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400味之十五:紫苏

中药400味之十五:紫苏

中药400味之十五:紫苏
中药400味之十五:紫苏

学中医从中药开始,中药400味,每天学一点,今天第十五味:紫苏。

紫苏,叶子背面及枝梗都是紫色或者紫绿色,叶子朝上的那面,是绿色或者紫色,有其独有的香气,在中药群芳里面,紫苏出场的机会很多。一颗紫苏,当它成为中药材,在中医眼里要分成不同部分:苏叶、苏梗、苏子。

苏叶味辛,性温;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在感冒的时候。春天服用紫苏叶,可升发阳气,夏暑季气候炎热,服用紫苏叶,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紫苏梗跟紫苏叶功效差不多,不过没有叶子那么轻扬,相对而言,紫苏梗药性更温和,发散风寒的效果很微弱几乎没有,所以发散风寒几乎不用它,主要还是用它来梳理中焦雍滞的气。

紫苏结的种子叫苏子,具有镇咳平喘、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对于痰多的咳嗽、肠道干燥便秘时候常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

2.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也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

3. 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

【注意事项】

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紫苏属辛温之品,温病及表虚、气虚者忌服。

【小茶方】紫苏生姜红枣茶

材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做法:

1、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

2、将鲜紫苏叶切成丝、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

3、30分钟之后,要将紫苏叶、红枣和姜片都捞出来,然后再把枣挑出来放回锅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15分种之后,茶汤就做好了。

【功效】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

【紫苏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华佗想,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起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喝酒。

哪知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忙对老板说:“老板,你这螃蟹有毒,赶紧去请个大夫给我们看看。”这时,华佗在旁边说话了:“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

少年们都很惊异,忙对华佗说:“大夫,求求您救救我们吧。”华佗和徒弟出了酒铺,直接从洼地里采回一把紫草叶,请老板熬了几碗汤,令少年们服下。不一会儿,少年们的肚子就不疼了。

徒弟问华佗,怎么知道这些紫叶草可以解螃蟹毒?华佗说,有一次采药时,看见一只水獭因吃多了十分难受,吃了些紫叶草,不一会儿就好了。

而鱼和螃蟹一样是凉性的,而紫叶草属温性,可以用来解毒。徒弟顿时豁然开朗。因为这种紫叶草吃到肚子里很舒服,华佗就给它取名叫紫舒,后来就演变成了紫苏。

中药400味歌诀

中药四百味歌诀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5、 甘草甘温,调与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 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 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17、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 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 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 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 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 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 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 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 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 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 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 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与胃。 40、 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 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与胃,消痰去白。 42、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 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4、

干紫苏叶竟有这样的功效与作用!

干紫苏叶竟有这样的功效与作用! 干紫苏叶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美食,可以用来泡水饮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干紫苏叶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精氨酸地咚多种营养物质,性温和,可以改善身体风寒,肺部疾病等功效。 紫苏含有挥发油、维生素B1、紫苏醛、精氨酸、丁香油酚等。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 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那么干紫苏叶可 以泡水喝吗? 1、紫苏叶泡水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当做茶水来饮用,营养价值非常的高。中医方面认为,紫苏叶具有很好的行气和胃以及解表

散寒的作用,所以如果身体出现了恶心想吐或者是风寒感冒的情况,那么就可以服用紫苏叶 2、除此之外,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了恶心想吐的情况,那么将紫苏叶泡水喝也能够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另外,紫苏叶也具有非常不错的发汗能力,所以如果身体患有了风寒感冒,那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怕冷的症状,服用紫苏叶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4、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脾胃不健康、胸闷气短也能够治疗疾病。平时在服用的时候,也可以将紫苏叶将生姜、陈皮以及香附还有藿香等一起服用。 5、紫苏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紫苏醛,这种物质能够有效的升高体内的血糖含量。所以说,如果你的体质是属于低血压体质,那么日常可以将紫苏叶泡水喝,这对于身体好处多多。

6、中医认为,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脾、肺经,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吃海鲜出现过敏反应时,可取干紫苏叶(中药店有售)10~12克,放入茶壶中,用开水500~600毫升冲泡后饮服即可。此法对食海鲜引起的瘙痒、风团、丘疹、腹痛等症有奇效。 ★干紫苏叶泡水喝的方法 1、紫苏叶与生姜同时泡制 紫苏叶与生姜是一对理想的搭档,都能起到散寒的作用,在 泡制时可以把新鲜的紫苏叶子收取以后放在阳光下晒制两到达 一天,再切成细丝,把生姜也冼净切成丝状,两者一起放在茶杯中,加入开水冲泡,然后饮用就可以,在冬天中饮用,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2、紫苏叶与红糖一起泡制 紫苏叶是一种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的中药材,它的活血功效特别出色,把它与红糖一起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以有效缓解女 性的月经不调。具体泡制方法是取三到五克紫苏叶,加入十克红糖,用沸水冲泡以后饮用就可以。

最新中药400味歌诀

中药四百味歌诀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 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 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17.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 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 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 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 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 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 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 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 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 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 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 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0. 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 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 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4.

中药材真伪鉴别基本知识

中药材真伪鉴别基本知识 历来鉴别中药材的正品、地区习惯、混淆品、伪品、劣品无统一明确的划分界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以下简称图典)采用正品、非正品和伪制品三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将每个中药材品种分为三类,其分类的依据如下: 正品: 系指《中国药典》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部标准》和《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所收载的品种及虽未收入国家级标准,但已被广泛公认的品种。凡属《中国药典》、部颁标准收载品,均在品名后加括号着重指明收载出处,其它则略去。 非正品: 泛指中药材的劣品、地区习惯用品和各种原故造成的中药材混淆品种。这些品种一律列入[非正品]项下,以示与正品区别。 伪制品: 系指经过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此类实属无可争议的地地道道的伪品。 一、降香(图典① 第73 页) 【正品】 降香(药典、部颁品) 药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 n的树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本品呈圆柱形,类圆柱形,长条形稍扭曲不规则碎块状,表面紫色,棕紫色或红褐色,有纵长线纹,有光泽。断面粗糙,能沉于水。气芳香,味稍苦。烧之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 【非正品】 紫檀 为豆科植物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的树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本品呈条块状,长短不一,内外均呈鲜红色,久置者呈暗红色至带绿色光泽。横断面具孔点,纵剖面呈线条状纹理,并有油滴状的红字树脂样物质。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溶液不显赤色。气

微,味淡。 二、大黄(图典② 第6 页) 【正品】 1.掌叶大黄(正品) 药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和根茎。本品多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或一面隆起一面平坦的纵剖面。直径3-9 cm。除去外皮者表 面黄棕色,可见网状纹理。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和纵沟。根茎近顶端横切面“星点”为2 环,其下1 环或散在,根的横切面无星点。新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2.唐古特大黄(药典品) 药材为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ta ngguticumMaxim.Ex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多呈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直径5-11cm。根茎近顶端横切面星点1-2 环,其下为1 环。渐成散在。 新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3.药用大黄(药典品) 药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 in ale Ball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多为圆柱形或类圆形的横切段或块片,似马蹄形。去净粗皮。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根茎横断面星点 凸起,成环或散在。 1新断面在紫外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非正品】 1.藏边大黄 为蓼科植物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根茎多呈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4-20cm,直径1-5cm。表面多红棕色,偶有灰褐色的,多具纵皱纹,新横断面多呈淡蓝灰色至灰蓝带紫色,有明显环纹及半径向放外射的棕红色射线。根茎黄切面无星点。新断面在紫外灯(365am)下显兰

药性歌诀400味

. 味分类)400药性歌诀(、解表药1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生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清热解毒药2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清热泻火药. .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唐松草,胡黄皮也能成。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皮鸭胆马齿苋。. . 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

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泻下药3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攻下药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润下药润下火麻郁仁,杏桃核桃柏子仁;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子和桑椹;. . 锁阳苁蓉生首乌,津枯便结热伤阴。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性猛,一般人员受不了;药到剧泻除水肿,排积痰饮又利尿。有毒易损伤正气,虚弱有孕莫乱吃。甘遂大戟和芫花,商陆巴豆牵牛子。、祛风湿药4 除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1) 人参:[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褐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当归:[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白芍:[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勺:[歌诀]赤勺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歌诀]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熟地:[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冬:[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冬:[歌诀]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言,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歌诀]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歌诀]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歌诀]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nu胃痛,火降小便。 连翘:[歌诀]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石膏:[歌诀]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滑石:[歌诀]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贝母:[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柴胡:[歌诀]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前胡:[歌诀]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升麻:[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紫苏:[歌诀]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麻黄:[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葛根:[歌诀]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薄荷:[歌诀]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防风:[歌诀]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荆芥:[歌诀]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细辛:[歌诀]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痛关,风湿皆用。 羌活:[歌诀]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独活:[歌诀]独活昕哭,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知母:[歌诀]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白芷:[歌诀]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派脓通用。 藁本:[歌诀]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香附:[歌诀]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乌药:[歌诀]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枳实:[歌诀]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白蔻:[歌诀]白蔻辛温,能祛瘴翳,温中行气,止呕和胃。 青皮:[歌诀]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一、紫苏叶拌黄瓜材料:黄瓜500克,紫苏叶(红、绿均可)100克。调料:精盐、味精、香油、白醋、白糖。 制作:1.紫苏叶洗净,加盐杀一下,切碎。 2.黄瓜洗净,去皮,切成丝,放入一小盆中,撒上精盐、味精、白醋和适量白糖,拌匀,再把切好的紫苏撒在黄瓜丝上,淋上香油,上桌前拌匀,装人盘中,即可食用。特点:清香爽口,风味独特。 二、软炸紫苏叶材料:紫苏叶200克,煎炸粉50克。调料:椒盐、食用油250克。 制作:1.将紫苏叶一片片洗净,用布擦干,放在盘中。煎炸粉用适量水调好。 2.锅内倒入油,将紫苏叶全部浸入调好的煎炸粉中,下油锅文火炸至两面金黄捞出放盘中。 3.全部炸完后撒上椒盐即可食用。特点:成香酥脆,有紫苏特有的香味。 三、鲜紫苏叶滚鱼头粤人虽嗜辣者少,但如今高温多雨湿重,吃点辛辣可祛湿,并能增加食欲。紫苏是辛温解表类中药,而新鲜紫苏叶性温味辛,有疏散、达气之功,且气味辛香惹味,常为菜肴之用。大鱼头即鳙鱼头,头极肥大,故称大鱼头。有人会嫌

它肉质粗劣,其实鳙鱼不庸,尤其是鱼头味道“至美”。难怪郭沫若品尝后赋诗曰:“平生无此乐,饱吃大鱼头”。鲜紫苏滚大鱼头,并撒入少许胡椒粉,有增香、去腥、解毒、祛湿之功。 材料:紫苏叶15克、大鱼头1个、生姜3片、生葱少许。烹制:紫苏叶洗净,切碎;鱼头开边、去鳃、洗净、盐拌腌,拍上干生粉,起油镬下姜,下鱼头稍煎,溅入少许绍酒。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滚沸至刚熟,下紫苏叶、葱稍滚,下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四、紫苏叶鱼汤做法:取新鲜鱼洗净,鱼段略煎,之后下骨牌大的土豆块同炖,汤渐白如奶汁,快起锅时撒一把紫苏叶,鱼的鲜香一瞬间就浓烈起来。明代文献中有紫苏“叶可生食,与鱼作羹味佳”的记载。选上好鲤,紫苏应切成细丝,用白骨瓷碟子另盛了,一筷尖儿紫苏,搭一匙鱼羹,这样的吃法可真是风月极了。 五、紫苏叶粥原料: 1.主料:粳米100克,紫苏叶15克。 2.调料:红糖。制法: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按,紫苏叶具有开宣肺气、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与健脾胃的粳米相配成粥。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胸闷不舒等病症。紫苏粥是很好的健胃解暑食品。 六、紫苏炒田螺材料:田螺、紫苏叶、沙茶酱、蒜蓉、豆豉、精盐。制法:放油烧开,把蒜蓉、紫苏叶、沙茶酱、豆豉等倒入锅中,爆香。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放适量滚水,用精盐调味,炒至熟透。勾芡并浇上熟油即可。

中药400味之四十七:藿香

导言:学中医从中药开始,中药400味,每天学一点,今天第四十七味:藿香。 藿香正气水是家庭常见药,藿香正气水里面的主要成分为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 【采摘】 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功效】 1、用于湿滞中焦证。本品为芳化湿浊要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所致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 2、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既能化湿,又可解表。治暑用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者,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

3、用于呕吐。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也用于止妊娠呕,脾胃虚弱等。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小科普】药店中不同剂型的“藿香正气”有何区别? 同样是“藿香正气”,药店里的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片之间都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不同剂型的“藿香正气”功效相似,但是吃起来却很有讲究。

熟悉“藿香正气”的人都不会对它特殊的味道感到陌生,由于含有治病的挥发油成分,使药物的适口性变差。 因此,对于没有吞咽困难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丸剂、胶囊剂和片剂。 在这3种剂型中:丸剂的刺激性气味最重;胶囊剂最难吞咽;片剂虽然没有上述两种缺点,但它及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

而对于有吞咽困难、或者对吃药有较大抵触情绪的人,则可以选择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液,它们更便于服用。 而此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

中药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的功效和作用 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 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 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紫苏叶的形态特征

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 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 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紫苏叶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紫苏叶的宜忌

中药材种类

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1)各地生产经营的中药材种类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一3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一400种。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产品种。中药材的大多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调拨,全国药材系统每年都要举办药材商品交流会。在全国交流会中交流的中药材一般在800一1000种,最多达几千种。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一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从各地经营规模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般为700一800种,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种,县及县以下为300一400种。上海是我国经营药材品种较多的地区,据记载,最多时可达几千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1995年版,收载药材种类明显地增加。

紫苏梗功效和作用

紫苏梗功效和作用 【英文名】 CAULIS PERILLAE 【别名】苏梗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茎。秋季果 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5~9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1、关于治疗感冒 在中药房中有紫苏、苏叶、苏梗三个品种。紫苏是苏叶、苏梗的混合物。 本品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属辛温解表药。对冬春季和夏季感冒之轻症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临床除发热外,还有恶心、腹痛、腹泻的症状,冬春季与 麻黄、黄芩等同用。夏季与薄荷、佩兰等同用。但其解表药力不是很强,只有弱的解热作用,发热病人退热是不够的,可作配伍药使用。 2、关于治疗胃肠炎和解蟹毒 本品对于轻的胃肠道炎症,有胃不舒、恶心,轻的腹痛、腹泻,尤其是夏天多食生冷 食品而引起的,在二陈汤中加苏梗、生姜等是有效的。紫苏有调节胃肠功能,而其抗菌消 炎作用不是很强,可在复方中使用。 在使用苦寒或甘寒中药,胃不舒时,可加入紫苏或苏梗以和胃,在化疗后胃不舒轻症时,在二陈汤中可再加入紫苏或苏梗,既和胃又增效。

紫苏功效作用

紫苏功效作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紫苏功效作用》的内容,具体内容: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糖尿病不能用。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一看吧。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 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糖尿病不能用。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一看吧。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子的简介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Zǐ Sū Zǐ 【别名】苏子(《本草经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生境分布】产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性状】干燥的果实呈卵圆形或圆球形,长径0.6~3毫米,短径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黄棕色,有隆起的网状花纹,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清香,味微辛。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45.30%)及维生素B1。 【炮制】 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 炒紫苏子:取净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在印度和欧洲民俗中极受重视,并应用于传统医疗。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药学大会上宣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新鲜紫苏可以解除关节疼痛。

中药400味之二十一:白芍

学中医从中药开始,中药400味,每天学一点,今天第二十一味:白芍。 《诗经》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溱洧河畔,青年男女游春相戏、赠以芍药、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总令人几分羡慕、几分憧憬!捻一缕白芍的花香,满满的全是期待。 而白芍,退去花香,退去芳华,还是良药一味。

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味归经】 白芍性凉,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 【功效】 1、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阴血亏虚,肝阳偏亢诸证; 2、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

【效用】 1、美容护肤 被广泛的用于中医美容配方的制作,适用于皮肤干燥、萎黄、黄褐斑、色素沉淀等皮肤,中医中认为白芍能够使皮肤润泽光滑、白皙而富有弹力。 2、抗菌消炎 白芍药含有很多天然的用药成分,能够帮助人们消灭体内的多种致病菌,从而阻止体内出现炎症的情况。

3、保护肝脏 白芍药所含有的天然抗病毒成分能够抑制一些病毒的活性,从而阻止了这些病毒对肝脏的伤害。 4、补益气血 白芍药是一种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中药。能够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对心肌缺血以及贫血都有良好的调理和缓解。 【禁忌】 1、白芍属寒凉之品,有酸寒收敛的作用,故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 2、妇科调经用时,属虚寒者,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 3、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4、孕妇产后不宜用量过大或单用。

紫苏的药材作用

紫苏的药材作用 说起紫苏,可能大家都很陌生,对紫苏的了解不够,所以今天本文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紫苏的功效及药理作用。 小小的紫色叶片蕴含着神奇的药效,它是餐桌上的奇特美味,也是流传千年的圣草名药它就是紫苏。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南亚、台湾、浙江、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 紫苏既是食材,也是药材,在我国本草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药学上看,紫苏全身都是宝,叶子、苏子、苏梗都做药用。紫苏在古代被当做圣药,采摘的人要穿上干净的衣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一)紫苏能治风寒感冒 紫苏有治疗受寒感冒的作用,因为紫苏有辛味,中医认为辛是辛散,紫苏性温,所以是辛温、发散、解表祛寒。早在两晋南北朝时,《名医别录》记载了它的药用:“主下气,除寒中。”《本草纲目》上说,紫苏能“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从这里可以看出,紫苏有散寒解表、宣肺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所以它能治风寒感冒,兼有咳嗽、痰喘、或有胃寒疼痛。

中医认为感冒,因四时不同,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概括起来,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恶寒重、发热轻、身上没有汗、头疼、身疼、鼻流清涕,脉象特征为脉浮。紫苏用于治疗感冒,在春夏秋三季可购买新鲜的紫苏叶,捣烂后取汁服用即可。还可以拿紫苏跟薄荷或其他的时蔬凉拌食用,这样既能药食两用,也能对感冒轻症有治疗的作用。若想不受季节的影响,可选择购买紫苏的干品,作家居常备。为预防和治疗轻症,可以直接以干品紫苏取代茶饮,高教授推荐“紫苏姜糖茶”,做法是:用紫苏、生姜、红糖煮食。 治疗孩子感冒的药膳推荐,有“紫苏红枣粥”,以紫苏叶、粳米、红枣熬成米粥,取红枣和粳米和胃,以紫苏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小孩因为脾胃虚弱,感冒常伴有“夹食”的问题,这是一道很好的药膳。 (二)紫苏能治鱼蟹中毒 紫苏能改善鱼蟹中毒传说在古代,华佗和一群青年共住一家客栈,期间进行吃螃蟹比赛,青年不顾华佗的阻止,大量进食螃蟹,导致腹泻,华佗就是使用紫苏叶帮他们医治的。《金匮要略》中提到“治鱼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西汉的歌赋有“鲤鱼片缀紫苏”和明代文献记载“(紫苏)叶可生食,与鱼做羹味佳”,通过历代文献可查证,紫苏对鱼蟹中毒确有妙效。具体做法,可以把干紫苏叶煎汤放温外敷,或鲜紫苏叶煎浓汁代茶饮,可加姜汁调服。除此以外,紫苏还有脱敏的作用,研究表明紫苏有抗组织胺,能有效缓解过敏,因此可把紫苏与海鲜配合食用。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1-100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赶紧收藏吧!1-100 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0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0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0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035.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036.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037.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038.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039.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040.白蔻辛温,能去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041.青皮苦寒,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042.陈皮甘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043.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去瘴翳。

你知道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吗

说到紫苏叶,大家都不陌生吧,一定会有很多人想到紫苏叶炒田螺,紫苏叶炆鸭等数十个菜式。但紫苏叶除了食用价值外,紫苏叶的药用价值又有多少人知道呢,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听到这个大家都傻眼了吧,紫苏叶不就是一味拿来做菜的香料么?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吧。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淡红色,有腺点。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顶端急尖或呈尾状;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雄蕊4。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花期7~8月,果期9~10月。据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有以下方面: 1、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2、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镇静作用:专家研究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时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Dillapiole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民间对于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还可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但还是相信科学的好,民间的偏方我们就不要乱试了。有病还是去医院治疗吧。可不要病急乱投医误了病情。

中药400味之四十二:麝香

学中医从中药开始,中药400味,每天学一点,今天第四十二味:麝香。 在认识麝香之前,我们来说一说麝这种动物。麝,又称为麝獐、香獐,种类少。其前肢短后肢长,蹄小耳大,雌雄都无角,雄性有发达獠牙。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中国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 那么,麝香和麝又有什么关系呢?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自阴囊分泌的淡黄色、油膏状的分泌液,存积于位于麝鹿脐部的香囊,并可由中央小孔排泄于体外。

传统的方法是杀麝取香,即切取香囊,先行干燥,腺囊干燥后,分泌液变硬、呈棕色,成为一种很脆的固态物质,呈粒状及少量结晶。 固态时麝香发出恶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释后才散发独特的动物香气。这也是为何麝香会成为一种香料的原因啦。 【采收加工】

麝在3岁以后产香最多,每年8~9月为泌香盛期。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 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效用】 1.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

本品辛香温通,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之功,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尤宜于寒闭神昏。 2.血瘀经闭,癥瘕,胸痹心痛,心腹暴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难产死胎 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具有活血通经、止痛之功。 3.痈肿,瘰疬,咽喉肿痛 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可。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1) 人参: [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褐生津,调营养卫。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白术: [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茯苓: [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甘草: [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当归: [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白芍: [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赤勺: [歌诀]赤勺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生地: [歌诀]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熟地:

[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xx: [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xx: [歌诀]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xx: [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言,清热明眸,厚肠止痢。xx: [歌诀]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xx: [歌诀]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栀子: [歌诀]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nu胃痛,火降小便。xx: [歌诀]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石膏: [歌诀]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xx: [歌诀]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xx: [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 [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xx: [歌诀]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前xx: [歌诀]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升麻: [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桔梗: [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xx: [歌诀]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xx: [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xx: [歌诀]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薄荷: [歌诀]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防风: [歌诀]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