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浅析

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浅析

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浅析
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浅析

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浅析

陈先军(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浙江宁波 315010)

摘要: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本文在简要介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建构主义视野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出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师要重新审视和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1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关注不够,只注重运动技术的灌输,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情感认知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探讨体育教学中教师地位与角色定位问题,使体育教师明确身份与角色,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n),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知道”的哲学观和认识观,是认知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n)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化实现新旧经验的互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认知的能动作用,认为认识并非如同镜子照物般的人脑对客观世界直接、简单的反应,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来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学习是通过新信息、新知识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知识主动探索者、主动发现者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意味着,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个体决定的;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是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3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既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强调“双主”教学模式,即“主体、主导”模式,学生居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每位体育教师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以尽快实现自己在新课标实施中的角色转变。

3.1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伴奏者的角色

在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自己,引导他们而并非塑造他们。

体育教师是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无论教师教学生任何一个动作,他所做的示范都是权威的、唯一的,没有可比性;对一些空中需停留较长时间的动作,如跳远中的腾空、跳高中的过杆动作,无法调节控制速度,没有永久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互动的学习方法。既然知识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先前地经验来构建新知识地意义。这样,传统的体育教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将不复存在,如果学生只是一个任由教师随意塑造、被动模仿教师动作技术的对象,就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自由的获取所需要的体育知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基础、掌握动作技术的速度自定学习步骤,主动参与互相讨论和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体育的理解和相关的体育知识经验去重组或建构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体育教学的个体色彩,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时空、内容、方式、数量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大。体育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播者。体育教师应成为学生体育学习建议的提供者、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者,也要努力释放学生发展的空间。体育教师由“传授者”向“指导者”、由“领导者”向“引导者”、由“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转变本身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这一角色的丰满和完善需要实践的营养来实现。

3.2体育教师要成为教学情境设计的创设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重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他们强调教学环境中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从而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空洞说教,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情境而造成学生对知识建构的困难。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创设尽可能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真实情境,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知识的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模仿和虚构,这样在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就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如对运动员运动技能形成课件进行慢放设计,利用动画效果可以模仿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活动过程,将高难度的、难以想象的过程具体化。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协作学习的情境,在教师组织引导和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反思和技术动作的清晰表达。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的过杆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确定教学顺序和练习手

段:(1)怎么要跨越2条间距为10-15CM橡皮筋?(2)跨越斜放的横杆主要改进哪些技术?(3)原地起跳过杆和助跑起跳过杆有什么区别呢?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创设协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接受动作技术,在讨论合作和教师的适当引导、评价中完善动作技能。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各种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3 体育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开拓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往往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新问题时,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践,体育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依赖于自己的经验积累,但是经验往往落后于实际,总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纯粹依靠经验进行教学是不可靠的。鉴于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以研究者的身份和心态、以研究者的视角和眼光,认真细致地审视和分析已有的体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问题,如:体育教学原理的应用策略、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田径、体操、球类等各项目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从中不断地理解新课程理念、驾驭理念;不断地熟悉和领会教育教学理论,如:体育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动起来、体育案例教学怎样有效实施差异教学、如何开展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等。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揭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实质性内涵。因此体育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大胆地尝试新想法、新思路,改善困难、解决难题、发现疑惑进行体验,学会发现和捕捉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点、视点开展研究,改变体育教师纯粹依靠“经验”进行教学的局面,使得教师自身素质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使得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和研究者的转变。

3.4 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促进者

传统体育课程评价上过于强调达标与运动技能水平,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和促进发展的功能,这极大地阻碍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这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取消了沿袭多年的传统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达标考试,改变了以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的状况。在评价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价,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防止了绝对化数字指标。由单一运动技能评价向重视学生学习态度、运动参与、合作交往、意志品质及创新精神集多元评价转变,让学生了解并参与体育课的评价过程,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参考考勤表和学生进步幅度,按照相关比例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兴趣提高,又反向带动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但实践中部分教师一旦离开了分数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学生与发展进行评价。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评价体系解决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多维评价问题是体育教师一项重要任务。

4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及业务素质要求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

创新高素质人才,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实施与落实。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下,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与学生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证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成正比。体育教师只有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才能带动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化水平。

4.新的学习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突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形式,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全面客观、公正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新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是教师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昕.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2007(3).

[2]张跃.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社科纵横,2008(11) .

[3]葛会欣,王贤峰.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6)

[4]刘知音. 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中国学校体育,2004(3).

[5]顾伟农,刘霞.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 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9) .

[6]逄晖.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

注:此文发表于《运动》2010年2月刊

小学教师师徒结对子的活动总结

小学教师师徒结对子的活动总结 在这一学年里,我在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责任。**老师非常好学,在教学中肯钻研,肯动脑,上进心很强,一 个问题非把它“吃透”为止,这种钻研精神都令我感到佩服,所以在帮助她的同时,我也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 我有了一定的提升。 **老师是**市的骨干教师,她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在 教学上,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 教法,经常翻阅各种优秀教案及参考资料,关注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开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 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老师是位聪颖、充满 睿智,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师,经常要求主动听课,虚心学习,勤学勤问,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加上她的努力,进步很快,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常规做法。**老师是 位悟性十足的老师,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在平时,**老师坚持“每课必备”的原则,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 一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能够根据教学内 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过程及方法。课后 能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小结。课外注意收集素材及知识要点。我与**老师之间经常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增进友谊,同 时还加强了合作,互谈体会,在教学上,为了指导好她的教学,我也在课外研究教材,经常挤出时间和她一起探讨教学

中的疑惑,对于她在教学上还认识不深的问题,我给予耐心的讲解、分析。同时也征求她的看法和意见,共同提高,就这样,我们的这种活动方式得到了认可,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因此,我们的师徒结对结出累累硕果。她教学成绩十分了不得。上学期他上了市级公开课《中国结》,得到了与会的专家、同行的一致赞许,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获奖。师傅在帮带徒弟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也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听课、学习过程中,我也收益匪浅,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师徒结对的活动让我自身也进步不少,在这一年里,我基本做到带着精心的设计走进课堂。因为徒弟要去听课,总是怕丢了师傅的面子。而且我这个徒弟很厉害,我随时都有被她拿下的可能,所以我从不敢怠慢,一致不停的去努力去拼搏。师徒结对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实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差距了。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我觉得工作有所成效是一种幸福,是一份荣耀,我会努力去追寻它。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摘要]加强和完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教师责任制,是社会发展和新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共同探讨和解决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一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竞争机制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对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又需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中坚力量,对提高学生体质、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使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环境,对高校体育师资现状提出了重大挑战。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步实现扩招,高校师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体育师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建设一支能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适应未来要求的优秀体育教师队伍,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素质薄弱、观念淡漠。目前,有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忽视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和提高。少数教师,尤其是少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毅力,没有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缺乏默默献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因此,他们除“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校外兼课或其他第二职业上。另外,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体育缺乏认识,不重视体育,不重视体育教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2.教学中未引入竞争机制,缺乏规范化管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始终被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系部以学院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方案为基础,以自身发展为目标,量身订做了适合系部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方案,方案中多次提到如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具体来说酒店管理系未来三年内,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达到 20%。40岁以下专任教师硕士学位以上人数达 60 %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各专业以1:1的数量聘请有名望的行业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中来。计划两年内引进 3- 5 名专业课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增强活力,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力度,选送骨干教师到高校和企业培训提高。建立一支稳定的行业一线大师名师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技师队伍”。 目标明确,如何实施着实应该认真研究一下,真正在三年内打造出酒店管理系优质教学团队,实现系部“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师资建设目标。 一、在集体探讨中达成共识 从老中专转变成高招大专,在教学模式、培养方案、教师教学方式、系部管理等具体教学工作方面都和以前大相径庭。所以只有在系部所有老师集体智慧的融合下,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教学实施方案。例如成立教学研讨委员会,专业教师及辅导员均纳入到委员中,适当比例加入企业人员,使企业动态实时与教学行动紧密连接,及时讨论教学中的限制性因素,解决教学盲区,使集体精神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动力。 二、在教学行动中苦练基功 建立优质团队落实到每一名老师,首当其冲应该是教学基本功。以酒店教研室为例,80后青年教师比例为87.5%,教师队伍偏年轻化,普遍缺乏教学行为基本功。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高质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系部“十二五”规划教师建设目标应该做到 1实行导师制,开设教师第二课堂

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系,其目的与教育的目的有不谋而合的相似点。因此,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出现在我国的各级学校中。大学校园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是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和传播了体育文化。同时,体育文化又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高校体育文化。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自身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首先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其次它又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

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居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决定了它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科研、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第三层是物质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三个层面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获得协调发展。 二、如何搞好学院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而校园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处于该环境中的每个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并将他们逐渐同化为群体中的一分子。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重点是要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宗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建设方向。而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积极引导大学生向科学、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目标上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直接的作用。 (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学校利用体育课组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相应成为体育教学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一、体育教学的促进者体育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共同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促进者”的角色具有以下特点:1.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进行自主的练习时,教师要积极地观察,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旁观是积极的旁观,遵守“不干涉”的原则。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练习失败或动作不规范时,教师要理解和鼓励,从而营造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促进他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当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而是更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4.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喜怒哀乐可适当地流露,这种不带面具的真实,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同练习、同比赛,与学生共同寻求真理,探究学习的秘密,这样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增进相互了解,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练习、观察、探究,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大量增加并变得非常复杂,因此“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专家指出,作为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由职业教育者转为教育学习研究者,从他人成果的消费者变成自身成果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教师师徒结对工作小结范文

教师师徒结对工作小结范文 教师师徒结对工作小结范文 我和史运红的“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已有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内,我再次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各种责任与义务。尽管心中有几许压力,背上添了许多额外的责任,但我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我校为青年教师所搭建的这个培训平台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作为师傅,对于小史的在职培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榜样与示范作用。在这一学期的朝夕相处中,我似乎又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与启迪。 一、从容应对平常工作 从小史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懵懵懂懂的自己。这一个时期的新教师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阶段,每天都会冒出许多自以为是的经验,也会遭遇许多未曾碰过的困惑与疑难。当自己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应付孩子、应付工作,开始享受自如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往往会遭遇新的压力,新的困惑,或者是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时间后,教育的热情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冷淡而消退,褪尽教育激情与教学热情的

教师,其实后面的路或者会走得索然无趣,或者就按部就班,这样对新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会产生冲击,甚至会动摇她们的信心。 针对青年教师这个特点,我首先肯定她在执教过程中的沉稳优势,主动施压,着重让她摆正心态,积极地应对每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使她在教学技能上获得新的提升。同时也鼓励她写文章、总结执教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验,整理成功教学案例,这对于她以后的写文章、写总结等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二、努力钻研日常教学 工作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全在于工作态度,当对工作成效持无所谓的态度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努力的理由。师徒结对子的活动让我们觉得工作有成效是一种高层次的幸福,更是一份荣耀,督促着我们师徒共同去摸索、追求,努力实践“教学的精彩课堂”。小史经常主动要求我听她课,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亮相课,她会不断地试教。这些都可以看出,新教师在努力学习带班经验、积累家长工作经验的同时,她更清楚地意识到,会上课,上好课,上孩子喜欢的、难忘的课,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管理问题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高校体育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资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进入21世纪,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环境,对高校体育师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既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又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因此,如何建设一支能与时俱进、能适应未来要求的师资队伍,是摆在当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淡化。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问题。一是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直线上升,大部分教师每周达到24~28节课,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教师疲惫不堪,穷于应付。二是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有少部分体育教师面临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为了评职称,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在竞争的幌子下去拉关系、跑课题、发论文,不再把教书做学问作为自己的事业来追求,而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谈不上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甚至连上课内容也由于缺乏应有的精力只是敷衍了事。尽管这些问题不是普遍的、主流的,但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已成为我们迫切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2.管理认识片面导致师资管理偏激化。在高校师资管理改革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重学历、轻能力,二是重外引、轻内生。在引进教授、博士方面舍得投入,可是校内成长起来的教授、博士却不能享受同样待遇,形成巨大的反差,引起校内人才思想动荡,造成内部高层人才的流失。其实,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远比高学历更为迫切和重要。同时,科研工作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导致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助长了利己主义思想,这显然对学术的健康发展不利,影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4)创新性 体育充满着创造性的因素,体育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独立思考与活动的空间。高校体育文化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发展体

优秀体育教师求职自我介绍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d8828242.html,)/个人简历 优秀体育教师求职自我介绍优秀体育教师求职自我介绍 教师面试自我介绍中,同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不同科目的老师,应是面试的侧重点不同。以下有一篇体育教师自我介绍范文,看看他是怎样做面试自我介绍的吧。 我是一名有着13年教龄的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育一级职称,来到xx中学任教之前,一直工作在xx中学。 在十三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学科老师的帮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身教,师生相处和谐,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2002年参加了合肥市首批新课程改革试验,并在省教科所体育教研组的带领下,参与了课题《超体重儿童健康行为的实验与研究》的研究,荣获国家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中,《中学生体育课的教法与激趣》一文发表在《安徽教育论坛》2001年第二

期,《认识CAI》在2001年合肥市电化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议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一文荣获2000年度合肥中市区教育学会举办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学科竞赛中,2001 年获合肥市首届体育教师(初中组)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同年参加安徽省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初中组个人总分二等奖。1998-2000年获合肥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被xx区任命为首批“骨干教师”并保持至今,2002年获合肥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 四十三中学工作期间,除了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之外,还担任其他一些工作,也获得了一些成绩。自95年开始,一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一职,亲手创立的“中学生团校”在2001年获得安徽省优秀中学生团校示范团校(当年合肥),同年获得安徽省中学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是合肥市第十二次团代会代表,也是安徽省第十一次团代会代表。担任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组长期间,在小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2001年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并获得中学组创意赛二等奖辅导员奖;2003年获安徽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比赛第一名(领队兼教练);2004年8月,辅导学生参加合肥市第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初中组机器人竞赛,荣获合肥市初中组一等奖。 在体育专业上,我擅长篮球、排球和羽毛球;在素质拓展中,我曾参加过北大青鸟ACCP专业的学习,并获得北大青鸟和国家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计划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本人的两年发展规划。 二、个人专业发展的两年总体目标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青年教师看齐。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深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天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三、个人专业发展的年度目标 1、第一年度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继承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器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

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师徒结对学期小结

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篇一:XX-XX年第一学期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XX-XX学年第一学期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本学期师徒结对工作,落实了《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加强了新教师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简要总结。 一、有方案,有组织。学期初,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结合各新教师所在教研组的意见,每一位新教师都配备了相应的师傅。召开了师徒结对动员会。会上张连玉校长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向。会后,师徒之间举行了见面会,正式开始了师徒结对帮扶工作。 二、重过程,抓落实。本学期对师徒结对工作作了四次全面检查反馈,较好地落实了《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次月初,教研室组织检查落实,对每个师徒结对教师相关材料的检查,再到反馈登记,每一项工作都一一作了落实。 着重对以下几方面作了硬性的检查登记反馈:师傅听课情况、师傅对徒弟教案书写及作业批改情况;徒弟听课情况、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或心得体会文章情况。 三、专项总结,综合考评。学期末,对照《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分以下几方面对一学期的师徒结对工

作进行考评:师傅听课总节数(20分)、徒弟听课总节数(30分)、各月师徒工作上交材料合格情况(25分)、徒弟教学业绩得分情况(25分),总分100分,得分从高到低,70分以上为优秀,中间为良好,后的为一般。本学期考评情况如下:优秀:刘春梅贾真 良好:皮新忠石柳柳乔艳 陆倩李伟赵倩云尹开明于晓瑞 四、今后建议 1.新教师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工作中应主动向“师傅”学习:主动邀请师傅听自己的课、主动去听师傅的课、主动向师傅请教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疑惑、主动向其它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2.要加强对新教师落实此项工作的考核评价。新教师的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十最教师“成长最快新教师”的依据,60分以上为达标,不达标者在教育教学考核中扣5分,不能评选“成长最快的教师”。 3.指导教师的“师傅”应加强对师弟的指导。要多与徒弟交流,对照方案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作好反馈交流。 4.优秀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指导教师考核总分低于50分的或听课节数为0的作为不达标,不享受考核奖励。对优秀的教师发给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前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熟悉,最有活力和最具参与性的一种文化之一。它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又是体育文化的缩影;它对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都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综合地反映了一个高校体育建设成绩和发展水平。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校师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实施、传播的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化现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反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层次,是高校特有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它是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实施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目标为主要目的,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体育行为方式、思维形式和活动方式,主要有校园体育课程、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艺术活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欣赏活动等具体表现方式和活动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层、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面处于主导地位,反映出高校体育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等主要内容,体育健康价值观是其核心,持续渗透时间长,对学生影响久远,是一所高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象征;制度文化层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为物质层面更好的利用开发,精神层面的更好挖掘提供制度保障;物质文化层面是基础,是客观物质保障,它体现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底蕴,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健身性。高校体育是通过人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健身性是高

体育教师的个人自我评价

体育教师的个人自我评价(精选多篇) 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深刻熟悉到体育人不怕辛劳不怕累,体育人做事胆大心细,体育人为人直爽、简单、豪放,体育人有拼搏奋斗的精神,下面是简短自我评价。我作为体育人,除了有以上特点外,思维灵敏,点子新意多,善于思考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在校期间,担任年级网络部副部长和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外联部部长,做事认真,责任心重,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办事效率,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任务。是同学眼中的“万事通”,乐于助人,有很好的人缘关系。 在教育方法上我有自己的观点——“两个新”。一是创新,二是更新。创新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然后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更新则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课件、教案,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要求结合教学计划实施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事业留我、感情留我、能力留我! 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自我评价范文 下面将本人的专业理论水平做个简单的总结:一、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新世纪教师素养》等,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二、积极投身于并报课程实验中,要更新教育观念。在个人角色定位上,一要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题目,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规律性的熟悉;二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用自己的创造性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支持者,学生士气的鼓舞者,克服困难的援助者;二要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同等交流的伙伴,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的机制。在与课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从单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终身学习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方法意识,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题目。三、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岗位,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各种方

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师傅总结

师徒结对活动师傅总结 丁成宽 本学期我是第一次担任师傅的任务,觉得身上担子重大。主要是自己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足,更是没有做师傅的经历。既然学校安排了,我也只有接受这一任务,并尽力把它做好。张双双老师是一个上进的徒弟,工作热情,平时的备课和上课非常认真,教学的过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教材的研究和使用都有她自己的想法,教学的基本功相对扎实,能力较强。相信今后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接下来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师徒结对的体会。 一、平等 首先我觉得徒弟和师傅是平等的,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应该是摆在同一起跑线的,相互促进的。徒弟对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胆的提出来,哪怕是觉得师傅哪个环节处理的不好,都要敢于表达,作为师傅也要能虚心接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师傅平时看徒弟和备课,听课也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和谐 师徒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更多时候可以体现为朋友关系,教学方面无话不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有很多教师明明有话要说,但鉴于别人都不说,于是自己也坐在那里沉默,这样的氛围相 信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因此,空余时间可以相互交流,对于教学上的问题共同探讨,形成一股学习、上进的氛围,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里,师徒结对的形式不应当是单一的,就是上课,听课,看教案,更应该是不分场合畅所欲言,大胆表露想法的。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三、共进

师傅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师傅就不用学习了,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源源不断水,那作为师傅应该要有多少水呢,在结对的过程中,徒弟在学习,师傅更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比徒弟学得更多。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两者都要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理念和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师徒共进,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短短的一学期已经结束,相信在下学期里,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师徒结对活动师傅总结 颜集镇中心小学小学 丁成宽 2012.1.2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背景下的思考 1.继承与发展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体育新课程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 2.体育新课程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程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新课程推陈出新,拾遗补阙,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更适应于社会未来。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 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为了适应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认认真真地抓紧抓好,如果我们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能积极地、自觉地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必然面临被时代发展所淘汰的尴尬局面。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和提高。 1.要通过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一个体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2.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能够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上,审视学校体育,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要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亿万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4.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认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促进体育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国贸系 133班黎莎莎) 摘要: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一种精神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和学校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并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课程文化特点作用 前言:高等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包含于高校校园文化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与现代体育两代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窗口,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健康的体魄是身心健康的物质前提,师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大力倡导健康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加强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陶冶情操;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较大的体育传统,加强高水平的运动队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弘扬拼搏精神、协作精神,提升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1、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 1.1高校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层面在三个层面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积淀与现代校园文化整合提炼的结果,它主要反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行为习惯等。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它一旦形成,就能较长时间地渗透和控制校园体育文化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方向标和向心力。高校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 影响规范着每个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并成为学生努力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其中体育观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最高反映,它指导着学校体育成员体育行为取向,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重视并发展高校的体育文化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1.2高校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中间层面,它是高校体育组织形式和体育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高校体育制度文化保证了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是高校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校体育制度文化约束和规范了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在一定制度和规则内自由行动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服从管理、遵守公共道德等素质大有裨益。 1.3高校体育物质文化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等与体育有关的实物。体育物质为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和活动器材,是体现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是体育物质文化的一种外在形式。体育物质文化不单指物质本身,而是包括了体育物质所蕴涵的思想和观念,如体育雕塑、建筑造型、场地设计等都附加了人类的智慧与灵感,体现着人的情操、意志和观念。这些体育物质文化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热情,大学生在与体育运动和体育设施的不断接触中,逐渐

体育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

体育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 一、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其中,有幸参与了多次市区及学校组织的教研、观课、评课等活动,得到了很多骨干和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理论结合实际的水平增强了,动手水平增强了、课堂掌控性增强了、课堂有效性的意识提升了、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如今,将继续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工作,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年轻教师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换。 优势: 1.11年的低年级从教经验,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增强了很多,动手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积极参与。 2.爱岗敬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乐于了解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3.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学术活动,开阔视野。善于思考,注重反思,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4.积极自学水平。空闲时会阅读学校购置和推荐的教育名著、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前提,能在课中尝试使用新型教育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不足之处: 1.有待提升的随机应变水平。对小学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度还不够,如何能准确并即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并将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水准降低到最小,对课堂的整体性把握有待提升。 2.个人教学风格不明显,需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拥有较强的、独立的教学水平。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下,在学科教学中还需抛弃模仿和惰性,发扬自身长处,寻找体育教学中的创新。 3.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水平较差。专

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持续积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水平也有待增强。 4、因为身体原因,课堂示范动作不能完全展示。 二、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的总目标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持续积累经验,树立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理解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周3-4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持续提升自身理论研究的水平,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教师师徒结对总结(一)

教师师徒结对总结(一) 我和史运红的“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已有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内,我再次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各种责任与义务。尽管心中有几许压力,背上添了许多额外的责任,但我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我校为青年教师所搭建的这个培训平台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作为师傅,对于小史的在职培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榜样与示范作用。在这一学期的朝夕相处中,我似乎又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与启迪。 一、从容应对平常工作 从小史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懵懵懂懂的自己。这一个时期的新教师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阶段,每天都会冒出许多自以为是的经验,也会遭遇许多未曾碰过的困惑与疑难。当自己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应付孩子、应付工作,开始享受自如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往往会遭遇新的压力,新的困惑,或者是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时间后,教育的热情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冷淡而消退,褪尽教育激情与教学热情的教师,其实后面的路或者会走得索然无趣,或者就按部就班,这样对新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会产生冲击,甚至会动摇她们的信心。

针对青年教师这个特点,我首先肯定她在执教过程中的沉稳优势,主动施压,着重让她摆正心态,积极地应对每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使她在教学技能上获得新的提升。同时也鼓励她写文章、总结执教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验,整理成功教学案例,这对于她以后的写文章、写总结等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二、努力钻研日常教学 工作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全在于工作态度,当对工作成效持无所谓的态度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努力的理由。师徒结对子的活动让我们觉得工作有成效是一种高层次的幸福,更是一份荣耀,督促着我们师徒共同去摸索、追求,努力实践“教学的精彩课堂”。小史经常主动要求我听她课,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亮相课,她会不断地试教。这些都可以看出,新教师在努力学习带班经验、积累家长工作经验的同时,她更清楚地意识到,会上课,上好课,上孩子喜欢的、难忘的课,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小史能把自己定位准确,扬长避短,努力在“可行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多动脑,认真钻研教材,自发积累经验,渐次提升自己的执教综合技能与水平,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勇于挑战薄弱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