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形态学基础

植物形态学基础

植物形态学基础
植物形态学基础

植物形态学基础

一、植物生长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是指植物体的木质部比较发达,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可分为:

(1)乔木(tree):指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高达6m以上。

(2)灌木(shrub):指主干低矮或不明显,常由基部分枝,呈丛生的,高不及6m 的木本植物。

2.草本植物(herb):植物体的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

3.藤本植物(vein):植物体地上部分细而长,不能直立生长,只能依附其他物体,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植物。

二、根

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根由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向地下伸长,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里,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根一般不分节,不生芽。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1.根系类型

(1)直根系(tap root system):主根与侧根在形态上区别明显,并在土壤中延伸较深的根,也称深根系。

(2)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部生出许多较长、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根系,在土壤中延伸较浅,也称浅根系。2.按照根的功能来划分

1.贮藏根

贮藏根生长在地下,形态多样,能贮藏养料,它所贮藏的养料,可以供越冬植物来年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贮藏根是由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又可把储藏根分为二类:

(1)肉质根

肉质直根是由主根发育而成,因而一棵植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在肉质直根的近地面一端的顶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体,一般不分枝,仅在肥大的肉质直根上先有细小须状的侧根。例如萝卜、胡萝卜的食用部分即属肉直根。

(2)块根

块根是由侧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它与肉质直根的来源不同,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条侧根中或多条不定根上形成多个块根。番薯在地下形成的肥大部分,就是最常见的块根。在不同的植物中,块状根的大小、色泽、质地都有许多不同,都可以作为识别植物的依据。

2.气生根

气生根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根,它生长在地表以上的空气中,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

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根据气生根的功能,又可把气生根分为三种:

(1)攀援根

攀援根是一种不定根,它通常从藤本植物的茎藤上长出,用它攀附于其它物体上,使细长柔弱的茎能领先其它物体向上生长,这类不定根称为攀援根,常见于木质藤本植物。

(2)支柱根

某些植物能从茎杆上或近地表的茎节上,长出一些不定根,它向下深入土中,能起到支持植物直立生长的作用,这类不定根称为支柱根。通常支柱根可见于玉米、甘蔗,在它们茎杆的基部接近地表的几个节上,在节的四周生出许多不定根,它斜向伸入土中,支持玉米、甘蔗的直立,减少倒伏。生长在我国南方的榕树,也常见有巨大的支柱根。

(3)呼吸根

某些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向上生长,露出地表或水面的不定根。它能吸取大气中的气体,以补充土壤中氧气的不足。

3.寄生根

寄生根是寄生植物所特有的一种根,它能直接生长在寄主的组织中,从寄主体内吸取现成的养料。

三、茎

茎是种子幼胚的胚芽向上生长而成,在茎端和叶腋处生有芽,茎和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node),两节之间的茎叫节间(internode),叶柄与茎相交的内角为叶腋(leaf axil)。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

1.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生长,不能直立。

3.匍匐茎(repent stem):茎平卧地面生长,但节上生不定根。

4.攀援茎(scandent stem):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此使植物攀附于它物上。

5.缠绕茎(climbing stem):茎不能直立,螺旋状缠绕于它物上。

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的过程,由于环境变迁,引起器官形成某些特殊适应,以致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叫做变态。

根据形态上的差异,变态茎可分为两大类型:

地下变态茎:变态茎生长在地下,总称地下茎,共有4种类型:

1.根状茎

由多年生植物的茎变态成的横卧于地下、形状似根的地下茎。但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具有顶芽和腋芽,节上往往还有退化的鳞片状叶,呈膜状,同时节上还有不定根,营养繁殖能力很强。竹的根状茎,又称竹鞭,竹鞭上的顶芽能够不断向前生长,腋芽又称竹笋,由此生长地上茎。莲的地下茎又称藕,节特别细,节间粗大,可供食用。

2.块茎

由茎的侧枝变态成的短粗的肉质地下茎。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贮藏组织特别发达,内贮丰富的营养物质。从发生上看,块茎是植物茎基部的腋芽伸入地下,先形成细长的侧枝,到一定长度后,其顶端逐渐膨大,贮积大量的营养物质而成。如马铃薯块茎,顶端有一个顶芽,节间短缩,叶退化为鳞片状,幼时存在,以后脱落,留有条形或月牙形的叶痕。在叶痕的内侧为凹陷的芽眼,其中有腋芽1至多个,叶痕和芽眼在块茎表面相当于茎上节的位置上呈规律地排列,两相邻芽眼之间,即节间。

3.球茎

由植物主茎基部膨大形成的球状、扁球形或长圆形的变态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有退化的膜状叶和腋芽,顶端有较大的顶芽。球茎内都贮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供营养繁殖之用。荸荠等。

4.鳞茎

茎变态为肉质的地下茎,极短,茎的节间极度缩短为盘状,其上着生肥厚的鳞片状鳞片叶,营养物质贮藏在鳞片叶里,如水仙、百合和洋葱等。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肥厚的变态叶中。大蒜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肥大的肉质腋芽(即蒜瓣)中,包被于其外围的鳞片叶,主要起保护作用。

地上变态茎:地上的变态茎,多是茎的分枝的变态。有4种类型:

1.枝刺

分枝或芽的变态,由茎变态为具有保护功能的刺,如山楂和皂荚茎上的刺,都着生于叶腋,相当于侧枝发生的部位。

2.叶状茎

茎扁化变态成的绿色叶状体。叶完全退化或不发达,而由叶状枝进行光合作用。外形很像叶,但其上具节,节上能生叶和开花。

3.卷须

地上枝的变态,由茎变态成的具有攀援功能的卷须,多见于藤本植物,缠绕于支柱物上,牵引植物向上攀援生长。如黄瓜和南瓜的茎卷须发生于叶腋,相当于腋芽的位置,而葡萄的茎卷须是由顶芽转变来的,在生长后期常发生位置的扭转,其腋芽代替顶芽继续发育,向上生长,而使茎卷须长在叶和腋芽位置的对面。

4.肉质茎

由茎变态成的肥厚多汁的绿色肉质茎。可行光合作用,发达的薄壁组织已特化为贮水组织,叶常退化,叶片高度退化或成刺状,借以降低蒸腾作用,适于干旱地区的生活。如仙人掌类的肉质植物,变态茎可呈球状、柱状、或扁圆柱形等多种形态。

四、叶

叶是由芽的叶原基发育而成,通常绿色,有规律地着生在枝(茎)的节上,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和蒸腾水分的器官。

叶的组成

(一)叶的形状

叶形(leaf shape)通常是指叶片的形状,是按照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划分的,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1.卵形(ovate)。形如鸡卵,长约为宽的2倍或较少,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如女贞。

2.倒卵形(obovate)。是卵形的颠倒,如紫云英、泽漆。

3.阔卵形(broad ovate)。长宽约相等或长稍大于宽,最宽处近叶的基部,如苎麻。

4.倒阔卵形(broad obovate)。是阔卵形的颠倒,如玉兰。

5.圆形(rotund)。长宽相等,形如圆盘,如莲。

6.椭圆形(ellipse)。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成弧形,如玫瑰、地肤。

7.阔椭圆形(broad ellipse)。长为宽的2倍或较少,中部最宽,如橙。

8.长椭圆形(long ellipse)。长为宽的3~4倍,最宽处在中部,如栓皮栎。

9.披针形(lanceolate)。长约为宽的3~4倍,中部以上最宽,向上渐狭,如桃。

10.倒披针形(oblanceolate)。是披针形的颠倒,如细叶小檗。

11.针形(acicular)。叶细长,先端尖锐,如松属。

12.线形(linear)。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且全长的宽度略等,两侧边缘近平行,如小麦、韭菜。

13.剑形(ensate)。长而稍宽,先端尖,常稍厚而强壮,形似剑,如鸢尾。

14.菱形(rhomboidal)。叶片呈等边斜方形,如菱、乌桕。

15.心形(cordate)。长宽比例如卵形,但基部宽圆而微生凹,先端急尖,全形似心脏。如紫荆、牵牛花。

16.扇形(flabellate)。形状如扇,如棕榈。

17.盾形(peltate)。形似盾,叶柄着生在叶的下表面,而不在叶的基部或边缘,如莲。

18.管状(tube)。长超宽许多倍,圆管状,中空,常多汁,如葱。

19.带状(zonate)。宽阔而特别长的条状叶,如高粱。

(二)叶尖的形状

叶尖(leaf apex)是指叶片尖端的形状,常见的形状有:

1.渐尖(acuminate)。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尖头延长而有内弯的边,如杏、榆叶梅。

2.锐尖(acute)。尖端成一锐角形而有直边,如荞麦、女贞。

3.尾尖(caudate)。先端呈尾状延长,如郁李、梅。

4.钝形(obtuse or mutinous)。先端钝或狭圆形,如厚朴、冬青卫矛。

5.倒心形(obcordate)。叶尖宽圆而凹缺,如酢浆草。

7.尖凹(emarginate)。叶尖具浅的凹缺,如苋、苜蓿、黄杨。

(三)叶基的形状

由于叶片局部生长情况的差异,叶片基部有各种形态,常见的主要有:

1.锲形中部以下向基部两边渐变成狭形如锲子。

2.渐狭向基部两边变狭的部分更渐进,与叶尖的渐尖类似。

3.耳垂形基部两侧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

4.合生穿茎对生叶的基部两侧裂片彼此合生成一整体,而恰似贯穿在叶片中。

5.心形基部在叶柄连接处凹入成缺口,两侧各有一圆裂片。

6.下延叶片向下延长,而着生在茎上成翅状。如烟草、山莴苣。

7.戟形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外延展。

8.偏斜形。基部两侧不对称,如秋海棠、朴树。

9.圆形。基部呈半圆形,如苹果。

10.箭形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后延展,并略向内。

(四)叶缘的形状

叶片的边缘称叶缘,形态各异,常见的主要有:

1.全缘:叶缘成一连续的平滑线,不具齿和缺刻,如紫丁香。

2.锯齿状:边缘具有齿端向前的尖锐锯齿。

3.牙齿状:边缘的锯齿尖锐,且齿端向外,如黑桑。

4.波状:边缘有凹凸起伏,形如微浪状。

5.重锯齿状:锯齿的边缘还有锯齿,如珍珠梅。

6.纤毛状:边缘有外伸纤细睫毛状物。

7.刺芒状:叶缘具有由侧脉向外延伸的刺芒。

8.浅裂:叶片分裂较浅,达叶缘到中脉的约1/3左右。

9.深裂:叶片分裂较深,超过叶缘到中脉距离的1/2。

10.全裂:叶片分裂到中脉。

(五)脉序

脉序(venation)是指叶脉在叶片上分布的方式,常见的脉序类型有(图10):

1.网状脉(reticulete vein)。细脉分枝交错,连接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属此种类型。网状脉又分为两类:

(1)羽状网脉(pinnate vein)。或称羽状脉,中脉明显,侧脉由中脉两侧分出,细脉连接成网状,如苹果。

(2)掌状网脉(palmate vein)。或称掌状脉,叶柄顶端同时有数条大脉成掌状射出,细脉连接成网状,如蓖麻。

2.平行脉(parallel vein)。侧脉与中脉平行达叶尖或自中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有明显的小脉连结。如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平行脉可分为:

(1)直出平行脉(vertical parallel vein)。侧脉与中脉平行达叶尖,如竹。

(2)横出平行脉(horizontal parallel vein)。侧脉自中脉两侧分出走向叶缘,彼此平行,如香蕉、美人蕉。

(3)弧形脉(arcuate vein)。各脉自基部平行出发,但彼此逐渐远离,稍作弧形,最后集中在叶尖汇合,称为弧状平行脉或弧形脉,如车前。

3.射出脉(radiate vein)。多数叶脉由叶片基部辐射出,如蒲葵(Livistonachinensis)、莲。

4.叉状脉(dichotomous vein)。叉状脉见于蕨类植物和少数种子植物。这类脉序的每一条叶脉都进行2~3级的分叉,为较原始的脉序,如银杏。

(六)叶的类型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单叶(simple leaf)。一个叶柄上生有二至多数叶片的称复叶(compound leaf)。

复叶的叶柄仍叫叶柄,也可称总叶柄,叶柄以上的轴叫叶轴。叶轴两侧所生的叶片叫小叶。小叶的柄叫小叶柄。复叶依小叶排列情况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羽状复叶(pinnate leaf)。小叶排列在叶轴的两侧呈羽毛状,羽状复叶又分为:(1)奇数羽状复叶(imparipinnate leaf)。顶端生有一顶生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的羽状复叶,如刺槐、核桃。

(2)偶数羽状复叶(paripinnate leaf)。顶端生有两片顶生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偶数的羽状复叶,如花生、锦鸡儿。

总叶轴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分枝,此分枝叫羽片(pinna),分枝上再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样的叶子叫二回羽状复叶(bipinnately compound leaf),如合欢、皂荚;如羽片像总叶柄一样再次分枝,叫三回羽状复叶(tripinnately compound leaf);依次羽片再次分枝,叫多回羽状复叶(pinnately decompound leaf)。

2.掌状复叶(palmate compound leaf)。小叶在总叶柄顶端着生在一个点上,向各方展开而成手掌状的叶,如七叶树。

3.三出复叶(trifoliolate compound leaf)。仅有三个小叶着生在总叶柄顶端。有羽状三出复叶与掌状三出复叶之分,前者是顶生小叶生于总叶柄顶端,两个侧生小叶生于总叶柄顶端以下;后者是三个小叶都生于总叶柄顶端。

4.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eaf)。两个侧生小叶退化,总叶柄顶端只着生一个小叶,总叶柄顶端与小叶连接处有关节,如柑桔。

(七)叶序

叶在茎或枝条上的排列方式叫叶序(phyllotaxy)。常见的有:

1.叶互生(alternate)。每节上只着生1片叶。

2.叶对生(opposite)。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

3.叶轮生(verticillate)。每节上着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等。

4.叶簇生(fasciculate)。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银杏、松等。

5.叶基生(basilar)。叶着生在茎基部近地面处,如车前、蒲公英等。

(八)变态叶

1.卷须叶

由叶或叶的一部分变成的卷须,有助于植物攀援向上。

2.刺叶

由叶或托叶变成的刺状物。叶刺都着生于叶的位置上,叶腋有腋芽,可发育为侧枝。

3.捕虫叶

由叶变态为捕食小虫的器官。具有盘状、瓶状或囊状捕虫叶的植物,称食虫植物,它们既有叶绿素、能行光合作用;又能分泌消化液来消化分解动物性食物。

4.叶状柄:

叶片退化,由叶柄变态为扁平的叶状体,代行叶的功能。如台湾相思。

5.鳞叶

地下茎上着生的变态叶。百合的鳞叶肉质肥厚,贮有大量养料。水仙、洋葱除有肥厚的肉质鳞叶外,还有一些膜质鳞叶包于外面。

五、花

(一)花冠形状

由于花瓣分离或连合、花瓣形状、大小、花冠筒长短不同,形成各种类型的花冠,主要有下列几种:

1.十字形花冠(cruciate corolla)。花瓣4片,离生,排列成十字形。如十字花科植物。

2.蝶形花冠(papilionaceous corolla)。花瓣5片,离生,成两侧对称排列,最上一片花瓣最大,称旗瓣;侧面两片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两片合生并弯曲成龙骨状称龙骨瓣。如蝶形花科植物。

3. 漏斗形花冠(funnelform corolla)。花瓣5片全部合生成漏斗形。如甘薯、牵牛。

4. 钟形花冠(campanulate corolla)。花冠筒宽而稍短,上部扩大成钟形。如桔梗、沙参(Adenophorastricta)。

5. 唇形花冠(labiate corolla)。花瓣5片,基部合生成筒状,上部裂片分成二唇状,两侧对称。如唇形科植物。

6. 辐射状花冠(rotate corolla)。花冠筒极短,花冠裂片向四周辐射状伸展。如茄、番茄。

7. 舌状花冠(ligulate corolla)。花瓣基部连生成短筒,上部连生并向一边开张成扁平状。如向日葵花序的边花。

8. 管状花冠(tubular corolla)。花瓣连合成管状,花冠裂片向上伸展。如向日葵花序的盘花。

9. 坛状花冠(urceolate corolla)。花冠筒膨大成卵形,上部收缩成一短颈,然后短小的冠裂片向四周辐射状伸展。如柿树)。

(二)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或向心花序(centripetal inflorescence)是一种类似总状分枝的花序,开花顺序是花序轴下部或周围的花先开放,渐及上部或向中心依次开放,而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simple inflorescence)。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生长小花。包括如下几种:

(1)穗状花序(spike)。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2)总状花序(raceme)。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如油菜、荠菜等。

(3)葇荑花序(catkin)。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杨、柳、桑。

(4)伞房花序(corymb)。花序轴较短,下部花柄较长,向上渐短,近顶端的花柄最短,花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如苹果、梨、山楂。

(5)伞形花序(umbel)。花序轴极短,许多花从顶部一起生出,花柄近等长或不等长,状如张开的伞。如五加等。

(6)头状花序(head or capitulum)。花无柄,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成一头状体。如菊科植物。

(7)肉穗花序(spadix)。花序轴肉质化,呈棒状,花无柄,单性。如玉米雌花序、芋、马蹄莲等。大多数花序下面有大型的佛焰苞片,故也称佛焰花序。

(8)隐头花序(hypanthodium)。花序轴特别肥厚膨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着生在凹陷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仅留一小孔与外方相通,为昆虫进出腔内传布花粉的通道。小花多单性,一般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如无花果等。

2.复合花序(compound inflorescence)。花序轴具分枝,分枝上生长着简单花序。

(1)圆锥花序(复总状花序)(panicle)。花轴分枝,每一分枝上形成一总状花序,又称复总状花序,如玉米的雄花、水稻、葡萄等。

(2)复伞形花序(compound umbel)。花序轴顶端丛生数个长短相等的分枝,各分枝形成伞形花序。如胡萝卜、芹菜等。

(3)复伞房花序(compound corymb)。花序轴上的分枝呈伞房状,每一分枝上又形成伞房花序。如麻叶绣线菊等。

(4)复穗状花序(compound spike)。花轴分枝,每一分枝上形成一穗状花序,如小麦等。

(二) 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花序中最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放,渐及下边或周围,花序轴不再延长。

1.单歧聚伞花序(monochasium)。主轴开花后,侧枝又在顶端开花,逐次继续下去,各次分枝的方向又有变化,包括:

(1)螺旋状聚伞花序(helicoid cyme)。一侧发育而卷曲如螺旋状的聚伞花序,如附地莱、聚合草等。

(2)蝎尾状聚伞花序(scorpioid cyme)。侧生聚伞花序左右间隔形成。如唐菖蒲)、委陵菜等。

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每次具有两个分枝的聚伞花序。如冬青、石竹等。

3.多岐聚伞花序(pleiochasium)。从主轴分出两个以上分枝的聚伞花序。如泽漆等。

4.轮伞花序(verticillaster)。聚伞花序着生在对生叶腋,花序轴及花梗极短呈轮状排列。如夏至草等。

六、果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一、单果

单果(simple fruit)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

其附属部分成熟时果皮的质地和结构,可分为干果和肉质果两类。

(一)干果(dry fruit)

干果(dry fruit)成熟时果皮干燥,根据果皮开裂与否,可分为裂果和闭果。1.裂果(dehiscent fruit)。果实成熟后果皮开裂,依心皮数目和开裂方式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蓇葖果(follicl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边开裂。如飞燕草。芍药聚合果中的每一小果是蓇葖果。

(2)荚果(legum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边开裂。如豆科植物,但少数豆科植物的荚果不开裂,如槐树、花生等。

(3)角果。由两个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果实中央有一片由侧膜胎座向内延伸形成的假隔膜,成熟时果皮由下而上两边开裂。如十字花科植物。根据果实长短不同,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

(4)蒴果(capsul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

① 背裂(locul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百合、棉花等。

② 腹裂(sept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腹缝线开裂,如龙胆、薯蓣、烟草等。

③ 背腹裂(septifragal dehiscence)。果瓣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如牵牛、曼陀萝(Daturastramonium)等。

④ 齿裂(teeth dehiscence)。果实成熟时顶端呈齿状裂开,如石竹等。

⑤ 孔裂(porous dehiscence)。果实成热时,果瓣上部出现许多小孔,种子通过小孔向外散出,如罂粟、桔梗等。

⑥盖裂(pyxis)。果实成熟时上部成盖状开裂,也叫周裂(circumscillile dehiscence),如车前、马齿苋等。

2.闭果(achenocarp)。果实成熟后,果皮不开裂,又分下列几种:

(1)瘦果(achene)。由单雌蕊或2~3个心皮合生的复雌蕊而仅具一室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如向日葵、荞麦。

(2)颖果(caryopsis)。与瘦果相似,也是一室,内含一粒种子,但果皮与种皮愈合,因此常将果实误认为是种子。如禾本科植物。

(3)坚果(nut)。果皮坚硬,一室,内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有些植物的坚果包藏于总苞内。如板栗、榛子等。

(4)翅果(samara)。果皮沿一侧、两侧或周围延伸成翅状,以适应风力传播。除翅的部分以外,其他部分实际上与坚果或瘦果相似,如臭椿、榆等。

(5)双悬果(cremocarp)。由两心皮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两瓣,并且悬挂在中央果柄的上端,种子仍包在心皮中。如窃衣、柴胡等伞形科植物。

(6)胞果(utricle)。亦称囊果,是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干燥而不开裂,果皮薄疏松地包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如藜、菠菜等。

(二) 肉质果(ficshy fruit)

肉质果(ficshy fruit)是指果实成熟时,果皮或其他组成部分,肉质多汁,常见的有:

1.浆果(berry)。由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薄,中果皮、内果皮均为肉质,或有时内果皮的细胞分成汁液状。如葡萄、番茄等。

2.柑果(hesperidium)。由多心皮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和中果皮无明显分界,或中果皮较疏松并有很多维管束,内果皮形成若干室,向内生有许多肉质的囊状毛,内果皮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如柑桔、柚等。

3.核果(drupe)。由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形成坚硬的壳,通常包围一粒种子形成坚硬的核,如桃、枣等。

4.梨果(pome)。由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形成,花托强烈增大和肉质化并与果皮愈合,外果皮、中果皮肉质化而无明显界线,内果皮革质。如梨、苹果等。

5.瓠果(pepo)。由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形成,花托与果皮愈合,无明显的外、中、内果皮之分,果皮和胎座肉质化,如西瓜、黄瓜等葫芦科植物。

二、聚合果

聚合果(aggregate fruit)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花托上。因小果不同,聚合果可以是聚合蓇葖果,如八角、玉兰,也可以是聚合瘦果,如蔷薇、草莓,或者是聚合核果,如悬钩子。

三、聚花果

聚花果(复果)(multiple fruit)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花序中的每朵花形成独立的小果,聚集在花序轴上,外形似一果实,如桑椹、菠萝、无花果。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颤藻属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细胞的原生质体可分 中心 质和 周 质两部分,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2. 发菜的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3. 衣藻隶属 绿藻 门, 衣藻 目;植物体形态是 球形或卵形 类型;有性生殖为 同配生殖 ,生活史是 合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合子形成的后期 。 4. 鹿角菜隶属 褐藻门 门, 无孢子 纲;植物体形态是 异配生殖 类型;有性生殖为 异配生殖 ,生活史类型是 配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配子囊形成后期 。 5. 细菌菌体为 单细胞 ;真菌大多为 菌丝体 。 6. 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是 几丁质 。 7. 地衣的形态可大致分为 壳状地衣 、 叶状地衣 、 枝状地衣 三类,从结构角度看,叶状地衣大多数是 异层 地衣 8. 苔纲分 地钱目 、 叶苔目 、 角苔 目,角苔属于 角苔 目。 9. 葫芦藓的孢子体包括 孢蒴 、 蒴柄 、 基足 几部分,孢蒴包括蒴台和 蒴盖 。 10. 裸子植物一般被分成五纲:1 苏铁 纲、2 银杏 纲、3 红豆杉 纲、4 买麻藤 和5 松柏 纲。 苏铁 纲的大孢子叶呈羽状分裂的叶状,精子具鞭毛的有 苏铁 纲和 银杏 纲。 年级 班 学号班

11. 根据下列孢子植物的特征,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所属的类群(门、亚门): 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构成。 真菌门 大型叶幼时拳卷。 真蕨亚门 雌性生殖器官称为果胞。 红藻门 12. 松属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分离后发育形成单细 胞花粉,单细胞花粉又称 小孢子 , 小孢子 分裂形成一个 原叶体细 胞 和一个胚性细胞,精子器原始细胞分裂形成 管细胞 和 生殖细 胞 , 体细胞 分裂形成2个精子 。 13. 具有以下果实类型的科 聚花果( 凤梨科 );胞果( 藜科 );瓠果( 葫芦科 ) 14. 填写有四基数花的科 1 十字花 科、 2 桑科 科、 15. 填写出具以下雄蕊类型的科 聚药雄蕊 菊 科、单体雄蕊 锦葵 科、二体雄蕊 蝶形花 科、四强雄蕊 十 字花 科、二强雄蕊 唇形花 科。 二、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2 在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A 。 A 发菜 B 海带 C 水绵 D 紫球藻 3 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4 在下列特征中,蓝藻门和红藻门相似的特征是 B 。 A 光合色素具藻胆素等 B 生活史中无带鞭毛的细胞 学 号

发育生物学 第二章 植物发育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章植物发育的细胞学基础 任何植物的个体都是由一个细胞, 即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发育的过程都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完成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都涉及细胞周期。 2.1 细胞周期 2.1.1 处于不断分裂中细胞的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2)两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能连续分裂的细胞,除了分裂过程外看不到其他变化,因此就把分裂期以外的时期称作间期,即把这种细胞从一次分裂到下次分裂的时间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两个阶段。(3)四个阶段: 32P标记后的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蚕豆苗根尖细胞分裂过程时发现,有丝分裂过程必需的DNA复制发生于分裂间期中的一个区段,并把此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即S期(DNA合成期)Synthesis、M期(有丝分裂期)Mitosis、G1期(M期结束到S期间的间隙)Gap1、G2期(S期结束到M期间的间隙)Gap2。细胞在此周期中顺序经过G1-S-G2-M而完成其增殖。 G1期:有大量蛋白质和RNA的合成,为此期中细胞的生长,特别是为S期中DNA 的合成准备好原料和相关的酶等调节因子,但其最关键的事件是启动DNA的复制。 S期:主要是进行DNA的复制。 G2期:主要为细胞进入M期在结构和功能上作准备,与有丝分裂装置有关的微管蛋白的合成开始于S期,完成于G2期。 M期:是进行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最后形成2个子细胞。 2.1.2 植物细胞周期调控基本机制 细胞周期的中心控制体系:细胞周期能够严格按照G1-S-G2-M的顺序运转是与相关调控基因的有序表达分不开的。我们把这个调控体系称为细胞周期的中心控制体系。

植物形态观察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校园植物观察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龙船花全株侧枝向上挺直生长且平滑,叶子表面光滑革质对生,全缘而呈倒卵形状或是椭圆形。一般长度约9厘米-12厘米左右,宽约4 是深绿色,背面的颜色较浅。花属于顶生的伞房花序,每簇花丛大约有 小花由其冠筒上长出后分裂4-5片椭圆形花瓣,冠筒长约2.5 红砖色。20-30朵聚生的小花整体呈现一个大圆球状,花团锦簇。

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舌状花瓣

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 厘米。 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 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 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

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

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茎的形态术语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一)、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寿命,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均为多年生的。 它们又可分为: 1)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植株,分枝位置距地面较高。如旱柳、毛白杨等。 2)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3)半灌木:较灌木矮小,高常不及1米,基部近地面处木质多年生,上部茎草质,于开化后枯死,如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含有木质较少,多汁、柔软、易折断。这类植物根据生活周期又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在本年内完成,并结束其生命,开花结果。如:水稻、棉花等。 <2>二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跨越两个年份,即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果后枯死。如:白菜、萝卜、冬小麦等。 <3>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的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每年都发芽生长。如:大理菊、马铃薯、甘薯等。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2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3攀援茎以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有5种攀援结构: 1)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气生根:常春藤、络石 3)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钩刺:猪殃殃、白藤 5)吸盘:爬山虎(地锦) 4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如牵牛等。 *5斜生茎 *6平卧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要部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一)叶序 指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5种: 1、互生:每节上只生一片叶,如大豆、棉花、玉米等。 2、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丛)生: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等。 5、基生: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短茎上称为叶基生。如蒲公英、车前草等。(二)叶形 (三)叶尖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时间:2011-05-31 21:49录入者:邓益琴阅读次数: 970次 一、花序花序(inflorescence) 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 。如 一、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如果花序轴自地表附近及地下茎伸出,不分枝,不具叶,叫花亭(scape)。如果花序轴上有多数花,除顶花以外,其余各花都是由侧生变态叶的叶腋生出,这种变态叶较小而简单,叫苞片(bract),有些是苞片集生在花序基部,叫总苞(involucre)。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或向心花序(centripetal inflorescence)是一种类似总状分枝的花序,开花顺序是花序轴下部或周围的花先开放,渐及上部或向中心依次开放,而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simple inflorescence)。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生长小花。

包括如下几种: (1)总状花序(raceme)。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如油菜、荠菜等。 (2)穗状花序(spike)。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3)葇荑花序(catkin)。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杨、柳、桑。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 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 ●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 h e l e t i c l i n 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植物学基础形考册

植物学基础作业1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维管植物P6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体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统称为维管植物。 2.自然分类法P7 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程度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双名法P10 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创立的植物命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4.孢子体 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二倍染色体的植物,称为孢子体。 5.配子体 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数的植物体。 6.世代交替 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的相互交替。 7.生活史 生物个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发育全过程。 8.种脐P35 种子从母体脱离时留下的痕迹

9.种子休眠P38 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 10.缠绕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在他物上而上升生长的茎类型 11.攀援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结构攀援他物上升生长的茎类型,包括卷须攀援茎、气生根攀援茎、叶柄攀援茎、钩刺攀援茎、吸盘攀援茎等。 12.复叶P52 一个也冰上长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为复叶。 13.叶鞘P49 叶基部扩大包围茎秆的部分。 14.分蘖P47 禾本科植物的一种分枝方式:禾本科植物生长初期,茎的节短且密集于基部,每节生一叶,每个叶腋有一芽;当长到4-5片叶时,有些腋芽开始活动形成分枝,同时在分蘖节处向下形成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15.二强雄蕊P57 雄蕊4枚,二长二短。 16.四强雄蕊 雄蕊6枚,四长二短。 17.单体雄蕊 雄蕊群所有雄蕊的花丝结合成一体,花药离生。

18.二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两组 19.多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四组以上的统称为多体雄蕊 20.聚药雄蕊 花丝分离,花药连合生长 21.单雌蕊P58 一朵花中的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成为单雌蕊。 22.合生心皮雌蕊(复雌蕊) 各个心皮互相连合,组成一个雌蕊边缘胎座 23.边缘胎座 1心皮1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的腹缝线上 24.侧膜胎座P60 2心皮以上合生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 25.中轴胎座 多心皮多室子房,腹缝线在中央连合成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 26.下位子房 整个子房埋于杯状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他部分着生于子房以上花托的边缘上。 27.无限花序P61 花序上的小花由基部向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的花序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练习题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 一.名词解释 1.肥大直根:上部由下胚轴发育而成,下部由主根基部发育而成,且具侧根,经过次生生长形成。如胡萝卜. 2.块根:由侧根和不定根发育而成。如甘薯. 3.气生根: 生活在空气中的不定根。根据担负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支柱根,攀缘根和呼吸根. 4.寄生根:产生不定根伸人寄主体内,吸收养料和水分。如菟丝子. 5.草本植物:植物含木质少,木化程度不高。如小麦、玉米、大豆等. 6.乔木:有明显主干的树木,在茎的上部分枝。如杨树、七叶树、苹果等. 7.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蔷薇、月季等. 8.两年生草本:生活周期在两个年份内完成,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实后死亡。如冬小麦. 9.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继续发芽生长。如芦苇。 10.直立茎: 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如玉米. 11.平卧茎:茎平卧地面,不能直立。如蒺藜. 12.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有不定根。如蛇莓. 13.攀缘茎: 用各种器官攀缘它物之上。如葡萄. 14.缠绕茎:茎不能直立,螺旋状缠绕它物之上。如牵牛.

15.根状茎:匍匐生长于土壤中,有顶芽和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鳞片状叶,叶腋有腋芽,节上生有不定根,有繁殖作用。如竹. 16.块茎: 为粗短的肉质地下茎,有顶芽和缩短的节和节间及鳞片状叶脱落后留下的芽眼和叶痕,相邻的芽眼之间为节间。块茎是植物基部的腋芽深入地下形成的分枝,达一定长度后先膨大,储藏营养,形成块茎。如马铃薯. 17.鳞茎:扁平或圆盘地下茎,节间极度缩短,顶端有一个顶芽,称为鳞茎盘,其上的节生有肉质化的鳞片状叶,叶腋可生腋芽。如洋葱. 18.球茎: 球形或扁球形的地下茎,节和节间明显,上有退化的鳞片状叶和腋芽,顶端有一个显著的顶芽,有繁殖作用。 如慈姑. 19.肉质茎:茎肥厚多汁,形态多样,既可储藏水分和营养,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 20.叶状茎:茎扁平成叶状体,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叶完全退化或不发达,但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和开花。 如假叶树. 21.茎卷须:茎变为细而卷曲的卷须,其上不生叶,用以攀缘它物,由腋芽和顶芽发育而来。如南瓜、葡萄等. 22.茎刺:由茎的腋芽发育丽成的刺,不易剥落,具保护功能。 如山楂的刺. 23.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有对生、互生、轮生、簇生四种. 24.叶形:叶片的形状。 25.叶缘:叶片的边缘。

1.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唐岱(教授)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kmtd@https://www.doczj.com/doc/8d7549904.html, 绪论 ?植物识别方法: 1、植物学知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 2、实践经验(看、摸、嗅、尝、比)。 ?需掌握的植物学知识——植物外部形态学知识。 ?主要参考书: ?1、植物学(形态学部分); ?2、园林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分类学部分) 一、植物的种和品种 1.种的概念与特征 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植物群(种群)。 同种个体间有相同的遗传性状,都能彼此传粉交配产生后代。不同的种个体则一般不能传粉交配产生种子,即杂交产生后代(在植物中人工和自然杂交,特别人工杂交常有发生)。 2.品种 品种(Cultivar,缩写成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 (1)品种概念 品种是人工为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取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园艺栽培的往往是品种而不是种。 (2)品种的一般属性 品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人们通过人工育种方法所获得的栽培植物的性状一致的经济植物类型。作为生产资料,凡栽培越久,分布越广,经济价值越高的植物,品种就越多。例如现代月季、菊花理论上有上万个品种。 二、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1.分类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1)必要性: ?从研究和认识、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林、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研究、识别、繁育、应用植物的基础。 ?统一概念,避免植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混乱。 ?便于国际交流和行业内交流 (2)植物分类基本方法:总体上,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基本体系。一是植物学分类法,二是实用分类法。 2、植物学分类法 (1)植物分类法与植物分类系统概念与特征 植物学分类法:又称自然分类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系统: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单位组成的植物分类系统。(2)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学家以种作为分类基本单位和分类的起点,根据相似程度大小和亲缘关系远近。集合相近的“种”于一属。将特征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将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类似的 1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在长期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就是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进行的,现就植物常见的形态学术语简介如下。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2.草本植物(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藤本植物(vine)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葡萄、省藤等;后者如草莓、牵牛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图14-1)。 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一)叶的形态 1.叶的质地 革质(coriaceous):叶厚韧似皮革,如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L.)等。 膜质(membranaceous):叶薄而呈半透明,不呈绿色,如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草质(herbaceous):叶薄而柔软,如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等。 肉质(succulent):叶肥厚多汁,如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等植物的叶。 2.叶形 叶形是指叶片的整体形状。不同植物叶形往往不同,叶形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中,叶形近似条形、圆形、椭圆形和卵形的情况很普遍,为了利于区分植物,往往根据叶片最宽处位置及叶的长宽比对这类叶形进行细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图14-2,图14-3)。

(完整版)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汇总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 一、细胞工程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1)原理和方法: 。 (2)操作水平: 水平或 水平 (3)目的:改变细胞内的 或 。 2、种类: 根据操作对象分: 细胞工程和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技术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全能性的原因:一般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种生物的 。 3、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 全能性,而是 。 原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 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4、全能性的高低: ①受精卵>配子>体细胞 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分裂的细胞 ④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过程: 1、原理: 的原理 2、条件:①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外植体)。②无菌。③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④适宜的条件:水、矿物质、有机物。⑤植物激素:生长素(诱导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不定芽的分化)。⑥早期避光,后期光照。 3、愈伤组织:由排列疏松、无一定形态、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 4、脱分化:让 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 而转变成 细胞的过程。 5、再分化: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 ,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一定的营养、激素 ( ) 离 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器官 愈伤 组 织 完整 植 新植株

植物学基础知识

走进植物王国 ——植物学基础知识讲座 一、总说植物界 植物界是整个生物界的一部分,要了解植物界就必须知道生物界是怎么划分的。人类对于生物界的认知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生物界划分: 18世纪鼎鼎大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把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就是所谓的二界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得最早,也应用得最广泛、最悠久。后来单核细胞原始生物被划出来,称原生生物界,即三界系统。电子显微镜投入使用之后,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等,也被单独划分出来,称原核生物界,成为四界系统。其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被划为真菌界,成为五界系统。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又发现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称为非胞生物界,至此生物界成六界系统。在不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范围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在二界系统中,植物的范围最广,包括的种类也最多。为了方便大家的教学,今天我们还是用二界系统来讲。 生物分类阶元: 按照二界系统,已知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它们的大小、形态、结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人类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植物分类阶元和动物是一样的,阶元就是等级的意思。都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阶元)来划分。有的阶元中包括的植物种类仍然很多,根据需要,在阶元中再按性质归纳为亚阶元,如门中有亚门,目中有亚目,科中有亚科等等。所以完全的植物分类阶元不仅有门纲目科属种6个“正”的,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6个“亚”的。这样的分类阶元,就像编户口一样,每一个物种都可以归纳进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位置还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让我们看到进化的脚印。 植物界这50余万种植物共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一共16个门。 二、各类群植物简介 1、藻类 16个门里,藻类其实占据了8个门。但是所有的藻类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它们一般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植物最根本的特征——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自己养活自己,叫做自养型生物。只有低等藻类的极少数种类是异养或暂时性异养,也就是利用别人制造的营养物质生存。藻类的大小和构造差异很大,小的只有几微米,大的有几百米,比如生活在太平洋东岸寒流中的巨藻可以长到400米。尽管藻体有大小、简单和复杂的区别,但它们基本上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也是单细胞。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虽是多细胞,但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也就是说,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每个细胞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没有功能上的区别。 藻类绝大多数水生,有的漂浮在水中,随波逐流,叫浮游藻,有的用固着器固定在岩石上生长,叫固着藻,比如说海带,我们去买新鲜海带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固着器,有点像根。还有少数气生藻类可以在树皮、树叶、岩石、墙壁、土表等不为水浸泡的地方生活。藻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终年积雪的高山、高达85摄氏度的温泉中,都能找到藻类的身影。日常生活中,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果实类型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果实类型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一、单果 单果(simple fruit)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果皮的质地和结构,可分为干果和肉质果两类。 (一)干果(dry fruit) 干果(dry fruit)成熟时果皮干燥,根据果皮开裂与否,可分为裂果和闭果。 1.裂果(dehiscent fruit)。果实成熟后果皮开裂,依心皮数目和开裂方式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蓇葖果(follicl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边开裂。如飞燕草(Delphinium ajacis)。芍药聚合果中的每一小果是蓇葖果。 (2)荚果(legum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边开裂。如豆科植物,但少数豆科植物的荚果不开裂,如槐树、花生等。

(3)角果。由两个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果实中央有一片由侧膜胎座向内延伸形成的假隔膜,成熟时果皮由下而上两边开裂。如十字花科植物。根据果实长短不同,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 (4)蒴果(capsul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 ① 背裂(locul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百合、棉花等。 ② 腹裂(sept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腹缝线开裂,如龙胆、薯蓣、烟草等。 ③ 背腹裂(septifragal dehiscence)。果瓣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如牵牛、曼陀萝(Datura stramonium)等。

被子植物及其器官分类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级的一大类群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约30多万种,1万多属,占植物界的一半以上;我国被子植物约有3万种,根据其形态特征的异同,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共300多科,8000多属。本章仅选择讲述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植物所在的科、属特征,以及个别在系统分类或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予以适当介绍。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在长期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就是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进行的,现就植物常见的形态学术语简介如下。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2.草本植物(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藤本植物(vine)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葡萄、省藤等;后者如草莓、牵牛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图14-1)。 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一)叶的形态 1.叶的质地 革质(coriaceous):叶厚韧似皮革,如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L.)等。 膜质(membranaceous):叶薄而呈半透明,不呈绿色,如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草质(herbaceous):叶薄而柔软,如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等。 肉质(succulent):叶肥厚多汁,如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0 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藻类植物——3万种; ?菌物植物——10万种; ?地衣植物——0.25万种; ?苔藓植物——2.3万种; ?蕨类植物——1.2万种;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族、组等。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现象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只有一个。 拉丁学名包括2个词,属名和种加词,属名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属的拉丁名词,种加词是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正规的种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例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或Linn.) 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鹅掌楸的学名为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大白菜的学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芥菜的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命名人 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七、藻类的各门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通常分8个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轮藻门。有些系统还设硅藻门、黄藻门,等等。 藻类并不是自然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单位,其中的各门也没有共同的祖先,只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是人为的分类群。 对各大类群的亲缘关系可以大致这样理解

植物形态学基础

植物形态学基础 一、植物生长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是指植物体的木质部比较发达,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可分为: (1)乔木(tree):指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高达6m以上。 (2)灌木(shrub):指主干低矮或不明显,常由基部分枝,呈丛生的,高不及6m 的木本植物。 2.草本植物(herb):植物体的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 3.藤本植物(vein):植物体地上部分细而长,不能直立生长,只能依附其他物体,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植物。 二、根 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根由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向地下伸长,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里,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根一般不分节,不生芽。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1.根系类型 (1)直根系(tap root system):主根与侧根在形态上区别明显,并在土壤中延伸较深的根,也称深根系。 (2)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部生出许多较长、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根系,在土壤中延伸较浅,也称浅根系。2.按照根的功能来划分 1.贮藏根 贮藏根生长在地下,形态多样,能贮藏养料,它所贮藏的养料,可以供越冬植物来年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贮藏根是由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又可把储藏根分为二类: (1)肉质根 肉质直根是由主根发育而成,因而一棵植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在肉质直根的近地面一端的顶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部,有一段节间极短的茎,其下由肥大的主根构成肉质直根的主体,一般不分枝,仅在肥大的肉质直根上先有细小须状的侧根。例如萝卜、胡萝卜的食用部分即属肉直根。 (2)块根 块根是由侧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它与肉质直根的来源不同,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条侧根中或多条不定根上形成多个块根。番薯在地下形成的肥大部分,就是最常见的块根。在不同的植物中,块状根的大小、色泽、质地都有许多不同,都可以作为识别植物的依据。 2.气生根 气生根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根,它生长在地表以上的空气中,能起到吸收气体或支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执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及转化等营养代谢功能。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的生殖过程。 第一节植物的根 一、根的功能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四、根的变态 五、根瘤与菌根 六、根的欣赏 一、根的功能 1.吸收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吸收作用最活跃的区域仅限于根尖部分。 2.固定和支持作用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3.输导作用根到枝叶;叶到茎和根; 4.贮藏和繁殖作用 如大丽花、小丽花、胡萝卜、红薯、山药等。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1 .根的类型种子植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按来源分类,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按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 种类型。 直根系: 指主根粗壮发达,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快速生长的直根系,它能够使植物很快地在土壤中向下穿入,以吸取深层的水源。有些植物的直根系明显超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具有这种根系的植物叫深根性植物,如马尾松成年后主根可深达5m以上,还有其他松树、柏树、广玉兰,也属于这类根系。 须根系: 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的根系,或者根系全由不定根组成。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例如禾本科植物,主根长出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一般直根系分支层次明显,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深处;组成须根系的根粗细差不多,根系分布在土层的浅处。

3.根系深浅与环境的关系 根系的深浅不但取决于植物的遗传性,也取决于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如土壤水分、土壤类型等。长期生长在河流两岸或低湿地区的树种.如柳树、枫杨等,在土壤表层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所以根系发育为浅根性。生长在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植物,只能在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一般成深根性,如沙漠中的植物,根可达5m深。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根系分布于较深土层;反之,则多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另外,用种子繁殖的苗木,主根明显,根系深;扦插和压条繁殖的苗木,无明显主根,根系是分布浅。 植物的根系特征是种植设计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作防风林带的树种,一般要选深根性树种,才具有较强的抗风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一般宜用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 营造混交林时,除考虑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外,还要注重选择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合理配植,以利于不同土层深度水分和养分的充分吸收与利用。在建筑物周边种植时,需考虑到根系与建筑基础的关系,选用浅根系或根系离建筑基础要有一定距离。一般乔木要求远离5m左右。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1 .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树木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只要条件合适,就可全年生长或随时可由停顿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生长势的强弱和生长量的大小,随土壤温度、水分、通气条件及树体内营养状况而异,但根系的伸长生长在一年中是有周期性的,根的生长与地上部分有关,且往往与之生长交错进行。 一般根系生长要求温度比萌芽低,因此,春季根开始生长比地上部分早。春季根开始生长即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其发根量与树体贮藏营养水平有关。然后,是地上部分开始迅速生长,而根系生长趋于缓慢。 当地上部分生长趋于停止时,根系生长出现一个大高峰,其强度大,发根多。落叶前根系还可能有一次生长小高峰。有些树种,根系的生长一年内可能有好几个生长高峰。2.根系的生命周期 一般幼树期根系生长快,其生长速度都超过地上部分。随着年龄增加,根系生长速度趋于缓慢,并逐年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根系始终发生局部的自疏与更新。待根系达到最大幅度后,发生向心更新。当树木衰老,地上部分濒于死亡,根系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寿命。至于须根,从形成到壮大直至衰亡,一般有数年的寿命。根系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条件、营养状况、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母岩分化、地下水位,对根系的生长与分布都有密切关系。根系的生长动态与植树或移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植树季节应选在适合根系再生和枝叶蒸腾量最小的时期。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一般以秋冬落

植物分类5个系统

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被子植物的分类,并建立分类系统,用以说明被子植物间的演化关系,是分类学家长期以来所寻求的目标。但由于有关植物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现介绍几个常用的分类系统。 一、恩格勒系统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于188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发表的,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认为无瓣花、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为原始的性状,而有瓣花、两性、草本、虫媒传粉等是进化的性状。为此,他们把柔荑花序植物(如杨柳科、桦木科)看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科、毛茛科等看作是较为进化的类型,同时把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被子植物计48目,280科,1964年修订为62目,344科。 二、哈钦松系统 本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Hutchinson)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的,1973年作了修订,从原来的332科增加到411科。 哈钦松认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的比连合、定数的较为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较为原始等。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且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无被花和有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 三、塔赫他间系统 这系统是1954年公布的,自1959年起进行了多次修订,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把被子植物分为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和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总计92目,410科。 塔赫他间(Takhtajan)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草本植物是由木本植物演化出来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的具单沟舟形花粉的睡莲莼菜科。他主张单元起源,由木兰目发展出毛茛目及睡莲目,全部单子叶植物都出自睡莲目,木本单子叶植物则由木兰目演化而来,柔荑花序类各目起源于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