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教学文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教学文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教学文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教学文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还可能是整数。

3、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6、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7、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0、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y

x= k (一定)

1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 教 案 设 计

教师:严克飞 2013年05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新版)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 几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数占甲的几分之几。 (甲-乙)÷乙 = 甲÷乙-1(甲-乙)÷甲 = 1-乙÷甲

2019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题

2019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 1.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 2.18:6=24:()=()÷3=()%。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3,另一个内项是()。 7.在比例3:12=6:24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加6,第二个比的前项应(),比例才能成立。 8.在比例尺是1:xx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7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二、判断题。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2.任意两圆各自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才都可以组成比例。() 3.在一张地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 4.x:16=7:6,求x的值叫做解比例。() 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积的差是0。() 6.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红段表示零件实际长16厘米。() 三、计算题。 1.解比例。 2.依照条件列比例,再解比例。 (1)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比等于与x的比。

(2)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比等于3与x的比。 (3)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比等于分子是1的最大真分数与x的比。 四、应用题。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南京的铁路长是5厘米,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用了8小时,求火车的速度。 2.一个轴承图的比例尺是4:1,如果在图上量行长是34厘米,实际长是多少? 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北京开往韶山,20小时后到达,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为35厘米,请你算算这幅地图的比例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2. 893003.3:26.37.减28.140 二、判断题。 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6.错误 三、计算题。 2. (2)10:99=3:x x=29.7 x=1 四、应用题。 1.解:设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x=3000000030000000厘米=30千米,300÷8=37.5千米/小时 2.解:设实际长度为x厘米, x=8.5 3.70×20=1400千米,1400千米=140000000厘米,35:140000000=1:4000000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复习(1)

比例 一、知识要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 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 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 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8和9)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 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 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路程 例如∶ = 速度 时间 速度 × 时间 = 路程 路程 = 时间 速度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比例尺 教案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77的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P78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很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同学们会很有兴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比例尺的种类,能读懂不同种类的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会正确的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和比例尺的求法。 教学难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引出地图; 2、师问: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这么一张小小的图纸上呢?(缩小以后画出来的) 3、那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像这样余姚将实际尺寸缩小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4、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是的,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或房屋时,都要将原物体缩小以后画在设计图上;其实生活中还有需要将原物体扩大以后画在图纸上的例子,比如手表零件图,电脑芯片图等。那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比例尺的含义 1、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设计要求: 2、小组内交流自己时怎么设计的?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距离的。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太全啦! |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的前项除以 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 数表示,还可能是整数。 3、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6、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7、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0、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 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 k (一定) y x 1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 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 (一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汇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实际与实施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 1.25:()= 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二 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要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要点 比例知识要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要点: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

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挂图 2、出示例题 (1)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

塔的高度: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 举手。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320=1:10)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 个项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 (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 谁上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 本性质) (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 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 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 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 (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 (把结 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3、教学例3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 5.25.1= x 6这样形式 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人教课标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概念整理: 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比例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 1.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 )。 2.18:6=24:( )=( )÷3=( )%。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 ):( )。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是43 ,另一个外项是( )。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3,另一个内项是( )。 7.在比例3:12=6:24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加6,第二个比的前项应( ),比例才能成立。 8.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7厘米,实际距离是 ( )千米。 二、判断题。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2.任意两圆各自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才都可以组成比例。( ) 3.在一张地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 ) 4.x :16=7:6,求x 的值叫做解比例。( ) 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积的差是0。( ) 6.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红段表示零件实际长16厘米。( ) 三、计算题。 1.解比例。 )-:=:)(x (43117212141 2:x)-(1571:31(2) 2.依照条件列比例,再解比例。

(1)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比等于21 与x 的比。 (2)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比等于3与x 的比。 (3)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比等于分子是1的最大真分数与x 的比。 四、应用题。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南京的铁路长是5厘米,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用了8小时,求火车的速度。 2.一个轴承图的比例尺是4:1,如果在图上量行长是34厘米,实际长是多少? 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北京开往韶山,20小时后到达,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为35厘米,请你算算这幅地图的比例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2. 893003.3:2 315 .492.56.37.减28.140 二、判断题。 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6.错误 三、计算题。 331 (2) 21133 (1).1  2.412x x :219:2(1)== (2)10:99=3:x x =29.7 x :214:(3)2= x=1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和反比例 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和反比例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一、比例和反比例 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的树高和它的影长如下表: 树高/米2346… 影长/米1.62.43.24.8… (2)树高和影长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3)量得一颗大树的影长是10.4米,这棵大树有多高? 【答案】(1) (2)解:成正比例。 因为 =1.25, =1.25, =1.25, =0.8(一定), 所以,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3)解:设这棵大树的高度是x米。 = 1.6x=2×10.4 1.6x=20.8 1.6x÷1.6=20.8÷1.6 x=13

答:这棵大树的高度是13米。 【解析】【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树高,竖轴表示影长,据此先描点,再连线,据此作图; (2)分别用树高:影长,求出比值,当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据此判断; (3)根据题意可知,设这棵大树的高度是x米,用树高:影长=树高:影长,据此列正比例解答. 2.把一瓶果汁平均分成若干杯,分的杯数和每杯的果汁量如下表。 分的杯数/杯6543 每杯的果汁量/mL100120()200 (2)分的杯数和每杯的果汁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如果把这些果汁平均分成10杯,每杯的果汁量是多少毫升? 【答案】(1)150 (2)解:成反比例,因为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 (3)解:6×100÷10=60(毫升) 答:每杯的果汁量是60毫升。 【解析】【解答】解:(1)100×6÷4=150(mL) 【分析】(1)这瓶果汁的总量不变,用总量除以4即可求出每杯的容量; (2)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确定这两个量的关系; (3)用果汁总量除以10即可求出每杯果汁的容量。 3.如果竹竿左右两边拴上重物A和B,竹竿平衡。已知A物体重180g,B物体重多少克? 【答案】解:180×5÷3=300(克) 答:B物体重300克。 【解析】【分析】观察可知,重物A距离支点5格,重物B距离支点3格,根据重物A的质量×重物A离支点的距离=重物B的质量×重物B离支点的距离,重物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例,据此用重物A的质量×重物A离支点的距离÷重物B离支点的距离=重物B的质量,据此列式解答. 4.两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主动轮有50个齿,每分钟转10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及其相关题型汇编

2 3 4 5 6 7 8 9 学习-----好资料 姓名: 一、 重点知识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 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5、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 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y/x=k(一定) 6、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x×y=k(一定)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8、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一)填空 1、在 1.8 0.24 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 )和( )。 2.7 0.36 2、36 的约数有( )个,从中选择 4 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比例是( );如果使两个比的比值是 1 1 3 ,这个 比例是( )。 3、在比例尺是 1:5000 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这个草坪图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 米。 4、从 1、 、 、 、 、 、 、 、 、10 这十个自然数中,选出 4 个组成一个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 5、已如 3、4、12 三个数,再添一个能组成比例的数,所组成的比例是( )。 6、在一副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是 5.4 厘米,泰州到南京的实际 距离是( )千米。 7、在比例尺 1:200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座大桥长 7.2 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长度是( )米。如果小明 以每小时 15 千米的速度从桥上通过,需( )分钟。 8、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3a=4b ,那么 ( ) 或( ) ( )。 a b =( ),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 4 和 5,则两个内项可为( ) 9、在 1 1 :4、12:1、1:12 中,能与 :3 组成比例的是( )。 3 4 10、在一幅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8.2 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 )千 米,如果把一个长 1.2 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 24 厘米表示,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1、把比例尺 更多精品文档 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简单总结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例如:53 ?4=543?=5 12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例如:35 12754374 53=??=?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 积大于这个数。例如:5 3 56253?=?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例如:5 335127453?=? 一个数(0除外)乘1, 积等于这个数。例如:5353153==?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 要求它的几分之几,就用乘法) 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 “占”、“是”、“比”的后面。 “是”前用乘,“是”后用除 2、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分之几。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 - 分率)=分率对应量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位置是相对的,要指出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2、东偏北30。也可说成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3、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可以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4、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好方向并用量角器测量出被测物体所在的方向(角度); (2)用直尺测量出被测物体和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结合单位长度计算出实际距离; (3)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准确判断或描述被测物体的位置。 5、要标出物体的位置必须先确定方向,再确定在这一方向上的距离。 6、绘制平面图时,要根据实际距离确定好单位长度,即代表多长距离。 7、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上名称。 8、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两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