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1、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象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系统(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特性:客观性、实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时效性

2、数据(data)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

3、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4、土地信息的特征、区域分布性、多维性、时序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动态性

5、土地信息单元是指土地信息的最小载体,是信息管理的基本空间单元。

地籍单元:地籍信息的最小载体,也是地籍管理的最小单位,如地块、宗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单元:“图斑”,指处在同一图幅、同一末级控制区内、属同种所有制性质和实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有相对稳定的实物界线的地块的图上表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元:土地利用区,即规划控制的以某种特定土地用途为主的用地区域。

土地质量评价单元:网格、均值地域或宗地等。

6、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7、土地信息系统—分类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评价信息系统、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与规划信息系统等。

按照管理的地域范围分类:国家级土地信息系统、省(自治区、市)级土地信息系统、地(市)级土地信息系统、县(市)级土地信息系统。

按照设计目的分类:基础土地信息系统和应用土地信息系统。

8、土地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GIS 与LIS 都是空间信息系统。

GIS 与LIS 均以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管理、分析、显示、空间模拟为操作手段。

GIS 与LIS 都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时空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加以管理。

大多数LIS 都是在GIS 平台上开发的应用系统。

区别

GIS 的应用范围更大,应用部门更多,而LIS 是土地有关的部门利用。

GIS 更多的是地理信息的应用,而LIS 更多是土地管理、相关法规为主的行业应用为主,对地面的社会属性的涉及较多。

LIS 中关于地学分析功能可能只是GIS 中的一小部分,但是LIS 中的关于土地相关属性数据与时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上要功能更加丰富,也较为完备。

9、土地信息系统构成:

数据

空间数据:现有图件和遥感航片,在LIS 中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在LIS 中将土地信息的空间数据抽象为点、线、面三种类型的数据。

非空间数据:即属性数据,是与地理实体相联系的地理变量或地理意义。分为定性与定量两

种数据类型,如人口数据、土地面积、降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属于定量数据,再如行政区域名称、地类图斑的含义、土地利用类型等属于定性描述。

土地信息系统按照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分为系统的领导者、高级组织开展人员以及日常管理和维护人员。

10、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的采集、检验和编辑、数据处理、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查询和分析、图形和交互显示

11、土地数据是土地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土地数据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数字、文字、图像、图形等都可以归入土地数据的范畴。

12、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数据记录的是空间实体的位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志。

专题特征:指的是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地形的坡度、坡向、某地的年降雨量,土地酸碱度、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空气污染程度等。

时间特征:时间属性是指土地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

13、土地数据表示方法

分类数据:例如环境污染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的分布等。

面域数据:例如随机多边形的中心点,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单元、地类图斑等。

网络数据:例如表示地理中抽象为网类数据,道路交点、电网、地下管网、街道和街区等。样本数据:在整体数据中,按照一定规则或随机选取的典型数据,例如气象站、航线、GPS 数据、野外样方的分布区等。

曲面数据:例如高程点、等高线和等值区域。

文本数据:例如地名、河流名称和区域名称。

符号数据:例如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等。

图像数据:遥感航片、卫片、野外摄影测量等。

14、土地数据源的特点

种类多样性:

按照数据的表达方式分为数字线划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地物的属性数据。

按照获取数据的表现形式分为图形数据、表格数据和文本数据。

按数据存储的内容分为空间数据、关系型属性数据和非关系型属性数据。

按照业务处理类型分为地籍管理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土地市场数据等。

海量性和异质性:众多的历史数据,不同的数据格式。

分布性:数据分布式管理。

集成性:多数据源。

15、土地数据获取途径

1、野外测量

野外测量是传统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获得的资料具体、准确,但花费人工多,工作周期长。一般是测得数据后制成地图,再输入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

2、摄影测量与遥感

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

3、各类土地数据库和土地信息系统历史数据

已建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等,及其历史数据。

4、地图和统计资料

现有各种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专题地图,政府统计部门的各种调查、统计报表等。

16、土地数据输入

土地数据输入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统一的地理基础。

空间数据(位置数据):定义地面实体特征相对于某一坐标系统所处的空间位置。

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定义地面实体特征所表示的内容。

1、地理基础

地理基础是土地数据表示格式与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以及统一的编码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投影坐标系统配置中有以下一般性特征:

各个国家的土地信息系统采用的投影系统与该国的基本地图系列所用投影系统一致。

各地区的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投影系统与其所在区域适用的投影系统一致。

2、空间数据输入

数字化仪进行数据输入

在进行数字化时,首先将待数字化的地图或航片等固定在数字化仪上,输入其比例尺,并用游标定出图幅上的左下角点和右下角点,确定出数字化范围,然后数字化员小心地用手扶动游标,使游标十字丝尽可能地保持在数字化线上,再按动游标键钮进行输入。

用扫描仪进行数据输入

3、属性数据输入及其与空间数据的连接

属性数据输入

土地信息中的属性数据主要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描述地块实体及其相关特征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描述地块实体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据。

描述有关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的数据。

描述地块实体与地理实体相互关系的数据。

17、对空间数据(图形数据)的编辑

图幅定向、文件管理、图形编辑、生成拓扑关系、图形修饰与几何计算、图幅拼接、数据更新

对属性数据(非图形数据)的编辑

属性数据较为规范,适应于采有表格形式表示,所以许多LIS 都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属性数据。

18、土地数据获取发展趋势分析

加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并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的建设纳入国家计划

逐步壮大现代化基础地理数据获取与更新的产业化队伍

大力开发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实用化技术

建立数据更新的技术保障体系

增加数据采集的维度

实时数据获取和更新

19、土地数据质量的内涵

土地位置、专题特征以及时间是表达现实世界土地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数据质量则是土地数据在表达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20、产生土地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以及人类认识和表达能力的局限性,这种抽象表达总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真值的,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真值。对土地数据的处理也会导致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

21、土地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

误差(Error)

误差反映了数据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准确性的表达方式。

误差分析包括:位置误差,即点、线的、多边形的位置误差;属性误差;位置和属性误差之间的关系。

准确性(Accuracy)

数据的准确度被定义为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的接近程度。空间数据的准确性通常是根据所指的位置、拓扑或非空间属性来分类的。它可用误差来衡量。

精密度(Precision)

数据的精密度指数据表示的精密程度,亦即数据表示的有效位数。

数据精密度和数据准确性的区别:精度低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度也低;数据精密度如果超出一个测量仪器的己知准确度,这样的记录数字在效率上是冗余的。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不确定性是关于土地过程和特征不能被准确确定的程度,是自然界各种土地现象自身固有的属性。

土地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包括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和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及数据的不完整性。

空间分辩率(Spatial Resolution)

分辨率是空间目标可辨识的最小尺寸。

比例尺(Scale)

比例尺是地图上一个记录的距离和它所表现的“真实世界的”距离之间的一个比例。

22、土地数据质量评价

1、土地数据质量标准

土地数据质量标准是生产、使用和评价土地数据的依据,也是数据质量和数据整体性能的综合体现。目前,世界上己建立了一些数据质量标准,如美国FGDC(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的质量标准等。

2、土地数据质量的评价

土地数据质量的评价,就是用土地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对土地数据所描述的土地、专题和时间特征进行评价。

23、土地数据误差的来源

土地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包括土地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土地现象的表达

数据采集中的测量方法以及量测精度的选择等受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表达的影响,这对于数据的生成会出现误差。

土地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投影变换、地图数字化和扫描后的矢量化处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抽象、建立拓扑关系、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数据叠加操作和更新、数据集成处理、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土地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一是对数据的解释过程,二是缺少文档。

24、常见土地数据误差分析

误差类型:数据的误差主要有四大类,即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和逻辑误差。

地图数据的质量问题

地图固有误差:控制点误差、投影误差等。

材料变形产生的误差:由于图纸的大小受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图像数字化误差:数字化要素对象、数字化操作人员、数字化仪和数字化操作。

遥感数据的质量问题

一部分来自遥感仪器的观测过程,一部分来自遥感图象处理和解译过程。

测量数据的质量问题

主要是空间数据的位置误差。

25、土地数据质量控制

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控制数据质量应从数据质量产生和扩散的所有过程和环节入手,分别用一定的方法减少误差。

26、元数据:

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空间数据中,元数据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27、元数据的主要作用:

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返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提供有关信息,以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28、元数据类型

根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数据层元数据、属性元数据、实体元数据

根据元数据在系统中的作用分类:系统级别元数据、应用层元数据

根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说明元数据、控制元数据

29、土地数据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

获取阶段

土地信息数据元数据的获取是个较复杂的过程,相对于基础数据的形成时间,它的获取可分为三个阶段: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和数据收集后。对于模型元数据,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模型形成前、模型形成中和模型形成后。

第一阶段的元数据是根据要建设的数据库的内容而设计的元数据。

第二阶段的元数据随数据的形成同步产生。

第三阶段的元数据是在上述数据收集到以后,根据需要产生的。

获取方法

键盘输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和推理法。

2、土地数据元数据的管理

土地信息数据元数据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到数据库和元数据两方面。由于元数据的内容、形式的差异,元数据的管理与数据涉及的领域有关,它是通过建立在不同数据领域基础上的元数

据信息系统实现的。

在元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中,物理层存放数据与元数据,该层由一些软件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与逻辑层关联起来。

30、元数据存储和功能实现

元数据系统用于数据库的管理,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通过元数据建立的逻辑数据索引可以高效查询检索分布式数据库中任何物理存储的数据.减少数据用户查询数据库及获取数据的时间,从而减低数据库的费用。

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费用是数据库整体性能的反映,通过元数据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和系统资源的利用方面开支的合理分配,数据库许多功能(如数据库检索、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等)的实现是靠系统资源的开发来实现的,困而这类元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将大大地增强数据库的功能并降低数据库的建设费用。

31、土地信息表达方法

1、用文字和数字表示

用文字和数字表示土地信息,可以采用描述方式,也可以采用表格方式或其它方式,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

2、用专题地图表示

地图是记录土地信息的一种图形语言形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土地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并成为地图信息的又一种新的载体形式。

二者的本质区别:地图强调的是数据分析、符号化与显示,而土地信息系统更注重于信息分析。

3、用专题图像表达

用各种图像表示土地信息是一种很直观且现势性很好的方法。

4、用多媒体表示

用语音表示土地信息至少有三种方式,即口头的、磁带的和计算机合成的语音。同时各种数码的录像、照片等都可以表示土地信息。

32、土地信息分类

从信息内容划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与文档信息。

从应用层次划分:基础信息与专项信息。

从土地管理专项领域划分:地籍、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律法规、土地监察、国土矿产资源等。

33、土地信息编码方法

土地信息分类编码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层次分类编码法、顺序分类编码法等。

编码的表示方法即格式,通常有英文字母、数字或字母数字组合等种类。

其编码一般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登记部分用来表示属性的序号,可以是简单的连续编号,也可划分不同层次进行顺序编码。

(2)分类部分用来标识属性的地理特征,可以采用多位代码来反映多种特征。

(3)控制部分。

34、土地信息编码注意事项

在制定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编码时,一定要遵循“国内现有的经过法定的代码,又适合计算机处理的要尽量采用”的基本原则。关于其编码的长度,主要由所获取数据的单位、精度以及实体分类总数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分为如下内容:

(1)实体名用汉字拼音字头加数字字符表示;

(2)实体名全用数字字符编码,编码的长度在充分了解分类的总数目或以后可能增加的最

大数目后确定下来;

(3)数据项字长必须考虑所获取数据的单位、精度与同类专业数据在相应内容上的一致性。

35、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准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

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土地信息标准化:为确保土地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而制定、发布、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标准、规范和约定的过程。

36、土地信息标准化的作用

第一,通过土地信息标准化指导各地土地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土地信息系统的软件,确保多种多样的软件平台输出的数据相互兼容。

第二,数据采集和更新是建立LIS系统的一项最大的投资。

第三,现在不少部门正在或将要进行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有些地方的数据库还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第四,国家对于土地利用管理采取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这四级国土管理部门土地信息网络建设亟待开发,其开发的先决条件是信息的标准化,并通过制定土地

37、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某物(某人)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及建立概念等。

38、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

39、土地信息系统的多维可视化是指采用维、三维和四维等地图表现形式来反映土地客体的多维特征。

40、土地专题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法

点状分布要素:对于点状分布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点状符号表示。

线状分布要素:对于线状分布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线状符号表示。

面状分布要素:对于面状分布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可以用等值线法、质地法、范围法、点值法、定点符号法、动线法、统计图法等。

41、土地专题信息的地图可视化表达方法

1、定点符号法

定点符号法是以不同形态、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呈点状分布的国土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

2、线状符号法

线状符号能反映线状地物的分布,还能反映线状地物的数量与质量。线状符号的定位钱,是单线在单线上,是双线的在中线上。

3、点值法

点值法是用“点”的不同数量来反映国土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而每一个“点”本身大小相同,所代表的数量也相等。

4、等值线法

等值线法是指制图对象中数值相等的各点连结成的光滑曲线。等值线间隔的大小首先决定于现象的数值变化范围,变化范围越大(以等高线为例,地貌高程变化越大),间隔也越大,反之亦然。

5、范围法

范围主要用来反映具有一定面积,呈片状分布的物体和现象,例如森林、煤田、湖泊、沼泽、

油田、动物、经济作物和灾害性天气等。

6、质底法

质底法就是把整个制图区按某一种指标或几种相关指标的组合划分成不同区域或类型,然后以特定手段表示它们质的差异。常见的质底法地图有区划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农业区划图,植被区划图等,以及类型图,包括土地利用图,植被类型图和地质图等。

7、定位图表法

定位图表法是利用某些定位点来反映该点及周围某种现靠的总特征或总趋势,如气候圈中风力和方向的表示,天气预报中晴、雨等的表示。常用的图表有柱状图表、曲线图表、玫瑰图表等。

8、分级统计图法

分级统计图法常用于统计制图,它是将制图区域分成若干区(通常按行政区划分区),然后按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密度或强度)划分级别,最后按级别的高低分别涂以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绘以方格、疏密不同的晕钱。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用相对指标表示国土信息中某种现象水平、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9、点值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是将制图区按行政区划单元或其他单元分区,在各分区内配置相应的图形符号,以图形符号的大小和多少来反映现象的数量总和。图形符号的面积与区域内该现象之数量总和成正比,图形符号可用多种形式。

10、运动线法

运动线法用来反映点、线、面状物体的移动。各种图中河流的表示就是一种简单的运动线法。它通常是用箭头等有向符号表示某种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和数量特征等,一切移动的现象都能用运动线法表示。

42、土地专题地图设计

1、图幅基本轮廓的设计

专题地图的总体设计,比普通地图和国家基本地形图复杂多样。编制一幅专题地图不仅要学科专业与制图的紧密结合,而且要对图幅的用途和使用者的要求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该图幅是专用还是多用

已出版的类似专题地图

明确地图使用者的特殊要求

2、制图区域范围的确定

专题地图图幅的区域范围,是根据用途和要求来确定的。根据图幅范围可分为单幅、单幅图的“内分幅”、分幅三种形式。

单幅:指一幅图的范围能完整地包括专题区域。

单幅图的“内分幅”:指超过一张全开纸尺寸而分为若干印张。

分幅:是地形图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分幅图不受比例尺限制,分幅图的分幅线是根据区域大小采用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的,分幅图原则上是不重叠的。

3、专题地图数学基础的设计

(1)影响数学基础设计的因素

专题地图的用途与要求

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大小

地图的幅面及形式

(2)投影和比例尺的设计

投影设计:在专题地图制图中采用较多的是等积投影和等角投影,具体设计时采用何种投影,要视专题地图的用途和要求而定。

比例尺设计:专题地图比例尺的设计应考虑图幅的用途和要求,根据制图区域形状、大小,充分利用纸张有效面积,并将比例尺数值设为整数。

(3)图面设计

图名

比例尺

图例

插图(或附图)

文字说明

43、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数据库定义是通过数据提供的数据描述语言实现的。描述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库的结构框架,定义数据级,建立记录类型,定义记录间的联系,指定安全性控制要求,指定数据完整性控制设备等。

主要特征:

(1)能够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

(2)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该数据结构能迅速作相应的变化;(3)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并能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4)在数据元素间维持复杂的联系,以反映空间数据的复杂性;

(5)支持多种多样的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6)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共享,以最优的方式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

(7)数据独立性,数据的存放尽可能地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

(8)统一管理,能够用一个软件统计管理这些数据,例如对数据的维护、更新、增删和检索等一系列操作。

44、空间数据库是以描述空间位置和点、线、面、体特征的拓扑结构的位置数据及描述这些特征的性能的属性数据为对象的数据库。

45、土地数据库是一个空间数据库,是土地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与应用相关的土地空间数据的集合。

46、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它属于概念模式的一部分,描述用户数据的结构、类型、长度等。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总框架,是对数据库中关于目标存储的逻辑结构和特性、基本操作和目标以及目标与操作的关系和依赖的描述,以及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的定义。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在物理存储器上具体实现的描述。它规定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组织方式、记录寻址技术,定义物理存储块的大小、溢出处理方法等。

中间存在两次映射:

一次是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定义了用户和逻辑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另一次是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定义了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使逻辑数据独立于物理数据。

4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提供数据库建立、使用和管理工具的软件系统。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指能够对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的定义,提供必需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48、数据字典是对于整个空间数据库的总体和详细的小结,可把它视为一个LIS数据库的蓝图,可以帮助用户理解整个数据库组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使用数据库。

49、一个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数据库的总体组织结构;

(2)数据库总体设计的框架;

(3)各数据层的详细内容定义及结构;

(4)数据命名的定义;

(5)元数据内容等。

50、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部分现象的抽象,它描述了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在数据上的各种操作。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51、实体是可以相互区别而又可以被人识别的事、物、概念的统称,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物理上存在的, 也有概念性的。具有共性的一类实体可以划分为实体集。

属性:实体的属性是指描述实体的若干特征。例如, 宗地有地号、坐落、四至、面积等属性。联系:实体与实体之间会有各种关系,例如建设用地管理处与用地申请者有审批的关系等。这种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抽象为联系。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51、实体之间的关系

一类是实体内部属性间的联系;

另一类是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的联系 (1:1)

这种联系是指对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ai,在实体集B中有时有一个实体bj与之对应,反之亦然。

在1:1的联系中,一个实体集中的实体可以标志另一个实体集中的实体, 即ai→bj; 反之bj →ai。

例如,在地下水灌区内,每眼机井负责灌溉一块农田,机井与农田地块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一对一的联系。

一对多的联系(1:N)

这种联系可以表达为: 对实体集A中一个实体ai,在实体集B中存在一个子集Bi={bi1,bi2,……,bin}与之联系。

河流与跨河桥梁之间就具有一对多的联系,一条河流上有多座桥梁。

52、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四种:

层次模型:用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它揭示的是实体(记录)之间的一对多(1: n)的联系。

通常把表示1的实体放在上方,称为“父结点”;将表示n的实体放在下方,称为“子结点”;最上层只能有一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为符合1:n的联系,除根结点外,其他的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但是每个父结点可以对多个子结点。

最下层的末端结点称为叶结点。

层次模型的两个限制条件:

(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 即根结点;

(2)除根结点之外, 所有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层次模型的优点是容易理解,单码查找速度快,易于更新和扩充;缺点是多码查找比较困难,一般需要较大的索引文件,所以产生数据冗余。

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的有向图与层次模型的有向树比较,其区别在于:

(1)可以有零个或多个结点无父结点;

(2)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父结点;

(3)允许两个结点之间有两种或多种联系。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源于数字,它把数据看成是二维表格中的元素,而这个二维表格就是所谓关系。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称为关系的一个属性集,列可以命名,称为属性名,或数据项类型。

一个实体可由若干关系组成,而关系表的集合就构成关系模型。对这种数字化的模型,每个关系应满足下列条件:

(1)表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不能再分的基本字段;

(2)各列被指定一个相异的名字;

(3)各行(记录)相异, 不允许重复;

(4)行, 列次序无关。

特点:

关系模型的最大特色是对实体描述的一致性,上述示例中用连接字段实现各实体之间联系说明这一点。关系模型正是利用数据本身通过公共值隐含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联系;

面向对象模型

它是在前面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模型技术,它将现实世界的实体都抽象成对象,即将模拟实体状态的数据和操作封装为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进行分类和概括。

特点

以人们认识问题的自然方式将所有的对象构建成一个分层结构,来描述问题领域中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模型, 使得现实世界的构成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式直接对应。

与GIS的关系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既可以表达图形数据又可以有效地表达属性数据,为目前GIS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

53、类是关于同类对象的集合, 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组合在一起称为类。属于同一类的所有对象共享相同的属性项和操作方法, 每个对象都是这个类的一个实例, 即每个对象可能有不同的属性值。

54、概括(generalization)

在定义类型时, 将几种类中某些具有公共特征的属性和操作抽象出来, 形成一种更一般的超类(superclass)。

例如, 建筑物是饭店的超类, 因为饭店也是建筑物。子类还可以进一步分类, 如饭店类可以进一步分为小餐馆、普通旅社、宾馆、招待所等类型。所以, 一个类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超类的子类, 同时又可能是几个子类的超类。

饭店:建筑面积;餐厅…

旅馆:建筑面积;客房…

55、继承(inheritance)

继承是一种服务于概括的工具。在上述概括的概念中, 子类的某些属性和操作来源于它的超类。

例如在前面概括的例子中,饭店类是建筑物类的子类, 它的一些操作,如显示和删除目标等,以及一些属性如房主、地址、建筑日期等是所有建筑物公有的,所以仅在建筑物类中定义它们, 然后遗传给饭店类等子类。

在遗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超类的属性和操作遗传给子类的子类。例如可将建筑物类的一些操作和属性通过饭店类遗传给孙类一招待所类等。

56、联合(association)

在定义对象时, 将同一类对象中的几个具有相同属性值的对象组合起来, 为了避免重复, 设立一个更高水平的对象表示那些相同的属性值。

这里联合与概括的概念不同, 概括是对类型进行抽象概括,而联合是对对象进行抽象联合。联合的另一个特征是分子对象应同属于一个类型。联合所得到的对象叫“组合对象”。

57、聚集(aegadon)

是将几个不同特征的对象组合成一个更高水平的复合对象。每个不同特征的对象是该复合对象的一部分, 它们有自己的属性描述数据和操作, 这些是不能为复合对象所公用的, 但复合对象可以从它们那里派生得到一些信息。例如, 弧段聚集成线状地物或面状地物, 简单地物组成复杂地物。

58、传播(propagation)

在联合和聚集这两种对象中, 是用“传播”作为传递子对象的属性到复杂对象的工具。即复杂对象的某些属性值不单独存于数据库中, 而是从它的子对象中提取或派生。

例如, 一个多边形的位置坐标数据, 并不直接存于多边形文件中, 而是存于弧段和节点文件中, 多边形文件仅提供一种组合对象的功能和机制, 通过建立聚集对象, 借助于传播的工具可以得到多边形的位置信息。

59、空间数据的拓扑结构

拓扑关系是明确定义空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土地信息系统中用来描述并确定空间的点、线、面之间关系及属性,并可实现相关的查询和检索。

1、拓扑关系类型

拓扑关联关系:表示空间图形中不同类型元素,如结点、弧段及多边形之间的拓扑关系。

拓扑邻接关系:表示图形中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拓扑包含关系:是表示空间图形中,面状实体所包含的其它面状实体或线状、点状实体的关系。

60、栅格数据结构

61、栅格数据结构就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的行列号确定位置,用像元值表示空间对象

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62、每个栅格单元只能存在一个值。

63、1、链式编码(Chain Codes)

64、链式编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Freeman,1961)或边界链码。链式编码主要是记录

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边界。

65、基本方向可定义为:东=0,东南=l,南=2,西南=3,西=4,西北=5,北=6,东北=7等八个基本方向。

66、链式编码的前两个数字表示起点的行、列数,从第三个数字开始的每个数字表示单

位矢量的方向,八个方向以0~7的整数代表。

67、2、游程长度编码(run-length code)

68、其编码方案是,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

代码重复的个数,从而实现数据的压缩。

69、3、块状编码(block code)

70、块码是游程长度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每个记录单

元包括相邻的若干栅格,数据结构由初始位置(行、列号)和半径,再加上记录单元的

代码组成。

71、4、四叉树编码(quad-tree code)

72、又称为四分树、四元树编码。它是一种更有效地压编数据的方法。它将2n×2n像

元阵列连续进行4等分,一直分到正方形的大小正好与象元的大小相等为止,而块状结

构则用四叉树描述,习惯上称为四叉树编码。

73、矢量数据结构

74、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地将点、线、面地理实体表现得精确无误。其坐标空间假定为连续空间,不必象栅格数据结构那样进行量化处理。因此矢量数据能更精确地定义位置、长度和大小。

75、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76、点:空间的一个坐标点;

77、线:多个点组成的弧段;

78、面:多个弧段组成的封闭多边形。

1、完整多边形结构

每个多边形在数据库中以一系列坐标来定义封闭区域边界。每一个多边形被存贮为一个独立特征。

缺点:

(1)多边形之间的公共边被数字化和存贮两次,由此产生数据冗余和边界不重合(由于数字化误差等因素造成);

(2)每个多边形自成体系而缺少相邻多边形信息,难以进行邻域处理。如合并同类时要消除共边。

(3)"岛"只作为一个单个图形构造,没有与其外包多边形的联系。

(4)不易对边界的拓扑关系进行检查。

2、二元独立地图编码结构

二元独立地图编码文件本身不生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应数据库组织,它只是作为可用于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换格式,其结构由两结点或终点的线段来定义。特点:

以线段为主的记录方式,这里的线段是用起始结点,终止结点及相邻的左多边形和右多边形作为基本代码形成拓扑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拓扑功能的编码方法。

3、弧-结点结构

在弧-结点结构中,地物或目标在数据库中的结构是分层次的。点是基本元素,弧是由x-y 坐标定义的各个线段,结点为弧点或弧交叉点,多边形由一系列弧封闭而成。

4、 POLYVRT 数据结构

美国计算机图形及空间分析实验室研制了一种数据结构POLYVRT。它的基本元素是链段。链段有两个端点(结点)和两个面域,可由任意多个点构成。

5、关系结构

其数据属性值与拓扑信息分开存贮,且属性值以关系形式存贮。关系结构与弧-结点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属性数据与拓扑信息是分不开的。

79、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的比较

80、

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优点 a.结构严密,数据量小;

b.能完整地描述拓扑关系;

c.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恢复、更

新和综合都能实现;

d.图形输出精确美观。

a.结构简单;

b.空间数据的叠置与组

合十分方便;

c.空间分析易于进行;

d.数学模拟方便;

e.技术开发费用低。

缺点

a.结构复杂,处理技术也复杂;

b.图形叠置与图形组合很困难;

c.绘图尤其是高质量绘图费用高;

d.数学模拟和空间分析极困难。

a.图形数据量大;

b.难以建立网络连接关

系;

c.地图输出不精美。

8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的基本原则

82、(1)数据库数据内容、数据库结构、文件命名、数据分层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必须满足《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83、(2)数据库系统必须经过试运行测试。

84、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的步骤

85、(1)数据字典和数据索引的生成。

86、(2)图形与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87、(3)软件系统与数据的融合检查。

88、(4)数据库系统试运行测试。

89、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库体内容

90、1)数据库辅助数据。

2)图形与属性数据。

91、数据检查

92、数据逻辑检查的内容包括:(1)个体数据检查。(2)汇总数据检查。

9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94、(1)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分层存储。

95、(2)当数据量过大时,宜按照乡级行政区进行分区存储。

96、(3)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在建立数据库实体时,应当同时建立密码和设定权限,控制对数据库的读、写、修改等操作。

97、坐标变换

98、1、常见坐标系

99、用户坐标系:指地图采用的坐标系;

100、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在数据库系统中定义的坐标系;

101、设备坐标系:每一种图形设备都有独特的坐标系,它们使用的坐标都是设备的相对坐标。

102、2、坐标变换的类型

103、(1)设备相对坐标到用户坐标的变换

104、一般在图形数字化前后进行,它是利用点的高斯坐标和图幅角点采集坐标建立采集坐标到高斯坐标的变换关系,并利用这些变换参数将图幅中全部采集坐标变换为高斯坐标。

105、(2)用户坐标到数据库坐标的变换

106、这个变换用于图形数据的入库。

107、(3)数据库坐标到用户坐标的变换

108、这个变换用于空间数据检索,它是2的逆变换。

109、3、图形的几何变换

110、图形几何变换的实质是对组成图形各点进行坐标变换。

111、图形的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112、图形的旋转变换用来改变图形的视角,变换后图形各部分间线性关系和角度关系不变,变换后直线长度不变。

113、图形的比例变换用来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

114、投影变换比较复杂,是从一种投影方式转成另一种投影方式,其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

115、图幅接边

116、图幅接边的步骤:

117、(1)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

118、将待拼接的图幅数据按图幅进行编号,编号通常取2位数,其中个位数表示拼幅时横向顺序,十位数表示拼幅时的纵向顺序。在横向拼幅时将十位数相同图,按个位数顺序拼接;纵向拼幅时将个位数相同图,按十位数顺序拼接。

2)逻辑一致性的处理

由于人工操作的失误,两个相邻图幅的空间数据库在接合处可能出现逻辑不一致,如一个多边形在一幅图层中具有属性A,而在另一幅图层中属性为B;同一线状地物(铁路,公路,单线河等)在相邻图幅中各部分的属性不一致。此时,必须使用交互编辑的方法,使两相邻图幅各部分的属性相同,取得逻辑一致性。

(3)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

①平均法。它是指将图形两边待接点的坐标均值作为接边后点的坐标。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接边误差在精度允许范围内的各种直线,多义线类的接边处理;

②强制法。它是把一条待接边的待接点强制附和到另一条待接边的待接点上。该方法主要用于用户能明显判断出那一条待接边比另一条待接边更准确、可靠、适合交互式的接边处理;

(4)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删除

将相同属性的两个或多个相邻图斑组织成一个图斑,即消除公共边界,并对共同属性进行合并。对于合并后的属性表,除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重新计算外,其余属性保留其中之一图斑的属性即可。

119、建立拓扑关系

120、1、拓扑生成

121、构造拓扑关系可以生成弧的交点、定义构成多边形的弧,将标示号关联到相应的多边形,生成多边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土地信息中存在的某些错误。

122、2、图形常见错误

123、(1)伪节点(Pseudo Node)

124、伪节点使一条完整的线变成两段(如图),造成伪节点的原因常常是没有一次录入完毕一条线。一般来说一条线不应该被分割为两条线,但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两条不同属性的线相连,因此伪结点并非全是错误的。

125、(2)悬挂点(Dangle Node)

126、仅与一条弧相连的结点称为悬挂点。与悬挂点相连的弧称为悬挂弧。通常有两种情况:

127、①未及(undershoot):一种数字化错误类型,导致弧段之间存在缝隙而未接合。

128、②过伸(overshoot):一种数字化错误类型,它导致弧段过长。

129、(3)“碎屑”或“条带”多边形(Sliver Polygon)

130、碎屑多边形(如图)一般由于重复录入引起,由于前后两次录入同一条线的位置不可能完全一致,造成了“碎屑”多边形。另外,由于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进行数据更新,也可能产生“碎屑”多边形。

131、(4)不规则的多边形(Weird Polygon)

132、不正规的多边形是由于输入线时,点的次序倒置或者位置不准确引起的。在进行拓扑生成时,同样会产生“碎屑”多边形。

133、(5)多边形标识点(label)错误

134、多边形标示点错误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多边形无标示点;一是多边形有多个标示点,如右图中(两个十字点)。

135、3、建立拓扑关系

在图形修改完毕之后,就意味着可以建立正确的拓扑关系,拓扑关系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目前大多数GIS软件也都提供了完善的拓扑功能。

136、缓冲区分析

137、缓冲区是指对点、线或面实体,按指定的条件,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空间区域作为分析对象,这个区域称为缓冲区。

138、叠加分析

139、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

140、1、视觉信息叠加

141、视觉信息叠加是将不同侧面的信息内容叠加显示在结果图件或屏幕上,以便研究者判断其相互空间关系,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信息。土地信息系统中视觉信息叠加包括以下几类:

142、点状图,线状图和面状图之间的叠加显示

143、面状图区域边界之间或一个面状图与其他专题区域边界之间的叠加

144、遥感影象与专题地图的叠加

145、专题地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叠加显示立体专题图

146、说明:视觉信息叠加不产生新的数据层面,只是将多层信息复合显示,便于分析。147、2、点与多边形的叠加

148、确定一幅图(或数据层)上的点落在哪一幅图(或数据层)的哪个多边形中,这样就可以给相应的点增加新的属性内容。

149、核心算法为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

150、3、线与多边形的叠加

151、把一幅图(或一个数据层)中的多边形特征加到另一幅图(或另一个数据层)的线上。

152、线与多边形叠加的算法就是线的多边形裁剪。

153、4、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

154、是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更多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层进行叠置,会出现两种成果形式:一种是根据两组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的多边形,称为合成叠置;另一种是进行多边形范围的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称为统计叠置。

155、合成叠置:是根据两组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的多边形。合成叠置得到一张新的叠置图,产生了许多新的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都具有两种以上的属性,通过区域多重属性的模拟,寻找和确定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156、统计叠置:是进行多边形范围的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统计叠置的目的是精确地计算一种要素(例如,土地利用)在另一种要素(例如,行政区域)的某个区域多边形内的分布状况和数量特征(包括拥有的类型数、各类型的面积及其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等等),或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的数据。统计叠置的结果为统计报表或列表输出。157、5、栅格图层叠加

158、栅格图层叠加有时也称为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它是指不同层面的栅格数据逐网格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或逻辑判断进行运算,从而得到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159、栅格图层叠加方法:

160、数学运算法:是指不同层面的栅格数据逐网格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进行运算,从而得到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161、栅格图层叠加方法:

162、逻辑关系分析法:用逻辑表达式来分析处理重合点的非几何特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对空间数据复合、提取、删除等操作。

163、通常是按照两个逻辑子集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交运算、逻辑并运算、逻辑非运算等。

164、网络分析

165、网络:是一个由点和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间上的运动。

166、网络分析:是指依据网络拓扑关系(结点与弧段拓扑、弧段的连通性),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学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研究的一种分析计算。

167、网络分析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如一定资源的最佳分配,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输费用最低等。

1、网络的基本要素

结点(Nodes):网络中任意两条线段的交点

连通路线或链(Links):连结两个结点的弧段要素,是网络中资源运移的通道,如街道、河流、水管等

转弯(Turns):资源运移方向从一个链上经结点转向另一个链

停靠点(Stops):网络路线中资源装、卸的结点点位

中心(Centers):网络中具有接收或发放资源能力,且位于节点处的设施,如水库、商业中心、电站等

障碍(Barriers):禁止网络中链上流动的节点,即资源不能通过的节点

2、主要网络分析功能

(1)最短路径分析

最短路径是在网络中从起点经一系列特定的结点至终点的资源运移的最佳路线,即阻力最小的路径。

在最短路径选择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实际的距离,也可定义为两点间的时间、运费、流量等,还可定义为使用这条边所需付出的代价。

(2)地址匹配

地址匹配实质是对地理位置的查询,它涉及到地址的编码。地址匹配与其它网络分析功能结合起来,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非常复杂的分析要求。如物流配送,需要将货物送到多家单位。此时需将路径分析和地理编码结合起来使用,可先通过地理编码进行地址查询,获得各单位的地理位置,再利用最短路径方法确定最短送货线路。

(3)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模型中的网络主要由中心点(分配中心)组成,有两种分配方式:一是由分配中心向四周输出资源;另一种是从四周向分配中心集中资源。这种分配功能可以解决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分配。

资源分配模型可用来计算中心地的等时区、等交通距离区、等费用距离区等。可用来进行城镇中心、商业中心或港口等地的吸引范围分析,以用来寻找区域中最近的商业中心,进行各种区划和港口腹地的模拟等。

168、空间关系查询

169、面面查询

170、如与某个多边形相邻的多边形有哪些

171、面线查询

172、如某个多边形的边界有哪些线

173、面点查询

174、如某个多边形内有哪些点状地物

175、线面查询

176、如某条线经过(穿过)的多边形有哪些,某条链的左、右多边形是哪些

177、线线查询

178、如与某条河流相连的支流有哪些,某条道路跨过哪些河流。

179、线点查询

180、如某条道路上有哪些桥梁,某条输电线上有哪些变电站。

181、点面查询

182、如某个点落在哪个多边形内。

183、点线查询

184、如某个结点由哪些线相交而成。

185、系统建设内容和主要功能

186、1、系统建设内容

187、提供功能强大的信息基础

188、实现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

189、实现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

190、实现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

191、实现事务管理类应用系统的建设

192、2、系统的主要功能

193、异构系统的整合、通信可靠性保障、应用系统运行效率、系统的可用性、系统的伸缩性、系统开发过程的标准化、安全性、维护管理的简单方便

194、国土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

195、1、应用开发平台 2、运行管理平台 3、网络通信平台4、网络管理平台

网络通信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必须符合下列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可靠性原则

196、地籍管理的主要业务

197、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19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说明 1.系统登陆名为各村操作员姓名,密码为手机后六位。 2.打印核实清册 操作步骤:进入“数据查询管理“、”土地承包清册查询“,选择需打印的村、组,在右侧窗口里选择需打印的农户,最后点”打印“。

3.批量生成合同号,申请书。 4.批量生成的操作步骤:

●进入系统管理 ●选择合同批量生成 ●进入合同批量生成界面后如下图所示,先选择村、组,合同签订 日期,承包期限起止日期,最后点“生成“按键。 (所有批量生成操作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上述步骤该小组的合同就批量生成完毕,就可以打印合同。 申请书批量生成的步骤和合同类似。 5,合同的批量打印操作步骤: ●进入数据查询管理

●选择土地承包合同查询 ●如下图所示,先选择村、组,然后选择需打印的农户,最后选择 打印。(如果需要预览,就需要选择“预览“,需注意,批量打印不能选择”预览“) 申请书,登记簿批量打印的步骤和合同类似!(需要批量生成申请书后才能打印) 6.作废合同流程 ●点击“承包合同管理”里面的“承包合同作废”

●选择村、组,双击需作废的合同号,最后点击“作废”按键。 7.添加修改基础信息的操作流程 1.添加或修改农户信息 ●点击“基础数据设置”里面的“农户资料设置”(如下图)

●修改农户信息步骤 选择需修改农户的村组,双击该农户,看到右边信息栏里有灰色的户主名字,点击“修改”按键,可以看到能修改的信息变成黑色。修改完后点击“保存”按键。(如下图) ●修改经营权共有人信息的步骤 选择需修改家庭成员的户主,然后点击“经营权共有人录入”,选择需要修改的成员(需双击),知道成员姓名一栏里出现灰色的姓名后,点击“修改”,修改完毕后点击“保存”(如下图)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空间信息查询: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土地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空间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 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 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土地信息的构成: 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的特点。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答案二:(1)土地本身所客观反映的信息:土地空间定位信息(位置、大小、形状);土地质量信息(陆地、水域、土壤、岩石、沙滩、海洋);自然资源信息(植被、矿石、地形、地貌、水源);环境信息(阳光、温度、降水、风力、大气压) (2)土地关系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地面、地下的各处建筑物信息、工、农、林、牧、渔等各种产业的土地利用及人口、文化、交通等等);社会法律信息(行政管辖、权属、有关政令、文书、契约、法规及转让交易)LIS的特征: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 以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LIS在土地管理中的服务领域: 1. 地籍管理:对土地确权、登记造册、发放使 用证书 2. 土地定级估价:评定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 测、制图、统计、分析与管理 4. 耕地保护:对农用土地进行分类, 划分基本 农田保护区5.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部署6. 建设用地管理: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征收、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 7. 土地监察:调解土地纠纷, 监察土地政策的 执行情况 8. 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集 约度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3)LIS应用模型; (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6)更多地服务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化(8)网络化要成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一种发展趋势(9)土地信息面向人民大众。 1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和()的流动。 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两大类。 4.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和()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5.西蒙(H.A.)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和()三个阶段。后来西蒙在他的决策过程模型中又增加了决策实施后的()阶段。 6.西蒙教授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做一个(),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9.基于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 10.方法将()和()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11.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 12.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长远发展的规划。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及();单位的现状;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集OA、MIS、GIS技术于一体,整合空间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等功能,实现土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证书发放等全部土地权属管理业务的办公自动化,构架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办公、业务流程审批的规范化、图文传递电子化、管理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全网络办公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满足国土资源业务办公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审批系统》;满足日常办公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如下: 二、技术路线 1、先进的数据结构 (1)、采用先进的B/S数据结构模式,可以实现网上远程报建、审批办公机制。 (2)、系统基于Oracle 9i或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平台,运行快速、安全、稳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行、管理、备份、恢复机制。 2、工具化集成 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简捷,易于掌握。系统提供的维护管理可以完成用户系统自定义的功能,包括增加业务机构、业务人员角色的定义、权限分配、系统使用界面的设计、各种表单及打印表格报表的设计、工作流程的设置定义和修改等。全面实现自制作、自维护、自拓展,使管理工作职能和流程能随着

业务的变化而进行即时调整。 3、OA、MIS、GIS一体化 已建立的OA 、MIS具模块有开放式的程序接口,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为未来地籍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接口。图形在MIS业务办公系统中直接调用GIS系统数据库。 GIS系统采用最适用的AutoCAD Map软件平台,不需数据转换就可以直接调用CAD图形,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与地籍图形管理一体化,MIS、GIS、CAD一体化,图、文、表、管一体化。 三、功能简述 (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 1、公文管理 收文管理:完成单位外来公文的登记、拟办、批阅、主办、阅办、归档、查询等处理。发文管理:完成单位内部或对外公文的起草、审批、核稿、签发、发布、存档、查询等管理。 公文管理操作界面: 2、事务管理 包括待办事宜、日程安排、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规范查询等模块。

土地信息系统

第一章 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和信息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息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样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构成 土地信息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硬件一般包括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 、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示器等) 、计算机系统、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功能软件一般包括五大模块,即输入与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用户接口;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应配有管理软件 土地信息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格式化、转化、概化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是在土地科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科学作为LIS的分析理论基础,它反映了LIS所需要处理的内容与体系,并为LIS提供了空间分析的方法;测量和遥感不但为LIS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它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地图学为LIS 成果的表达以及可视化提供了方法。数据库技术为LIS的数据存储提供载体和管理方法。专家系统为LIS的数据处理中运用专业领域知识,提供框架。LIS应用了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但又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LIS与CAD和CAM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区别。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足:缺乏空间实体定义能力、缺乏空间关系查询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发展趋势: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 土地信息除具有空间特性外,还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3、LIS应用模型LIS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与各种实际应用的结合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第二章 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根据标准化理论,土地信息分类应该遵循下述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稳定性原则(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5)易用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7)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8)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协调一致原则(9)考虑数据来源原则 分类的基本方法:(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他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2)面分类法,是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 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土地信息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有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地物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土地信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是成因分类,即以成因作为主要的分类指标进行地物分类,这种方法通常为面分类法。分类体系中的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例如,对河流的分级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确定等。 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是什么?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I: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1)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1)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2) 4、画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2) 5、信息系统实现所采用了什么样的硬件、软件技术? (3) 6、画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 (4) 7、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有几个、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4) 8、利用此系统实现的效果评估? (5) 案例H :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6) 案例川: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6) 案例W:通用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7) 案例V :沃尔玛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8) 中创软件推出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自主创新的中间件技术,依托15年的金融应用开发背景,针对金融信贷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推出的,依据该方案,中创软件在交通银行成功实施了“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主要实现一个适合前台、中台、后台操作的信贷业务处理平台,建立全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交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 型商业银行之一,属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⑴应用信息系统作用: ①实现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业务流程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流程跨度比较大; ②面对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都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等因素

影响,这些外因加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内因,都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实现交行信贷业务流程的随需而变; ③交通银行的台帐、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都有大量的报表,该系统能够快速、灵活的展示这些复杂的中式报表。 ⑵应用信息系统意义: ①增强快速响应信贷流程变化的能力,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②实现系统中大量信贷报表展现功能,对复杂信贷业务数据报表进行灵活定制和展现; ③通过采用构件化开发方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系统投资。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⑴企业规划目标: 交行的目标是“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一是要求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做强海外机构、完善海外网络,建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经营网络,成为国际业务优势明显、经营管理水平向世界先进银行看齐、活跃于亚太地区的国际一流银行。二是倍增计划的实施,即3?5年内再造一个交行,实现总资产和利润的倍增。 ⑵明确的发展战略 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国土大面积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城镇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日趋细化,各种野外调查数据,不同比例尺图件资料急剧增加。特别是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使得地籍变更日益频繁、地籍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城镇地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此外,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因此,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 从本质上来讲,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获取、分析、处理、管理和利用土地信息,就是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理论及数学模型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学、计算机科学(包括互联网技术……)等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土地管理的许多业务工作,如,动态监测、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地价评估都必须建立在地籍、土地详查系统的基础之上,或者说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详查系统,这是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必须先行。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土地的这种空间特性,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GIS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此,GIS是进行土地管理,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最佳平台。 一、系统目标 建立地、市、县级的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以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信息系统,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为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地、市、县级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实现土地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快速的土地信息查询服务、为土地使用者提供快捷的、全面的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的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二、系统内容 (1)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业务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化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土地管理数据库的建设, (3)土地局业务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上层学科系统,其与多个学科都有紧密联系,如管理学、系统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企业信息畅通,提供决策参考,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了当代众多先进技术,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帮手,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内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高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整合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控制理论概述 系统控制理论分为系统论与控制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将系统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对这两个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一)系统论。系统论属于一种应用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系统一般模式、规律和结构。系统论的研究目的是将单独系统的功能的特殊性进行普遍化,归纳总结出不同系统的共同特征,以研究出使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普遍系统,数学方法是其常用的研究工具。系统论具有逻辑性与数学性,是当前新兴学科的典型代表.系统论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其内在思想也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

先,运用系统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整个系统角度对该系统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注重探究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论是现代社会一体化特征的重要反映,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次,系统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渗透于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是人们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论又是一种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总之,系统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控制论.控制论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各种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规律是控制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论也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控制论也具有综合性。依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理论,各种不同机制系统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是控制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如生物体、机器等。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行为的研究,如共同信息交换、自适应原理、改善系统等,归纳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控制论所归纳出的机制还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够普遍使用于不同的学科。控制论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见的如信息法、反馈法等。 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属智能化控制系统,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网络通信技术等是其主要利用工具,获取企业内部海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地信息系统p1 土地信息系统就是存储、管理和应用土地信息,为土地管理工作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2、土地管理p3 土地管理是维护土地制度和合理调配社会对土地需求的国家措施,具体来说,它是一项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确立和巩固与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3、土地制度p9 土地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4、土地数据库p35 土地数据库是根据数据库建设规程,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对土地调查数据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为土地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5、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p3 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在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功能,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服务。 6、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p36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需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7、农村土地数据库p40 农村土地数据库是在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空间数据库。 8、权属界线p42 权属界线是指土地所有权界线和使用权界线,包括已确定、未确定、有争议的土地所有权界线和使用权界线。

9、高程注记点 p41 高程注记点是反映重要地形和地貌特征点的地图符号,是推算等高线高程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高程控制作用。 10、地类图斑 p42 地类图斑是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所划分的土地种类地块,由地类界线、线状地物、权属界线所构成的多边形,为面状要素;是由土地调查数据中的拓扑弧段构成的封闭区域,可以多重嵌套岛与孔,也可以由多个不连通的区域组成,通过目标代码与属性表链接。 11、零星地类 p43 零星地类是某种地类的图斑中所含有,不能用最小图斑所表示的异地地类,为点状要素,是一种不一比例尺表示的特殊图斑。 12、数据字典p47 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13、地籍信息系统p37 地籍信息即在土地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设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统计、汇总、制图、输出及更新等功能的,满足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的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 14、地役权p12 是指为自己特定的土地的便利而利用他人特定土地的权利。 15、数据库整合 p63 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将已有数据库中的数据集成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为用户提供条理化的信息服务,为后续信息的管理与使用提供规范,从而实现信息的增值利用。 16、建成区p70; 建成区是指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以及独立工矿区的建设范围,具体来说,主要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已成片开发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17、界址线p71 界址线是连接两个界址点的线,具有直线、圆弧和光滑曲线等多种类型,与农村土地权属界址线不同,它不能为折线或多线段。 18、初始地籍 p7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摘要]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 阔的应用舞台,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 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1 面向业务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2 面向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其的重要标志。(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他强调信息处理的系

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三面向决策的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 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 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修改版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 概述 我们针对当前国土行业信息化特点,以全国试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为基础,提供地、市、县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编制、规划出图打印、规划成果管理和规划实施等。系统基于工作流及Internet环境Web技术的集成和C/S模式下地图处理的办公服务,旨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 2.体系结构 2.1 技术架构设计 随着WEB技术的成熟,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采用Browse/Server网络结构建立GIS信息系统完全成为可能。采用这种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运行模式,主要的命令执行、数据计算都在服务器完成,应用程序在服务器安装,客户机不用安装应用程序,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免费的浏览器来完成。 采用这种B/S结构,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另外,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编辑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B/S方式和C/S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因此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所以,本系统采取以Browse/Server为主,Client/Server为辅的技术架构模式。(如果用户需要,也可提供纯粹的单机系统) 2.2系统软件平台架构 系统分为三大个部分功能:规划辅助编制系统、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系统辅助子系统,其中规划辅助编制系统为Client/Server结构,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和系统辅助子系统为Browse/Server结构,地图有关应用采用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 7.1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概述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 ●系统建设的过程步骤 ●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7.1.1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1) ●历史上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不足:开发系统软件;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文挡的规范和管理等,具体表现 1、开发的软件与实际土地管理业务流程不符,(双方信息交流不充分) 2、对系统建设成本和速度估计不很准确,实际成本比估计成本有可能高出一个数量级,实际速度比预期长数月(年)。 3、开发出的软件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结果造成建库困难,可靠性差,效率低,维护成本高, 4、数据结构、编码没有规范化、标准化,影响系统的接口与再开发。 7.1.1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2) ●5、缺乏对系统建设中输入数据的质量控制认识和措施,以及对海量数据和变更数据的存储、维护、管理的认识,在系统建设中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 ●6、文档资料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或文档资料不合格,对系统的二次开发和维护带来困难。 ●7、系统的后期服务差,升级困难。 ●8、系统使用人员对软件的维护和管理缺乏认识,甚至不会使用软件,系统建设处于瘫痪状态。 ●系统建设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因此要解决系统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去指导系统建设。 7.1.1 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3) ●系统工程在系统科学体系中属于工程技术类,是一门新兴横向交叉科学,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钱学森(1978):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美国技术词典(1957):系统工程是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的元素组成。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个元素之间及元素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系统能从整体上达到最优目标。在设计系统时,要同时考虑到参与活动的人的因素及其作用。 ●根据以上论点,大型复杂的系统建设,应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去指导系统建设。 7.1.2 系统建设的过程步骤 ●1、系统分析时期 ●确定任务(目标);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2、系统开发时期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数据库建立 ●3、系统维护:使用过程错误的改正;不同环境的适应;新模块的开发等 7.1.3 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成立土地管理部门和系统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参加的部门 ●项目管理人员:项目设计、实施 ●系统开发人员:编程、测试、实施、运行、维护 ●土管部门(用户)技术人员:软件测试、维护、数据库建立、检核,为日后运行打下基础 7.2 可行性研究(1) ●本阶段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可能或值得解决。 ●根据系统分析人员对土地业务流程的调查,导出较粗略的系统逻辑模型,包括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然后提出几种设计方案,分析各个方案的利弊,从而判断预定的目标能否实现,效益能否值得开发。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7.2 可行性研究(2) ●数据条件: ●数据的类型、质量、精度和完备程度能否满足系统建设的要求

《企业信息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企业信息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信息识别有由决策者识别、系统分析员识别及两种方法结合进行识别三种方法。 2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分为职能级、公司级、全行业级三个不同的战略层次。 3系统具有如下特征,即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目的性、适应性。 4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预测和决策功能几项基本功能。 5从信息系统的作用观点来看,信息系统主要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部件、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信息处理器完成数据的采集、数据变换和数据存储等,并将数据转变为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 7从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看,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由三个基本的行为部件构成,它们是输入、处理、输出。 8信息的基本特性有客观性、价值性、等级性、可分享性、可传输性、可再生性。 9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利用。 10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人机系统。 11系统结构包含输入﹑输出﹑控制器﹑检测器等几部分。 12企业信息系统结构按组成方式的不同分为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 13企业的四种资源是人、财、物、信息。

14信息资源由信息基础设施、人的因素、信息等三要素组成。 15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定义、制定代码体系、数据的安全保护等几项内容。 16数据库概念的基本目标是减少数据冗余和增加数据的独立性。 17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可以分为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三种类型。 18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是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用户密切配合、“一把手”原则、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19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包括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企业信息系统的组织、人员、管理和运行;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和实施计划等。 20企业数据的四种类型是存档类数据、事务类数据、计划类数据、统计类数据。 21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原形法。 22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制,而这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循环结构。其特点是每种结构只有一个入口点和一个出口点。 2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确定需求、系统开发、系统安装配置、系统运行、系统更换。 24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将系统开发过程化分为五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及战略规划、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与测试、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土地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什么叫信息、数据?它们有何区别?信息有何特点? 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信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客观性适用性共享性可传输性。数据=信息+噪声或误差噪声或误差:与目标物无关的干扰+与目标物有关的模糊干扰可以排除,但模糊可减少不能排除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表达),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内容) 什么叫空间数据、地图?举例说明空间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空间数据:图形,影像非空间数据:文字、公式、模型、表格空间数据用于描述有关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和相互关系的数据,以坐标和拓扑关系的形式存储地图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什么叫地理信息、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地理信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总称。信息系统指具有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各种有用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是各种土地信息及其载体(包括文字、数据及各种土地专题图表)的输入、存储、解说、修改、量测、统计运算、分析和输出的技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组成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来看,GIS是由软件、硬件、数据和用户组成。用户(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是系统的核心,按其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等)硬件(各种设备-物质基础,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信息或空间数据,主要包括:GIS主机,GIS外部设备,GIS网络设备等)。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6)显示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的地理信息 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土地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构想和设计,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监督土地利用;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务;合理协调各部门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包括用地指标的落实,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的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城乡用地之间的关系,协调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的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供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在日常的土地规划管理中,由于成果资料和档案资料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沿用常规的手上方式来管理和应用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土地管理的需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利用计算机及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业务,建立的集GIS和办公自动化(OA)为一体的专业化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土地规划管理为核心,兼顾用地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图文互查以及项目办案,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实施和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2 需求分析 2.1 业务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主要业务包括: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审查、规划调整审查和规划成果管理。 1、建设用地预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需要在市、县级国土管理部门内部进行审批,需要经过业务受理、项目预审、规划科项目审查、勘测定界、安置补偿等环节。业务受理环节主要是填写项目申请表,上载项目电子材料,打印回执单及业务流转单;项目初审环节主要进行项目的初步审查,浏览、补充项目台账,对明显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进行退件;项目审查环节主要进行项目的详细审查,用大致的红线图分析出项目现状信息与规划信息,如果通过就拟定预审意见,不通过则退件;勘测定界环节主要是输入勘测定界成果;安置补偿环节主要输入征用补偿方案。 2、建设用地规划审查 建设用地规划审查需要在市、县级国土管理部门内部进行审批后,然后申报市级、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在县级国土资源局内部分别需要经过组件批次、权属审核、规划审查、组织上报方案(一书四方案)、项目报批、计划核销等环节。组件批次环节从建设用地项目集合中选取。组成新的用地批次,完成批次项目台账;权属审核环节进行项目权属审核,编制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审核表;规划审查环节进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表与农地转用计划通知书;组织方案环节进行一书四方案的编写;项目报批环节进行材料的输出,并进行

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论文

..........................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论文. 字数2.2万字论文+答辩稿+开题报告+sql2000 2 需求分析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普及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取向趋于更快,更简单、方便。就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而言,目前存在的大部分产品基本上存在性能低下,功能不全,难以满足形式发展要求等弊端。本次所需开发的系统为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仓库、销售等管理。该系统可以进行商品进出库管理,商品销售管理,库存盘点管理,基本信息管理,费用管理。它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能满足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要求,而且能适应发展需求。本系统还考虑到有些客户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所以开发出来的系统简便,界面清晰,操作简便。 下面从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两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2.1 功能需求 (1)商品进出库管理:包括原材料,成品入库,库存查询等信息,其中原材料包括原材料的入库、原材料的出库、原材料的调拨等,库存查询包括原材料的库存查询和成品的库存查询等; (2)商品销售:包括商品销售,商品退货,销售查询,其中商品退货包括原材料的退货和成品的退货; (3)库存盘点:包括对库存商品的盘点以及对盘点情况的审核; (4)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编码、商品编码、仓库编码、员工信息; (5)费用管理:包括日常支出和往来帐目; (6)系统维护:包括更改密码和用户管理;

(7)帮助:包括关于信息。 2.2 性能需求 (1)精度要求:系统运行时,各种资料信息要准确; (2)系统灵活性:系统设计小巧、灵活; (3)系统力求简单,操作方便。 根据上面介绍的各个主要性能,对这个系统的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系统模块图。 原材料 成品入库 库存查询 退出系统 原材料入库 原材料出库 原材料退库 原材料调拨 原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