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技术丨被动房无热桥设计研究

建筑技术丨被动房无热桥设计研究

被动房是一种仅靠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加热即可满足室内热舒适度(符合ISO 7730标准)要求而无需使用传统空调系统的建筑。被动房的五大关键技术是高效的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舒适节能外门窗系统、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气密性、无热桥(图1),故其建筑能耗更低。

图1 被动房的五大关键技术

在无热桥设计方面,目前国内普通建筑相关标准中虽已提及对热桥部位进行考虑,但并未提出具体要求,一般仅在热工性能计算时对主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平均传热系数。然而该处理方法并没有真正削弱热桥,热量会集中从热桥部位快速传递而增大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负荷及能耗,并可能造成冷凝结露、发霉、空气污染、建筑结构及构件损坏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被动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很高,热桥对被动房能耗的影响比

对普通建筑更大,因此在被动房设计时应尽量消除热桥,若不能消除则需进行断热桥处理。

在被动房热桥的计算中,当线性热桥系数不大于0.01 W/(m·K)时,在PHPP热桥项中可不输入热桥值。这也意味着设计时需对建筑中存在的热桥部位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常用模拟软件有Therm和Flixo等。被动房的典型热桥部位包括幕墙连接件、外窗、女儿墙、悬挑构件等,本文通过对这些典型热桥部位进行不同工况的热工模拟分析,研究高效的无热桥设计做法。

1、设计原则

在被动房中,热桥对其能耗的影响远超普通节能建筑,因此无热桥设计是实现被动房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专项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几何原则:避免几何形状变化,例如减少表面转折部位。

(2)避让原则:尽可能不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

构,例如尽量减少幕墙连接件数量。

(3)分离原则:将悬挑的构件与主体结构分

离,形成独立结构,从而消除热桥,例如室外楼梯与主体结构分离。

(4)削弱原则:通过断开线热桥部分、保温层全包、连接部位加隔热垫块等方式削弱热桥。

2、模拟工况

2.1 幕墙连接件

在普通建筑中,幕墙连接件会穿透保温层而形成明显的热桥,因此需对幕墙连接件节点进行优化设计,一般做法为在连接件与混凝土结构之间使用高强度保温材料进行断热桥处理(图2)。

图2 隔热垫块断热桥做法

为分析该断热桥方式的效果,本文分别对无垫

片、使用高强度聚氨酯垫片和使用复合材料垫片3种工况下幕墙连接件的热桥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其中龙骨连接件采用碳钢材料,热导率为45

 W/(m·K),高强度聚氨酯垫片厚50 mm,热导率为0.1 W/(m·K),复合材料垫片厚度50 mm,热导率为0.2 W/(m·K),保温层采用200 mm厚聚氨酯板,热导率为0.025 W/(m·K)(图3)。

(a)(b)

图3 三维建模示意

(a)实体节点1;(b)实体节点2

图4为3种工况下的温度分布云图,表1为模拟计算结果。

(a)(b)(c)

图4 温度分布(计算机截图)

(a)无垫片;(b)高强度聚氨酯垫片;(c)复合材料垫片

表1 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综合上述3个工况,采用高强度聚氨酯垫块工况的热桥系数最小,其热桥值比无垫块工况减少83%,采用复合材料垫块工况热桥值比无垫块减少76%,故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项目幕墙情况采取相应的断热桥措施,建议采用高强度聚氨酯垫块作为幕墙断热桥措施。

2.2 门窗

普通建筑的门窗一般安装在窗洞口中间位置,会造成窗框与外墙之间的保温层不连续而形成热桥。被动房则将窗户安装于窗洞口外,将保温层覆盖窗框,采用外挂方式来降低热桥,二者的安装节点如图5所示。通过建立模型,使用250 mm厚岩棉条,200 mm厚混凝土外墙,热导率为0.8 W/(㎡·K)的窗框,分别模拟外挂与非外挂两种方式下的传热性能。

(a)(b)

图5 外窗安装方式示意

(a)传统外窗;(b)窗户外挂

模拟结果如图6所示。经计算使用传统安装方式窗户的安装热桥是0.13 W/(m·K);而若采用外挂安装方式,窗户的安装热桥为0.007 W/(m·K)。通过改变安装方式可降低94%的安装热桥。综上所述,建议采用门窗外挂的方式作为断热桥措施。

(a)(b)

图6 装方式热桥模拟

(a)传统外窗;(b)窗户外挂

2.3 女儿墙

普通建筑的女儿墙顶部及内侧一般不做保温处理,但由于该部位外墙与屋面保温不连续会产生热桥。被动房设计时一般采用保温层全包的方式进行处理。本文模拟3种女儿墙断热桥措施对传热的影响,具体做法为:(1)普通建筑女儿墙板采用80 mm厚XPS保温板,墙顶及墙内侧不包保温;(2)女儿墙采用200 mm厚XPS保温全包;(3)200 mm厚XPS保温板全包且保温板穿透女儿墙。3种工况的女儿墙做法节点如图7所示。

(a)(b)

(c)

图7 女儿墙保温做法示意

(a)80 mm厚XPS板方案;(b)200 mm厚XPS板方案;(c)保温穿透方案图8对比了三者方案的热桥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见表2。

(a)(b)

(c)

图8 模拟结果对比(计算机截图)

(a)80 mmXPS板方案;(b)200 mmXPS板方案;(c)保温穿透方案

表2 3种不同工况下的热桥值

与80 mmXPS板方案相比,200 mmXPS板方案和保温穿透方案可分别降低75%和80%的热桥,故建议采用200 mmXPS或保温穿透女儿墙的做法。建筑中的悬挑结构断热桥的做法与女儿墙的做法类似。

2.4 地下室顶板与外墙的热桥

普通建筑的外墙保温层只做到地面位置,外墙与建筑底板或地下室顶板之间存在热桥,对比可采用外墙内外保温层下延的方式来减小热桥,其节点做法如图9所示。

(a)

(b)

图9 外墙保温做法示意

(a)保温层无下延;(b)保温层下延1 m

本文模拟外墙保温只到首层地面和外墙保温从首层地面下延1 m的2种情况,地上保温材料选用200 mm厚岩棉,地下保温材料选用200 mm 厚挤塑板,模拟结果如图10所示。

(a)

(b)

图10 外墙保温模拟对比(计算机截图)

(a)普通保温模拟结果;(b)保温下延模拟结果

由模拟结果可看出,当保温只做到地面时,室内壁面平均温度为9.9℃,经计算,线热桥为0.324 W/(m·K)。

保温从首层地面下延1 m,室内壁面平均温度为13.0℃,经计算线热桥为0.062 W/(m·K),二者相比后者可降低80%的热桥。

对比2种工况可看出,外保温下延的做法可大幅降低热桥,提高表面最低温度,避免在墙角位置冷凝发霉,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

3、结束语

围护结构无热桥设计是被动房设计的重点之一,应在遵循无热桥设计原则和兼顾经济成本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设计,尽可能避免产生热桥或降低热桥值。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建筑各典型热桥部位在不同设计工况下的传热性能,总结提出被动房设计时的要点如下:

(1)对外墙幕墙连接件,建议选用聚氨酯垫块进行断热桥处理;

(2)外门窗采用外挂安装方式进行断热桥处理;

(3)屋顶女儿墙及悬挑构件采用保温层全包做法进行断热桥处理;

(4)将外墙内外保温层应沿建筑底板保温下延进行断热桥处理。

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

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 1. 介绍 被动房是一种能够极大减少能源消耗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理念。德国作为被动房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和指南对于其他国家的被动房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将详细探讨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的指南要点,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2. 德国被动房设计指南 2.1 建筑外部设计 德国被动房的外部设计注重保温和密封。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点: - 双层或三层窗户: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德国被动房常采用双层或三层窗户,并在窗户之间增加通风空间。 - 外墙保温:选择高性能的外墙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 - 高效保温材料的使用: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如硅酸盐砖、岩棉、聚氨酯等。 - 密封性:严格控制建筑物的空气渗漏,确保建筑的密封性。 2.2 供暖和通风系统 德国被动房的供暖和通风系统是确保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点:- 热回收:采用热回收系统,将室内空气中带有热能的废气排出,并将热能传递给新鲜空气。 - 地热供暖: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提高能源利用率。 - 机械通风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机械通风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条件自动调节通风量。 2.3 采光和日照设计 德国被动房的采光和日照设计旨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点: - 大面积窗户:尽可能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增加采光面积。 - 天窗设计:合理设置天窗,使室内能够获得更多的日照。 - 采光罩设计:采用 采光罩等装置,使阳光能够均匀进入室内,避免过度采光或局部阴暗。

3. 德国被动房施工指南 3.1 施工材料的选择 德国被动房施工注重材料的品质和环保性。以下是一些选择要点: - 环保材料: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如绿色建材、低甲醛板材等。 - 耐久性:选择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和耐候性的材料,减少以后的维护成本。 - 高性能隔热材料:使用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3.2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德国被动房施工注重细节和工艺。以下是一些要点: - 施工细节处理:注重施工细节的处理,确保建筑的保温和密封效果。 - 空气渗漏测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空气渗漏测试,确保建筑的密封性。 -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符合被动房的标准。 3.3 其他注意事项 在德国被动房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 法规和标准: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建筑的合规性。 - 能源效率计算:进行能源效率计算,评估被动房的实际能源消耗。 - 经验分享:与其他从业者、专家和顾问进行经验分享,借鉴他们的成功案例和教训。 结论 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在建设被动房时,我们应该注重保温和密封、供暖和通风系统、采光和日照设计等方面的细节。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遵循指南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打造出更加节能、环保和舒适的被动房。将德国的经验和指南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可以在被动房的设计和施工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被动房建筑技术与经济效益的评价

被动房建筑技术与经济效益的评价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项利用自 然资源最合理、最环保的建筑技术,被动房建筑近年来备受瞩目。那么,被动房建筑技术与经济效益究竟如何评价呢? 一、被动房建筑技术的特点 被动房建筑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建筑外壳、采用能源回收、加强保温等手段,在 室内创造一个高效的、完全可控的气候环境。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极低的能耗 被动房建筑的能耗大大低于传统建筑,因为其采用了多重保温层、高效的导热 材料、能量回收等技术,使得建筑能够自给自足。 2.优异的保温性能 被动房建筑的保温性能非常优秀,这主要得益于其多重保温层的设计。在外墙 和屋顶处采用了多层材料,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温度屏障,保证了室内的温度稳定。 3.高效的通风系统 被动房建筑的通风系统非常高效,能够自动调节室内外气流的流通,保证室内 气流新鲜,随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二、被动房建筑的经济效益 被动房建筑的优异性能给设计者、施工方和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经济效益。 1.设计阶段的成本节省 被动房建筑在设计阶段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但是由于其高效的建筑设计,能 够节省后期的能源和运营成本,因此,整体经济成本相对传统建筑成本更低。例如,

其节能和隔音性能可以节省建筑设备和装修的成本,而且,其通风系统和太阳能技术也可以节约在能源设备上的成本。 2.施工和维护费用 由于采用了高效、多重的保温材料,被动房建筑的施工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在 建筑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其成本就会明显降低。被动房建筑接受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后,其运行成本就可以非常低。 3.投资回收时间短 被动房建筑在经济上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投资回收的时间比传统建筑短。虽然采 用被动房建筑技术的投资成本巨大,但是其后期保养维护费用和能源等方面的节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因此,被动房建筑的未来市场前景值得看好。 三、被动房建筑的局限性 尽管被动房建筑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这种建筑技术并不适用于所 有地区。首先由于各地区气候、环境等因素不同,被动房建筑技术需要进行本土化调整;其次,由于在保障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方面的严格要求,被动房建筑的使用和维护需要高度的技术支持,正规的供应商和服务机构更显重要;即便是成功运用被动房建筑技术的地区,其建筑成本和技术难度均较高,所以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建筑的诸多应用场景。 结语 综合来看,被动房建筑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尽管在投资和 建设成本方面较高,但是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太阳能技术以及节能的通风系统等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同时,其能耗极低的特点也能够减少建筑所消耗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具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建筑技术丨被动房无热桥设计研究

被动房是一种仅靠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加热即可满足室内热舒适度(符合ISO 7730标准)要求而无需使用传统空调系统的建筑。被动房的五大关键技术是高效的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舒适节能外门窗系统、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气密性、无热桥(图1),故其建筑能耗更低。 图1 被动房的五大关键技术 在无热桥设计方面,目前国内普通建筑相关标准中虽已提及对热桥部位进行考虑,但并未提出具体要求,一般仅在热工性能计算时对主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平均传热系数。然而该处理方法并没有真正削弱热桥,热量会集中从热桥部位快速传递而增大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负荷及能耗,并可能造成冷凝结露、发霉、空气污染、建筑结构及构件损坏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被动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很高,热桥对被动房能耗的影响比

对普通建筑更大,因此在被动房设计时应尽量消除热桥,若不能消除则需进行断热桥处理。 在被动房热桥的计算中,当线性热桥系数不大于0.01 W/(m·K)时,在PHPP热桥项中可不输入热桥值。这也意味着设计时需对建筑中存在的热桥部位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常用模拟软件有Therm和Flixo等。被动房的典型热桥部位包括幕墙连接件、外窗、女儿墙、悬挑构件等,本文通过对这些典型热桥部位进行不同工况的热工模拟分析,研究高效的无热桥设计做法。 1、设计原则 在被动房中,热桥对其能耗的影响远超普通节能建筑,因此无热桥设计是实现被动房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专项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几何原则:避免几何形状变化,例如减少表面转折部位。 (2)避让原则:尽可能不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 构,例如尽量减少幕墙连接件数量。 (3)分离原则:将悬挑的构件与主体结构分 离,形成独立结构,从而消除热桥,例如室外楼梯与主体结构分离。 (4)削弱原则:通过断开线热桥部分、保温层全包、连接部位加隔热垫块等方式削弱热桥。 2、模拟工况 2.1 幕墙连接件

【绿建讲堂】第四期被动房技术简介

【绿建之窗大讲堂】第四期 主讲人:刘思敏, 简介: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被动房研究与促进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被动式集成房屋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 嘉宾主持:何森 嘉宾主持: “被动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 House DarmstadtKranichstein),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中国推广的国外被动房技术有德国,有美国。目前在国内各个省也在实施被动房实验项目。最有名的是河北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建部领导多次去视察。不仅在北方地区,南方的湖南省也在做被动房的项目试点。这将是对被动房技术的一次挑战。 被动房技术在国内是一个新事物,一种新的建筑评价方式。目前国内被动房项目带动了许多新的产品,门窗、真空玻璃、高性能新风设备、以及低污染材料。被动房用到很多新技术高性能材料,如果被动房得到大规模推广,这些材料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高保温门窗、真空玻璃、气凝胶保温(真空保温板)、还有特殊的材料。 主讲人: 被动房在很多国家都有应用,只是德国将被动房技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推广,今年德国总理穆克访华时与李克强总理签约,我国引进了德国的被动房技术。 被动房不是一个能量标准,而是确保建筑最高舒适的水平综合概念。确切的说被动房是建筑物的节能表现形式,建筑的热舒适度仅通过新风后的后采暖或后制冷获得,无需额外空气循环就可以取得优质的室内空气质量。被动房是一个全功能的定义,在所有气候区都符合,这是一个基本概念。被动房并不是被发明的,被动房的原理是被发现的。 被动房的主要基本原理是通风系统至少供应并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所要求的新风数量,满足人对空气的需求。新风采暖可以提供人均约300瓦特的供热,假如人均30平米

对被动房优点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与研究

对被动房优点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与研究 被动房,又称为被动式住宅或被动能房屋,是一种具有极低能耗的建筑形式。它通过 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综合运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室内舒适度与低能耗的 平衡。下面将对被动房的优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研究。 被动房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节约:被动房通过优化设计和高效节能设备的应用,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实 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上,被动房采用高绝热性能的墙体、屋顶和地板,有 效降低了能量传递的损失;在建筑外围护结构方面,采用多层窗户和优质断桥铝合金窗户,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被动房还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 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二、舒适性好:被动房在建筑设计上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控制,能够提供更 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被动房可以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 补充,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在建筑保温设计上,被动房采用高性能材料和隔热层,减少 能量的损失,提高室内的温湿度稳定性。这些措施能够使居住者在室内获得更好的舒适 感。 三、环境友好:被动房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更加 注重环保。被动房会选择环境友好的材料,如低VOC的涂料、无甲醛的木材等,减少对室 内空气质量的污染;被动房还会合理设计园林绿化,增加植被面积,净化空气,改善生态 环境。从长远来看,被动房的使用对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经济效益显著:虽然被动房的建设成本较传统房屋要高,但长期来看,被动房的 经济效益更为显著。这是因为被动房的低能耗和高效能源利用,使得居住成本大幅降低, 能源的开支也大大减少。被动房建设过程中的节约能源支出和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了被 动房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被动房的发展前景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政策支持: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推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 台相关政策,以促进被动房的发展和应用。国家能源局出台了《被动式住宅设计规范》, 指导和规范被动房建设;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如贷款优惠、补贴资金等,进一步提高了被动房的建设和使用。 二、节能减排需求: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推动着人们对节能减排 的需求不断增加。被动房以其低能耗、高效能源利用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 境污染,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中国被动房研究报告

中国被动房研究报告 中国被动房研究报告 一、引言 被动房是指建筑中通过设计、结构和材料的改变实现节能效果,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一种房屋建筑形式。被动房的特点是在保证室内温度舒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被动房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发展现状 1. 法律政策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支持被动房的发展,在能源政策和法规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提供了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2. 建筑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被动房能够提供舒适和节能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市场需求。 3. 技术进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被动房的建造成本逐渐下降,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4.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了公众对被动房的认知,使更多人意识到被动房的重要性和优势。 三、问题与挑战 1. 高建造成本:目前,被动房建造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使用高性能材料和先进技术,增加了初期投资。 2. 技术水平不稳定:目前国内被动房建筑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相关技术和工艺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研发。 3. 公众认知度不高:尽管政府进行了宣传和教育,但公众对被

动房的认知度仍然不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四、建议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被动房的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建造被动房,降低建造成本。 2. 培训和技术咨询: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班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建筑师和工人的技术水平,推动被动房的建设。 3. 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被动房的认知度,推动被动房在市场上的普及。 4. 推动研发和创新:加大在被动房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相关技术和材料的性能,降低建造成本。 五、结论 中国被动房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公众对被动房的认知度,并加强培训和技术咨询,推动被动房的发展。同时,研发和创新也是被动房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大相关研究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建造成本。

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外围护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外围护体系 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装配式建筑和被动式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两大方向,也是现代绿色建筑的两个主要方面,大量的非节能建筑,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低碳房屋引领节能建筑发展方向,对后代是德善之举。被动式建筑在提高能效及其相关舒适度的同时,建造方式的效率需要提升,才能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工地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移到集约化的工厂,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因此,被动房必然要装配化。如何将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二者的优点取长补短、协同并进,达到和谐统一,使装配式建筑具有被动式建筑的无热桥、高保温、高气密性,使得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能耗大幅降低,促进减排温室气体、减少雾霾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是未来建筑业从粗放式转向精细施工的必经之路。 1工程概况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建科技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研发楼项目及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产业化基地项目中建PC装配式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技术相结合并实施,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围护体系的热桥隔断保温、门窗气密性安装、管道和支架的热桥防护以及内墙保温等细节的处理上取得了成熟的施工管理经验与施工技术。 2工艺原理 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结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外墙、屋面、地面等围护体系实施断桥保温处理,使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具有被动式建筑的无热桥、高保温、高气密性,通过超强的保温性能和极好的密闭性来实现超低能耗被动房在低耗能的条件下,得到极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

装配式构件标准化设计,外墙采用预制三明治板,在工厂流水线进行预制生产、 现场吊装,并对屋面、外墙的拼缝、地面、节点、管道洞口、外露预埋件等部位 进行断桥保温及气密性措施处理,最终形成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动式超低 能耗建筑外围护体系。 3施工操作要点 3.1操作要点 (1)基础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与传 统建筑基础类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时将竖向插筋、预埋件等定位 准确,基础施工完毕后沿基础四个侧面铺贴60mm厚XPS挤塑聚苯板,降低基础 与室内的冷热传递。(2)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及生产。由专业深化设计单位对装 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构件进行深化设计,对构 件进行编号,保证拆分后的构件受力合理、工厂生产经济节约、节点连接处理便捷,深化设计完成后由工厂照图进行预制构件生产,按照进度计划运输至现场有 序堆放等待吊装。 3.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屋面处理 屋面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做法如下:(1)屋面的保温采采用专用粘结砂浆粘 贴2层80mmXPS挤塑聚苯板。(2)施工流程为:水泥膨胀珍珠岩找坡→水泥砂 浆找平→敷设带铝膜的防水隔气卷材→铺设B1级挤塑聚苯板→20厚1:3水泥砂 浆找平→自粘型防水透气卷材2道→0.8厚土工布隔离层→浇筑40厚C20混凝土 保护层→面层景观。(3)为保证屋面的整体保温隔热性能要求,采用160mm厚、500mm宽A级憎水性膨胀珍珠岩板沿屋面周圈铺设水平防火分隔带,防火分隔带 与XPS保温板之间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填缝。(4)找坡层需弹线,按设计坡度及 流水方向,找出屋面坡度走向,以确定找坡的厚度范围作控制点(坡度设计有2%,有1%的位置需特别关注,找坡最薄处为30mm)。贴点标高,冲筋,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按1~2m贴灰饼。(5)带铝膜防水卷材作为隔汽层需要控制好搭 接长度,尤其对于出屋面管道、雨水口、女儿墙等处进行细部加强处理,确保气 密性能与防水性能。

被动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被动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等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 深入,被动式建筑因其超低能耗的节能概念被迅速推广,被动房的设计和施工技 术也日趋成熟。本文围绕在建被动式建筑住宅项目,就被动房的外围护结构保温 施工技术,屋面保温施工技术、被动式门窗施工技术及被动房的气密性要求等技 术措施展开探讨,分析被动式建筑施工的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节能保温;气密性;被动式门窗;施工技术 一、引言: 被动式建筑,是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形式,它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所谓被动式住宅是指通过使用保温性能较高的材料和传热系数较低的门窗,采用优化的建筑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使建筑达到舒适温度的要求,称为被动式建筑。被动式建筑的概念最早由德 国提出,2009年“被动房”理念被引入中国,之后在国内进入技术验证期,在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导下,2017年后进入了被动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期,设计和施 工技术逐渐成熟,一批地方标准陆续编制并发布,被动式建筑因其低碳、节能的 特点在国内各地方被快速推行。实现被动式建筑的主要技术包括:无热桥设计与 施工、高效保温系统、高效节能门窗、高效新风系统、严苛的气密性和可再生能 源使用等。 二、被动式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 本文就承德市一在建被动式住宅项目为例展开论述。 承德中瑞鼎峰城项目二标段施工总承包工程地处承德市双桥区,总建筑面积14.6万㎡,其中9栋单体为被动房叠拼。由承德昌瑞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是承德市地方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实施的一 个具备成熟技术条件被动式住宅项目,是承德市发展被动式建筑的试点工程。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技术探讨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技术探讨 摘要:为实现我国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各地相继颁布低碳、节能、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指导细则。笔者通过参与青岛中德未来城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整理部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技术说明,希望对相关设计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无热桥设计。 一、项目背景: 青岛中德生态园园区于2013年全面启动建设,2016年5月,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等宏观要求,园区进一步扩大生态创新园区实践规模,重点打造中德未来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为了保证中德未来城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和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100%应用目标的落实,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根据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德国DGNB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标准》并结合青岛当地气候特点完成项目的设计、建设、交付工作。现将项目中设计使用的节能技术做一小结。 二、项目概况及设计定位: 项目的使用性质为多层住宅,坡屋顶,建筑内部无市政供暖,住宅内部人员及热工相对稳定,在设计前期项目定位为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体系和建造方法,保证项目具备优异的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项目建筑之初就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较为成熟且较为常用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高性能的建筑外保温系统、高节能及气密性的建筑外门窗、良好的建筑气密性、无

热桥土建设计和遮阳系统。此5项技术均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热损失,降 低建筑能耗需求,其中,建筑外保温和外门窗对节能贡献率最大,节能效果最显著,因此设计中作为重点技术,要充分保证项目完整落实到位。其余3项技术根 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三、被动式建筑使用的节能技术: 1、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因此建筑造型应规整紧凑,避免凹凸变化增大体型系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以建筑能耗控制指标为计算 依据的,因此体形系数非强制限制,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建筑的体系系数比规范 要求减低20%。 2、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采用保温性能更高的 维护结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在满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制要求减 低60%左右。在设计中,建筑的屋面采用150mm厚挤塑板保温,建筑的外墙、架 空楼板,首层不采暖的底板采用200mm厚聚苯板/岩棉板保温。其中首层不采暖 的底板也采用外保温,保证建筑外保温是交圈封闭的,不采用首层降板做保温的 构造做法。 建筑的外窗、阳台门传热系数0.80 W/(m2·K),建筑的外门、户门传热系数1.0 W/(m2·K),住宅的分户墙及层间楼板也设置保温措施,传热系数1.0 W/(m2·K)。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较厚,因此建筑外墙不宜设置过多装饰线条, 避免保温胀栓破坏建筑外墙的气密性。 3、气密性:良好的气密性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导 致的供冷需求增加,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噪声 和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气密性需要 重点处理的部位为:外门窗、穿墙管道管线及室内开关插座等。园区内被动式超 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指标要求换气次数(n50):≤0.6h-1。因为在业主装修过程中,经常出现对建筑的外墙重新布置管线等,建筑的气密性在实际使用中极易破坏,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业主装修的要求,室内土建施工点位精装化,非

建筑设计中的热桥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筑设计中的热桥问题与解决方案建筑设计中的热桥问题已日益引起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关注。热桥是 指在建筑中形成热传导路径的地方,导致热量传递增加,从而降低建 筑的能源效率。本文将探讨热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I. 热桥问题的原因 热桥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 结构连接处:建筑中的结构连接处通常是热桥的主要来源。例如,在混凝土墙和钢结构之间的连接处,热量容易通过金属传导。这种连 接方式容易形成热桥,导致能量损失。 2. 材料选择:不合适的材料选择也会导致热桥的产生。例如,使用 热传导性能较高的金属材料,或者使用导热性较高的建筑材料,都会 增加热桥的风险。 3. 细节设计:建筑细节设计不合理也是热桥问题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外墙与地面交接处没有采取适当的细节设计,会导致热量通过墙体 顺着地面传导出去。 II. 热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热桥问题,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得到重视: 1. 综合设计原则:在建筑设计的初期,要充分考虑热桥问题,并采 取相应的设计措施。首先,需要进行热流计算,确定潜在的热桥位置。然后,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结构和细节设计。

2. 优化材料选择:选择低热导率的材料来减少热桥的产生。例如, 可以使用保温材料来隔离传导热量的路径。同时,要避免使用高热传 导性的材料,如金属。 3. 采用断热层:在建筑外墙和屋顶等关键部位采用断热层,能够有 效减少热桥的产生。断热层可以阻断热传导路径,减少能量损失。 4. 合理使用细节设计:在建筑细节设计中,特别是结构连接处,要 注重细节处理。采用隔热支撑件、隔热间隙以及断热平台等细节处理 手法,可以减少热桥的风险。 5. 热桥分析工具的使用:利用现代建筑模拟软件进行热桥分析,能 够更准确地评估热桥的位置和潜在热桥引发的能量损耗。这有助于及 早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III. 结论 热桥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隐患。设计师和建筑师在 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注重热桥问题的解决,从材料选择、结构连接到 细节设计,都要注意减少或消除热桥的产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 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只有从源头解决热桥问题,我们才能建造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

玻璃幕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玻璃幕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玻璃幕墙作为近年来建筑设计中的热门元素之一,因其透明、轻巧、美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办公楼、宾馆、购物中心等建筑中。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玻璃幕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成为了设计师和建筑师头疼的难题。 一、热桥问题的产生与危害 热桥是指在建筑构件中,由于其横切处存在导热能力较高的材料,导致该处形成热传导路径,对室内外热量交换造成影响的情况。在玻璃幕墙设计中,热桥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幕墙中的金属施工构件导热能力较高,破坏了幕墙的保温性能。热桥问题的存在会导致能耗增加、冷凝水产生、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 二、热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玻璃幕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1. 热桥分析与优化设计 在进行玻璃幕墙设计之前,应对可能产生热桥的位置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性地对该处设计进行优化。通过使用隔热材料、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量等手段,可以有效减缓热桥的产生。 2. 玻璃断桥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玻璃幕墙设计中,幕墙中的铝合金构件直接与玻璃连接,容易导致热桥问题。而使用玻璃断桥技术,可以在铝合金构件中加入断桥隔热材料,有效隔离热传导路径,避免热桥问题的产生。 3. 玻璃幕墙保温层的设计

在玻璃幕墙设计中,合理设置保温层是解决热桥问题的关键。通过在幕墙内部设置保温材料,并采取合适的保温层厚度,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导,提高幕墙的保温性能。 4. 玻璃幕墙的结构优化 在玻璃幕墙的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新型材料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改善幕墙的热传导性能。此外,通过合理设计幕墙的构造、增加空气层等方式,也能有效减少热桥问题的发生。 三、热桥问题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玻璃幕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通过对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玻璃幕墙进行热桥分析和测试,学者们正在逐渐揭示热桥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此外,一些新兴的玻璃幕墙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涌现,如可控通风玻璃幕墙、光伏玻璃幕墙等,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热桥问题的发生。 四、结论 玻璃幕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其解决方案需要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分析热桥的成因,合理优化设计,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持续的研究和实践,相信热桥问题在未来的玻璃幕墙设计中将得到更好的解决。只有解决了热桥问题,玻璃幕墙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美观的价值,为建筑带来更高的能源效益和环境适应性。

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无热桥节能设计

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无热桥节能设计 王莹珺 【期刊名称】《《住宅科技》》 【年(卷),期】2019(039)010 【总页数】4页(P41-44)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 无热桥; 节能设计 【作者】王莹珺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0 引言 被动式建筑是指将采光或通风等各种被动式的节能技术与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结合设计而建造的低能耗建筑。在改善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可大幅减少建筑物的使用能耗,降低对主动机械式采暖与制冷系统的依赖性。 自2009年起,住建部与德国能源署合作的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中,以河北与山东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示范项目约占总量的70%以上。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河北省多项措施并举,引领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向规模化发展。截至2018年9月,全省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项目67个,建筑面积316.62万 m2。其中,竣工22个,建筑面积55.52万m2;在建45个,建筑面积261.1万m2,竣工和在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3(J)/T 263—2018)等相关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逐渐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传统建筑相比,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备5个关键要素,分别为保温、门窗、 气密性、无热桥、新风系统。其中,无热桥设计最大限度地阻断了建筑外围护结构节点部位集中热流的传导效应,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将以石家庄某高校的一栋办公楼为例进行介绍。 1 工程概况 石家庄某高校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880m2,占地面积390m2,建筑层数为3层,高10.50m;场地整体容积率为1.0,绿地率为36.09%,已满足公建绿色建筑设 计评价一星级要求。下文将重点介绍该办公楼筑围护结构“无热桥”要素的节能设计原则与要点。 2 主要围护结构的无热桥设计与应用 2.1 外墙 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筑所属气候分区为寒冷B区,规范要求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0.10~0.25 W/(m2K)[1],外墙首选浅色重质材料,不宜选用表观密度小于 500kg/m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砌块和其他轻质砌块做框架结构填充墙。 外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完整铺设的外保温系统,避免出现结构性热桥,优选燃烧性能为B1级的模塑聚苯板(EPS薄抹灰板)外保温系统。EPS薄抹灰板是由红外吸收剂合成的材料,有利于热辐射的吸收与反射,其导热系数仅为0.039~ 0.042W/(mK),有效提高了保温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了保温层厚度,且强 度也能满足相关力学要求。寒冷地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保温层厚度通常为200~250mm,建议分两层错缝铺贴,且层间不能出现通缝:第一层采用点框法,第二层采用满粘法,并在墙角处采用成型的保温构件进行防护。

被动式建筑的建造与施工技术解析

被动式建筑的建造与施工技术解析 被动式建筑是一种注重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充分利用自 然资源和 passivhaus(低能耗房屋)原则来减少对传统能源消耗的依赖。本文将对 被动式建筑的建造与施工技术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常用的技术手段。 一、被动式建筑的特点 被动式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保证舒适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 消耗。其主要特点如下: 1. 高度隔热: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隔热结构设计,以减少热量传导损失。 2. 严密气密:采用高质量的隔热材料和细致的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外部环境 与内部区域之间的空气交换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精确通风:通过可调节的通风系统在室内实现空气质量控制,同时最大程度 地利用新鲜空气预冷或预暖。 4. 太阳能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和光线资源,如采用太阳能板抽取 热水或发电等。 5. 热桥减少:通过适当设计及细致施工控制建筑物内外部构造中的热桥,减少 热传输损失。 二、被动式建筑的优势 1. 节约能源:被动式建筑依靠隔热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通风系统等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了对传统能源消耗的依赖,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2. 提高室内舒适度:通过优化保温隔热层、通风系统等技术手段,被动式建筑 减少了冷风、冷墙和辐射等不适感,提高了室内舒适度。

3. 高质量室内空气:精确调控通风系统可以实现新鲜空气的进出和湿度的调控,并通过过滤处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良好,从而改善居住环境。 4. 提高建筑品质:被动式建筑注重细节和施工质量的严格要求,从材料的选择 到施工过程,都力求达到高质量的标准,提高了建筑品质。 三、被动式建筑的常见技术手段 1. 高效保温隔热层: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并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手段确保隔热 层连续且无裂缝。 2. 精确通风控制系统:采用可调节的通风系统,根据季节和室内需求,控制新 风进出、湿度的调节等。同时考虑利用自然通风来降低能耗。 3. 被动太阳能利用系统:包括利用太阳能板发电、供热或供给热水等设备。这 些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可使用的热能或电能。 4. 热桥控制:通过合理设计和细致施工操作,减少或避免建筑结构中的热桥形成,避免传导损失。 5. 可持续材料应用:选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注重其 可回收性和再利用性。 6. 建筑外观设计:通过合理的立面设计,充分利用围护结构来实现阳光的引入 和阻挡,以及风的导引和遮拦等。 四、总结 被动式建筑作为一种注重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的建筑设计理念,有效地提高了 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和居住舒适度。其特点在于隔热、气密、通风、太阳能利用和热桥减少等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手段,以及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实现被动式建筑的落地并发挥其优势。未来,在全球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被动式建筑有望成为主流趋势,并在建筑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技术概况

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技术概况 无热桥设计和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的必修课程。 它的原理在于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建筑物中的热桥,从而提高建筑物的 隔热性能。这种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建筑物节能设计的基本 原则之一。 无热桥设计 无热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它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减 少或消除建筑物中的热桥来减少热量的传输。热桥是指建筑物中由于 结构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而导致的能量传输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 是窗框、门框、墙角和屋顶等。如果在这些地方没有采取有效的隔热 措施,就会导致建筑物内外温度的差异,从而浪费能源。 在无热桥设计中,减少热桥的最重要方法是在建筑物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来说,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如聚氨酯、氦气充填玻璃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热桥的出现。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结构设计的精度、改进隔热层、安装热桥破断带等方法来消除热桥。 无热桥施工技术

无热桥施工技术包括热桥分析、热桥控制和热桥施工。热桥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确定热桥的位置和形状,并找出消除或减少热桥的方法。热桥控制则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热桥控制设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尽可能避免施工失误和难以消除的热桥。最后,热桥施工是指实施热桥控制的具体操作,包括原材料选择、建筑结构设计、保温层施工等。 无热桥施工技术要点 无热桥施工技术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要点非常多。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要点: 合理设计结构。通过增加保温层和防雨层的厚度,并采用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的材料,如挤塑板等材料,可以减少热桥的出现。 热桥破断带。热桥破断带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可以被置于热桥上,起到破断预先设定热桥的作用。使用热桥破断带可以有效地减少热桥的出现。 监测数据。使用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热桥,从而保证施工的有效维护。 总的来说,无热桥设计和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被动房建筑旭格系统外帷幕墙后置埋件断桥隔热节点施工工法(2)

被动房建筑旭格系统外帷幕墙后置埋件断桥隔热节点施工工法 被动房建筑旭格系统外帷幕墙后置埋件断桥隔热节点施工工法 一、前言被动房建筑旭格系统外帷幕墙后置埋件断桥隔热节点施工工法是一种在被动房建筑中常用的墙体隔热工法,通过采用断桥隔热技术,在实现外墙保温的同时,减少隔热桥的热传输,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工法特点1. 理论依据:该工法基于断桥隔热技术, 通过使用断桥隔热型材和隔热填充材料,有效减少冷热桥的形成,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2. 高保温性能:采用隔热型材和 隔热填充材料,形成隔热层,大大提高了外墙的保温性能,减少了能量损失。3. 结构稳定:该工法采用后置埋件的方式, 墙体结构更加牢固稳定,能够抵御外部风荷载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4. 施工简便:工法施工直观简便,不需要大量的 施工设备和人力,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被动房建筑中的外墙保温工程,特别适合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等需要优化能耗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选用断桥隔热型材和隔热填充材料,在墙体中形成断桥隔热层,从而减少了热传输,提高了保温性能。具体的工艺原理如下:

1. 断桥隔热型材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断桥隔 热型材,确保热传输的阻断效果。2. 合理布置隔热填充材料:在断桥隔热型材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如聚苯颗粒等,确保隔热效果。3. 牢固固定断桥隔热型材:将断桥隔热型材牢固地固 定在墙体上,确保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先进行施工现场的清理和准备,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2. 墙体处理:对外墙进行清洗 和处理,确保墙面平整、干燥。3. 安装断桥隔热型材:根据 设计要求依次安装断桥隔热型材,保证水平和垂直的精度。4. 填充隔热材料:在断桥隔热型材之间填充隔热材料,确保隔热效果。5. 固定断桥隔热型材:使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将断桥隔 热型材固定在墙体上。6. 检查与保养: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 和保养,确保工程质量。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合理组织工人分工,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主要包括墙体处理、断桥隔热型材安装、隔热材料填充和固定等工序。 七、机具设备1. 断桥隔热型材安装工具:如锤子、螺丝刀、电钻等。2. 隔热材料填充工具:如扒刀、刮板等。 八、质量控制1.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对施工现场进行检 查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对使用的断桥隔热型材和隔热填充材料进行抽检,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被动房在河北地区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动房在河北地区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 究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上升,建筑总能耗增加。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被动式房屋作为一种低能耗和极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尤其像河北这种地处北方的区域。论文主要从被动房的推广意义和在施工时的经验进行阐述,对被动房施工时可以借鉴。 关键词:被动房;低能耗;推广意义;施工经验 一、被动房简介 随着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类型。通俗地说,指仅依靠建筑本身的构造,就能达到舒适的室内温度,满足冬暖夏凉的要求,大大减少甚至放弃对传统供暖系统依赖的建筑,即不需要“主动”提供能量的一种建筑。 河北省地处北方,冬冷夏热,尤其进入到冬季采暖季节,河北省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都居于全国下游水平,夏季空调,冬季煤炭取暖,这些都导致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劣。 “碳中和”概念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时代背景中孕育产生,它是指通过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利用生态固碳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零碳的目标。建筑领域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发力点,被动房这种低能耗、高舒适性的建筑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 二、被动房在河北地区推广的意义 在河北地区,推广被动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国家层面政策要求和河北省被动房政策要求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提出:超低 能耗建筑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建筑节能发展战略中。从国家层面推动近零能耗建筑,也就是被动房,并采用了相关措施。 《河北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要求:2022年,全省被动式超 低能耗建筑达到600万平方米。以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办公、学校等公 共建筑和集中建设的公租房、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等居住建筑,原则上按照被动 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2021年,石家庄、保定、唐山市分别新 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其他设区市分别新开工12万平方米,定州、辛集市新开工2万平方米。2022年新开工面积增速不低于10%。 2.与传统建筑相比,被动房有明显的优势 (1)更高的能源效率:全年采暖制冷需求显著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 能率达到90%以上。 (2)舒适的室内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外墙、外窗内表面温度稳 定均匀,与室内空气温差小,体感舒适,外门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及隔声效果。 (3)稳定的空气品质:通过有组织新风系统设计,可以全面净化住户的室 内空气。 (4)更长的使用寿命:控制热桥和提升建筑气密性等要求,对施工工艺、 建筑质量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对建筑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带来更长久的建筑寿命。 三、被动房施工经验分享 论文以河北省某在建项目被动房施工为项目指导,对施工中一些经验进行分享。 1.主体施工

K格雅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建筑实践朗诗布鲁克被动房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建筑实践---朗诗布鲁克被动房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建筑实践 -----朗诗布鲁克被动房 赵为麒 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上海 200092 摘要:被动房技术是由德国率先提出、形成标准并加以实践。其特点是通过被动技术手段,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建筑 能耗。目前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均有工程。布鲁克被动房工程由朗诗集团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德国能源署合作建成,是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第一座按德国被动房标准设计建造的被动式建筑。本文通过对具体工程的剖析,介绍了在一个气候条件和经济开展差异较大的地区,如何秉持被动房技术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工程实践。 关键词:被动房、低能耗、无热桥、气密性、热回收、外遮阳、可再生能源。 PRACTICEOF PASSIVE BUILDINGIN HOT SUMMERAND COLD WINTER ZONE—LANDSEA BRUCK PASSIVE HOUSE Weiqi Zhao Bo Jiang Qu Yang Landsea Planning & Architecture Design

Co., Ltd, 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The Passive House technology was first suggested, developed into practice, and was first made into standard by Germany, whose feature was to greatly reduc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mploying passive house technology with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It is widely used in projects through European, American and Asian regions.The Bruck Passive House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by the cooperation ofLandsea Group, German Passive House Institute and Deutsche Energie-Agentur. It was the first passive house designed and built according to German passive house design standard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in China. It is discussed through case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how passive house technology is employed in local projects. It is also discussed how project runs in the region whose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ies deeplyamong districts,with so harsh climate in summer as well as in win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