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法》单元检测(含答案)

《分数乘法》单元检测(含答案)

《分数乘法》单元检测(含答案)
《分数乘法》单元检测(含答案)

《分数乘法》单元检测(含答案)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把去

3

10

3

10

3

10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得数是()。

2.24的3

4

是(),5个

3

10

相加的和是(),

3

4

5

6

是()。

4.在○里填上“>”“<”或“=”。

3 4×

3

4

3

4

2

7

×

9

7

2

7

1

2

1

2

1

2

×

1

2

1 9×

7

3

1

9

8

21

×

2

3

8

21

5

12

×

8

7

5

12

5.

9

10

和()互为倒数,34的倒数是(),0.5的倒数是(),2.4的倒数是()。

6.一瓶油净重

9

10

千克,8瓶油净重()千克,

2

3

瓶油净重()千克。

7.—块正方形手帕的一条花边长1

5

米,这块手帕四周的花边长()米,面积是()平方

米。

8.一袋面粉9

5

千克,吃了

2

3

千克,还剩()千克;如果吃了这袋面粉的

2

3

,那么吃了()

千克。

9.小亮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溶解后,小亮喝了这杯糖水的4

5

。他喝掉了()克糖水。

10.儿童乐园的碰碰车,原来玩10分收20元。“六一”儿童节调整了价格,比原来提高了1

5

同样玩10分,比原来多付()元。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六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1

6

。()

2.4米的2

5

和2米的

4

5

一样长。()

3.因为1

4

3

4

=1,所以

1

4

3

4

互为倒数。()

4.a为不为0的自然数,a乘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a。()

5.0.1234的倒数与0.1234的积是1。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l.下面( )的积在

14和78之间。 ①14×35 ②38×4 ③78×34

2.白兔只数的12等于黑兔只数的13

,则( )。 ①白兔多 ②黑兔多 ③无法比较

3.一批花布,第一次卖出总数的13,第二次卖出余下的12

,两次卖出的数量相比,( )。 ①第一次卖出的多 ②第二次卖出的多 ③同样多

4.已知a 与b 互为倒数,那么

2α和5b 的积是( )。 ①10αb ②110 ③10αb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35米,第二根用去全长的35

,两根铁丝剩下的部分相比较,( )。

①同样长 ②第一根长 ③无法比较

四、算一算。(共16分)

325×5= 1213×39= 12×724= 1920×1019

= 47×712= 715×25= 38×32= 67×17

= 59×38= 1112×24= 833×34

= 611×512= 1321×726= 29×310= 724×821= 729×874

= 五、看图列式计算。(每题2分,共4分)

1. 2.

六、动手操作。(共5分)

1.涂一涂,算一算。(2分)

3 4的

1

3

是多少?

2.玲玲和妈妈回家看望外婆,全程的一半坐火车,余下路程的2

3

坐汽车,最后剩下的路程步行。

请在下面的线段图上表示出这三段路程。(3分)

七、解决间题。(共39分)

1.一根长8

5

米的竹竿,全长的

3

4

插在水中,其余的露在外面,插在水中的部分有多长?(5分)

2.欢欢和笑笑一起帮爷爷浇花,欢欢浇了8盆,笑笑浇的盆数比欢欢少1

4

。欢欢比笑笑多浇了

多少盆花?(5分)

3.有资料显示,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3

20

,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张敏的

书包超重吗?为什么?(6分)

4.圆圆家上个月一共支出2000元,其中购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2

5

,购买文化用品支出比食

品支出多1

4

,购买食品支出多少元?购买文化用品比食品多支出多少元?(6分)

5.明生小学规定:每班参加武术操表演的学生人数要控制在本班人数的1

4

3

7

。五年级一班有

学生56人,这个班参加武术操表演的学生人数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6分)

6.图书室新购进一批图书,其中故事书的本数占总本数的3

20

,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3

5

科技书的本数占总本数的几分之几?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1

4

,文艺书的本数占总本数的几

分之几?(6分)

7.

同一款冰箱在两家商场销售,去哪家商场购买便宜一些?(5分)

参考答案

一、1.

3

10

×3

9

10

2.18 3

2

5

8

3.750 20 440

4.<>>><>

5.10

9

1

34

2

5

12

6.36

5

3

5

7.4

5

1

25

8.17

15

6

5

9.80

10.4

二、1.× 2.√ 3.× 4.√ 5.√

三、1.③ 2.② 3.③ 4.② 5.③

四、3

5

36

7

2

1

2

1

3

35

3

12

6

49

5

24

22

2

11

5

22

1

6

1

15

1

9

21 4

五、1.2000×4

5

=1600(米)

2.600×4

5

=480(千克)

六、1.涂一涂略3

4

×

1

3

1

4

2.略

七、1.8

5

×

3

4

6

5

(米)

2.8×1

4

=2(盆)

3.35×3

20

21

4

(千克)

21

4

千克<6千克超重

4.食品支出:2000×2

5

=800(元)购买文化用品比食品支出多:800×

1

4

=200(元)

5.最多:56×3

7

=24(人)最少:56×

1

4

=14(人)

6.3

20

×

3

5

9

100

9

100

×

1

4

9

400

7.文峰商场:4000×

8

10

=3200(元)星地商场:3500×

9

10

=3150(元) 3200元>3150

元去星地商场购买便宜一些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1)文章第①段由“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说起,有什么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1)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2)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4)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解析】【分析】(1)此文开头以实验说起,说明了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引出对向大海也能要“药”的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④段“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作答。⑦段“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提示了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在此段以下,不难找到⑧段“首先是采样难。”⑨段“再次是研发难”。

(3)本句中的“可能”是估计、推测出来的,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句中“13个海洋创新药物”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的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和数据,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故答案为: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

要“药”。

⑵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⑶“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及说明对象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位置及其内容。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信息,找到相应的答案,难度不大。

⑶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训练,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考生要注意运用基本的术语进行回答。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

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土豆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其实,体重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土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控制体重的食物。

②人们之所以把土豆划入发胖食品的行列,是认为土豆淀粉含量太高。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食物中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而其中大部分应该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碳水化合物。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③土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而且,土豆的含水量很高,每百克高达78.6克,配合膳食纤维,食后令人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这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数字最说明问题,100克的蛋糕可产生能量437千卡,而100克土豆只产生能量77千卡。

④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土豆淀粉中有1/4是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提高饱腹感。同为主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为323,即使时下备受推崇的全麦产品也只有151。

⑤抗性淀粉,又叫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也较缓慢。抗性淀粉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同时也会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排出量,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抗性淀粉也叫抗酶解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使葡萄糖在体内缓慢释放,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量。

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发挥土豆高饱腹感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土豆使人发胖,那只有一个途径一一当土豆与油脂相遇。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

汉斯·费希尔博士曾这样说:“放心大胆地吃吧,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而是油脂、乳酪、甜食和冰淇淋。”

⑦所以,吃土豆最好煮食、蒸食、炖食、烤食,这样土豆纤维中所含的淀粉粒子就被分解而不会渗入人体。如果在烹调土豆时加入了油脂,一定要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以保证一日当中的总脂肪不会超标。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第二段“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该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请你解释,为什么说马铃薯不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答案】(1)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联系内容可知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回答。此句结合语境可知“左右”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答题模式是:划线部分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这段话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内容,通过⑥⑦段可得到吃土豆发胖的原因。

故答案为:(1)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点评】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科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车到山前没有路

①“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草率用兵,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归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也就是说,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③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⑤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诸葛孔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不是仓促迎敌,而是寻找战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周密的计划,精心的准备,取得胜利是意料之中的。

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⑦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____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_____的准备。

⑧因为,很多时候,车到山前是没有路的。

⑨世事如烟,谁能保证出发后能及时看清前面的高山?人生如棋,即使你是勇往直前的骏马,也可能会马失前蹄,有去无回。

⑩有人说,路能否走通,有时候靠的是机遇。但是,机遇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

?好比汽车拉力赛,如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车不检修,不加油,那么开不到山前,在半路上就可能抛锚了。

?好比去登山,如果你不先练好双脚,不强化体质,再加上没有物质上的充分准备,那你就只有望山兴叹了。

?故,远行必备良驹,过河定问轻舟。欲攀登险峰先看看体魄,要穿越沙漠先估计好要面对的风险。

?千万不要把希望都放在“山前”,因为你不是愚公;千万不要盲目地自信,因为你的前面常常有翻不过去的大山。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的钥匙。

(选自《思维与智慧》)

(1)在本文中,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表达了什么观点?

(2)第②~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仿照第⑦段的划线部分,在第⑦段的两处空白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______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_______的准备。

(4)说说第⑥段和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5)“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哪种观点?请列举出一个具体事例来加以阐释。(不能列举文中的事例)

【答案】(1)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举例论证。具体有力的证明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抵御浪涛;漂泊四海

(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我认为车到山前没有路。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党都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两次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第一段用一句格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后主要有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对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述。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筛选。细读第一段可知,本段用一句格言引出了中心论点。作者认为车到山必有路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是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细读第二段到第五段可知,这四段文字举了吴越争霸,汉高祖和诸葛亮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的证明了第一段中的“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的观点,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内容的能力。因为是船,所以会航行四海,所以要做好抵御风浪的准备。因为是水手,要出海航行,所以要做好漂泊四海的准备。据此分析可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需根据语段所处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细读第六段和第十段的内容,然后联系全文内容可知,这两段文字的前半部分都紧承上文,后半部分都引起了下文,所以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同意哪一种观点均可,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事例恰当,表述合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论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筛选概括。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结合语段分析论证方法,作用一般是中心论点或段落中心句。(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句式,注意修辞,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4)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5)本题考查个性表达的能力。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即可。

4.现代文阅读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一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插瓶放在桌上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要长出刺来保护自己!

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虽然他和她之间不会热络的交谈、甜蜜的言语,但从她的眼波中,从她羞涩的神情里,从她的行动举止上,她的心思已经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

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

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

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浏览一下悦人的美景;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明天抵达里约热内卢之后,开始新的生活,往后的享乐多着呢!

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

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1929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做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

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丁斑斑。

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瑕的自尊心,使他豁然一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到南美去,并不就是唯一可行的修养办法;能得到爱人的悉心服侍,也可以延年益寿的。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予他的爱,他将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

(节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有删改)(1)小说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2)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再投资,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概括文章画线句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陶柏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5)本文标题为“鸽”,请分析其含义与作用。

【答案】(1)①准备选走时的紧张惶恐;②在公园散步时轻松与沉重的矛盾;③看到老人喂鸽子时感到羞愧,自尊被激发;④做出正确决定后的坚定与感恩。

(2)①从侧面补充陶柏蒙的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和信任;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陶柏蒙受到喂鸽子的老人的感化而转变思想作铺垫;③丰富情节,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特点:明丽祥和,富有生机,悦目怡人。

作用:①营造轻松美好的气氛;②烘托陶柏蒙为能即将开始享乐优裕的新生活而欣喜机动的心情,为下文看到喂鸽人后发生转变埋下伏笔。

(4)①诚实努力:认真工作了五十四年,诚信待人,受到六百个客户的信任;②自私贪婪:在查出重病后想卷走客户的资金过逍遥自在的生活;③自尊,有羞恶之心:在逃走的路上,不停回忆自己清白时的人生、受到的尊重,对比喂鸽人,为一向丰衣足食的自己感到羞愧;④自省善良,知错能改:甚至想向警察坦白,很快被喂鸽人感化而悬崖勒马。

(5)含义:①指公园里的野鸽子;②指陶柏蒙的客户、魏尔德小姐;③象征善良纯朴弱小美好又被欺骗扼杀的人或事物。

作用:具有象征意义,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1)小说主人公经历了四个阶段:准备逃走时;在公园散步时;看到喂鸽子的老人时;做出正确决定后。然后把每个阶段的心理提炼出来即可。

(2)从“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可以看出主人公陶柏蒙因诚信而被魏尔德小姐信任,丰富了人物形象;为下文写陶柏蒙准备跑路时被老人感化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3)画线句描写了春光明媚的怡人美景。主人公陶柏蒙正准备带着骗来的巨款到南美去颐养天年,这里的景物描写正好烘托了他美好愉快的心情,也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4)主人公陶柏蒙出逃前工作努力,正直守信;为了到国外颐养天年他却拐骗了客户的巨款,因此自私贪婪;最后却在公园被喂鸽子的老人感化,证明他本质上不坏,知错能改。

(5)题目“鸽”表面义公园里的野鸽子,陶柏蒙的客户,包括魏尔德小姐,这些从文本能够轻易找到。但深层义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来提炼:善良纯朴却被欺骗的人和物。题目“鸽”的作用:作为小说,吸引读者;具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⑴①准备选走时的紧张惶恐;②在公园散步时轻松与沉重的矛盾;③看到老人喂鸽子时感到羞愧,自尊被激发;④做出正确决定后的坚定与感恩。

⑵①从侧面补充陶柏蒙的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和信任;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陶柏蒙受到喂鸽子的老人的感化而转变思想作铺垫;③丰富情节,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特点:明丽祥和,富有生机,悦目怡人。作用:①营造轻松美好的气氛;②烘托陶柏蒙为能即将开始

享乐优裕的新生活而欣喜机动的心情,为下文看到喂鸽人后发生转变埋下伏笔。

⑷①诚实努力:认真工作了五十四年,诚信待人,受到六百个客户的信任;②自私贪婪:在查出重病后想卷走客户的资金过逍遥自在的生活;③自尊,有羞恶之心:在逃走的路上,不停回忆自己清白时的人生、受到的尊重,对比喂鸽人,为一向丰衣足食的自己感到羞愧;④自省善良,知错能改:甚至想向警察坦白,很快被喂鸽人感化而悬崖勒马。

⑸含义:①指公园里的野鸽子;②指陶柏蒙的客户、魏尔德小姐;③象征善良纯朴弱小美好又被欺骗扼杀的人或事物。作用:具有象征意义,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看要整体感知文章,结合情节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回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句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注意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要善于总结。

⑸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恣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

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瘸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1)随着对母亲病情的了解,“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有人把本文的题目改为《刀尖上的舞蹈》,你认为怎样?请说说你的看法。

(4)谈谈第?段中“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案】(1)嫌弃;震惊;心酸(愧疚、自责);感激(赞美、崇敬)

(2)结构上:情感线索,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

内容上: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用“抬起、落下、抬起、更深地落下、陷下去”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母亲走路拐瘸的姿势,表达了母亲的隐忍、坚强与伟大,传递出孩子们对母亲从没关心过的心酸与愧疚。

(3)把文章题目改为《刀尖上的舞蹈》也不错。此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腿骨脱臼了依然瘸着腿走路操持家务,扛起家庭重担的身影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忍受的巨大痛苦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赞美了母亲坚忍顽强、无私付出的美德,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4)表达了“我”只顾自己却忽视了父母的自责、内疚的情感。我们不能只顾追求自己的未来而忽视了最爱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多关心父母,及时孝敬他们。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情节分析,当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的时候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

哪是瘸呀?这是对母亲的嫌弃。当“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的时候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非常的震惊。当听到医生说出心中的疑惑以及看到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的时候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当回想母亲一生的辛劳与付出时我对母亲充满感激和崇敬。

(2)文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个词语反复在文中出现的时候,这句话或这个词语就是文章的线索。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在内容上,这句话是对母亲走路的动作的描写,母亲这样走,确实不好看,但这是母亲忍着疼痛在走路,而且她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就这样忍痛走了几十年,从而表达了母亲的隐忍、坚强与伟大。以前我总嫌弃母亲走路的动作,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对自己的以前的想法和做法感到内疚和心酸。意对即可。

(3)赏析文章的题目要从题目表达、对表达主旨作用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从题目语言表达方面分析,“刀尖上的舞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腿骨脱臼了依然瘸着腿走路操持家务,扛起家庭重担的身影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忍受的巨大痛苦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赞美了母亲坚忍顽强、无私付出的美德,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

(4)这句话是一个转折复句,前半部分“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概括来说就是“我”只顾自己,后半部分“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意思是我们忽视了父母,这样通过对比,表达了“我”因忽视了父母而自责、内疚的情感。文中的“我”只顾自己却忽视父母,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不能只顾追求自己的未来而忽视了最爱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多关心父母,及时孝敬他们。

故答案为:⑴嫌弃;震惊;心酸(愧疚、自责);感激(赞美、崇敬)

⑵结构上:情感线索,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内容上: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用“抬起、落下、抬起、更深地落下、陷下去”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母亲走路拐瘸的姿势,表达了母亲的隐忍、坚强与伟大,传递出孩子们对母亲从没关心过的心酸与愧疚。

⑶把文章题目改为《刀尖上的舞蹈》也不错。此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腿骨脱臼了依然瘸着腿走路操持家务,扛起家庭重担的身影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忍受的巨大痛苦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赞美了母亲坚忍顽强、无私付出的美德,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

⑷表达了“我”只顾自己却忽视了父母的自责、内疚的情感。我们不能只顾追求自己的未来而忽视了最爱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多关心父母,及时孝敬他们。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基本的解题思路是:①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浏览与作者有关的文字,重点分析和把握他的心理情况;②根据事件的发展,对他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适当的“切分”,并准确概括;③最后形成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链条”。

⑵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我们赏析的句子一般都是有特点的句子,要么是运用了精彩的修辞,要么是运用了恰当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了特殊的写作手法,要么是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要么是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主旨的句子。赏析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品味,主要从风格、特点、作用三个方面来考虑。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的特点要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标题的作用主要有:吸引读者;点明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第二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并联系实际做深层次思考并答题。

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 一 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 +10 3 103103 2.引出课题。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问:一个人吃了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 块?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比较39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计算92+92+92 。提示:分子中3个2 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教师说明。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3)概括总结: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设计:练习一2、3题。 分数乘法

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 1、 分数乘法……………………………………………..6课时 2、 解决问题……………………………………………..4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5 + 25 310 +110 +710 314 +314 +314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314 +314 +314 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分数乘法 (2)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 算。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式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通过应用题从整数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示意图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14 课时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例1、练一练,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 2 1 是多少?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636261++ =9 29292++ 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9 2 9292++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组织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1米” 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03103103++ 教师:求3个 10 3 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3×3或3×10 3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 10 3 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多媒体示) 二、探索

代数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3章 代数式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代数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意义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平方和 B.代数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意义是5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积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5倍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和的一半,用代数式表示为25y x + D.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2倍多3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当3a =,1b =时,代数式 22a b -的值是( ) A.2 B.0 C.3 D.52 3.下面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527a b ab += C.22322a a a -= D.22256xy xy xy -=- 4.代数式 9616a -的值一定不能是( ) A.6 B.0 C.8 D.24 5.已知代数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是5,则代数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是( ) A.6 B.7 C.11 D.12 6.已知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把a 接写在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 A.10b a + B.ba C.100b a + D.10b a + 7.一个代数式的2倍与2a b -+的和是2a b +,这个代数式是( ) A.3a b + B.1122a b -+ C.3322a b + D.3122 a b + 8.已知,a b 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12a b a b +--++的结果是( ) A.1 B.23b + C.23a - D.-1 9.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33?方块(如图).若所有日期数之和为189,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为( ) A.21 B.11 C.15 D.9 10.某商品进价为a 元,商店将其价格提高30%作零售价销售,在销售旺季过后,商店又以8折(即售价的80%) 的价格开展促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元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元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元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案人教 版 学设计补充说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 潜江市实验小学李德强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9页“分数乘法(三)” 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 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分数图片 六、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条2张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1)引导学生折一折 学生仔细听,教师介绍我国古代著作 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然后用算式来表示,可以四人一组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3/4×1/4=? 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 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 2/5×1/3 2、计算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 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作业练习: 1、学生独立思考 2、完成1/3×1/5,5/6×1/3 然后交流结果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水10689820 食用油10689810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水=4.2×103J/(kg?℃)] 【答案】秒表等于方案二水的吸热能力强吸热,温度不变 2.1×103 【解析】

【分析】 (1)(2)物体吸收热量本领的大小,不仅与物体升高的温度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有关,因此要保证两者质量相等,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由此可以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4)加热时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由图可知,加热10min 温度升高30℃水和食用油所用时间,根据转换法结合= c Q 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 与Q 成正比,据此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 【详解】 (1)[1]实验中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加热时间来反应的,所以还需用秒表记录时间。 (2)[2]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①[3]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 ②[4]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水的吸热能力强。 (4)[5]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且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10min ,温度升高:98℃﹣68℃=30℃,水用20min ,食用油用时10min ,根据转换法,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吸收热量是水的一半,根据= c Q 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 与Q 成正比,故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3311== 4.210J /kg )C =2.110J /k ()g C 2 (2c c ?????油水 【点睛】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和 =c Q m t ?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_____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_____相同,再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而小丽同学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J/kg ?℃ ()34.210J/kg c ??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练习题及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 第1课时(15分钟完成) (例1,例2 练习二1、2题) 1.填空 (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 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一般要先(约 分),再计算。 (2)3 25 + 3 25 + 3 25 + 3 25 = ( ) ( )×( 4 ) = ( ) ( ) (3)5 12×8= ( )×( ) 12 = ( ) ( ) (4)看图写算式。 + + = 加法算式:(1 4 + 1 4 + 1 4 = 3 4) 乘法算式:(1 4×3 = 3 4) 2.计算 4 5×15 2 5×15 = 4×15 5 = 2×15 5 =12 = 6 3 11×121 19 143×121 = 3×121 11 = 19×121 143 =33 = 209 13 3.列式计算 (1)3个 5 6的和是多少 (2) 2 13的8倍是多少? 5 6×3 = 5 2 2 13×8= 16 13 4.判断。 (1) 2 9×18= 2 9×18 = 1 81(×) (2) 7 20×2= 7×2 20 = 14 20(×)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6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5 6×4= 10 3(米) 答:它的周长是 10 3米。 6.1千克油菜籽可榨油 20 9千克,1吨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9 20×1000 = 450(千克) 答:一吨油菜籽可榨油450千克 39 25 39 25 39 25 39 25 + + += 25 39×195=125 (195个 39 25相加) 1.分数乘法 第2课时( 15分钟完成) (例2,例3 练习二第3、4 题) 1.填空。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的积作 (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作 (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 乘。 (2) 8 9× 3 10 = ( 8 )×( 3 ) ( 9 )×( 10 )= ( 4 ) ( 15) (3)看图填空 1 2× ( 3 ) ( 4)= ( 3 ) ( 8 ) 2 3× ( 1 ) ( 2 )= ( 1 ) ( 3 ) 2.计算。 39 40× 5 26 9 14× 7 27 = 39 40× 5 26 = 9 14× 7 27 = 3 16 = 1 6 3.列式计算 (1) 5 8千克的 1 2是多少千克 5 8× 1 2 = 5 16(千克) (2) 7 12的 3 5是多少? 7 12× 3 5 = 7 20 4.判断。 (1)9× 9 14 =9× 9 14 = 1 14 (×) (2) 6 7×3 = 6 7×3 = 2 7 (×)

分数乘法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计算10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 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9 2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 2 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

物理化学热力学单元检测含答案

物理化学热力学单元检 测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热力学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计70分) (1)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始态p 1=202650Pa ,T 1=273K 沿着p /V =常数 的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 2=405300Pa 则ΔH 为( ) (A) 17.02kJ (B) -10.21kJ (C) -17.02kJ (D) 10.21kJ (2)封闭体系中,有一个状态函数保持恒定的变化途径是什么途径 ( ) (A) 一定是可逆途径 (B) 一定是不可逆途径 (C) 不一定是可逆途径 (D) 体系没有产生变化 (3)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A) 必定减少 (B ) 必定增加 (C) 必定不变 (D ) 不一定改变 (4)下列关系式中哪个不需要理想气体的假设( ) (A) C p -C v =nR (B) (dln p )/d T =ΔH /(RT 2) (C) 对恒压过程,ΔH =ΔU+p ΔV (D) 对绝热可逆过程,pV γ =常数。 (5)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W =0 B .Q =0 C .ΔU =0 D .ΔH =0 (6)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 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 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 .W =0,Q <0,ΔU <0 B .W >0,Q <0,ΔU >0 C .W <0,Q <0,ΔU >0 D .W <0,Q =0,ΔU >0 (7)某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1 (298.15K)200kJ mol c m H -?=-?,则该 物质B 在298.15K 时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 m H ?为( )。 A .1 200kJ mol --? B .1 0kJ mol -?

五年级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1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4、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因为任何数乘0积都是0,且0不能作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也大于它本身。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六)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

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的意义 这一章主要学习分数的运算,而分数乘法是分数除法的基础,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尤其重要,教材从小学的整数乘法入手,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阐述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意义,十分直观有效,因此我在本节的学习中,比较注重这一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以问答的形式,辅以课件来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数形结合思想,领会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分数乘法法则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导入: 从两组皮球,每组四个的图片提问:"有几组皮球?""有几组皮球啊?"引出正整数乘法4×2的意义,由此类比引出两个分数相乘 ,来探讨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1 老师利用课件演示的意义。 把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看作一个总体,将它4等分,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图形中用红颜色表示;再将" "看作一个总体,将它3等分,取其中的1份,用蓝颜色表示;蓝颜色表示的就是的 ,也就是的意义。 2 课件操作,引入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将这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总体,将它9等分,取出其中5分,请同学回答表示的分数是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提问:如果要

展示× ,则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将看成是一个整体,用红色表示,在将红色部分5等分,取其中一份,用黄色表示,这就是的) 二.分数乘法法则. 我们已经知道的意义了,那么的结果等于多少呢? 应该怎么样来进行计算呢? 1.从图形中观察的结果,即蓝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 2.从分数、的分子、分母观察它们与的分子、分母的关系。 3.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法则.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示法则,理会用字母代数的抽象思想。 分数乘法运算法则:两个分数相乘,将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 = (q 0,n 0) 4.例题讲解:(1)(2) (1)题直接用法则就可以得到; (2)题用法则相乘后,最后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由此引出在两个分数相乘时,先观察,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这样所得结果是最简分数,并且计算简便。回顾在讲解分数意义时提到的,也要先约分,再计算。 练习1 比比看谁答得快:(口答) 练习2 比比看谁算得准确:(板练) 5.反馈小结 结合板练题目,背诵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不要求死记硬背,希望同学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三.学生自主总结:今天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练习册p18第1题 同步辅导p46第1、2题

物理化学热力学单元检测含答案

热力学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计70分) (1)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始态p 1=202650Pa ,T 1=273K 沿着p /V =常数的 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 2=405300Pa 则ΔH 为( ) (A) (B) (C) (D) (2)封闭体系中,有一个状态函数保持恒定的变化途径是什么途径 ( ) (A) 一定是可逆途径 (B) 一定是不可逆途径 (C) 不一定是可逆途径 (D) 体系没有产生变化 (3)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A) 必定减少 (B ) 必定增加 (C) 必定不变 (D ) 不一定改变 (4)下列关系式中哪个不需要理想气体的假设( ) (A) C p -C v =nR (B) (dln p )/d T =ΔH /(RT 2) (C) 对恒压过程,ΔH =ΔU+p ΔV (D) 对绝热可逆过程,pV γ =常数。 (5)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W =0 B .Q =0 C .ΔU =0 D .ΔH =0 (6)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 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 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 .W =0,Q <0,ΔU <0 B .W >0,Q <0,ΔU >0 C .W <0,Q <0,ΔU >0 D .W <0,Q =0,ΔU >0 (7)某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1 (298.15K)200kJ mol c m H -?=-?$,则该物 质B 在时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 m H ?$ 为( )。 A .1 200kJ mol --? B .1 0kJ mol -? C .1 200kJ mol -? D .1 40kJ mol -? (8)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A .Q >0,ΔH =0,Δp <0 B .Q =0,ΔH <0,Δp>0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知识点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125×6,表示:6个125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12 5 的6倍是多少。 2、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 或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 就用这个分数“几”。 例:求3个 112是多少,即可以列式 11 2 ×3。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 3 是多少? 【技巧点拨】分数乘法的意义。(只看第二个因数) 1、分数乘整数(第二个因数为整数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求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是多少,就用这个分数乘”几“ 例如:23 ×3,表示:3个23 相加是多少,还表示2 3 的3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第二因数为真分数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错误!,表示:6的错误!是多少。 2 7 ×错误!,表示:错误!的错误!是多少。 3、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第二因数为大于1的分数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如:错误!×1错误!,表示:错误!的1错误!倍是多少。

例1、计算: 例2、 知识点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例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拓展提高】 (3)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4)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扩展到小数乘分数。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分母和整数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例4、计算,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分数乘法(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及分数除法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续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及应用的基础。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7、媒体资源 白板PPT课件 8、教学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测试题(含知识点)

2020-2021 六年级上册 练习题卷2021-2022学年度 秋季 六年级上学期 人教版数学 分数乘法测试题 一、认真读题,用心填写。(每空1分共30分) 1、311 +311 +3 11 =( )×( )=( )。 2、25 ×34 表示的意义是( ),4×35 表示的意义是 ( ) 3、40分=( )时 2 5 分=( )秒 250克=( )千克 3 8 吨=( )千克 14 米=( )厘米 34 公顷=( )平方米 4、3吨的29 是( )吨,4米的35 是( )米,24的2 3 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是9 4 米,它的周长是(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在( )里填上“>”、“<”或“=”。 512 ×74 ( ) 74 15×16 ( ) 15 78 ×87 ( ) 1 56 ×56 ( ) 56 35×56 ( ) 35 512 ×74 ( ) 512 7、56 ×79 ×221 =56 ×( 79 ×2 21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 713 ×8+613 ×8=8×(713 +6 13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 34 ×5×43 =34 ×5×4 3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 8、1支钢笔长34 dm ,2支长( )dm ,12 支长( )dm ,2 3 支长( )dm 。 9、( )÷13 =14 ( )÷89 =3 10 二、判断题。(5分) 1、在整数计算中运用的各种运算定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可以运用。( ) 2、5米的13 和5个1 3 米一样长。( ) 3、一个数乘真分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4、两个真分数的积大于这两个真分数的和。( ) 5、两个真分数的积不可能是整数。( ) 三、选择题。(8分) 1、425 ×( )> 4 25 ,括号中的数是( )。 A 、真分数 B 、假分数 C 、大于1的数 2、2千克的2 5 是( )。 A 、200克 B 、4000克 C 、1千克的4 5 3、甲数的1 3 相当于乙数,甲数不等于零,甲数与乙数相比( )。 A 、甲大于乙 B 、甲小于乙 C 、甲等于乙 D 、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 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 除法”单元。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 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 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 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 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 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 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原文地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材分析: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p2-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回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 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投影仪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来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5分钟) 复习。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 9×3 4×6 12×10 问:整数乘法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计算:+++=? 提问,并板书。 1、问:这道题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2、问:分数和整数怎样相乘。 3、1、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 3、分数和整数相乘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学习 自探、合探、共探(15-20分钟) 自探要求:(10分钟) 、自主性学习,教师引导。 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的意义。 投影示意图: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从图上看,1个 占一张彩纸的 51,3 个 子占几分之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1、 用加法,应该怎么计算: 2、学生根据以前经验,及乘法的原理,想怎么用乘法计算? 3×5 1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加法算式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这是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想想,可以怎样列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