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位置:80°E~90°E42°N~50°N(85°E,45°N穿过盆地中部)。

范围:南部天山,北部为阿尔泰山,天山西侧有伊犁谷地,天山中部有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地势:盆地南高北低。

地形:盆地,海拔500米以上,位于地势二级阶梯。

地貌及成因: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30°~-10°。西北有缺口,可以接受到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相对湿润。天山北麓降水多,成为半干旱地区。属于我国中温带,积温在1600℃~3200℃之间。生长期为100~160天,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准噶尔盆地冬季温度低,盆地积雪,由于雪面反射和日照不强,近地面温度低,形成逆温现象,污染物不易扩散。

河流及水文特征:

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北冰洋

内流河→伊犁河→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耐旱植物:胡杨、骆驼刺

资源:克拉玛依油田、太阳能、风能

农业生产: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有良好的山地牧场。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风蚀作用强烈,热量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

农作物:春小麦、甜菜。一年一熟。

工业生产:在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交通:兰新线。从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

城市:乌鲁木齐——天山北麓,新疆省会。

※补充资料:

1.天山位于43°N

2.吐鲁番盆地位于(90E°、43N°)附近,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表面的最低点(﹣155米)。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变干热,晴天多,日照强烈,沙漠吸热多。)

3.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阿拉山口)

4.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易于糖类的积累。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地势的二级阶梯。

位置:75°E~90°E之间,35°N~42°N之间(85°E,40°N穿过盆地中部)。

范围: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部为天山,山中有断陷盆地吐鲁番(90°E,43°N)。

地形: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

地貌特征:周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该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盆地中心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属于暖温带,积温在3200℃~4500℃之间,生长期170~218天,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

地貌及成因:盆地地形,沙漠广布。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地貌:沙丘(荒漠地区典型的景观)、沙垄(沙丘的缓坡表示风的来向)。

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自西向东流

河流及水文特征:塔里木河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

耐旱植物,具有根大、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自然资源:塔里木油气资源的开发、太阳能、风能。

旅游:天山主峰博格达峰(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天池(冰川作用形成)

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南疆商品棉基地(夏季高温,地形平坦,为适宜棉花生长的沙质土壤;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塔里木河的灌溉)。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表风蚀作用强烈。

农作物以冬小麦和棉花为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工业:西气东输源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社会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加快天然气利用的步伐,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推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对西部生态的影响:

利:改变西部用能结构,缓解植被破坏的压力。

弊:沿途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交通:南疆铁路的修建库尔勒~喀什沿着天山的南麓绿洲区修建

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寒潮

地质灾害:地震

国土整治——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内流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

人为原因:

①中上游开荒,无节制引水,导致下游水量急剧减少

②中上游人口增长,生活、工业用水加剧

措施:

①合理分配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②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喷灌、滴灌等措施,节约用水。

③严格控制高耗水型工业和重污染工业。

邻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柴达木盆地

位置:90°E~100°E35°N ~40°N(38°N,95°E穿过中部)。

范围:西起阿尔金山,东北到祁连山,南达昆仑山、巴颜喀拉山

地形: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地貌及成因:内陆高原荒漠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河流及水文特征:内流河:柴达木河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高原气候,严寒、冻土广布

植被:荒漠、草原,其中草原分布在河流两侧雨水多的地带

资源:“聚宝盆”

油气资源:冷湖、花土沟

矿产资源:察尔汗(盐矿)、茫崖(石棉)、锡铁山(铅锌)、鱼卡(煤矿、铬矿)

旅游资源:青海湖鸟岛(5月)

农业生产:河谷农业—湟水谷地

优势: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多(河谷地区温度较高)

劣势:耕地资源少,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为沙质土壤,气候干旱,气温低,灌溉水源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主要产品:牦牛,青稞

工业生产部门:钢铁工业、冶金、石油化工

城市:西宁、格尔木

发展方向: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加工

2、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

3、发展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4、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5、加快科教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

自然灾害:沙尘暴、干旱

四川盆地

位置:105°E,30°N(100°E~110°E28°N~34°N)

范围:北部秦岭,大巴山。南部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东部巫山。

盆地西部有岷江冲积成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别称

地形:我国第三大盆地,海拔500米以下,二级阶梯,海拔最低的盆地。“紫色盆地”。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严重。

地势:周高中低

地貌: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侵蚀地貌:峡谷、瀑布

堆积地貌:出山口-----山麓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成都平原)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时数900~1300小时。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因为山脉对冷空气的入侵起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

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

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资源: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攀枝花:铁钒钛,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大渡河上的龚嘴。

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卧龙—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

农业生产:一年两熟。水稻,柑橘,毛竹,甘蔗。成都平原为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盆地地形,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光照不足,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工业生产: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基地;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

交通:宝成-成昆、成渝、川黔、襄渝线,川藏公路,成都航空港,重庆到宜昌川江航线

城市: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省会,宝成-成昆、成渝线交汇

重庆:最年轻的直辖市,面积最大,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酸雨(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

气象灾害:洪涝寒潮(弱)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

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地势高差大,地壳不稳定,地质灾害频繁

※补充资料:

渝(重庆)怀(湖南怀化)铁路:渝怀铁路西起重庆,东至怀化

渝怀铁路直插焦柳、湘黔、川黔和襄渝四条铁路干线形成的口字形地区。这个口字形地区由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省市相邻的土地组成.

修建渝怀铁路的重大意义:加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资源开发,振兴川、黔、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内蒙古高原

位置: 40oN~45oN, 95oE~120o E

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蒙古国以南

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贺兰山、阴山、祁连山(100oE,38oN)

地势: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地貌及成因:地面平坦,土地荒漠化严重

外力作用:风力作用强烈。

河流及水文特征: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北麓),内流河,水量小、含沙量小、汛期短,出现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黄河上游河段,冲积成宁夏平原(106oE,38oN),河套平原(108oE,42oN),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贺兰山以东为半干旱区,贺兰山以西为干旱区,属于中温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

植被: 自东向西 : 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资源: 矿产资源:白云鄂博(铁﹑稀土)霍林河准格尔石嘴山(煤),金昌(镍)玉门(石油)

水能资源:青铜峡水电站

旅游资源: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农业生产:

优势:气候温和,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外江南”。河西走廊(40oN, 95oE ~100o E)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旱作农业。

劣势: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

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甜菜。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滩羊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重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包头、呼和浩特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原材料加工、煤炭、钢铁及乳畜产品加工工业

交通:京包—包兰线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地震,气

候灾害:寒潮、干旱、沙尘暴

国土整治——荒漠化的防治

地貌:荒漠化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进而影响西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类:

1、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科尔沁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区)

沙质草原过度农垦,固定沙丘活化,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绿洲边缘地区(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河西走廊)

过度樵采,造成土地沙丘活化,绿洲边缘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塔里木河下游,石羊河下游)

水资源利用不当,上游超量用水,过度开发樵采,沙丘活化

临近城镇,工矿开发区(内蒙古东胜,准葛尔煤田)

不重视环保,水源污染,植被破坏、弃土弃渣,呈线状分布,小而分散

成因:

1.自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气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大风日多且集中,风力强劲,地表覆盖着深厚的沙质沉积物。

2. 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降低载畜量,轮封轮牧,建立法规,工程固沙,解决牧区生活用能。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摘要:准噶尔盆地由于受到周缘造山带的多期次的逆冲推覆作用,其发育演化过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前陆盆地,而是具有类前陆盆地的特征。准噶尔盆地经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四个构造旋回的演化,形成了早二叠纪时期的裂谷盆地,中晚二叠纪的前陆盆地,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和第三纪以来的类前陆盆地为特征的多期叠合型盆地。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类前陆盆地 引言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发育的大型陆相盆地,对其盆地的类型及其演化,经历了很长一段研究探索过程,形成了对准噶尔盆地的形成过程的诸多认识和观点。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二叠纪为裂谷和断陷为主,三叠-白垩坳陷,第三纪以后为上隆。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了“陆内前陆盆地”(陈发景,1997) 、“再生前陆盆地”(卢华复等,1994) 及“类前陆盆地”(雷振宇,2001 ) 等概念。蔡忠贤等(2000)认为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为陆内前陆盆地。陈新和卢华复等(2002)则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地体形成、板块拼贴、前陆盆地、陆内坳陷和再生前陆盆地等6个阶段。陈业全(2004)划分盆地演化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裂陷盆地、晚石炭世-二叠纪碰撞前陆盆地、三叠纪-古近纪陆内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再生(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4个阶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区域二维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钻井及测井资料,我们将准噶尔的演化划分为早二叠纪时期的裂谷盆地,中晚二叠纪的前陆盆地,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和第三纪以来的类前陆盆地四个阶段。其中以中生代的复合类前陆盆地为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与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地质构造背景 中国西部各盆地位于几个大的造山带及板块缝合带之间,属于古亚洲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对挤压和相对扭动的压扭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构造格局.在南北对挤和南北对扭的联合和复合的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大量平移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展布. 中国西部盆地主要受控于三向动力体系:北部主要受古亚洲动力系所作用,受控于古亚洲域;西部主要受特提斯动力系所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域;南部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的北上扩张.三大动力体系在时间、空间上的叠加、复合, 形成了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多期叠合盆地,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板块构造背景,盆地类型和性质也不相同。 中国西部盆地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古亚洲洋开合阶段,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古陆解体,使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小陆块从其上裂解出来。晚奥陶世开始地壳俯冲消减,至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成为克拉通内(挤压)盆地,发育一套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之前消减殆尽,华北、准噶尔—吐哈、塔里木等小陆块拼合在西伯利亚块体的南缘,形成古亚洲大陆。在拼合后的

人教版八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按图中甲、乙、丙、丁排序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2.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B.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C.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D.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3.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 A.经济中心文化中心B.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C.交通中心经济中心D.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4.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5.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 A.长江、黄河、珠江B.黄河、怒江、珠江 C.长江、黄河、澜沧江D.长江、雅鲁藏布江、襄龙江 6.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7.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 A.长白山区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8.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引进资金和技术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9.“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在农业生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风俗习惯D.临近疆界10.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B.美国C.祖国内地D.澳门 11.下列全部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的一组的是() A.长城布达拉宫明孝陵天坛 B.长城故宫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 C.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龙门石窟 D.故宫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周口店猿人遗址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 C.青藏地区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 13.被称为“购物者天堂”的是() A.上海B.香港C.台湾D.澳门 14.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15.我国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措施不合理的是() A.植树种草,绿化荒山B.退耕还林,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C.筑梯田,修堤坝D.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16.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资源不足B.土地资源不足 C.水资源不足D.光照不充分

气候类型图判读技巧

气候类型图判读技巧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将气温降水点状图中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图,或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数值都位于封闭曲线内部。可以根据封闭曲线所占据的温度范围和降水范围判断气候类型。 此种图表示各类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图中一条曲线对应一种气候类型。据各曲线的上下或左右最大长度可计算出每类气候气温年较差或降水量变化幅度,据各曲线的上下平均高度或左右平均位置能估计每类气候各月均温和平均降水量,进而能分析各类气候的特点,判断各曲线气候类型和各气候间的关系(如分布和递变规律)。 图6中,据每一曲线的最上端对应的最高温和最下端对应的最低温,计算出的年温差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① 12℃、② 15℃、③ 16℃、⑤ 20℃、④ 27℃、⑦ 30℃、⑥ 31℃。 ①最低月气温大于15℃,年降水量在1500~3000 mm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⑦最低月气温在-20℃以下,最高月气温不到10℃,年降水量不足300mm,可以确定为苔原气候。同法可判断出各线气候类型: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成绩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赵丽 本次考试试卷立意较高,敢于大胆创新;内容活而不怪,重而不偏;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试卷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和空间定位能力,学生能通过对图中信息的获取来解答题目,难度适中;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渗透了新课标,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为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包括单选题、连线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几部分,试题以课本为主,注重基础,题型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题量适中,难、中、易比例适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人数为262人,及格人数223人,及格率为85%,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15分。 三、卷面分析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具体表现为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空间想象能力和定位能力薄弱。 2.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不过关,图文转换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较弱。 3.审题不认真,不会利用卷面提示,粗心大意。 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多。答题中,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如“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表达不准确如“亚欧大陆”写成“亚洲大陆”。 从试卷上分析,同学们已基本上克服平时常见的错别字,地理术语书写上的失误,但考试行为不够规范,解题技巧也渐进掌握,同学们的分析图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综合

读图题作答上,因无法在卷面上直接获取地理信息,增大了中等生的解答难度,失分率较高,同时不认真审题也是部分好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后进生更是无从入手,造成几个班级的差生率较高。每个班均有个别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态度不端正,考了40分以下的低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组织指导。 四、整改方向 下学期,我们地理备课组将认真围绕《课标》,加强备课组工作建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着力于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做到: (一)体会课改理念,切实开展推动教学研究活动。 1.认真组织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力求符合中考的读图的题型,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和加强。 3.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深入课堂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对相近、易混淆的知识、概念等在复习时进行列表对比,对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不混乱,能有比较清晰的知识脉络。 (四)联系生产、生活案例,关注热点问题。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对接,与乡土地理相联系。指导学生用地理原理解释身边的或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问题、现象。 2〇17年7月1日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收稿日期:20000507;修订日期:20000911 作者简介:蔡忠贤(1963—  ),男,博士,副教授,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专业,现在石油大学博士后站工作。①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1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R]119851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蔡忠贤1,陈发景2,贾振远2 (1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存在意见分歧;晚二叠世—老第三纪 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对 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 却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 才形成陆内前陆盆地。(2)对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资料的研究表明,准 噶尔地区古生代的板块运动和造山作用具软碰撞特点,早二叠世的裂谷盆地是在软碰撞背景下 造山带伸展塌陷的产物。(3)地幔热对流作用可能是软碰撞造山后伸展塌陷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裂谷;热冷却坳陷;克拉通盆地;软碰撞;伸展塌陷 中图分类号:P5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0)04043110 0 引言 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目前是我国含油气前景最有希望的地区。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工作,但由于盆地遭受改造,在盆地类型和成因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分歧。中国科学院地学部①将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吴庆福[1]认为二叠纪为裂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拗陷,新第三纪以后为收缩上隆阶段。尤绮妹[2]的划分是:石炭纪—三叠纪为裂谷阶段,侏罗纪为中央隆升阶段,白垩纪以后为山前拗陷阶段。赵白[3]的划分是二叠纪为断陷、拗陷阶段,三叠纪为断拗阶段,侏罗纪—老第三纪为拗陷阶段,新第三纪以后为萎缩上隆阶段。肖序常[4]则认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海相前陆盆地。杨文孝[5]也将早二叠世划为海相前陆,晚二叠世和新第三纪—第四纪划为陆相前陆,之间三叠纪—老第三纪划为振荡型陆相盆地。上述划分意见中归纳起来主要的分歧在于对盆地早二叠世的性质是张性还是压性的认识以及晚二叠纪—老第三纪拗陷盆地的性质。近来,这种分歧不仅未缩小,反而扩大。孙肇才[6]主张应该放弃早期盆地是塌陷或张性的认识,将准噶尔看作是一个在石炭纪—二叠纪前陆基础上,经过 —134—第7卷第4期 2000年10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Vol 17No.4Oct 1200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请把每小题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每小题2分,)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动中心相同 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2、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C、陡坡,等高线稀疏 D、缓坡,等高线密集 3、下列有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故降水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降水多于东部 C、两极地区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 4、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5、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纬度 B、位于高纬度 C、海拨高 D、降水丰富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7、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8、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A、人口数量 B、人口增长数量 C、人口密度 D、人口自然增长率 9、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10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0‰ B、20‰ C、5‰ D、30‰ 10、下列不属于人口密集地区的是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北美洲东南部 1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质量分析表

天马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期末 考试质量总结报告 一、八年级地理成绩统计 1.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2.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二、检测成绩分析说明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 四、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 八年级地理期未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涉及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的掌握。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既需要学生能

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3)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8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地理思维能力。 二、答题情况分析 1 学生对于地理区域掌握不好,平时在上课时候,比如珠江三角洲、长江沿海地带、黄土高原等等,也明确分析了属于四大地理区域里的什么区域,但是没有深究和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对于云贵高原是什么区域就有些拿不准了。 2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 气候类型掌握不准,这与上册乃至七年级基础知识不牢也有关系,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而缺乏随机应变,所属温度带和季风因素两方面结合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领悟不够。 4 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的第一题为例,四大地里区域的各版块以分解形式出现,按照常理,就准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三套试卷与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选对得2分,共50分) 1.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绕太阳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自转 2.下列日期中,我们家乡哪一天白昼时间最短 A.元旦 B.春节 C.国庆节 D.五一节 3.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南美洲的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4—5题。 4.印度尼西亚地震频繁多发,是因为该国 A.位于大陆的边缘 B.位于大陆和大陆的交界处 C.位于海洋和海洋的交界处D.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5.此次海啸主要波及的地区是 A.印度洋北部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B.印度洋南部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C.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D.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6.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3000千米 7.在下面示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是 A.岛屿 B.海峡 C.半岛 D.大洋 8.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和北美洲 B.非洲和欧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读北京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北京此日最高温出现在 A.中午12点 B.午后两点左右 C.日出前后 D.日落前后 10.北京此日气温日较差大约为 A.23.6℃ B.8.7℃ C.14.9℃ D.17.3 11.下列词语反映天气现象的是 A.四季如春 B.大风降温 C.终年炎热 D.冬暖夏凉 12.下列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高山气候 13.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 3.天气与气候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天气现象的名词是() A.温暖如春B.寒冷干燥C.风雨交加D.温和多雨4.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5.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6.从下图中信息判断,形成城市聚落可能性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7.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B.小汽车C.农产品D.纺织品8.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造成此诗句中景观差异的原因()A.纬度位置因素B.海陆位置因素C.地形因素D.海陆热力差异因素10.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1.某山地当山麓地带(海拔720米)的气温为28.8℃,山顶(海拔1520米)的气温大致是 A.20℃B.24 ℃C.28℃D.32℃ 12.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13.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14.“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 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 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 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 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 四、考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仔细判读经纬网图,图中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C.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 3.右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来之美国的汤姆想了解220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区地图”;北京真大啊!玲玲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烟台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烟台市地形图”;兰兰去“莱州大基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大基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4—6题。 4.哪位同学选用的地图不适用 A.汤姆B.玲玲C.小军D.兰 兰 5.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A.B. C.D. 6.假如上面提到的4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 的是 A.世界政区地图B.北京城市图 C.烟台市地形图D.大基山风景区导游图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8.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经济发达地区B.终年温暖地区C.出生率高的地区D.中低纬度地区 9.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5‰B.35‰C.15‰D.15% 10.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属 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人种 11.假如你有机会去埃及观看金字塔,你听到的当地语言是 A.西班牙语B.英语C.阿拉伯语D.汉语 12.《西游记》的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

八年级历史成绩分析表

地理考试成绩分析表

基本公式 1.标准差(S ): x i —第i 个学生成绩,x —平均成绩, n —学生人数 2.试卷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即考试结果与考生真实水平的一致性程度。信度越高,表明考试结果越可靠。 信度计算常采用折半法,即将一次考试试题分成难易度和分数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系数(r xy ),即信度,计算公式如下: y x n i i i s ns y y x x xy r ∑= =--1 ) )(( 式中:n 为学生人数,xi ,yi 分别为第i 个学生两部分的得分;x ,y 分别为两部分得分平均值,s x 、 s y 分别为两部分的标准差。 3.试卷难度:是指考生答卷的难易程度。难度越高说明考生正确回答考试的问题越困难,反之,说明考生回答试卷的问题越容易。难度值以0.3~0.7为宜。试卷的难度由试题的难度构成,等于所有试题难度的平均值,单个题目的难度计算公式为: 某题难度 = 1— 4.试卷区分度:是指试卷区分考生水平差异的程度。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水平差异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差。试卷的区分度由试题的区分度构成,等于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区分度与难度有关,题目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区分度降低,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单个题目的区分度(D)计算公式为: D=( X 高-X 低 )/K 其中:K ——该题的满分值 X 高——高分组考生该题的平均得分,X 低——低分组考生该题的平均得分 高分组——总分前27%的考生,低分组——总分后27%的考生 该题全体考生平均得分 该题满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亚洲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面积最大的大洲 D.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从北部开始按顺时针的顺序,围绕亚洲的大洋是() A.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D.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 3.按地理位置方位来看,我国属于() A.东亚B.东南亚C.中亚D.南亚 4.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中间高,两边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间低、四周高 5.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长江B.恒河C.鄂毕河D.湄公河 6.日本的四个岛屿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四国B.北海道C.九州D.本洲 7.关于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地震活动较少B.自然资源丰富 C.兼有东西方文化特色D.农产品大量出口 8.东南亚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菲律宾东部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大西洋 9.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西南季风的影响 B.东北季风的影响 C.原始森林遭到破坏D.地形的影响 10.俄罗斯西部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它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的是()A.伏尔加河B.叶尼塞河C.勒拿河D.第聂伯河 11.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是()

A.美元B.澳元C.欧元D.英镑 12.“三洲五海之地”是指() A.东南亚B.中东C.地中海D.西欧 13.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无流区.下列哪一种资源是中东地区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 A.水B.石油C.天然气D.铁 14.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 1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16.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牧产品是() A.小麦和羊毛B.棉花和羊毛C.小麦和牛肉D.奶制品 17.美国的华人和华侨约有400万,这些华人、华侨往往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 A.华人街B.唐人街C.民族村D.南京街 18.美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 A.旧金山市B.休斯敦市C.芝加哥市D.纽约市 19.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是() A.智利B.墨西哥C.阿根廷D.巴西 20.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有太阳直射现象B.北极地区是“白色沙漠“ C.南极地区海拔不高D.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亚、亚、中亚和亚6个地区. 22.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性,气候分布广和气候显著的特征.23.东南亚包括和两大部分.位于亚洲和洲、太平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 洹V漳旮呶露嘤辏 髟缕骄 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洹6源搜 岵 晌剩骸俺嗟赖推 勾 囊贫 段 窃谀媳蔽?0耙阅冢 窃趺纯刂迫却 菰 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地理考试成绩分析

学年吐木秀克镇第一中学2017-2018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七年级地理一、学情分析人,大多数学生国语基础较差,1484个班,共有学生 我校七年级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中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加多,所学知识结构特点多、杂。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本次考试中表现不佳、成绩偏低,,,三位同学成绩为0就本次地理考试而言,七年级及格率不足10.83% 侧重地理问题的基础考察,计算量较小。本次是开卷考试,强调基础性,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本套试卷设计分为分,卷面总分为60本试卷考试时间为分钟,100道,总体来看,该试卷 符5道,简答题3道,填空题15三部分:选择题合七年级新生 第一次期中考试卷面要求,主要考查了七年级学生所学前两章内容,各知识点均有考察,重基础训练,重点考察了学生对地理概? 念的识记能力。地理,较之于语文、数学、民语文,是一门新增学科,从基础地球概念、七大洲四大洋到地球运动,再到板块运动,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 过程,需要学生的平时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思考回答能力。因

此,测试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题考查了学生对平时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考察了1-9试卷选择题题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进行了10-15学生平时的积累;选择题一个考察计算。题,注重考察了学生对于常用地理词汇的识记写作能填空题16-20力,就学生平时积累进行识记。以上内容体现了对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把学习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向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过渡。增加此类知识点的考察,有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架构。题较为灵活,21其中23题,试题考点则贴近考察重点,简答题21—题则贴近教学,23侧重于理解。22题、是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反思总结,能唤起学生的课堂记忆能力,考察掌握已往教师讲授内容,学生对于简答题的回答,即抒写真情实感,又能考察平时记忆能力。(二)知识点分析 各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线、板块运动、二分二至日、地球自转规律、地图三要素、七大洲、海拔; 填空题:七大洲、四大洋、纬度划分、板块运动; 简答题:地球的自转、七大洲四大洋、板块运动 总体知识点集中于前两单元,偏向于基础,问题询问简单,找到答案后,能够直接回答。 三、答题情况分析:

人教版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

2011—2012检测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就是人口的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指环境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承载力是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指标 (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 人类文化水平 D.人类消费水平 3.下列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反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因为( ) A.环境污染不断加剧B.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 : C气候的异常变化D.世界各地消费水平均衡 5.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一农业社会一现代社会一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一原始社会一工业社会一现代社会 C 工业社会一原始社会一农业社会一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一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现代社会 6.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随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 B.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 C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 D.除了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之外,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深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7.下列关于城市等级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C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8.下列城市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北京 B.合肥 C.南京D.西安 9.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城市( ) A.规模一定大 B.规模一定小 C 形态不规整 D.形态较规整 10.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 ) * A.城市市区及城市郊区B.附近小城镇 C 附近农村地区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图形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资料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温度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xx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极寒带苔原气候 地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 xx 和山地气候分布规律 xx10 °之间气候特点终年xx 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雨林两侧)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印度

半岛、xx) XX北回归线一30大陆内部、西岸 xx25 °—35°之间的大陆东岸 XX30 °一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北纬35°一55°之间的大陆东岸 XX40 °一60°大陆西岸 XX40 °一60°大陆内部 XX、XX大陆的XX沿岸 XX 大陆和XXXX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终年炎热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降雨集中于夏季终年严寒,降水少终年严寒,降水少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图: 三、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 素进行,先根据气 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 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 7、8月份气温最高,为xx;如果

1、2月份气温最高,为xx。 第二步: 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热带型: 最冷月>15C,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 最冷月在0C以上,冬xx。 温带型: 最冷月0C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C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 最热月0C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C以下--------- 冰原气候; 第三步: 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 海洋性气候(700mm 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带草原气候(750- 1000mm,最高月 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 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冬雨型--------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 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与极地气候。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 1、xx-xx —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经过地区。

地理考试成绩分析

地理考试成绩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这次期中考试的范围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 2、试题突出教材重点,考点覆盖了课程重要知识点。 3、试题难易度适中,无偏题、怪题。 4、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考点都能达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5、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会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 二、答题情况存在问题: 1、选择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应用,本次考试选择题较简单,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不好,如有3道题是考世界地理之最的,世界最长的河流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是、世界最长的裂谷,得分率低;一些学生看题不认真或对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力差,导致失分。 2、填空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较好;部分学生基础掌握不扎实,如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我反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做错,表述不精准;知识混淆,部分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较差。如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反过来问黑人的故乡是、就不会答了。 3、书写不认真,不少学生书写马虎,须加强。如埃及盛产长绒棉,记忆了但是字不会写。 4、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较死,像(2)班韦显润同学整体就答的比较满意,但选择做错了两题。多数是靠死记

硬背的,不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题目稍作变化或稍微综合,就无法下手了。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零散,缺乏系统性。 5、读图分析题,学生完成差,丢分很多。图是我们学生的薄弱项,不会看图、用图,今后应多坚强读图练习。 6、学生答题错别字较多,写错别字没有给分,失分较多。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教学中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基础知识,平时应加强记忆训练,及时检查。在教学中应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试题落脚点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易错字多练。 2、进一步加强识图、记图的训练,尤其是对地图识别较差的同学,设立互助小组,让识图快的同学帮助稍慢的同学,提高其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并跟踪辅导。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授课中应多边绘边讲,鼓励学生绘图,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多提供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讨论,自主探究,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另外,多钻研教材,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