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

历史试卷 2018.01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

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半地穴式房屋

D. 搭上草棚的水井[:

3.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

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 尧和舜

B. 舜和禹

C. 黄帝和炎帝

D. 周文王和周武王

4.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

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

B. 舜

C. 启

D. 禹

5.(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A. 周初分封

B. 商鞅变法

C. 秦设郡县

D. 汉初分封

6.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 齐恒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7. 根据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 会意

B. 象形

C. 形声

D. 假借

8.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编制户口

9.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哪项工程的评价?A. 都江堰 B. 灵渠 C. 长城 D. 大运河

10.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思想家是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0月测试题(无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0月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2.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3.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②建造房屋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B.黄炎联盟通过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5.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6.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7.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8.使河姆渡、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掘井引水方便 9.寒冷的冬天,能坐在热乎乎的灶炕上取暖,他们是哪种居民,房屋样式怎样( ) A.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B.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C.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D.半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10.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答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四五千年时,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并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用火遗迹。 三、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的工具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zhēn)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2.半坡人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窑器的窑场。 3.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做柱子。 4.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还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4.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sì)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小题28分)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 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 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6.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7.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8.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 9.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10.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11.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①破釜沉舟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④风声鹤唳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 [范围:1~21课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春节期间,小王去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在半坡文物展厅里,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粟的朽粒 B.纺轮 C.彩陶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2.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黄帝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④他发明缫丝,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右图所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4.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右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 5.春秋战国时期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6.《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实现国家统一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7.右图是中国银行的徽标。观察它的特点,可知在设计徽标时,参考了这种古钱币的外形 A.刀形币 B.贝币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8.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右图是秦朝测重量的工具之一——铜权。铜权上面所刻文字的字体应该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9.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10.“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军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11.“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④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13.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C.实物资料 D.影像资料 14. A.长平之战 1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格局的是 A B C D 16.观察《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图中①处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氏族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归纳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归纳一、重难点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商鞅变法;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对他的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与评价;王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经济重心的南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考点详解 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西周。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东周开始。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3、平时镇守疆土,战时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的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商鞅变法:

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私田出现。 主要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意义: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取代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汉武帝刘彻以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 道家: 老子《道德经》,庄子; 儒家: 孔子,孟子, 荀子; 法家: 韩非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

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7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所在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 种植作物粟水稻 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饲养猪、狗和水牛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耜 手工业 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 制衣等制作黑陶、玉器、乐器骨哨;懂得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等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等4份资料)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夏、商、周的更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素材)

秦灭六国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秦依次对韩,赵,魏,楚,燕,齐发起了战争,采取“远交近攻”的攻法逐渐得取天下。 齐向为东方之强国。但到秦始皇初年,齐政权传至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实已徒具东方强国的虚名。它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国无贤臣良将,军无奋进战斗之志,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竟毫无准备,坐以待毙。 韩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到韩桓惠王时,韩就已臣服于秦国。秦始皇初年,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之国了。 魏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曾力压战国群雄,它据有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广大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形势险要,但由于它阻扼秦东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但自魏惠王以来,不断被秦战败,疆域日渐缩小。秦始皇初年,正当魏安厘王晚期,国势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窃符救赵,尤其是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聩无能,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贵时机。 赵地处中原之北方,方圆2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唯一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赵王的这种昏庸无能,使赵终于为秦所破。 燕春秋初期尚属极弱小之国,到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曾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且常常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 楚自春秋至战国始终未失其南方大国之地位,领有疆域5000里,带甲百万,地大物博,粟支10年,为诸侯国中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国。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势力大大减弱,国都被迫迁于陈地,以后又再迁于巨阳与寿春。都城多次被迫迁移,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楚考烈王当政的前后,楚国实际上已徒具强楚之名,远远无法与秦相匹敌。 秦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靠近西戎,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

统编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45点总结 1.结束秦汉西晋以后的长期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政权和关键人物是【隋朝,589年隋文帝】 2.唐朝的鼎盛时期,是谁在位的什么局面【唐玄宗,开元盛世】 3.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开放和兼容并包】 4.遣唐使是哪个国家派来的【日本】 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6.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是发生在谁身上的典故【宋太祖赵匡胤】 7.契丹族首领是谁【耶律阿保机】 8.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的交子】 10.成吉思汗的功绩【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11.“省”这一行政机构来源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 12.宋代市民娱乐兼商业的场所是【瓦子】 13.指南针应用于什么领域【航海】,火药应用于什么领域【军事】 14.我国设立丞相和废除丞相的朝代【秦朝设立,明朝废除】 15.戚继光抗倭的实质是【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16.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 17.是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皇太极】 18.明清时侵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荷兰】,是谁在那一年收复的【郑成功1662年】

19.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促进了南北政治文化经济交流】 20.用一句话形容武则天统治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1.唐朝是什么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 22.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东渡和西行的分别是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3.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4.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现象,直接原因是什么【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5.澶渊之盟双方【辽和北宋】 26.它是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始终维持其优势地位,它是【金】 27.宋代的瓷都是哪里【江西景德镇】 28.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标志是【1276年,元攻灭南宋残部】 29.元朝管理台湾地区设置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元朝管理西藏地区设置的机构是【宣政院】 30.元曲最优秀的作家和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31.是什么改变了雕版印刷术只能印一种书的弊端【活字印刷术】 32.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哪里【四书五经】考试的文体必须是什么【八股文】 3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34.明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是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的口号【均田免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 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 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 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问题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问题参考答案 1.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课本第8页)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课本第15页) 合作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3.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课本第18页) 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4.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课本第21页)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课后练习 5.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课本第28页) 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课本第29页)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7.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课本第30页) 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

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8.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课本第22页) 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9.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课本第32页)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10.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课本第33页)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11.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课本第35页)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12.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课本第37页)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3.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课本第39页) 这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