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媒介素养作业——教案设计

教师媒介素养作业——教案设计

教师媒介素养作业——教案设计
教师媒介素养作业——教案设计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

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 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融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媒介素养要求及实践_郭兆云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2016?10 摘 要: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媒介素养要求及实践 郭兆云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互联网信息平台和终端设备的丰富昭示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各个 阶层领域。高校教师面对开放的高校环境和融媒体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必须按照新的要求提升媒介素养,适应发展潮流。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积极掌握新媒介使用方法,在实践中探寻育人路径;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开展教师媒介素养的不定期培训,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 融媒体 高校教师 媒介素养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实现了改造世界的梦想,并有信心和能力构筑更加宏大的未来发展蓝图。就教育领域而言,高校是各类新思想产生、活跃和传播的重要场域,自媒体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不断更新,畅通了高校各类诉求及新思想表达和传播渠道,对校园和谐稳定环境的营造有较大影响。 融媒体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多元媒介融合发展的管理和组织运营模式”,是“通过深度的融合改变高校信息传播的内在机制”,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信息的扁平化传播和追求“1+x>(1+x)”的宣传效果。高校教师普遍的角色定位,即单向专业知识的灌输者,已经不合时宜。他们必须成为大学生学业的指导者、思想的引领者、话语的倾听者和实践的参与者。高校师生在融媒体时代必然会主动或被动地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也会关注各类网络话题。开放的网络环境容易造成输入信对高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转化、高校舆情难于监控和主流价值观教育趋弱等。 1.1 角色重构,高校师生共成长 融媒体颠覆了传统师生关系的许多元素。首先,高校教师单向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弱化。融媒时代专业知识的获取、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已经是可以自主获得并进一步完备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能够高度重视并及时掌握融媒体使用技术,在授课过程中遭遇学生提问而无从解答的状况就会时有发生。其次,高校师生平等对话的趋势日益明朗。教师的知识权威因互联网的发达而不断受到挑战。在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研究性教学,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持平等沟通和交流。再者,高校师生对社会热点、焦点和痛点等共同关注,通过赞同、评论或转发等形式参与事件的进展,彰显态度倾向。他们不再是永远的受众,而是立足事件本身,主动进行情DOI:10.16209/https://www.doczj.com/doc/8d236956.html,ki.cust.2016.10.004

教师教案作业听课笔记检查方案

教师教案、作业批改与听课笔记 检查评比制度 教学设计(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记录或呈现形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作业是教学效果反馈的主要渠道;互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特制订此检查评比制度。 一、检查评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二、教学设计编写要求 1、教学目标,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确立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重难点要突出,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3、学情分析,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情况,体现能力差异 4、教学方法,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要得当。 5、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6、教学手段,包括实验、音像资料及多媒体使用等 7、教案中要粘贴课程表(教务处统一发的)、教案的

备课和授课时间 三、作业布置及批改基本要求 1、教师应重视课后训练,及时反馈,同时对学生作业提出严格要求(从格式规范、表述准确,书写工整,独立完成、上交及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教师布置作业不要形式化,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题量适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 3、教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批改,注明批改日期,要有评分、等级及评语,有鼓励性语言 4、面批作业,学生互批作业要有标示,要有批有改 5、其他要求及批改次数(以教育局下发的作业设计批改文件为准) (1)各学科作业批改每周要有10%——15%的面批作业,体现在作业本上。 (2)各学科作业要全交全批 (3)作业中要体现复批 (4)教师要有错题集(并同作业一起上交) 作业批改具体次数如下: 语文 2次/周作文两周一篇每学期8篇 数学3次/周必须要有作业本 英语3次/周物理20次/学期化学20次/学期 生物10次/学期地理10次/学期历史15次/学期

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 1.教师素质的构成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外在素质等七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思想观念的内在基础,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对其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结构中带有定向意义、动力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就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它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鲜明的政治责任感;就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而论,是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2)xx。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的特征。教师的道德素质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最为关键。教师有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把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这种价值取向,教师就会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锐意进取。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主导性的重大影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高校校园媒介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校园媒介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也已成为共识。从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停留在自发和被动的状态,具有浅层次的特点。高校校园媒介因其独特的优势,是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实践平台。 标签:媒介素养;大学生;高校校园媒介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提出了媒介教育这一概念并引入到课堂教育中[1-3]。目前,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已融入中小学生课堂教育,而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等国家的普及道路依然漫长[4-6]。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的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日趋多样化,高校校园媒介也从最开始的校报发展成为校报、校园网以及广播等形式的各种媒介的综合,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在育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实践平台。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对媒体各種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具体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关于媒体的一般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主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接受特定的信息时能较为充分地理解媒体信息传播者的意图,对待某些特定的媒体信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等[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会利用媒介查找所需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利用各种媒介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并熟悉和发布信息,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停留在自发和被动的状态,具有浅层次的特点。我们对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做了“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问卷,其中关于大学生使用媒介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同学每天在校园媒介上面花费不少时间,但主要是进行信息的查阅和浏览等接受型的活动,很少参与到媒介活动中。数据显示50.06%的在校大学生从不参与媒介上的讨论或媒介的制作活动,在参与过媒介活动的同学当中,主要是在媒介上进行讨论或提出建议,真正有过媒介制作经历的同学只占其中的9.65%。此项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基本的媒介制作能力,这直观地表明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有限。此外,在对参与过媒介制作的学生所进行的后续调查结果显示,60.03%的同学认为在媒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媒介制作的知识不足,其次是时间和资金条件的不具备,占25.48%,最后是个人对该项教育不感兴趣,占14.49%。从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三项困难说明了目前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学生制作媒介的引导。媒介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仅靠在校大学生自己摸索学习效果不可能乐观,如果学校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校大学生的媒介制作能力很难得到全面提高。大学在信息化方面的

教案、作业检查方案

作业检查方案前高庙乡任桥学校

作业检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完成作业是学生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学校研究决定对语、数、英作业及美术等其他学科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二、检查时间: 每月一次定期检查,一次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由教导处通知,各学科作业全部上交,由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一同检查,检查完和被检查作业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不定期的检查不通知时间,形式比较灵活,随时检查,随时反馈。 三、检查地点:校长办公室 四、检查方式: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五、检查科目:语文(作文本、写字本、练习册,低年级包括拼音本、生字本、写字本和练习册)数学(数学本、练习册)、英语(英语本)。 六、检查负责人:韩炳月

七、检查主要内容: (1)作业本保存是否干净整洁? (2)作业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认真? (3)作业难易程度、作业量是否适中(符合上级“减负”精神)? (4)课后作业内容是否精选?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 (5)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规范?是否全批全改?是否附有人性化和激励性评价? (6)做错的题学生是否及时订正?学生订正过的作业教师是否认真批改? 八、上交作业时间:周五校会时间接到教导处检查通知的年级和学科教师,要求在周五下午下班前将有关作业送到校长办公室。 前高庙乡任桥学校 2009年8月30日

关于作业布置批改检查方案前高庙乡任桥学校

任桥学校 关于作业布置批改检查方案 作业布置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目的是为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有效手段。根据我校实际,对作业布置、批改以及检查作如下规定: 一、对布置作业的具体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启发学生思考。要能有效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和落实“双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做到“少而精”,防止盲目布置大量作业和机械性抄写作业,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和无效的作业练习。反对搞题海战术,要注意作业质量和效果。课堂书面作业力求当堂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27T13:56:48.07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作者:王瑛 [导读] 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遵循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为《标准》)提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与教学能力的革新。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遵循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提升迫在眉睫。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管理层都需要给予正确的支持与引导,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自身要对媒介素养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对其保持向往与激情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 “互联网+”时代,诸如报纸、广播、网络等信息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介使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于教育领域中则更为常见。《标准》在重点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特别提出了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任务。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责任的教师,在这一专题学习的过程中举足轻重;肩负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的语文教师,在探索提高媒介素养的道路上更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笔者将从基本概念阐述、提高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必要性以及提高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相关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地对媒介素养进行论述。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媒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两个字的定义分别为,“媒,谋也,谋合二姓。”也就是使男女双方结成秦晋之好;“介,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后来也被引申为一种分隔双方的物品,或是承载着某些信息。国外学者也对“媒介”进行了概念界定,其中更加突出媒介的工具性。简而言之,媒介就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介质,它也是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单就语文课程而言,媒介应该是我们频繁使用的大众传媒,它可以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也可以是手机、计算机、移动设备等诸多新媒体。 (二)媒介素养 何为“素养”?《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解释为“平日的修养”。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中,“素养”一词多用来指通过长期的训练,在个人的内在修养或者外在气质等方面呈现出一种较高的水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体现的是一种技能的掌握、一种思想态度的形成。媒介素养是新时代为传统素养能力增加的新要求,它指的是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使用能力,不仅包括对信息的搜集、筛选以及加工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别于传统素养的简单直接,着重强调了使用者批判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媒介信息。[1] (三)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 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抉择——选择大学、喜欢的专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搜集筛选有效信息、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语文这一课程承担着学生的素养教育任务,时代的发展也为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来适应课标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可以分解为内隐的认知素养和外显的技能素养两个维度。也就是教师不仅要有媒介识读能力、对跨媒介信息的认知批判等能力,也要具备了解媒介资源、掌握操作实践的能力。[2]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介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在不经意间已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风靡一时的AI人工智能在民众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带来新一轮的视听冲击。科技的发展,令网络等媒介的使用日益频繁,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线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一改传统学习地点固定、时间固定、模式老套的特征,在线学习以便捷的使用方式、轻松活跃的气氛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比如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与名师面对面,翻转课堂、MOOC在教学中频频出现,对此的研究也逐渐深化。为了教学生更好地立足于未来社会,语文教师应该主动顺应时代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习和了解各种媒介,并能无缝衔接地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延伸语文课堂的广度和拓展其深度。 (二)遵循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标准》中特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要落实这一学习任务目标就需要对此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跨媒介”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跨界使用多种媒介,以增强众多媒介、学科等之间的联系,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等纸媒中。而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恰恰是以学习纸媒上承载的信息为主。总的来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就是学生在对常见媒介有清楚的了解认知基础之上,能够巧妙凭借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并合理归类,同时还可以在成果展示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锻炼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学习的效率。[3]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只能是牵引者、指导者。因此,为了实现《标准》中设置的学习目标,语文教师自身首先应当有高水平的媒介素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利用自身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正确而理性地获取、解读、判断信息,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三)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拥有众多优秀学习资源的新媒介为教师提供了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与平台。但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仍有一些教师陷在传统观念的泥沼中,在实际教学中频频出现问题,如:不能正确认识媒介及其使用;注重媒介手段的应用而错失了最重要的语文内容学习;缺乏理性的信息筛选判断能力等。[4]媒介素养的水平影响着语文教师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媒介的使用状况。应对各种媒介,教师拥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用新媒体创造适合语文学习的生活外延。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

中学教学常规检查方案

瓦店乡第二初级中学教学常规检查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实现教学工作的全程评价,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现公布如下: 一、常规检查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教学工作的全程跟踪检查,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以量化的方式全方位的展现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常规检查的范围及内容 范围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的如下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课等四个方面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 三、常规检查各项检查具体办法及说明 (一)备课 1、教案 教案检查实行每天一签制,要求提前一天备课,每天早上签到时到教导处签收当天的所有教案(自习课除外),时间为每天上午签到后20分钟内。教案要环节齐全,书写认真。 (1)、达到检查期限内应备节数(课时教案)计满分10分,不足者按比例折扣,缺课时超过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者计0分。 (2)、书写是否完整按:好、较好、一般依次得 15、12、9分。 (3)、书写是否规范按:好、较好、一般依次得 5、4、3分。 (4)、反思是否深刻按:深刻、一般、无依次得 5、4、0分。 2、学案 (1)、达到检查期限内应备节数(课时教案)计满分10分,不足者按比例折扣,缺课时超过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者计0分。 (2)、学案格式完整(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当堂检测、教学反思等)。按:好、较好、一般得5、4、3分。 (3)、学案批注详细认真,有适当补充内容。按:好、较好、一般依次得15、12、9分。 (4)、反思是否深刻按:深刻、一般、无依次得 5、4、0分。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为人师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知识修养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发展途径的思考

第21卷 第1期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Vol.21 No.1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发展途径的思考 陈万怀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 315100)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实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实现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或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为全社会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媒体;教育;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08)01-0149-03 收稿日期:2007-10-16 作者简介:陈万怀,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传播学硕士。 概括地说,媒介素养就是公众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或修养。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1]。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公众进行媒介认知能力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公众正确认识传媒的性质,提高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媒体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加拿大等国家。80年代后随着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媒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开始纳入许多国家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90年代以来,教育思想又有新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青少年接受、处理与鉴赏传媒信息的能力,并渐成全球规模性的教育运动,甚至为此立法。目前,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几个北欧国家,它已被纳入全国或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课程内,并出现了许多教学模式和教材,甚至发展为自成系统的教育体系[2]。 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引起充分和广泛的重视,高校中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新闻院校比较早且有计划地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多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如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信息技术学院首开《媒介素养专业》公选课,同年10月,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创建并开通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d236956.html,)。近几年,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一些高校也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出版了几本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和教材,如张开的《媒介素养概论》,蔡帼芬等主编的《媒介素养》,陈先元的《大众传媒素养论》,邱沛篁等主编的《媒介素质教育论集》等。同时一些新闻传播期刊和网站也登出了大量的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章,高校硕、博研究生中也出现了有关专业论文,这都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在逐步的深入和提高。可喜的是,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成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高等教育研究所设立媒介素养教育专业硕士点;2004年10月,以“信息社会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召开;2006年6月,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另外还有大量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个案研究出现,如调查发现,上海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获取利用信息还不够积极主动,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的人数比例较低等方面存在着媒介素养的缺陷等[3]。

应对数字时代的教师之惑教师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

一、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 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是一个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复杂系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中对媒介素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对媒介素养的关键性认知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使用和解构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而相关的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指导人们怎样正确处理与媒介的关系。 依照周葆华和陆晔在《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一文中的划分,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从肇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范式,即:19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于英国源自精英文化脉络、强调保护公众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式范式,逐步转移到强调对媒介的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范式,并进一步拓展到以公众媒介参与为核心的范式。这三个范式是受众处理与媒介关系从被动到主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由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单向被动接受到对媒介信息的主动处理再到积极参与生产媒介信息。… 媒介素养理念和教育实践范式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是密不可分的,有的学者把媒介素养分为三个时期:文化素养时期、视觉素养时期和数字素养期。分别意味着媒介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媒介素养理念和教育实践,从中不难看出媒介技术和媒介素养理念及教育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必然促成媒介素养的理念和教育实践发生根本性的转向。从媒介形态的融合发展到媒介结构、技术、功能、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媒介融合的实践将引发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并逐渐成为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建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传播主体泛化和传播权利分散所带来的显著变化。媒体开始回归大众化的本原,精英话语、主流垄断被消解。普通大众被赋予了传播的权利,他们受惠于技术的进步能够参与到传播的环节中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6年3月英国电影研究院的网站上公布了“媒介素养倡议书”,其中,最后的第七条倡议尤为引人注意,即“重视个人的民主权利和社会责任”,它在肯定新世纪人们认知媒介及信息,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媒介素养的同时开始强调对公众的“赋权”,提到了现代社会的公民通过参与媒介达成参与社会建构、推进民主的重大命题。而这恰恰应该是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旨归。 媒介融合构成了媒介化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同时又进一步加速了社会媒介化的程度。媒介化社会中,由于媒介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不断加强,使得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人们习惯了依照媒介所构建的不断扩大的“拟态环境”来形成对真实社会的认知、理解,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处在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在了解社会及世界、人际交往、学习课外知识以及娱乐等方面对大众传媒依赖较高。”因此,高校势必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的当代媒介素养教育也必然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 二、蕴涵公民意识培育的媒介素养教育 当媒介素养转向参与式行动范式的时候,“赋权”作为一个关键词被突出出来。“赋权这一概念联结了个体的力量和能力、自发的互助系统和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变革采取的主动行为。赋权理论的研究和干预将个体的福祉与广泛的社会、政治环境

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检查方案

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检查方案 为全面贯彻XX县教育局《关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落实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评价细则,督促教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特制定源思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XX县XX学校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评价细则。 一、总则 1、检查内容及执行。学校依据《教学常规》中“教师教学”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百分制教师月常规检查量化细则。并按每月一检查、一量化、一评比、一奖惩、一总结执行。 2、量化等次设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不含90分)为良好,60---80分(不含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3、公示、奖励与整改。学校检查结束后次月5日前将教师落实常规检查得分情况进行公布,并按得分高低排序,试行基本奖每人每月100元,发放计算方式为检查得分X1=教师月教学常规基本奖。对排名前20%的教师试行优秀奖,每人每月50元,对不合格或问题突出的教师提出批评,并限期跟踪整改。 4、年度考核评价。按照年度检查次数取教师平均得分,按平均分的60%计入年度考核,再乘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细则教学管理权重分的40%,为教师年度考核教学常规量化总分。计算公式:年度内教师检查得分总分/年度内检查次数 X40%X40%=教师年度考核教学常规检查量化得分。 二、计划管理 1、任课教师学期初应根据教育教学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计划严禁雷同或者下载,教学计划至少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等内容。)。 2、任课教师期末有教育教学总结(总结严禁雷同或者下载)。

3、学期中教师应按照期初教学计划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按月督查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并对落实情况分忧、良、合格和不合格,按评价细则进行量化计分。 4、说明:学期初查计划制定,学期末查总结编写,学期中查落实情况。 三、备课管理 1、教案(导学案)规范完整。教案应包括下列内容:(眉头)课题、计划X 课时、第X课时、时间、(备课本右上角)总课时xx节、(正文)课题、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清晰、具体、并有指导学生预习环节体现)、板书设计、本课小结、作业布置等。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用的导案、学生用的学案。强化“功在课前,利在课上”的意识,做到不备课,不上讲台,有一至三节超前教案。禁止照抄照搬他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往年的教案教学,一经发现,视为教案编写不合格。以试卷作为复习内容的复习课,每张试卷算两课时,同时教师还必须配以相应的复习教案。以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设计,备课组其他成员在上课后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应有个性化修改或建议。 2、按照教学进度、课表做到各种科目、课型堂堂有教案(导学案),各种教案(导学案)节数与每月授课天数、课表安排节数相吻合,不相吻合的视为无教案上课。 3、任课教师按照“一详多简”编写教案或导学案,小学部分语文、数学任课教师及信息技术、体育专任教师写详案,中学部教师分授课专业写详案,跨头任同一专业授课任务的教师,由教导处安排其中一个年级的写详案,一个年级的写简案。 4、任课教师每月至少撰写高质量的教学反思1篇。 5、理、化、生、科学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备好常规教案和实验课教案,组织好学生实验。信息技术要有常规教案和上机教案。 四、上课管理 1、教学行为规范。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得私自调课代课;课堂上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玩手机、接打电话,不吸烟,不得坐着上课(不含批改课堂作业);着装得体,教态自然。

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https://www.doczj.com/doc/8d236956.html,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生身上,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2)热爱学生。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3)热爱学校。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劳动成果、人才培养依赖于教师群体的长期努力,教师个人的劳动常被隐没在群体的成功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喜,为集体获得成功而乐。 (4)热爱所教学科。 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二)文化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包括哪些呢? (1)数学专业知识。 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学习了这节课后,对媒介素养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首先是媒介,顾名思义媒介就是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媒体种类,报纸、电视、电影、杂志、网络等可以接受信息的终端;素养,我理解是素质、教养;即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引导孩子自己在各媒体终端学习,达到提升进步!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的媒介终端,争取各方面提升;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成千上万的信息以每秒上亿条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的参与其中,公交上的电视、学校广播、手机、电脑等,这些媒介终端都在不知不自觉中提供各种信息给孩子们。 对于这个年龄段来说,看报、看杂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解读信息的能力,每则新闻所讲的大概内容看后是否可以复述。看古装电视剧可以了解历史典故,看纪录片可以扩展视野,看娱乐节目可以培养孩子幽默感,上网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起到学习的效果!但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是基于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前提,放任孩子自己去学习绝对不行,因为信息太多,孩子的鉴别能力有限,好奇心可能将孩子带上偏路! 二、正确引导,以身作则,培养兴趣 报子有各种小广告,电影电视网络不适合青少年的东西就更多了,不雅视频、不健康游戏、暴力、毒品等等;孩子们的鉴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正确

引导尤为重要。不过孩子逆反心理往往使我们的引导事半功倍,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以下工作: 1、利用机会和孩子一起经历学习,适当赞同他的看法,当他碰壁发现行不通时,再阐述我们的观点; 2、举例子,树立榜样,找周围优秀的孩子给他树立榜样,举一些负面的例子给孩子,让其总结学习; 3、加强监督,当发现孩子走偏时,马上提醒,表明我们对此事的态度,适当处罚; 4、当孩子在某方面有自己的看法,明显学习提升了,要给予鼓励和赞许; 当然作为家长的我们,我们行为就会影响孩子,所以以身作则既是捷径也是有效的办法,当发现孩子通过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某方面有提升后,一定要鼓励支持,培养孩子的兴趣点,提升自己的阅历和素养! 三、值得注意的几点 1、一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什么是有用信息,什么是有害信息(孩子玩手机不一定就没用,相反孩子看书不一定就没害); 2、有兴趣点,适当支持深入,提升孩子的素质; 3、角色融入,当孩子的同学,一起经历; 4、从众心理的正确认识(大家认为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信息太多,我们自己都会被迷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