 为0.25mol 的试样在500℃完全凝固,其中含0.733 mol 初相α和0.267mol (α+β)共生体。含B 为0.5mol 的试样在同一温度下完全凝固,其中含0.4 mol 初相α和0.6mol (α+β)共生体,而α相总量占晶相总量的50%。实验数据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定。

解:设C 点含B 为x%,E 点含B 为y%,D 点含B 为z%,由题意借助杠杆规则得关系式:

解得: x=5.1% y=79.9% z=94.9%

由此可确定C 、D 、E 三点的位置,从而绘出其草图。

6. 在三元系统的浓度三角形上画出下列配料的组成点,并注意其变化规律。

1. A=10%, B=70%, C=20%(质量百分数,下同)

2. A=10%, B=20%, C=70%

3. A=70%, B=20%, C=10%

今有配料(1)3kg ,配料(2)2kg ,配料(3)5kg ,若将此三配料混合加热至完全熔融,试根据杠杆规则用作图法求熔体的组成。

解: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在浓度三角形中找到三个配料组成点的位置。连接配料(1)与配料(2)的组成点,按杠杆规则求其混合后的组成点。再将此点与配料(3)的组成点连接,此连线的中点即为所求的熔体组成点。

7. 图〔10-24(e )〕是具有双降升点的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请分析1,2,3点的析晶路程的各自特点,并在图中用阴影标出析晶时可能发生穿相区的组成范围。组成点n 在SC 连线上,请分析它的析晶路程。

解:熔体1的析晶路程:

熔体2的析晶路程:

熔体3的析晶路程;

8. 在(图10-36)中:

(1).划分副三角形;

(2).用箭头标出界线上温度下降的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3).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4).写出各无变量点的性质及反应式;分析M点的析晶路程,写出刚到达析晶终点时各晶相的含量。

解:(1)、(2)见图解;

(3)S1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2一致熔融化合物,S3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4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5一致熔融化合物,S6一致熔融化合物。

(4) E为单转熔点:L+C ? S

6+S

5

F为双转熔点:L ? S

4-S

6

-S

5

G为单转熔点:L+S

6? S

3

+S

4

H为单转熔点:L+S

4? S

3

+S

5

9. 分析相图(图10-37)中点1、2熔体的析晶路程。( 注:S、1、E 在一条直线上)。

解:熔体1具有穿相区的特征,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只剩S一个相,所以穿过S相区,最终在E2点结束。

熔体2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剩S和B两个相,无穿相区情况,最终在E2点结束。

10. 在Na

2O-CaO-SiO

2

相图(图10-35)中:

(1)划分出全部的副三角形;

(2)判断界线的温度变化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3)写出无变量点的平衡关系式;

(4)分析并写出M点的析晶路程(M点在CS与NC

3S

6

连线的延长线上,注意穿相

区的情况)。

解:⑴、⑵见图解;

⑶见下表:

L NS+NS

2+N

2

CS

3

低共

熔点

L+NC

2S

3

NS

2

+N

2

CS

3

双升

L+NC

2S

3

NS

2

+NC

3

S

6

双升

L+NC

3S

6

NS

2

+NCS

5

双升

L NS

2+N

3

S

8

+ NCS

5

低共

熔点

L N

3S

8

+ NCS

5

+S(石英)

低共

熔点

L +S(石英)+NC

3S

6

NCS

5

双降

α石英α磷石英(存在L及

NC

3S

6

晶型

转变

L+βCS NC

3S

6

+S(石英)

双升

10 L+βCS NC

2S

3

+ NC

3

S

6

双升

11

αCSβCS(存在L及α磷石

英)晶型转变

12 αCSβCS(存在L及NC

2S

3

晶型

转变

(4)M点位于△NC

3S

6

-NS

2

-NCS

5

内,在4点析晶结束,最终晶相为:NC

3

S

6

、NS

2

NCS

5

开始析出βCS,经过晶型转变、转熔等一系列反应,连穿三个相区,最终在4点析晶结束。

材料物理性能考试复习资料

1.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包括:原子结构、温度、相变。 2. 随有温度升高弹性模量不一定会下降。如低碳钢温度一直升到铁素体转变为 奥氏体相变点,弹性模量单调下降,但超过相变点,弹性校模量会突然上升,然后又呈单调下降趋势。这是在由于在相变点因为相变的发生,膨胀系数急剧减小,使得弹性模量突然降低所致。 3. 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大,主要是因为材料具有不同的结合键和键能。 4. 弹性系数Ks 的大小实质上代表了对原子间弹性位移的抵抗力,即原子结合 力。对于一定的材料它是个常数。 弹性系数Ks 和弹性模量E 之间的关系:它们都代表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因为建立的模型不同,没有定量关系。(☆) 5. 材料的断裂强度:a E th /γσ= 材料断裂强度的粗略估计:10/E th =σ 6. 杜隆-珀替定律局限性:不能说明低温下,热容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接近 绝对零度时,热容按T 的三次方趋近与零的试验结果。 7. 德拜温度意义: ① 原子热振动的特征在两个温度区域存在着本质差别,就是由德拜温 度θD 来划分这两个温度区域: 在低θD 的温度区间,电阻率与温度的5次方成正比。 在高于θD 的温度区间,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② 德拜温度------晶体具有的固定特征值。 ③ 德拜理论表明:当把热容视为(T/θD )的两数时,对所有的物质都具有 相同的关系曲线。德拜温度表征了热容对温度的依赖性。本质上, 徳拜温度反应物质内部原子间结合力的物理量。 8. 固体材料热膨胀机理: (1) 固体材料的热膨胀本质,归结为点阵结构中质点间平均距离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 (2) 晶体中各种热缺陷的形成造成局部点阵的畸变和膨胀。随着温度升 高,热缺陷浓度呈指数增加,这方面影响较重要。 9. 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的含义: 材料最终稳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取决于热导率,热导率越高,温度梯度越小;而趋向于稳定的速度,则取决于热扩散率,热扩散率越高,趋向于稳定的速度越快。 即:热导率大,稳定后的温度梯度小,热扩散率大,更快的达到“稳定后的温度梯度”(☆) 10.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致破坏的能力,故又称为抗热震 性。 热稳定性破坏(即抗热振性)的类型有两种:抗热冲击断裂性和抗热冲击损伤性。 11. 提高材料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 ①提高材料强度σ,减小弹性模量E ,σ/E 增大,即提高了材料柔韧性,这样可吸收较多的应变能而不致于开裂。晶粒较细,晶界缺陷小,气孔少且分散者,强度较高,抗热冲击断裂性较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三章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玻璃具有下列通性:各向同性、介稳性、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可逆与渐变性、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2.在硅酸盐熔体中,当以低聚物为主时,体系的粘度低、析晶能力大。 3.物质在熔点时的粘度越高越容易形成玻璃,Tg/Tm 大于2/3(大于,等于,小于)时容易形成玻璃。 4.熔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在冷却的过程中可以出现结晶化、玻璃化和分相三种不同的相变过程。 5.当SiO2含量比较高时,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熔体粘度的能力是Li2O < Na2O < K2O。 6. 2Na2O·CaO·Al2O3·2SiO2的玻璃中,结构参数Y为 3 。 7.从三T曲线可以求出为避免析出10-6分数的晶体所需的临界冷却速率,该速率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8.NaCl和SiO2两种物质中SiO2容易形成玻璃,因其具有极性共价键结构。 9.在Na2O-SiO2熔体中,当Na2O/Al2O3<1时,加入Al2O3使熔体粘度降低。 10. 硅酸盐熔体中聚合物种类,数量与熔体组成(O/Si)有关,O/Si比值增大,则熔体中的高聚体[SiO4]数量减少。 11.硅酸盐熔体中同时存在许多聚合程度不等的负离子团,其种类、大小和复杂程度随熔体的组成和温度而变。当温度不变时,熔体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O/Si比值增大,这时熔体中高聚体数量减少。 二、问答题 1.试述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的影响?在硅酸盐熔体中,分析加入—价碱金属氧化物、二价金属氧化物或B2O3后熔体粘度的变化?为什么? 答:1) 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熔体在熔点时具有很大粘度,并且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剧烈地升高时,容易形成玻璃。 2) 在硅酸盐熔体中,加入R2O,随着O/Si比增加,提供游离氧,桥氧数减小,硅氧网络断裂,使熔体粘度显著减小。加入RO,提供游离氧,使硅氧网络断裂,熔体粘度降低,但是由于R2+的场强较大,有一定的集聚作用,降低的幅度较小。加入B2O3,加入量少时,B2O3处于三度空间连接的[BO4]四面体中,使结构网络聚集紧密,粘度上升。随着B2O3含量增加,B3+开始处于[BO3]三角形中使结构网络疏松,粘度下降。 1当我排队等着站上小便池的时候有人已经在大便池先尿了■■■■■■■■■■■■张为政整理■■■■■■■■■■■■勿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答案

1、熔体的概念: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决定硅酸盐熔体粘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硅氧四面体网络连接程度) 在熔体中加入LiO2、Na2O 、K2O 与BaO 、PbO 等,随加入量增加,粘度显著下降。 在含碱金属的硅酸盐熔体中,当Al2O3/Na2O ≤1时,用Al2O3代替SiO2可以起“补网”作用,从而提高粘度。一般加入Al2O3、SiO2与ZrO2有类似的效果。 流动度为粘度的倒数,Φ= 粘度的理论解释:绝对速度理论η=η0exp(ΔE/kT) 自由体积理论η=B exp [ ]=Aexp( ) 过剩熵理论η = Cexp [ = Cexp( )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3、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若有应力,为各向异性) (2)介稳性 (3)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可逆与渐变性 (4)、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其物化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4、 Tg 、Tf , 相对应的粘度与特点 钠钙硅酸盐熔体粘度与温度关系表明:熔融温度范围内,粘度为50~500dPa·s 。工作温度范围粘度较高,约103~107dPa·s 。退火温度范围粘度更高,约1012、5~1013、5 dPa·s 。 Tg-脆性温度、退火温度,Tf-软化温度、可拉丝的最低温度 5、 单键强度 > 335 kJ/mol(或80 kcal/mol)的氧化物——网络形成体。 单键强度 < 250 kJ/mol(或60 kcal/mol)的氧化物——网络变性体。 在250~335 kJ/mol 为——中间体,其作用介于玻璃的网络形成体与网络变性体之间。 6、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熔体就是物质在TM 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状态。据随温度降低,熔体释放能量大小不同,冷却途径分为结晶化,玻璃化,分相 ΔGv 越大析晶动力越大,越不容易形成玻璃。 ΔGv 越小析晶动力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观点: 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相互吸引而聚结与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 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难于从熔体中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晶核长大。 过冷度与成核速率Iv 与晶体生长速率u 必有一个极值。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 (1)、键强(孙光汉理论) 熔点低的氧化物易于形成玻璃 (2)、键型 三种纯键型在一定条件下都不能形成玻璃。 )(00T T KV -α0T T B -)(0T T C D P -?0T T B -η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螺位错:柏格斯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2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3晶胞:指晶体结构中的平行六面体单位,其形状大小与对应的空间格子中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一致。 4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 5聚合:由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Na2O,这个过程称为缩聚,也即聚合。 6非均匀成核: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而形成晶核的过程。7稳定扩散:扩散质点浓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8玻璃分相:一个均匀的玻璃相在一定的温度和组成范围内有可能分成两个互不溶解或部分溶解的玻璃相(或液相),并相互共存的现象称为玻璃的分相(或称液相不混溶现象)。 9不一致熔融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这种化合物到某一温度便发生分解,分解产物是一种液相和一种晶相,两者组成与化合物组成皆不相同,故称不一致熔融化合物。10晶粒生长:无应变的材料在热处理时,平均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 11非本征扩散:受固溶引入的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扩散。或由不等价杂质离子取代造成晶格空位,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晶体结构中本征热缺陷,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 12稳定扩散:若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各处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为不稳定扩散。(2.5分) (2.5分) 13可塑性:粘土与适当比例的水混合均匀制成泥团,该泥团受到高于某一个数值剪应力作用后,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当去除应力泥团能保持其形状,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2.5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用六个参数即三条边棱的长度a、b、c和三条边棱的夹角α、β、γ即为晶胞参数。 14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称为一级相变。 15二次再结晶:是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新析出的固相包裹起来,使转熔过程不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液相进行另一个单独的析晶过程,就是液相独立析晶。(2.5) 16泰曼温度: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2.5) 17晶子假说:苏联学者列别捷夫提出晶子假说,他认为玻璃是高分散晶体(晶子)的结合体,硅酸盐玻璃的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结构特征为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序性。无规则网络假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18正尖晶石;二价阳离子分布在1/8四面体空隙中,三价阳离子分布在l/2八面体空隙的尖晶石。 19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总结

1、 ?拉伸曲线: ?拉伸力F-绝对伸长△L的关系曲线。 ?在拉伸力的作用下,退火低碳钢的变形过程四个阶段: ?1)弹性变形:O~e ?2)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A~C ?3)均匀塑性变形:C~B ?4)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B~k ?5)最后发生断裂。k~ 2、弹性变形定义: ?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形状或尺寸的变形-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的可逆性特点: ?金属、陶瓷或结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弹性变形内,应力-应变间具有单值线性 关系,且弹性变形量都较小。 ?橡胶态高分子聚合物:在弹性变形内,应力-应变间不呈线性关系,且变形量较大。 ?无论变形量大小和应力-应变是否呈线性关系,凡弹性形变都是可逆变形。 3、弹性比功:(弹性比能、应变比能),用a e 表示, ?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一般用材料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物理意义: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几何意义:应力σ-应变ε曲线上弹性阶段下的面积。 4、理想弹性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应力-应变服从虎克定律,即σ=Eε,并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 ?①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 ?②应力和应变同相位; ?③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材料的非理想弹性行为: ?可分为滞弹性、伪弹性及包申格效应等几种类型 5、滞弹性(弹性后效) ?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 性应变的现象。 6、实际金属材料具有滞弹性。 ?1)单向加载弹性滞后环 ?在弹性区内单向快速加载、卸载时,加载线与卸载线会不重合(应力和应变不同步), 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2)交变加载弹性滞后环 ?交变载荷时,若最大应力<宏观弹性极限,加载速率比较大,则也得到弹性滞后环(图 b)。 ?3)交变加载塑性滞后环 ?交变载荷时,若最大应力>宏观弹性极限,则得到塑性滞后环(图c)。 7、材料存在弹性滞后环的现象说明:材料加载时吸收的变形功> 卸载时释放的变形功,有一部分加载变形功被材料所吸收。 ?这部分在变形过程中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 ?内耗的大小:可用滞后环面积度量。 8、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振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金属的“内耗”。 ?严格说,循环韧性与内耗是有区别的,但有时常混用。 ?循环韧性: ?指材料在塑性区内加载时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内耗: ?指材料在弹性区内加载时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9、循环韧性:也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因它表示在交变载荷(振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故又称为消振性。 ?材料循环韧性越高,则自身的消振能力就越好。 ?高的循环韧性可减振:如汽轮机叶片(1Cr13),机床材料、发动机缸体、底座等选 用灰铸铁制造。 ?低循环韧性可提高其灵敏度:如仪表和精密机械、重要的传感元件。 ?乐器所用材料的循环韧性越低,则音质越好。 10、伪弹性有些合金如(Au金-Cd镉,In铟-Tl铊等)在受一定应力时会诱发形成马氏体,相应地产生应变,应力去除后马氏体立即逆变为母相,应变回复 11、当材料所受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开始发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又称塑性变形。 12、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正应力:只能引起弹性变形及解理断裂。 ?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才能产生塑性变形。 13、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两种。 14、滑移现象: ?表面经抛光的金属单晶体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在表面会出现一些与 应力轴成一定角度的平行细线。 ?在显微镜下,此平行细线是一些较大的台阶(滑移带)。 ?滑移带:又是由许多小台阶组成,此小台阶称为滑移线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总结

第一章电学性能 1.1 材料的导电性 ,ρ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只与材料特性有关,而与导体的几何尺寸无关,是评定材料导电性的基本参数。ρ的倒数σ称为电导率。 一、金属导电理论 1、经典自由电子理论 在金属晶体中,正离子构成了晶体点阵,并形成一个均匀的电场,价电子是完全自由的,称为自由电子,它们弥散分布于整个点阵之中,就像气体分子充满整个容器一样,因此又称为“电子气”。它们的运动遵循理想气体的运动规律,自由电子之间及它们与正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机械碰撞。当对金属施加外电场时,自由电子沿电场方向作定向加速运动,从而形成了电流。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过程中,要不断与正离子发生碰撞,使电子受阻,这就是产生电阻的原因。 2、量子自由电子理论 金属中正离子形成的电场是均匀的,价电子与离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可以在整个金属中自由运动。但金属中每个原子的内层电子基本保持着单个原子时的能量状态,而所有价电子却按量子化规律具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即具有不同的能级。 0K时电子所具有最高能态称为费密能E F。 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参与导电,只有处于高能态的自由电子才参与导电。另外,电子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离子点阵散射,然后相互干涉而形成电阻。 马基申定则:′,总的电阻包括金属的基本电阻和溶质(杂质)浓度引起的电阻(与温度无关);从马基申定则可以看出,在高温时金属的电阻基本取决于,而在低温时则决定于残余电阻′。 3、能带理论 能带:由于电子能级间隙很小,所以能级的分布可看成是准连续的,称为能带。 图1-1(a)、(b)、(c),如果允带内的能级未被填满,允带之间没有禁带或允带相互重叠,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很容易从一个能级转到另一个能级上去而产生电流,具有这种能带结构的材料就是导体。 图1-1(d),若一个满带上面相邻的是一个较宽的禁带,由于满带中的电子没有活动的余地,即便是禁带上面的能带完全是空的,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也很难跳过禁带,具有这种能带结构的材料是绝缘体。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第二章、晶体结构缺陷 1、缺陷的概念 2、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热缺陷是一种本征缺陷、高于0K就存在,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影响热缺陷浓度的因数:温度和热缺陷形成能(晶体结构) 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3、杂质缺陷、固溶体 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半导体) 种类、形成条件、缺陷的计算等 5、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形成条件 6、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 7、组分缺陷(补偿缺陷):不等价离子取代 形成条件、特点(浓度取决于掺杂量和固溶度) 缺陷浓度的计算、与热缺陷的比较 幻灯片6 8、缺陷反应方程和固溶式 9、固溶体的研究与计算 写出缺陷反应方程→固溶式、算出晶胞的体积和重量→理论密度(间隙型、置换型)→和实测密度比较 10、位错概念 刃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垂直 螺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平行 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既不平行,又不垂直。 幻灯片7 第三章、非晶态固体 1、熔体的结构: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3、玻璃的通性 4、 Tg 、Tf ,相对应的粘度和特点 5、网络形成体、网络改变(变性)体、网络中间体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键强,键能 6、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相变),3T图 7、玻璃的结构学说(二种玻璃结构学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8、玻璃的结构参数 Z可根据玻璃类型定,先计算R,再计算X、Y 注意网络中间体在其中的作用。 9、硅酸盐晶体与硅酸盐玻璃的区别 10、硼的反常现象 幻灯片8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的特征 2、润湿的概念、定义、计算;槽角、二面角的计算 改善润湿的方法:去除表面吸附膜(提高固体表面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陆佩文 课后答案

2-1 名词解释(a )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b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c )类质同象与同质多晶 解:(a )当晶体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b )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c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2-6(1)在CaF 2晶体中,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能为2.8eV ,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5.5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k =1.38×10-23J/K ) (2)如果CaF 2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的YF 3杂质,则在1600℃时,CaF 2晶体中时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1)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能为2.8eV ,小于肖特基缺陷形成能5.5eV ,所以CaF 2晶体中主要是弗仑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可忽略不计。-----------1分 当T =25℃=298K 时,热缺陷浓度为: 242319298 1006.2)2981038.1210602.18.2exp()2exp(---?=?????-=?-=??? ??kT G N n f ----2分 当T =1600℃=1873K 时,热缺陷浓度为: 423191873 107.1)18731038.1210602.18.2exp()2exp(---?=?????-=?-=??? ??kT G N n f -----2分 (2)CaF 2中含百万分之一(10- 6)的YF 3时的杂质缺陷反应为: Ca F Ca CaF V F Y YF ''++??→??62223 由此可知:[YF3]=2[Ca V ''],所以当加入10- 6YF3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 73105][2 1][-?==''YF V Ca 杂--------------------1分 此时,在1600℃下的热缺陷计算为: Ca i Ca V Ca Ca ''+→?? x x +5×10- 7 则:8241089.2)107.1()exp(][]][[--???=?=?-==''kT G k Ca V Ca f Ca Ca i 即:871089.21 )105(--?=?+x x ,x ≈8.1×10-4 热缺陷浓度: 4101.8][-?=≈''x V Ca 热------------------1分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思考题汇总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思考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名义应力:材料受力前面积为A,则δ。=F/A,称为名义应力 工程应力:材料受力后面积为A。,则δT =F/A。,称为工程应力 拉伸应变:材料受到垂直于截面积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拉伸应力时发生的形变。 剪切应变:材料受到平行于截面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剪切应力时发生的形变。 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的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 晶须:无缺陷的单晶材料 弹性模量: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 刚性模量:反映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 泊松比:反映材料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线应变的比值。(横向收缩率与轴向收缩率的比值) 形状因子:塑性变形过程中与变形体尺寸,工模具尺寸及变形量相关参数。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一个考虑了裂纹尺寸并表征材料特征的常数 弹性蠕变:对于金属这样的实际弹性体,当对它施加一定的应力时,它除了产生一个瞬时应变以外,还会产生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附加应变(或称为弛豫应变),这一现象称为弹性蠕变。 蠕变:在恒定的应力δ作用下材料的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材料的疲劳:裂纹在使用应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 应力腐蚀理论: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应力场强度因子作用下,材料中关键裂纹尖端处,裂纹扩展动力与裂纹扩展阻力的比较,构成裂纹开裂和止裂的条件。 滑移系统:滑移面族和滑移方向为滑移系统 相变增韧:利用多晶多相陶瓷中某些相成分在不同温度的相变,从而增韧的效果,统称相变增韧 弥散强化:在基体中渗入具有一定颗粒尺寸的微细粉料,达到增韧效果,这称为弥散增韧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法向应力:导致材料伸长或缩短的应力 切向应力:引起材料切向畸变的应力 应力集中:受力构件由于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导致几何形状、外形尺寸发生突变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玻璃具有下列通性:、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2.在硅酸盐熔体中,当以低聚物为主时,体系的粘度 3.物质在熔点时的粘度越越容易形成玻璃,大于,等于,小于)时容易形成玻璃。 4.熔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在冷却的过程中可以出现和分相三种不同的相变过程。 5.当SiO2含量比较高时,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熔体粘度的能力是Li2Na22O。 6. 2Na2O·CaO·Al2O3·2SiO2的玻璃中,结构参数Y为 3 。 7. 从三T曲线可以求出为避免析出10-6分数的晶体所需的临界冷却速率,该速率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8.NaCl和SiO2两种物质中SiO2 容易形成玻璃,因其具有极性共价键结构。 9.在Na2O-SiO2熔体中,当Na2O/Al2O3<1时,加入Al2O3使熔体粘度降低。 10. 硅酸盐熔体中聚合物种类,数量与熔体组成(O/Si)有关,O/Si比值增大,则熔体中的高聚体[SiO4]数量减少。 11. 硅酸盐熔体中同时存在许多聚合程度不等的负离子团,其种类、大小和复杂程度随熔体的组成和温度而变。当温度不变时,熔体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 O/Si比值增大,这时熔体中高聚体数量减少。 二、问答题 1.试述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的影响?在硅酸盐熔体中,分析加入—价碱金属氧化物、二价金属氧化物或B2O3后熔体粘度的变化?为什么? 答:1) 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熔体在熔点时具有很大粘度,并且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剧烈地升高时,容易形成玻璃。 2) 在硅酸盐熔体中,加入R2O,随着O/Si比增加,提供游离氧,桥氧数减小,硅氧网络断裂,使熔体粘度显著减小。加入RO,提供游离氧,使硅氧网络断裂,熔体粘度降低,但是由于R的场强较大,有一定的集聚作用,降低的幅度较小。加入B2O3,加入量少时,B2O3处于三度空间连接的[BO4]四面体中,使结构网络聚集紧密,粘度上升。随着B2O3含量增加,B开始处于[BO3]三角形中使结构网络疏松,粘度下降。 3+2+ 1当我排队等着站上小便池的时候有人已经在大便池先尿了■■■■■■■■■■■■张为政整理■■■■■■■■■■■■勿删■■■■■■■■■■■■ 2.试阐述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变性体。 玻璃网络形成体:其单键强度>335KJ/MOL。这类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 网络变性体:其单键强度<250KJ/MOL。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答案第六,七,九,十章习题答案

6-1 略。 6-2 什么是吉布斯相律?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解:相律是吉布斯根据热力学原理得出的相平衡基本定律,又称吉布斯相律,用于描述达到相平衡时系统中自由度数与组分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一般形式的数学表达式为F=C-P+2。其中F为自由度数,C为组分数,P为相数,2代表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应用相率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 6-3 固体硫有两种晶型,即单斜硫、斜方硫,因此,硫系统可能有四个相,如果某人实验得到这四个相平衡共存,试判断这个实验有无问题? 解:有问题,根据相律,F=C-P+2=1-P+2=3-P,系统平衡时,F=0 ,则P=3 ,硫系统只能是三相平衡系统。 图 6-1 图6-2 6-4 如图6-1是钙长石(CaAl2Si2O)的单元系统相图,请根据相图回解:(1)六方、正交和三斜钙长石的熔点各是多少?(2)三斜和六方晶型的转变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3)正交晶型是热力学稳定态?还是介稳态? 解:(1)六方钙长石熔点约1300℃(B点),正钙长石熔点约1180℃(C点),三斜钙长石的熔点约为1750℃(A点)。 (2)三斜与六方晶型的转变是可逆的。因为六方晶型加热到转变温度会转变成三斜晶型,而高温稳定的三斜晶型冷却到转变温度又会转变成六方晶型。 (3)正交晶型是介稳态。

6-5 图6-2是具有多晶转变的某物质的相图,其中DEF线是熔体的蒸发曲线。 KE是晶型 I的升华曲线;GF是晶型II的升华曲线;JG是晶型III的升华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明各相的相区,并写出图中各无变量点的相平衡关系;(2)系统中哪种晶型为稳定相?哪种晶型为介稳相?(3)各晶型之间的转变是可逆转变还是不可逆转变? 解:(1)KEC为晶型Ⅰ的相区,EFBC 过冷液体的介稳区,AGFB晶型Ⅱ的介稳区, JGA晶型Ⅲ的介稳区,CED是液相区,KED是气相区; (2)晶型Ⅰ为稳定相,晶型Ⅱ、Ⅲ为介稳相;因为晶型Ⅱ、Ⅲ的蒸汽压高于晶型Ⅰ的,即它们的自由能较高,有自发转变为自由能较低的晶型Ⅰ的趋势; (3)晶型Ⅰ转变为晶型Ⅱ、Ⅲ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多晶转变点的温度高于两种晶型的熔点;晶型Ⅱ、Ⅲ之间的转变是可逆的,双向的,多晶转变点温度低于Ⅱ、Ⅲ的熔点。 6-6 在SiO2系统相图中,找出两个可逆多晶转变和两个不可逆多晶转变的例子。 解:可逆多晶转变:β-石英←→α-石英α-石英←→α-鳞石英 不可逆多晶转变:β-方石英←→β-石英γ-鳞石英←→β-石英 6-7 C2S有哪几种晶型?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它们如何转变?β-C2S为什么能自发地转变成γ-C2S?在生产中如何防止β-C2S 转变为γ-C2S? 解:C2S有、、、四种晶型,它们之间的转变如右图所示。由于β-C2S 是一种热力学非平衡态,没有能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因而在相图上没有出现β-C2S的相区。C3S和β-C2S 是硅酸盐水泥中含量最高的两种水硬性矿物,但当水泥熟料缓慢冷却时,C3S将会分解,β-C2S将转变为无水硬活性的γ-C2S。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产上采取急冷措施,将C3S和β-C2S迅速越过分解温度或晶型转变温度,在低温下以介稳态保存下来。

中南大学出版的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总结

晶格热振动:固体材料由晶体或非晶体组成,点阵中的质点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围绕其平衡位置做微小振动。声频支振动:振动着的质点中频率甚低的格波,质点质点之间的相位差不大。光频支振动与之相反。热容: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材料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金属材料热容的影响因素:自由电子的影响,一般可忽略,低温热容缓慢下降,高温热容超过3R继续上升,合金成分对热容的影响。组织转变对热容的影响: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在相变点发生突变,二级,也剧烈变化但有限值,亚稳态组织转变,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时要放出热量。热容的测量方法:量热计法,撒克司法,史密斯法和脉冲法。热分析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热分析的应用:建立合金相图,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研究,合金的有序无须转变研究,液相转变的研究。影响热膨胀性能的因素:键强,晶体结构,非等轴晶系的晶体,相变,化学成分。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机械杠杆式膨胀仪,光杠杆膨胀仪,电感式膨胀仪。热膨胀分析的应用:确定钢的组织转变点(切线法、极值法)研究加热转变。热导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测量:稳态法,非稳态法。材料的热冲击损坏类型:抗热冲击断裂性,抗热冲击损伤性。热应力:材料的热胀冷缩引起的内应力。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的措施:提高材料的强度减小弹性模量,提高材料的热导率,减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减小表面散热系数,减小产品的有效厚度。载流子:材料中参与传导电流的带电粒子。费米球:在0K下自由电子在速度空间中分布形成一个中心对成球。掺杂半导体(n、p型)n型,所有结合键被价电子填满后仍有富裕的价电子,p型,价电子都成键后仍有些结合键上缺少价电子出现空穴。掺杂能级:掺入的异价原子使得局部结合键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半导体中出现附加能及。光致电导:半导体材料受到适当波长的电磁波辐射时,导电性会大幅度升高的现象。陶瓷材料的导电性:按用途分电子导电、离子导电,半导体、绝缘体。超导体:零电阻、完全抗磁,条件,温度条件、磁场条件、电流条件。磁化强度M:单位体积磁性材料内原子磁矩m的矢量总和。磁极化强度J:单位体积中磁偶极子矢量总和。材料按磁性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磁致伸缩:铁磁体的长度或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退磁场:在铁磁性材料内部,附加磁场方向和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磁畴(三角畴、片状畴)矫顽力:畴壁越过最大的阻力峰所需要的磁场就相当于材料的矫顽力。剩余磁化强度:铁磁体磁化到饱和并去掉外磁场后,在磁化方向保留的Mr(剩余磁化强度)或Br(剩余磁感应强度)称为剩磁(用获得晶体结构或磁结构的办法来提高剩磁)磁滞损耗:铁磁性材料反复磁化一周,由于磁滞现象所造成的损耗(减小摩擦生热、或形成磁有序)。涡流损耗:感应电流所引起的损耗(做成薄片,提高电阻率)。剩余损耗:总损耗减去所剩下的损耗(控制杂质的量)。磁后效(约旦后效、李希特后效)交流(动态)磁性测量:伏安法、电桥法。OMR-正常磁电阻:传导电子受到磁场的洛伦兹力作用做回旋运动,使其有效的平均自由程减小所致。AMR-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铁磁性的过渡金属、合金中,外加磁场方向平行于电流方向时的电阻率和外加磁场方向垂直电流方向时的电阻率不同。GMR-巨磁电阻效应: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无外磁场作用时纯在显著变化的现象。光的本(横波、具有偏振性)质:波粒二象性。光和固相作用的本质:电子极化、电子能态转变。影响折射率的因素:元素离子半径,电子结构,材料的结构、晶型、晶态。同质异构体,外界因素。半导体材料中的光吸收:激子吸收(能产生激子的光的吸收)、本征吸收(电子在带与带之间的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发光寿命:发光体在激发停止之后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6)

6-1 说明熔体中聚合物形成过程? 答: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石英的分化; 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 后期: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6-2 简述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 答: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 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6-3 名词解释(并比较其异同) ⑴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⑵单键强 ⑶分化和缩聚 ⑷网络形成剂和网络变性剂

答:⑴晶子学说:玻璃内部是由无数“晶子”组成,微晶子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它们分散在无定形介中质,晶子向无 定形部分过渡是逐渐完成时,二者没有明显界限。 无规则网络学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 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 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 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⑵单键强:单键强即为各种化合物分解能与该种化合物配位数的商。 ⑶分化过程: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缩聚过程: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化合物相互发生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次过程为缩聚过程。 ⑷网络形成剂:正离子是网络形成离子,对应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 璃。即凡氧化物的单键能/熔点﹥0.74kJ/mol.k 者称为网 络形成剂。 网络变性剂: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即单键强/熔点﹤0.125kJ/mol.k者称 为网络变形剂。

6-4 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利用X—射线检测。 晶体SiO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 SiO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SiO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6-5 玻璃的组成是13wt%Na2O、13wt%CaO、74wt%SiO2,计算桥氧分数? 解: Na2O CaO SiO2 wt% 13 13 74 mol 0.21 0.23 1.23 mol% 12.6 13.8 73.6 R=(12.6+13.8+73.6 ×2)/ 73.6=2.39 ∵Z=4 ∴X=2R﹣Z=2.39×2﹣4=0.72 Y=Z﹣X= 4﹣0.72=3.28 氧桥%=3.28/(3.28×0.5+0.72) =69.5%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资料

1. 不一致熔融化合物,连线规则 答:不一致熔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发生分解,分解产物是一种液相和一种固相,液相和固相的组成与化合物组成都不相同。(2.5分)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2.5分) 2. 非本征扩散,稳定扩散 非本征扩散:受固溶引入的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扩散。或由不等价杂质离子取代造成晶格空位,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 稳定扩散:若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各处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稳定扩散。(2.5分) 3. 非均匀成核, 一级相变 非均匀成核:是指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的过程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称为一级相变。(2.5) 4. 晶粒生长,二次再结晶 晶粒生长:平衡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2.5分) 二次再结晶:是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的过程。(2.5分) 5. 一致熔融化合物,三角形规则 答:一致熔融化合物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与正常的纯物质一样具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产生的液相与化合物组成相同。(2.5分)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2.5分) 6. 晶粒生长,二次再结晶 晶粒生长:平衡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2.5分) 二次再结晶:是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的过程。(2.5分) 7.液相独立析晶,切线规则 答: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新析出的固相包裹起来,使转熔过程不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液相进行另一个单独的析晶过程,就是液相独立析晶。(2.5)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8.本征扩散,不稳定扩散, .答: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晶体结构中本征热缺陷,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为不稳定扩散。(2.5分) 9.均匀成核,二级相变, 答:均匀成核是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过程。(2.5分) 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商也相等,但二级偏微商不等的相变。(2.5分)10.烧结,泰曼温度 答:烧结:由于固态中分子(或原子)的相互吸引,通过加热,使粉末体产生颗粒粘结,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2.5) 泰曼温度: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2.5)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集和解答完整版

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 1-1 解释概念: 等同点: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 空间点阵:概括地表示晶体结构中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结点:空间点阵中的点称为结点。 晶体: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型: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晶类: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晶体定向:为了用数字表示晶体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在晶体中引入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的集合。 布拉菲格子:是指法国学者A.布拉菲根据晶体结构的最高点群和平移群对称及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原则,将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划分成14种类型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应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a、b、c、α、β、γ). 1-2 晶体结构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几何图形可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解答:⑴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晶体是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②晶体的部质点呈对称分布,即晶体具有对称性。 ⑵14种布拉菲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格子可以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1-3 晶体中有哪些对称要素,用国际符号表示。 解答:对称面—m,对称中心—1,n次对称轴—n,n次旋转反伸轴—n 螺旋轴—ns ,滑移面—a、b、c、d 1-5 一个四方晶系的晶面,其上的截距分别为3a、4a、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解答:在X、Y、Z轴上的截距系数:3、4、6。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3:1/4:1/6=4:3:2 晶面指数为:(432) 补充:晶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其部结构有什么关系? 解答:①自限性:晶体的多面体形态是其格子构造在外形上的反映。 ②均一性和异向性:均一性是由于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异向性是由于同一晶体中的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③对称性:是由于晶体部质点排列的对称。 ④最小能和最大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较之同种化学成分的气体、液体及非晶质体,晶体的能最小。这是规则排列质点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原因。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热容的基本概念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系统的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称为该系统的热容(符号C,单位J/K)。 爱因斯坦模型 爱因斯坦应用量子论的观点,于1907年提出的计算固体热容的原子振动的简单模型。爱因斯坦模型指出:①固体内原子均以同一特征频率v振动,②每一原子有三个振动自由度,③可以将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应用到固体中原子的振动上去,且每一振动自由度的振子作为线性振子而具有平均能量。 当T》θE时得C V,m≈3R,同用能量均分定理得到的结果一致。当T<<θE时,,随着T→0而指数地趋于零,同实验结果大致相符,解决了杜隆-珀替定律不能解释的低温下固体热容同温度有关的实验事实,但在低温下毕竟下降得快了些。 德拜模型 每一个独立谐振子的振动是一种简正振动模式,弹性媒质的一种简正振动模式是具有一定频率、波长和传播方向的弹性波。 为把固体看作是连续的弹性媒质,德拜模型只考虑那些频率非常低(近似取为零)直到极限频率Vm范围内的振动模式。由于n的数目很大,3n种振动频率可看作是连续分布在零到Vm区间内,则3n个不同频率的独立谐振子的总能量就由分立的求和变为积分,Uo是同温度无关的常数,ρ(v)称频率分布函数。(具体教材P7) 热膨胀的物理本质及影响因素 A:物理本质:材料热膨胀的物理本质是质点振动的非简谐效应。 (1)质点在平衡位置两侧受力不对称,质点振动时的平均位置不在r0处,而要向右移。因此相邻质点间平均距离增加。温度越高,振幅越大,质点在r0两侧受力不对称情况越显著,平衡位置向右移动越多,相邻质点间平均距离就增加得越多,以致晶胞参数增大,晶体膨胀。(双原子模型)P20 (2)用势能曲线解释 势能曲线不是严格对称抛物线。 势能随原子间距的减小,比随原子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得更迅速。 原子的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平均位置移得越远,引起晶体的膨胀。B:影响因素: 1.相变的影响一级相变:伴随比热容的突变,相应的膨胀系数将有不连续变化,其转变点处膨胀系数将为无限大。二级相变:相变点处膨胀系数曲线有折点。 2.成分和组织的影响形成固溶体时,一般溶质元素的膨胀系数高于溶质基体时,将增大膨胀系数;结构紧密的固体,膨胀系数大,反之,膨胀系数小;若果材料由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相机械混合而成,各相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内应力,而内应力将抑制物体的热膨胀。 3.各向异性的影响晶体的各向异性膨胀,各层间的结合力不同引起热膨胀不同。 4.铁磁性转变对于铁磁性的金属和合金,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将出现反常,即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 膨胀分析法确定钢的组织转变温度 在组织转变之前或转变之后,试样的膨胀或收缩时单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在组织转变的温度范围内,除单纯由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外,又附加了组织转变的体积效应,由于附加的膨胀效应,膨胀曲线偏离一般规律。因此,在组织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时,曲线便出现了拐点,拐点即对应转变的开始及终了温度。P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