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各产业波及效果

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各产业波及效果

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各产业波及效果
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各产业波及效果

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

各产业波及效果

杨 青 刘晓明 张 茜 吴 娟(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摘 要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5、1997、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各年份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根据国民经济17部门的影响力、感应度排名,对各部门进行了归类和动态分析,并对典型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波及效果 动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2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6 02 05

基金项目:2004年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武汉产业关联度研究

1 引 言

自俄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昂惕夫(1936)创立投入产出表以来,投入产出表及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运用于国民经济核算。我国于1974 1976年期间,在国家计委计算中心的组织下,编制了中国第一张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后来,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1981年的146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26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983年的22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987年3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并确定逢二、逢七年度编制投入产出表,逢0、逢五年度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此后,编制投入产出表就成为我国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在全国各地区陆续得到推广。特别是在现有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投入产出表中有关各部门的波及效果进行分析,能够得出相应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变化,对决策者正确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 有关产业结构的国内外研究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1672)在 政治算术 中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工业比农业的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库茨涅茨(1941)认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财产收入的比重则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

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克拉克(1940)在 经济发展条件 一书中,通过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和总产出资料的整理和比较,总结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里昂惕夫(1941)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他的 1919 1929美国经济结构 一书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他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和 投入产出经济学 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表。他利用这一分析法分析了经济体系的结构与各部门在生产中的关系,研究经济的动态发展以及技术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的关系,分析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刘易斯(1954)在 曼彻斯特学报 上发表了著名论文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他又于1958年出版了 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宗教、文化历史传统、政治、心理学等。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著名 不平衡 增长学说的创建者赫希曼(1958)出版了 经济发展战略 ,设计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不平衡增长模型。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也对产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荷兰经济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创始人之一丁伯根地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

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等等,都代表了国际上对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等的研究成果。

张文明(1999)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结构和资源结构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低水平趋同对资源的需求膨胀与资源和原材料的维持能力难支的矛盾。苏东水(2000)对产业结构的理论形成与发展、产业关联、产业优化与产业布局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董承章(2000)系统介绍了投入产出原理及模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投入产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李国娟(2000)根据投入产出部门关联理论,利用投入产出序列表,计算出了1987、1992和1997年各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并找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连锁效应的产业部门,为进一步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等等,都代表了国内对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等的研究成果。

3 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及概念、公式

3 1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的计算

直接消耗系数a ij 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j 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 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取出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其计算公式为:

a ij =x ij /X j (i,j=1,2, ,n)(1)

其矩阵形式表示为:

A=

a 11

a 12 a

1n a 21a 22 a 2n a n1

a n 2

a n n

(2)3 2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的计算

要求完全需求系数b ij ,首先得通过完全消耗系数b ij

的计算公式推得。完全消耗系数b ij 的计算公式为:

b ij =a ij +

n

k=1

b ik a kj (i,j=1,2, ,n)

(3)

用矩阵表示就是B=A+BA,因此得到B=(I-A)-1-I,其中B=

(b ij ),称为完全消耗矩阵,I 为单位阵。

B 的经济意义是:B 行的方向表示第i (i=1,2,

,n)

种产品为列各种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的完全投入量;B 列的方向表示,生产单位第j (j=1,2, ,n)种最终产品对行各种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则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可表示为:B=B+I=

(I-A)-1=

(b ij )

(4)

因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在计算如完全固定成本折旧系数、完全劳动者报酬系数、完全生产税净额系数、完全营业盈余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方面都会用到,在对有关投入产出的指标计算中意义重大,因此又将其命名为里昂惕夫逆矩阵。3 3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

F j =

n

i=1B ij

1n

n

i=1 n

j=1

B ij

(j=1,2, ,n)(5)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E i =

n

j=1B ij

1n

n

i=1

n

j=1

B ij

(i=1,2, ,n)(6)

式中:Fj:j 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

E i :i 产业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感应度系数

B ij :(I-A)-1中的第i 行第j 列的系数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4 我国1995、1997、2000年的投入产出基本指标和影响力、感应度等波及效果系数的计算

4 1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与完全需求系数矩阵B 的计算

根据公式(1)和(2)和中国统计年鉴1998 2004

的中间投入数据,可以直接计算矩阵A 。因篇幅有限,而且A 的计算非常简单,因此,此处从略。完全需求系数矩阵B 可以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直接计算,从略。

4 2 计算各年份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并进行排名,如表1

表1 1995、1997、2000年17部门影响力系数F j 及感应度系数E i 的指标值及序次表

指标

值及

排序

产业199519972000199519972000

影响力

系数F j F j 排

序序次影响力

系数F j F j 排

序序次影响力

系数F j F j 排

序序次感应度

系数E i E i 排

序序次感应度

系数E i E i 排序序次感应度

系数E i E i 排

序序次01农业0 755170 756160 770161 25051 17451 067502采掘业

0 905100 870140 812151 24161 42141 334303食品制造业

0 944

9

1 000

9

0 960

9

0 694

13

0 696

14

0 646

14

续 表

值及

排序

199519972000199519972000

影响力

系数F j F j 排

序序次影响力

系数F j F j 排

序序次影响力

系数F j F j 排

序序次感应度

系数E i E i 排

序序次感应度

系数E i E i 排序序次感应度

系数E i E i 排

序序次04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1 29411 12151 17141 23371 05381 016905其他制造业1 19941 05181 06970 91681 05870 8941006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0 889120 939100 960100 727120 772111 049707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1 07081 09761 02480 737110 736131 029808化学工业1 20131 15631 18831 69921 66421 750209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 08071 08271 09960 824100 790100 5961510金属产品制造业1 17851 24111 23921 52831 45631 332411机械设备制造业1 22121 20921 28311 76211 84612 002112建筑业1 15161 15141 16650 432170 469170 4551713运输邮电业0 838130 852150 895140 90490 88390 8921114商业饮食业0 809140 888130 921121 31041 09861 061615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0 804150 914120 926110 637140 751120 7511216金融保险业0 759160 748170 610170 610150 660150 6571317其他服务业

0 901

11

0 925

11

0 905

13

0 495

16

0 474

16

0 467

16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并计算得出。

5 指标对比与动态分析

根据表1,我们可根据2000年感应度和影响力的排名顺序,将各个行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排名标在相应的坐标内,并按照感应度和影响力排名的大、小划出4个区,分别按底纹标为 ~ ,其中第 类F j >1且E i >1,第 类F j <1且E i >1,第 类F j >1且E i <1,第 类F j <1且E i <1。这样做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各产业在二维排名分布中的位置,并划出产业群和产业类型。

由图1可知,我们可以将这些行业分成4类:(1)第 类产业:它们的影响力和感应度都很大,如11机械设备制造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08化学工业、04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07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这些行业不但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很大,而且为别的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大量产品。这

些部门多数是基础产业和重工业部门。尤其是11机械设备制造业,其影响力均在第1、2名,其感应度均在第1名,可见这样的行业在行业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最敏感。

(2)第 类产业:它们的影响力较小,感应度很大,如06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14商业饮食业、02采掘业、01农业。也就是说,别的部门对它们的需求相对较小,但是它们的发展对别的部门的拉动作用较大。典型的如农业,其影响力倒数第2,而感应度排第5。充分表明了农业对其他行业的需求很小,而别的行业对农业的需求较大,如纺织业、食品业等。这也表明了农业的耕作方式仍然以自然封闭的耕作方式为主,较少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农业耕作方式。

(3)第 类产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感应度很大,

而影响力很小,如12建筑业、09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5其他制造业。也就是说,它们对别的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强,但是别的产业对他们的需求一般较小。典型的如建筑业,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如钢材、铝材、木材、石砂、水泥等相关产品和行业的发展,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则对别的行业影响甚小(连续三次排在最后一位),即别的行业对该行业产品需求不像对消耗品行业那样具有较大的需求。

(4)第 类产业。它们的感应度和影响力都很小,因此,自身的发展既不需要别的产业的大量投入,对其他产业也没有多大的需求拉动效应。如03食品制造业、15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17其他服务业、13运输邮电业、16金融保险业。由于这类产业的瓶颈效应不强,应该不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可以看出这类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较为独立。也就是说,如果对其进行产业扶持,它就能够较快的增长起来,不会受到其他行业太多的牵制和干扰,但是,

这类产业也难以成为支柱性产业。

图1 各产业2000年感应度和影响力分布图根据日本1970年的投入产出表的计算,感应度较高的部门中,主要有纸浆和制纸、基础化工产品、炼钢及炼铁、钢铁一次加工、商业等,与我国的11机械设备制造业、08化学工业、02采掘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01农业、14商业饮食业等感应度较高的部门基本一致,除商业外,这些部门多为基础产业集团。同样根据日本经济学家的计算,日本1970年影响力较大的部门有肉和奶制品、服装服饰、皮革制品、化纤制品、纸浆和造纸、运输工具、工业机械和设备。这些产业大多属于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与我国影响力较大的部门11机械设备制造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08化学工业、04纺织、缝纫

及皮革产品制造业、12建筑业、09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这些产业多属于中间产品部门)有较大的差异性。

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如我国和日本)。但也有一种趋势,即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般重工业都表现为感应度系数较高(如11机械设备制造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08化学工业等),而轻工业大都表现为影响力系数较高(如食品制造业)。因此,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重工业一般发展较快,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轻工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可以想见,在未来的20年内,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工业化仍将飞速发展,而这必然使工业部门特别是基础产业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较大,这也正是通过工业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通过基础产业在经济中发挥支柱作用所不可缺少的。

另外,从各行业的感应度与影响力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各行业所属的行业类型。同时,对比1995、1997和2000年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通过图2和图3可以明显的看到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变动情况。一般情况下,它们的排名一般很稳定,绝大多数排名变动在2名之内,而且系数变化很小。例外的情况如06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在1995年和1997年的感应度系数分别为0 727和0 772,而2000年则超过1,达到1 049;07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在1995年和1997年的感应度系数分别为0 737和0 736,而2000年则超过1,达到1 029;10金属产品制造业,其影响力变动很大,甚至由1995年的第5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1位(但是其影响力系数变化并不大),等等。将各

产业的排名这些排名及系数的较大变化,有可能是各年数据采集的误差,也可能是别的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或本行业对别的行业的影响真的发生变化,但是因为所隔时间较短,还没办法判断究竟主要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如果数据较多(所占年份较长),发现系数呈现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则是由于产业间投入产出的影响关系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一个产业地位的变化,如果系数呈现波浪式变化,则很可能是数据有问题,或相关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统计口径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也不排除可能是产业布局发生变化,这反映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上,会使一些行业的系数发生波动(因为二系数均是某一行业的数值相对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

相对数)。

6 结 论

通过对各年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对比和观察,可以发现各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相应

的变动情况。同时,通过对各产业类型宏观性质上的把握,有助于决策者针对不同的产业类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

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图2 1995 1997 2000年

各行业影响力系数折线图

图3 1995 1997 2000年各行业感应度系数折线图

参 考 文 献

1.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1998 2004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美)沃西里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M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2)

5.钟契夫.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11)

6.张志英.产业关联分析法与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J].上海统计,2000,(3)

7.赵炳新.产业关联分析中的图论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2)

8.李国娟.从产业关联看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J].上海统计,2000,(10)

9.姚华荣.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1,(7)

10.张文明.经济决策必须重视产业关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6)

作者简介 杨青,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评价、风险投资管理、投资决策、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等。刘晓明、张茜、吴娟,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 投入产出系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要工具。投入产出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和各种诱发系数。由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这里只介绍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 ij(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 j去除该产品部门(或产业)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 ij,用公式表示为: a ij=x ij/X j (i,j=1,2,…,n)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模型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并为构造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

从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a ij <1之间,a ij 越大,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a ij 越小,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a ij =0则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 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 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111111++++=∑∑∑∑∑∑======kj sk ts n t n s n k it kj sk n s n k is kj n k ik ij ij a a a a a a a a a a b (i,j=1,2,…,n) 式中的第一项ij a 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二项kj n k ik a a ∑=1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第一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三项kj sk n s n k is a a a ∑∑==11 为第二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四项kj sk ts n t n s n k it a a a a ∑∑∑===111为第三轮间接消耗量;依此类推,第n+1项为第n 轮间接消耗量。按照公式所示,将直接消耗量和各轮间接消耗量相加就是完全消耗系

第三章投入产出表

第三章投入产出 一、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产品部门 二、思考题 1、投入产出表第Ⅰ象限每一个元素在行向和列向分别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含义? 2、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3、试述产品×产品表,产品×产业表(U表)以及产业×产品表(V表)各自的构成和经济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A投入产出表B资金流量表 C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平衡表 2、同质生产单位与基础单位的区别在于() A两者都只包含主要生产活动 B前者既包含主要生产活动也包含次要生产活动,而后者仅包含一种生产活动 C后者既包含主要生产活动也包含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仅包含一种生产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该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 A钢铁业B炼焦业 C煤炭开采业D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 4、中国目前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是( A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B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 C产业部门部门×产品部门表 D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 a的数值是0.2864,则它的意义是()5、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 21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比重 D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比重 四、多项选择题 1、第Ⅲ象限的行标题包括() A固定资产折旧B劳动者报酬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存货增加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B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D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总投入=总产出 2、投入产出表上的最终产品包括() A进口B出口C固定资本形成总额D存货增加E最终消费 3、下列关于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口径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口项可以作为一列处理,也可以以矩阵形式表示 B投入产出表的价格一般选择生产者价格 C中国目前投入产出表中应用的部门分类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大体一致 D现有统计制度所提供的数据大体符合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E以上说法都正确 4、工业部门总产出的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相比,其差异体现在() A前者是产业部门口径,后者是产品部门口径 B前者采用生产者价格,后者采用购买者价格 C前者仅包括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后者包括全部企业的数据 D前者是价值量,后者是实物量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 A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B实物转移C自有住房服务D金融保险服务E自产自用的货物 五、判断题 1、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同属于生产核算的范畴,前者是后者的进一步延展() 2、第三产业行、存货增加列的数据是85亿元,该值表示当年第三产业部门的存货投资额为85亿元() 3、第Ⅳ象限的功能一般认为是反映分配关系,但它并非是第Ⅲ象限与第Ⅱ象限的简单交叉,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是一个空象限() 4、把进口品放置在第Ⅱ象限,是为了表示它仅与最终使用有关() 5、一英国旅游者在游览故宫时,购买了一瓶矿泉水,由于这没有通过海关进行交易,所以不能认为是我国货物的出口() 6、直接分配系数是第Ⅰ象限每个元素除以所在行的部门总产出,其含义是i部门产品分配给j部门使用部分所占的比列() 六、计算分析题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概述

第二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种产品)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到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主要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经济计划、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可以编制各种投入产出应用模型。 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相比,实物型表的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且许多国家已不编制实物型表,例如前苏联1977年、中国1987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实物型表。所以,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价值型表的编制。 §2.1 概述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例如,日本编制1975年产业关联平衡表(即投入产出表),以行政管理厅为主,十一个省厅合作,成立了专门机构。从1975年5月确定方针,到1978年6月分布第一批结果,1980年3月印发全部结果,共花费近五年时间。又如,前苏联编制1977年部门联系平衡表,一次性调查的规模为:40000个工业企业、23000个建筑单位、50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数万个运输、商业、采购企业和单位以及40000个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 在我国,目前的计划、财务和统计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编表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国有较为健全的统计体系和统计队伍,有大量统计资料可供应用,只要在编表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选择既满足编表要求又符合国情的编表方法,是能够较快地编制出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我国第一次正式编制的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仅用了两年时间。 由于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艰巨性,所以除极少数国家(例如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每年编制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数年正式编制一次、每年修正一次的途径。我国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决定每隔5年编制一次全国表(逢二、七年度),在两个编表年度间修正一次(每逢O、五年度),即可满足应用的需要,又可节省一定的人力财力,是比较适当的。 下面首先就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作些讨论。 一、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四种调查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关于它们的概念,在统计学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它们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应用。 普查,主要用于所有总量数据、重要的中间投入数据(例如发电的煤耗等)和所有进出口数据的调查。因为这些数据要求完整与准确。 重点调查,主要用于大部分中间投入数据和投资构成的调查。例如钢铁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必须对占总产量9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关于投资构成,必须对大中型投资项目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主要与重点调查配合使用。对于重点调查之外的部分,例如数量很多但产量很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只需要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算即可。 抽样调查,主要用于数量众多、又无重点的调查对象。例如居民消费构成、商业等部门的投入构成等。 二、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可以按行收集数据,也可以按列收集数据。 按行收集数据,如果以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为调查对象,则要求这些基

【免费下载】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及代码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及代码 I 级分类II 级分类代码部门名称代码部门名称01001农业02002林业03003畜牧业04004渔业 01农林牧渔业05005农、林、牧、渔服务业 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0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0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0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4金属矿采选业090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5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10010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13011谷物磨制业13012饲料加工业13013植物油加工业13014制糖业13015屠宰及肉类加工业13016水产品加工业13017其他食品加工业14018方便食品制造业14019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14020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14021其他食品制造业15022酒精及酒的制造业15023软饮料及精制茶加工业06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16024烟草制品业17025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17026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业17027麻纺织、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17028纺织制成品制造业 07纺织业17029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业1803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8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1903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03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1033家具制造业22034造纸及纸制品业 10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303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投入产出表基础知识

一、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 (一)基本表式和结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象限。基本表式如下: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 (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计量单位:万元

1.第Ⅰ象限 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 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投入产出表三大部分相互连接,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到最终使用这一完整的实物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应用

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3.1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应用 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济系统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大量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分析 ⒈产业结构分析 ⒉投入结构分析 ⒊使用构成分析 ⒋消费结构分析 ⒌投资结构分析 ⒍进出口结构分析 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分析 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用经济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得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⒈部门之间各种结构的比较 主要是投入结构(中间投入结构和最初投入结构)的比较。 ⒉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 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在经济结构、技术水平迅速变化的时代,更具重要性。 为了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必须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为什么? ⑴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 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具有以下特点: ①部门分类一致。例如18个部门和30个部门的1981、1983、1987、1990、1992和995年的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 ②价格基准年一致。例如都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准价格。 ⑵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的编制 步骤: ①各年现价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归并; ②将部门分类相同的各年现价投入产出表的各部门总产出进行价格缩减; ③将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按比例调整; ④可比价的总投入减去可比价的中间投入得到最初投入。 关键是各部门相对于基准年价格指数的确定。 ⑶可比价投入产出系列表的应用 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 ⑴作用 ⑵注意可比性

三、产业关联分析 ⒈ 产业关联分析是投入产出表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主要用于产业选择 ⒉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j F 的计算公式如下: n j n b F n i n j ij n i ij j ,,2,11111 ==∑∑∑=== 其中,ij b 为矩阵1)(--A I 的元素。 当影响力系数1>j F 时,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j F 时,表示第j 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i E 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1=i E 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1

12年投入产出分析系数计算

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 ---投入产出系数上的差异 摘要: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投入产出关联的剖析,是深刻展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途径,一般可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本文试图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经济分析方法,主要计算出我国三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从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的关联。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结构分析 投入结构是指投入产出表的纵列的费用结构。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其联系是用“投入系数”,即“直接消耗系 a)来衡量的。 数”( ij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为现存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判别准则,为这一结构比例的合理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由表1可知,第二产业部门生产得到1元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本部门0.6134元的产品,第三部门0.1119元的产品。 但由于各产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与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间接联系,因此各产业产品在生产中除了有直接消耗外,还有间接消耗,即用 b)表示,该系数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直接的技“完全消耗系数”( ij 术经济联系,还反映了各部门之间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并通过线性关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最终使用联系在一起,矩阵公式为 1 () =- B I A- 由表2数据可知,第二产业部门每提供1元的最终使用时,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2.9078元的本部门产品,0.4480元的第三部门产品。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出的

投入产出学练习及答案汇总

例:假设有一张包含3个产品部门的简化价值型表,要求: 1填补表中的数字 2、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中间投入系数矩阵、初始投入系数矩阵 4、直接固定资产折旧系数的行向量、 直接劳动者报酬系数的行向量、 直接生产税净额系数的行向量、 直接营业盈余系数的行向量

建立行模型:Y=(I-A)X 2.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0.5803 0.7614 0.7132、 B = (I-A)'i -I = 04918 0.4674 0.6552 03367 0.4898 04786; 中间投入系数矩阵: (3 Σ? O O 4 = O ??2 J=I O O O j=∣ ) <02151+02151+0.1075 O O —— O 0.3297+ OJ 099+0.2198 O O O 0.2326 + 0.2907 + 0.1744) <0.5376 O O ) O 0.6593 O < O O 0.6977J <20 93 20 93 10 30 91 10 9\ 20 9? 20、 86 25 86 15 r 0.2151 =0.2151 .0.1075 03297 0」099 02198 0.2326、 02907 0」744丿 < 1.5803 07614 0.7132、 B + I = {I-A)~' = 0.4918 14674 0.6552 ?(λ3367 0.4898 14786) 93 86 J 完全需求系数矩阵: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0.7849 03297 02326、 = 0.2151 0.8901 0.2907 』丿 ?0.1075 0,2198 0.8256 丿 建宜列模璃N=U -心X ?4624 0 0 ) = 0 03407 0 < 0 0.3023丿 生 3.价值模型的主要系数 直接固定资产折旧系数: 丿元素: = d* / JV Z ( / = 1,2,冲 向量: 直接劳动者报酬系数: 丿丿素: =PjXQ = 1,2,- i ΛT) 向量: =(EM Ci v2 …-U Vtt ) 直接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系数: 元素: J -Z - \ 小、 向量: f 4. Wl^l 定资产折IH 条数的行向呈: 直接劳动者报酬系数的行向量: / 1 1 1 A Q \ A l = — — — =ι(λll83 0.1099 0.0930) (93 91 86丿' J 直接生产税净额系数的行向量: (12 Q 6、 A = - — — = (OJ 290 0.0879 0069刘 (93 91 86 丿* 7 也L 2? <93 9? 86; = (0.1075 0.0769 0.0814)

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流程

2012中国投入产出表 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流程 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基本流程如下: (一)各产品部门总产出 各产品部门总产出(总投入)可通过编制全社会产出表取得三根据各部门总产出计算和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两部分三 1.工业部门 根据工业统计状况,将工业生产活动分为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两部分进行计算三 (1)规模以上工业: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出表根据现行工业统计制度中 分地区二分规模工业企业按产品计算的分行业工业总产值汇总表 (依据B204-1表汇总)的有关数据,按大型二中型和小微型,分别按投入产出部门汇总计算三 (2)规模以下工业:在 纯 部门假设条件下,2012年规模以下工业产出表根据当年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分行业大类总产值二规模以上小型工业分投入产出部门的总产值结构分解并按顺序对角化得到三 由于现行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根据增值税率将其调整为含增值税的工业总产出,将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两张产出表相加得到全社会工业产出表,以及符合投入产出核算口径的工业各产品部门总产出三 2.其他部门 在全社会产出表中,除工业部门以外,其他产业部门的总产出视同为产品部门产出,数据集中在产出表的主对角线上,也就是说各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产品部门总产出,所以在编制产出表时,只要计算出这些部门的产业部门总产出,就等于得到了产品部门总产出三计算这些产业部门总产出所需资料包括统计系统(国家统计系统和部委统计系统)统计资料二行政管理资料(如财政决算资料)和会计决算资料(如银行二保险二运输等活动)三由于这些部门活动性质不同,所以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有的按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计算,有的按经常性业务支出加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三将这些产业部门总产出按顺序对角化就得到工业以外部门的产出表三 (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构成 中间投入构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三这部分资料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重点调查取得具有代表性的中间投入结构,结合总量指标推算三要获得中间投入构成,需要对投入产出各产品部门成本和费用构成表进行调整,即将成本费用指标转化为投入产出部门指标三01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 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

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一方面,在三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特别是财政干预,进行投资,人为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以减少失业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理论,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依据。另一方面,促使一些经济学家在原来的数理经济基础上,利用数学和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经济预测,以便找到医治资本主义痼疾的药方。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计量学。当时列昂惕夫曾认为“今天的经济学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理论高度集中而没有事实,另一方面,事实堆集如山而没有理论”,而投入产出分析是把经济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把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结合起来研究经济问题。按列昂惕夫自己的描述,投入产出分析是“用新古典学派的全部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参见W. 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经过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辛勤探索,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