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最大直径>1.0cm,≤2.0cm

T2 最大直径>2.0cm,≤5.0cm

T3 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

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

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

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说明:

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

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临床不明显: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不能发现的情况。

临床分期

O期Tis N0 M0

I 期T1 N0 M0

IIA期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IIB期T2 N1 M0

T3 N0 M0

IIIA期T0 N2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1~2 M0

IIIB期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IIIC期任何T N3 M0

IV期任何T 任何N M1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1 原发肿瘤(T) 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肿瘤的大小由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 导管原位癌 Tis 小叶原位癌 Ti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cm, 但≤0.5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cm, 但≤1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cm 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cm T3 肿瘤最大径>5cm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 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 T4c 同时包括T4a和T4b T4d 炎性乳腺癌 2 区域淋巴结(N) 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例如曾经切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 N2b 仅临床上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而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如何分期

乳腺癌如何分期? 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12年(6~20年)。肿瘤一旦发生,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局部扩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乳腺癌如不经治疗,或者给药无效,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淋巴腺、骨、肺、肝、脑、胸膜腔、心包渗液、高血钙、脊髓受压。 乳腺癌的扩展可直接向周围,可经淋巴道和血流。淋巴结按理应是防止癌细胞从原发肿瘤外逸的第一道屏障,癌细胞若能通过淋巴结屏障通常便累犯锁骨上淋巴结,进而侵入静脉入血。肿瘤除转移腋下淋巴结之外,奇静脉系统可通过椎间静脉、椎外静脉丛后组与椎内静脉相连,椎静脉系与腔静脉的血流在腹内压改变时可互相流动,因此,有些患者在未出现腔静脉系(如肺)转移前,先出现颅骨、脊柱、盆骨等转移。 乳腺癌的分期: Ⅰ期指原发肿瘤小于2cm 淋巴结无转移 Ⅱ期原发肿瘤大于2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 Ⅲ期原发肿瘤大于5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 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科学证明:人参皂苷Rh2功效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是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肺癌、骨癌、胰腺癌、结肠癌、血癌、喉癌、舌癌、前列腺癌、食道癌、淋巴癌、脑癌、直肠癌、鼻咽癌、子宫癌、皮肤癌、膀胱癌、胆管癌等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上佳辅助治疗品。 通过癌细胞体外培养与癌症动物模型最新研究证明:红参Rh2对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胃癌、肺癌、骨癌、胰腺癌、结肠癌、血癌等癌细胞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抑制作用: (1)人参皂苷Rh2 抑制肿瘤癌细胞生长。 (2) Rh2 可以有效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诱发肿瘤癌细胞凋亡。 (3)Rh2 的HK细胞活性功能,诱导肿瘤癌细胞分化。 (4)Rh2 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力降低放化疗的毒性,有效地减小放化疗的痛苦程度。

乳腺癌TNM分期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 1、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is(DCIS):导管原位癌; ?Tis(LCIS):小叶原位癌; ?Tis(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 ?T1b: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 ?T1c:肿瘤最大直径>lcm,但≤2 cm。 T2: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 ?T4a: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 ?T4c:T4a与T4b并存; 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 (1)临床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 ?(2)病理学分期(pN)a p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pN0:无组织学显示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显微镜下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pN1mi:微小转移(>0.2 mm,<2.0 mm);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镜下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4、临床分期 Stage0TisN0 M0 StageⅠT1N0 M0(*T1包括T1mic) StageⅡAT0N1 M0 T1N1 M0 T2N0 M0 StageⅡBT2N1 M0 T3N0 M0 StageⅢAT0N2 M0 T1N2 M0 T2N2 M0 T3N1-2 M0 StageⅢBT4N0-2 M0 StageⅢC任何TN3 M0 StageⅣ任何T任何NM1 二、St.Gallen风险分级 三、放射治疗的指征: --T〉5cm --N:淋巴结转移>3 --切缘有浸润 --保乳手术后 *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应基于化疗前肿瘤情况考虑四、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T——原发肿瘤 Tx 对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o 未发现原发肿瘤 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或无肿块的乳头派杰病(注:派杰病有肿块者,则按肿块大小来分期) Tl 肿瘤的最大径≤2cm Tla 肿瘤的最大径≤0.5cm T1b 肿瘤的最大径>0.5cm,<1.0cm Tlc 肿瘤的最大径>1.0cm,<2.0cm(1.1~2.0cm) T2 肿瘤的最大径>2.Ocm,<5.Ocm(2.1-5cm) T3 肿瘤的最大径>5.0cm(5.1cm以上) T4 任何体积的肿瘤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T4a 侵犯胸壁(注: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b 乳房皮肤水肿,溃疡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 T4c 上两者同时存在 T4d 炎性乳腺癌 N一区域淋巴结(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Nx 对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 No 同侧腋下未扪到淋巴结 N1 同侧腋下能扪到活动的转移淋巴结 N2 同侧腋下转移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一术后区域淋巴结病理分期 pNx 对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以前已切除或未送病理检查) p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同侧腋下有活动的转移淋巴结 pNla 只有微小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0.2cra PNlb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cm PNlbi 有1—3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 PNlbii 有4个以上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 pNlbiii 转移淋巴结侵犯包膜外,最大径不超过2.0cm PNlbiv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Ocm pN2 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组织粘连 p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 M一远处转移 Mx 对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o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

胃癌TNM分期标准 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第7版):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 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 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 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 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存在远处转移 分期: 0期:TisN0M0 IA期:T1N0M0 IB期:T1N1M0、T2N0M0 IIA期:T1N2M0、T2N1M0、T3N0M0 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 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 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 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 IV期:任何T任何NM1

结直肠癌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的。病理TNM分期(pTNM)用来评估预后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它综合了临床分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被认为是最准确的预后评估标准。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ycTNM或ypTNM)是指接受新辅助或术前放、化疗后做出的临床或病理分期,其目的是决定后续治疗策略并判断治疗效果。复发瘤TNM分期(rTN M)是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复发时所收集到的信息,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尸检TNM分期(aTNM)用于生前未发现肿瘤,尸检时才发现的肿瘤病例分期。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 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

乳腺癌的分期

乳腺癌的分期 T(tumor):表示原发肿瘤累及范围。临床分期须经体格检查或乳腺X线摄影,测其最长径和与其垂直的最长径。病理分期时,如一个肿瘤含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两种成分,肿瘤体积按浸润成分大小计算。 N(node):表示区域淋巴结受累犯与否的状态。 M(metastases):表示远处转移的有无。 治疗前的临床分期以TNM表示。手术后的病理学分期则以pTNM表示,pT需对整个原发瘤及周围相应“正常组织”进行足够范围的组织学检查来确定;pN需有足够数量的淋巴结被清除并经病理学检查;pM则需有较可靠的影像学诊断甚至组织病理学证实。pTNM可提供最确切的疾病程度的资料,供预测预后并据此设计术后治疗策略。同侧同时发生的原发性多发乳腺癌,应按其中体积最大者定T。 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应分别单独进行分期。 以下即为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0cm,≤2.0cm T2 肿瘤最大直径>2.0cm,≤5.0cm T3 肿瘤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胸胸壁或皮肤胸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胸胸肌) T4a 侪**?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被切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转移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 TNM国际分期法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 1、癌肿本身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润范围,以“T”(Tumor)字表示; 2、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N”(Node)表示; 3、远位脏器有无血行转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个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体乳腺癌目前的临床情况。这是国际抗癌协会所通过的临床分期法,简称为TNM分期法。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不影响临床分期的划分。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大多数癌肿的T可分为四级,即T1、T2、T3、T4.分级的标准一是肿块大小,二是局部浸润表现。某些癌肿还有另外两种分级,即T1S代表原位癌T 表示未扪及原发癌灶。 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情况。临床上亦分为四类,即N0、N1、N2和N3.为了说明日后病理检查有无淋巴结转移,如证实有转移,则在N上加“+”,如无转移,则在N上加“—”。如临床上未能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转移,则为N0+,已触及的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则以N1—表示。临床医师对自己触及的淋巴结,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来代表自己对有无癌转移的判断,如N1a或N2a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但认为非癌转移,N1b或N2b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且认为已有癌转移。 M——代表远处组织的血行转移。M0表示无远位组织血行转移,M1则表示已有远处组织的转移。 1)原发肿瘤(T)分期: Tx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肿瘤最大径小于2cm. T1a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 T1c肿瘤最大径1~2cm. T2肿瘤最大径2~5crn. T3肿瘤最大径超过5cm. 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胸部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肿瘤直接侵犯胸壁。 T4b乳房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或肿瘤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但不超过同侧乳房。 T4c包括T4a及T4b. T4d炎性乳腺癌。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 N M分期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is (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Tis ( 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 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 :肿瘤最大直径> 0. 1 cm,但≤0. 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 0. 5 cm,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 l cm,但≤2 cm。T2 :肿瘤最大直径> 2 cm,但≤5 cm。T3 :肿瘤最大直径> 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 a)或皮肤( b) ,如下所述: 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 ,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 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 (1)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 (2)病理学分期(pN) a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 pN0 :无组织学显示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显微镜下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pN1mi :微小转移( > 0. 2 mm, < 2. 0 mm) ;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镜下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的分期

乳腺癌的分期 AJCC分期是美国癌症联合会发布的分期,且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相一致,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最新的AJCC第六版分期于2003年开始应用,其中乳腺癌的分期有较大变化,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了各种临床研究新结果,反映了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广泛性共识。 此次分期的改变主要是以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以下变化而制定的, 1.广泛应用乳腺摄片使得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大大增加,即使同样是小肿瘤但其治疗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有些只需手术切除,而有些则是更具恶性特性,应予较为强烈的治疗。 2.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免疫组化、分子技术的应用使得10年前根本查不出的小转移灶得以检测。 3、对锁骨下(即腋窝第三水平)、锁骨上及内乳淋巴结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经验,证据更加充分。 最新分期与第五版的不同之处在于: 1、显微转移灶与孤立的肿瘤细胞的区别以体积来定。第五版分期中将显微转移灶定义为直径大于2mm,而最新分期中将显微转移灶定义为直径大于0.2mm。显微转移灶可能伴有恶性活性的组织学证据,如增殖或间质反应,但并不绝对必要。直径小于0.2mm则定义为孤立的肿瘤细胞或细胞群,通常不伴有组织学的恶性证据,目前将其归为淋巴结阴性,因为如果对其治疗好处可能被治疗本身的副作用所抵消。 2、认可前哨淋巴结或免疫组化对于分期诊断的价值,例如当免疫组化阳性而HE染色未发现肿瘤时,如果直径大于0.2mm,则分类为N1(显微灶,组化阳性),如果直径小于0.2mm,则分为N0(组化阳性)。 3、淋巴结状态改为根据常规HE染色(推荐)或免疫组化检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来进行归类,1~3个淋巴结转移归为N1,4~9个淋巴结转移归为N2,大于10个淋巴结归为N3。 4、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归为N3。 5、内乳淋巴结的转移根据其检测手段及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来进行重新分类。前哨技术检测或临床检查诊断的内乳淋巴结显微转移定义为N1,影像技术(不包括淋巴结闪烁显影)或临床体检发现内乳淋巴结大块转移,如果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则定义为N2,如果伴有腋淋巴结转移则定义为N3。 6、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定义为N3而不是M1。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最大直径>1.0cm,≤2.0cm T2 最大直径>2.0cm,≤5.0cm T3 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 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乳腺癌分期

乳腺癌分期 原发肿瘤 T1:T≤20mm。 T1mi:T≤1mm; T1a:1mm<T≤5mm; T1b:5mm<T≤10mm; T1c:10mm<T≤20mm; T2:20mm<T≤50mm。 T3:T>50mm。 T4:侵犯胸壁或皮肤(溃疡或结节),单纯侵犯真皮不算。 T4a:侵犯胸壁,但仅仅与胸肌粘连; T4b:皮肤溃疡和/或同侧皮肤卫星结节和/或皮肤水肿,但不属于炎性乳癌; T4c:T4a+T4b; T4d:炎性乳癌; N临床分期 N1:同侧Ⅰ、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可以推动。 N2:N1且相互融合或固定;无同侧腋窝转移证据,但临床上发现[1]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Ⅰ、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相互融合或固定; N2b:无同侧腋窝转移证据,但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3:同侧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同侧腋窝、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 N2b:同侧Ⅰ、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且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病理分期 pN1:微转移;1-3个转移;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2]。 pN1mi:微转移(>0.2mm和/或>200个细胞,但均≤2mm;) pN1a:1-3个转移,至少一个>2mm; pN1b: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c:pN1b+pN1c; pN2:4-9个转移;或临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pN2a:4-9个转移,至少一个>2mm; pN2b:临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转移或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pN2b+腋窝淋巴结转移;pN1b+>3个转移。 pN3a:≥10个转移,至少一个>2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pN2b+腋窝淋巴结转移,或pN1b+>3个淋巴结转移; p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cM0(i+):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通过分子学方案或显微镜检查在血液、骨髓、

常见肿瘤TNM分期标准

鼻咽癌2008中国临床分期标准 鼻咽癌2008分期UICC分期(第6版,2002) T1局限于鼻咽肿瘤局限于鼻咽腔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肿瘤侵犯软组织 T2a肿瘤仅侵及口咽和/或鼻腔 T2b有咽旁侵犯 T3侵犯颅底、翼内肌;肿瘤累及骨质和/或副鼻窦 T4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颅内受侵和/或累及颅神经、颞下窝、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下咽、眼眶或咀嚼肌间隙 N0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单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 6cm N1a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单侧I b、n、川、Va 区淋巴结转移且 直径w 3cm N2双侧I b、n、川、Va 区淋巴结转移,N2双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6cm N3W、Vb区淋巴结转移 N3a淋巴结>6cm N3b锁骨上窝淋巴结 M0无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 I期T1N0M0T1N0M0 n期T1N1a?1bM0, T2N0- 1bM0 nA 期:T2a N0 M0 nB 期:T1-2 N1 M0 , T2b N0 M0 T3N0- 2M0,T1 ?2N2M0T1-2 N2 M0 , T3 N0-2 M0 川期 "期 IVa 期:T4N0?3M0,T1 ?3N3M0VA 期:T4 N0-2 M0 IVb期:任何T、任何N和M1VB 期:任何T, N3, M0 VC期:任何T,任何N, M1 2002年AJCC下咽癌TNM分期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下咽的一个解剖亚区并且最大径w 2 cm

乳腺癌分期

为了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TNM分期发。T是指原发癌瘤(Tumor),N是指区域淋巴结(Node),M是指远处转移(Metastasis)。再根据肿块和淋巴结以及有没有远处转移在字母后标以0至4的数字,表示疾病发展程度。以此三项决定其分期不同的TNM组合,诊断为不同的期别。在临床上无法判断肿瘤或无法查出时则以Tx表达。肿瘤分期有临床分期(cTNM)及术后的病理分期(pTNM)。 最新乳腺癌的分期如下: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T1:癌瘤长经小于等于2厘米。 T2:癌瘤长经大于2厘米,小于等于5厘米。 T3:癌瘤长经大于5厘米。 T4:癌瘤大小不计,但浸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把乳腺癌分为以下各期: 0期:TisN0M0; I期:T1N0M0; II期:T0-1N1M0, T2N0-1M0, T3N0M0; III期:T0-2N2M0, T3N1-2M0, T4任何NM0, 任何TM3M0; IV期:包括M1的任何TN。 上述分期以临床检查为依据,实际并不精确,还应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加以校正。 乳腺癌病理分型和预后 全网发布:2012-07-20 12:38 发表者:肖晖50291人已访问 乳腺癌有多种病理分型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几种病理分型: 1、非侵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伴发侵润性癌者不在此列)。此型属于早期癌,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膜,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膜,向间质浸润,但未超过小叶范围)。此期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一般分化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较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但此型却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

乳腺癌诊疗指南(试行)20110312

乳腺癌诊疗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的乳腺癌。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DCLS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导管原位癌 LCIS :(lobul a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 ER :(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 PR :(progestin receptor)孕激素受体 HER-2/C-erbB-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四、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乳腺癌诊断流程 乳腺体检 发现异常(乳腺肿块、腺体局 限性增厚等) 乳腺X 线摄影 手术活检 恶性病灶 未见阳性征象 良性病灶征象 可疑或具有恶性征象 钙化灶 随访 手术切除或随访 手术活检(证实恶性) 有条件医院可根据BI-RADS 分类处理或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 手术活检(如诊断恶性) 治疗 转有条 件医院进行 治疗 乳腺增生 良性病变 乳腺彩超 不能确定 定期随访 手术切除或随访 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查找癌细胞) 乳导管镜检查 诊断流程 乳头溢液

图2乳腺癌治疗流程 五、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 ),乳腺癌TNM 分期 1 原发肿瘤(T ) 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肿瘤的大小有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 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 。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 (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Tis (Paget ’s ),乳头Paget ’s 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 ’s 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 但≤0.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 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 cm 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 cm T3 肿瘤最大径>5 cm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 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 全乳房切除 三苯氧胺(5年)+ 定期随诊 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肿瘤扩大切除+放疗 浸润性癌(其中炎性乳腺癌应先行术前化疗) 根治术、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切除乳房+腋窝淋巴结清扫 保留乳房+腋窝淋巴结清扫 原位癌 分叶状肿瘤 广泛切除、定期随访(不行腋窝清扫) 治疗流程

乳腺癌的分期标准是什么

乳腺癌的分期标准是什么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的分期标准是什么*二、乳腺癌的分期治疗原则*三、乳腺癌饮食如何分期调理 乳腺癌的分期标准是什么1、乳腺癌的分期标准是什么 1.1、第1期:肿块完全限于乳腺组织内,直径不超过2cm,与皮肤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1.2、第2期:肿瘤直径为3-5cm,与皮肤有粘连或无粘连,有一定活动度,腋窝有肿大淋巴结,但无融合趋势。 1.3、第3期:肿瘤直径超过5cm,与皮肤有粘连,或与胸肌有粘连,或穿破皮肤,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融合。 1.4、第4期:肿瘤广泛侵犯乳腺皮肤,或形成卫星结节,或与胸壁固定,或广泛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临床前期(亚临床期乳腺癌):临床上触及不到肿物,亦无症状,只能靠X线摄片发现。 2、乳腺癌分期生存率是多少 2.1、第1期:肿瘤的大小在2厘米以下,腋窝淋巴结仍未受影响,癌细胞未扩散至身体任何地方。第一期乳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80%~90%。 2.2、第2期:肿瘤大小在2~5厘米之内,或腋窝淋巴结已受影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仍未进一步扩散。第二期乳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60%~70%。 2.3、第3期:肿瘤大小在5厘米以上,腋窝淋巴结已经受影

响,但并无进一步扩散。第三期乳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30%~40%。 2.4、第4期:包括任何大小的肿瘤,淋巴结通常已经受影响,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身体其他部分,即有远处转移。第四期乳腺癌 的10年生存率为小于10%。 3、乳腺癌的分期表现 3.1、第1期乳腺癌:癌块≦2cm,没有扩散。 3.2、第2A期乳腺癌:指肿块﹤2cm,伴有淋巴结浸润或肿块 ﹥2cm而≦5cm,没有淋巴结浸润。 3.3、第2B期乳腺癌:指肿块﹥5cm,癌性肿块尚未浸润至腋 下淋巴结或肿块﹥2cm而≦5cm,伴有淋巴结浸润。 3.4、第3A期乳腺癌:又称作高期乳腺癌,指肿块﹥5cm,癌性肿块已经浸润至腋下淋巴结或不论肿块多大,癌性肿块已经扩散 至另一种组织或临近组织。 3.5、第3B期乳腺癌:乳腺癌分期3B期乳腺癌指不论肿块多大,已经浸润转移至皮肤、胸壁或者乳内淋巴结(局限于乳房之下和在胸腔里面)。 3.6、第3C期乳腺癌:乳腺癌分期3C期乳腺癌指不论肿块多大,已经广泛的浸润侵袭入淋巴结。 3.7、第4期乳腺癌:定义为不论大小的肿块,已经浸润转移 到远离乳房的部位,如肺、肝、脑或远处淋巴结。

2021年乳腺癌TNM分期-乳腺癌tnm分期

一、乳腺癌TNM 分期(AJCC)第六版欧阳光明(2021.03.07)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is (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Tis ( 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 1 cm; 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 :肿瘤最大直径> 0. 1 cm,但≤0. 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 0. 5 cm,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 l 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直径> 2 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直径> 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 a)或皮肤( b) ,如下所述: 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 ,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 卫星结节; 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 (1)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 被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 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 (2)病理学分期(pN) a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 pN0 :无组织学显示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显微镜下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 pN1mi :微小转移( > 0. 2 mm, < 2. 0 mm) ;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

乳腺癌临床分期方法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第六版 原发肿瘤(T) 原发肿瘤(T)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肿瘤的大小是由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如果是由其它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拍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l 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 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卫星结节 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曾经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固定 N2b 仅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乳腺癌分期

有几项研究指出18F-FDG PET/CT给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患者分期缺乏实用性,这种早期的肿瘤大部分一般2-3cm或更小,或没有明显的结节。18F-FDG成像评估腋窝淋巴结受累的敏感性低于前哨淋巴结技术是众所周知的,早期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风险较低,18F-FDG PET/CT的特异性也有限,这些因素造成很多假阳性结果。然而,对于像伴有炎症或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这种高风险患者,18F FDG PET/CT检测远处转移的效果是突出的。 局部晚期和炎性乳腺癌的局部和远处分期: (一)LABC定义不定,但通常是指临床N2,N3,或T4期,也包括美国联合委员会癌症与临床阶段iii a(T3N1除外),IIIB和IIIC 乳腺癌,差异指炎性癌和非炎性LABC。 腋窝淋巴结清扫限于levels I and II。18F-FDG吸收表明达到level3(锁骨下)或腋窝外局限性淋巴结(锁骨上或内乳),这对外科治疗和放疗野的选择有这要提示。 117个LABC病人(35炎性,82非炎性)18F-FDG PET/CT在检测骨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要优于传统的成像技术,不过,CT对肺转移要敏感些。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及呼吸运动,PET对肺部更小结节的敏感性较低,观察CT图像,可发现有未吸收18F-FPG的小结节。 PET在诊断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转移及骨髓受累上比骨显像或CT更有效,但是硬化性骨转移(指骨皮质)一般不吸收18F-FDG。但骨皱缩(我的理解是骨皮质的变化)可在CT上看到(PET/CT)。很少用骨显像技术去诊断未被18F-FDG PET/CT发现的骨转移。 (表格中的某个结论2010年的)Clinical stage IIB or III BC ,For LABC,PET/CT检测internal mammary-chain nodes要优于传统成像技术(CI),but not for axillary staging (二)中间期(在LABC和早期肿瘤(2-3cm)之间),包括大乳腺癌或临床N1期(stage IIA, stage IIB, and theT3N1 category of stage IIIA),PET/CT 也是起到作用的,但PET/CT对临床1期(clinical I)(临床上小于2CM的阴性结节的乳腺肿瘤)没有什么作用。(三)肿瘤增殖指数(Ki 67表达)与18F-FDG的吸收强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在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中SUVs更高。三阴性乳腺癌有高度的18F-FDG吸收. (四)In the study by Riedl et al,发现肿瘤分级和受体表型与远处转移及腋窝外淋巴结受累并不无关。根据肿瘤分级或乳腺癌表型,远处转移率没什么不同。然而,受累点是不同的。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发生骨外转移的比例高。乳腺小叶癌有较低的18F-FDG摄取。如果乳腺小叶癌患者有骨硬化的病变,即使无18F-FDG凝聚,也要怀疑转移。Oligometastatic(寡转移)disease, and secondary malignancy 18F-FDG PET 预后价值:原发性肿瘤摄取18F-FDG的水平具有评估预后的价值。High base肿瘤SUVmax及总损伤糖酵解与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有关(无事件生存期:入组开始到发生任何事件的时间,包括死亡、疾病进展、改换化疗方案、改为化疗、加用其他治疗、发生致死性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等种种事件。主要用于病程较长的恶性肿瘤、或该实验方案危险性高等情况下。(百度Event-free survival is calculated when a particular treatment is given that is directed not towards improving survival, but to prevent or delay specific complications of the disease.) PET/CT诊断肿瘤复发的准确性是叫较高的,因为它可以更好区分术后的瘢痕或纤维化还是有活性的肿瘤组织。诊断局部复发是更有效效的,尤其是胸壁、腋窝及腋窝外淋巴结。In the study by Schmidt et al,PET/CT在探测淋巴结受累比WB MRI更敏感,但WB MRI在探测远处转移方面稍微敏感些。 具有高风险早期复发的病人分成亚组进行系统PET/CT检查,应该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分析其作用。可选择是TNBC但进行新辅助化疗后没有完整的病理反应。 提供补充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